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民国风度读后感1000字

民国风度读后感1000字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从来没有如近几日这般更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因为写不出来,读书笔记从昨天深夜拖到今天深夜,简直对自己恨到抓狂的地步——以前为什么不多读一点书!

疏懒已久,虽然《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是去年就已读过,但因一向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比如写笔记、读后感之类,又无好记性,读过的书便如睡过的觉,醒了头脑是一片空白,短暂的梦随着时间的了流逝几乎完全淡忘。若不是这次的读书笔记打卡活动,自小学后再未写过读后感的我,一向自诩热爱文学的我,仍不知自己这只井底之蛙肚子里的墨水少到何种可怜的地步。往事觉来心自警,人贵在自律,今后真当勤勉,做一个有正确打开方式的读书人。

《民国的腔调》这本书共分32个章节分别记录了鲁迅、胡适、郁达夫、张恨水、沈从文、齐白石、老舍等共32位最知名、最具个性的民国文人,从每个人的为人处世、生平事迹、文章作品及小考证等方面,将他们各具风采的品性与精神特质,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博览群书,文化底蕴深厚,语言平实又不失文采,仿佛在向读者讲述一群他所追慕的至交老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通过他生动的描述,那一个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生命又重新在纸上鲜活起来,而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串字符。

我一向是个读书不如买书多的人,虽然寓居他乡漂泊不定的情况常会成为抑制买书的因素,但因购物车里常年放有心仪的书,遇上当当京东大的满减活动发现真的便宜了很多时,仍是忍不住要剁手的。如此,几年下来也积累了几十本书,看完的不超过一半,有两本甚至至今还未拆封。这次读书打卡活动伊始,之所以选择《民国的腔调》这本书,我想是源于自己由来已久的民国情结吧。作为国体,民国短命而粗糙,但现代文学的大致框架,却在那三十年间奠定而成。那个时代盛行留洋之风,一些知名的民国文人几乎都有留洋经历,比如我们熟知的鲁迅、胡适、徐志摩、林徽因都曾留学一国甚至游历欧洲各国。民国作家将汉语言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方面承接传统,一方面借鉴西方。彼时出版业趋于繁荣,办报纸杂志盛行一时,很多报纸专门辟副刊专发各类文学作品,卖文为生者大量涌现。这也使当时一些思想叛逆、有文化素养真才实学的新女性有了独立谋生的可能,比如张爱玲、苏青、萧红。

都说乱世出英雄,我认为时势造文人,君不见,民国时期前有军阀混战的动荡不安,后有日寇侵华的炮火连天——他们身逢乱世,兵戈不绝,但不少文人著书、教书为稻梁谋的同时,更以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影响人,这是何等的心胸与情怀。更有甚者,读书笔记为了民族大义与国家大业,敢置生命于不顾的顶风出言发声,比如时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的闻一多。上个月去云南旅行,特意在昆明停留一天,去寻访了神往已久的西南联大旧址,在博物馆内看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手迹,他收藏、题跋过的书,还有他被特务暗杀后抢救无效鲜血淋漓地躺在病床上的惨状......他就埋葬在联大校园旧址,面朝着旧时的校门,被一些在同时期牺牲的同仁包围在中间,如众星拱月般。至今犹记,那个骄阳似火的午后,我在他的墓碑前,读着他的生平简介,唏嘘不已。

诚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言,“民国的腔调,不单指腔调,更指民国文人的风格气度,文章姿容”。民国文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气度、文化襟怀,今人鲜见。民国文人的作品中也自有一种当下所看不到的宁静与舒展,散发着难以抵挡的文化魅力。

在还没有动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百度了“读书笔记”,百科里说:“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并举了列宁记忆力惊人却勤动笔记下大量读书笔记和托尔斯泰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记事本记录读书、谈话时美妙和重要的话这两个例子。看后惭愧不已,巨人尚且如此,浅薄如我,又有何理由不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呢?民国文人也好,外国文人也罢,包括《民国的腔调》作者,生于1984年仅仅大我3岁却已学富五车的胡竹峰,都是黑夜中最亮的星,激励着我前行。他们星光灿烂,我在草地上乘凉。作者:素琴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只影余生寄风骨_我们仨读后感800字


只影余生寄风骨_我们仨读后感800字:

“我”这个字,是会意字,本义是兵器,冷硬静默,恰如黎明时分,苍然天色。而从“我”到“我们”,“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再不无依;从“我们”再到“我们仨”,“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愈发热闹,透着阳光曝晒之后松软床褥般随性慵懒的惬意。

“那买花的男人和簪花的女人,最后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厮守终身?可曾共偕白头?”毫无疑问,钱钟书和杨绛琴瑟和鸣。初见即倾心,诗歌唱和,共同游学,携手风雨,心有灵犀,柴米油盐里氤氲着醉里吴音相媚好。待到老少同欢眉上笑,一家人相依相扶,散步谈心,“吃馆子连着看戏”。正如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谈到,“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独及的事。”

所谓幸福,莫过如此:心里宁静如微火熬煮老汤,悠悠咕嘟着热气,好半晌冒个泡,有一个算一个,起承转合毫不仓促。

杨绛先生在书中遗憾道,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先生之言甚善。单看“永远”一词,就生喟叹:“永”字象形,解释为水流长;“远”字形声,意为走路走得长。“永远”是什么意思呢?水流长,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路行长,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自是山长水阔,天各一方。

在笑与泪间活过来的他们,正如木心先生常言,“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不怨不恨,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此为文人气质。

笔墨挥洒宣纸砚,素染一页纸白,墨晕半砚成殇。伊人妆,秋眉晃,远了身姿,轻了佳音,明快却空灵蕴藉,连文偕人全是满目精致,美不胜收,生刍祭。作者:陈浩

晚情《做一个有风骨的女子》读后感1300字


晚情《做一个有风骨的女子》读后感1300字:

上次在晚情的《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一书中了解到,原来做xxx女子系列的书还有另外两本,就迫不及待的全部买来,一周便完结了《做一个有风骨的女子》,较之第一本,作者的见地显然更加的深入,就像一壶美酒,经过时间的发酵,愈发的醇香。忍不住再写一篇读后感,一来整理下思绪,二来对书中精华部分做个汇总。

说来奇特,我一般都是晚上读她的书,这两本书在读期间竟都产生一种神奇的幸福感,当晚便会睡得很好,想起一句话,读书是在和智者交谈,想来是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道理,自我感觉醍醐灌顶吧。

我们都渴望成功,但是真的成功了以后,却往往忘记了初心。作者在文章中举过一个例子,大概就是她的一位朋友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而去创业的故事,她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中,却慢慢忽略了家人,她的家人多次给出通告,如果她还是忙着事业而忽视家人的话,那就会面临离婚的境界,当事业逐步处于上升期时,她为了家庭而毅然关闭了即将大红的公司,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关闭公司前,她找作者聊了很多,说关掉公司就像割舍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家庭更重要。但是我能想象到以后当她提前回家时,就可享受到家人陪伴的天伦之乐,有一瞬间,她会觉得这个决定无比正确。如果在追求自我的路上,只顾着自己的前进而忽略了原本让你努力的动力,即使有一天我们成功了,回头却发现身边已无人可伴,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滋味,才是真正的孤独,足以抹杀一切努力的意义。她这位朋友不忘初心,一定会获得幸福。

前些日子,新房买了沙发,我喜欢躺在沙发上发呆,觉得这种姿态真是舒服,我问先生,如果我辞去工作,每天像这样过猪一般的生活,你能养我多久?先生说可以养活一年,要是在以前,我听到这个答案肯定就不开心了,为啥只能养一年,不是一辈子?但是现在我知道,如果换作是我,估计连半年都不会养。现在这个社会,婚后放弃自我的人,大多结局都不太好,这里解释一下,我并没有针对家庭主妇,那些辞职在家专心相夫教子也会有好的结局,最怕的是真的过起了“猪一般的生活”。我们结婚组合家庭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创造更好的生活,就算另一半真的心甘情愿让你“过猪一般的生活”,那你最起码要回报给他同样的“关爱”,没有谁愿意一味的付出而没有回报,仔细观察,真的是这样,就像作者说的,婚后放弃自我的人,其实就是为了让另一半给自己的惰性买单,这样的人,婚前大多也平庸。

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现在还记忆犹新:就是一个相熟多年的店主,要把辛苦经营几十年的店卖掉,这家店在市中心的位置,生意大红大紫,卖掉的原因是她的先生由于给别人做高利贷担保,那个人卷款逃跑,几千万的高利贷便要他来偿还,要卖掉店铺时,他的先生也百般阻挠,读书笔记那是她几十年辛苦经营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天天看着它起步变好,先生不忍,甚至为了不连累她而提出离婚,这位店主和作者说,如果没有遇见他先生,就不会有现在的他,他成就了她,她愿意陪他东山再起,就算不能东山再起,他也愿意陪他过粗茶淡饭的生活,而且感觉能和他一起承担也是一种幸福。我敬佩这样的女子,就像那句话:疼我入骨者,我事之以君王;轻我若尘者,我弃之以蔽履。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最终成全我们的,是爱。

愿天下每一位女子,都有风骨,不迎合,不媚俗。好了,我继续看下一本了。作者:Cheryl_shen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心得500字


普鲁斯特的雄心和他的天赋是对等的。在这部浩瀚长卷的《追忆似水年华》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构筑起一座宏伟大厦,不仅它的外观气势夺人,而且它内部的每一处细部又是如此精致灿烂,以至于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这座圣殿是由无数精美片段搭建而成,只需注视其细节而可以忽视其宏伟构架。然而,这部作品却有着极其精妙与宏大的结构,宛如一座高耸入云的教堂;而支撑起这座教堂的材料又是如此飘逸、脆弱、细微、纯洁,犹如空气般轻盈地托着它漂浮在空中。
然而对于我来说,真正令我惊叹的是普鲁斯特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诗学意义。这份诗学是奉献给心灵的圣餐,是抵达灵魂福社的航船,是对美的一种迷恋的优雅的呈现,是坐在记忆河畔的一次沉静的冥想垂钓。这份诗学意义同时也是一次艺术史上的特例,是普鲁斯特花费一生孜孜以求的以自己赢弱的生命展现出来的震惊世人的恢弘篇章。它的谨严是以铺张的方式来编织的;它的神秘是以日常琐事来揭示的;它的深不可测是以绵延的句子来建立的;它的包罗万象是以有限的经验来展露的。它对人物或细节的描绘,不是单纯的状写,而是一种满怀深情的触摸,一种潜人,是点燃印象的火把,然后沿着意识的隧道缓缓前行,深人内心幽深的殿堂,将睡美人唤醒,让她翩翩起舞。

《中国文明读本》读后感


《中国文化读本》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叶朗、朱良志合著。全书共4部分37节。作者摒弃了以往介绍中国文化书籍面面俱到或过于专业的写作方式,而是力图以小见大,把中国文化的感性内容与思想深度结合起来。这不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简单常识的通俗读物,不是一本中国文化的小百科辞典,更不是一本文化导游手册,而是一本能显示中国文化内在精神和中国人的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的文化读物。全书共分37章,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如四大发明、建筑、绘画、饮食、功夫、围棋),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不仅能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生动的、通俗的介绍,而且能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新鲜的、有深度的认识,只有这种有深度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一、该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概括为中国人的智慧与信奉

该书注释在篇章构造上分而不散,将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与自成体制的着重点相结合,重要包含智慧与信奉、发明与交换、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等章节,文字清楚晓畅,艰深易懂,并配有多少百幅优美的彩色插图。智慧与信仰作为开篇,是全书的思想奠基,具体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这一章分七节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为主线,融合贯通老子做作无为的道教、《孙子兵法》的智慧谋略、禅宗的妙悟学说为一体的文化实体。其后几个章节分辨从不同的角度将中国的汉字、四大发现、中医、外交、建造、文学、艺术、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均从其精神内涵动身,逐一做出详细阐释和解读。如果说开篇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的话,那么后几章则是中国文化的形体,是中国文化的详细表现形态。该书的作者以为,只有有深度的认识能力照亮中国文化的原来面孔。比如在先容天坛进程中,无论其修建作风仍是功效作用,均蕴含着中国哲学家、思想家将天看作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创造的源泉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崇拜和敬畏的观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即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境界,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大的幻想。《周易》从乾坤卦中晋升出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其中发奋图强、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人间世代代谨守的两句格言,一方面强调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宽厚容纳,像天地那样,敢于承当。这形成中国文化的基础特点,决议了中国文化中的创造与交流,比如四大创造、比如大唐盛世、比如长城、诗歌,均是对这一精神的体现。《周易》中的易即变,使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活的生命的空间,天地的变易是永恒的,对此一个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中国艺术家所寻求的气韵活泼,强调无论是中国的字画还是音乐雕塑均要表现一个活的世界,表现活的性命,这也是中国艺术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孔子关于人的两个中心概念:仁与礼,是中国传统政治生态、民俗风情的思想本源所在。可以说,《中国文化读本》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深度报道。

二、我们要加强对本身文明传统的感悟

《追忆民国文人风骨——《民国的腔调》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民国风度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