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面桃花1000字读后感

人面桃花1000字读后感

人面桃花读后感1000字(3)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也许下面的“人面桃花读后感1000字(3)篇”正合你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人面桃花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n无意之中读到了江南三部曲一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为格非教授深厚的文学功底折服,为桃夭李秾,烟雨水乡,古刹幽寺,春柳冬梅等古典意象塑造的江南韵味沉迷,又为每个故事中或多或少的魔幻主义色彩惊诧,是一种少有而独特的阅读体验。三部曲读完便可清楚的辨别厘清格非教授埋伏其中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整个家族三代人对桃花源,乌托邦,世界大同,共产主义的追求,却均以革命失败和理想破灭而告终的悲剧命运。与宏大的革命主题和时代背景相平行的另一条主线,则是三段阴差阳错与生离死别的爱情。无意中按照321的倒序读完,才发现竟是一部比一部更被感动和吸引,很好奇如果是顺序读来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春尽江南》。二十世纪末世纪之交新旧价值观激烈冲突与重塑之际,谭端午用书生意气和自我放逐,把青春的爱情与梦想化为碌碌无为的一生,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生,也是被深情以待却不自知、最终辜负了同枕共眠的爱人的一生。《山河入梦》。解放之初的五十年代,谭功达作为革命后代一县之长,强行推动合作社、水库大坝等一系列罔顾实际的建设,终被政敌抓住机会构陷而免职,在对社会主义样板花家舍实地考察后又对其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而他在爱情上的懦弱冷漠和摇摆不定,不仅辜负了姚佩佩的深情,与如此美好而单纯的女子错过,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姚佩佩亡命天涯而自己也身陷囹圄的悲剧下场。《人面桃花》。世纪之初辛亥革命前激进的暗流涌动下,陆秀米阴差阳错又似是在命运的指引下,无意之中追随了少年时深爱她的人所追求革命大同梦想,“如一片落入江中的树叶被激流裹挟而去,说不上自愿,也谈不上强迫;说不上憎恶,也没有任何慰藉”,在从花家舍到横滨再到普济的革命暴动之路失败后深陷囹圄,最终回到故里于悔恨中度过一生,两个儿子一个飞奔救母死于流弹,一个于监牢呱呱坠地即生别……n记录几个唏嘘泪目的情节。《山河入梦》里的姚佩佩,在极度恐惧奔波的逃命路上时,在饥寒交迫的躲在深夜的桥洞下时,在身体承受各种重负荷的体力劳动时,在辗转漂泊无定的流浪途中与形形色色的人群周旋时,仍然写下一封封倾诉暗恋谭功达的饱含深情与爱意的信件,如何不为这份生死相许的深爱感动,只是这爱情里面有多少自我暗示的成分,有多少报恩的成分,又有多少为疲惫的心灵寻找一处避风港湾的成分?或许姚佩佩爱上的只是一种感觉……n《人面桃花》里的小东西,看见官兵来抓母亲陆秀米,不顾一切的飞奔去给母亲报信却死于流弹。一个年仅六岁却被硬下心肠搞革命的母亲故意冷落的孩子,一个把母亲的一张照片当做最珍贵宝贝东藏西藏的孩子,一个从不打扰母亲搞革命却知道在生死关头去救母亲的孩子……“他的身体软软地趴在庙里回廊的阴沟上,积雪融化而成的水在霍霍地流淌,黑色的血线在雪地上缓缓向前流动,被廊下木柱子挡住了去路。从他那瘦小的身体里流出来的不是鲜血,而是他的全部的小小的灵魂。 ”n还有从监狱释放回家后的陆秀米,在回头审视过去的岁月后,陷入巨大的悔恨和悲伤而不敢有一丝喜悦和享受,只以自我折磨来对父母,对孩子,对家族赎罪……所以故意装哑失语,所以除了痴痴骇骇的莳弄花草,便是对着移动的日影回忆往昔,独自沉默的在内心与逝去的亲人对话,在体验时序的交替、植物的荣瘁、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迭中,找回迷失在桃花源梦中的自己,找回生命最初的感知与觉知。“见过你罗裳金簪,日月高华n见过你豆蔻二八俊模样n见过你白马高船走东洋n见过你宴宾客,见过你办学堂n到头来,风云黯淡人去楼空凄惨惨天地无光n早知道,闺阁高卧好春景n又何必,六出祁山枉断肠n如今我,负得盲翁琴和鼓n说不尽,空梁燕泥梦一场”n就以陆秀米死后多年普济民间流传的唱词做结语吧,但愿江南美景依旧,但愿人间悲剧不再。

人面桃花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读完整篇,回头看书名,觉得很有意思。人面桃花,本事男子追忆旧事人事美好,男女邂逅分离,而乱世下,温存的却是如花女子。经由一册日记本,活生生地将一个未经涉世的女子深深地拉入尘缘旋涡。

    收尾故事更多在写喜鹊,大概作者是想通过展示喜鹊这么一个至始至终被“周围的世界都对她关上了门”的人的人生轨迹,影射同时在一个家庭环境下,作出“放着管家小姐不做去搞革命”选择的秀米。秀米面如桃花,喜鹊颜值也不低,但人生轨迹却大不相同。秀米眼中,父亲、张季元、王观澄等都是一类甚至迷糊点可以误以为是一个人,而她自己,莫不是也这样以为自己也可以用下半生的苟延残喘来归为如此一类?

   在经过日记本的认知失调之后恢复,她就以为自己死了

果然药还是不能嗑太猛,从“周围的世界都对她关上门”到借着有些许爱慕的张季元的角度打开了一扇扇门,原来自己以前就像个傻子一样不仅看不透人事,也看不清人心,即使是朝昔相处的母亲呢!

     而些许的爱慕,经历过日记本的洗脑之后,就成了重磅炸药,炸开了人生的另一个混沌。

“未谙梦里风吹灯
可忍醒时雨打窗”

她也不是自己要主动选择走上革命的道路,像别的书友说的

“不懂真正的革命,但却丝毫不影响人去革命”

OK,FIND。接受故事的发展,谁说万千世界里,花千骨的故事都能感动人,秀米怎么就不能让人唏嘘,虽然有人喷其中有一些超现实的故事情节脱离现实逻辑。毕竟,这是小说,莫言还有现实魔幻式的叙事手法呢,也丝毫不影响阅读的乐趣。虽然但是,我还是因为写作和叙事手法上的感觉不良,决定给3(/ω\)

说到红颜女子“不懂真正的革命,但却丝毫不影响人去革命”,想起不久前看的《色戒》里面的热血青年所谓的革命和被幸运之神抛弃的佳芝。

你所爱慕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暴君,谁叫你是活生生的女人?

插进身体还不满足,还要深深插入灵魂的现实疼痛,如秀米一样,只能用自我折磨,自我摧残来抵抗,才能磨出继续活着的韧性。

可是活着又怎样?到底秀米有没有想清楚过?只是因为没有勇气去死?拖着“不在属于我”的身体继续别人的事业?

此时此刻,忽然想去看《XX决定去死》的书,因为没有勇气结束,所以勉为其难继续。这样说来,【决定去死】显得很有勇气。

p.s.能看完这本书实属不易,以张季元之死引入高潮才从机器读书脱离出来认真读完后面的篇章。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在做伏笔和铺垫,蓄势蓄到如此也是我少见(读书少,万万没想到),全靠边听书边干别的事情了解了剧情。因为之前拜读过格非的《雪隐鹭鸶》所以在心底对作者的作品有一个保底分,所以能坚持读到故事的高潮部分。后半部分基本是在展开前面未揭的黑布,顺势拉开了主人翁的结局。很完整的叙事,是大家曾经的创新之作。

人面桃花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同是山水灵秀的江南,时代不同,背景却是同一方青山秀水,江南温柔乡,秀米最凄苦

始终如一场梦魇,四季都是清冷迷濛,新旧社会的夹缝中,精灵秀米在长成,怎奈只一弱女子,怎么撼摇动穷恶的旧山河,怎能唤醒冰冷麻木的民众,强出头,只能倍受摧残!再灵动的一颗心也照不亮阴暗的夜!

由秀米,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还有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藉》中的秧宝,这三个女子性格极为相似,虽然,皆是出自不同的作者的杜撰,读来都是让人那么那么的心生怜惜,孤傲才佳,心事靠人猜,真情暗埋,可悲!可怜!秧宝除外,她只是一个在作者书中沒有长大的孩童,生于现代,所以不会有那么跌宕的悲喜,我所讲只是性格上三人略同。

了解江南,不管过去与现在,《人面桃花》值得一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书心得借鉴]人面桃花读后感范例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读书心得借鉴]人面桃花读后感范例”,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1】

选择《人面桃花》,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这诗句让我生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这本书中应该藏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吧?我这样揣测。

内容确实与爱情有关。一个情窦初开的叫秀米的大家闺秀,爱上了表哥张季元,懵懂的爱情让她不知所措;张季元也爱上了这个灵秀的女孩子,但是同时爱上张季元的还有秀米的母亲梅芸和秀米父亲的小妾翠莲。复杂的人物情感使秀米的爱情出于猜忌、迷茫、不安和嫉妒之中,以致没有表白心迹的机会。最终,革命党人张季元被沉石,落入土匪手中的秀米只能从张季元的日记中了解他的爱情。“人面不知何处去”,这该是秀米无数次内心的哀叹声吧。

更关乎内容的却是“桃花”二字!这个桃花不是为了映衬美人面容的“桃花”,这“桃花”实在是“中国历史传统中的一个个梦幻”。作者在自序中说:“你可以将这种梦幻命名为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源仙境、康有为的大同、宗教的彼岸、现实的乌托邦等等。但我所关心的是,这些梦幻和我们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究竟构成了怎样的隐喻关系。”于是,在书中,那些被裹挟在动荡年代革命浪潮中的人,生命的卑微感持久存在、被遮蔽的自我意识脆弱而转瞬即逝。陆侃,秀米的父亲,想建一个像《桃源图》一样的桃源仙境,最后发疯出走;张季元,秀米的表哥,准备发动起义攻打梅城,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最后革命失败,他也被杀;王观澄,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连蜜蜂都会迷路的花家舍,花家舍等于是陆侃理想的现实化,是最接近桃花源的现实存在,最终却毁于土匪们的争权夺利之中;因为父亲的启蒙张季元的日记王观澄的现实努力,秀米,一直在努力看清这个世界,也在努力看清这个桃源梦境,所以她成为蜩蛄会头目、远渡日本、成立地方自治会、开设普济学堂——其实也是在追寻着一个“桃花”之梦。

超越这“桃花”与“人面”的内容是人性。卑微的个人在社会时代面前常常手足无措:陆侃被认作疯了,最后拎着一个藤箱离家消失在这个世界中;张季元对秀米的爱情动摇了他的革命信念——“没有你,革命何用”;王观澄“心心念念要造一个人间天国,只是在追逐自己的影子罢了,到头来只给自己造出了一座坟墓”,他临死前托梦给秀米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小岛,被水围困,与世隔绝”;秀米积极参加了革命,但是她并不知道这些努力是为什么,她对于革命的失败并没有伤痛,更深的伤痛是她的孩子——“小东西”的死,为了惩罚自己,她禁言三年,三年中,她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开来,沉溺于花草昆虫的世界中,最后静静地死去了。“冰花是脆弱的,人也如此。”作者如是说。

因为内容情感的关系,整部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的氛围,忧郁朦胧的文字,瓦缶金蝉的隐喻,“六指”人串起来的谜题,“草灰蛇线”似的布局,都使文章别有一番情致。品读一番,恍若从梦中走了一趟。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2】

那柔柔的春日,那蓝蓝的天空,那淡淡的白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软软地,有一种失重的感觉。灵巧的麻雀时时掠过绿绿的麦田,渐渐变成几粒黑点,没在那遥远的天边。

村边,一座古老的小院,院子里的桃花开了,深深浅浅地红。姥姥跟往常一样,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躺在那张陪伴她多年的躺椅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姥姥的脸上衣襟上,亮亮的光点照耀着奶奶,光影闪烁,如童话中的情景一般。

姥姥手里常常捏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冲刷与销蚀着那张黑白的硬纸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将老花镜撮到鼻子上,将照片远远近近地挪动,仔仔细细地端详,仿佛一张小小的纸片上,写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似乎那泛黄的照片,如树上的桃花一样艳丽多姿。

我站在桃花树下,这时,姥姥会坐起来,目光如春日一样温暖柔和,脸上的一条条皱纹里绽放着笑意。那一条条皱纹里好像都有一段往事。

姥姥说,有一年的春天,一个青年满头大汗的跑到她家的篱笆墙前,手里捧着一束粉红粉红的桃花,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相片中的姥姥,扎着两只大麻花辫子,手里捧着一束桃花,依偎在姥爷的肩膀上,笑容灿烂,姥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

姥爷已经不在,只剩下姥姥默默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的美好。这张泛黄了的照片满载着姥姥一段段记忆,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以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姥姥向我招招手,我蹦蹦哒哒到姥姥的椅子前。姥姥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头发,像春风一样梳过。“姥姥,想姥爷了吗?”姥姥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桃花,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姥姥那双眼睛,年龄的痕迹,岁月的沧桑,都在姥姥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的房间里,存放着一册册厚厚的相册,光彩亮丽,相片上也储存着的一片片美妙时光。没有记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过去的生活是不完美的。

我将和姥姥在桃花下照的那张相片挑出来,放在书桌上的木头小相框里。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3】

人面桃花:成语故事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崔户,他的性情孤傲,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的生活。

有一年的清明节,他又独自一个人到长安城南去游玩,他看到一户庭院,四周都被花木环绕,十分幽静。

崔户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前往探望,他借口讨水喝,去敲门。

门开了,一个清纯美丽的姑娘出来了,“啊!相公!”崔户被姑娘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了。

“请给我一杯水喝好吗?”

那个姑娘很殷勤地给崔户倒了一杯茶送出来,“相公,请用茶!”儿童故事

“啊,谢谢!”崔户一边喝,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姑娘。

而姑娘也在桃花树下,也用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望着崔户,他们彼此深情地注视了很久。

这次郊游回来以后,崔户还经常想起那清纯美丽的姑娘。

到了第二年清明节时,崔户又再度回到城南寻访,只见门院依旧,桃花依旧,而大门上却上了一把大锁。

崔户有感而发,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成语人面桃花就由这个故事而来。用以形容男子怀念一见钟情的姑娘后,又不能再度相见,以及由此引起的怅惘心情。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4】

人面桃花:唐诗故事

这一年的春天像每个春天一样,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平淡无奇的,但在崔护的眼里却不独是这一份绚烂。他独自一个人在山间步履匆匆,像是有人追赶。若问他这么着急干什么,因为他的心里揣着一件喜事,等不及要去与一个人分享。说起崔护,也算是唐朝有名的才子,因他满腹诗才、诗文双绝,也曾名震长安一时。却不知,年轻时的崔护也算得上是一个帅气俊朗的帅哥,剑眉凤目,貌似潘安,加之他出身书香门第,才情俊逸,仰慕他诗才与相貌的女粉丝在当时决不在少数。但外人眼中的崔护是个整日只知道读书求仕的书呆子,性情纯良,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年轻人,既不懂得在人前卖弄自己的才华,又不太会与人打交道,更不可能买醉温柔乡,去做一个倜傥的风流才子了。但今天他这般迫不及待想去见的那个人,却正是一个女子,这可真让人大跌眼镜。要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能让本分的崔护这般放在心上,还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年前,崔护在家里人殷切的盼望下打点行囊上京赶考,但这一次的考试并不顺利,崔护落榜了。空有一身才华和一腔报国的本事,却没考上进士,说什么都是白扯。内向本分的崔护因此受了很大打击,情绪十分低落。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孤身飘零在外的他既没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亲戚,内心的苦闷无从说起,这让他日渐消瘦,茶饭不思,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渺茫。时值清明时分,长安城已是一片繁花似锦,人人穿戴一新、争相踏青,好不热闹。但大家的好情绪丝毫没影响到崔护,他还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好像这世上的一切都跟他无关似的。这一天,同宿的考生邀崔护一同踏青,崔护开始说什么也不愿去,但禁不住百般劝邀,最后长叹一口气,答应一同前往。一行人行至山下,其他人都笑哈哈地结伴上山,谁也不敢亲近苦着一张脸的崔护,崔护自然也懒得与他人打交道,便一个人寻了一条小路,独自上山了。

还别说,这年的清明难得有这么一个明朗的天气,但崔护眼中的繁花都是一个颜色的,既不纷呈也不艳丽,他满心的苦闷与这动人的景色一点也不相符。不知不觉,眼看他就要走到山顶了,这才发觉自己已经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早已是口渴难耐,浑身疲乏。可放眼看去,这四周都是山野,只有树木花草,也不见有路过的踏青之人,崔护只得拖着一双腿转身向山下走去,怕天黑之前没法下山。走了几步,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片粉红色的桃花林,煞是好看!好一片花海!崔护心里想着,脚下不自觉向桃花林走去。待走到桃花林近处,他这才发现,林中有一家农户,茅屋三间,四周钉着篱笆桩,一对柴门干干净净,却紧锁着。这简简单单的农家掩映在桃粉色的花海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宁谧超然之感。崔护此时已是口渴难当,心想干脆上前叩门叫一声农户老爹,也好讨要一口甘甜之水。

想到此,他礼貌地叩了三响门,叩完之后他担心农户老爹耳背听不见,于是又叩了三响。等了一会儿,他听见脚步声渐近,心说这农户老爹腿脚倒也利索,走起路来倒是很快。紧接着柴门一开,他抬眼一瞧,不觉呆了一呆。你道如何?开门的哪是什么农户老爹,却是一个正值妙龄的女子。她粉脸桃腮,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正瞧着崔护,好像在问崔护有什么事。好半天,崔护才回过神来,红着脸一躬到底,低声说:姑娘,在下崔护,游山一时忘形,口渴难挨,想讨要一口水喝。姑娘一听,连忙侧身,回答说:崔公子请进,你先坐一坐,我去取水与你。说着转身去取水了。

崔护随姑娘进了院子,只见院中立着一棵桃树,与院外的桃林相得益彰,很是漂亮。树下有一桌一凳,还有一口老井。姑娘站在井边为崔护打水,崔护便征得姑娘的同意坐在树下的凳子上。此时,姑娘已打好了水,将水瓢递与崔护。崔护已是口渴难耐,便连喝了几大口。姑娘笑盈盈地立在树下,看崔护的狼狈样子,劝说:崔公子,你慢些喝,山间井水好像烈酒,不可贪急。崔护擦擦嘴角的水,点点头,抬头要谢姑娘。此时,一阵山风,吹落桃花点点,好像林中花雨洋洋洒洒,落在崔护的眼中。那位立在桃树下的姑娘,已是披上了一袭粉红色的锦袍,淡妆浓抹,映着她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眼里的浓浓情意也只有崔护才能读懂。老实的崔护再次失魂落魄,张着嘴巴不知道说什么好。姑娘低眉浅笑,将崔护手里的水瓢接过,放在一边,轻声问:崔公子你可是上京赶考的举人?这一句话将失魂落魄的崔护打回原形,他红着脸回答:不瞒姑娘,在下名落孙山,不值一提。姑娘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公子大好年华,今年不中,来年再考就是了。我看公子一定是饱读诗书的才子,来年定可高中!崔护听了这话,更觉难堪,但是姑娘的话就像刚才喝下的那几口山中井水一样,清凉地滑过他的心,顿时解了他这段时日以来的苦闷。是啊,想他崔护一表人才,只这一次不中能说明什么问题,何必如此自甘堕落?想到此,他抬头对姑娘说:多谢姑娘好言相劝,来年我一定好好备考。姑娘听了,粉脸桃腮,映着桃树上的桃花,好像满树的花都跟着她一起展开了笑颜。崔护第三次呆了。姑娘说:公子来年若是高中,一定记得上山来告诉我这个喜讯。崔护这才回过神,连忙点头说好。眼见日落西山,崔护赶着下山,匆忙间都未想起问姑娘的名字,从此分别。

如今,整整一年过去了,崔护果然如姑娘所言高中进士,自然迫不及待要上山与姑娘分享这个好消息。山路崎岖,枝蔓缠脚,崔护并没有因此放慢脚步。他是一刻都等不了,不知道那位姑娘是否还在那座隐在山间的小院子里等他。昨天,他知道自己高中进士的好消息,高兴得一夜都没有睡好,清晨天光刚刚放亮,他就穿戴好决定上山,亲口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等他满身尘土找到小院所在时,发现柴门仍旧紧闭,他也顾不得斯文,连叩柴门数下,却迟迟不见姑娘来开门。此时,桃林和去年一样繁花盛开,景色比去年还美。一看到这片桃花,崔护心里自然更想见姑娘,她如桃花般的脸庞在他心里挥之不去。可是,直等到日落偏西,还是无人应门。崔护心里百转千回,想是姑娘出门了,或是有别的什么变故?但日头不等人,他要赶在天黑前下山。于是,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在柴门上写下了四句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罢,崔护收好笔墨,郁郁地下山去了。自此,崔护陷入相思之中,好不怅然。想到自己如此爱慕的姑娘从此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他就心痛难忍,总是想起那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因此,人面桃花便从一开始形容女子的粉红脸庞与桃花相映,到最后用于形容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怅然心情。

但这个故事还没说完,姑娘自从去年见到崔护之后也心生爱慕,崔护一年后上山寻她时,她是去外地走亲戚了,等她回来见到柴门上崔护所写的四句诗,相思难耐,自此一病不起,最后竟然香销玉殒了。等崔护三次上山寻她时,她的老爹正为她办丧事。崔护得知真相,抱着她大哭,真情动天,竟把她哭醒了。原来,她是郁结于胸,一口浓痰噎没了气,崔护这一抱一哭,正好把她的浓痰震出,人也自然就醒了过来。后来,崔护和姑娘成了亲,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5】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曾梦想超越现实重重壁垒建立一种全新秩序的理想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源仙境、康有为的大同、宗教的彼岸、现实的乌托邦,这些美好的图景吸引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热烈追随。然而至今,桃源依旧在梦中。

本书中,辞官回乡的陆侃苦于建设桃源造福乡里的梦想无从实现而忧思成痴,继而愤然出走;王观澄的花家舍倒是将桃源梦境变为了现实:“桑竹美池,涉步成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春阳召我以烟景,秋霜遗我以菊蟹。舟摇轻飏,风飘吹衣,天地圆融,四时无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洵然有尧舜之风,就连家家户户所晒到的阳光都一样多。每当春和景明,细雨如酥、桃李争艳之时,连蜜蜂都会迷了路……”俨然与陆侃当年的梦想中的桃源毫无二致,然而二十年后他对此亦心生厌倦。当陆秀米被掳到花家舍时,那里争权夺利、勾结官府、打家劫舍、逼良为娼、道德沦丧已与匪窝无异,最终王观澄被谋杀兄弟阋墙,花家舍在在不断的猜疑与争斗中毁损殆尽,曾经的人间桃源沦为一片瓦砾废墟。绝对理想的环境下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与和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自私、贪欲、掠夺和战争。不必拷问人性,自然界的新旧更替、优胜劣汰也从未停止过。

相比之下,张季元变革图新的思想和行为则更为积极和实际,更加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只是成功,需要一批又一批先驱者无畏流血和牺牲的坚持和付出。

漫漫长夜,总有人会提前觉醒,为着心中的桃花源,心力交瘁,颠沛流离,前仆后继,至死不渝。

然而,变革图存,肉食者谋之,与一个不谙世事的柔弱女子何涉?

陆秀米,一个长在深闺,豆蔻初成的少女,目如秋水,手如柔荑,楚楚可怜,雪净聪明,情窦初开,浪漫诗意,渴望一份让她怦然心动的爱情。

如果说当年她因年纪尚幼与见识的局限无法理解才华与思想并重的父亲——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彷徨,他离家出走的无奈凄伤——那么遇见同样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张季元之后,她隐约知道,在自己花木深秀的院宅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沉默的,而且大得没有边际。

对于这个世界,她好奇过,但那仅仅源于张季元对她的吸引。没错她是叛逆的、顽皮的、特别的,但那是优渥的生长环境给予她的不知疾苦的任性和骄傲,是她聪慧过人丽质天成的可爱点缀。并不代表她具备女革命者的能力,更不能说明她经受得住大变革的洗礼。

爱情,如果说最甜蜜莫过于告白时刻,那么,最浓烈,则莫过于经过漫长的思慕与猜想之后终于明了对方也深爱着自己。就迷人的程度来讲,后者,比前者更加摄人心魂。

秀米与张季元的爱情,就是在这样情感积聚已至最浓烈、甜蜜爱情即将开始的时刻猝不及防地结束了,就好像一段精彩乐章突然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张季元因为行动失败遭官府残忍屠杀,只留下了离去时悲伤而遗憾的表情以及一本厚厚的日记。

当秀米从张季元的文字里同时知晓他对她深深的爱以及他的革命者身份两重真相之后,过于强烈的震撼使她幼小的心灵和单纯的性情无法承受,她的世界瞬间崩塌。她的身体和灵魂也进入了种种因巨大悲痛而导致的完全错乱的状态,实际上她的灵魂已经随着他而去了,此后很长的时间里,当她被命运无情捉弄如飘蓬般辗转于多个男人之手时,她一再想到的念头是,“反正那身体也不是她自己的”。那是最爱的人都已远去,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的麻木和漠然。

当她终于在张季元生前的嘱咐和安排下走上革命的道路时,她以为自己的生命可以在记忆深处重新开始,实则是从一种死亡走入了另一种死亡。她以为她可以将爱人未完成的梦和未竞的事业继续下去,然而,革命中的她就像是一个被逼迫在瞬间长大的孩子,是懵懂的、笨拙的、无措的、甚至对于革命的认知都几近于无。然而她却斩断了与亲人和过去的世界的全部联系,变得怪异、冷漠,麻木,仿佛活在自己的一个梦境当中。当革命事业成为一种盲目而被动的跟从,它就像一个予取予求的巨大魔掌,无情地利用着她的单纯善良,摧残着她的身心的健康,剥夺了属于她的全部财产和快乐。最终,她因对革命以及现实的认知不足,缺乏志同道合者援助,用人不当,组织无方,导致一系列幼稚的决策和尝试接连失败,又被身边的人出卖,一败涂地。

她说人有的时候会从梦中醒过来,可有的时候,却会醒在梦中,发现世上的一切才是真的做梦。所谓革命一场,不过是她做的一个长长的梦,她想要的,不过是一条路径以追寻爱人的方向,一种方式以寄托她与爱人存在于同一时空的相像。

她不是乱世红颜,也不是革命家,她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怀缅未及相亲却已永诀的爱人,她只是不知道如何安放一份弥漫在整个宇宙间的强烈得无法独自承受的爱情。

她不是那个梦想中寻找桃花源的父亲的替身,也不是在横滨的木屋前眺望大海的少女,而是行走在黎明的村舍间,在摇篮里熟睡的婴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革带进无尽的灾难里,失去了梦中的桃源,历经沧桑而痛苦涅槃。

全书最让我感动,是秀米出狱回到普济后平静而庸常的时光,花花草草相伴,朝朝暮暮追忆,被遗忘的往事一一涌入脑中,不经意间就温暖了她,她终于可以流泪,欢笑,终于可以感受阳光,雨露——她终于找回了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秀米最终不是死于革命,而是死于对亲人的思念与幻想之中。一如全书所不时呈现出的亦幻亦真的魔幻与浪漫。这是作者用心良苦的安排。

将如此沉重的使命付与如此美好而纤弱的生命去承担,是命运的戏谑?是历史的错误?是作者的残酷,唯其毁伤锥心刺目,方才思考得回肠彻骨。

格非老师的笔下,总有如诗如画的江南四时风光,总有对人的精神家园的思考和向往,他讲故事从来都是不疾不慌,似乎他笃定不会让你失望。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6】

荼蘼桃花下,识得几人归

清末民初时期的小说很少涉足,而小说只将乱世更迭作为小背景,在人心与理想的框架中创作出大故事,读来还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因小说采用了古言与白话穿插的语言风格,符合当时的时代用法,但有些篇幅因为古言的大量使用,读来有点格式上的不和谐。写作手法上,很多描写方式和场景设定都让我看到了古典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的影子,格非是学院派作家,这样的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

整体说来,小说的叙述风格很散漫,主线是大同世界“桃花源”几代人或几种不同身份的探寻,以秀米的人生经历将毫不相干的人物统一起来并产生联系,初恋张季元、父亲陆侃、“活死人”王观澄是主线上的主角,着笔量很少却处处彰显着作者想要透露或直接表达的主题,秀莲、喜鹊、韩六、老虎、花二娘、丁树则等经常提及,却也只是扮演了故事的见证者,书中还出现了富含寓意的物件,如金蝉、瓦釜,作者描绘得似乎会起到很重要的暗号或信物的作用,但终未明确揭晓。

从秀米本身来说,他因对张季元这个革命者最初的爱欲悸动,到被花家舍劫走经历的血雨腥风,到回到普济开办学堂践行革命的落败、到最后入狱释放回归故里的安宁,除了革命大任的渲染,这只是一个被革命的神秘色彩所吸引并自身一步步体验后彻底醒悟的心路历程,她并不是一如既往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积极分子,她投身革命是因为走不出前人的困惑和自身的困境,然而她革命的每一步其实也都充满着矛盾、痛苦和追索答案而不得的迷惑。

她的一生,和韩六在花家舍小岛上、与喜鹊在普济旧院中的日子是最安逸、最平静的,她自己也表达过对这种家常踏实日子的喜欢之情,但于她而言,估计也只是动荡不安的生活中一段避世的插曲,她苦闷于大同社会的无法实现,最后蝗灾后的施粥情景让她看到了理想生活折射的海市蜃楼。她看着第一个孩子小东西死于流弹之中,第二个孩子出生不久即被抱走不知身在何处,从大家庭的孤独最后走到了孑然一身的孤独,不知辞世时的她作何感想。

社会的进步正是由于一个个普通人的自我觉醒和现世理想,而当社会根本无法给予这样的理想立足之地时,个人的溃败即会带来整个人生的毁灭。因此,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奔命值得称颂,而识时务地为爱停留亦活得其所。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7】

格非,作者。当看到表妹对《人面桃花》有点一惊一乍地大呼悬疑的评论时,我才依稀想起这个作者名字,回了她一句:好像格非不是写悬疑的吧。

原来《人面桃花》是格非比较早期的作品,不记得多少年前看过他的书,记得近点的是《隐身衣》,还有《欲望的旗帜》,其他没印象了。至于书的内容,我也不太记得,除了记得作者名字。看来又是选择性的遗忘。印象里,他是底蕴深厚的传统作家。

发生在清末、近代革命时期的故事,纪念一个人类理想的故事,纪念一段历史。格非说,小说的一个功能是反抗遗忘。主人公却总要尝试遗忘,越是想要刻意遗忘的,注定了将无法遗忘。

全书看完跌宕起伏的第三章(一半),我知道,格非还是那个格非,那个曾经先锋的传统作家,不为情节而情节。情节,只是小说的血肉,包裹着灵魂而已。所以,读时会感觉书里很多情节点到为止,会戛然而止。

韩六,一个被俘虏、被逼破戒的尼姑,只出现在第三章,陪秀米度过一年多时光。她是全书灵魂里那道透澈的光,唯一的清醒者,透澈一切又坦然于一切。是的,书中所谓的桃花源、大同天下,无非是一些人追求自我的另一种形式。所以,王观澄心心念念要造的人间天国,只是在追逐自己的影子罢了。他貌似淡薄名利,却要赢得他人尊重,要他的桃花源名传天下,在他死后仍流芳千古,这是执念。

万物由心生由心造,如若人心无法到达,所有人为外力勉强建立起来的桃花源也终究是会崩塌的空中楼阁。

桃花源,一个执念,一个梦,对于革命的未来,它又是一个理想——前仆后继的理想。

秀米,故事主人公。故事的前一半,她是眼睛,游走在别人理想的边缘。父亲的发疯和失踪,张季元的到来又死去,似乎都是因为桃花源。人来人往,她有太多的疑惑,她被梦托起,像一片羽毛,云中,雾中,飞过山飞过水,像父亲的梦,张季元的梦,不知所终,没有踏实过。被俘虏期间,呆在韩六身边的短暂岁月,反而给了她结实、耐久的感觉。

总希望她和张季元之间的爱情能有点现实,可惜什么都没有,一切游走于各自的想法和懵懂。狠心的作者,因为这不是重点,重点恰恰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才推动了秀米因为对张季元和未知的向往,最终走向那条追求理想之路。

故事的后一半,秀米是理想的践行者。在表哥张季元的日记中她清醒了,清醒的代价是剧痛。剧痛之后的秀米,进入了理想的梦中,桃花源之梦,她以为可以去实现那个大同天下并为此而努力。可她还是像梦中的那片羽毛,有一股力量吹动她,而她却不知那股力量来自何方,所以她说:革命,就是谁都不知道在他在做什么,他只知道他在革命。当力量散去,羽毛也停止飞翔了,剩下的是自我惩罚。

秀米醒来,内心开始柔软,曾经被她的冷傲狠狠压制一切逐渐浮现。她终于懂得了:她就是花间迷路的蚂蚁,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卑微的,琐碎的,没有意义,但却不可漠视,因为无法忘却的。

只要有人性,只要有个人欲望,桃花源就注定无法实现,但这不妨碍它作为一种信仰,永远引领着人们去追求天下美好。每一种革命成功之前,必然有很多为“革命”探索而献身的人,也许这就是他们死去的意义吧。

人面桃花读后感【篇8】

去年临近岁末,校园中的茶梅便开了一些,有的尚结着蕾。茶梅是那种矮小的灌木,纲及膝,不似茶花可以长到一人来高,开的花倒也与之相似。树矮,花却不小,红的瓣黄的蕊儿一朵一朵在冬日里也开得颜。茶梅载在路的两旁――路阔,没人走在边上,树又矮,须低头才能见――故虽然一路是花却也少有人见到。

当时确是很冷的,空气中有多雾,雾且浓,几乎是飘在空中的西雨了;有时还有些风。走过路边时,常可看到地上殷红一片,尽数是茶梅昨夜与冷风晓雾争斗的痕迹。

回到家中,那茶花也结着苞了。

一个冬天过去,我返校了。茶花终是未开。而道旁的茶梅却已凋尽了――茶梅花谢,乃是一瓣瓣地落,而不是一朵朵地落下,地上的花迹让我触目惊心。

寂寞开无主,好不容易有了看花的人,却又转身离去,终是无主而开无主而谢了。此时脑中的思绪化作一杯半盏的清水,多少溢出来一些。我等的尚未来,等我的却已离去,心中忽地觉着有些寂寞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都道草木无情,桃化更是薄情之物。而人去了,桃花尚能开,大抵只是靠心中的一种由思念转化而来的信念罢了;倘若人真的离去了,到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之时,桃花也便自己谢了吧!

桃花依旧人面无_读桃花源记有感400字


大约是桃花匝浓,亦或是村人淳朴。无论是如何,今日的《桃花源记》确实是别有一番趣味。

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像是平日家中常做的小菜。虽有些平淡,却不至于让人腻味。初看虽平平,再阅变惊色。一座隐匿于缤纷桃花之中的村落,就这样展现在我的眼前,不似电影那样虚幻----我闻得见灶台上的饭香,听得见孩子们的嬉闹,看得见那稻田间的劳作。一草一木均是那样的真实而令人沉迷,不但惊艳了那随心而入的渔人,也惊艳了我因现代诗词而感到的黯然。

在无数的评论里,总是有许多人去纠结桃花源是否存在的问题----要我说,何必呢?它是在世俗喧闹之外的一方净土。无论是否真的存在,总是给人们一丝安慰和幻想,成为心中不被世事所扰的代表。可一旦被发现,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渔人,闯入、打破碎那迷人的寂静。我们唯一的一点念想,也便会随之破灭了。

我不怪那贪心无知的渔人,亦不可怜那寻病终的高尚之士。我只是惋惜,惋惜那欢声笑语,不复留存在这一片落寞之中了。那缤纷的桃花,自然就失去了一种别样的、带有人气儿的美----若无人面红,哪来桃花浓?只待千百年后,这迎风飘舞的桃花,终究会乘风而去,消失在天地之中,不复当年的惊艳了。

读后感桃花1000字精选4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阅读作品结束后,我们可能会学习到一些新东西。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有很多感悟想写下来,怎样为作品构思一份优秀的读后感呢?栏目小编特别编辑了“读后感桃花”,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读后感桃花(篇1)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曾梦想超越现实重重壁垒建立一种全新秩序的理想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源仙境、康有为的大同、宗教的彼岸、现实的乌托邦,这些美好的图景吸引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热烈追随。然而至今,桃源依旧在梦中。

本书中,辞官回乡的陆侃苦于建设桃源造福乡里的梦想无从实现而忧思成痴,继而愤然出走;王观澄的花家舍倒是将桃源梦境变为了现实:“桑竹美池,涉步成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春阳召我以烟景,秋霜遗我以菊蟹。舟摇轻飏,风飘吹衣,天地圆融,四时无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洵然有尧舜之风,就连家家户户所晒到的阳光都一样多。每当春和景明,细雨如酥、桃李争艳之时,连蜜蜂都会迷了路……”俨然与陆侃当年的梦想中的桃源毫无二致,然而二十年后他对此亦心生厌倦。当陆秀米被掳到花家舍时,那里争权夺利、勾结官府、打家劫舍、逼良为娼、道德沦丧已与匪窝无异,最终王观澄被谋杀兄弟阋墙,花家舍在在不断的猜疑与争斗中毁损殆尽,曾经的人间桃源沦为一片瓦砾废墟。绝对理想的环境下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与和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自私、贪欲、掠夺和战争。不必拷问人性,自然界的新旧更替、优胜劣汰也从未停止过。

相比之下,张季元变革图新的思想和行为则更为积极和实际,更加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只是成功,需要一批又一批先驱者无畏流血和牺牲的坚持和付出。

漫漫长夜,总有人会提前觉醒,为着心中的桃花源,心力交瘁,颠沛流离,前仆后继,至死不渝。

然而,变革图存,肉食者谋之,与一个不谙世事的柔弱女子何涉?

陆秀米,一个长在深闺,豆蔻初成的少女,目如秋水,手如柔荑,楚楚可怜,雪净聪明,情窦初开,浪漫诗意,渴望一份让她怦然心动的爱情。

如果说当年她因年纪尚幼与见识的局限无法理解才华与思想并重的父亲——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彷徨,他离家出走的无奈凄伤——那么遇见同样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张季元之后,她隐约知道,在自己花木深秀的院宅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沉默的,而且大得没有边际。

对于这个世界,她好奇过,但那仅仅源于张季元对她的吸引。没错她是叛逆的、顽皮的、特别的,但那是优渥的生长环境给予她的不知疾苦的任性和骄傲,是她聪慧过人丽质天成的可爱点缀。并不代表她具备女革命者的能力,更不能说明她经受得住大变革的洗礼。

爱情,如果说最甜蜜莫过于告白时刻,那么,最浓烈,则莫过于经过漫长的思慕与猜想之后终于明了对方也深爱着自己。就迷人的程度来讲,后者,比前者更加摄人心魂。

秀米与张季元的爱情,就是在这样情感积聚已至最浓烈、甜蜜爱情即将开始的时刻猝不及防地结束了,就好像一段精彩乐章突然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张季元因为行动失败遭官府残忍屠杀,只留下了离去时悲伤而遗憾的表情以及一本厚厚的日记。

当秀米从张季元的文字里同时知晓他对她深深的爱以及他的革命者身份两重真相之后,过于强烈的震撼使她幼小的心灵和单纯的性情无法承受,她的世界瞬间崩塌。她的身体和灵魂也进入了种种因巨大悲痛而导致的完全错乱的状态,实际上她的灵魂已经随着他而去了,此后很长的时间里,当她被命运无情捉弄如飘蓬般辗转于多个男人之手时,她一再想到的念头是,“反正那身体也不是她自己的”。那是最爱的人都已远去,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的麻木和漠然。

当她终于在张季元生前的嘱咐和安排下走上革命的道路时,她以为自己的生命可以在记忆深处重新开始,实则是从一种死亡走入了另一种死亡。她以为她可以将爱人未完成的梦和未竞的事业继续下去,然而,革命中的她就像是一个被逼迫在瞬间长大的孩子,是懵懂的、笨拙的、无措的、甚至对于革命的认知都几近于无。然而她却斩断了与亲人和过去的世界的全部联系,变得怪异、冷漠,麻木,仿佛活在自己的一个梦境当中。当革命事业成为一种盲目而被动的跟从,它就像一个予取予求的巨大魔掌,无情地利用着她的单纯善良,摧残着她的身心的健康,剥夺了属于她的全部财产和快乐。最终,她因对革命以及现实的认知不足,缺乏志同道合者援助,用人不当,组织无方,导致一系列幼稚的决策和尝试接连失败,又被身边的人出卖,一败涂地。

她说人有的时候会从梦中醒过来,可有的时候,却会醒在梦中,发现世上的一切才是真的做梦。所谓革命一场,不过是她做的一个长长的梦,她想要的,不过是一条路径以追寻爱人的方向,一种方式以寄托她与爱人存在于同一时空的相像。

她不是乱世红颜,也不是革命家,她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怀缅未及相亲却已永诀的爱人,她只是不知道如何安放一份弥漫在整个宇宙间的强烈得无法独自承受的爱情。

她不是那个梦想中寻找桃花源的父亲的替身,也不是在横滨的木屋前眺望大海的少女,而是行走在黎明的村舍间,在摇篮里熟睡的婴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革带进无尽的灾难里,失去了梦中的桃源,历经沧桑而痛苦涅槃。

全书最让我感动,是秀米出狱回到普济后平静而庸常的时光,花花草草相伴,朝朝暮暮追忆,被遗忘的往事一一涌入脑中,不经意间就温暖了她,她终于可以流泪,欢笑,终于可以感受阳光,雨露——她终于找回了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秀米最终不是死于革命,而是死于对亲人的思念与幻想之中。一如全书所不时呈现出的亦幻亦真的魔幻与浪漫。这是作者用心良苦的安排。

将如此沉重的使命付与如此美好而纤弱的生命去承担,是命运的戏谑?是历史的错误?是作者的残酷,唯其毁伤锥心刺目,方才思考得回肠彻骨。

格非老师的笔下,总有如诗如画的江南四时风光,总有对人的精神家园的思考和向往,他讲故事从来都是不疾不慌,似乎他笃定不会让你失望。

读后感桃花(篇2)

这一星期,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和作者林清玄一同感受了他遇到的一件事,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作者的老家屋旁,有一块空地,租给别人种桃花心木,作者经常在那里散步,发现一位个子很高的种树人,没有规律的来给树苗浇水,作者便问他原因。种树人说他如果每天都来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作者从中悟出了道理。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天我拿着爸爸给我的四元钱吃着早餐,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喂一个三四年级的小男孩吃饭,我偷偷看了看他的手和脚都没有残疾。天啊,我从二年级就开始自己拿钱出来吃饭,这个家长也太宠爱他了吧,这个小男儿是桃花心木苗,中年妇女是种树人,如果中年妇女再这样下去结果会怎样。我明白了:我们现在快成大人了,不应该继续做家里的“皇帝、公主”了。应该学会独立,因为等我们长大了,就要靠自己挣钱来养活自己。文中种树人的做法让作者感到惊讶,现在桃花心木却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是因为种树人是锻炼桃花心木的独立生存能力。做“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父母不可能养你一辈子!

读后感桃花(篇3)

前一阵子,读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文章描述的是一个种桃花心木的农民的故事。桃花心木是一种异常的树,高大而笔直,长成以后有几丈高,会构成高大成片的树林。种桃花心木的农民的风格很令人费解。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量也不必须,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些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补种。当人们将这些令人费解的问题问种树人时,他笑着说:“种树不是种菜或者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能够收成。

所以,树木自我要学会找水源,浇水只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午时一次下多少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他们自然就枯萎了。可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当我再一次读完《桃花心木》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种树人的一番话,不仅仅使作者感动,也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生活就如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有成功,更有失败;有胜利,更有挫折。它能让人们尝到喜悦和痛苦。

读后感桃花(篇4)

格非,作者。当看到表妹对《人面桃花》有点一惊一乍地大呼悬疑的评论时,我才依稀想起这个作者名字,回了她一句:好像格非不是写悬疑的吧。

原来《人面桃花》是格非比较早期的作品,不记得多少年前看过他的书,记得近点的是《隐身衣》,还有《欲望的旗帜》,其他没印象了。至于书的内容,我也不太记得,除了记得作者名字。看来又是选择性的遗忘。印象里,他是底蕴深厚的传统作家。

发生在清末、近代革命时期的故事,纪念一个人类理想的故事,纪念一段历史。格非说,小说的一个功能是反抗遗忘。主人公却总要尝试遗忘,越是想要刻意遗忘的,注定了将无法遗忘。

全书看完跌宕起伏的第三章(一半),我知道,格非还是那个格非,那个曾经先锋的传统作家,不为情节而情节。情节,只是小说的血肉,包裹着灵魂而已。所以,读时会感觉书里很多情节点到为止,会戛然而止。

韩六,一个被俘虏、被逼破戒的尼姑,只出现在第三章,陪秀米度过一年多时光。她是全书灵魂里那道透澈的光,唯一的清醒者,透澈一切又坦然于一切。是的,书中所谓的桃花源、大同天下,无非是一些人追求自我的另一种形式。所以,王观澄心心念念要造的人间天国,只是在追逐自己的影子罢了。他貌似淡薄名利,却要赢得他人尊重,要他的桃花源名传天下,在他死后仍流芳千古,这是执念。

万物由心生由心造,如若人心无法到达,所有人为外力勉强建立起来的桃花源也终究是会崩塌的空中楼阁。

桃花源,一个执念,一个梦,对于革命的未来,它又是一个理想——前仆后继的理想。

秀米,故事主人公。故事的前一半,她是眼睛,游走在别人理想的边缘。父亲的发疯和失踪,张季元的到来又死去,似乎都是因为桃花源。人来人往,她有太多的疑惑,她被梦托起,像一片羽毛,云中,雾中,飞过山飞过水,像父亲的梦,张季元的梦,不知所终,没有踏实过。被俘虏期间,呆在韩六身边的短暂岁月,反而给了她结实、耐久的感觉。

总希望她和张季元之间的爱情能有点现实,可惜什么都没有,一切游走于各自的想法和懵懂。狠心的作者,因为这不是重点,重点恰恰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才推动了秀米因为对张季元和未知的向往,最终走向那条追求理想之路。

故事的后一半,秀米是理想的践行者。在表哥张季元的日记中她清醒了,清醒的代价是剧痛。剧痛之后的秀米,进入了理想的梦中,桃花源之梦,她以为可以去实现那个大同天下并为此而努力。可她还是像梦中的那片羽毛,有一股力量吹动她,而她却不知那股力量来自何方,所以她说:革命,就是谁都不知道在他在做什么,他只知道他在革命。当力量散去,羽毛也停止飞翔了,剩下的是自我惩罚。

秀米醒来,内心开始柔软,曾经被她的冷傲狠狠压制一切逐渐浮现。她终于懂得了:她就是花间迷路的蚂蚁,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卑微的,琐碎的,没有意义,但却不可漠视,因为无法忘却的。

只要有人性,只要有个人欲望,桃花源就注定无法实现,但这不妨碍它作为一种信仰,永远引领着人们去追求天下美好。每一种革命成功之前,必然有很多为“革命”探索而献身的人,也许这就是他们死去的意义吧。

《桃花扇》读后感3篇


导语:《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扇》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桃花扇》读后感【1】

《桃花扇》是清朝孔尚任写的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显示了明末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变迁。全局情节跌宕起伏,剧中人物性格不一,大都人各一面。我非常喜欢这部戏剧。

在《桃花扇》这部剧中,秦淮名妓李香君是最耀眼的人物,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李香君身处当时社会的下层,可是她的高尚品格在剧中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当她得知侯方域送自己的妆奁是阮大铖资助的,她毅然却奁,以一句“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斥醒侯方域,使阮大铖的卑劣用心落空。从中牵线搭桥的杨文骢说香君气性忒也刚烈,我却认为香君是气节颇高,堪比东林党人,就像侯方域的好友吴应箕说的,“只怕复社朋友还让一筹哩”,真是正气凛然、义薄云天。

阮大铖不满于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却奁行为,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于是不失时机地陷害侯方域,在清议堂议事时说侯方域要联合左良玉里应外合攻占南京。杨文骢报信让侯方域快快躲避灾祸时,侯方域犹自犹豫不决,香君明知“生离苦”、“后会期无凭准”,却仍是力劝夫君快些离开去避难,不要踌躇舍不得自己。侯方域走后,香君立志为侯方域守节,决不再嫁。

香君是那么不畏强权,敢于当着马士英和阮大铖的面怒斥他们害民误国;面对一切迫害,她又那么坚忍不屈,被选入内廷作歌姬,她仍抱着一腔痴情,盼望有朝一日能出宫再会侯郎一面。

这样集正气与痴情于一身的女子,怎能不叫人心生佩服呢!

她那样深明大义,又那样执着于自己对侯方域的感情。她将离别之苦压在心底,将思念之情系于心间,矢志不渝,誓不屈节,甚至不惜以死来抗拒再嫁的命运,不愧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好女子!

在我眼里,李香君是极其完美的。在动荡的社会中,权势的爪牙下,她依然抱定自己的信念,她不与魏党余孽同流合污,毅却妆奁;她不向奸臣贼子献媚,大胆骂筵;她不弃自己与侯方域的夫妻之情,撞破桃花面……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何况她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女子。

从香君那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一个人,再重的名利摆在眼前,也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再大的困难挡住我们的路,也不能轻言放弃。只要做到这些,当我们在生命旅途上停下来回头看时,我们看到的将不仅仅是我们为别人而感动,还会有我们发自内心的为自己而感动。

《桃花扇》读后感【2】

《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的主题的两个层面是如此浑然融为一体——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爱情的命运和文化的命运在此剧中就像血泪融合在一起了。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如同两串缨络,以一白纱宫扇为结,难分难解;爱情的忠贞和民族的大义就像扇上的桃花,是血,亦是画,纠缠出幻灭的悲剧命运。

明王朝三百年基业,于旦夕之间倾颓覆灭,留下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典型的如吴梅村:“草间偷活”的悲慨,亦以墓碑上“诗人”二作结。即使剧中的男主人公侯方域,亦被-迫参加河北乡试,虽然高中副榜后并未出仕,但是留人诟病,为当时义士所不齿。《桃花扇》传奇是在清廷的高压政治环境下为人宣泄家国巨变中的悲凉和幻灭所作,相信没有人在读完或者看完这一传奇后会只为侯李的爱情悲剧所感,最浓重的情绪当依然寄托在剧终时道士撕扇时的棒喝:“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于是侯李的分入南北中修道,再不是奇变突出,而是命运使然,不得不如此。

可以说戏到此出,所有当时的观众,心中都充满故国之思。所有人都在思索,这样一个有忠臣义士死死护持的国家如何败亡的呢?而他们所尽忠的那样的统治者是如此不堪,像弘光帝登位后只是唱:“寡人登极御宇,将近一年,幸亏四镇阻挡,流贼不能南下;虽有叛臣倡议欲立潞藩,昨已捕拿下狱。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正在口选淑女,册立正宫,这也都算小事;只是联独享帝王之尊,无有声色之奉,端居高拱,好不闷也。”所以大家苦苦坚持的君国大义又有什么意义呢?尤其那些明朝遗民,或者汉民族的正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更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对比中,看出了明王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当明了这一“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的必然性之后,更加深了他们的人生幻灭之感。

最后《入道》一出中开始是道场致祭:“正坛设故明思宗烈皇帝之位;左坛设故明甲申殉难文臣之位;右坛设故明甲殉难武臣之位。”致祭篇幅之长占去此出大半,除去抒发神州陆沉之悲外,更要为侯李的爱情结局充分渲染国破家亡的悲凉气氛,所以张道士撕扇掷地,厉声喝断两人的互诉衷情时才有石破天惊。

《桃花扇》读后感【3】

《桃花扇》应该是几部古典戏曲中,观众最为陌生的一部,然而却是现代戏曲舞台的宠儿,在各种戏曲中变换着身姿,经久不衰,更被那些艺术名伶们反复吟唱。这部写于清初的戏曲著作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又像是作者的自述,“国破家亡风飘絮”面对山河动荡,朝廷更迭,几经国破家亡,最终勉强苟活了下来。生在清初的孔尚任与其他从旧时朝廷走出来的人们一样,自己的国已不国,委身外夷脚下,不胜滋味,只能寄情于诗赋。有时人们又不免窃喜,倘若没有这时代的更迭,又那里能得到这样一曲百唱不厌的戏曲佳作呢?国虽不在了,心依存,志犹在,古人们的辛酸成长起来是后人望尘莫及的志向。

回到书中,即便是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主人公的侯朝宗依旧踏歌江南,美人在怀,好不风流。却又写得文字,抒得豪情,广结有识之士,深受众人敬仰。奈何新婚的余温还未消散殆尽,遇上奸人陷害,身家唯恐不保,只得仓皇逃走。这一走便是此去经年,归期无望,这一走,只留得闺中美人独自饮泪,幸得盟誓之扇陪伴左右。国家的动荡终于连江南的乐土也被踏破了,本想偏居江南一隅的南明也在外敌的金戈铁马下渐渐倒下了。美人在命运的面前挣扎的抬起头,痴候良人归来,却有小人想得渔翁之利,将其推到那些徒有家财万贯的贼人之手。为表忠贞,美人自刎表之,血溅盟誓之扇,后有贤士顺着血滴画出一折桃花,至此《桃花扇》成忠贞之帅,流传后人,在夹缝中苟活下来的美人从此隐于山林。又是多少年的动荡,南明再也没有残存的余力,清兵的旗帜已经横扫中原,国终究是灭了,国也终究是另有了,只是,人事无常,昔日已不再。也不只是命运的捉弄,或是缘分尚存,男女主人公最后竟在出家的寺中重逢,纵使千言万语,竟也无语凝噎,只一折《桃花扇》能解衷肠。

戏的结尾带着悲剧的音韵,却也算的是最好的结局了。古人们在追寻爱情的时候总能表现出后人所不能想象的坚韧,换在今日,或许,命都将没有了,何谈追寻。往日的贞节烈妇之词早在鲁迅的时候就被人们所摒弃了,我们的国家衰亡从来都不是靠着这一档借妇人之说来战斗的,那不过是男人们在国将不国的时候为自己找寻的借口罢了。但当我们坐下来冷静地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并非全然如此。国将不过之时,除了一派悲天悯人的氤氲之词,人们再也听不去其他,也看不得其他。因为国终究是灭了,纵有肝胆豪云,依旧不能修补这破碎的山河,世人总是看不见战败时的忠心义气,不是没有,而是人们不愿顾及了,因为国已经不国了。此时唯一能让人们聊以慰藉一下的恐怕也就是那些妇人们在面对侮辱面前所变现出来的贞洁情操罢了,或许也只是闲谈罢了。

《桃花扇》写的是国难家愁,唱的是情难腹水,表的是一己之志。或许有一句诗正恰如其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桃花心目读后感3篇


桃花心木是林清玄著名的散文,主要讲了种树人种下树苗后,常来浇水,可是浇水却没有规律。我先前以为他太懒,太忙,最后问了他才知道,原来树苗也和人一样,要用有限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反应出作者的教育之道。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小编特意整理了桃花心木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的阅读体验有所帮助。

桃花心木读后感600字(一)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看到了了一个栽种桃花心木苗的人。奇怪的是:这个人浇水的时间很不规律,而且每次浇水的量都不同。那个人告诉了作者,他是模仿老天下雨,因为老天是不定时不定量的夏雨。如果有规律的夏雨,那树苗就会产生依赖的心理,不会自己寻找水源,而独立成长。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受感触,人在不确定的生活里,不能依赖别人,要养成独自生活的心。要经得起考验,不要受到一点障碍而自悲。

在生活里,我曾经有个小毛病,遇到困难,首先找父母,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学习上的难题,我都依赖父母。我的父母都经常说:小孩子要自己主动动脑筋,不能老问别人。我听了就很委屈的说:是你们大人都经常说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的嘛!自从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不能老是依赖别人,自己经常不动脑。我今年就要考初中了,到时候遇到不会的那可问不了别人了,所以我要独立思考问题,不能依赖别人,实在不懂再问。

我们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做一个桃花心木那样的百年大树,勇敢的迎接狂风暴雨的挑战,经历无数次的困难与挫折。只要靠自己努力奋斗,你就会成为生活中的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所感。我知道了树苗要长成百年大树,不仅要靠别人给它浇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才不会在恶劣的环境中枯死。如果树苗养成了依赖性,即使长成大树,但一旦遇到狂风和暴雨,就会连根拔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当你遇到一道难解的应用题,便去抄袭别人的答案。这样做只会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锻炼自己思维的机会,使自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

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学会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读后感600字(二)

桃花心木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它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桃花心木要靠自己长成大树,这就是它与别树的不同之处。

文章讲的是一位种树人,为了是桃花心木长成百年大树,运用了科学的办法但作者一开始不明白,当种树人说了谜底的时候,作者才恍然大悟,并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读了这篇文章,我在很多地方含有感触:我对种树人的一番话有所感触: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他这一席话,充分体现了他的观察细致,因此就了解了一些经验,使他种树种的更好。生活中也一样,一个人一件事干多了,就会产生许多经验,从而这件事就干得更好。

另一个就是我对我的一番理解深有感触: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极高的领悟能力,可以由树联想到人,揭出了借物喻人的谜底。

我羡慕很多能自立的人,可我做不到,中国的孩子们也都做不到。中国虽然有发展,但中国能比上美国吗?为什么,为什么比不上美国?因为中国,因为中国的少年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被家长管着,浪费了童年,浪费了这个大好时光,大家都听说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吧!为什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因为那些穷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过独立的生活,根本没有半点依赖家长的心,他们就像桃花心木树苗一样,靠着自己找到它们必须拥有的水源,才能生活下去!

而现在每当孩子想帮家长做事时去去去,学习去!家长都是以这句话回答孩子,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她)去锻炼,去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爱孩子,就应当让他(她)去面对困难,去战胜胜困难;爱孩子,就应该解开学习之锁,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爱孩子,就应当让他(她)不要虚度童年,外面的世界是美丽的,是精彩的;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到社会中去分清是非,分清好坏,在社会站稳脚!

桃花心木读后感1000字(三)

苗浇水是为了让树自己在地里找到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种桃花心木苗的人讲出了一番引人深思的道理:人和树一样,应该在不精确的环境中学会独立生存。

对于呀,树是如许,更何况咱们人呢!人的命运是变化多真个,有时候,你会非常的幸运,可有时候,所什么事情都那么不利。在逆境中你想翘首是那么坚苦。但即便是如许,咱们也不克不及向命运低头,咱们要面对于一切坚苦,振作起来,重新开始。

我曾听说过如许一件事:有一个小孩子,他的爸爸妈妈十分宠爱他。一次,阿谁孩子犯了错被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孩子回到家告诉了妈妈,妈非说老师故意欺负她的儿子,十分生气跑来找老师理论,却以理亏而告终。期末他没有评上三好生,他竟吃药自杀了。哎,这个同学就像那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淋。老师常对于咱们说,人的一生将会有许许多多挫折,需要咱们正确看待。还记得一句歌词说得好:不履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果没有养成一颗独立自主的新,是经不起风吹浪打的。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学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竟不知何去何从!然而,有一个大学生却毅然地说:既然找不着工作,我就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自己开了一个檫鞋店,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乐成,而现在他在全国已有几百家分店了。他就像找到了水源,成为参天大树的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读后感1000字2024


桃花心木读后感1000字2024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实际上就是未知的磨难与挫折,实际上就是生活对我们的洗礼,每一次洗礼都是一次成长。不仅人是这样,树也是一样。桃花心木要经过不确定的洗礼才会长成参天大树,茁壮成长。

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不确定?是^考查前一天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还是原本有把握的试卷考的一塌糊涂?这些都是不确定。不确定,披着狰狞犹如睚眦的外衣,但是若是你直面它,它则会主动将凶恶的外表从身上撕下来,现出来的是美好的,甘美的果实但是,很多人都不敢直面其,更别提将它丑陋凶恶的外皮剥下来了。其实那些人看似是躲过一劫,其实却是将把自己即将得到的甘美果实给丢掉了啊!不确定,其实就是困苦,逆境,用别人的话说,在不确定里成长的人,就是在苦水里泡大的。这种人一般具有超常的韧性与直面困境的勇气与从容。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他们都能从容面对,并主动向不确定发起冲锋,直至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取得。相反,如果一个人从小在绝对确定的环境里成长,也就是在蜜罐里成长,那么长大了之后,他遇见了各种困境时,他可能就不会从从容容,而是手足无措,因为他从没遇见过这种情况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从来不会对我的学习多说一句,也从来不会给我报各种学习辅导班,一切都靠我的良心和自觉心了,她只是偶尔提醒几道难题,或者指导一下作文的一个角落,再就是提醒我查字典,别的就没有了。考好或考坏,妈妈只会帮我总结一下应该努力的地方,剩下的粗活就全交给我啦!尽管是这样的放养式管理,可是我的成绩还是比较可观的。不但学习,妈妈除了衣服,食物会关照一下我外,其他的都扔给我。洗袜子,洗衣服,煮饭,我都摸索着学会了,已经具备了一定生存能力,起码吃穿不愁啦!我不是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我会煮好喝的汤,会熬各种粥,而且还会一定程度的刀工,切片,切丝,剁肉,菜已经十分熟练,而且烧菜时也不存在糊锅,太咸或太淡的情况。当然,有一次也着实出现出现了小错误。不知怎么回事,自己炒菜时油溅到了手上,瞬间就通红了。当然,我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迅速用冷水冷却,并清洗干净,抹了一点香油,就继续烧菜。当然菜糊了。我没有让别人吃,而是自己哽着脖子往下咽太难吃!当然,这也是不确定。呵呵。

不确定并不是面目可憎,唯恐避之而不及的。相反,如果你去直面它,并勇敢的挺过去,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干这件事,就不会手足无措了。这样一看,不确定?NO,应该是好的确定!

桃花心木读后感3篇


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下面小编整理了桃花心木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

桃花心木读后感(一)

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看到一个人栽种桃花心木苗。奇怪的是,这个人浇水的时间很不规律,而且浇水的量也是多少不一。作者好奇地问那个种树人,才知道如果有规律地浇水,树会慢慢地长得柔弱不堪,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成活率才高,也会很强壮。

读完这篇文章,带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一段话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想不到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雨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我对14年几乎没有什么困难,甚至压力也很少。可是,有点儿芝麻大的小事儿,我就会有很大的压力,也会有压抑感。所以,我总是生活在焦虑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紧紧张张。看完这篇文章,我才发现:其实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忙。遇事应该分清大和小,没必要把一切全部弄得完美无暇。

通过和妈妈交流,我发现其实妈妈对我的教育也和种树人相仿。她对我对批评就是对我对关心和爱,无非是希望我能做一个好孩子。我为何不化被动为主动,力争上游,多让妈妈省省心呢?于是,我决定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开始准备冲刺啦!

我想,这就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吧。

桃花心木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不经历风雨的树苗长不成参天大树,不经历磨难的人难成栋梁之才。育人与种树是同样一个道理,希望我们可以从《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要自强自立,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种树人不定时间给桃花心木浇水,是想让桃花心木学会自己独立长,适应环境,自己寻找水源。

读完《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我们要学会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像桃花心木一样,学会适应环境,从地里寻找水源,像桃花心木一样坚强、独立。

桃花心木读后感(三)

文章主要写在作者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规律给树浇水,树苗却长成了百年大树,作者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同学们,多少位伟人是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他们不屈不挠,面对困难不低头,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我明白,我不是个坚强的人我不是个坚强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哭,虽说大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去执行。有一次,妈妈让我自己去姥姥家,我在路上看见的每一个人都好像是坏人,忽跑忽走,一到姥姥家,我哇地哭起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好笑。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口等妈妈来,等了半天也不见人影,我想起自己带有5角钱,便给妈妈打电话,谁知,刚说两句话就哭了起来,唉,让人家看笑话了!

荒野雄狮拿破仑是我最敬佩的人,关于他的书我读了有6本。他12岁离开家乡科西嘉岛,独自去上布里埃纳军校,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所以长的比较矮。他曾对他的部下说:我的个子是比你们矮,但如果你们因此而蔑视我的话,我将马上砍下你的头,消除这个差别!他十分爱学习,为了买一些课外读物,他节衣缩食,因此知识非常丰富。拿破仑24上炮兵准将,后来职位越升越高,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最后当上了法国皇帝,并几乎统治欧洲!如果拿破仑的家庭背景非常好,那么我想,他会像军校里的富家子弟一样,胆小,懦弱,像这种人当上皇帝,并几乎统治欧洲,简直是天方夜谈!

我认为,不管出身多么卑贱,只要他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只要他勇于面对困难,那么他的理想一定能成真!

《桃花心木》读后感3篇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看到种树苗的人,他的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原因是他浇水老的天数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作者终于忍不住想要问问种树苗的人为什么这么没有规律,种树人告诉作者,他这么做是想让桃花心木学会自力更生学会在这种不确定中学会汲水生长。

种树人的这番话是想让作者明白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

不可预料的困难、危险、挫折、坎坷只有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才能成为成功的人、坚强的人。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又一次做数学巩固,那页题并不难,难就难在计算难,我就把妈妈叫来让妈妈帮我算,可妈妈不打不来,还让我自己算,妈妈说:?现在我帮你算对你没有好处,难道到了考试时,我坐在你的旁边帮你算??听了妈妈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大家要明白: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遇到危险时不要退缩、遇到挫折时不要伤心、遇到坎坷时要勇往直前。

桃花心木是一种树的名字,我是刚知道有这种树的,还知道这种树很难生存下来。桃花心木讲了作者家有一片空地,租给一个个子很高的人种桃花心木。

课文中说种树人经常来给桃花心木浇水,但他浇水一点规律也没有,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后来种树人说,?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才明白原来种树人是在模仿老天下雨,所以有时来浇水,有时不来浇水,不来浇水的时候就让树木自己在水里找水源。他还说,种树跟种青菜不一样,不能天天浇水,水量也不能一样多,要让树学会独立。

读完这篇课文,我懂了一个道理,人也要象树一样,不能对别人产生依赖,否则就会经不起生活的考验,要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比如说学习,如果我们完全依赖教师来教我们,自己不主动去学习,一旦老师不教我们了,我们就什么也不会了。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桃花心木。作者在亲眼目睹桃花心木经历过风雨长大后,明白了种树人的心意,突然悟出了?要学会在不确定中生存?的人生哲理。

种树人说的一番话让我非常感动,的确是这样的,只有能够自己去努力扎根的树才会很好的活下去,人难道不一样吗?别人是不能依赖的,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现实的!

现实中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干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依赖父母,比如写作业时,遇到了不会的题,不能不思考就去问老师,问父母,只有认真思考,坚信自己才能成功!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挫折,会遇到坎坷。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勇敢的去接受风雨的考验,去迎接困难的挑战,不要依靠别人,依靠自己才是可行的。不要向往一帆风顺的生活,那样你会经不起风雨。自己去努力,难免会受伤。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就可以把微薄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栋梁。只要你努力了,尽力了,你一定会有回报。

所以,我们不管干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能知难而退!

《桃花心木》读后感「3篇」


读完《桃花心木》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3篇《桃花心木》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心木》读后感一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看到种树苗的人,他的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原因是他浇水老的天数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作者终于忍不住想要问问种树苗的人为什么这么没有规律,种树人告诉作者,他这么做是想让桃花心木学会自力更生学会在这种不确定中学会汲水生长。

种树人的这番话是想让作者明白人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

不可预料的困难、危险、挫折、坎坷只有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才能成为成功的人、坚强的人。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又一次做数学巩固,那页题并不难,难就难在计算难,我就把妈妈叫来让妈妈帮我算,可妈妈不打不来,还让我自己算,妈妈说:现在我帮你算对你没有好处,难道到了考试时,我坐在你的旁边帮你算?听了妈妈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大家要明白: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遇到危险时不要退缩、遇到挫折时不要伤心、遇到坎坷时要勇往直前。

《桃花心木》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桃花心木》。作者在亲眼目睹桃花心木经历过风雨长大后,明白了种树人的心意,突然悟出了要学会在不确定中生存的人生哲理。

种树人说的一番话让我非常感动,的确是这样的,只有能够自己去努力扎根的树才会很好的活下去,人难道不一样吗?别人是不能依赖的,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现实的!

现实中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干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依赖父母,比如写作业时,遇到了不会的题,不能不思考就去问老师,问父母,只有认真思考,坚信自己才能成功!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挫折,会遇到坎坷。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勇敢的去接受风雨的考验,去迎接困难的挑战,不要依靠别人,依靠自己才是可行的。不要向往一帆风顺的生活,那样你会经不起风雨。自己去努力,难免会受伤。但是,只要你用心了,就可以把微薄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栋梁。只要你努力了,尽力了,你一定会有回报。

所以,我们不管干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能知难而退!

《桃花心木》读后感三

桃花心木是一种树的名字,我是刚知道有这种树的,还知道这种树很难生存下来。《桃花心木》讲了作者家有一片空地,租给一个个子很高的人种桃花心木。

课文中说种树人经常来给桃花心木浇水,但他浇水一点规律也没有,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后来种树人说,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才明白原来种树人是在模仿老天下雨,所以有时来浇水,有时不来浇水,不来浇水的时候就让树木自己在水里找水源。他还说,种树跟种青菜不一样,不能天天浇水,水量也不能一样多,要让树学会独立。

读完这篇课文,我懂了一个道理,人也要象树一样,不能对别人产生依赖,否则就会经不起生活的考验,要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比如说学习,如果我们完全依赖教师来教我们,自己不主动去学习,一旦老师不教我们了,我们就什么也不会了。

《桃花心木》读后感300字3篇


《桃花心木》是林清玄的作品,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篇“《桃花心木》读后感3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桃花心木读后感300字(一)

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父母和老师,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拥有不确定的生活。从中深化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对于简单的物质,更会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现是用餐还是娱乐,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学习空间里,老师又在不停的催促。帮助我们批改作业、纠正错误。他们不就像辛勤的种树人吗?朴实无华的老师,往往日夜操劳。而我们也总依赖着他,让他总有操不完的心。

桃花心木还在成长,而我们也渐渐长大。勤劳的“种树人”永远栽培着我们。

依赖的心往往使我们经不起生活的磨练,但如果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从中显示出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

桃花心木读后感300字(二)

昨天,我们教了《桃花心木》这一课。

课文讲述了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

我在高年级时,有过很多次失败,考试老是不平稳,学习粗心、马虎等弱点是我考试频频失利。一次次失败后,我醒悟,我要做一个善败者。进入小学的最后一册,我命令自己不能再做以前的我了,现在是个良好的开端,我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有收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新。”我还有个缺点,就是依赖电脑。遇到不懂的,想都不想的就打开电脑查。我以前认为电脑是万能的,但,读了这篇课文,我懂了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不能事事都依赖电脑。

我要像桃花心木那样,要自立自强,在不确定中,就能吧较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桃花心木读后感700字3篇


《桃花心木》讲的是一位种树人,为了是桃花心木长成百年大树,运用了他自己独特的方法种树,但作者一开始不明白,当种树人说了谜底的时候,作者才恍然大悟,并悟出了做人的哲理。下面小编收集整理了桃花心木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心木读后感700字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辛努力。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可见中国梦的实现与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我们又将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呢?

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清玄的散文选集,其中的《桃花心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文章讲的是一位种树人,为了是桃花心木长成百年大树,运用了他自己独特的方法种树,但作者一开始不明白,当种树人说了谜底的时候,作者才恍然大悟,并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种树人说的一番话让我也非常感动,的确是这样的,只有能够自己去努力扎根的树才会很好的活下去。同时作者的一份感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也让我体会更深刻。是呀!人难道不一样吗?别人是不能依赖的,只有靠自己才是最现实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挫折,会遇到坎坷。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勇敢的去接受风雨的考验,去迎接困难的挑战,不要依靠别人,依靠自己才是可行的。不要向往一帆风顺的生活,那样你会经不起风雨。只要你努力了,尽力了,你一定会有回报。只有经历了生活中的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有作为的人。

是的,我也要像那桃花心木一样,在风风雨雨中坚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坚强。我们从小就要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但今天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因此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桃花心木》读后感700字

我们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做一个桃花心木那样的百年大树,勇敢的迎接狂风暴雨的挑战,经历无数次的困难与挫折。只要靠自己努力奋斗,你就会成为生活中的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所感。我知道了树苗要长成百年大树,不仅要靠别人给它浇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才不会在恶劣的环境中枯死。如果树苗养成了依赖性,即使长成大树,但一旦遇到狂风和暴雨,就会连根拔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当你遇到一道难解的应用题,便去抄袭别人的答案。这样做只会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锻炼自己思维的机会,使自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

其实人和树木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懦弱的人只会退缩,向困难低头;意志坚强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而是向困难招手,向困难挑战!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阿姨虽然双腿瘫痪了,坐着轮椅,不能行走,但她依然顽强奋斗,热爱生活,坚持不懈地写作,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当读到这里时,我眼前浮现出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游历了整个欧洲的情景。她是个做事有计划、果断、胆大而心细的女孩。我从心底钦佩她,要向她学习独立自主的精神。从她身上我明白到了:了解社会,必须亲身去体验,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精彩。

读《桃花心木》有感700字

在我看过的文章中,《桃花心木》最令我难忘。我们知道,普通的种树人往往天天给树浇水,无微不至地除草培土。树也便产生了依赖性,不会自觉地找水源。而《桃花心木》中懂树人却采用了异乎常人的植树方法――模仿老天下雨。他每隔三两天才给树浇一次水,且没有花太多精力照顾它们,树却学会了深扎根自找水源,长得比其它植树人种的树更高大挺拔。因此我联想到我们人也是如此,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住了生活中挫折的磨砺考验,克服了依赖性,才能稳稳地立足于社会。

我们把树人的环境看作生活,把树苗看作人类的话,就会发现:一个人,如果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成长,从来都没经历过困难与挫折,可想而之,这人根本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只是被父母抱大而已。照此看来,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必然经历得起更多的大风大浪,也更易获得成功。当今在我们身边,就不乏这些例子。

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娇生惯养生活,往往对父母极为依赖,这也是因为父母们紧抱着他们,宠着不放,一味强调他们要听话,要做乖孩子,使他们缺少在社会中锻炼与磨砺成长的机会。在父母眼中,这些人永远都是小孩,所以不肯放手让他们接受考验。不愿他们做任何带冒险性的行为,自然他们无法有机会锻炼自己。因此如果这种认识迟迟不得到更正的话,那将会束缚了孩子的成长。

愿天下的大人们不要把孩子抱太紧了。放开双手吧!让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硬翅膀,从雏鹰成长为真正能翱翔于天空中的雄鹰吧!

读后感《人面桃花读后感1000字(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面桃花10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