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少年读书笔记

少年读书笔记

《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读书笔记。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的过程就是大量感触和思考涌现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读书笔记,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丽是什么?是长相,还是财富?看了《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这本书后,就会找到答案。

书中有很多美丽的人,如最美工人郭明义、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医生周月华、最美志愿者马广超,等等。最让我敬佩的是一位孝心少年。

5岁时,因为父母遭遇车祸,她被送到了养母身边;8岁时,因为养母瘫痪,养父受不了艰难的生活离家出走,她独自撑起了这个家;17岁时,她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因为养母不能独立生活,这个还未成年的女孩毅然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背着养母上大学。她,就是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孟佩杰!

每天,她没有时间像同龄孩子一样坐在电脑、电视前,因为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起床,帮养母穿衣、洗脸、梳头,然后背着书包上学;中午放学后,她又忙着赶回家做午饭,给养母擦洗身子,服药,按摩;下午放学后,她还不能和同学出去玩,要赶回家给养母做晚饭只有在晚上养母休息后,她才开始写作业。

孟佩杰的故事让我感动,是什么力量让她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养母?她何曾像普通孩子一样玩儿过?在我看来,她的命运非常坎坷,但在她的眼里,能照顾养母便是快乐 再看看自己,我又何曾为母亲分担过一点点?孟佩杰从8岁开始撑起这个家,而我至今一切都依赖父母;有好东西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养母,我却要独自霸占;她每天放学都得做饭、照顾母亲,而我只知道玩游戏、看电视;她渴望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我呢?哪怕多做一点儿作业,也会满肚子不开心。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改变了许多,每次妈妈买了好吃的,我都先让妈妈吃;早上起床后,会主动把被子叠好,我要感谢《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这本书,是它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它让我明白了爱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地球读书笔记


地球一一她原本美丽,充满着活力。无数动植物在她身上成长,溪水哗哗,小鸟啾啾。一切是那样安宁和平。 数万年以后,地球变了样。她身上多了一种生命一一人类。他们具有聪明的头脑,用木头取火,用木材建造房屋。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叫人类的生命不断进步,随意开釆、获取地球上的一切资源。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当地球上一切资源都枯竭以后,自己该怎么办?是呀,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如果我们不保护她、爱惜她,她将会毁灭在我们手中。 如今,地球的污染日趋严重。随处可见散发着毒素的塑料口袋、饭盒。每当你坐在空调下享受时,有没有想到它排放出来的气体会使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抬升而淹没城市。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呼啸的洪水到来,冲毁了房屋、庄稼,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了威肋、从此,空气变得那么污浊,溪水变得那样浑浊,小鸟的歌声也渐渐消失。以前那种平静的生活已一去不复返,成为幻想。这是大自然对人类随意破坏她的报复。小鸟多么希望有个安宁的家,人类也多么希望有个安宁的家。 因此,我们要寻找一片蔚蓝的夭空,寻找一片能够让我们自由呼吸的净土。于是,我来到肮脏的小河边,希望小河能给我一个答案。谁知,小河却气愤地说:你们这些可恶的人类,还好意思来问我。想当初,你们人类还没有来时,我的裙子是多么的好看,多么的妩媚动人。嫩绿的杨柳倒映在我的裙子上,一阵微风吹过,杨柳便在我的映衬下翩翩起舞。可如今,我那妩媚动人的裙子己被那肮脏的污水所替代,河边的杨柳也己只剩光秃秃的树干。如果你想找到一片净土,那只有将我身上的污水排掉,使河岸边的杨柳复活,这样,才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 可是我 孩子,你可要明白,这地球可是你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没有我臭氧层爷爷的照顾,你们早己成了火上之鬼了。这时,地球的保护伞一一臭氧层爷爷说话了,我今年已经有几百万岁了,在几千年以前,我本是一个健康、强壮的小伙子,没有污染,也没有噪音,时时刻刻保持着地球的体温。可如今,我不仅要遮挡太阳的猛烈照射,还要面临着你们人类的强烈攻势,那汽车可是罪魁祸首,每夭,有成千上万辆的汽车排放出几十万吨的废气,让我差点儿就感染上了肺结核,这还不算什么,还有那可恶的司机,一夭到晚不停地鸣笛,害得我耳朵差点儿变聋。小朋友,你不是要寻找一片净土吗?那就请你呼吁全人类,开始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美化我们的地球,这样可以延长我们地球母亲的寿命,使她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健壮。 地球属于人类,属于我们大家,只有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从你、我做起,爱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地球才会造福于人类,我们才会有一片蔚蓝的夭空,一片能够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净土。我要好好爱护她。

《失落的文明》读书笔记


如果把今天比作一个分割点,左边是白茫茫一片的未来,那么右边就是一片黑漆漆的过去。未来可以用各种颜色染成不同的图画,但黑暗中的景象已成定格。人们急切地想要照亮黑暗,看清历史的真面目,但摇晃的烛影下,斑驳的残影已不再真切,因为他们曾一度失落过。

翻开书,就犹如幽暗的寂静中,冒出了一个耀眼的光点,光点一点点变大,最后化成一条河流,自远方流近,带着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罗马帝国、玛雅、印加和阿兹特克的文明那些曾经一度辉煌灿烂,却都在岁月中归于沉寂的伟大传奇。

曾经,5000年前一个伟大的男人在孟菲斯见证了上下埃及的统一,开创了新的埃及历史;然而2200年后,在同一块土地上,无数的侵略士兵却一起见证了古埃及的灭亡,尘封了一段神秘的往事。

曾经,在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畔,一座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拔地而起;然而2000年后,同样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却在万丈的风沙中,一睡不起,自此沉眠。

曾经,蔚蓝的爱情海的海岸线上,一缕耀眼的曙光,挣扎而出,流光四溢,照亮了西方璀璨的文化;然而,数年后,无尽的扩张与粗鲁的融合像一匹匹疯狂的战马,用铁蹄将这颗灿烂的明珠踏进了无边的黄土中。

曾经,曾经。曾经那般多的奇妙文化在我们不经意间孕育又消失,曾经那般多的国家在斗转星移中崛起又没落。

他们应什么而生?他们应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与对未知的重度开拓而生。

他们因什么而亡?他们因对生活的深度贪婪和对自然的无知侵犯而亡。

古代的文明总是能令现代人叹为观止:他们雄伟而且大胆,古老而且神秘,是上一代人民智慧和感情的结晶。但他们又是脆弱而且迷信的,甚至残忍而暴虐。他们抵不过自然的咆哮,也受不了金戈的锐气,更无法承受沧桑时光的洗礼。所以他们在世人遗憾的叹息声中没落,所以人们才要在他们不甘的悲鸣中振作、探索、钩沉钓遗。人类要将失落的文明再一次找回来,公诸于世,让人类的历史更完整,让未来的路更平坦而不致重蹈覆辙。

我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并继承这一点:伟大的文明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与理由,他们一度是人类的结晶,就可能再度为人类所拥有,因为,他们的源泉是相近的,都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披荆斩棘,一路走一路总结而来,多少会有点相通。真相已在那里,不变不改,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着对那些文明的尊敬与崇敬,合理而理智地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毕竟沧海桑田,时间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坚持需要我们的热忱来支撑,我们的进度需要我们的文化来推敲。

前途茫茫,但我们有的是时间,我相信失落的文明总有一天会以不同的方式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传奇会再一次书写不同的篇章,人类将在其基础之上再度拥有不一样的文明。

所以,希望,失落的文明终有一天不再失落,而我们的文明,能永垂不朽!

《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


《疯癫与文明》作为米歇尔福柯的成名之作,在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读罢该书,我也获益匪浅,在此略微论述一二心得。

关于疯癫的论述,古往今来不在少数。帕斯卡预言: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陀思妥耶夫斯基呼吁: 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神智健全。而福柯则直截了当地说道: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与福柯同时代的思想家巴尔特评价: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实现,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并且这一疯癫话语只有且仅是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下所产生的名词。虽然明代才子唐寅的《桃花庵诗》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也有疯癫一词,不过这种疯癫不是人类理性时代的精神术语,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怀才不遇的隐逸文人的自我嘲解安慰而已。

也许读者会疑问:为什么福柯会对疯癫现象如此感兴趣?这里便不得不提及福柯的童年经历了。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张汝伦先生在其《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一书中曾经介绍到:福柯虽然出生在富贵之家,但他的青少年时代却始终感到压抑威胁和恐怖。他父亲为了锻炼他的勇气,把他带到医院手术室看截肢手术,血腥的场面给一个孩子的惊骇是不言而喻的。他家乡当地有一富人的女儿因未婚先孕,孩子出生后被溺死,她本人被宣布精神失常,先后被送进医院和修道院,最后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这些可怕的事情对福柯的一生的思想都有潜在的影响,他一生的思想和行动都是要反抗这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压迫和恐怖。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病和心理学》和他的博士论文《疯癫史》就是这方面最初的努力。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们不难知道福柯之所以关注疯癫的缘由了。

通过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考察,福柯揭示出了:疯癫与文明的对立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为的;不是在蒙昧的远古,而是在理性的近代。在古世纪,麻风病曾被视为对社会的最大威胁。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麻风病被逐步控制,疯癫代替了原来麻风病的角色。但最初人们对疯癫的态度还是暧昧的,疯癫既是威胁,但也是达到某些真理的通道。疯癫在人世中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符号,它是现实和幻想之间的标志错位,使最大的悲剧性威胁仅成记忆。它是理性的流动。但是到了古典时代,疯癫变成了一种需要用禁闭所来对付的完全的破坏力量和威胁,文艺复兴使疯癫得以自由地呼喊,但训化了其暴烈性质。古典时代旋即用一种特殊的强制行动使疯癫归于沉寂。 到了18世纪末,人们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对禁闭提出了批判,但批判没有解除禁闭,而是用新的疯人院的形式将禁闭进一步制度化。在疯人院里,医生借用科学的面具使自己成为最重要的角色,他对病人具有家长加法官绝对的权威。疯人院不但没有解放病人,反而使他们永远处于一种屈辱的地位。并且随着作为一种医疗机构的疯人院的出现,非理性的存在也不再表现出来,它们只能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从此,通过疯癫的中介,在艺术作品的范围内,世界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有罪者。现在它受到艺术作品的控制,被迫按照艺术作品的语言来规范自己,在艺术作品的压力下承担起认罪和补救的工作,承担起从非理性恢复理性再把非理性交给理性的任务。

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福柯运用知识考古学﹑谱系学方法深入分析了人类历史中理性和疯癫的形成过程,指出理性和疯癫并不是外在于个人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反身性的社会现实,他们总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情境而不断地建构。相应地,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也是在理性与非理性的批判过程中建构而成的。然而福柯也指出这种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这也就体现了作者深沉的人文关怀。

也许,在福柯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诸多尚待商榷之处,但他开阔了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独特认识,向我们提出了人类文明时代的疯癫历史这个话题,使得我们在理解事物的属性方面也有不少启迪作用。总而言之,这至少也能从侧面表明《疯癫与文明》不失为一本智慧之书。

《寻找美丽》读书笔记


这几天通过我园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我有幸读到了肖老师带来的中国马妮写的《寻找美丽》这本书,对我颇有启发。

马妮的书《寻找美丽》,首先阐明的观点是自信,自信会让自己昂首挺胸,而昂首必定是伸长脖子,伸长脖子可引导胸椎、腰椎、尾椎都处在一个正确的状态,这样从外观上来看,形体会给人感觉流畅、舒服、赏心悦目。

在读马妮的文字过程中,不管你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女人,还是一个姿色平平的女人,都会从中寻找到让自己更加美丽的方法。马妮书中说的美丽,是可以失去,也可以复来的,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无论年纪、肤色、文化和地位。至于怎样找回我们的美丽,是女人们永远不变的话题。我认为,现在随着美容护肤业、国际时装业日益成熟,大街上到处都是靓女,有少女型的靓女,有少妇型的靓女,也有时尚中年的美女,但许多都是只要同他们聊上几句话,就能感受到他们的肤浅和无知,顿时对她们靓丽的外表大打折扣。如今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有知识、有品味、有修养的美丽女性,现在不是单凭外表就能吸引人们了,而是内外统一的,综合的,能保持长久的美丽,这种美丽是身心修炼的结果,是岁月的沉淀,是学识的充盈,而拥有这种美丽的女人一定是谦虚的、温雅的、低调的。

我发现二十几岁的和三十几岁的人在一起聊天时谈论某某靓不靓时,观点不是一致的,二十岁的人多数看的是人的外表及身材,而三十几岁的人看一个人靓不靓时,却是从她的谈吐、举止、内涵来审视,最后才是外貌来评价这个人,这说明我们在说一个女人美丽的时候,我们的心情里更多地是能感受到她的温暖和亲切,她的内在魅力和气质。一个美丽女人她接受并喜欢自己,她自信、坚定、自爱和爱他人,她会毫不怜惜自己的爱心,能帮人处且帮人,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女人,对人没有贵贱之分,等级之别,对自己拥有的权力财势不会过分张扬,不会对下属吆三喝四,更不会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这种女人走到哪里都会焕发出光彩,不管男女老幼都会喜欢,她就如一道美丽的绚丽彩虹,给人带来芬芳和清香。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因为自己的才华学识不足以让我自信,但是我会修炼自己,会在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会时刻提醒、反思自己,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成为每个年龄段的自信的美丽女人。

相信《《文明少年·美丽地球》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少年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