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本书读懂中国税读后感

一本书读懂中国税读后感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我一直都说开始看一本书之前先去豆瓣看评分,8分以上果断看,7.5分以下斟酌一下,基本上是没有可看性的。本书豆瓣评分7.2,看到这个评分,因为在看了续篇觉得写得还蛮有谱的情况下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直到续篇完入正文,作者开始无休止拼凑拆书文章,我才意识到,又浪费书币了。虽然只是3个书币,但也是我1.5个小时的积累。

      这是我今年看完的第62本书,虽然作者秋叶老师说攀比数字没意思,但在书里他也没少播报各种数字数据。比如,秋叶老师多次罗列几天之内去了多少城市,做了多少次演讲,举行多少次培训,回复了多少次邮件又在后台回答了多少个问题,又看了多少电影之类……再比如秋叶老师说一年读120-180本书,02年-03年看了500多本书,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读十来本,这个数字够震惊吧!我想起小时候看机器猫的漫画,一天也看不了这么多本年。敢情秋叶老师异于常人?非也!且看秋叶老师的读书方法论—— 比方说一本小说,主要情节都看到了,一些章节快速翻过,算不算看完?比方说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知道的,只有一点点不知道,我就只看这点内容,算不算看完?又比如说一本书,我快速翻过,主要观点我记住了,等到需要时马上就能翻到具体章节细查,算不算读过。再比方说一本诗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算不算读过?反正对我来说,都算读过。

      好吧,原来如此,这蛋扯的,啥都不说了,我给一个大写的服字!

      继续说数字,我是一个有点强迫症的人,一般开始看一本书,不把它从头到尾看完总觉浑身不舒服。(插个题外话,今年我看的最最最最最烂的一本书是《我们的婚事》,也是在微信读书里看的。文笔奇烂,且从书名也可以大略看出无非就是婆媳小三家暴出轨离婚之类的情节,狗血成这样的一本书,我也翻着白眼吐着槽地给看完了。有点神经病般的自虐嫌疑!对,我就是这么个人,说好听点叫有始有终,难听点就是死心眼。)但是这本拆书宝典却让我忍无可忍。中间大篇幅地拆解那本《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作者是跟这本书杠上了吗?我有这个闲工夫看你大篇幅的拆完的碎片,不如看原书了!反正依照秋叶老师的读书方法,我也算是读过这本书了!

      书中大量的拆书片段,大部分介绍的是一些业界的大佬崛起原因——刘强东、周鸿袆、王兴、马云……再穿插一些秋叶老师的评论。比如说道周鸿袆说要站在客户立场像小白一样去思考,秋叶老师就说他的模式也是周鸿袆说的这个路线轨迹。比如王兴的理工科男做事模式,秋叶老师又说这点王兴和他很像等等!蛮好的,怪不得秋叶老师如此成功。我觉得秋叶老师哪天不做ppT了,去亚马逊做个图书编辑,肯定也是会相当成功的。书评写的如此透彻,太能激起大众购买欲望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书的书名有失偏颇,我以为是讲阅读方法论的,比如像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或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类的书,结果是拆书宝典!我觉得此书应更名为《如何高效拼凑一本书》更为贴切。

      鉴于秋叶老师粉丝众多,若我以上所说让您觉得气愤了,也请您别来找我辩驳了,毕竟打字好累……写完这篇,这本书的内容我已经全部忘光了……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作者简介:秋叶,原名张志,湖北黄冈人,机械工程硕士,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新浪微博红人、ppT专家,实战网络营销专家。主业培训、上课;副业做在线教育课程和出书。本书的核心是分享作者读书心得和建立思维框架以及如何学以致用到工作、生活、个人成长上。

作者认为:如今快,人们忙上班,忙加班,忙带娃,忙聚会,忙旅行,忙到一年看不了十本书。好不容易翻本书,又常常觉得现在的书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生活、工作没啥帮助,看书的时间和买书的金钱都打了水漂,不如工作或聚会来得实在。
但读过书的人,特别是读过好书的人,内心深处总觉得看书是件快乐而且重要的事。总之,读书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我看很多人弥补这纠结的方式就是赶着网店大促销买一堆书,然后就那么堆在家里。
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你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每年照样可以读上百本书。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因为本人就常常纠结,也会赶着促销买过好多后来都懒得拆封的书,而很多书看完没什么收获,要么看完还是一头雾水抓不住作者表达的核心思想,看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逻辑思维以及提炼总结的能力。

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来时常翻阅查询,内容涉及到很多的方式方法以及举一反三的案例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比如,读书的十种方法可以交叉使用高效的读懂一本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快速整理核心要点;如何建立思维模型拆书化为己用。还有断力如何训练达到高效讨论沟通、德雷克斯勒-西贝特团队绩效模型7个阶段完成团队项目目标、创意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提升团队决策能力、MORS法则教你如何带人提高行动力等等;

所以在还没能够建立自己思维模型前,当我们工作中、生活中遇到某些能够运用到书中概念的时候不妨回头翻翻。

本书适合平常读书时间少,进入职场想通过看书充电提升的上班族学习;更适合有时间多看书的大学生,把看的书转化并建立自己思维模型对以后步入职场有很大帮助;也适合所有喜欢看书但不得要领看完就忘不能转化吸收的人。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好久没有读书了,惭愧惭愧,一直以为读书需要仪式感,必须在一个悠闲的午后,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晒着太阳,旁边一杯咖啡,如果不是,至少也能抽出一下午的时间,窝在沙发上,有杯水,还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才能静下心来看书,全身心投入,关掉牵扯我心的各种app,我错了,错在太追求完美,世上之事纷纷扰扰,已经不是心无旁骛专心读书的年纪了,因为追求完美,反而一本书都没读,真是得不偿失,所以现在要转变观点了,把读书当成像吃喝拉撒一样的凡尘俗事,一有时间就看,没有时间也要挤时间,问问自己,一日三餐为什么要吃,怎么抽出时间吃的?读书就要像这样是必做事,任何时候,不管看不看的进,读一二分钟,实在读不进,换本书,只要是好书,一定会有所裨益,挤时间读书,无聊的时候读书,忙的时候放松一下,抽时间读10分钟,不要不读书。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_900字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900字

我是冲着想要【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目的来看的。

一、书的「前部分」确实讲了一些读书方面的事情,比如读书的误区,读书的方法(个人觉得这部分是与我的阅读目的最契合的):

【针对宏观的一类书】

通读法:就某一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基础的系统阅读,培养思考框架。

树读法:选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专注深入做主题阅读。

【针对微观的一本书】

图读法:用思维导图或读书笔记ppT记录下作者的思维,啃下硬书。

框读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整体框架较为庞杂的一种阅读方法。(对于这个读法还是有点迷茫)。

炼读法:提炼出作者的逻辑,形成核心观点(畅销书)。

逆读法:对于“传道书”(不少观点有失偏颇的书)要反着读,可以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抄读法:自己境界还不到的,别急着写书评做笔记,老老实实记下作者的一些观点以便日后反刍。

仿读法:工具书里说的一步步照做,实践出真知。

诵读法:顾名思义(文艺书)。

闲读法:爱咋读咋读(快餐书)。

二、书的「后部分」,就是作者展示他的拆书合集。

这部分不能说没有收获,毕竟后部分确实让我了解了好多种可广泛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模型、思维与方法。比如长尾理论(小众市场)、免费服务思维(前期免费后期付费/核心服务免费,其他渠道盈利)、六度空间理论、时间紧急重要度模型、SWO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回馈模型(对他人反馈进行分类处理)、心流模型、后果模型、技术周期循环模型、六顶思维帽、减法思维、除法思维等等,不胜枚举。而且因为作者的分享案例大多是集中于互联网、管理、经济这几个领域的(与他本人经历有关),我也顺带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比如小米的“参与感营销”,对互联网思维、产品经理、企业管理等是个什么事儿稍微有一丢丢熟悉了。

三、虽然从书里看到了许多之前几乎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但觉得都是比较偏实用性技能性的,而且大多跟职场、商业挂钩,而我阅读此书的初衷并不在于此。

所以最后只给3星还是因为觉得书里提供的很多东西,是与书名还有我个人的阅读需求不太契合的,总有那么一种文不对题的感觉。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_2200字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2200字

什么是系统化阅读

在过去两年里,我在微信读书上花了不下三百个小时,读完了七十多本书。微信读书上有个小的成就,是第四万多位读书超过三百小时的人。可当我真正反观自己的阅读过程,过去两年的读书真的有收获么?其实并不然。

可能收获就是在读一本新书的时候,经常感觉到观点似曾相识,或者能一眼识破作者的观点是源自于哪本书。但如果真问我,作者的这个观点具体是什么,从何而来,又能如何应用在实际中,我是支吾着说不清的。反思来说,我的阅读是浅尝辄止的,我觉得自己读书的心态很像是一个贪心的胃,塞进胃里好吃的东西越多,却越让自己消化不良。今天听这个人说的有道理,明天听那个人说的也有道理,就是少了自己的道理。因为没有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所以书读的越多,思维反倒越混乱。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所谓思维框架就是一套“算法”,是一套分析领域相关问题的框架。每遇到领域相关问题,你都可以在这个思维框架中找到合适位置来诠释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读书笔记中,我将用系统化阅读的方法,来建立一个关于“阅读方法”的思维框架。

系统化阅读是指在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花上个把月时间,阅读大量经典书籍/文章,从而达到让一个人在短时间深入一个领域,并沉淀下来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的目的。在你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可以像写书的大纲一样列举关于这个领域值得探讨的话题,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框架。这个思维框架会在接下来阅读过程中被不断修改完善,直到这个框架可以解答这个领域的大多数问题为止,所以不必纠结一开始就把框架写的非常完善。比如,我想建立一个自己的“阅读方法”思维框架:

1. 什么是系统化阅读

2. 如何打造一份系统化阅读清单

3. 如何进行阅读

4. 读书笔记

5.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接下来去搜寻这个领域的书单。比如,关于“阅读方法”这个领域,我的书单如下:

书单也是灵活而动的,可能在你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因为援引了另一本而对其感兴趣,就把它加进书单。在阅读的过程中,先选择阅读一本经典的书籍作为开始。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是阅读领域最经典的一本书,所以我打算从这本开始。

接下来要不断梳理书中内容,把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填充这个大纲,迅速把别人的思想变成我体系里的内容。如果在读其他书的时候,遇到观点类似的就可以跳过。如果发现别人的观点颠覆了我的框架,或者发现自己的框架遗忘了重要的内容,这个时候就要去调整自己的框架。简而言之,系统化阅读要先让思维体系成型,然后再去吸收知识碎片。

如何进行阅读

1. 人物传记该怎么读?

人物传记,最重要的是关注两个点:

2. 拆书法

我在读书时的一个问题是我总想事无巨细的读这本书讲了什么。但实际上,抓住这本书的一个观点去谈,把这个观点揉碎了然后融会贯通到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远大于概括本身,这就是作者通篇在用的拆书法。拆书法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一本书并非要通读才有收获,把其中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读透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一下子把我从读书笔记是对书的“概括”中解放出来,面对一本书我开始认真取舍,书中哪些观点是值得反复推敲或分析总结的。拆书法很适合用于心理学上或是实践性很强的工具书,具体拆书的模式:

1. 抽离出简单的概念模型

2. 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这个概念

3. 将这个概念结合实践的拓展性思考

这里的拓展性思考包括:

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

分享两段最近读到对我影响很大的话:

我阅读的书籍不代表我的水准,我背诵的理论不代表我的学识。它们是其他人思维和天才的产物,与我无关。我没有资格因阅读别人的成就而自我满足——人只应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那是别人的光,我可以借光四顾,但不能错觉自己也在发光,以至自居为光源,去看光外的人。在能成为光源前,我低下头,沐浴光。 ​​​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有品味,品味会排斥其他人,让你变的更狭隘,所以,要创造。希望你能因为自己生产了好东西而感到骄傲,而不是洋洋自得于消费了什么好东西,好品味不值得骄傲。如何写读书笔记

0.抄读法

有些书文学性很强,并没有整体的框架,这时候可以用摘录在阅读过程中有趣的段落,结合自己的思考感悟,整理成一篇读书笔记。

1.问读法

问读法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从文中不断找到答案。问读法适用于专注在一个主题的书,从不同角度去探讨这个主题。问题可以由浅入深,读完像是对书进行了一次深长的对话。这个读书方法会让你带着目的去读书,不断质问自己,明确你想从书里获得的最关键的讯息。比如对于免费这本书,我的读书笔记框架如下:

Q1: 什么是免费?新免费和传统免费有什么区别?

Q2: 免费产品是靠什么盈利的?

Q3: 为什么免费是个好的商业模式?

Q4: 免费产品成功的隐藏前提是什么?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_1300字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300字

拖了一周才来评价,不是因为没有什么可评价的,而是看完让自己有触动的太多,不知道从哪个点来分享。内容很充实,除了一些理论,大部分都是可实操的建议,所以我不敢说我有很大收获,只能说有很多触动,这些触动的点还需要慢慢去实践然后才算是有所收获吧!
书的框架我按照对我个人的需求总结了一下:
第一部分:读书前的准备。
1.时间上的准备:该玩玩,该工作工作,照样读上百本书。(我理解是专注做好该做的,时间都会有的);
2.选书:1)网上搜索想读的领域书籍,会有书单;2)专业领域的书先读经典的,然后再读其他,这时已经知道的就跳过(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第二部分:输出。
1.反复地讲,就是分享,可以找朋友讲,找不到就自己跟自己讲,讲得多就对书的消化更彻底;
2.读书笔记,都说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嘛,否则书仅仅算是看过,也就没有然后了;
3.批判性思维训练,推荐书籍“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我觉得上面两条就是为这个服务的,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我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用更批评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的人事物)。
第三部分:如何读书。
1.主题阅读:适用于读专业领域的书籍;
2.图读法(啃硬书):做思维导图。
3.框读法(经管书):也就是掌握几个常用框架来梳理这本书帮助更好的理解,也方便写书评以及跟他人分享
4.炼读法(畅销书):重点是把书读薄,用几句话概括作者逻辑,对这几句总结作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5.抄读法(“大牛书”):作者境界高你太多,不急于理解,抄抄观点,写写感悟即可(之前看一本书还一直纠结看不懂呢,原来是缘分不到,境界不够,那就先不急);
6.闲读法(快餐书):这类书就当放松大脑就好,也不用思考太多;
第四部分:拆书。
这里分享书中一个常用的框架,分四个部分:
1.背景介绍:书的内容、类型、作者、对本书的整体感觉等;
2.知识点介绍:摘取原文片段(定义、简化的案例);
3.知识点应用:结合自身列举一些案例,谈谈理解;
4.总结反思:思考作者观点的优点和缺点,是否可以更好?
讲拆书的时候作者拆了好几本书用来让读者更好的掌握作者是怎么拆书的,针对不同的书拆书方法会有稍微不同,但是大体框架是可以模仿的。
另外看书评中有人说这本书就是一直在拆别人的书然后凑成了这本书,我很不赞同这个说法。对我而言,作者通过拆书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怎么去拆书去更好的消化一本书。
第五部分:学以致用篇。
1.4种思考模型(不止四种,但这四种是对我很有用);
2.工作方法论;
3.创业方法论;
4.生活方法论;
第六部分: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
这本书看完就看了“奇特的一生”讲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则。目前正在实践书中的时间管理法,效果还不明显,继续坚持实践。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是一个拆书高手的最好证明。里面的内容都是作者看了大量的书,拆了大量的书进行了消化(应该说是内化,作者都把这些东西变成了自己的),最后通过自己的理解以及实践之后展现出来的成果。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服[呲牙]。
这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书评,主要是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希望大家都去看看,或者从这个书评中有那么一点点收获也是好的[害羞]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_1500字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书名:《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作者:秋叶大叔
书读了很多,但最后却感觉收获不大,脑袋空空如焉?尤其时间一久,很多书连内容都记不清了?
这就是读书方法不正确带来的问题,就如秋叶大叔在这本《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提到的“容器”和“搅拌器” 的区别。
盲目读书就好比把自己变成容量有限的容器,要想进来新东西,只能扔掉旧东西腾出空间。
而高效读书就好比搅拌器,重新组织不同的内容,搅拌成更容易吸收的饮料,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
这就是读书过程中的“消化-内化-输出”:
动笔书写记录,是主动消化,内化读书内容的开始;
而输出是检验内化的程度,其方式可以是写书评,可以是读书分享,做思维导图等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关于高效的读书方法,大叔提到10个:通读法、树读法、图读法、框读法、炼读法、逆读法、抄读法、仿读法、诵读法、闲读法。
在我看来,以上大多数方法比较适合专业领域和实用类书籍,以主题阅读为主,来提升个人见识和技能。
总结如下:
主题阅读,即先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内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
首先利用通读法,选几本入门经典书,反复阅读,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即你日后的阅读大纲。(你想要在这个领域学到什么)
以上大纲就是树读法中提到的树枝,按照这些大纲,依次读搜集到的每一本专业书,为你的“树枝”填充更多的“枝丫”,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剪掉那些你认为无用的。
针对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法也不相同:
1,框读法、图读法——读“硬书”(口碑好,内容多或思想含金量高)或对自己有一定难度的书
框读法即先梳理本书框架,比如秋叶大叔列举到的方法:
作者的创作和时代背景、
本书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造成问题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解决方法你是否赞同
遇到这些问题,你如何解决
等等……
列框架的目的和树读法类似,就是让你带着问题去读书,在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之后,可以用炼读法——把作者的逻辑提炼成自己可以清楚讲述的观点;
或者图读法——用思维导图等将作者的思维画出来,用输出来促进内化。
2,抄读法——“大牛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总会碰到水平高出我们太多的作者,此刻可以直接将书中精华内容抄下来,找机会反刍吸收。
3,逆读法——“传道书”(作者貌似牛或观点很有名但其实有偏颇的书)
在对这个领域有一定了解后,遇到书中一些你不同意的观点,或者在某些条件下不成立的观点,可以故意反着读,即与作者表达的观点相反。
但此读书方法使用的前提,仅限于在这个领域有一定了解之后,这样才能看出书中的问题。
4,仿读法——工具书
对工具书最好的学习办法,就是按照书中讲述的方法,自己用手实操一遍。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诵读法-朗诵文字优美的文艺书;闲读法-权当轻松换脑地阅读快餐书。
当然这些读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活学活用,能融会贯通最重要。
最后,列出老师在书中提到的三本书,可以一起读一下:
1,《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经典书籍,书中提到了阅读的不同层次,以及各种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大家系统学习如何阅读。
2,《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理查德·帕克
本书是美国最畅销的大学教材,可以帮我们学习批判性思维,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和逻辑分析能力。
3,《奇特的一生》——[俄]格拉宁
本书写的是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他曾坚持每天记录和统计时间56年。书中内容以其生平传记为主,虽然文字翻译过来有些生涩冗乱,但相信读完后,关于时间和生命的意义,我们会有所感悟。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_1000字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000字

说起本书,还是首先感谢微信图书新版的图书书评推荐,让我有幸拜读本书,说起读书的意义和如何阅读,相信大家也看过和经历过很多阅读的方法和书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凡是所读,皆成性格”等等都是对读书益处和方法的案例总结,然而现实却是很残酷,无论初记忆再深,随时间的流逝终究也是也会滚滚长江东逝水,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忘得干干净净,那么如何有效率有价值的读书就成为当下很现实的很迫切的一件事情,至少在没拜读秋叶先生的这本书籍前,我还未找到答案。 先来读读秋叶这个人,书上说自己是一个读书狂人,更是一个时间管理达人,因为开篇便是一年读了一百多本书(其实没继续看下去之前,我觉得又是一本读书方法叙述书,没什么价值),好奇下先百度了其人,很遗憾,没找到... 说到书中内容,我只是读完了序篇,碎片时间中也摸索出作者的一套思路,总体上是阅读前的时间管理问题,阅读中的方法问题,阅读后的思考记忆问题及阅读本身的品行问题。 关于阅读,作者提出了一个最核心的阅读技巧,即利用合理的阅读方式快速获取信息,通过有效的逻辑思考,建立自己的阅读知识框架,并做到知行合一。 第一章关于阅读时间问题,作者引经据典,通过柳比歇夫和秋山大哥自己总结出时间管理的核心要素:养成阅读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坚持(环境+滋约束力)。 第二-3章,作者塑造了关于如何阅读的技巧,其中第二章稀里哗啦介绍了差不多10中在读书过程中所谓的误区,例如“你是如何做到读100本书的”、“你那里有这么多时间读书”,“速读还是精读”、“有些书读起来没感觉”等,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如何选书这个话题,纵观书类,其中不外乎工具书(解决技术问题)、专业书(解决个人专业领域知识深度问题)、思想书(解决三观问题)、潮流书(最快吹牛素材用的)这几类,只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目的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罢了,当然同类型的阅读,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后再去泛读,也就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内没有形成整体系统框架前尽量摒弃微信、微博等某些只是宣扬特定场景下非系统碎片化的知识。 第三章,个人认为干货多多,理论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的10种阅读方法,通读法、树读法、图读法(SCQA麦肯锡金字塔方法论)、框读法、精炼法、逆读法、抄读法、效仿读书法、朗诵读书法、赏心悦目法。明天对这十中方法再做详细解读。。。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_1200字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200字

满满的干货,满满地实用,满满的可操作性,这本书真好!说是高效读懂但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读书以及如何拆书。
如何读书部分
一)读书时注意的事项或问题
1读书多收获未必就大,读书重要的是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作者的观点、方法和技巧,将书读透。
2将读书培养成一种习惯,没大量时间可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读,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3选书不仅选自己喜欢的书,更重要的是尽可能的让读书的类型(工具型、专业型、拓展视野和潮流型)丰富起来,合理地搭配。
4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5速读与精读相结合,必要时做主题阅读。精读适合有营养又有时间可以看的书。速读那些没营养的或休闲类的书。对于没有时间但又有营养的书可选择速读跳着读最重要的一部分,等有时间再补读。对自己想要研究的,应做主题阅读。对一些经典的书籍,看不懂又对专业或生活不造成影响的可放弃不读。但对于有些书读得懂但兴趣不大没啥感觉的可以坚持读一读。
6读书的乐趣。
二)读书的方法
文章介绍有十种方法,作者还说这十种可交替使用,但我认为第一种和第二种都可归纳或者适用于主题读书法。这十种是:
1⃣️通读法。适用培养思考框架,对于掌握某一领域并解决问题可以形成一种体系和结构。
2⃣️树读法。适用做主题阅读。读围着一个主题,看不同的专家,看法有何差异。别妄想一本书可以解决一个主题。搜集不同的图书、论文和网文进行阅读
3⃣️图读法。适用于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利用思维导图来做。
4⃣️框读法。
5⃣️炼读法。适用畅销书。
6⃣️逆读法。适用于传道书。学会用批判思维,要懂得取舍。不能为抬杠而抬杠。
7⃣️抄读法。太过牛的书,对于我就像《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只能拼命抄写了。
8⃣️仿读法。适用读工具书。
9⃣️诵读法。适用读文艺书。
闲读法。读快餐书。
怎样拆书
在赵舟老师的RIA的基础上做了适合自己的改进。
R 在文章开头引出片段
l 用自己的说讲述并起到引导促进作用
A 拆为已用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已的能力做到这点关键是有结构化提问的能力和相关领域的积累。这一步分两个步骤:A1这个片段和你有什么关系,或者你想起什么经历把它描述出来;A2你今后准备怎么做或行动计划。
秋叶老师完善拆书框架进行具体化。表现在:
一)拆书时注意的问题:
1⃣️选一本书坚持拆
2⃣️提高拆书内容和现实话题的趣味性,争取写得好玩些,适合碎片化阅读。
3⃣️选书的标准:1能引起共鸣2在自己原有的积累上能快速抓重点。
二)写法特点
写法分三个部分知识介绍+扩展思考+互动练习
知识介绍:介绍书中内容尽量完整清晰
扩展思考:注意应用面适用面以及不适用范围
把看到的观点和自己的实践或观察到的做对比,看是否正确
把抽象的内容可视化
互动练习:提供一些场景,提供一些引申思考,鼓励人思考。
文中有大量的拆书案例做得真好,争取早日看完并且学会写书评和影评。
秋叶老师,不知我这样算不算做了个读书笔记?

读懂一本书


书籍是滋润我们心田的甘露;书籍是照亮我们人生的明灯;书籍给我们安上了双翅膀,让我们在奇妙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书籍赐给我们一双鱼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得以畅游。

人的一生缺少不了书籍,她是我们终生的导师。但是书籍是贵在精不在多,一本好的书籍就足矣我们品味一辈子。每个人家里都有个属于自己的书柜。书柜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书有多少本是曾经影响过读书人的。我家的书柜上只摆放着寥寥的几本书籍,其中那本《菜根谭》最让我收益良多。

触摸着褶皱的纸张,光滑的封面不复存在,那是本陪我走过多少个岁月的书籍啊。从我懂事时,爷爷就把这本书赠送给了我,并在第一页后面留下一行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那是毛主席曾说过的话。翻过几页,泛黄的页面上一字一句依旧清晰可见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时埋在鸩毒中矣。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身处在青少年时期的我们对于某些事情还不能很好的做出判断。对于别人的赞美,会觉得高兴;对于别人的批评,会觉得愤怒。其实,批评才是世上最好的赞美。在我求学的道路上,我的启蒙老师会三天一小评五天一大评这样对待我。起初,我是不能理解的,甚至对老师渐生出一种厌恶。但领悟这句话后,我开始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在如今,我很感谢当初老师对我的批评,因为她的批评才会有今天从蚕蛹蜕变成蝴蝶的我。

伏魔先伏自心,驱横先平此气,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驱横者先驱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这句话用在考试场上再适合不过了。还记得在中考数学考试中,学校外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争吵声一直回荡在原本死寂的教室里。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听着嗡嗡嗡的吵声,同学们的心情变得烦躁。有的人搔起头发,有的人转着铅笔,更甚者扭动着身子。到了收卷时,他们一个个慌张的脸容,让我每每一想起时都很兴庆自己有读过这句话,全靠它我才能在考试里不受外界的影响,顺利完成答卷。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要平定下自己静躁不一的情绪,这样判断一件事物时就不会被外来因素所影响。

书籍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菜根谭》影响了我,你呢?其实读得书多,读得书广并不称之为真正的读书,读书的精髓莫过于读的精,就算一本不出名的书籍,只要你读得透彻,也能从中悟出道理,而不是广泛地无目的阅读。因此,读懂一本书才是我们目前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一本书读懂情商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一本书读懂情商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即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即认识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它涵盖的是一个人的自制力、热情、毅力、自我驱动力等。可以说,智商是前提,情商是保证,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生活中人们担忧的事情有40%永远不会发生。 30%的忧虑涉及过去做出的决定,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12%的忧虑是出于自卑感而产生的。10%的忧虑与健康有关,而越担忧问题就会越严重。最后只有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理的范围。由此可见,有时人因为压力而感到忧虑,其实并非真正的压力所致,而是自寻烦恼。而这些大多属于“庸人自扰”的忧虑却会让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导致不开心。积极心理学鼻祖塞林格曼博士提出的一个幸福法则: H(持久幸福感)=S(先天因素) C(生活环境) V(自我掌控)并且,经过多年实证和量化研究,在这个幸福配方中,S占到几乎一半的比重,C占到8%-15%,那么剩下的至少占到35%以上。也就是说,即使天生的因素会限制一个人的幸福感上限,但至少还有三成半的因素是在你自己手中,而且,你自得其乐的能力对幸福和快乐的决定作用是生活环境的两倍还多。而这个“自我掌控”正是情商的核心所在。所以是你生命中的所有人和事让你成为现在的你。 要感谢每位在你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不论他帮助过你还是打击过你,总之,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你同行,陪在你左右。感谢每件在你生命中发生的事情,不论喜悦的,还是失败的,正是它们的存在,磨砺你、激励你、成就了现在的你。

一本书读懂情商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一本书读懂情商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生活中的多数人都是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歇性踌躇满志。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你能战胜自己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战胜不了的了。那些能取得成功的高情商人士,就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纵容自己,他们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地自律。所以,在社会中他们永远是胜利者。

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触动很深:以完美的眼光去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

自控,自律,自强。

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这本书通俗易懂,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部分内容糅合,对财务报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现,比较适合初学者入门。感觉作者的功底特别深厚,能够用清晰明了的语言以及简单的案例把各部分内容讲解地清楚透彻,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这就是它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吧。对这本书的主要观点简单归纳如下:1. 财务报表用来描述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融资活动。一个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可以抽象成一个从现金开始,最后又回到现金的过程。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整个过程当中,经营、投资、融资三项活动始终在不断地交替进行。2. 资产负债表描述了本金现在都成了什么,它们现在的价值如何,是不是还保持着原来的价值。该表的左边反映钱被拿去做了什么,右边反映钱是从哪儿来的。3. 利润表展示了企业获得利润的全过程,反映企业是否有利润以及利润的来源。此外,利润表将可持续的营业利润与不可持续的营业外收支和补贴收入分别列示,又可以帮助企业推断出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4. 由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会导致以下情况:有收入不等于收到现金(应收账款),收到了钱却可能没有收入(预收账款),有费用也不等于要付出现金(计提折旧),付出了现金不一定会产生费用(长期待摊费用)。5. 现金流量表从经营、投资和融资三个角度,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了描述,为企业描述其现金的来龙去脉,向我们展示了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6. 三张财务报表体现了两个维度:第一个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共同构建的维度,它的视角是,如果企业能生存下去,它会是什么样子;另一个是现金流量表构建的维度,它描述了企业能否在未来持续经营。通过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对企业作出风险评价。7. 分析财务报表时,可以采用同型分析(各部分的占比与结构)、趋势分析(与历史数据对比)和比较分析(与其他企业对比)的方法。比率分析涵盖众多指标,其内容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以及长短期偿债能力分析。8. 企业决策和企业经济活动之所以千差万别,至少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外部环境存在差异(Michael porter五力模型);其次,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有很大差别(成本领先战略,效率制胜;差异化战略,注重效益);最后,战略的执行能力也会影响企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9. 短时间内,获得正的经济利润是赚钱;长时间内,为股东创造价值是赚钱。计算经济利润时,用投资资本回报率减去投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股权,WACC)并乘以投资资本。而一个企业投资回报取决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效益和效率的取舍说到底是战略定位的选择问题。任何战略都可能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问题是能不能有效地执行战略,企业选择的战略应该是力所能及的,适合自身特点的。10. 一家发展健康的企业的现金流通常体现为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入,而融资活动现金流为净流出。其他七种情况都表明企业可能存在各种的问题,需要仔细甄别。11. 三张报表的一个重要联系:净利润和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额,永远等于资产负债表上除现金之外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变化。12.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告诉我们公司的运营情况,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公司的风险状况,通俗点概括:如果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说这个公司好,说明它赚钱;现金流量表说这个公司好,说明它有钱。既赚钱又有钱的企业当然是一个好企业,一个既不赚钱又没有钱的企业一定糟糕透了。而当这两个体系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需在利润和现金流之间作出取舍。当一个企业遭遇巨大风险的时候,关注风险是第一位的,现金流对它来说更重要;当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时,利润就显得更为重要。13. 一个公司投资之前,评估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头等大事。财务报表是帮助我们评估竞争优势的工具,解读财务数据是评估手段,通过财务数据企业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简述财务三张表,通过一些案例讲解了哪些因素如何影响财务数据,同时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以案例说明配合说理的方式,阐述了企业报表的情况。最后一章还着重说了关于通过财务数据来识别风险。

1. 解释浅显易懂配有实例,对基础概念薄弱,似是而非的人非常有用。例如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包含了固定资产投资及处置。

2.文中对三大报表分析综合运用以及列举一些企业的套路和坑。以案例辅助,解释深入浅出,阅读性较强,像对企业诊脉,首先要了解当时经济大环境、行业情况、企业战略和执行力等,然后再分析报表以及财务数据表现的原因,着重要分析与同行业差异的部分。

3. 学会通过财报这个工具来辅助投资,所以必须要投入实践中去,可以补充一些并购、宏观或实战性强一点的工具书籍。

确实是一本好书,比市面上好多讲财报的书讲得好多了,让我一个门外汉可以坚持读两遍,每次都有很多收获。财务分析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事情,需要了解各种专业概念,也有自己独有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到日常的数据分析工作中,例如同型分析,比率分析等。最近的工作开始接触很多财务概念,这本让我理解很多知识点,能够顺利阅读相关财务数据,明白很多数据背后的含义,同时也让我想到很多新的分析维度,例如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不同行业的各种结构分析与对比,还有如何用现金流量表中不同分类数据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掌握财务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明白他们各自含义与相关关系,能做什么的判断,这本书确实是首选[呲牙][呲牙][色]接下来就是把学习心得再完整总结一下,同时结合其他资料,在工作中应用起来吧[胜利][胜利][胜利]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报纸上香港大学推荐的书单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闲来无事,就在网上下载了其中几本书的电子版来读,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初读此书,感觉讲得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也说不大清楚,只是书里面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以往从来都是被忽视的阅读指导原则,让我如获至宝,并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去这样做,如拿到一本书,先浏览书名,前言,目录,后记,粗略的从整体把握本书的构架,知道讲了什么,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阅读。

第二次拿到本书,是在双11网上购书的快递里。因为好书是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的,所以有不少书都是我之前在网上阅读或借阅之后,再次买来读的。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对于本书的阅读又提上了日程,并且此次阅读我也做了笔记,但这一笔记不成体系,比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关感兴趣的语句记录了下来。所以阅读了几章后觉得还是没有掌握本书,读后收获的还是第一次阅读的体验,再加上比较忙没读完,此书便被再次搁置。(而通过这些年阅读经验的积累,我发现两个问题:1、很多书读第一遍的时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后每次再读,当时会感觉形成了对本书的更细致的认识,可没过多久,便又忘得一干二净,体验仍旧是最初的,让人很困扰。2、对于一本需要认真阅读思考的书,一个是用时非常长,再一个就是一定要有规律的持续不断的阅读,如每天一章,否则一旦搁置,便前功尽弃,再拿起时,对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难再形成前后知识的整体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从头来过。)

第三次拿到新书阅读,便是学校的同读一本书活动指定下发的阅读书目。这样一来既有外在的压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阅读的内在动力。于是认真阅读每一个部分,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来做好理解与批注,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话的意思,分析整个段落的主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概括。进而形成对整个章节知识点的把握,在分析阅读完本章后,列出本章的知识框架。这一过程让我觉得本书成为了我自己,我获得了比初读本书时更多且更加透彻的体验。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获得了一些具体技巧,如在读一本水平高于自己的书时,不要边查字典边阅读,这样不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检验办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一点对于分析历史试题尤为重要;逗留与倒退的不良习惯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速度等等。

正如翻译者所言读完这本书的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开始怀疑自己第一遍读时是否确定把书读完,如果读完的话,为什么后边的那么多细节没一点印象呢,虽然早早就读过本书,但并未让本书真正为自己所用。其次是何其有幸,就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在讲历史习题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理解力非常差,常常抓不住主旨,选择与材料主旨无关的选项,是因为中学生阅读水平到达基础阅读阶段后便停滞不前,理解力跟不上,而这一能力并不是背会历史就能提升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没有相关课程来进行基础阅读之上的阅读层次的训练,而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提升孩子成绩的希望。感谢本书的存在,让我的阅读更加有效。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一)

苏轼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题记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应当一生去追求,去秉持的习惯。然而读书不是认字,不是图个热闹,懂得如何去读书当是养成这个习惯最重要的事情。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

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对读者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所收获到东东西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顶级的读书方法了。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所以,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畅销书"的噱头所吸引,而并未检视它究竟是否适合自己。由此看来,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其次,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而连续的思考不失为静心的一个极佳途径。主动地去翻阅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在检视后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它的脉络,将全书连贯起来,这使得你会沉浸在自己的脑海中,不仅仅收起了平时的浮躁,更能帮助你解开在分散阅读时的疑惑,同时这种新的视角将会带给你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新的感悟,这也正是分析阅读的价值所在。

最后,所谓的主题阅读,按我的理解要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上才能做到。换句话说,这个层次教我们的是在阅读了很多书而又理不清他们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去系统的理解,辩证的分析,最终学以致用。在做主题阅读时,要在脑中同时思考多本书中类似的内容,无论观点是相同的还是矛盾的,都要用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这一层次才是将书本上的东西或用起来的关键。

我算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总感觉读书时有着亏欠:读到好书时感觉自己的阅读不求甚解亏欠了作者;读一般的书时又感觉在亏欠自己的时间。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我的这个困难便迎刃而解了。我现在正在读一本叫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书。里面的内容虽然是用很浅显的语言写出来的,但思想却着实很有深度。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句话或是一本书中,而是把阅读当成是一个和自己以往阅读过的书中的内容进行对照和联想的过程。在看完后我惊讶的发现,我不仅仅对这本书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以往读到的那些名人传记、社会学著作当中的内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可以说,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总体来说,还是要感谢作者,因为这套方法是我无论对国内的著作亦或是国外的著作都在此产生了兴趣,并且有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预期,因为我知道这样有方法有条理的阅读一定会比以前盲目的阅读拥有更多的活力,迸发出新的火花。

本文作者:阎之耕,来自软件153班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二)

记得在中南读书时,导师给我们列的书单中,第一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在图书馆粗略的翻读了一下,觉得太理论化,也就没太用心去读。今天,在孩子学校的推荐下,专门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只有借的书看起来才有动力,因为有归还日期,要是自己买的,就会变懒)。

打开目录,一览下来,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教导我们如何去阅读一本书,不过别小看这本300余页的图书,并不容易阅读,尤其是第一次阅读本书,大部分人会感觉非常吃力。建议反复阅读这本书的目录,有耐心的思考几遍,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开始阅读。

我阅读本书目前的收获是了解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前三种阅读方法是针对图书类型,主题阅读是针对阅读目的。其中分析阅读作为一项最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而主题阅读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题阅读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个特定主题。

其实,《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旨就是要告诉读者:读书要主动。主动阅读——这是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观点。书中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阅读时越是带着自己应有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尽量让自己阅读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够更有所得,阅读的效果才会更显著。道理的确如此,要培养孩子积极主动阅读的态度与习惯,家长们必须做好持之以恒的准备。

"增长理解力"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书中说"知识(Knowledge)不等同于理解(Understanding)".但我觉得,理解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知识信息的积累,何来的理解力?所以,主动阅读加经常阅读,才能帮助我们"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更深入的体会,此时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要咀嚼与消化。"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要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不要被书中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不必要每词每句都读得透彻,重要的是在最少时间内掌握书的重点、主题框架等,再以此来判断一本书是否是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挑书的步骤:

1、阅读书名、副标题、序,总结主题并归类。

2、细读目录页,概括性地理解书中内容的基本架构。

3、检阅索引,可以评估书中的主要涉及点,再细读重要词目的内容获取第一感受。

4、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连续段落读下去。

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应该提出的4个问题:

1、该书整体上谈些什么?

2、书中具体讲了什么,怎样讲的?

3、书中的内容有道理吗?是部分有理还是全部有理有据?

一本书心得如何写


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一本书心得,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地方要用到感言,当我们因为某些难忘的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就可以发表一些感言,说出自己的心声,感言可以表达我们内心感受的语言。

一本书心得 篇1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美国学者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年仅一岁九个月的海伦凯勒被一场大病无情的夺取了听力和势力,使本来健康活泼的她永远与孤独和黑暗相伴。她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激动,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没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啊!直到莎莉又老师的来到改变了这个可伶小女孩的命运。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有了向往。从此,小海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亲人的关怀下,在自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下,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这过程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终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用自己的汗水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了哈佛大学。

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是多么幸福,海伦凯勒所希望的不过是三天光明,而对于她来说这种希望不过是一种奢侈。而我们从生下来那天就一直拥有这份非常宝贵的礼物。可我们却从来没有感受到它对我们的重要性。从今以后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眼睛,每天都做眼保健操,不熬夜,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不在灯光暗淡的地方看书,永远不把各种矫正眼睛的东西戴到脸上,让它们如出生之日一样健康明亮!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我们要向海伦凯勒学习,学习她那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身边的残疾人。只要温暖与爱永驻,那么每个人都会变的绚丽多彩夺目。

一本书心得 篇2

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的翅膀,生活的方向盘。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部儿童小说《青铜葵花》今日我就把它推荐给大家。

本书是作家曹文轩在20____年活力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这个小说主要讲了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男孩在5岁那年由于一场高烧成了哑巴。一个异常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齐生活,一齐长大,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便常常在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我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苦难几乎是永恒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小说的青铜一家在此经历了蝗灾后家里最终一粒米也吃光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会哭丧着脸喊:“我饿。”他们想方设法地从广阔的田野里找到能吃的东西,他们把家收拾得比原先还干净。主人公青铜和葵花与我们年龄相仿,可他们却经历那么多的苦难,那样勇敢的去应对,他们经历的苦难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

这本书里有许多好词佳句值得积累。异常在描述葵花的爸爸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从水中挣扎了出来,他看到了岸。他多么想最终看一眼自我的女儿,然而,岸上却仅有那棵老榆树。”当我读到那里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朴实的话语,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完《青铜葵花》这本书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也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期望大家赶快买来一饱眼福吧!

一本书心得 篇3

从幼儿园到现在,我已经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书了,有《木偶奇遇记》、《格列佛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也是一本惊世之作,是她这么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海伦凯勒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子,也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这本书讲述了她那多灾多难的人生:海伦凯勒的一生只拥有过19个月的光明和声音,她生下来不久后,就生了一场重病,虽然奇迹般的痊愈了,但她却被扔进了一个毫无知觉的世界,小海伦感到十分的恐惧、悲伤和绝望,直到沙莉文老师的到来。在沙莉文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海伦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学会了知识,更是让海伦奇迹般的学会读书、识字和说话。在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获的了不朽的成绩。

海伦凯勒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学会说话,学会识字,听起来好像十分的容易,但对于一个盲聋人来说,却是十分的困难,而考上哈佛大学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海伦在这荣耀的背后说付出的艰辛是谁都想象不到的。海伦凯勒是一个杰出的人,也是生活的勇者,在她的漫漫求学路上,海伦一次次挺过了困难,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海伦永不放弃,永不向困难低头,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最终取得了成功。海伦虽然再也看不见青翠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和争奇斗艳的花朵,再也听不见妈妈温柔的嗓音、爸爸亲切的呼唤、妹妹咿咿呀呀的童音和小鸟们婉转悦耳的歌声,再也看不见、听不见这个美丽的世界,但是她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明白了,人不能一遇到困难就要放弃,要勇往直前,也要有奋斗的精神。我们要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不经历风雨,哪能看见彩虹,让我们像海伦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一本书心得 篇4

读完《中国女儿》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述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教育了儿子要珍惜她,不能因为她在幼儿园不听话而在幼儿园发展一些缺点。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女儿在幼儿园时的一次生活中,她的母亲在幼儿园的时候教了她一个星期。在那个星期中,她的母亲不但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她。因为母亲的教导是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很爱自己的父母,父母的一些要求都是一样的。可是,到那个星期后,孩子的母亲却发怒了。在母亲的引导下,她的小女儿变得越来越好。

这本书里面的小女儿也是有一种好习惯的,就是说每天都要和父母沟通和交流,不能因为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就去打他们。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们,要学习小女儿在家里的一些行为。

这本书里面有一篇小女儿的故事。她从小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就在小学的时候,妈妈就教育了她。在这里,我们不应该对小女儿不尊重他的原因,而应该让她感到心痛。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小女儿在一个幼儿园里,妈妈在幼儿园的时候教了她一个星期。可是她在幼儿园的时候却发生了事故。她的母亲却不但没有骂她,而且还打她。

她的母亲对小女儿的这件事也很反感,觉得她不尊重父母,就在她的妈妈的引导下她的小女儿变得越来越自私了。我们都要尊重她的原因。

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这些。我们也要学习小女儿的那种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在一个幼儿园中发现自己爸妈和爸爸在幼儿园里的时候不尊重父母的原因。

我们不要对小女儿不尊重他的原因,而应该让小女儿觉得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学生。

一本书心得 篇5

这学期我读了《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这本书。深有感触,以下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感悟,学会怎样的选择和懂得怎样的放弃在我们人的一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啊!当我们走过了童年的纯真、少年的快乐,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打击、挫折、坎坷中渐渐长大、成熟,才发现很多事情不能过于强求,无论内心的感觉如何,坚持一定不要欺骗自己,要懂得放弃。人的一生,可供选择的东西并不多,而要放弃的东西却很多,“弃也是一种智慧”,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适时放弃的人,才会活得精彩。当然,放弃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另一种更实际更合理的追求。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无所谓绝对的赢,也无所谓绝对的输。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样生活和工作中是有所选择和放弃的。如果一生不懂得去选择也不懂得去放弃,那一辈子就永远也没有快乐,甚至会失去很多。

昨天的放弃决定今天的选择,明天的生活取决于今天的选择。人生如演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赢得精彩的生活,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做一个选择的时候,意味着需要放弃其他的观念、想法、物质、甚至生命。选择与放弃往往是同步的,选择的反面既是放弃。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放下一处烦恼,收获一片清凉;放下一种偏见,收获一种幸福。当你放下足够的时候,生命也将收获一片蓝天。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降临的时候手是合拢的,似乎在说:“世界是我的。”当离开世界时手是张开的,仿佛在说:“瞧那,我什么都没有带走。”其实,人生就是一连串选择与放弃的过程,有取就有舍,有舍才有得。该放弃的就要放弃,不是没有恒心和勇气,而是选择进取的一种方式。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所以,热爱读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爱心和文明行为、礼仪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羞耻,使人自私残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的那样,你无法选择你的相貌,但是你可以选择你的心情;你无法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是你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你无法选择整个世界,但是你可以选择幸福快乐。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幸福。

一本书心得 篇6

喜欢在一个人的夜晚,在灯光下翻看《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文章。静静地阅读,仔细地欣赏,慢慢陶醉其中……被作者喻为人生里第一本书的是一本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它深藏了父子之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人生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这些难忘的回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进作者人生的长河。

在我记忆里,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没有很深的印象。只隐约记得一篇篇古诗从口中朗诵出来时,那么轻巧,朗朗上口。但那时年纪太小,是体会不出诗里的意境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逐渐长大,慢慢地脱掉儿时的稚气,换上了坚强的外壳。嬉笑玩闹的无忧无虑,也逐渐被心里悄悄萌生的责任感所代替。人生的路上有太多坎坷,我们要学会坚强、拼搏和奋斗,但也不能忘却唤醒我们头脑的最初的东西,它们平凡但不平庸。

只要用心去生活,用心去聆听,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中的伟大就会慢慢浮现。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难忘感悟,用心记下了真实的第一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和繁杂的点缀,平淡的叙述中,让人回味又难以忘怀。

当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去寻觅人生的真谛时,会不会记起最初内心的那种对知识的好奇和向往。也许正是这种情怀,让以后的每一本书,都为我们带来了阅读的满足,那些书中的营养将滋润我们一生。

一本书心得 篇7

一位十三岁的男孩布莱恩因为飞机失事而掉落在原始森林中,没有任何依靠,穿着单薄的夏装,浑身酸痛的他将独自面对原始森林的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布莱恩学会了搭建小屋、制造武器、猎杀动物、制造衣物等一些生存本领,致使他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生存下来。要知道原始森林处处都是危险,如:灰熊、蛇、豪猪、狼、虎布莱恩能在如此危险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多么不容易啊!

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很好,可是我们却经不起风雨的洗礼,困难的打击。虽然布莱恩只是保命,但与霍金和夏洛蒂三姐妹的精神基本上一样。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意志品质、不怕困难、勇敢机智、乐观。这样方可不放弃,这样方可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这样方可成才。

布莱恩,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一次普普通通的旅行却体现了他惊人的机智、勇敢,这些完全能让一些成年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希望我们都能象布莱恩一样顽强,一样乐观!

一本书心得 篇8

读一本好书,像是和它交朋友,像是给心灵洗澡,《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震撼着我的心灵,一直让我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红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的教师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职业教师选择了我不是因为时代的需求,也不是李老师所遇到的那种原因,而是我自己的一些原因造成的,不管怎么样,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以上就是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

一本书心得 篇9

愿做阅读的点灯人——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如果说一本书是一条幽黑的通道,通向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本书便是寻宝指南,使你顺利抵达,满载而归,不至于迷失途中;如果说阅读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读书人都必修的一门功课,这本书正是阅读艺术课的入门导引。

这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书的作者是美国人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比起那些赫赫有名的作家,这两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其实他们都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

阅读到底有多重要?美国教育界认为,指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是最重要的教育问题。而对阅读的认识,国内很多老师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我曾经就是其中一个。嫁给语文20年,一直想做个好语文老师,然而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语文老师呢?年轻时的我一度认为:让学生考高分。所以,很多年很多年,我的学生都是做题破万卷,基本不读书。一直到有一年我教初三,有一个题目是写出《水浒》108将中一个人的姓名、绰号和故事,我的一个很好的学生回答是西门庆,我意识到再也不能把名著当作问答题来背诵了,必须走进经典里面去;一直到我看到李希贵校长的《语文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一直到我看到于树泉老师的《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加入杨老师工作室以后,我才彻悟:一个好语文老师应该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思考和写作的老师,唯读书和写作能力才是修炼孩子的“内功”之道。而一个孩子一旦有读写能力这个“九阳神功”护体,学什么能不快呢?

这本书谈到了常人阅读的三个目标: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并且告诉我们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我老实承认,我个人很多年的阅读目标基本上都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不必说琼瑶三毛的浪漫文学,也不必说海瓴辛夷坞的情感大戏,单是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武侠,我都不止看了一遍,以至于我终于从张无忌习武过程看出语文课改的诀窍应是修炼学生的内功,即读写能力。加入工作室以后,很幸运地遇到了一批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的人,在大家的影响和带动下,我终于改变了阅读的目标,由娱乐消遣转化为增进理解力从而获得专业成长,我的阅读开始向多方面涉猎,诸如美学、哲学、心理学,当然更多的是教育学,为了增进理解力,我坚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学会了用思维导入梳理读书内容。

从我个人身上吸取教训,我决心教会我的孩子们,让他们从青年时代起,阅读就不能仅以娱乐消遣和获得咨询为目标,而是以增进理解力为目标。怎样增进理解力呢?开读书交流会,进行思维碰撞;读写结合,加深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生活的认知,以文字为桥梁,把作者灵魂深处的东西送达孩子们内心深处。比如,我们读《草房子》,选题写研究性论文,开聊书会;比如我们读《童年》,开以“跟高尔基学写作,跟阿廖沙学成长”为主题的交流会。

在书中,作者说,阅读就是学习,学习分两种类型:指导型学习(辅助型)和自我发现型学习(非辅助型)。指导型学习(辅助型)是老师出席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在校园里完成的;自我发现型学习(非辅助型)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是一个人通过阅读可以抵达达的终身学习。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出校园,脱离指导型学习;而阅读却是可以永无期限的一种学习,它不受年龄、职业、贫富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我自己要成为后者这样的人,我想让我的学生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要去做一个阅读的点灯人,让我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在开学初,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班里超过二分之一的孩子除了语文书,基本一本课外书没读过。这不能怪我的孩子们,农村的孩子们可怜,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代表精神生活的改善,父母大多没文化,工作忙,闲下来的时候更愿意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哪里有时间陪孩子读书?这样,引导孩子读书的责任自然就完全落到了学校和语文老师的身上,而有些语文老师身在应试的水深火热中,哪里敢把大把时间花在带领孩子读书上,抑或,有些语文老师自己也是不读书的吧。所以,我要想办法营造一个读书场,在这个场里,让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不知不觉爱上读书。正如作者所说,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什么最能吸引孩子,让它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好玩儿的事而不是负担,从而实现主动阅读呢?

集体共读。什么事一个人去做会觉得孤单,大家一起做就有了坚持的力量。我采用全班共读一本书,小组为单位共聊一本书的形式,让读书的事成为大家的事。并且,我也参与其中,与孩子共读共写共分享,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渐渐地,有的孩子只要拿到一本新书,就想迫不及待地先读,一睹为快。

活动激发。孩子们喜欢搞活动,活动是激发孩子们热情与灵感的催化剂。所以,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活动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受到读书的诱惑。比如,手抄报评比、晒晒我的小书架、语文课前百家讲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

循序渐进。读书也要根据学情,由于我的孩子读书基础太弱,我在选书和布置读书任务时都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获得“全美最佳教师”称号的雷夫就说过:培养读书兴趣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给学生选择读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接受程度、兴趣特点等因素。所以,七年级第一学期我给孩子们选的书除了中考必读篇目《伊索寓言》和《繁星春水》,还有一本《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以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口吻用日记体写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非常适合我们没有一点阅读基础的孩子,而且,由这本书开始,我们学习写日记,开始将近三年的日记长征。

评价跟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宽容、鼓励、等待。

就这样,班级里读书的场就悄然不觉地形成了。孩子们谈论的话题与读书有关,孩子们课间休息与读书有关,孩子们假期生活与读书有关。

然而,当孩子们真正对读书有了兴趣之后,作为语文老师,我又遇到了一个挑战,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并不是一开始就唇齿相依的。第一次月考我们的成绩照同规班差了很多,因为还没有做过一道题就考试了。我也很紧张不安,担心别人不理解,于是像个祥林嫂似的,跟班主任、跟领导、跟家长一遍遍解释——请等等语文,请相信我。我感恩我遇到了善解人意的领导、同事,他们安慰我鼓励我,让我有了坚持的力量。仅仅一年以后,我的学生就用成绩帮我证明了,阅读不影响考试成绩。

一年多的坚持,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会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不仅集体共读,有些孩子还自主阅读了不少好书。面对那些还不爱读书的孩子,我这样鼓励他们说,同学们哪,这一年不知不觉你已经读了九部名著,你为我们中国人平均读书量做了贡献啊。

更加没想到的是,我这个乡村教师领着一群乡村孩子们读书的经验还在我市进行了推广,还给河北省国培的语文骨干教师做了三个小时的培训,受到比较热烈的欢迎。我们更加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了。

在这本书中又提到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一班的小学生都可以做到。但有的人一生的阅读水平因为阅读目标底下,不讲方法,也永远停留在了小学生水平。

检视阅读:略读和粗读的一种。掌握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这种读书方法通常用在选书时和一本书的阅读起始课上。

分析阅读是阅读一本书的最高层次。分析阅读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甚至可以这样讲,分析阅读是人精神上真正拥有一本书好的唯一手段。所以,我们读书要达到分析阅读,就可以达到增强理解力的目标了。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眼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接近分析阅读的水平,我交给孩子们多种读书方法。比如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教给孩子们梳理提要式阅读法、赏析批注式阅读法、抄写摘录式阅读法、朗读感悟式阅读法、评价探究式阅读法、拓展式阅读法。这些阅读法把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结合起来,有利于孩子们透视一本书,并且对一本书的某个安排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再比如,我交给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多种批注式阅读法:评点式批注法、提要式批注法、赏析式批注法、联想式批注法、反思式批注法等,都有利于让孩子们沉入作品,在别人的故事里读出自己。

这本书还向我们介绍了做读书笔记的几种方法、不同体裁的书怎样读、阅读的终极目标等,实在是一本虽然不好读却值得读的好工具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也希望更多的人因为这本书受益。

天云苍苍,江水泱泱,教育之路,山高水长。在这条路上,我希望,自己做一个灵魂有书香气的女子,用阅读抵达诗和远方;我愿意,做一个阅读的点灯人,在一届又一届年轻的心灵中,点起一盏一盏的灯;我相信,一灯照隅,万灯照国,只要有更多的老师去点燃这盏灯,就一定会有灯火辉煌时。

朋友们,一起来吧,参与阅读,推进阅读,让我们一起在路上!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一本书读懂中国税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