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美丽的规则读后感200字

美丽的规则读后感200字

需要黑暗的公正——《潜规则》读后感1000字。

爱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需要黑暗的公正——《潜规则》读后感1000字,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需要黑暗的公正——《潜规则》读后感1000字:

文:怡如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独行侠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看完吴思写的《潜规则》,我终于找到答案了。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个美剧叫《黑暗的公正》,讲的是几个刑警在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时候,就在夜里戴上面具用非法手段给罪犯以应有的惩罚。每次看这个剧都认真地忽略每一集的前四分之三情节,因为那是让人纠结、愤怒、抓狂,最后无奈屈服的过程,罪犯往往残忍暴虐,却又勾结高官,有恃无恐,逍遥法外。秉公执法的人员甚至还会因此受到牵连,于是在最后的四分之一集里,你会看到神一般的大反转,刑警摇身一变,成了杀手,为了正义,杀死罪犯,这个时候看客们才吁出一口气来,觉得事情本该如此解决。

《聊斋志异》里有一个故事叫《商三官》,也是伸冤无门之后的极端侠行。商三官是一个16岁的少女,她的父亲死于非命,两个哥哥告官一年无果,商三官说:“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此一言冷静果断,毫无女子之怨。说完,葬父,逃婚,离家。当戏子,伺机复仇,化名李玉。待仇人富豪宴请宾客,点戏子唱戏之日,李玉因美貌而被富豪点名。于是,陪酒之夜,乃仇人断头还债之日。李玉死后,尸体被两位兄长认出,果然是商三官。蒲松龄文末写道:家有女豫让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者可知矣!

这两个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往往,热血沸腾的前提是无可奈何。越是无可奈何,越是斗争到底,反抗到底,这才让人感动。

那么,这个“无可奈何”是怎么来的呢?

三个字:潜、规、则。

这三个字可把好人给害死了,它的价值观就是清官淘汰制。有书生意气的人是没有办法接受一个同流合污的自己,只好辞官回家,比如陶渊明。如果不辞官,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

真不好玩。

于是,出现了拯救精神的良药,文学和艺术,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为人民惩奸除恶的独行侠。他们来去无踪,官府轻易抓不住;或者索性就是妖仙或鬼神,既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有抑恶扬善的本领。读书笔记这些,不都是老百姓心里最渴望的官老爷拥有的品质吗?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蒲松龄只好将一腔热血投注到异类的身上。可悲可叹啊!

其实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出了问题,很容易就能找到为潜规则辩护的理由。它历史悠久,五花八门,我们如果不承认它就显得不成熟,幼稚,因为哲学家说存在即是合理。

为了它的合理存在,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看到一个按照明规则行事的人的时候,我们都会惊恐地喊道:看呀,那个怪物!

最后,请允许我用黑暗的公正里的一句台词结束这篇短文:Justice is blind, but it can see in the dark.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黑暗森林_三体读后感1000字


黑暗森林_三体读后感1000字:

“近日,科幻作家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贡献。该奖项由英国已故科幻小说家克拉克遗产所赞助。多年来,基金会为奖项加入了新的类别,包括终生成就奖和社会服务想象力奖。据悉,去年终生成就奖是颁发给霍金。而刘慈欣这次获得的是社会服务想象力奖......”当电视机里新闻频道的主持人播报这则新闻时,我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夜空,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后面,是否也是那样的美丽。_楔子

人们以为那是回到婴儿时期,羊水般母亲的怀抱,于是他们选择了圣母程心,放弃了最高震慑力的执剑人罗辑,于是,人类的自我毁灭便开始了。

最初的黑暗不过是叶文洁对那个讳莫如深的时代的失望与憎恨,她在红岸向未知的智慧文明发送了请求信息,希望高等生物来改变这个人心不古的世界。这原本是一场思想的荒谬,无形中导致了物种的倾覆。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的恶。

叶文洁渴望三体文明来拯救世界。她暗地里传播思想,吸引精英,在智子的帮助下,基础物理学崩塌了,社会恐慌了,人们终于意识到冥冥中的敌人,而他们却无处遁形了。地球仍是人类主宰,于是叶文洁被逮捕了,而这时事态已超出她的预料,她对当年的罪行供认不讳,临终给了罗辑一个关键。从此,世界的毁灭与她无关,人类陷入了更深的绝望。我们无法预测众生的恶,和那遥远文明对恒纪元生的欲望。

人类陷入慌乱、陷入困局、陷入祈祷,奋力挣扎在一处水洼。三体人的野心终于显现,绝对的技术优势让人类打不破智子设下的技术壁垒,唯一可行的是三体人永远不会的人心难测,于是面壁与破壁,面壁者罗辑终于勘破叶文洁的那句话,成功成为自己的破壁者。人类一直追求的那广阔的宇宙,终于现了雏形,令人咋舌。

宇宙早就拥挤不堪了,活在恒纪元的光明,是人类最大的一叶障目,我们_是多维下的低维生物罢了。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注定我们只是猎物,

那生机使人类渐渐忘了忧患的过去,与三体人和谐的交流营造起美好的伊甸之园,人类在重新选举执剑人时,放弃了白发苍苍的罗辑,选择了圣母光辉的程心。于是,完美的水滴带来了地球最大的毁灭,全人类成了外星生物的俘虏。而你和我对这宇宙又有什么区别呢?罗辑努力破壁时的一个实验又让人们延迟死亡,却带来了三体文明的覆灭。不久之前的宇宙之战,建立起绝对军事化的飞船文明逐渐揭开毁灭的面纱。

这宇宙有更高的宇宙文明在向其他文明抛着二向箔,将那个星系打击成二维形态,这只是最基础的维度打击毁灭手段。猎物若想保存自己,除了将自己变成黑域,就是不断逃离。

曾经璀璨的地球,已是一幅名为太阳系的画作上的一处景色,那人类的飞船文明,才是人类残存的文明之火,短暂停留,永远漂泊。我们无法评判众生的恶,这不过是求生。宇宙是原始的修罗场,我们要回归动物本能,疲于奔命。

毕竟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作者:连亚东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后感(一)

刘倩

原以为这本书只是公开课讲义与课上互动情形的记录,但在先生对于迈克尔?桑德尔这个哈佛大学的优秀教授百般夸赞推荐下,还是决定耐心捧起一读。然而,进入书中,大呼相见恨晚。诚然,这个公开课,尤其哈佛的公开课,是少有的成功课程,循循善诱,互动成功,讲解精彩,深入浅出。但是,不可避免的有课堂教学特有的慢步调,以及部分学生提问的重复和没有代表性,而且,有些深邃的问题即使是哈佛学生也是问不出的,有些太深刻的东西也是不合适在课堂短短的时间里拿出来讲的。于是,有了这本书,这本书将公开课所涵盖的部分囊括进去,并进行了重新整理,将反面思想里有代表性的观点高度概括后拿出来分析讨论,条理更清楚,论证更缜密详尽深入,更多旁征博引,真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人生在世,总有几个亘古难题,除了“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这些被玩坏的梗,桑德尔又给大家提了一个永远回答不好、就算回答好也做不好的问题:什么是公正?怎样做事才是正确的?

你是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公正还是不公正的呢?试着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辆电车呼啸着经过一个岔路口,按照既定的路线,前方轨道上有五个孩子,如果转向,则可以避开这些孩子;但另一个分岔路上又有一名成年男子,在来不及紧急刹车的情况下,你认为电车应该转向吗?为什么?

这本书就是在探讨类似这样的两难问题。是在探讨。本书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简单地告诉你公正与否,只是教会我们在阅读中与桑德尔老师一起思考,并找到自己内心对于公正的评价标准。

作者主要探索了三种公正进路。第一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功利最大化---当然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第二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自由的选择---或者是人们在自由市场中做出的时机选择(如自由至上主义者的观点);第三种进路认为,公正涉及德性的培养和推理共善。

功利主义

如何寻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者看来,一件事是否是公正的,主要从利益方面考虑,注重行为的结果。在哲学上,所谓的幸福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原则都是针对效果的分析。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这个行为的最终结果。回答上文电车案例:如果能救活五个小孩,那么牺牲一个成年人也是值得的,因此,电车司机应当扳动转向器冲向那个成年人。但这一结论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功利主义看起来很简单很迷人,仔细想来不寒而栗,功利主义是一种对多数人压迫少数人暴政的默许,它的优点一是简明、二是高度实用性,只是“欢乐”、“痛苦”这个效用量度实在是不很好衡量。你会发现无论做与不做都是可以争论、可以批评、可以原谅的,所以这种时候往往放弃思考、先下手为强的会得到好处。这种先手优势明显的行为实在太类似丛林法则了,我不喜欢,但是我喜欢边沁这种不加评判的精神,他和古希腊哲人一样,接受人们各种偏好,无视乐趣与痛苦的高下之分,想智慧就讨论,想吃就去觅食。

功利主义认为,我们给人类性命设定货币价格所表现出的退缩倾向是一种应该克服的冲动、是一种妨碍清醒思考和理性社会选择的禁忌,这个想法对不对姑且不说,单从表面就可以看出功利本身和给人命赋值一样,都是能做,不能说的事情。

公正自由

接着,作者讨论了一系列将公正与自由联系起来的理论。这些理论大多都强调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尽管这些理论自身对于在哪些权利最为重要这一问题上都有分歧。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关于个人权利的观点主张: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根本性的自由——用自己拥有的事物去做任何事情的权利。它反对三种类型的政策和法律:反对家长作风、反对道德立法、反对收入或财富的再分配。认为:任何企图带来更大经济平等的常识都注定有压迫性,并且对一个自由社会有害。支持自由主义的人们都认为,政府不应当对公民有太多的约束和管教,“我拥有什么,我就可以用它去做任何事情”,要尊重他人在此方面的权利。听起来很有道理,我有一双鞋,我可以穿着它、扔掉它、卖掉它,怎么样做都好,因为如果你也有一双鞋,我也同意你想怎样就怎样。此外,自由至上主义者还提出了收入再分配的问题来证明自己。例如,比尔盖茨作为蝉联多年的世界首富,按照功利主义的说法,拿出他的一百万美元分给一百个贫困潦倒的穷人每人一万,这一定会使整个社会得到更大多数的幸福。虽然大家觉得这一百万对比尔盖茨不算什么,但为什么没出现这样的强制分配呢?因为每个人对自己拥有的钱都有自由支配的权利。自由至上主义者就以此反驳那些希望通过高税收或其他方式再分配财产的人,因为如果我挣来的钱被强制分配给其他人,那么相当于我自身的一部分被政府或者社会其他人所拥有,而我们社会中不会出现财富被强制分配的情况,也验证了每个人都毋庸置疑地拥有自身。

这看起来难以反驳,但是还是有些观点进行反驳:一,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或器官是否有处置的权利;二,我希望卖掉自己的器官来获得一定的金钱为什么也不可以...可见,自由权利不能被侵犯,但一定会被附加诸多的限制。

德性良善

最后,作者转向另外一些理论,它们认为公正与德性以及良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家康德、亚里士多德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我们是理性的存在,值得拥有尊严和尊重,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并不是由随之而来的结果构成,而是由完成这一行动的意图来决定的。他们认为,我们需要高度的道德自律,核心价值是尊敬人,我们甚至无权不尊敬自己,这点很重要,可以解决以上很多矛盾的问题。但是,他对动机的推崇让我感觉难以接受,对纯粹理性限制条件下的高度自律更是让我怀疑其可行性,边沁认为感性主宰我们的行为,而康德主张理性,生活中很容易发现类似边沁所描绘的感性的偏好与成瘾性控制人生活的案例,却从未见过康德描绘的绝对理性的场合。

康德做的最好的一点,是成功建立了一个完善、可以自圆其说的体系,以至于对上述所有棘手问题都可以解答,他把帮助他人的动机与义务的动机区分开来,在他眼中只有内心道德感逼迫自己在无外力压迫的情况下做不情愿的有益他人的事情才算得上道德,这实在太苛刻了。但是,我尊敬康德,尊敬他的目的,他尊敬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当中、毫无差别的理性能力。这种能力是和外在任何特质都不同的,觉醒程度不同的原始强大的理性,我没见过,心怀憧憬有朝一日能遇见这样的理性。

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认为,人们在特质、家庭、环境都一样的最原始状态下,可以认可的原则就是公正的。这算是最让人信服的假设之一。他认为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首先不会选择功利主义,因为在功利主义的主张中,没有人愿意做被牺牲掉的那一部分;其次,人们也不会选择自由至上主义,在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社会中贫困潦倒的人难以寻求救济和帮助,而人们也不会期待这种一无所有、无人帮助的体制的出现。罗尔斯认为,原始状态下会产生两种公众原则:一个是为所有的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平等的自由,另一个是差异原则。差异原则,关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平等。社会和经济的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不是说每个人都分到的东西都一样多就是平等。差异原则承认每个个体之间的不同,例如有些人天资聪颖能够成为科学家,有的人体魄健壮,能够成为运动员,这样的差距是无法避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差距的都是可被接受的,只有当这样的差距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利时才是被允许和接受的。举例来说,天资聪颖的人发明了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解救了广大底层的农户,这样的人得到奖赏是应当的;但是如果他只是发明了增加毒品产量的方法,他所攫取的利益则是不公正的。同理,一位医生凭借高超的医术赢得人们的敬仰、高报酬,若他不是在改善山区人们的医疗水平,反而只是给贵族成员提供整容手术,罗尔斯认为这样的高报酬是没有道德基础的,难以得到维护。因此,差异原则,并不是在追求财富的平等分配,而只是追求将所有偶然的因素(如天资聪颖等)最大可能造福于人类,对这些偶然因素的效果进行再分配,从而避免了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罗尔斯的终极奥义,是他本人所说的与他人分享命运。不管大家是否接受,但无可否认的是罗尔斯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持久稳定的社会。

《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读后感1000字


《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读后感1000字:

当人类文明遭遇到外来更高的三体文明的入侵时,就像当年土著人遇到了手持猎枪的白人,就像当年闭关自守的中国遇到了西方列强,但与之不同的是,外星空文明入侵的目的只有一个:毁灭人类文明。

人类何去何从?

刘慈欣在这里创造了大量科幻名词:智子,空天飞机,量子计算机,解析摄像机,宏观量子态的概率云,化学动力航天器,太空电梯,宇宙射线捕捉器……真让人脑洞打开。

当然,如果只是一堆哗众取宠的名词,是不能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也不能被称之为“中国科幻奇迹”。

在这里,有和我们现实生活的亲密:在得知三体文明要入侵时,居民小区的大爷们仍旧想着传宗接代,仍想着百年之后能有一处墓穴让后人记得。

在这里,有对当今科研人员的敬重和嘲弄。一流的科学家像丁仪、希恩斯对于科学的不懈追求仍旧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但对于一些现实的科研人员状况,书中这样说:

“你做一名学者是不合格的,你从事研究,既不是出于探索的欲望,也不是出于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是把它当做谋生的职业而已。

你有很多与一名严肃和经验的学者不相称的行为,你做研究的功利性很强,常常以投机取巧为手段,哗众取宠为目的,还有贪污研究经费的行为;从人品方面看,你玩世不恭,没有责任心,对学者的使命感更是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最精彩的是“水滴”击穿人类星级舰队的一幕。水滴,是三体文明进攻人类的武器,“像一滴圣母的眼泪”。光学显微镜放大到极限一千万倍,其表面仍旧是绝对光滑的镜面。水滴以每秒三十公里的速度穿透星际舰队的战舰,自身速度未受阻,并且可以折角转向,造成人类战舰爆炸。“读后感

在人类文明被摧毁之时,在一片混乱声中,理智的几艘战舰选择了逃离,重新开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就像当年的亚当夏娃被上帝赶出伊甸园。

在人类文明生死催亡之际,只有基本的原则才是致胜的利器:“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知己知彼。

在这样的原则下,才能推出: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理解了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则,才明白:能够遏制三体文明攻击的是将三体文明的位置“公之于众”,使之成为下一个“人类文明”。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作者:李鹏辉

三体2黑暗森林读后感2500字


三体2黑暗森林读后感2500字:

三体二黑暗森林篇承接了第一部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在已知科技更加发达的三体文明存在并且三体舰队向地球开赴这段时间人类所做出的反应。三体世界的智子锁死了基础科学的进步并智子能对人类外在行动随时进行监督,人类几乎处于完全劣势,陷入一场完全不可能赢的星际战争。但人类通过已经掌握的三体人的资料,制定出了面壁者计划,利用人类思想不透明的特点,制定出一些三体人无法看透的救亡计划。

罗辑就是四位面壁者之一。与其他三位面壁者相比,罗辑并没有杰出的政治才华、也没有杰出的科学贡献、更没有杰出的军事领导能力,但他却被地球三体组织(ETO)称为最有可能与主对抗的人。在其他三位面壁者利用自己被赋予的特权准备在各个领域大展拳脚的时候,罗辑则利用自己的特权享受着梦想中的生活,在这里他无忧无虑,欣赏着美景,找到了心中的爱人并渐渐和爱人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五年后,随着一名面壁者的失败,委员会为了进一步限制面壁者,促使面壁者做一些他们认为对人类有益的事,委员会带走的罗辑的爱人和孩子。想要尽快与爱人及孩子重逢的罗辑终于开始思考人类的生存问题,他日以继夜的思考着ETO的统领叶文洁以前对他说过的话。“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的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两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罗辑心中。从这两条宇宙的公理出发,罗辑渐渐领悟到了什么。他让一位科学家帮他制作了一幅三维的宇宙中距地球50光年处的恒星具体位置图,通过恒星级功率信号发射到宇宙当中,用来验证他的想法。由于验证的时间至少要一百年,罗辑决定进入了冬眠状态。在此之前,又一位面壁者的计划以失败告终,而罗辑向宇宙发射的这一神秘的信号,被人类称为拯救地球的“咒语”。

信号发射后的185年后,罗辑被从冬眠中唤醒,但迎接他的并不是“咒语”的灵验,而是被宣告面壁者计划的取消,原因是因为人类认为由于这一百多年地球科技的发展,核聚变技术被掌握、庞大的太空舰队的建立,人类不需要面壁者计划也能轻松抵御三体人的入侵,并且他们得出面壁者计划是当时一个最失败的决策。罗辑看到周围科技的变化,突然对自己以前所发出的“咒语”自己也觉得可笑,与此同时,跟他一起在冬眠中被唤醒的另一位面壁者也宣告着自己计划的失败,而破壁人竟是自己的妻子。罗辑感受着这个时代科技的变化,同时又遇到了以前的朋友史强,这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与有了倾诉的对象。首次出现在科技异常发达的地底世界,罗辑多次受到周围科技的攻击,幸好史强在他身边帮助他一次次化解了危机,因此罗辑跟史强不得不回到与以前生活方式类似的地面世界。

根据人类的观测,三体文明的探测器马上就会到达太阳系。但此时的人类自认为拥有多出三体文明一倍的太空舰队,在这次交战中绝不会落败,他们声称:“先行的探测器是三体文明知道了实力差距发出的主动求和的信号”。三体文明的首个探测器如期而至,人类出动的地球上最豪华的太空舰队迎接它,准备将三体文明的观测器抓住控制并进行观测分析。四百艘战舰整齐按四排排列,精心挑选出的四位先行队员率先对探测器进行零距离观测分析。当四位先行队员看到飞来的“圣女的眼泪”的探测器时,他们其实更愿意把它称作一件艺术品。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表面,放大百倍、千倍、万倍、十万、百万、千万倍,发现它的表面竟然都是光滑的,这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一门技术。随后,探测器发出一圈圈光波,周围的温度急剧上升,将四位先行队员瞬间蒸发汽化,接着探测器以公里每秒的速度朝地球的舰队飞来,仅仅十几分钟后,所有地球的太空舰队仅仅幸存两艘,其余全部被摧毁。人类陷入了无尽的恐慌,逃亡主义的热潮瞬间达到最高峰,人类社会呈现出一片混乱的景象。

就在人类陷入绝境之时,有人偶然观察到罗辑185年前向宇宙发出的“咒语”应验了,信号中标注距地球50光年处的恒星被不知名的力量摧毁,与此同时,在宇宙中逃亡的人类的几艘太空舰队为了维护自己舰队的生存,也相继毁灭的旁边舰队中人类的生命,这更进一步使罗辑确信了自己的理论,他把他称之为“黑暗森林”法则,由叶文洁给出的两条公理出发,读书笔记最后得出在宇宙中任何一个文明得知到另一个文明的具体宇宙坐标后,都会将其毁灭。人们在看到罗辑的“咒语”应验之后,再次将罗辑称为救世主,认为在这种绝境之中只有罗辑能够拯救地球,因此他们恢复罗辑面壁者的身份,给予罗辑最大的可以调动几乎一切地球资源的特权,把罗辑捧上了至高无上的神位。但罗辑深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在目前三体文明的探测器已经来到太阳系对地球发射的信号进行了干扰之后,地球再也无法通过以前的手段发射恒星功率的“咒语”。罗辑陷入了苦思,在“咒语”不能正常发射的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拯救地球文明,在这种困境下,他愈发想念自己的爱人跟孩子。他表现的很无奈,但也只能束手无策的样子。委员会认为他是此时人类希望的象征,他必须做点什么,即使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于是,罗辑被安排领导雪地计划,仅仅利用太空尘埃云来观测其他探测器到达时的轨迹的工程。委员会以罗辑爱人和孩子冬眠苏醒为条件,罗辑只好投身于雪地计划当中。罗辑在雪地计划中的专注超乎常人、异常投入,对每一颗核弹的位置都要亲自确定,甚至长达两个月一个人在控制室对核弹的位置进行微调。虽然在这过程中几乎所有人对他这样一个救世主一直从事一个看似根本无法改变人类命运的工作都感到唾弃,他甚至被人们称为最大的骗子,但他都没有放弃。因为他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所谓的雪地计划,而是通过将每一个核弹放在精确的位置,核弹引爆后形成的星际尘埃云能遮挡住太阳向星际发送毁灭三体文明的“咒语”。

罗辑成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地球文明争取到了与三体文明和平谈判的资本,保护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又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罗辑的生活也是充满幸福,罗辑说:“正是因为人类有“爱”,才迟迟没有看清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但也是因为“爱”支撑着自己走过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人类可能是宇宙中唯一有“爱”的种族”。但一天,罗辑收到了三体世界一位公民发来的信息:“在三体世界,我也渐渐看到了爱,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这是三体世界第一次向人类文明发出警告不要暴露地球具体位置的那位公民的话。我想,经历过了这次战争,人类文明跟三体文明都会发生改变。“爱”在三体文明中已经渐渐萌芽,但希望它能存在于宇宙中的每一个角落,希望黑暗森林中的每一处都能照进一束灿烂的阳光。作者:江鸟飞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需要黑暗的公正——《潜规则》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丽的规则读后感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