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了凡四训观看心得

了凡四训观看心得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1000字。

常言道:“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书,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通常会选择写下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可以作为自己的日后的一些素材和知识,读后感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了凡四训》读书笔记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这本小书是朋友送来的中华经典随笔中的一本小册子。作者是明代的袁了凡。总体而言是一本劝人行善、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书。其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中心思想,强调命运虽有天数,但自己亦可掌控,只要积德行善、谦恭有加,就能获得福报,是为因果报应。本书糅合了儒释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可以一方面使得我们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增进我们的个人品格修养。

一、关于作者袁了凡其人

袁了凡,名表,字坤仪。江浙人士(江苏吴江还是浙江嘉善已不可考)。彷徨时因参访云谷禅师后,得以领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便立志多做善事、积功累德,以扭转自己的命运,因不愿再做一个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名号为“了凡”。袁了凡博学多才,天文、水利、象数、兵法、星宿无一不精通。弃医从仕后,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免除杂役、为民谋利。官仕途中,因不认同提督对倭寇的使诈做法,被构陷革职,在死后终于沉冤得雪,得以善终。

二、关于本书的主要内容

四训,顾名思义,是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其中“立命之学”为其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子嗣的《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所著“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谦德之效”为其晚年所做的《谦虚利中》。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但其中义理又一以贯之,强调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

“立命之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整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其童年弃文学医,因偶遇异人预言他能够仕途通达,于是弃医从仕考取功名。随后发现人生际遇与所预言命运丝毫不差,遂生懈怠。后机缘巧合,拜会禅师后终于了解了宿命论的错误,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

“改过之法”中,作者论述如要行善积德,必先端正心态、改正缺点。敬畏天地鬼神,立定决心,以先贤为榜样,勇于改过。

“积善之方”中,作者重点说明了“积善余庆”的道理,对于何谓真善、至善,做了充分阐述,勾画了中国传统的鲁丽道德。

“谦德之效”,告诫世人要抑制自满扶持自谦,即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抬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有我”。

三、一些感悟

举凡世事,命运皆有安排,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任何时候、任何背景下,主观的力量都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力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物欲横流、信仰松动的现实世界,修身立德、改过积善、抑满扶谦当是人真正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1000字编辑推荐

有关了凡四训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


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辗转反侧,还是决定记录下来,你的心得体会能否在读后感书写当中明确表达出来呢?考虑到你的需求,栏目小编特意整理了“了凡四训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2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种层次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毛病找出来一样样地改。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3

研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它本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训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据史料记载,袁了凡先生与佛教渊源甚深,且与当时著名高僧云谷禅师交情颇深。他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只明白认命,任凭命运的安排,十分消极被动。之后,在与云谷禅师的交往中,他逐渐意识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道理,并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改造命运,并教导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积善积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影片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这部电影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部电影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透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触颇深:

一、命运是能够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充满信心,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状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勇猛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反省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公司的培养、亲人的期盼。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敬畏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丨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无须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4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5

本月我看了《了凡四训》这本书,这是我在郑州进货时一个经营素食的门市结缘赠送的,他说这本书是教导人如何惜福行善、励志的书值得一看。通过读完这本书之后,感慨万千,突然间豁然开朗,寻得了一条通天的人生大道,这条大道是如此清晰,如此的光明,令我十分感动,信心倍增。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育后代子孙而写的一本家训,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讲述了袁了凡一生改变命运的经过,举出了许多因行善而得善报、改变命运的实例,阐述了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鼓励人们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下面我将书中最经典的四点分享以下:

1、立命之学。人的命运有两种先天命运和后天命运,先天的命运是父母祖宗上天给的,是先天注定的,就像我们的出生地无法改变一样。而后天的命运则是由先天的命运转变而成,有的人一生无所作为则后天命运终生没有变化;有的人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积德行善,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而有的人不善于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恶多端,则他的后天命运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变。命运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就是说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自己。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2、改过之法。人不怕有过失,小的过失要及时改正;但是大的罪孽,就不能再制造了,终究会得到报应。一个人改过,如果能具备书中所说的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种心,那么就能有过错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光一样,还怕不融化吗?但要改过,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也即是说,从内心意识上,你得端正态度,用积极地行动来完善自己。首先要认识这件事的本质,不要给自己找一堆的借口,要有羞耻心,知耻而后勇。

3、积善之方。善良的人,时时存善念、常常做好事,所以能够远离祸患而得到福报,极为恶毒的人,时时存恶念、常常做坏事,是福报损耗而招致祸害。积善的方法就是发慈悲心,广积阴德。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阴德,才能够扭转命运。然而行善积德都以慈悲心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爱的胸怀,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好的善的言行就会得到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能力有限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得以拓宽和通畅;而你的不好的恶劣的言行就会得到不好的反馈,即使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会变得狭窄不顺。

4、谦德之效。知道要积善之后,还须明白人在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做人的方法必须讲究,而做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学问也会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会进步。如此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但是,当今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言行盲目,内心浮躁,经常会拿着一知半解就去挑战权威,就像我们这个行业的小孩,学了几个月基本功还不扎实,就异想天开出去幻想挣高工资,结果都是被老板解雇,因为的你得技术和修行还不能驾驭这个工作。

总之,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要修心,从念头上做起,做到意念清净,不起一丝毫的妄念,顺和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才能成功。卸下了尘世虚荣的伪装,诚实的审视自己,积德行善,致力于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心存志向,人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结果。命运靠自己的修行和努力实现!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6

在观看《了凡四训》电影的时候,我记得开头有这么一段话:了凡先生本名袁黄,早年被孔先生将一生命运算定,后遇云谷禅师,为其开示“命自我立”之学,遂改别号“学海”为“了凡”。了凡先生书其一生,实践改过积善之法,成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运的杰出典范。

了凡先生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真的很感谢公司向我们推荐了这部电影,并且发放图书,时刻鞭策我们,提醒我们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多积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了凡先生劝世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云谷禅师曾对了凡先生说,人的命数确实是有的,但这是对于凡夫俗子,对于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都是不能约束他们的。极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贫穷短命,但因为他行了善事,那么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贫穷短命变成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贵长寿,但因为他行了恶事,那么这恶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贵长寿变成贫穷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当今的一些国人,盲目的追逐金钱而忽略了传统的道德美德。他们的言行盲目,内心浮躁,见义勇为的反遭诬陷,公车让座的反被骂,中国已经出了多少个彭宇?这不禁让人思考,作为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现在这些人都是怎么了?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态改变人的命运,从了凡的知命认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认命,从这一转变就是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冲进世界杯,我记得他的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就是心大一点,一切从心开始,结善缘,积仁德,俗话说:“恶从心中起,口乃心户之门”,对别人,对亲人,对孩子,口出恶语,冲动这个魔鬼会让你肝火旺盛,最终损伤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积善行,不计较一得一失,时刻记得提醒自己,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不要管别人计较你什么,也不要管别人说你什么。谁能救自己?谁又能解读自己?只有自己,从我做起,从心做起,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未来的生命走向。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7

最近看《了凡四训》几点感悟:

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这句话出自明朝的著名学者崔子。了凡先生借用此语来劝诫自己的儿子:做好事不在数量的多与少,而在于是否能救人危急。——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毋以善小而不为,善不在于大和小,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福田”即人生的各种福份。古人说:“少年积福,中年修福,晚年享福”。积福在哪里积呢?在一片福田里积。修福又在哪里修呢?“不离方寸”即从心里开始修。这里的“方寸”即真诚心、恭敬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是说修福如果能从真诚、恭敬之心处起修,想办成什么事就能办成什么事,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修身为本”。做善事要有真诚心,不是一点小事就一直挂嘴边,说帮助了谁谁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做了善事而不张扬的人才是真正做了善事,才是有福报。

三、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将来种种,譬如今日生。

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要做不争之德!

四、虚心屈己,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福报是靠我们不断的修行修心得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要懂得积善延昌!

五、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凡称祸福是由自己求得的,就是圣贤的语言;凡说祸福都是由上天注定的,则是世俗的论调而已。

六、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我们生在这个人心风俗败坏,末世的时代,做人很不容易;因此,旁人有不如我的地方,不可以把自己的长处,去盖过旁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其优点,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要做到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格局读书笔记1000字


由何权峰所著的《格局》一书围绕“思维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的主旨思想深入浅出的道出了格局的实质与意义。全书通过48个思考题让读者主动去探索格局的建立、调整和践行方式。带领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从而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处事格局。

本书的目录很有特点,以第二人称的形式高度概括了与每个人的格局密切相关的表现或决定因素。作者从你怎么看自己、你所认识的人、你说的每句话、你给人的感觉、你做事的态度、你经历的遭遇、你的每个念头、你的所作所为等角度向读者发问,让阅读过程能够同时伴随深刻的自我剖析,形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思维碰撞。

书中的语言风格朴实易懂,将格局之事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正所谓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间翱翔。一个人要想得到更多奋斗和拼搏的机遇,就一定不要计较生活中遇到的繁琐之事。读完此书,每位读者对于格局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与个人经历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密切关联的。而本人从书中提炼出的核心思想价值和主观感受可以归纳为:格局就是你的价值观的高度和看问题的宽度,格局决定成败,格局决定人生!

格局二字说起来简单,但却又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得以彰显,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有格局的身影。有的人即使跌落至人生低谷,也能振作精神,再接再厉,勇攀高峰,有的人哪怕是遇到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从此一蹶不振颓废的过完一生。有的人面对生活困境,依然乐观向上,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而有的人则是不停的抱怨,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也会让他白白溜走。有的人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人生巅峰攀登;而有的人就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忙东忙西,却毫无起色。

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我们看了很多书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没有方向,没有格局。其实世上努力的人很多,但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呢?因为人生的成功不仅仅是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还要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某个机遇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我们去看成功人士的人生轨迹会发现,成功的人往往除了努力之外,还因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遇到了时代的风口,于是就乘风起飞了。那又是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够飞起来呢?因为他们心中的格局比一般人大,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这本书并不是否定努力的价值,而是告诉你不能一味的努力,还要懂得审时度势。好比你需要在一片陆地上奔跑,如果能先站到高的地方看看全局或者打开地图看看,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去更快的到达目的地。即便很多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努力的过程中也被嘲笑、被大家否定,自己也会偷懒,但是最后你会发现,你用比别人高的价值观看到格局之后,你就并不会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当你最后回过头看的时候,那些人早就被你甩的看不见了。

有人说,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要看他曾经经历的委屈和苦难。我觉得的确如此,一个人的格局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历委屈和苦难后自然产生的精神升华,是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格局小的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得失,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占到便宜就得意洋洋;而格局大的人,都会明白眼前的一点儿成绩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心胸开阔,热爱生活并懂得如何包容他人,更懂得如何取舍,有长远的目标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会为蝇头小利所迷惑。可以说,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成败,决定他的人生,只有拥有大格局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活法读书笔记1000字


《活法》是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著作,他曾把两家企业带入世界500强。本书主要讲的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做人的正确准则;二是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三是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01、做人的正确准则

何为正确的事,这跟每个人的思想有关。而思想又是性格和哲学的外在表现。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领会到的哲学,二者相加就形成了我们的思想。正确的事很简单比如不可说谎,不给别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自私,不盲目等等。只是人长大之后,被社会的惯性迷失了本性,变得不以为然。因此,要磨砺心志。稻盛和夫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了磨砺心志的六要素: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谦虚戒骄;

天天反省;

活着就要感谢;

积善行、思利他;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此六要素,字面上平凡之极,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必须一点一滴去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当中。坚持下去,康庄大道就在你的脚下。

02、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我们往往将事物考虑得太过复杂,其实,事物的本质极为单纯。世界万物看似复杂,不过是若干简单事物的组合,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考方式。而习惯于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则是在千头万绪中理解本质的最重要方法。

03、人生x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公式说明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结果,取决于三个元素的相乘。注意,是相乘不是相加。因为是相乘才会使人生的结果千差万别。其实,能力和热情无论什么样的人,分数都在0以上。有能力而缺乏热情的人,人生结果很可能不好。但能力相对不强,但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满热情,这样的人取得的成果,可能远远领先于前者。

而三要素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它决定着人生结果的上限和下限,因为它有正负。即使能力高、热情高,只要思维方式是负值,结果就是负值。比如今年初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很多西方国家的人竟然认为病毒只会传染亚洲人、尽管知道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出门还是不戴口罩,结果就是西方国家一个个处于疫情失控的状态。思维方式错了,再好的医疗设备、再高的社会福利,在新冠疫情面前也没用。

我们的确被叫作命运的力量掌控着,比如出身,比如容貌,比如健康。但在命运之外,我们还被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因果、自己的努力驾驭着。过去判断累积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而今后如何选择,又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

《1984》读书笔记1000字


古今中外,各种法条层出不穷,这些法条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裁决,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则束手无策。

一个人决定做某件事之前,先要有做这件事的想法,这个想法包含了动机、诱因、计划等一系列因素,最终促成想法落地,形成真实发生的事。

能不能对尚未发生的事提前预防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严密监控人的思想,所以,新增思想罪势在必行。

思想罪,顾名思义,就是经过对某人进行思想调查,可以裁决他因为想了什么,或者可能在想什么,而判其有罪。

《国语》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上面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周厉王暴虐,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周厉王勃然大怒,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他的人,按照巫师的报告,杀掉批评者。从此以后,老百姓在路上见面,不敢交谈,只能互相看一眼。这就是思想罪的最初形式。

哥白尼发表《日心说》,被教会以亵渎圣经罪处以火刑,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教会是地球的中心,哥白尼的行为不利于时局稳定,必须处死。

清朝虽然没有思想罪,但用文字狱的方式,在事实上把思想罪发展到一个高峰。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敢讽刺大清没文化?作者干掉!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敢讽刺大清不是正统?作者干掉!

维民所止,敢诅咒雍正无头?考官干掉!儿子干掉!族人流放!同省学子六年不许参加高考!

你的思想,你没权力解读,而是我来解读,我想怎么解读,只看我的需要,皇帝当到这个份上,才算威武霸气!

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设置了一个真理部,派出思想警察对思想犯罪者进行调查和裁决。探究一个人的思想是否有罪,可以从这个人的言论、文字、行为入手,只要发现异端就可以定罪。

一个人说过什么话,有什么暧昧含糊的意思,就应该定罪。

一个人写过什么文字,含沙射影的讽刺什么,就应该定罪。

一个人在做任何事前,不背几段最高指示,就应该定罪。

一个人不说、不写、不做任何事,这是消极对待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还应该定罪。

一个人说的话、写的文字、做的事,都是热情拥护的,这是包藏祸心,还应该定罪。

一个人是否犯了思想罪,与他的思想无关,只与裁决者的需要有关。

你是集体的一份子,集体给了你安定的环境,给了你工作的机会,给了你果腹的粮食,你要懂得感恩,在集体需要你献身的时候,你要义无反顾的献身。所以当裁决你犯了思想罪时,你不要惊讶,你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号角,让大家知道皇帝要发威了,都老实一点,仅此而已。

大洋国的臣民必须懂得以下道理,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在普天下皆骗的时代,讲真话就是一种犯罪。有些语言的目的就是使谎言听起来像真理,谋杀听起来值得尊敬,同时给完全虚无飘渺之物以实实在在之感。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二加二等于五,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需要的现实。

方与圆读书笔记1000字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方圆之道即立世之本。”这本书带些许哲学,带些许辩证,带些许人性,带些许刚正不阿,带些许圆滑变通,有观点、有事例、有思考、有运用,是一本实用的鸡汤。

过刚无弹性,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这种“危险”或被人厌恶,或被人排斥,或受到迫害。

过柔不成形,丢失了人品、道德、终将一事无成,所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墙头草随风倒,没人愿意相信一个善变的人,任用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

“阴无阳不利,刚无柔不生”,任何事物的两面性都要达到一种平衡,古往今来无数印证,荀彧心保汉室,但辅佐曹操,是谓不换朝代换制度,算是一种曲线救国。

全书细细品来,方是原则、是诚信、是坚持,要慎独自省,人活在世,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都有丑陋的一面,慎独自省就要战胜自己内在的敌人,才能战胜外在的人与事。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很重要,反省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进取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

圆是放弃、是让步、是变通,然而这个圆融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应是一种宽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情况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

什么是方,什么是圆,有方无圆会如何,有圆无方会如何,方圆交融才是大道,以上种种,实际就是在告诉我们,培养优秀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是一生的守护,包含了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老话讲“知识就是力量”,但“人格就是力量”更为准确,让方成为人格中的原则,让圆成为人格中的机变,知黑守白,有舍有得,取巧不投机,圆融通大道。

另外,《方与圆》中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小技巧,比如:

重视日常应酬:重视指的是质量而非数量,任何一个应酬都要有所准备。

保持微笑:一种必要的心理素质——勇敢、直率、乐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受更亲切自然。

求大同存小异:与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道理,而且抗战时期,共产党提出“求大同存小异”这样大道至简的道理,才直接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成就新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壮举。

个性灵活: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灵活敏捷的应变能力,审视度势,权衡利弊,及时作出可行、有效的决断。

保持低调:低姿态让人保持清醒,降低期许,作出正确判断。

妥协是现实人生的一个事实:妥协不是放弃,讲究原则、尺度、时机,也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智谋。

书中分享的道理有很多,但读书要细细的品,学以致用,如果将《方与圆》中的感悟化为已用,我想目前我最迫切改变自己的就是以下四点:

不抱怨,做正直诚实之人,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学习。

培养极强的适应能力,不苛求环境,要积极主动适应;不苛求他人,尊重个性差异;不苛求自己,不被低落自责情绪左右。

身处弱势而不气馁,或蛰伏或争取,完善自己,以待成功。

最后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行动都是一场修行,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了凡四训》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了凡四训观看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