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些共鸣是难能可贵的,需要我们把它记下来。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疯癫与文明》作为米歇尔福柯的成名之作,在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读罢该书,我也获益匪浅,在此略微论述一二心得。

关于疯癫的论述,古往今来不在少数。帕斯卡预言: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陀思妥耶夫斯基呼吁: 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神智健全。而福柯则直截了当地说道: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与福柯同时代的思想家巴尔特评价: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实现,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并且这一疯癫话语只有且仅是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下所产生的名词。虽然明代才子唐寅的《桃花庵诗》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也有疯癫一词,不过这种疯癫不是人类理性时代的精神术语,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怀才不遇的隐逸文人的自我嘲解安慰而已。

也许读者会疑问:为什么福柯会对疯癫现象如此感兴趣?这里便不得不提及福柯的童年经历了。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张汝伦先生在其《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一书中曾经介绍到:福柯虽然出生在富贵之家,但他的青少年时代却始终感到压抑威胁和恐怖。他父亲为了锻炼他的勇气,把他带到医院手术室看截肢手术,血腥的场面给一个孩子的惊骇是不言而喻的。他家乡当地有一富人的女儿因未婚先孕,孩子出生后被溺死,她本人被宣布精神失常,先后被送进医院和修道院,最后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这些可怕的事情对福柯的一生的思想都有潜在的影响,他一生的思想和行动都是要反抗这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压迫和恐怖。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病和心理学》和他的博士论文《疯癫史》就是这方面最初的努力。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们不难知道福柯之所以关注疯癫的缘由了。

通过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考察,福柯揭示出了:疯癫与文明的对立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为的;不是在蒙昧的远古,而是在理性的近代。在古世纪,麻风病曾被视为对社会的最大威胁。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麻风病被逐步控制,疯癫代替了原来麻风病的角色。但最初人们对疯癫的态度还是暧昧的,疯癫既是威胁,但也是达到某些真理的通道。疯癫在人世中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符号,它是现实和幻想之间的标志错位,使最大的悲剧性威胁仅成记忆。它是理性的流动。但是到了古典时代,疯癫变成了一种需要用禁闭所来对付的完全的破坏力量和威胁,文艺复兴使疯癫得以自由地呼喊,但训化了其暴烈性质。古典时代旋即用一种特殊的强制行动使疯癫归于沉寂。 到了18世纪末,人们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对禁闭提出了批判,但批判没有解除禁闭,而是用新的疯人院的形式将禁闭进一步制度化。在疯人院里,医生借用科学的面具使自己成为最重要的角色,他对病人具有家长加法官绝对的权威。疯人院不但没有解放病人,反而使他们永远处于一种屈辱的地位。并且随着作为一种医疗机构的疯人院的出现,非理性的存在也不再表现出来,它们只能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从此,通过疯癫的中介,在艺术作品的范围内,世界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有罪者。现在它受到艺术作品的控制,被迫按照艺术作品的语言来规范自己,在艺术作品的压力下承担起认罪和补救的工作,承担起从非理性恢复理性再把非理性交给理性的任务。

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福柯运用知识考古学﹑谱系学方法深入分析了人类历史中理性和疯癫的形成过程,指出理性和疯癫并不是外在于个人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反身性的社会现实,他们总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情境而不断地建构。相应地,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也是在理性与非理性的批判过程中建构而成的。然而福柯也指出这种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这也就体现了作者深沉的人文关怀。

也许,在福柯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诸多尚待商榷之处,但他开阔了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独特认识,向我们提出了人类文明时代的疯癫历史这个话题,使得我们在理解事物的属性方面也有不少启迪作用。总而言之,这至少也能从侧面表明《疯癫与文明》不失为一本智慧之书。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失落的文明》读书笔记


如果把今天比作一个分割点,左边是白茫茫一片的未来,那么右边就是一片黑漆漆的过去。未来可以用各种颜色染成不同的图画,但黑暗中的景象已成定格。人们急切地想要照亮黑暗,看清历史的真面目,但摇晃的烛影下,斑驳的残影已不再真切,因为他们曾一度失落过。

翻开书,就犹如幽暗的寂静中,冒出了一个耀眼的光点,光点一点点变大,最后化成一条河流,自远方流近,带着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罗马帝国、玛雅、印加和阿兹特克的文明那些曾经一度辉煌灿烂,却都在岁月中归于沉寂的伟大传奇。

曾经,5000年前一个伟大的男人在孟菲斯见证了上下埃及的统一,开创了新的埃及历史;然而2200年后,在同一块土地上,无数的侵略士兵却一起见证了古埃及的灭亡,尘封了一段神秘的往事。

曾经,在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畔,一座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拔地而起;然而2000年后,同样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却在万丈的风沙中,一睡不起,自此沉眠。

曾经,蔚蓝的爱情海的海岸线上,一缕耀眼的曙光,挣扎而出,流光四溢,照亮了西方璀璨的文化;然而,数年后,无尽的扩张与粗鲁的融合像一匹匹疯狂的战马,用铁蹄将这颗灿烂的明珠踏进了无边的黄土中。

曾经,曾经。曾经那般多的奇妙文化在我们不经意间孕育又消失,曾经那般多的国家在斗转星移中崛起又没落。

他们应什么而生?他们应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与对未知的重度开拓而生。

他们因什么而亡?他们因对生活的深度贪婪和对自然的无知侵犯而亡。

古代的文明总是能令现代人叹为观止:他们雄伟而且大胆,古老而且神秘,是上一代人民智慧和感情的结晶。但他们又是脆弱而且迷信的,甚至残忍而暴虐。他们抵不过自然的咆哮,也受不了金戈的锐气,更无法承受沧桑时光的洗礼。所以他们在世人遗憾的叹息声中没落,所以人们才要在他们不甘的悲鸣中振作、探索、钩沉钓遗。人类要将失落的文明再一次找回来,公诸于世,让人类的历史更完整,让未来的路更平坦而不致重蹈覆辙。

我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并继承这一点:伟大的文明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与理由,他们一度是人类的结晶,就可能再度为人类所拥有,因为,他们的源泉是相近的,都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披荆斩棘,一路走一路总结而来,多少会有点相通。真相已在那里,不变不改,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着对那些文明的尊敬与崇敬,合理而理智地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毕竟沧海桑田,时间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坚持需要我们的热忱来支撑,我们的进度需要我们的文化来推敲。

前途茫茫,但我们有的是时间,我相信失落的文明总有一天会以不同的方式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传奇会再一次书写不同的篇章,人类将在其基础之上再度拥有不一样的文明。

所以,希望,失落的文明终有一天不再失落,而我们的文明,能永垂不朽!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书笔记


从事投资也有些年头,看完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觉得自己过去对投资是一知半解,就像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根基就是无知税的存在。简单的言语,将资产管理行业的认知却是如此的深刻。我们当下很多人员,和消费者、投资人一样,没有办法判断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绝大部分理论都和屁股决定脑袋有关。

李录先生不仅追求价值投资的真知,还在不断追求人生真正的意义。

首先,李录先生非常看重家庭关系,非常在意与家人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的品性和修养最好的体现。与朋友、同事之间,与人为善非常重要,没有恶意非常重要,无论作什么事,都要采取多赢的方式。多赢的品性,使得李录先生的投资不断强调正道投资,强调把兴趣爱好投资,都是一种多赢的思维。

物质世界基本上是一个熵增的世界,能量从高处往低处流动,大的总能吃掉小的,整个地球到一定程度会走向湮灭。而人类世界,却是可以把世界变成一个熵减的世界,人可以通过学习,从无知变成博学,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投资,尤其是在正道上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熵减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你确实可以帮助着去创造,做到多赢的局面,不仅帮助自己,也帮助身边的人。

其次,价值投资就像深海里修行一样。在鱼多的地方捕鱼,在能力圈内投资,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很多人在水浅的地方捞鱼,在人多的地方捞鱼,运气好的时候,是会有收获。但运气不会总是好的时候。

李录先生说,投资大道上根本就没有人,交通一点不堵塞、冷冷清清,人都去哪儿了?旁边左道上车水马龙。因为康庄大道非常慢,请起立听起来能走到头,但实际上很慢,一条一定能够通向成功的道路。因为一个公司的成功,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需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一点运气,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真正建立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行业某些公司获得比别人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的长期的表现做出比别人更准确的判断,要能看得出10年后它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要判断一个行业一个5年后10年后的情况,从兴趣到懂的过程,是需要花很多时间。

因为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不是为你存在而安排的,我们相信的东西,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常成为我的预测,但可能不客观,只有做到对知识的诚实和客观,才能建立能力圈,才会真正懂。当你能够客观冷静下来,就像在深海里,有足够的深度,更安静更干净,避免更多的浮躁,才会有真知灼见。

投资,不在乎你了解得多,而在乎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全世界有10万多上市公司,你不必什么都要研究,而是能深入研究、同时可预测的公司有4、5家就不错。芒格先生订阅《巴伦周刊》,这个杂志看了50年,他发现了多少机会呢?一个!就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机会是看了30年后才发现的。

在深海的修行和研究,寻找到的标的,并不会很多,而这也是价值投资的内涵,好的东西本身就是稀缺的,而适合你的你确实能懂的可能就几个。

读完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有感不少。学会在深海里修行和投资,寻找多赢的思维和格局,和好的企业一起成长,耐心分享未来10年或者更长的持续增长,这也是李录先生给的启迪。(翁开松)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读书笔记(优选笔记)


从事投资也有些年头,看完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觉得自己过去对投资是一知半解,就像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根基就是无知税的存在。简单的言语,将资产管理行业的认知却是如此的深刻。我们当下很多人员,和消费者、投资人一样,没有办法判断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绝大部分理论都和屁股决定脑袋有关。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www.dhb100.com/

李录先生不仅追求价值投资的真知,还在不断追求人生真正的意义。

首先,李录先生非常看重家庭关系,非常在意与家人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的品性和修养最好的体现。与朋友、同事之间,与人为善非常重要,没有恶意非常重要,无论作什么事,都要采取多赢的方式。多赢的品性,使得李录先生的投资不断强调正道投资,强调把兴趣爱好投资,都是一种多赢的思维。

物质世界基本上是一个熵增的世界,能量从高处往低处流动,大的总能吃掉小的,整个地球到一定程度会走向湮灭。而人类世界,却是可以把世界变成一个熵减的世界,人可以通过学习,从无知变成博学,人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投资,尤其是在正道上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熵减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你确实可以帮助着去创造,做到多赢的局面,不仅帮助自己,也帮助身边的人。

其次,价值投资就像深海里修行一样。在鱼多的地方捕鱼,在能力圈内投资,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很多人在水浅的地方捞鱼,在人多的地方捞鱼,运气好的时候,是会有收获。但运气不会总是好的时候。

李录先生说,投资大道上根本就没有人,交通一点不堵塞、冷冷清清,人都去哪儿了?旁边左道上车水马龙。因为康庄大道非常慢,请起立听起来能走到头,但实际上很慢,一条一定能够通向成功的道路。因为一个公司的成功,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需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一点运气,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真正建立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行业某些公司获得比别人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的长期的表现做出比别人更准确的判断,要能看得出10年后它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要判断一个行业一个5年后10年后的情况,从兴趣到懂的过程,是需要花很多时间。

因为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不是为你存在而安排的,我们相信的东西,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常成为我的预测,但可能不客观,只有做到对知识的诚实和客观,才能建立能力圈,才会真正懂。当你能够客观冷静下来,就像在深海里,有足够的深度,更安静更干净,避免更多的浮躁,才会有真知灼见。

投资,不在乎你了解得多,而在乎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全世界有10万多上市公司,你不必什么都要研究,而是能深入研究、同时可预测的公司有4、5家就不错。芒格先生订阅《巴伦周刊》,这个杂志看了50年,他发现了多少机会呢?一个!就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机会是看了30年后才发现的。

在深海的修行和研究,寻找到的标的,并不会很多,而这也是价值投资的内涵,好的东西本身就是稀缺的,而适合你的你确实能懂的可能就几个。

读完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有感不少。学会在深海里修行和投资,寻找多赢的思维和格局,和好的企业一起成长,耐心分享未来10年或者更长的持续增长,这也是李录先生给的启迪。

一次在领导的推荐下,初次接触李录的“现代化十六讲”,便从网上找了其完整作品《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网上搜了其简介后,才了解到李先生是管理着一两百亿美元资产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管理人,被芒格称为“中国的巴菲特”。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m.dhb100.com/

对于李录的著作我不敢班门弄斧的评论,因为他的大智慧我愧自不能及。正如李录在书中自述,以他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15年有余每周和芒格共进一次晚餐进行交流的频率,恐怕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评价芒格这个人。下面就说一下我读后的心得:

初次接触这本书时给我的直观感觉——这是两本书,一本讲述中国的文明与现代化,一本关于价值投资。但是经过仔细阅读后发现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话题,现代化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投资,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未来、投资现代化。现在投资机构、个人股民都在讲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不仅仅是发现企业的估值差异,而更多的是能够投资于价值的正道,让投资者在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一起成长,一起来分享企业价值在增长过程中所能得到的回报。

李录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国未来仍将提供全方位的投资机会。中国经济机会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只是产业技术不断提升,也不仅仅只是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规模普及到农村人口,还有很多内生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会被创造出来。当经济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纯粹的由劳动创造的价值,慢慢就会被有知识的劳动取代,创造出来的单位价值会越来越高,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现代化。

大部分中国人对现实是不满足的,不满足家庭的储蓄、不满足子女的教育、不满足身边的医疗……,这种不满足恰恰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拼命工作赚钱,去满足这个不满足。正是这种不满足,才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出现各种各样新鲜的经济模式,隐藏着各种投资机会,推动者社会的文明与现代化。

正如芒格对李录的评论:捕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去鱼多的地方捕鱼,捕鱼的第二条规则是千万别忘了第一条规则,李录恰好去了鱼很多的地方捕鱼。价值投资重要的在于投资者要保持自己的“知识诚实”,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自己的能力圈内践行投资,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发现人性的弱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里弱点,一定会在市场的某种状态下暴露。不要受别人意见的影响,不做超越自我认知的投资,多读书、多实践,沉下心来去培养自己的投资逻辑,建立自己的投资围墙,基于自己的逻辑、证据、能力圈进行判断,经得住市场对于人性的测试和考验,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获得超额的收益。

《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读书笔记


美丽是什么?是长相,还是财富?看了《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这本书后,就会找到答案。

书中有很多美丽的人,如最美工人郭明义、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医生周月华、最美志愿者马广超,等等。最让我敬佩的是一位孝心少年。

5岁时,因为父母遭遇车祸,她被送到了养母身边;8岁时,因为养母瘫痪,养父受不了艰难的生活离家出走,她独自撑起了这个家;17岁时,她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因为养母不能独立生活,这个还未成年的女孩毅然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背着养母上大学。她,就是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孟佩杰!

每天,她没有时间像同龄孩子一样坐在电脑、电视前,因为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起床,帮养母穿衣、洗脸、梳头,然后背着书包上学;中午放学后,她又忙着赶回家做午饭,给养母擦洗身子,服药,按摩;下午放学后,她还不能和同学出去玩,要赶回家给养母做晚饭只有在晚上养母休息后,她才开始写作业。

孟佩杰的故事让我感动,是什么力量让她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养母?她何曾像普通孩子一样玩儿过?在我看来,她的命运非常坎坷,但在她的眼里,能照顾养母便是快乐 再看看自己,我又何曾为母亲分担过一点点?孟佩杰从8岁开始撑起这个家,而我至今一切都依赖父母;有好东西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养母,我却要独自霸占;她每天放学都得做饭、照顾母亲,而我只知道玩游戏、看电视;她渴望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我呢?哪怕多做一点儿作业,也会满肚子不开心。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改变了许多,每次妈妈买了好吃的,我都先让妈妈吃;早上起床后,会主动把被子叠好,我要感谢《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这本书,是它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它让我明白了爱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

喜欢《《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