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1989-1994文学回忆录》读后感1500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1989-1994文学回忆录》读后感1500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我对陈丹青是敬仰的,他是搞美术的,他是艺术家,他珍视自己的话语权和责任感,我也买过他的几本书。

因为陈丹青极力推崇木心,所以我就买了木心讲述、陈丹青整理的《1989-1994 文学回忆录》,上下两册,一千多页。还有一个原因,我曾经一直期待有机会旁听文学史课程,讲讲文学的各大流派,谈谈各个民族的文学换句话说,我需要一个老师。这部书我觉得对我会是很好的补充。

但正如陈丹青在后记中所说,可能有读者读完会这样想:木心的观点是否独断而狂妄?我就有了这样的感觉。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和尊重木心在纽约讲授五年文学课程的这份难得,这需要有相当了得的功力,需要看过很多很多的文学作品,重要的不重要的,喜欢的不喜欢的,必须不断开垦不断总结才行。从这部书中,你能看得见木心深厚的古今中外文学的修养,能看得见他对各门类艺术深刻的理解,能看得见他对人类整个文明的深沉的感知。

讲授文学史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沿用前人的观点,要么显得制高点不够,要么显得是在重复叙述流水账。我们已经厌倦了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的代表、雨果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这样的常识,也能够找出很多声音去反对教科书上的理论。

而如果有太多自己新颖的观点,往往就给人感觉独断而狂妄了。因为文科始终不像理科有着实验重现性,文科没有质量控制标准。于是文学的派别繁多,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所谓文人相轻,大家也争论不出什么所以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在不断否定肯定过时流行中前行,无关对错。

在文学领域,公认的东西有,但是比较少。比如一等一的小说高手,有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狄更斯,甚至狄更斯,有些人还认为他艺术水准不够,仅是通俗小说作家。一等一的诗人,莎士比亚、歌德、雨果,你把惠特曼放进去,肯定就有人有意见了。其实我根本不懂诗歌,现在已经烦不了了,干脆把诗歌排除在自己认定的文学之外。

在书中,木心的部分观点是柔和的,也是公认的,比如他认为十九世纪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但很多时候,他的言辞是带有力度的,比如他动不动来句好极了,太轻易去夸耀或者贬低一个人。但是他说谁好谁就好么?他说谁是第一,谁就是第一了么?书中充斥着木心的自我观点,比如有很多这样的论述,加缪、萨特,他们自己不是局外人。他们是非常执着的功利主义者。他们是故作冷漠。一个执着的人,描写冷漠,一个非常有所谓的人,表现无所谓,这就是存在主义的虚伪。

当然,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值得鼓励的,证明他对此有研究,比起很多只会批判的人强太多。我想我只是用了太多自然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他的结论。木心总会刻意贬低下自己,摆出一副说不说由我、你同不同意无所谓的姿态。这份清高,让人如何和他互动?

木心的部分观点也值得商榷,比如他认为契诃夫的水平和地位要低于莫泊桑。我想有不少喜欢俄罗斯文学的文友们就会表示怀疑。他在谈到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时候,对毛姆、海明威并不感冒,这让我就头疼了,因为毛姆和海明威是我最为推崇的作家,莫非我的品味太低?

同时,我也猜疑中老年的木心也有着不够成熟的一面。他看轻列宁、毛泽东,表示党性高于一切、党性指导艺术的观点是牵强的,这个问题我早就相通,已不屑去提了。木心明确表示,他讨厌徐志摩型的文人,其实在我眼中,他们俩可归为一类,只是木心自我清高而已。木心说,我喜欢发高烧四十度写作。发热发到不倒下,好开心,这很像当代小资女青年的微博。木心总喜欢引用一些稍微冷门的作家艺术家,关键是现在很多文艺青年也喜欢这样的方式,以标榜自己有内涵。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可惜在看的过程中我记录勾画的太少。木心讲诉文学史根本就没规规矩矩一个流派一个时期去讲,而是旁征博引,所以内容还是有点跳跃和杂碎,所以这本书被命名为文学回忆录。

我不敢写太多。因为木心在最后一课中说道,我敢于讲,我今天讲的,你们可以在六十几岁时读。读了想:幸亏我听了木心的话。也许明天我就重读这部作品,或多或少会有新的体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参考)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关于木心和《文学回忆录》的介绍,便在JD上买了一套。很快收到两本书,书的封面是精装的,两本书都很厚,封面颜色一本是浅黄,一本是深黄,不是通常的文学类书籍的封面设计,看上去有点怪异。看了陈丹青写的小引和梁文道写的类似序言的文章《文学,局外人的回忆》,大概对这本书产生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对木心的人生历程也有初步的触及。看完目录,林林总总,古今中外,主题涉猎很广泛。迫不急待进入正文阅读,一开始介绍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史诗部分,希腊诸神的名字读起来拗口,也难以记忆,读起来有点枯燥,但越往后读就越觉得有趣味。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也让我自觉所读的外国文学书籍还是冰山一角,要补的课很多,要读的书也很多,但人生苦短,书海无涯,只能是有选择地去阅读一些。读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还是很有意思的,木心博览群书,口若悬河,再加上有那么一点目空一切、睥睨天下的感觉。但他的评价有什么是有独到见解,而且是真诚的,并不做作。他做导师应该也是有人格魅力的,如果能听他亲自讲课,一定更有意思。利用不到两周的晚上时间,认真读完木心讲述并由陈丹青笔记整理的《文学回忆录》上下两册,意犹未尽,打算有时间再读读他的几部散文集子,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木心曾经说过,文学是我的儿子,画画是女儿。在纽约,姐姐养着弟弟,卖掉了,就等于是嫁出去了;在国内,弟弟名气盖过了姐姐。木心原来学的是绘画,但文学成为他的终身追求,直到生命的终点。不合时宜乎?另辟蹊径乎?功成名就乎?壮志未酬乎?也许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一个挚爱文学的人,虽然一生历经磨难,然而把他的毕生献给文学和艺术,活成了一个精神上的贵族。不论是中年出走美国,还是晚年回归故土,他有他的理由,也有他的选择,他是一个自尊和让人尊敬的人,后来者应该给与理解和尊重,虽然内心强大的他未必在意这些。有尊严地活着,对普通人是一件难事,对一个有士大夫情怀的文人更是一件难事,但后者更能对自己的精神追求契而不舍,为之付出毕生而在所不惜。木铎有心,清音万里。高尚的心灵和优秀的作品不会被千山万水所阻隔,也不会被时间长河所湮没,终会发出其璀璨的光芒,照耀后世。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在五一前几天,在网上浏览网页时自动弹出了网购打折的讯息。打开之后在书籍里面随意的浏览便看到了这本书,当时看到了很多读者的评论这本书真心不错,便买了这本书。趁的着五一的时候好好地读了一下,感觉感触很深。

坦白说,其实在买这本书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木心老人家是谁,再看了其中的书之后,才发现这位老人家的思想的独特与深入。下面是我读这本书中的一些话的感触,以表达自己读这本书的想法。

“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个大艺术家在生前都公正的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有种人不说的,如陶渊明,熬住不说。”书中写道,具有这等企图,这种雄心的中国作家,是罕见的,这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的原因。

我之前没有读过木心老先生的书,所以理解的不够深,不够透彻。木心老先生是和“文坛主流”既然不同的。在谈文学史时,他是一个专业门墙的局外人,在身为作家时,他还是一个局外人。他总是这样的,写自己的书,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录下来,把自己对文学、对历史、对希腊神话的感触书写下来,以他自己独特的思想。他就是他,平时一切文学史,平时一切人,也许就是这种心态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书,是只属于木心的书吧。

他说,我讲文学史,其实是我对文学史的观点。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神话,是大人说小孩的话,是说给大人听的。多听,多想,使人返璞归真。并且 中国神话太过现实,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神权、夫权、谁管谁,渗透神话,令人惧怕。而希腊神话无为而治,自由自在。

当今社会是很现实的社会,各种规定各种潜规则都把人区分开来,等级制度区分太过明显。现在人把地位权势看得太过重要,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严重的歪曲心理。我们应该倡导人人平等,不要等级制度以有色眼镜来看待区分人们,不应该官大一级压死人。我们要创建和谐社会,要向希腊神话倡导的一样要自由自在,这样人们才能幸福和谐安定。

他说,最早的文学,即记录人类的骚乱,不安,始出个人的文学。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和骚乱。

对于这些话,我深以为然。我一直以为人类大多数都是享受安逸的生活,很少会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真的勇士,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因此很少有人真正做到这一点,所以人们记录下这些人类的骚乱与不安,通过这些教训使自己能更加清楚更加深刻的明白这些道理。

盛极必衰。如此看,中国诗的衰亡是正常的、命该的、必然的。盛过了,不可能盛之又盛。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整体上来关照,中国不再是文化大国,是宿命的,不必怨天尤人。所谓希望,只在于反常,异数。用北京土话讲:抽不冷子出个天才。

从表面看,这只是介绍了中国诗的没落的原因,但在我看来,这也包含了一个哲理——盛极必衰。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不必强求永恒的胜利或者永远的顺风、前进,每个人都会有高峰低谷,正如月有阴晴圆缺,我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必强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我们才会过得轻松,活得快活。

这些就是我读木心老人家的文学回忆录的一些话的感想,虽然不多不全,但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正如木心老人家写自己的书,讲文学史,重要的是自己的。以后,我想我会再读更多的木心先生的书,感受他老人家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看待生活,看待人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1000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关于木心和《文学回忆录》的介绍,便在JD上买了一套。很快收到两本书,书的封面是精装的,两本书都很厚,封面颜色一本是浅黄,一本是深黄,不是通常的文学类书籍的封面设计,看上去有点怪异。

看了陈丹青写的小引和梁文道写的类似序言的文章《文学,局外人的回忆》,大概对这本书产生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对木心的人生历程也有初步的触及。

看完目录,林林总总,古今中外,主题涉猎很广泛。迫不急待进入正文阅读,一开始介绍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史诗部分,希腊诸神的名字读起来拗口,也难以记忆,读起来有点枯燥,但越往后读就越觉得有趣味。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也让我自觉所读的外国文学书籍还是冰山一角,要补的课很多,要读的书也很多,但人生苦短,书海无涯,只能是有选择地去阅读一些。

读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还是很有意思的,木心博览群书,口若悬河,再加上有那么一点目空一切、睥睨天下的感觉。但他的评价有什么是有独到见解,而且是真诚的,并不做作。他做导师应该也是有人格魅力的,如果能听他亲自讲课,一定更有意思。

利用不到两周的晚上时间,认真读完木心讲述并由陈丹青笔记整理的《文学回忆录》上下两册,意犹未尽,打算有时间再读读他的几部散文集子,先购买了一本《哥伦比亚的倒影》,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文学可以是爱好和休闲,把文学当作职业,靠它挣钱养家糊口不容易。木心曾经说过,文学是我的儿子,画画是女儿。在纽约,姐姐养着弟弟,卖掉了,就等于是嫁出去了;在国内,弟弟名气盖过了姐姐。木心原来学的是绘画,但文学成为他的终身追求,直到生命的终点。不合时宜乎?另辟蹊径乎? 功成名就乎?壮志未酬乎?也许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一个挚爱文学的人,虽然一生历经磨难,然而把他的毕生献给文学和艺术,活成了一个精神上的贵族。不论是中年出走美国,还是晚年回归故土,他有他的理由,也有他的选择,他是一个自尊和让人尊敬的人,后来者应该给与理解和尊重,虽然内心强大的他未必在意这些。

有尊严地活着,对普通人是一件难事,对一个有士大夫情怀的文人更是一件难事,但后者更能对自己的精神追求契而不舍,为之付出毕生而在所不惜。

木铎有心,清音万里。高尚的心灵和优秀的作品不会被千山万水所阻隔,也不会被时间长河所湮没,终会发出其璀璨的光芒,光耀后世。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700字


一、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钟情。

在儿子语文老师的阅读分享里,遇见了这本书。木心?《文学回忆录》我要看一下。一本浅粉色一本浅黄色,1989-1994、文学回忆录、木心讲诉,简单的三行字,配在纯色的背景,多一字多一图都是累赘,很喜欢。

文学功底差,基础知识薄,起初看得艰难。又不敢按图索骥,随着书中的脉络去寻找原著品读,这个工程量巨大,怕浇灭了自己的这点读书热情。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一讲一讲读,配合着大脑库存里仅有的文学基础,中国文学还好,至少日常接触得多;外国文学就捉襟见肘了,很多都没有看过,只是在学生时代草草地了解,而记忆也早已模糊。对于木心先生的观点讲诉,只能是认字,他的理解,他的感悟,我在外围的外围。嘲笑自己为生吞活剥,开卷有益,看完便是。

二、表白:愿逐月华流照君。遇见一个人。

三月参加一个读书会,讲课者滔滔不绝,分享了阅读感悟,也分享了阅读书目,这一本是她当下的枕边书。那一刻不能不说欣喜,遇见一个同类人,她随后简单的交流仿佛就只是在对我一个人说,会场里的其他人、物都已不见。她的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使愁闷的我拨开云雾,仿佛心田注入一股清泉,流淌,欢快。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

她的演讲能力很强,口语表述上我是很难追及了,思想感悟上也许我还能另辟蹊径,找到属于我的点,我的方向。暗暗地,我在下面,充满了力量。我要好好看这本书。

三、衷情:之前每天看一讲,差不多瞌睡了,后面一讲已经不过瘾了,甚至于把自己关在书房,让小女儿不要进来打扰,妈妈要闭关看书了。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也随他们一起在某人家里,在一起听课。

木心说:希腊神话是一笔美丽得发昏的糊涂涨。因为糊涂,因为发昏,才如此美丽。

正好儿子在看希腊神话,我也看了俄狄浦斯王。有一点点新的理解,超越恋母情结,以后有更多内容了再单独说,继续回到木心。我在这一页后面写了:人物关系混乱,故事情节美丽,剧情发展匪夷所思。以后把这本书传给儿子,希望他在我的笔记之上,继续前行。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_700字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700字

断断续续化了近30小时拜读完这本部宏篇巨著,挺多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个中深意也全然不是一朝一夕一遍两遍可以悟透,要补的课还有很多很多

木心先生自62岁始,引领志同的学生们开启了这场历时五年的“文化远征”,他心怀对宇宙的虔敬对世界的诚恳对人世的悲悯,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有的头脑心肠才能,让自己尽可能退到一个足够远的位置,去梳理修复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在每个时代中去寻找精神血统、艺术亲人: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妙语连珠金句不断!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当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又语音低弱地颤声道出两个字:“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与学生的这场远征虽有终点,但在木心先生的人生旅程中却不曾有过片刻小憩,他一路绝尘而去,在一览众山小的纵横驰骋中,绝然看不出他昭华年纪时数次囹圄之囚的烙印,只感受到他对世间的温柔以待

一个人的智慧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累积,一个人的思想也不会因为书藉的堆砌、主义流派的罗列自成一体,而像木心先生这样将别人一辈子的贫寒与郁塞,过出自己几辈子的富足与快乐,更是让人难以企及的艳羡,唯愿自己在与世界告别的时侯,不再如现在这般赤贫

感谢陈丹青先生的倾情呈现,让我们读到并铭记住这颗高贵而富有的灵魂!

感谢好友友情赠阅!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_1900字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1900字

木心·传承者中的局外人

《文学回忆录》,这是丹青的笔记,木心的文学。

局外人,这个词是许多评论者给木心定下的一个标签。为什么说木心是局外人?因为木心与中国文坛主流太不一样。谈文学史,不在主流文学框架中;谈艺术史,又游离在主流艺术之外。与其说木心是文学的局外人,我更喜欢称他是一个文学的鲁滨逊。

孙牧心,字仰中,1927年生于浙江乌镇。为何叫木心,据《文学回忆录》里讲《诗经续谈》也提到过:“古说‘木铎有心’,我的名字就是这里来。”。阅读木心的作品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有中州正统的血肉,有吴越文化的灵魂;但是认真起来,却不能够明确归属到哪一类的写作派别。木心生于浙江乌镇,受江浙深厚的读书文化熏陶。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去纽约,再从纽约回到乌镇,是木心一生的轨迹。木心青年时期求知欲是极强的,自习西方的意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五十年代也写过荒谬剧况味的剧本,保守且开放,守旧亦前卫;木心跟阿城是一个样,根是传统的,但却没被束缚,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为之所用。不在传统之内,又不完全属于西方,自成一派,小众,理所应当的就成了局外人。可是,局内人也不见得是正宗局内人罢了。

二、

木心是狂妄的,狂妄到让人觉得可爱极了。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读书人安生立命的原则之一,后人一直有着这样的看法:德才兼备而仕者可能为诸葛,德才兼备而隐者可能为陶潜。后面大概也可以加一句:德才兼备而狂者可能为木心。

文学艺术家是个体的。所谓个体,就是自在;所谓艺术,就是自为。团体,总是二流的。

个体优于团体,听起来实在有违我们的寻常价值观。个体是自在,艺术为自为。其实也是没问题的,毕竟陈寅恪为王观堂在墓志铭写下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形容得是那一撮人,也仅是那一撮人。

汉赋,华丽的体裁,现在没用了。

豪放如唐诗,现在也用不上了。

凄清委婉的宋词,太伤情,

小家气的,现在也不必了。

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

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

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包括《世说新语》)。

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陶诗的境界、意象,在现代人看来,还是简单的,但陶诗的文学本体性的高妙,我衷心喜爱。如: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

他不是中国文学的塔尖。

他在塔外散步。

我走过的,还要走下去的,就是这样的意象和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风筝,

我就像脱线的风筝,线断了,还向上飞。

陶先生问:不愿做塔尖么?

我说:生在西方,就做伊卡洛斯,生在中国,只好做做脱线的风筝。

对于木心而言,不论以往多么伟大的著作以及人物,他都能怀有一颗平等待之甚至于傲气的心在其中。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均不可用,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述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包括《世说新语》);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这是一种何等的眼光,才能作出如此这般评价?颇有一种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心境。木心与陶潜的这段“对话”也是极有意思!生在西方,就做空中之王伊卡洛斯,生在中国,就做脱线的风筝,自此以后,天高任鸟飞,潇洒无他。

木心狂的一面还在于他想以一人之力重写《诗经》。《诗经演》共有三百首,每首十四行。文字是古典的,观念是现代的。木心的《从前慢》都曾读过,虽不敢评《诗经演》里写的诗水平如何,但就仅凭重写《诗经》的这份魄力并为之实现,也是罕见的。

木心的转印画是出众的。画的背后明显是北宋的图像记忆,但是更深层次的背后确实深受达芬奇的影响。对于文学与绘画,木心有过这么一种比喻:文学是我的男孩,绘画是我的女孩,绘画卖出去了,就等于女儿出嫁了。画比较贵,因此比较有钱,文学比较穷,靠他姐姐养活他的。如此的妙喻倒也挺像渊明的诗与酒了。

阿城曾说过木心先生如何谈论文艺与腔:先是有文艺,后来有了文艺腔,后来文艺没有了,只剩下腔,再后来腔也没有了文艺是早就没有了。说到中国现代艺术,木心说:全部加起来,无知。无知不动,是无奈;动起来,是无耻。妙喻与妙语游走在木心的唇语间,文学与艺术流淌在木心的头脑中。

人之不幸,求而不得,求而枉得。纵观木心一生,阅之我幸。木心的文学竟能在当今得以拥有这些读者,不论其客观主观与否,哪怕木心的文学是纯私人文学,也是读者的幸事,时代的幸事,文学的幸事。

正如《木心物语》讲的一样:木心,一位中国画家,中国作家,以及——如同他信服了30年的尼采一样——一位精神上的“希腊人”。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_1100字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1100字

两年前,还不认识木心,两年后,因为一首《从前慢》认识木心,随后是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接着便是小斌同学推荐的这本《文学回忆录》。


周五的图书馆几乎没有什么人,甚至连灯光都觉得昏暗了很多。

借着这份安静,结束读了三周的这本“回忆录”。

最后才知道,木心先生讲了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讲座,才有了《文学回忆录》。


世人才开始了解木心,走近木心,也跟着木心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大门。


木心如一位逸士一样,深解着中国古典文学、世界文学。


一堂讲了五年的讲座,让世人走进世界文学,走近木心的精神。


一群人团团坐拢,通宵达旦,乐此不疲地听木心聊世界文学。


从希腊神话、新旧约,中国诗经、楚辞、先秦诸子、魏晋文学,唐宋诗词,戏曲小说,到中世纪欧洲文学,英法德世界各国的文学,宗教、哲学、诗歌、小说、戏曲、音乐……


木心先生用自己的语言,东西通讲,这一讲,就是讲了整整五年。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汉的赋家,魏晋高士,唐代诗人,全从庄子来。一个纯良的人,入世,便是孟德斯鸠;出世,便是陶渊明。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叔本华是生命意志,尼采是权力意志。

木心先生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回忆。”


确实,木心先生挚爱艺术,他讲世界文学,随之带出自己的精神家谱和写作脉络。


世界各国各时期的文学,不断层,有融合有比较,有清晰脉络,有很多别具一格的、新颖的观点,更有木心的精神。


也是目前我们能看到,对世界文学最别出机杼、最精彩的讲述。



老子精炼奥妙,庄子汪洋恣肆,孟子庄严雄辩墨子质朴生动,韩非子犀利明畅,荀子严密透辟,孔子圆融周到……拜伦的诗和尼采的哲学,生的龙、活的虎,事事认真,处处不买账。

书中遍布的短句、警句、妙谈,这样的世界文学史,也只能出于木心一人。


木心先生说关于读书:

开始读书,要浅。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

读书,开始是有所选择。

后来,是开卷有益。


不相信,你拿一本书,我来提问,怎么样?要能读后评得中肯,评得自成一家,评得听者眉飞色舞,这才是读者。


在《文学回忆录》面前,我真的还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但却是一个挚爱者,惟愿未来,可以再次拿起这本书细细品味,无关乎其他。


《文学回忆录》

木心笑着说:

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人们说:

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


木心曾说:

“找好书看,就是找个制高点。”

《文学回忆录》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大致你会去读吧

[爱心]

读后感《《1989-1994文学回忆录》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