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800字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800字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后感范文欣赏。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后感范文欣赏,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越发强烈,因此,经典书籍成了很多朋友的首选。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一直觉得用知识来对别人进行考试,在一定的层面上考的是记忆和理解,很少能考到思维和过程。西方的教育,包括日本的教育,很少会拿知识点来考孩子。比如,我们考甲午战争一定要问你,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这是考知识。日本人怎么考?问,甲午战争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的方式,考察出来的是思考、是人生观价值观教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都管用,现在教材上教的东西,小学读的到初中就不管用了。以前学的东西为什么会管用呢?因为学习的是能够影响他一生,能够形成他价值观的、提升他认知能力的、提升他的心智的东西;而现在这些东西不学了,或者学得太少,或者学不得法。

比如说,我们教孩子《论语》,第一节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背诵并默写。现在是小公鸡咕咕叫,背诵并默写。前一个小孩子到了80岁,有老朋友来访,把门一开,看到老朋友来了,很高兴,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一个小朋友,一看老朋友来了,说:小公鸡咕咕叫!

但如果他一开始背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君子不器,他的心胸就宽了,他的眼界就高了,他的立足点就结实了。

教育不仅仅是工具,教育不是仅仅教给你一些专业技能,然后让你找份工作;人类最初的教育,不是把人教育成一个专业的工具,而是把人教育成人。

苏格拉底的教育、孔子的教育、耶稣的教育、释迦牟尼的教育、经典的教育是头脑的教育。在今天,经典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这两者都需要。但人们往往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头脑的教育。而后者恰恰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让人成其为人。古人的知识并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但恰恰是那些知识不很完备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完美的人格。

读经典根本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是我们心灵的需求。

一个心智达到充分发育的人,一个认知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的人,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超乎同龄人。

还有家长和老师认为,教《论语》嘛,是不错,但是小孩们不感兴趣。那么我想问,现有的哪一门课是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的?所有的课程之所以设置出来,一定是两个目的,第一他未来生活的需要,第二他心智发育的需要。如果纯粹根据兴趣的需要设置课程,最好的课程是《王者荣耀》。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完全按照兴趣教的。老师的义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屈从于学生的兴趣。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教着教着有的学生就对数学产生兴趣了,将来就研究数学了。这才是好的学科老师。

当你克服了困难,学习到了新东西,能力提升了,这也是一种快乐。必须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的快乐才是真快乐、长久的快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道德经》《坛经》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我告诉你,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有哪些?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用更容易理解一点的话来说: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完美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去过的人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范文欣赏


《我们仨》一书由杨绛所著,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温馨平淡的家庭,讲述了家庭三个人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看到一个幸福家庭所需要的智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读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范文欣赏。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读到此处,鼻头发酸,眼睛里止不住濡湿一片。心一阵阵颤动,凉意从身体最深处蔓延开来,指尖冰冷,打不了字。

这世间没有永远,无论是谁,终究会散了,该怎么来就怎么回,赤条条的一个人。可最深的痛不是害怕一个人走,而是曾经陪你一起走的人()不复存在。不在了就不在了,可偏偏点点滴滴的记忆还在,处以活着的人凌迟之刑。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从前我并不轻易为任何人事流眼泪,认为眼泪是不能轻易暴露的弱点,从小也几乎没有关于眼泪的记忆。

记得高三那年,教室新装了多媒体,我们稀奇得很,有的同学从家里下载了电影,趁晚自习前的时间在教室偷偷放。当时我们的班主任罗老师是十分尽职用心的老师,几乎每天都会来监督我们晚读,那时候专门负责多媒体钥匙的小华同学经不住同学们的威逼利诱,把多媒体打开让我们看电影,但她自己却不安心,为我们守在教室走廊。

我们教室在顶楼,可以一眼看到学校后门的小路,只要看到班主任骑小电驴过来,小华同学就赶紧通风报信,同学们手忙脚乱关投影仪,并迅速翻开书朗读,读书声大得一楼都听得见,班主任上来巡视时根本想不到我们刚刚做了坏事。

那年高三我们明里暗里偷偷看了许多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婚纱》和《人狗奇缘》,因为这两部电影看哭了班上一半以上的人,但我没掉一滴眼泪。我看着同桌、后桌、左右桌的同学都哭得惨,甚至为此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不敢吭声。大概是从小没怎么哭过,竟把哭都忘了,又或者如朋友所说,我就是个没心没肺没烦恼的傻姑娘。

上了大学,为了治我不流泪的病,特地看了许多煽情电影,不断酝酿泪点,终于回归了正常人行列。

可是,当我学会了流泪,却学得不该。我在能够随心所欲流泪的年纪不屑落泪,却在想要尽情落泪的时候,不能流泪。

无论是什么事,都有其恰当的时间,过了便没有了。

原要写读后感的,却絮絮叨叨说了一通流泪的琐事,我是个啰嗦的人,每写东西免不了成臭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我们仨》这本书,不长,电子书只有三百多页,比《风雨张居正》短了三分之二。我是个没有耐心的人,看此书正合适,更因为杨绛先生写的一家三口着实有趣有爱又发人深省。

这本书里模模糊糊能够窥见那几十年的社会,我了解得少,许多地方看不明白,但我关注点也不在此,不明白也就算了。

我十分羡慕钱钟书与杨绛先生相濡以沫的日常一生,他们的一生磨难不少,快乐却很简单。

他们如痴如醉地阅读学习,他们玩着学做饭,他们学业上互进生活中互补,他们坎坎坷坷却相依相随,他们分离得多,牵挂不少,为彼此记下许许多多小石子。

整本书看下来,他们所遇的鸡毛蒜皮的事不少,但从未见他们红过脸,似乎所有的问题在他们的眼中都不必在意。

杨绛生钱媛住院期间,对生活一窍不通的钱钟书犯了许多的错。每天到产房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我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不要紧,我会洗。

我把台灯砸了

不要紧,我会修

我把门轴弄坏了

不要紧,我会修

她总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她所说的不要紧。他们在伦敦探险时,他颧骨上生了一个疔,她也安慰着不要紧,我会治。

一句不要紧温柔了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

回顾我们自己,类似以上的坏事想必不少,你是否有给予他人一句不要紧,亦或者有人对你说过不要紧。或许,大多数时候都是抱怨多于包容。

这也就是为什么钱钟书与杨绛能够相携到老的相处之道吧!

但愿生活中的我们能够多一点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抱怨与责备。

其实,这本书里,我最心心念念的便是他们的女儿钱媛。

从出生到去世,杨绛先生用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画了她生平杰作,是丈夫认为的可造之材,是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是亲家一眼相中的好媳妇。

书中并未描写钱钟书与杨绛如何教育过女儿,可女儿却乖巧得让人又爱又怜,成长得出类拔萃。我想,这归根结底就在于钱钟书与杨绛二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也不必费尽心思的,父母做好自己,儿女自然相随。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

醒来看见一个女孩子在他脚头,为他掖掖夹被,盖上脚,然后坐着看书。满地都是书。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闹闹地玩,这女孩子却在静静地看书。

她那时候十一周岁,已读过《西游记》、《水浒》等小说,正在爸爸的引诱、妈妈的教导下读文言的林译小说。她和钟书有同样的习性,到哪里,就找书看。

钱媛因为身体原因,经常休学,许多的课业都是杨绛和钱钟书教授的,但这并不影响她成为人人尊敬的北师大教授。

钱媛确是钱钟书与杨绛二人生平杰作。我竟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想象中的小女孩。

犹记得小时候,没有电视的夜晚,我从村图书室借了许多故事书回来,爸爸坐沙发上,妈妈坐在门边的小凳子,我和妹妹趴在饭桌前,四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各自看书。爸爸妈妈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仅读过几年书,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总会用书中看到的道理来教育我们。外人总夸我和妹妹乖巧懂事,却不知,这是父母为我们作了榜样。

我的父母用尽了一生培养三个女儿,虽不是十分出色,他们已心满意足。

将来某一天,我也会为人妻、为人母,但愿能学到《我们仨》里一星半点的智慧,不断努力做好自己,扮演好生活赋予的每一个角色。

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系列图片,听说呢,叫“杜甫很忙”,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观点,嗯,先看看这几幅杜甫忙图吧。

先是原图一个,看那儿,杜甫正坐在石头上,微微仰首,愁眉苦脸的。可经过大家加工,此时,一个穿着红白相间大衣服的杜甫横空出世,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个汉堡;另一个正提着水桶去送水;还有一个正在装可爱自拍;还有打枪战的杜甫、骑自行车买菜的杜甫、上网写诗的杜甫,数不胜数。

听说始作俑者是一群中学生,为什么这些人要涂鸦诗人呢?有些人很不解。有一些人很赞同:不错,想象力真丰富!也有些人不高兴了:这么伟大的诗人,被这些人改成这个样子,不就是在侮辱诗人吗?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来讲讲我的观点。

我呢,是灰常(非常)赞同滴,这个嘛也不是不好,小孩嘛,是富有想象力的,画一画没关系!再说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放松也木有(没有)关系。有人说,那他们发到网上也叫放松?那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不行?又有人说,国外的人一直在关注中国的诗歌文化,看到这些图,不就像自己人骂自己人,别人看着不可笑吗?哈,我大笑,外国人他们是灰常(非常)随和滴,他们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反而会想:中国人真有想象力啊!说真话,大家都说要尊敬诗人,其实呢,不就是要我们这群学生把诗背下来了吗?为什么不换种方式去走近杜甫呢?这样画说不定可以让更多人来关注杜甫,关注他的诗歌呢!

最后总结一句,我同意这种做法,反正杜甫诞生1300周年了,庆祝庆祝一下,顺便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杜甫,不是一举两得吗?

精彩点评:睿哲小小少年,能对时事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表自己之新颖观点,为涂鸦少年们正名,真是有勇有谋!文章论点清晰,小作者思维发散,分析利弊,势如破竹,让人读来痛快至极!当然,词不达意处需修改哦!少年强则国强,睿哲,十分看好你,加油!

那年我们21观后感范文欣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视频《那年我们21》呢?你还记得你的21岁吗?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关于《那年我们21》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我二十一,正在初尝艰辛与挫折,今年我二十一,正在迷茫中追寻。我很庆幸,看完这个视频,我不是在回忆历史,我正在书写我的二十一。二十一是一个人青春最为飞扬的时候,是王亚平第一次执行人工增雨任务,是第一次参加科研比赛,第一次进火场,是各地演出追梦,是下乡当知青二十一岁,是奋斗和追寻,跌倒和挥汗,热血和闯荡。

我在百度搜索那年我们二十一时,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叫做《我二十一岁那年》,是史铁生的一篇散文,讲述作者在二十一岁那年厄运突降,住进了医院,陷入抑郁的同时,也开始对命运人生的探索。我分享他文章最后的一句话:二十一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是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在以后的年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候默念着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精神的描述和引导。我想这是对我们二十一岁最好的解读。二十一岁可能还处在混沌之中,可能还没有找到自己一生所求,但是我们不能停止寻找的脚步。

不管是谁的二十一岁,都应该追寻自己的精神,中途可能会有波折有反复有不确定。正像微视频中说的:二十一岁,也有可能改变历史。青年人要有这样的自信和冲劲,这是一个追梦的时代,奋斗的时代。最近整个朋友圈都在为一篇文章潸然泪下,北大一等奖作文《卖米》,张培祥在她的21岁,白天打工,晚上学习,同时开始她的创作和翻译生涯,24岁的她患上了白血病,才女早逝,但是她短短的一生中迸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大三的我正在摸索自己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努力,未来的魅力在于未知,在于探索,现在的魅力在于把握。不管你是不是21岁,或许11岁,或者31岁,奋斗永远在路上。

我们仨读后感欣赏


相信不少网友都读过由杨绛同志著作的散文集《我们仨》,作者在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在平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丈夫和女儿的怀念。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书薄,而且是回忆录,读书快的话,三个小时就能完成。

读完的第一个感受是,身为中国人,我好惭愧啊??,因为生字蛮多的。

第二个感受是,以前读文化大革命的相关书籍时,读完我要花一阵时间脱离那种黑暗和绝望。这本书虽然也提到了文化大革命,但口气却格外温和,特别像杨绛和钱钟书的性格。读()起来很舒服。

第三个感受是,读书,读书,读书SUpERIMpORTANT。我又再一次从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看到,读书是教养小孩的强有力工具之一。钱钟书和杨绛爱读书的习惯对他们的女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从小爱阅读,杨媛的处世能力让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然能安全地生存,这得需要多大的智慧啊。所以读完这本书,给我的孩子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心志更加坚定了,绝不动摇。

第四,旅游,旅游,旅游VERYIMpORTANT。通过到处走走,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文化,很是让人开眼界。

第五,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是我学习的楷模。看他们的婚姻,真得羡煞旁人。他们相敬如宾,他们朝朝暮暮长相守,他们患难与共,他们如胶似漆,他们琴瑟和谐。这本书虽没有直接明了地告诉你幸福婚姻的原则,但却处处显露着夫妻相处的秘诀。这本书也可被列为婚姻研读书籍。

鼓励大家阅读。

电影我和我们观后感范文欣赏


《我和我们》是一部由贾小铁导演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和刚毕业的班主任老师之间的故事,剧情感人,扣人心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这周星期四下午,我们看了一部精彩感人的电影-----《我和我们》。

这部影片讲述了周恩来班一群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人生经历的初二学生生和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另类班主任唐龙的故事。片中因为三个调皮学生高举奖状,白老师来阻止而受伤,后来的代课的唐龙老师接手周恩来班,并践行他多年在南开大学通过学习周恩来事迹而开创的教育新模式,学习敬业乐群会开展社团活动,与校园三剑客斗智斗勇,最后成功地教育好了这个班的学生,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思绪万千,我明白了人的不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如影片中的三个调皮学生,原本是班上最喜欢惹是生非的学生,最后在唐龙老师讲方法、讲策略的耐心教导下,竟然成了学习名列前茅的好学生。所以说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不过()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才能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果学习刻苦努力,即使你生活再贫苦,生活条件再不好,也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

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团结友爱。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才是积极向上的和谐完美集体!只有团结友爱,才会给集体创造奇迹,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古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花独发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都是团结合作的谚语。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觉得这部电影包含的这两个人生感悟,只要我们理解透彻并运用实践,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同学们,我们要及时改掉不良习惯,刻苦努力学习,为以后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感恩我们要行动观后感


感恩我们要行动观后感(一)

肖老师今天早上告诉我们,今天要在操场上举行:感恩我们要行动,家长同学都要参加。

第二节课老师让我们搬着凳子,拿着书去操场。我想:那书干什么。我有疑心跟着同学走进了操场,老师带着我们找好位置,这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来了,老师说:“让家长坐在凳子上,我们带的书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顿时我知道了:带书就是为了坐在地下。

感恩我们要行动开始了,李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她的过去,她的家庭贫困,每天上学都要走十多里的路,不像我们,坐着大客车舒舒服服地上学。我们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在的孩子一直不知感恩。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出气筒,爷爷奶奶是他们免费的保姆。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就把气全撒到家人身。说妈妈烧的菜不好吃,嫌爸爸不是高-官权贵,觉得爷爷奶奶是老古董,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常常抱怨:凭什么别的同学每天都有新衣服穿,而我一年四季只有那一件洗得掉色的衣服;凭什么别的同学有手机,而我想想不敢想;凭什么别的同学在温室里娇生惯养,而我却在里来,雨里去,凭什么……孩子的怨气统统撒在父母的身上,他们认为父母为他们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老师也一样,应该这样,那样。如果对他们要求严格,他们会觉得你不爱他,讨厌他。反过来他会记恨。

李老师又给我们讲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在她妈妈还怀着她的时候她的奶奶想知道这是男孩还是女孩于是就悄悄的做一下B超,因为这时女孩,所以她的奶奶骗妈妈说:“这是一个怪胎。”一个护士阿姨告诉她这是个女孩。妈妈就跪在奶奶的旁边,坚持要生下这个女孩。奶奶再说就不答应,于是就把妈妈爸爸踢出了家门。于是爸爸就努力赚钱有一天,爸爸出车祸死了。妈妈更加累了。

听了这个故事全场人都哭了。

从个故事里我明白了:父母带给了我们生命,在生活中给予了我们点点滴滴的照顾与关爱对此,我们要学会感恩,等我长大参加工作了,每个月百分之十的工资给爸爸、妈妈。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才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灵魂才会纯净!懂得感恩的人,终会幸福。

感恩我们要行动观后感(二)

12月5日下午,我们有幸请到“中国感恩励志教育专家”刘云山老师,来给我们学校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做了“感恩我们要行动”为主题的演讲会。这堂课使我们受用终生。

刘云山老师先讲了他小时候的经历:刘老师小时候时,母亲患上了绝症,母亲临终前,说“儿啊,妈舍不得你呀!你要是想妈了,就数一数天上的星星,那总有一颗是妈妈的眼睛!”说完,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于是,刘老师便每一天晚上很晚才睡,因为,他要“看见”妈妈的眼睛。好几次,他做梦时,都梦见妈妈回来了;当他醒来时,却不见了妈妈那细小的身影。他四年级时,老师让同学们写一封信给妈妈,他写的,却与众不同:妈妈,你在哪儿?你在的那个地方冷吗?吃得饱吗?穿得暖吗?……

讲到这儿,我看看周围的同学与家长们,他们有的已经泪流满面了。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睛里的“银珠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直往下掉。

很多同学在刘老师精彩的、感人的演讲下,也深受感动。

接下来谈到老师了。在学校,老师就像是我们的朋友。他(她)们无私地为我们付出,却从不求回报。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吧?她于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为了救学生,自己的下肢却失去了知觉。多么无私、多么英勇、多么伟大啊!刘云山老师还讲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如果你们真的爱你们的老师,就请拥抱他(她)吧!”刘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在场的各位同学,马上一窝蜂拥了上去,拥抱老师……

我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一次,体质较弱的卢黛妍同学晕倒了,韦老师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她马上背起卢黛妍同学,马上上了车,马上把卢黛妍同学送往医院。跟去的同学邓安娜回忆说:“当时到了医院,韦老师比热锅上的蚂蚁还急,直到她亲眼见到卢黛妍同学没事儿了,韦老师才松了口气儿。”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当时的情景,但我从邓安娜同学说话的语气中,清楚地知道了韦老师当时的着急。四年级的教师节,卢黛妍同学买了一大束康乃馨送给韦老师,感谢韦老师对她的关爱。

通过这一次的演讲会和卢黛妍同学的例子,我悟出了一个让我终身受益的道理:感恩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德,人与人之间存在了感恩,才会使我们的家园和星球更美好;有了感恩,才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蔚蓝的明天!

喜欢《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读后感范文欣赏》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