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文明礼仪读后感1000字

文明礼仪读后感1000字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失落的文明》读后感1000字,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600字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范文1

前几天看见了新书推荐《失落的文明》,便好奇的读了起来,其中那些描写朴素时代经典语句吸引了我

恒古如一,来面临复去,永不停留。我听见岁月的脚步声正在大地上回响

它是一条河,没有人能阻挡它永恒流动。天地宇宙是它的流域,浩瀚人心是它的河床。它是寒风中飘零的落叶,它是阳光一盛开的花朵,它是春雨里刚刚萌动的幼芽。它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也是满目雅气的幼儿。它伸出一张无形的手,冷静地将日历页一页的住后翻,人世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锁住这双手。客观存在把今天变成昨天,把昨天变成历史。当熟悉的领带逐渐远去的时候,陌生的未来正一步一步临近。

它像一把雕刻刀,永无休止地雕琢着世间万物,也雕刻着形形色色的人生。所有一切都是它雕刻的对象,谁也无法逃避。天上的云,地上路,海里的浪花,河面的桥梁,森森里的树木,城市中的高楼老人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寿斑是神经质作品。少男少女 眼神中的清纯和激情是它的划痕。

它把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留在旅途中,这些瞬间,或辉煌,或许可怕的似陷阱,或许是千人瞩目的成功,或许是永不能弥补的遗憾你想耽留达些瞬间,陶醉于你的欢乐和成功,或者沉湎于斧忧伤和愁苦,它却毫不理会,依然以不变的步伐走向远方,把你的抛在客观存在的身后。面壁十年或者昙花一现,在脚步中都中是过去的一瞬间。

只有未来,是它还来不及淹没,来不及雕刻,来不及定型的领域。那么,就让我们格外地珍惜未来吧!让我们为迎接即将临近的未来做好准备。当未来像一片新芽冒出地面,当未来像一缕霞光照亮天空,当未来轻轻地叩响今日之门,我们便不至于手足无措。

站在岁月的河畔,我看见未来的浪潮正汹涌而来,每一个人都是浪中的船,每只船都在抵达港口

迎接岁月的同时,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范文2

我读完了《失落的文明》,最大的感想就是为璀璨的古老文明所惊叹,为逝去的文明曙光而遗憾。

这本书选取了古希腊、罗马帝国、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玛雅、印加、阿兹特克这八个人类的古代文明,从其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的文字娓娓讲述了这些古老文明的往日。

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悠悠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主的神奇,同时也用自身行动不断地给这个地球制造新的惊喜。

那些逝去的文明曙光注定再也不会出现,然后,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在这种回望中,逐渐显露出她神秘的笑容。智慧的希腊,伟大的罗马,永恒的埃及,虔诚的印度仿佛人类儿时的老照片,一切都显得真实而遥远。我们解答了很多远古时的事,就像一个成人追寻着自己儿时的记忆,可是解答得越多,就越想知道更深、更古老的东西。

今天的人类,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再来创造文明呢?

在我看来,这文明的创造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做法更是简单不过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纸,文明用语,礼貌问好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可以使我们再创造出文明。干起来吧,人类!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我们忘却的文明再用我们的行动把它追回来。虽然这些小小的细节对我们来说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这些细节都是我们以前所忽略的。我们杭州是一个文明的城市,但有时我们把这些文明的举止忘得一干二净了。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500字


儿时的我便对古代文明有着一种特别的憧憬,智慧的古希腊,伟大的古罗马,永恒的古埃及,虔诚的古印度等等一个古老文明在我脑海中不停翻滚。幸运的时,我遇到了《失落的文明》这本书,她让我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认识世界各地文明的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优美的文字展示了无数执着于回望的人们研究的辉煌成果,精彩的图片则如同人类儿时的老照片,依稀而真切地讲述着人类文明的往昔。展卷之间,一个关于人类的童年记忆点滴浮现,一切都显得遥远而真实。

失去的曾经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这些仿佛是人类儿时的老照片,一切都显得遥远而真实。无法想象,这些璀璨如繁星的文明如果得以延承,今天的人们,会以怎样一种方式来享受这些文明的馈赠?正如书中所说,曾经辉煌的古文明渐渐失落,留给后人无尽的文化宝藏,留给我们关于生死、毁灭等更加深刻的思考。通过阅读此书,我更加明白珍惜现在的重要。大自然赐予世间万物却又能无情的收回她的一切恩赐,能源、物质等等一切,我们都不能够轻易浪费,否则留给后代的就只能是又一个失落的辉煌。

同时,书中也告诉我们,探索历史的脚步永远不会结束,人类还应该继续不断探索着、思考着并前进着。

失落的文明读后感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1]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失落的文明读后感3篇,请参考!

【第1篇】

前几天看见了新书推荐《失落的文明》,便好奇的读了起来,其中那些描写朴素时代经典语句吸引了我……

恒古如一,来面临复去,永不停留。我听见岁月的脚步声正在大地上回响……

它是一条河,没有人能阻挡它永恒流动。天地宇宙是它的流域,浩瀚人心是它的河床。它是寒风中飘零的落叶,它是阳光一盛开的花朵,它是春雨里刚刚萌动的幼芽。它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也是满目雅气的幼儿。它伸出一张无形的手,冷静地将日历页一页的住后翻,人世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锁住这双手。客观存在把今天变成昨天,把昨天变成历史。当熟悉的领带逐渐远去的时候,陌生的未来正一步一步临近。

它像一把雕刻刀,永无休止地雕琢着世间万物,也雕刻着形形色色的人生。所有一切都是它雕刻的对象,谁也无法逃避。天上的云,地上路,海里的浪花,河面的桥梁,森森里的树木,城市中的高楼……老人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寿斑是神经质作品。少男少女 眼神中的清纯和激情是它的划痕。

它把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留在旅途中,这些瞬间,或辉煌,或许可怕的似陷阱,或许是千人瞩目的成功,或许是永不能弥补的遗憾……你想耽留达些瞬间,陶醉于你的欢乐和成功,或者沉湎于斧忧伤和愁苦,它却毫不理会,依然以不变的步伐走向远方,把你的抛在客观存在的身后。面壁十年或者昙花一现,在脚步中都中是过去的一瞬间。

只有未来,是它还来不及淹没,来不及雕刻,来不及定型的领域。那么,就让我们格外地珍惜未来吧!让我们为迎接即将临近的未来做好准备。当未来像一片新芽冒出地面,当未来像一缕霞光照亮天空,当未来轻轻地叩响今日之门,我们便不至于手足无措。

站在岁月的河畔,我看见未来的浪潮正汹涌而来,每一个人都是浪中的船,每只船都在抵达港口……

迎接岁月的同时,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第2篇】

我读完了《失落的文明》,最大的感想就是为璀璨的古老文明所惊叹,为逝去的文明曙光而遗憾。

这本书选取了古希腊、罗马帝国、古埃及、古印度、巴比伦、玛雅、印加、阿兹特克这八个人类的古代文明,从其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的文字娓娓讲述了这些古老文明的往日。

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悠悠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主的神奇,同时也用自身行动不断地给这个地球制造新的惊喜。

那些逝去的文明曙光注定再也不会出现,然后,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在这种回望中,逐渐显露出她神秘的笑容。智慧的希腊,伟大的罗马,永恒的埃及,虔诚的印度……仿佛人类儿时的老照片,一切都显得真实而遥远。我们解答了很多远古时的事,就像一个成人追寻着自己儿时的记忆,可是解答得越多,就越想知道更深、更古老的东西。

今天的人类,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再来创造文明呢?

在我看来,这文明的创造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做法更是简单不过——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废纸,文明用语,礼貌问好……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可以使我们再创造出文明。干起来吧,人类!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我们忘却的文明再用我们的行动把它“追”回来。虽然这些小小的细节对我们来说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这些细节都是我们以前所忽略的。我们杭州是一个文明的城市,但有时我们把这些文明的举止忘得一干二净了。

【第3篇】

前几天看见了新书推荐《失落的文明》,便好奇的读了起来,其中那些描写朴素时代经典语句吸引了我……

恒古如一,来面临复去,永不停留。我听见岁月的脚步声正在大地上回响……

它是一条河,没有人能阻挡它永恒流动。天地宇宙是它的流域,浩瀚人心是它的河床。它是寒风中飘零的落叶,它是阳光一盛开的花朵,它是春雨里刚刚萌动的幼芽。它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是英姿勃发的青年,也是满目雅气的幼儿。它伸出一张无形的手,冷静地将日历页一页的住后翻,人世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锁住这双手。客观存在把今天变成昨天,把昨天变成历史。当熟悉的领带逐渐远去的时候,陌生的未来正一步一步临近。

它像一把雕刻刀,永无休止地雕琢着世间万物,也雕刻着形形色色的人生。所有一切都是它雕刻的对象,谁也无法逃避。天上的云,地上路,海里的浪花,河面的桥梁,森森里的树木,城市中的高楼……老人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寿斑是神经质作品。少男少女 眼神中的清纯和激情是它的划痕。

它把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留在旅途中,这些瞬间,或辉煌,或许可怕的似陷阱,或许是千人瞩目的成功,或许是永不能弥补的遗憾……你想耽留达些瞬间,陶醉于你的欢乐和成功,或者沉湎于斧忧伤和愁苦,它却毫不理会,依然以不变的步伐走向远方,把你的抛在客观存在的身后。面壁十年或者昙花一现,在脚步中都中是过去的一瞬间。

只有未来,是它还来不及淹没,来不及雕刻,来不及定型的领域。那么,就让我们格外地珍惜未来吧!让我们为迎接即将临近的未来做好准备。当未来像一片新芽冒出地面,当未来像一缕霞光照亮天空,当未来轻轻地叩响今日之门,我们便不至于手足无措。

站在岁月的河畔,我看见未来的浪潮正汹涌而来,每一个人都是浪中的船,每只船都在抵达港口……

迎接岁月的同时,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失落的文明》读书笔记500字


儿时的我便对古代文明有着一种特别的憧憬,智慧的古希腊,伟大的古罗马,永恒的古埃及,虔诚的古印度等等一个古老文明在我脑海中不停翻滚。幸运的时,我遇到了《失落的文明》这本书,她让我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认识世界各地文明的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优美的文字展示了无数执着于回望的人们研究的辉煌成果,精彩的图片则如同人类儿时的老照片,依稀而真切地讲述着人类文明的往昔。展卷之间,一个关于人类的童年记忆点滴浮现,一切都显得遥远而真实。

失去的曾经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这些仿佛是人类儿时的老照片,一切都显得遥远而真实。无法想象,这些璀璨如繁星的文明如果得以延承,今天的人们,会以怎样一种方式来享受这些文明的馈赠?正如书中所说,曾经辉煌的古文明渐渐失落,留给后人无尽的文化宝藏,留给我们关于生死、毁灭等更加深刻的思考。通过阅读此书,我更加明白珍惜现在的重要。大自然赐予世间万物却又能无情的收回她的一切恩赐,能源、物质等等一切,我们都不能够轻易浪费,否则留给后代的就只能是又一个失落的辉煌。

同时,书中也告诉我们,探索历史的脚步永远不会结束,人类还应该继续不断探索着、思考着并前进着。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但是读起来仿佛是最近写的一样。读完以后感想深刻,当然这些感想接受得并不轻松,这本书也是反反复复读了一个月才读完。书本首先分析了人群的界限是文明,而不是国家,当一个国家有两种文明时,这样的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佛教文明不存在,因为佛教的教义都被接收佛教之地的文明所改变与有所选择的保留,已经内化;另外佛教发源地印度已经抛弃了佛教。日本文明一直被认为是儒教文明其实并不是,日本文明其实是神道教文明。划分文明基本上是以宗教为界限的。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是:在下个世纪,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线将会成为未来的战线。

为什么文明会发生冲突呢?在亨廷顿看来,文明的差异才是人类的各种差异之中最根本性的,这种差异基本上是不可更改、不可消除的:俄罗斯人不能成为爱沙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成不了亚美尼亚人。一个人可以是半个法国人、半个阿拉伯人,甚至可以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但是,却很难成为半个天主教徒和半个穆斯林。

亨廷顿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实行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未来的冲突很可能是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冲突。他特别强调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于西方的威胁,特别是儒教文明与伊斯兰联手的可能性。实际上,《文明的冲突》一书的封面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亨廷顿对于世界大格局的认识:封面右上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基督教十字架,左下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伊斯兰新月,右下方则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中国太极图;新月与太极图紧紧挨着。

文明之间的界限是如此的分明,以至于很难调和,当代国际冲突一半以上是文明间的冲突,并且文明间的冲突更持久,延绵不绝,看不到解决之日。其中伊斯兰又承担了所有冲突的一半,包括伊斯兰与其他文明,以及伊斯兰内部。伊斯兰是唯一一种要明确区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宗教。也就是教义上总是在各个方面要求,使得一个穆斯林,总是要明确地区分对方是不是穆斯林。另外,穆斯林国家历史上对外征战的同时,穆斯林人口在外扩展,然而,这种扩展是不完全的,使得穆斯林与其他文明的人混居,这样加大了冲突的空间,加上穆斯林各民族本身好斗的性格,冲突不可避免。而穆斯林人口增速非常大,人口又要向外迁移。最后一个原因是,穆斯林文明各国没有一个领导者。

夜晚读完这本书,轻轻的合上以后对着夜空长长叹了一口气,总算是读完了,如果没有读完,我可能还在这场冲突中无法出来,我可能还在各种文明的冲突中的厮杀中提心吊胆,文明才是分割你我的界限。

文明苦旅读后感1000字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我很少看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直在看青歌赛的节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化知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常识、专业性的知识,考题本身并不复杂,而与考题有关的相关知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非常到位,可见他渊博的知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头有他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

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有华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可以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供奉着“大公伯”,然后进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们。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

960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

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许咱们应该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_《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_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有人说,这是一本任谁读完了都会想写点什么的书。在这本书还是畅销书的年代,怀着农业社会的偏见,并没有阅读的欲望。在读藏地密码时,虽然也有很多关于狼群智慧的描写,但总觉得那本小说夸大虚幻的成分过多。

自从那年看国家地理的内蒙古特刊,却震撼于草原人的游牧逻辑。追逐水草而居的春、夏、秋、冬牧场,安排的那么合理。而农业文明愚蠢的定牧定居,又是令草场沙化、退化的罪魁祸首,确还是由了人祸。自然规律是违背不得的吧。儿时记忆里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因此而成。再后来自以为是的西北防护林减弱了沙尘暴却带来了霾。细细追寻,还是狭隘的农耕文明作茧自缚了。

记得还看过一篇关于“努图克沁”老牧民的文章,“努图克沁”是传统游牧民族的掌舵人的称谓。毕力格老人就是“努图克沁”吧,那么智慧那么仁慈的老人,他是额仑草原上最后天葬的老人,是他的幸也是草原人的不幸。

那年去看电影,纯粹是冲着让·雅克·阿诺去的。现在回想起来,电影远没有把小说的精神表现出来。小狼被放走本就违背了狼图腾的信仰。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撞也是顺从的劣根性和狼性的对抗。草原就是一个大循环,腾格里就是自然规律。草养活了牛、羊、马、人和食草动物,狼也在控制着他们的数量。违背自然规律的牧场农业,中原文明支配下愚昧的灭狼行动,破坏了薄弱的土壤,打破了动物的平衡。狼没了,黄羊、草原鼠、獭子就多了,草退化了,连大气循环也变了。我们梦想中的风吹草低景象,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弯弯流长的河曲,也已不是从前的样子。

心中的那个草原梦不知实现的那一天会是个什么样。也许真的要把丝绸之路继续看完了,好想对为什么总是所谓的野蛮民族出现,击败所谓的文明社会有进一步了解。

读书的时候也时常想起孩子。本来就是绵羊一样的性子,又在浓烈的小农意识教育与过度保护下长大,不知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绵羊在被狼吃的时候是吓得不敢发声的,多么悲哀。没有自由,没有野性。反而是草原狼,在自然、人、动物的残酷竞争下,优胜劣汰,勇敢、聪明、倔强。有感于家庭关于教育的矛盾就如牧民与农民间是否该灭狼的矛盾一样,无法说服对方,又为彼此惋惜。貌似在短时间内一方取得了胜利,但长远的影响却无法想象。

轻松点吧,为了草原做点贡献,少吃些内蒙古的牛羊肉也好。是不是以后也应该每个月吃一周素啊。

乔乔:80后辣妈一枚,细心温柔,热爱读书,喜欢思考,有轻度强迫行为,房间要收拾整齐才能睡着,每一份笔记都要非常及时工整的完成。现为贝壳编程公众号特约撰稿人。乔家小正太安静美男子一枚,兴趣广泛,乃少儿编程的忠实粉丝。

作者:BestCoding贝壳编程乔乔

《文明苦旅》读后感10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0字

从文化大家的园子里归来,被露水打湿的衣领上还带着花的香气,脑海里保留着和这早晨一样新鲜的记忆。我不揣冒昧地把这些既不连贯。又不准确的记忆写下来,不知能否对读书养气有所禆益。

读了《文化苦旅》这本书,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人和文化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作者余秋雨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我想,这个原因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同样适合。

我们去某一个地方参观旅游,都总会不自觉地回想那里的一切,主人是谁,修建的目的,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何许人也曾经到过这里等等。这样,就在这一瞬间,把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沧桑感与人生的沧桑感便笼罩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全身,历史古迹所蕴藏着的精神与文化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使每一位参观者都好像亲身经历过一定的历史事件,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譬如说,我们路过汨罗江,总会在百感交集之中挤出一声来源久远的喟叹。既羡慕沉睡江底的闲散,又恨楚国忠臣的轻生;既有感于物换星移的短促,又兴幸楚臣的精神没有随流水而长逝;既叹惜滔滔江水的无情,又因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这众多的感慨,全是因为楚臣遇到了汨罗。我们看到了汨罗,就想到了它的主人,感受到他的爱国精神与浪漫诗篇。

又如,我们去参观长城。长城,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象征,就是因为它一直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走在长城上,似乎能清晰地感觉到无数英灵在抗击匈奴时的勇猛,倒下前转过头给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亘古不变的黑色的眼睛。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口号的提出,大概也是来自一个简单的愿望: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历代相存。而不懂得这一切,长城,中国的长城,只不过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儿而已。

大概,每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需要一些历史事件才能得以丰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迹,陈年的石头和木块也才能深深的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文人的作用,也就是把古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与人类精神感悟出来 Mei。因此,文人也是丰富历史古迹的内涵的要素。没有了历史事件与人物,人们对于无论有着任何意义的景观都只会有:自然的力量多大啊!或者古人的智慧与技术多高啊!之类单纯的赞叹,而永远也不会有更层次的感慨。旅游的更高层次,就是要领悟我们祖先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精神。

《文化苦旅》这本书,犹如一片巨大的花园,作为一只小小的蜜蜂,我所能采到的只是一点点的花粉。这是要请喜欢赏花的读者们原谅的。

《文明之光》读后感1000字


《文明之光》读后感1000字

张克

我最喜欢读有关历史的书,原先喜欢看历史故事到探求历史背景,然后到现在喜欢纯粹介绍历史的书,这些书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最近我有幸读了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一至四册)丛书,该书最大的不同是从文明或者说科技的角度讲历史。这和我们以前讲到历史时都是用阶级、革命来讲是完全不同的。选取了人类历史上的若干片段来分析历史。将我引入了对人类绵延上万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探索之旅,让我能够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客观的看待和欣赏不同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人类历史跟地球历史相比显得很渺茫,地球历史有45.4亿年前,25万年前才有了人类,人类文明从古埃及立国算起,距今大约6000年,我们现在跟整个历史长河相比,是多么的渺小,一年与半小时,人类还很年轻。

二、中国在农业、陶瓷等方面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但中国更善于技术,不善于科学(物理、几何等理论研究)。并且不善于知识积累,工匠们都是师傅带徒弟,没有科学的记录,导致手艺失传,宋代"汝、官、哥、钧、定"窑的失传,后来欧洲和日本也逐渐的研发出了陶瓷,目前已经占据了高端市场,中国现在的陶瓷只能是低端市场,可惜了。

三、罗马法是现在民主制度的基础,罗马帝国真了不起,为人类留下了民主制度、基督教。

四、大航海带来了全球一体化,风险与收益并存,导致很多冒险家和移民等。互联网是第二次大航海。

通过阅读此书,我理解文明应包括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传承性。任何文明的出现都不是一瞬间的事情,都是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创造而传承下来的;二是群众性。在《文明之光》全书中,吴老师多次提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说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一些让大家叹为观止的成果。确实,如果文明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那不是真正的文明。真正的文明是要服务人民大众的,就像电、通信、软件一样,它们要为全世界人民所用。三是多样性。任何一个璀璨的文明,都不是单一的,都必定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古代中国的文明,就包括了农业、手工业和选官制度等方面。牛顿的贡献也不是单方面的,他对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甚至是化学、神学等,都有贡献。

近代经济发展史对公司治理的启示。

作为一名出版专业人员,从此书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迪和思考。我认为如果把一个国家看作是一个组织架构健全,代表一国民众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话,那书中介绍的近代经济发展史能很好的反映出一个公司在兴衰成败中的公司治理核心价值观。

首先是法制精神。我们在现代的公司治理中首先应该正视人类好赌和贪婪的本性,并用法制观念的培养和高额违规成本的制度设计,尽量减少人类集体决策中的不利因素,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是勤奋精神。荷兰和英国人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勤奋,改造自身命运,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快速发展,伴随工业革命和君主立宪,技术进步和政治体制革新,带来了两个国家各自长达百年的繁荣国运,而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年那些勤奋、实干的社会精英和劳苦大众,通过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和时代。

最后是创新精神。谁富于创新的迈出开创性的第一步谁就颠覆了过去,抢占了在新时代中短期难以超越的巨大优势。亚马逊的精准定位,微软的系统帝国,谷歌的创新发展,无不体现了在当前信息科技发展,互联网进入3.0的时代中,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

文明苦旅1000字读后感


文化苦旅1000字读后感(一)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我很少看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直在看青歌赛的节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化知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常识、专业性的知识,考题本身并不复杂,而与考题有关的相关知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非常到位,可见他渊博的知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头有他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

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有华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可以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供奉着大公伯,然后进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们。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

960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Mei

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许咱们应该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读《失落的秘符》有感1000字


是搭救危在旦夕的朋友?还是配合中情局进行号称涉及国家安全的调查?丹·布朗用五年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场12小时的惊怵之旅!

继《达芬奇密码》后,这是我看的丹布朗的第二部作品——《失踪的秘符》。

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神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这是《失落的秘符》中所揭示的。书中处处充满着悬疑和危险,一场关于拯救他人和社会的追击战,作者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在书中为我们叙述充满着快节奏的故事,这是这本书为我们营造的紧张氛围。

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不知不觉中就被卷入了一场可以说是寻找智慧的旅途。原本以为是要去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帮导师彼得·所罗门做一场讲座。却在国会大厦里出现了一只人手,人手被固定成奇怪的形状(一种表示邀请的古老符号)——成握拳状的三根手指,伸直的拇指和食指直指天穹,而且每根手指上都有具特殊符号学意义的诡异刺青。兰登根据共济会戒指认出那是他最敬爱的导师的手……

一场旅途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在被砍下的手的手掌里发现了“SBBⅩⅢ”的字样,据此信息发现了一个共济会金字塔,并与彼得先前托付给兰登的石盒中的纯金制造的金字塔尖顶石组成了完整的金字塔。石盒上的“1514ad”暗示着石头金字塔上的铭文是通过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名画忧郁症Ⅰ中的四阶幻方解密的。凯瑟琳将金字塔尖顶石放入沸水中却意外得出要用富兰克林八阶幻方解谜的结论。

古代奥义找到了,彼得被成功救出,至此我们也可以松一口气了。所谓的古代奥义,就是《圣经》。所谓的神,也是指人类的无穷潜能。人只要有足够的意念,也许能改变很多东西,很多我们也许未曾注意到的现象。书中提到的意念科学也是旨在了解人类精神的力量。

关于哲学与宗教,关于密码的解锁。在这场故事中,这是这本书所能交给我们的知识。

小说中出现的共济会、无形学院、史密森博物馆支持中心是真实存在的,仪式、科学、历史遗址和艺术作品也确有其事。丹·布朗的涉猎广泛也体现在书中各式各样的密码--代表着邀请的刺青,丢勒所作《忧郁症I》中近乎完美的四阶幻方,富兰克林八阶幻方……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最大反派值得关注,他是迈拉克,是安多罗斯,也是彼得的唯一儿子,所罗门家族的唯一继承人扎伽利。作为扎伽利,在智慧与财富的选择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财富,继承了巨额财富后又因为携带毒品而入狱,在所罗门希望他受个教训而放弃用钱赎时,意外被他听见,便有了安多罗斯,也有了后来的迈拉克,寻找古代奥义,展开一系列追求“真理”和报复的阴谋。他十恶不赦,让人毛骨悚然,但我总觉得有一点遗憾,不知是因为教育的缺乏,还是这个人物刻画得有点真实。

……

我们都害怕我们不理解的东西。

人类拥有无限潜能,只要有足够强的意志,就一定能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物。

这,就是我看这本书的不一样的感受。

文明苦旅读后感1000字摆布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0字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一直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认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现在才发觉这实在过于幼稚的理解。其实,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以为,这乃是文人最大的财富。苦涩过后总会留下一丝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秋雨先生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成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是的,人生无非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历史从古代走到今天,还要继续走下去。历史的足迹却成了无数人一生的执著追求。历史的魅力便在于它的足迹总是隐藏在山水之间,难于寻找。所以没有博大的历史情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这些无价之宝的。无疑,余秋雨教授是探宝的胜利者,他的收获便是这本《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当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极具研究价值的敦煌文物时,人们在为历史喝彩。然而历史却上演了一幕极其荒诞的闹剧,让外国人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搬到了他们的博物馆里。或许历史是要故意磨砺一下那些过于执著的历史学家们,让他们只能凭借外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学。啼笑皆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这部历史更多地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这是作者的感叹,也是对读者的启示。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作者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录求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灵魂;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录求人生的真谛。

读过《文化苦旅》,留下了苦涩后的回味;那么度过漫长人生后,我们又将留下什么呢?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或许,我还未完全领悟作者的深意。或许,我还未真正读透这本书的内涵。然而,《文化苦旅》一起苦苦的悲怆奏响了时代的绝响,警世亦憾人!

《文明论概略》读后感1000字


《文明论概略》所表现的全部情况,然后彼此加以比较。分析国家的文明状况也应如此,具体来说,就是要考察时势,也就是人民的智德。他以结婚人数为例,男婚女嫁虽是人之大伦,但是对结婚人数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米价,而不是父母之命、神灵之意等。所以必须寻求事物的远因,即根本原因。分析历史也应如此。

中国周朝末年,孔孟主张以道德来教化天下,他们没能顺应时势,所以不能成功。日本足利尊氏的兴起,不是天皇的恩赐,而是他的力量、地位所致。美国的独立不是华盛顿的功劳,普鲁士在普法战争的胜利也不是俾斯麦的能力所能左右的。同样,近世中国和英国交战屡战屡败,原因不在于武器落后、将帅无能,而完全在于一国人民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构成了群众的舆论,形成了全国的风气,这就是人民的智德,就是时势。福泽谕吉认为舆论的强弱不是取决于人数的多寡,而是决定于智德的高低。智德的力量,虽不能度量衡来衡量,但总是高胜低,强胜弱。日本长期遭受专制暴政的压迫,人们的智慧长期受到压制难以发挥。德川幕府末期,政府懦弱无能,有识之士借诗歌文章表达愤懑。自佩里来日,日本人与外国人接触后,听到他们的言论,看到外国书籍,见识增广,人民的智慧得到增加,逐渐形成了改革的舆论。虽然有识之士人数极少,但他们富有才智,他们的学说征服了大多数的愚昧平民,这样就引导了社会风气,改变了时势。

福泽谕吉还区别了智和德两者涵义的不同。他把智分为私智和公智,把德分为私德和公德,。四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公智,也叫大智。私智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探索事物的道理上,如下棋、打牌、耍球等技艺。虽然有些用处,但不能贡献社会,只称得上机灵的小智。私德亦如此。私德教人以廉耻、公平、正直、勇敢,教人待人接物,可以把人培养成君子。但私德只限于个人,它不与外物接触,有德的君子独坐家中,是不能影响社会风气的。这种私德的功用毕竟是狭窄的、有限的。公智与公德则不同。瓦特发明蒸汽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亚当斯密发现了经济规律,人类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二人的私智有限,但其智慧却发挥了最大作用。陶玛斯克拉逊废除了贩卖奴隶的法律,约翰华德消除了监狱的黑暗,两人化私德为公德,实在功德无量。至于智和德哪个更重要,福泽谕吉认为智慧的作用更大。智慧通过学习而获得,且能终身掌握。

智慧是可以用耳目测验的,不可能伪装而欺骗世人。而道德则是根据内心的努力与否而有所进退的,强调内心修养。这种修养主要由智慧获得,人心的去恶向善,都是由智慧引导的。至于私德向公德的转变,更离不开智慧。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以一己之力创造巨大的社会功效。文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离不开智慧。唯有公智,才能左右舆论,唯有公智,才能化私德为公德,才能引导社会风气,移风易俗。

文明故事读后感1000字通用


常言道:“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有人热爱读书如同热爱生命,通常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会被要求写一篇作文,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后感有哪些?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文明故事读后感1000字通用,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文明故事读后感(篇1)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而又辉煌的历史。恰巧《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与斗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纯真的爱情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人物与势力的憎恶等丰富的细腻的感情

当我看完《盘古开天辟地》时,我不禁感叹到这位伟大的盘古神仙,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呀,他将自己庞大的身躯无私奉献的给了地球,给了我们人类;还有女娲,她不辞辛苦,捏土造人;不遗余力庇佑人类,补好天中的洞,她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神女瑶姬也一样,她下凡除恶龙,救百姓,不顾世俗和约束,勇于反抗,救民于水火,永为世人歌颂。

读了此书上的《八仙过海》,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如何扬长避短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八仙斗花龙的故事》,描述了八仙同花龙太子斗智斗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敌不过集体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明白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三个大力士的故事》是说了三个勇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要乐于助人,尽管我们没大力士那样强壮、勇敢,但从身边做起,也能给别人带来帮助与幸福,而这篇文章的蟒盖力量虽大,却被三位勇士合力杀死也彰显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但在众多神话故事中,我却最喜欢《精卫填海》。因女娃死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叫她精卫。它为了报复大海,决定要把大海填平。因为大海夺去了它年轻的生命,但夺不去她的勇气和决心,看到这儿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随着书本页数的渐薄,我的知识也增加了许多。如在以前有五座神山,分别叫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现在剩下三座位于现在的东部沿海;还有夸父山,是夸父身亡后形成的,它位于现在的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的灵湖峪与池峪中间。

虽然我们的科学进步了,认知扩大了,有些神话故事好像有点幼稚可笑,虚幻缥渺。但这正是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下,远古人类对自然与宇宙的探索,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执着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凝聚着!

文明故事读后感(篇2)

我们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关于文明礼仪的典故有很多,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良拜师”等。这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读了一本《文明小故事》,其中的一个小故事《问路礼仪》,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牛皋在问路时,坐在马背上冲着老者吼叫,老者不但不给他指路,还狠狠地训他一顿;而一个叫岳飞问路时,面对老者,先下马施礼,然后尊称老者为“老丈”,老者便觉得他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所以给他耐心的指路。老者对这两个人的不同态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明礼仪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如果要别人对自己文明有礼,自己就先要处处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记得上年国庆节,我和妈妈在桂林旅游。晚上逛夜市时不小心迷了路,又找不到一辆出租车,焦急万分的我走向一位正在路边卖小吃的大妈,张口就问:“阿姨,请问一下桂林大酒店怎么走?”大妈嫌弃地瞥了我一眼,很不耐烦的说:“走开走开,小孩子别挡着我做生意!”我涨红着脸,灰溜溜的走回到妈妈的身边,心里真是生气极了:不过举手之劳而已,为什么那么凶那么不耐烦?如果是我,一定不会这样拒绝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天夜晚,我们走了很多冤枉路……当我们回到酒店的时候,脚差点都抬不起来了。

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妈妈把一份文件落在家里,叫我赶紧给她送到单位去,我拿着文件,急匆匆的就往她单位跑。正当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一位背着笨重旅行包的叔叔拦住了我:“小朋友,请问车站怎么走?”我喘着气,恨恨地瞪了他一眼,说“不知道!不知道!”说完,又继续往妈妈的单位跑。送完了文件,我慢悠悠地往家走,又碰上了刚才问路的那位叔叔。在这炎热的下午,汗水已经打湿了他的上衣,他背着沉重的包裹,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走来走去。去年在桂林问路的那一幕,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刚才我对他的不礼貌,不就是当年那个大妈对我做的吗?我羞愧万分,主动跑到那个叔叔旁边,小小声地对他说“叔叔,对不起,刚才是我太着急了。你是要去车站吗?我刚好路过,顺便带你过去吧!”叔叔一听,脸上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对我说:“没事没事,谢谢你能带我过去,真是麻烦你了。”没多久,我们就来到了车站,叔叔再一次对我表示感谢,我不好意思地笑着,目送他走进了车站里。

通过“问路”这件事情,我知道了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更要去学习文明、去实践文明。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我们才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文明故事读后感(篇3)

《华夏文明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从上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以一个个人物故事的形式和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顽强拼搏精神。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给我讲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在看完了《华夏文明故事》这本书后,我才理解了为何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我国远古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大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鲧和尧先后都没有能够制服洪水,历史的重任落到了禹肩上。禹是鲧的儿子,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接受了舜的命令,但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认真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寻找失败的原因。禹决定改革父辈们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禹在外面奔波了十三年,三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有进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解除了水患。

大禹治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个故事我悟出了两个道理:其一,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是因为他艰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治水,他能做到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忘了自己的小家一心为了国家的工作精神正是我们国家走上富强之路所需要的;其二,大禹的工作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很聪明,能够把水治好,就是因为他采用了变堵截为疏导的方法,把洪水成功的引向大海,我想我们每个人做事情都不能蛮干,好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喜欢《《失落的文明》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文明礼仪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