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妈妈教的数学》读书笔记6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妈妈教的数学》读书笔记6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妈妈教的数学》读书笔记600字

买的时候以为是“妈妈应该这样教数学”,翻开看了以后才知道是“我妈妈这样教我学数学”。这不是一本讲如何教孩子数学的书,至少涉及学前数学的学科本质和教学法的部分并不多,更多的是经验介绍和有趣思索。

如果把它当做一本“数学学霸的成长反思”的话,还挺好看,建议和思考都很中肯,书中提到的数学学习小技巧也都很实用,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也不是都跟上了,感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数学。

跟孩子一起玩数学的思路特别好,书中有不少小故事跟以前看《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费曼玩数学暗合,在生活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哪怕是比别人算得快呢!这种成就感都会带来进一步的探索。反正吧,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倒是成功经验会引领我们重复、深化和反思。

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比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需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具体的数,从自然语言到数学语言,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的很关键的一步,还有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和建立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呢,里面所讲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确实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奥数了,毕竟这可能是作者本人比较熟悉的角色。

最后分享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小细节,就是书中作者妈妈教给他的一些小技巧,后来作者学了数学专业,当了数学老师,发现是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方法,这种不动声色但意味深长的家庭教育内容,让我特别感动。大概也是这本书想说的吧,父母在孩子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地位。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我还是想你,妈妈》读书笔记600字


《我还是想你,妈妈》读书笔记600字:

我读过几本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无一例外都是写苦难的,写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战争的苦难,她的书,读起来很疼。

也正是因为她对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她的书,我是不推荐阅读的,比如刚刚读完的这本书,《我还是想你,妈妈》。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几乎是心头好,怎么可能去换一个面饼,当你听到小女孩坚定地说;“妈妈,把我的布娃娃拿走,去换一个面饼吧,我太饿了。”

这种和平年代几乎不可能想象的荒唐交换,在战争来时,在饥饿来时,一切都有可能。当妈妈的,听到这种话,除了哭泣,读者除了无尽的悲伤,我想不出还有其他情绪。

而在这本书里,这样的“恐怖”故事,一个接一个地上演:

有人听不了汽车的马达声,无轨电车来了,她会全身颤抖,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她一辈子;有人亲眼看着自己的妈妈倒在血泊里,而那些德国人用枪顶着孩子的脑袋,命令他们笑;德国人烧毁了整个村庄,有人只找到了一本算术练习题,他像读诗一样读这本练习题;一个被德国人打死的年轻女人,她的孩子还在吸吮着她的乳房,这个孩子没有哭泣。

孩子在松树下发现一个人的残余部分,没有手,没有脚,他还活着,他用力发出请求:打死我吧,孩子在集中营里,小女孩要写信给妈妈,而她的妈妈早已死去,她说:“我深夜打开窗子,把纸条交给风。”

……

战争给这些口述者的童年,披上了一生脱不下的恐怖外皮。

当我在银泰城里看着孩子们坐着小火车呜呜呜开过的时候,我想,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和平年代,在我们还拥有平时被无视的幸福时,更加努力活着,充满感激。作者:十一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800字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800字:

收到小维老师寄来肖培东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却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去看看。肖老师大名如雷贯耳,以前是因为他的那篇随笔,“请别奢望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那不是教育。至少不是我要的教育。我要这样教语文……”道尽语文教师的心声,应该是全天下语文老师的知心人吧。

作业催促很急,但我还是想静静看书以后,再敲打我的文字,算是不负两位老师,方能对得上语文教师的名号。

我认真看了钱老的序,肖培东老师的后记,汗颜的是我只看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这一个课例。而就这一个课例,却让感慨颇多。

我是如何准备我的课?我真的是忙来没有时间了吗?我现在是自己做个ppT,但是我手写的教案还有吗?我拿无纸化做我环保先锋的借口,我拿电子档便于存档整理为托词,我还有用纸和笔去记录教学设计的前期思路的习惯吗?当我有两个班教学工作时,第一个班就是彩排,在讲授时发现问题,在第二个班调整思路,完善教学。我想用懒做万金的托辞,却未曾好好想过,我的语文教学初心去了哪里?当我陷入新生班级管理中,当我陷入培训学习的汪洋大海之中,我真的没有时间去想过我的教学吗?这是我的立身之本。曾经我的热爱,我就因着着大大小小的事务丢弃她了吗?其实,我清楚比我忙的人千千万万,但他们都能计划好时间,做着有效率的工作,继续充实着自己的热爱。

且看培东老师,为了这节课,尽心选择中山装,红围巾,向作者蔡元培先生致敬,让课堂与百年北大的礼堂遥相呼应,让我们这个时代与历史场景共融共情。

且看培东老师,为了这节课,扣住文体,落在文字本身。没有掉书袋的迂腐,或是为了假装显示比学生高的虚荣心。就在这一篇演讲稿上,抓其本质特性——实用,又教出独特个性。虽是浅浅,却是来自课文最真实的力量在滋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且看培东老师,最为重视的就是朗读。反观自己,因为自己对朗读的兴趣不高,或者是处于对朗读的自卑,害怕给学生示范,对于读有种回避三舍的胆怯。我想走出舒适区,回到朗读,因为朗读是语文的根本。作者:尹泓

《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1000字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选择——《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1000字:

低年级的课文,从成人角度看,浅显易懂,有的老师会认为除了生字新词,没什么可教的。但若从初学阅读的六七岁的儿童祝角看,可教的东西实在在不少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来选取教学内容呢?

一、识字内容选择要注意渗透方法

识字是流畅朗读的基础,流畅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因而,准确识记生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结合汉字的字理,帮助学生看见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来世今生”,变符号记忆为理解记忆;可以通过一个带出一类,借助“这一个生字”去触摸“这一类生字”,变零散记忆为系统记忆;可以结合课文理解识记,做到“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记忆,如:一年级上册《明天去远足》一课里,“睡”是一个笔画很多又带新偏旁的生字。如果一笔一画地去识记,学生非搞晕不可。但若引引导学生根据部件结合动作演示去理解,学生识记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目”表示眼睛,说明“睡”和眼晴有关,“睡”的时候,眼睛怎么了呢?可以演示慢慢地“垂”下眼皮。哦,眼皮垂下来,眼晴闭上了,就是要“睡”了。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清晰直观,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朗读内容选择要凸显体式特点

对不同的文体,朗读时所用的语音、语气、语调也会截然不同。虽然低年级的朗读侧重“读正确,读流畅”,不过高要求“有感情”朗读。但朗读的“体式感”,从起步阶段就要注意培养,不可养成千人同轨或拿腔拿调朗读的不良习惯。

从文体看,古诗的朗读,或延长字音,或戛然而止,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故事类文章的朗读,要关注人物,读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情绪变化;说明文,一般用平稳的陈述语气,要清楚地传递语言信息;童诗童谣,要读出特有的明快节奏……若非如此,用读故事的语气读说明文,用读说明文的语气读古诗,读书笔记会让听者不舒服,读者自己也无法很好地进入文本的言语世界。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儿童诗,文本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形象,节奏明快,尾字押韵,琅琅上口。朗读的关键点,就应定位在感悟诗歌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上。

三、阅读理解内容选择要强调难点

阅读课堂,要着力解决学生不懂、不会的问题。对学生自己能读懂、能学会的,教师做好适时监控就可以了。因而,根据文本的特点把握重点,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把握难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简洁高效。

四、言语运用内容选择要便于迁移内化

统编教材相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有一个很大的改进——语文要素非常明断。教材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到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中,有梯度地螺旋上升。很多课后的练习设计可直接进入课堂,作为言语运用练习的素材。作者:广德县桃李园学校陶勇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暑假里,我读的是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

一、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

我们平常的评价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

“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服!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们。”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

“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话,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好不好?”“有的问题华老师也不怎么清楚。”

“那是怪华老师没有给大家更多的时间。”……

二、别致的教学设计

在他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这节课。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华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的情境。上课前华老师做了一个有心人:一开始,他认真地搜索了生活中的角,但发现都不需要度量的,因为大多数都是直角。后来,他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千差万别,进而发现牙刷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形成一定的角……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论,最后选取了“滑滑梯”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作为课题的引入。而情境中三个不同倾斜度的滑梯,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响下滑速度(即刺激的程度)的重要因素。虽然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现实中的滑梯几乎都是标准的、安全的,学生没有思维上的对比和冲突,就不会有意识的去思考下滑速度与角的大小之间存在本质联系。“滑梯的角度多大才算合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度量角的大小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被激发了。接下来教师创设了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用量角器量角;然后通过应用情境:谁放的风筝高?椅子的靠背多弯舒服?在哪个位置射门进球率高?……体会量角的作用。正是在这样一种探究、质疑、推测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被习得和掌握了。

有位专家评价道:“华应龙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是啊,我们每位热爱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坚持,坚持必定有收获。正如华老师的体会是:要想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里所说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坚持思考、坚持创新。因为“创新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了。到了这样的境界,你也会说出“我是这样教的”,别人在听完你的课后,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想到”的。

借用华老师的一段话结尾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意想不到地存着微妙的联系,关键是发现那份联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当你深爱着这片大地,真爱着生活、挚爱着数学,你才会多情善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丽,才能看到感动我们的数学”、“我上出了一些专家认可的课,有人说我‘勤奋’、‘刻苦’,其实我自己不认为是‘勤奋’、‘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数学对我的青睐有加,享受生活对我的‘无微不至’”。

喜欢《《妈妈教的数学》读书笔记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