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李镇西老师的新著《教育的100种可能》放到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最近我才把书的塑料封皮去掉并开始认真阅读。这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36位学生共同演绎的教育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爱的故事,这些爱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读完李镇西老师这本著作,我有几点感悟,特别深刻。

感悟一: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镇西老师说:“真正的平等教育恰恰意味着差别化对待”。今年我带了个高三“普通”班,学生文化基础差,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积极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和特长,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让他们更有效地进步。比如,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前,学生小利和小伟忐忑地来向我申请参加宝安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因处于紧张的备考期,我第一反应是“都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时间去参加这次比赛”,但转念一想,如果简单粗暴地拒绝他们,他们肯定情绪低落,无心备考,还不如成人之美。于是,我和他们约法三章,在好好上课复习备考的前提下,利用课余及休息时间为比赛做准备。果然,小利和小伟不但比之前更有学习激情,乒乓球比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对他们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增强考试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感悟二:留下爱的痕迹,做班主任工作的有心人。

李镇西老师的这些故事告诉我,要当一位好老师,前提是你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你愿意做他们的朋友。有了爱,你才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李老师的这本书中有很多老照片,还有很多他和学生之间的往来书信。这些资料展现的是李老师丰富的育人经验和爱的痕迹。他有心保存和学生交往沟通的资料,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这样做,可以明确每次和学生沟通的目标,避免问题沟通过程中的重复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班主任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保留着他们的成长痕迹,既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又可以留下许多属于彼此的美好回忆!

感悟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写到:“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现今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都只以眼前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会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已经很少有人能像李镇西老师那样静下心来,让教育“润物细无声”了。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把正直、善良、勤奋的种子默默种在学生的心田,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我要通过自己每天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品行健康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

结语

李镇西老师此书展现了他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从李老师的教育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弯弯曲曲的工作足迹,我那颗焦躁不安的心,也在品读李老师的教育故事中慢慢变得淡定从容。李老师讲的很多案例都是我日常教育中经常碰到的,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全新的思路。读完李老师的教育故事,我进一步明白: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耐心陪伴孩子个性化成长,悉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相信他们的未来有100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展现自我,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


《教育的100种可能》记录了李镇西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到退休前教的最后一个班的36个学生的人生轨迹。他们中有教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银行职员、足球教练、摇滚歌手……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绽放光彩,让李老师为之感动和骄傲。李老师想通过他们的故事,告诉所有教育者: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属于他个性的成长和成功。

合上书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成长故事,一百种甚至一千种的可能,见证着教育的无限可能性,见证着李镇西老师对孩子们的呵护和引导,更见证着李老师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对学生无私的爱!我感叹,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正如这拂过田野的浩荡春风吗?李老师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不同,花期更不一样,爱的春风拂过每个孩子的心头,最终结出了不同的果子。师爱的力量何其伟大!有了爱,一切皆有可能。

搭档郭老师用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了师爱的力量!还记得那是一个大课间,一个孩子匆匆跑了进来:“老师,我还没领加餐呢!”刚上过课间操,又累又渴,得到一盒奶,简直爽极了!郭老师正好走进来,她示意那个孩子去讲桌上拿。

“不要!”那个孩子的手还未伸到桌前,一个声音就打断了他。

“那是给老师留的!”原来是负责加餐的杰,临了,还不忘补充一句:“最好喝的蓝莓味儿!”

在郭老师的示意下,那位同学拿走了奶,杰同学坐在位子却一脸悻悻然。

我哑然:杰,这个课堂上爱玩手指游戏,课下常常惹事生非,课后作业随意的孩子,竟然能把他自认为味道最好的奶留给老师。他能有如此举动,我迟迟想不明白。

等送路队回来,正巧,我发现郭老师又折了回来,我问她返回的原因。郭老师很无奈地摇摇头:“这个杰,又没本儿了,说打电话让家长送呢。我路过,给他买一本,孩子嘛,好不容易想着作业呢,让他好好写吧!”她边说边把本递给了杰。

后来听孩子们说,郭老师已不知为他买过多少学习用品了,家长总说给钱,可也总记不起。

看着杰拿着本跑向校园,那一幕幕又在眼前闪过:杰生病时,郭老师心疼地安抚;作业不会时,耐心地给他讲解;与同学争执时,又不厌其烦地讲道理。这个孩子,说起来也可怜,从小母亲就离开了,跟着爷爷、爸爸两个大男人一起生活,孩子从未享受过真正的母爱。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是郭老师给予了他慈母般的温暖。真心换取真情,真情博得真爱。都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难道就有无缘无故的爱吗?郭老师的魅力何在?班主任的法宝是什么?——显而易见,那就是爱!郭老师的爱如缕缕春风,催开了孩子的善良感恩之花。

书页里,精美书签上的字迹赫然在目: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管是杰的成长,还是李老师笔下一个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爱的陪伴!李老师警醒自己,也警醒我们:善待孩子,耐心陪伴他成长,相信他的未来有100种可能!

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我要说,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爱是万能的。师爱,恰似春风十里。郊外,春意正浓,百亩菜花金波起伏,万顷麦田绿浪翻滚。自然万物不负春光,恣意生长。孩子心上,师爱留痕,成长的种子已然萌芽。因为,十里春风它何曾吝啬过自己的丝缕!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范文)


《教育的100种可能》记录了李镇西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到退休前教的最后一个班的36个学生的人生轨迹。他们中有教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银行职员、足球教练、摇滚歌手……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绽放光彩,让李老师为之感动和骄傲。李老师想通过他们的故事,告诉所有教育者: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属于他个性的成长和成功。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www.dhb100.com

合上书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成长故事,一百种甚至一千种的可能,见证着教育的无限可能性,见证着李镇西老师对孩子们的呵护和引导,更见证着李老师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对学生无私的爱!我感叹,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正如这拂过田野的浩荡春风吗?李老师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不同,花期更不一样,爱的春风拂过每个孩子的心头,最终结出了不同的果子。师爱的力量何其伟大!有了爱,一切皆有可能。

搭档郭老师用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了师爱的力量!还记得那是一个大课间,一个孩子匆匆跑了进来:“老师,我还没领加餐呢!”刚上过课间操,又累又渴,得到一盒奶,简直爽极了!郭老师正好走进来,她示意那个孩子去讲桌上拿。

“不要!”那个孩子的手还未伸到桌前,一个声音就打断了他。

“那是给老师留的!”原来是负责加餐的杰,临了,还不忘补充一句:“最好喝的蓝莓味儿!”

在郭老师的示意下,那位同学拿走了奶,杰同学坐在位子却一脸悻悻然。

我哑然:杰,这个课堂上爱玩手指游戏,课下常常惹事生非,课后作业随意的孩子,竟然能把他自认为味道最好的奶留给老师。他能有如此举动,我迟迟想不明白。

等送路队回来,正巧,我发现郭老师又折了回来,我问她返回的原因。郭老师很无奈地摇摇头:“这个杰,又没本儿了,说打电话让家长送呢。我路过,给他买一本,孩子嘛,好不容易想着作业呢,让他好好写吧!”她边说边把本递给了杰。

后来听孩子们说,郭老师已不知为他买过多少学习用品了,家长总说给钱,可也总记不起。

看着杰拿着本跑向校园,那一幕幕又在眼前闪过:杰生病时,郭老师心疼地安抚;作业不会时,耐心地给他讲解;与同学争执时,又不厌其烦地讲道理。这个孩子,说起来也可怜,从小母亲就离开了,跟着爷爷、爸爸两个大男人一起生活,孩子从未享受过真正的母爱。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是郭老师给予了他慈母般的温暖。真心换取真情,真情博得真爱。都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难道就有无缘无故的爱吗?郭老师的魅力何在?班主任的法宝是什么?——显而易见,那就是爱!郭老师的爱如缕缕春风,催开了孩子的善良感恩之花。

书页里,精美书签上的字迹赫然在目: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管是杰的成长,还是李老师笔下一个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爱的陪伴!李老师警醒自己,也警醒我们:善待孩子,耐心陪伴他成长,相信他的未来有100种可能!

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我要说,建立在尊重、平等基础上的爱是万能的。师爱,恰似春风十里。郊外,春意正浓,百亩菜花金波起伏,万顷麦田绿浪翻滚。自然万物不负春光,恣意生长。孩子心上,师爱留痕,成长的种子已然萌芽。因为,十里春风它何曾吝啬过自己的丝缕!

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介绍了多位学生的人生轨迹,有的来自他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也有的来自他退休前教的最后一个班。他们之中有教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也有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足球教练、摇滚歌手等。李老师通过此书展现了他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留下爱的教育痕迹,做班主任工作的有心人。李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是几百页文字,其中有很多老照片,以及和学生的书信文字。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现,我看到的是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彩的班主任生涯。他一直保存和学生沟通的资料,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这样做可以使每次和学生沟通目标明确,避免重复的问题重复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学生是不断的成长着,保留着学生们成长的痕迹,既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又可以留下许多属于彼此的美好回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教育的本质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李镇西在书中表示,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现在,很多人都不会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只以眼前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成绩就像一只绩优股一样一路上升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像华罗庚、巴尔扎克等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天赋。现今是一个快餐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能像李老师一样静下心来,让教育润物细无声了。要向他学习,把正直、善良、勤奋的种子默默种在学生的心田,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通过自己每天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注重德育,把孩子成培养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李镇西说,“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这就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展现自己!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组建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形成正直善良的班风,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这个集体中充实地度过每一天,那么将来他走向社会,一定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这本书主要采用教育故事的方法来阐述教育方法及教育智慧。在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案例都是我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这为我平常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这些故事,使我明白: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陪伴孩子个性的成长。

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思维方式将换一种人生。读完这本书,我也要改变自己,相信“教育的100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每位教师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影响。如果我能给学生“教育的100种可能”,相信就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两天,我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一百种可能》,读得心情澎湃,特别是李老师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引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叮咛,使我更加明确了我们教育者肩负的重要使命——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m.dhb100.com

杨东平先生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正直、友爱的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好公民,一个好妻子,好丈夫、一个能够自食其力、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的人。这种育人观点正是教育价值的升级:从追求分数、文凭到追求成才、成功,再到追求幸福。

李镇西老师是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李老师崇拜苏霍姆林斯基,研究并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仍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掷地有声地明确: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我们的学校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他呼吁让所有学生都能优雅起来,让所有学生享受最好的艺术教育,使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卓越,欣赏他人之美,有包容心,注重生活的品味和细节,能够创造美,能够给他人带来美的感受,培养具有强国国民的优雅的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也语重心长地说:“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

回顾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了立德树人,因为我有幸遇到了许多德才兼备、教育理念先进的老师。记得祝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时,我由于身体的原因而造成学习状态不太好,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一次,当学习委员扔给我作业本时,我发现加在我本子里的一张纸条坠落于地,我急忙捡起来,发现是班主任鼓励我的肺腑之语:你基础不错,老师相信你会奋起直追的!当我看到这些充满期待的话语,似乎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从此以后,每天按时锻炼,积极进取,直到今天,我仍然保持每天健身的良好习惯。并且,我一直在传承着恩师的爱心接力。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一百种可能》,不仅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成功、科学的育人理念,还激发了我写班级故事的兴趣,我也要欣赏的眼光看待我的学生,记录孩子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笔记2000字


2018年11月11日我在朋友圈中这样写,“我给明天的自己买了生日礼物:一双鞋子(行万里路);一本书(读万卷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就是生日礼物。

此书确实非同一般。一年前,我在西亚斯追寻求解人生规划时江静老师被提及;三个月前,和朋友郭锡帆追要书单时被提及;《得到》一再推荐。说起没买的原因着实可笑——太贵,怀疑是高浓度心灵鸡汤——或许就是GOD这样的安排,2018的我已经醒悟,阅读此书收获最大。

记忆犹新,此书邮寄甚慢,等的我心烦意乱;快递到的那天深夜,我打开《可能》阅读到凌晨四点多。书中的情节迷人,犹如大麻,读起来上瘾(似乎每本书都是如此哈),我决定冷藏几天,反复回忆思考其中的一些模糊记忆(只有印象深刻的才是第一遍阅读的重点)再重新查看古典的想法……

昨晚不到九点沉睡,今早不到八点醒来。长时间的睡眠,浑身气爽、头脑清醒。长达三个小时的未来一个月规划后,带着一些东西来到图书馆开始一天的阅读。

以下为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收获:

1.《可能》引述一篇豆瓣上文章作为案例讲述,即《入殓师》的影评《只愿你曾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该文被很多很多的“有用”含泪顶到头条)。我含泪朗读,读后决心今天不再继续阅读,写点东西:我的爷爷已去世近两年,该影评给我尚未忘却的记忆再次拾起,最让我难以忘怀——当知道消息,我迷迷糊糊的从学校奔扑到家中时不敢靠近灵柩,没有太多的悲伤没有太多的泪落下,深夜熟睡却梦游到灵柩旁深拥痛哭流涕——三年有余的病情,令爷爷他受尽疼痛的折磨、人世的亲情冷暖,何来温柔相待!!!挚爱的爷爷离世后,我害怕待在夜深人静孤身处,害怕临睡前回忆种种,被莫名其妙的念头困扰四百余天。今日,读该影评幡然醒悟当初为什么不知道伤悲:走也好吗,最起码不再被它他她冷眼相对。

2.《可能》是一本好书,一本集尽古典思想的好书,却以最廉价的形式展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思考人生走向,不得不说是无私。唐诺在一次采访中大致这样讲述:一个人最精彩最美好的部分几乎都书写进一本或多本书中,每本书以不到五十元贩卖,难道不值得每个人阅读吗?难道不是不热爱读书就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亏损的一件事吗?这一段时间我反复反思,终于明白一些事情——为什么要无私?为什么要“一份快乐分享,多个人一起乐”,为什么要公益等。举个例子:我讲述读一本书的感悟,会丢失什么吗?大不了的是被他人说装X,但我分享之后,会带给一两个人一些道理(我的举手之劳),会给我更大的动力继续阅读继续分享,会带来成就感,会带动朋友圈一起行动(目前我的朋友圈不低于十人已在分享),会加深我的感悟,会带动我的写作能力方便未来的某一天也能深切体会进的感受,会变向的引导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等等。当想通一两件事情后,更加坚信去行动心中的想法。加油!

3.我们称失去自由的人为“奴”,当你的欲望大于能力,你就成为了把自己套死的“奴”。刚开始,没有理解这句话,并反对——什么啊,欲望越大,动力越大,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不能实现,也到达了某种不敢想象的高度——但再次看当前文章、仔细理解时发现自己的理解有误,思辨能力有所停顿,且无深度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加以批判。①自由=能力-欲望。欲望指生活中买衣服饮食住宿旅游等已接近不能承受的价格或不需要支出的金钱或不能够浪费的时间等。②什么是“奴”?指封建社会的太监(奴才)吗?不。如今21世纪已如此开放的年代,“奴”似乎更多了、更全面了。之所以潜意识的回到封建年代想起“奴”,恐怕是因为自己在某个领域也早已是“奴”并怕自己发掘而躲躲闪闪。③思维固化,囫囵吞枣般急于求成。不带脑子、老旧套路去读书不如不读,读了既增加知识还加以巩固错误的认知。④过去,我一味呐喊“自由”,不要被约束,而“自由”是什么、指什么,怎么做似乎不太清楚。⑤我明白了怎么追求自由。

4.成为pro-Am。即用业余时间来做并不作为主业却在专业水平方面达到了职业水平的人。过去的我,一味的认为喜欢做的要坚持做,并作为主业在主要时间却成为业余人的事,很固执、很韧性的做。今天,我反思了。

5.正确的认识到金钱观和人生观。我认为不是《可能》这一本书的力量,但是“最后的一根稻草”。近三年,我会有格局有想法的踏步前行;过于求成,对我来说真是个错误(在过去的几年里不止一次犯错,且是难以忘却的错误)。

6.肯定的认识到医护是我未来十年将要走的路。经过《可能》中一系列讲述、测评、感知,最终得到我推磨多天的结果得出,现所学专业是我爸爸正确的决定、我本人没有转专业正确的决定、我未来至少十年的需要努力的领域。

7.书中引述王小波一段话: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悔恨。20多岁的我,痛苦的回忆已很多,现在的生活痛苦也占比例不小。年纪轻轻,为什么会如此这般?今天有位朋友在闲谈时告诉我,想法越多,意见越多,行动越多,最后结果就越少。他举得例子很简单:高中的时候为什么我们那般努力却不如XXX死脑筋的?就是因为想法太多,静不下心来想该想的东西!哈哈,听他很恼恨的语气,我也醒悟了。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笔记1000字


下午一点半,阳光撒进车窗。
耳机里播放着一首自己随意点开的名谣——《如斯》,窗外是不断飞速向后离去的风景。

我一边听着歌,一边捧着手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里。

车子开得飞快,一会儿爬山,一会儿转弯,一会儿跨桥,一会儿钻洞。我的心却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还是专注在手头的这本书里。这本书我已经持续读了一个星期了,书很厚,1000多页。算起来,应该是我最近读的书里面,仅次于《平凡的世界》,最大的部头了。

乍一看书名,会让人误以为这是本讲心灵鸡汤的书籍,只有读过才深知,这是作者用生命发出的心声,字里行间,满是真诚与坦然。

每每读到精彩之处,我总是忍不住划线加粗,或者干脆复制粘贴到我的私人笔记本上。考虑到精彩的地方太多,我就不着过多的笔墨去讲述,我只是希望有幸读到这段文字的你,可以抽出些空闲时间,在一个闲适的黄昏,或者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可以打开书来和作者展开一场深入的交谈。

里面谈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些问题,比如工作,比如成长,比如学习,比如爱情……每个话题,独立成篇,里面未必穷尽了人生的所有可能,毕竟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可是,一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老是闭门造车,把自己密闭在阴暗潮湿的屋子里,久了一定会发霉。所以,人要多读书,多透气,打开窗户,阳光才能进来,新鲜的空气才能进来,我们才能有机会看到一个更加缤纷多彩的世界。

读到这本书最后的部分,真诚的文字,像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就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忘记了自己是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大巴里。

五柳先生曾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我想这个下午,陶醉在书中的我,体会到了陶渊明读书时的心情——读书,可以解惑,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增加知识,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视野……不同的人读书,目的各异。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一个人只要还能在浮沉乱世,静下心来,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哪怕喝不出味道,读不太懂意思,也没有关系。

因为,读书就好比一次旅行,过程的丰富多彩,远比冷冰冰的结果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只要你渴望真正的自由,那么生命就有无限可能,不过自由常常与责任相伴,你选择读书的自由,那么就得承担思考与写作的责任;你选择外出旅行,那么就得承担规划路线,合理分配体力的责任;如果你选择恋爱,那么就得担负起学会理解对方,尊重对方,照顾对方的责任……

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如果有,那也不是自由,而是纵欲。就好比每个司机都不遵守红绿灯,那么现实的道路,不但不会畅通无阻,反而会寸步难行。选择自由的背后,是主动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而承担自己的责任,则需要相匹配的能力,我们时常感到紧张焦虑,觉得当下的自己过得不开心,不幸福,不自由,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当下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野心,还不足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所以如果你觉得不够自由,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很好的承担这种自由所对应的责任与义务,再往深了说,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肩负的责任越多,享受的自由越丰厚;

选择的自由越多,膨胀的欲望越恐怖;

因此,自由=能力–欲望。

正义的可能读后感


《正义的可能》在谈及正义一词时多用到以西方哲学的专有名词精准对应的汉语词汇,可见作者的谨慎而严谨,而正义多与强烈情感紧密相连,由主观而生,受控于法律与道德的正义,其变化在周濂看来与嫉妒、怨愤与愤恨这三种情感离不开。
康德说,嫉妒就是忍着痛苦去看到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在和谐的日常生活中,强烈感情色彩的嫉妒妨碍于稳定人际关系的情面并不会得以表现,但只需拿起手机打开电脑,不乏会见到诸如反智仇富的言论。充满戾气的观点如今看似少见,但总有些话题俨然是引起嫉妒的导火索

譬如“知乎平均水平”,动辄C9、常青藤、年收入五十万起步,让人不禁感慨自己拉低了知乎平均水平。正如周濂所说:有比较就会有落差,有落差就会有嫉妒,即使这种落差与道德无关,但只要他人的更好境遇引起你足够的注意,嫉妒就开始落地生根。

嫉妒的表现是隐性,我们也不能咬定是个人就嫉妒知乎平均收入,但嫉妒的恶果这两年我们有目共睹,年轻人网贷接连不断,似乎大家都明白网贷的危害,可受害者一直换着新的面孔。

有调查称“九零后人均负债12万”,虽然被证实为谣言,但在起初众人凭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却深信不疑。数据是假,超额消费是真,铺天盖地的网贷广告越来越猖狂,新的段子也已经出现:你是想把我笑死,好继承我的蚂蚁花呗吗?

超额消费来源于攀比,攀比的落差来自内心深处的嫉妒。当信息获取变得廉价,普通人也看到了富人们的生活,他们享受着九九六的福报,却做着当上马云的梦,一场永无止境的比较也就此展开,直到被嫉妒完全吞噬。

而由社会结构所塑造,带有强烈敌意爆发的嫉妒,舍勒将他命名为怨恨。怨恨的出发点是报复冲动,本质特征在于时间上的滞后于延宕,得益于我国完整的法治体系,此类恶性事件并不多见,然而前不久的张扣扣报仇事件成为热点,最高人民法院便用“犯罪者心怀怨恨”这一措辞,怨恨即是极端化的嫉妒,它是“最危险的爆炸材料”。

愤恨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是大众面对不正义的呐喊。一个遵纪守法的理性人在他人以违反道德法律规范为前提侵犯到他的个人利益时才会感到愤恨不已。可恨的是,微博上却有一些假借愤恨之名伪造不公平,扭曲了正义,扰乱网络秩序,恶意操控舆论导向。

在这样一个人人喊痛的时代,我们需要谨慎地区分它的波段到底是嫉恨、怨恨还是愤恨,认清最低限度的相互性,让社会正确灌输正义规范,创造更多正义的可能。(张金科)

《正义的可能》读书笔记


人生浅薄,六根不清,对于正义总是缺乏底气,而所谓可能,成了这本书入手的直接理由。和作者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相比,这本《正义的可能》有关哲学的专业论述和学者文风过于浓烈,阅读时很容易短路或absent,但因为可能,所以还是磕磕绊绊读完。

初入社会时五毛还不是网红,而我应该是小同事圈子里五毛的雏形,原因在于当别人痛斥社会阴暗面的时候,我总是持有进步、需要时间、我周围都在变好、即使一小步,也是新高度的观点,激烈时甚至以既得利益者和打破规则的人没有资格抱怨来表明立场。十年过去了,立场已变得静默,也时有抱怨,但依然相信这种可能,甚至大过对自己的信心。

可能是种结果,但却聚集了圆心周围的大多数,而当我们在听到可能positive或可能是negtive时,尽管在选择上模棱两可,但在情感似乎更趋向前者,而对于受儒道影响的国人,可能也是种谦虚和意愿。

作者在书中写道:当放纵者理性选择作恶,不自制者间歇性犯错,冷漠者袖手旁观一副与我何干的表情,这个国家也就丧失了向善的可能。采访稿中引用了在公共辩论中最好要恪守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规定:不许质疑动机 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谈到了那些在政治舞台上追求高光时刻和戏剧化场面的人其实是除魅时代残余的野蛮人;也提及要警惕国家能力被偷换成为不受约束的国家权力

有很多地方晦涩难懂,但懂得在该停止怀疑的地方停止怀疑,留住可能,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也算是在回望年轻时的继承。

喜欢《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