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谁家有女初长成》读书笔记3000字。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谁家有女初长成》读书笔记3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谁家有女初长成》读书笔记3000字:

《谁家有女初长成》这部中篇小说收录于严歌苓的小说集《角儿》一书中。严歌苓的很多作品曾被改编为影视剧,包括《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天浴》等,算起来,写书人也是幕后工作者之一,所以我们知道李小璐凭借《天浴》成了最年轻的金马奖影后获得者,知道倪妮自《金陵十三钗》之后一炮而红,却很少关注这些背后有一个这么厉害的作家、编剧。

严歌苓曾在成都军区当过文艺兵,所以《天浴》的女主角是一个漂亮的成都女孩子,《谁家有女初长成》的主角也是一个四川的女娃。

怀揣着对大城市——深圳的向往,潘巧巧跟着老乡曾娘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巧巧的目标是成为工厂里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看看大城市的繁华,也能像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女娃一样寄回钱给父母。在靠近西安站的一个小火车站,层娘借口上厕所,把潘巧巧留在了车站,并让同伙去接她。曾娘这个带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同伙很快得到了巧巧的信任。在假装带巧巧去找曾娘的过程中,这个同伙占有了巧巧,并以要得到家里唯一亲人叔叔的祝福为由,将潘巧巧带往了西北。

在西北的一个屋子醒来之后,潘巧巧终于明白她被曾娘的同伙卖给了养路工人郭大宏。在郭大宏知道潘巧巧是被卖到这的之后,郭大宏也没有对潘巧巧有防备心,工资给她管,也没有限制她的行动,就像寻常夫妻一样。潘巧巧已经生出了和郭大宏有以后的念头。除了郭大宏的傻弟弟郭二宏让她觉得不满意之外,和这个看起来很憨厚的男人过日子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潘巧巧怀孕了,她不确定这个孩子是郭大宏的还是曾娘的同伙的,她觉得不能辜负了大宏,向郭大宏坦白之后决心打掉孩子。去县医院检查的过程中,巧巧遇到一个和她相似经历“嫁”到这儿的女人,两个人暗中起了比较的心,在言谈中得知那个女人家里居然有一台电视,潘巧巧回家后要挟加撒娇的方式让郭大宏答应了买一台电视给她。

平静生活的转变在一个夜晚,郭大宏假意工作上有事给了郭二宏“欺负”潘巧巧的机会,面对郭大宏无所谓的表情,潘巧巧才知道兄弟两个每天窃窃私语的内容,才知道她不是嫁给郭大宏而是卖给了郭家两兄弟。发疯似的潘巧巧拿起了菜刀砍向了郭家两兄弟。

逃难的潘巧巧最后逃到了一个军营里,这是一个只有二三十个兵和两个领导的小兵站,潘巧巧在这里成了小潘,成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兵站里最漂亮的风景,且不说巧巧还是一个温柔勤快的女人,只说她的一股子女人风情,就引得兵站的士兵们都喜欢上了她。其中包括领导之一——兵站的总务长刘合欢和兵站的文书小回子。因为兵站外出道路全都因天气原因不通,巧巧有了留下来的借口。在兵站里,潘巧巧竟有了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刘合欢成功追到了潘巧巧,士兵们都开始打趣要喝他们的喜酒了。小回子这个时候在送来的书信文件中发现了潘巧巧的通缉令。刘合欢,小回子,其他士兵都觉得潘巧巧这么温柔的女人,如果不是因为被拐卖,被买家毒打欺负的话(潘巧巧诉说的内容),是做不到这一步的,所以她的这一步在士兵这里是值得原谅的。但他们也知道通缉令也不会无端冤枉人,更何况现在知道了而隐瞒,无论是法律还是军队纪律,都说不过去。

刘合欢决定帮助潘巧巧继续逃跑,给她准备了充足的食物衣物,找好了接应的车。但却在逃跑之前被兵站的站长通知的官兵给抓走了。兵站站长是军校的高材生,却因为和一个领导的女儿相爱,领导很不中意他,一纸文书把他发配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他严格自律,在这个小兵站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知道了潘巧巧被通缉之后,虽然他对潘巧巧也抱有极大的同情,仍然选择了把潘巧巧交出去。

面对刘合欢和小回子的质问,特别是小回子问到:如果是你的姐妹呢,他们被拐卖,被非人虐待而反抗,你也会把她们交出去吗?站长回答:我的姐妹们不会蠢到被人拐卖,我的姐妹再穷也会去读书。

潘巧巧被判死刑的消息两周之后传到了这个小兵站。

故事到这里就停止了。这并不是一个让人会开心的故事,在里面,除了曾娘和她的同伙,其他的每个人似乎都能从情理上替他们开脱。

郭大宏“买”潘巧巧的一万块钱里有三千是郭二宏的,给潘巧巧买电视的钱里有两千也是郭二宏的,所以,郭大宏已经默认了巧巧是有他弟弟的一份的,更何况在他之前,巧巧都已经被人给欺负了,也不是什么清白身子,在他的思维里,既然我不纠结这件事。那你也大可不必去纠结郭二宏的事。

刘合欢,在这个兵站里兵龄最长,在与潘巧巧的相处中,他感受到了生活中能有一个女人是多么有滋味的事,更何况潘巧巧又是这样一个好的女人。哪怕最后知道了潘巧巧被通缉,顶着违法犯罪的帽子,他也要想尽办法帮她逃出去,所以他最后的质问和痛苦,是能让读者深深体会到的。

兵站站长金鉴,他同情潘巧巧,同时又憎恨以潘巧巧为代表的这些女娃,早早辍学,稀里糊涂开始人生路。金鉴身上还有一个大学生初入社会的“自以为是”,所以他最后“我的姐妹们哪怕穷死也会去读书”的回答其实是很无力的。因为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读书是普通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的一条路,但现实中,这条路却是一些人无法走得通的路。

而潘巧巧呢,应该是最能得到同情的,她只是想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想要的生活,却被所谓的老乡卖到了大西北,接受了被拐卖的事实之后,她也想好好的过日子,却又被这个她都开始想象着未来一起生活、最信赖的人给出卖,读书笔记变成了两个男人共同的妻子,或者说只是他们的女人。接受这样的生活和奋起反抗中,潘巧巧选择了反抗。或许有人会说既然郭大宏没有限制她的自由,找机会跑了就行,何必把自己落到杀人犯的这一步。但我想,那砍下去的一刀,也是潘巧巧对这种生活的痛恨,希望之后的绝望,已经让她没有了退路。再进一步说,潘巧巧若真能三思而后择机逃跑,那也就不是潘巧巧了。

这篇小说牵扯到人口贩卖的现实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牵涉太多,也不作为这篇小说的一个重点,但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小说题目《谁家有女初长成?》,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杨家有女初长成”一句。《长恨歌》写唐玄宗之恨,写杨贵妃之恨,但这种恨的前提是爱。而潘巧巧才初长成,却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将她推入了一种不正常的婚姻生活,她甚至没有清晰而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爱,就成了别人的媳妇。她对郭大宏、郭二宏反抗之后,又将面对反抗不了的法律。

严歌苓的文字有一种温柔的刻薄,潘巧巧被判死刑,郭大哄、郭二宏毙命,刘合欢得到后又失去,而所谓的曾娘和其同伙却继续逍遥法外,不知又会有多少潘巧巧走上这样的路。严歌苓笔下的潘巧巧善于用自己女性的身份去男人世界里获得一些好处,她对潘巧巧的内心刻画是细腻而又略显刻薄的,但又不同于张爱玲笔下对女性心理的描写,那是一种甚至能让你发笑的刻薄,而严歌苓也有能力让读者笑,但这种笑背后又多了很多的无奈。

既是小说,看这个或虚构或基于真实人物写成的故事,不谈些教育意义似乎不够,谈一些吧,又显得多余。但还是希望这每一家初长成的女儿,都能有明媚的人生。文:皮皮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书笔记3000字:

文:看淡秋水;“学而时习之”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也是初中古文启蒙教育的篇目。原文如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读初中的时候,记得当时的翻译是这样的:

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么?

目前网上认同这种翻译的大概占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可见这是一个通用版本。

我个人认为,作为古文的启蒙教育,这样翻译也大致上说得过去,因为毕竟不是做学术研究,同时也照顾到了初中阶段教育的需要。但是,如果稍微深入一点的去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翻译是不准确的。

一、要准确翻译古文,首先应了解作者的思想特征

在“学而时习之”中,“学”是学习,这个没有争议。但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学”的内容是有特指的。

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希望了解的所有未知知识以及我们没有掌握但是想掌握的所有技术,它既包括学习政治理论、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学习工农商学兵等各行各业的技能、才艺等等。

但是,孔子所说的“学”的内容范围要小得多,主要是指西周时期的诗、书、礼、乐等传统典籍,也就是学习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

孔子思想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有等级的仁爱观念和“入世”。有等级的仁爱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入世”是他对社会的态度。这两个特征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

由于孔子非常强调人是有社会等级的,所以他很轻视对一般的生活技能的掌握,认为这不是“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比如,在《论语·子罕》中,他说:

吾少贱也,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意思是说:我少年的时候非常低贱,所以掌握了许多卑贱的技艺。真正的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的。

他又说:“吾不试,故艺。”(同上)我没有当官,所以才学会了这些技能。他把生活技能等称为“鄙事”,认为这不是一个君子该去掌握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当官”的人该去做的事情。孔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是多么高兴的事情,相反,他认为他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学的。

所以在这里,这个“学”不能宽泛地理解成学习一般的书本知识,或者是学习生活、生产技能。

二、翻译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习”的本意是鸟儿频繁试飞。所谓的频繁试飞,是指雏鸟刚刚练习飞翔的行为。这个试飞行为的本身,包含了实践的意思。小鸟站在窝里无论翅膀煽动得如何优美,如果不离开自己的鸟窝去真正地实践飞行的技巧,也是检验不了自己到底能不能飞得好、飞得高的。

前面我们说了,孔子“学”的内容主要是指帮助君主或者诸侯管理国家的理论、策略和方法。那么,在这里如果把“习”字翻译成温习或者复习,就不是很准确。

在孔子眼里,一个人如果把学到的治国理政的本领施展出来了,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在这里“习”字应该是实践的意思,而不是“温习”或者“复习”。

三、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字义的不同

汉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既有继承也有区别。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朋”翻译成带有普遍意义的朋友。但是在古代,“朋”跟“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经常连用而已。《易·兑》中说:“君子以朋友讲习。”虽然这里是朋友连用,但是它的“朋”是“同学”的意思。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为朋”,即跟从同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同志为友”,即是说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称为“友”。

还有一些字,虽然表达的是同一种状态,但是在程度上却不一样。比如“不亦说乎”中的“说”和“不亦乐乎”中的“乐”。“说”通“悦”,是内心愉悦的意思。“乐”的意思是开心、快乐。两个字虽然都是说愉悦、开心、高兴,但是表达快乐的程度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内心很愉快,但是不表现出来,被称为“悦”。

有特别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整个人已经控制不住地喜形于色,甚至是手舞足蹈了,被称为“乐”。

(pS:“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字,网上有人说在周秦的时候,它是“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作副词用。但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时”的解释是“时常”。《说文解字》中,对“学而时习之”中的“时”的解释,也是时常、经常。另外,我在《古文观止》中也没有发现“时”字特指“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说法。比如,《左传·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中,“时”字就有“诛求无时(时间。无时,指没有确定的时间)”、“以来会时(按时)事”、“未知见时(时间)”、“其暴露,则恐燥湿之不时(定时)而朽蠹”、“司空以时(平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按时)螟馆宫室”等用法,其意义跟现在差不多,并没有特指。所以,个人觉得,在这里“时”字解释成“时常”或者“经常”是正确用法。)

四、翻译要符合常理

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看似通顺,其实并不符合常理。一个人之所以要反复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要么是他已经把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要么是以前就没有学透,没有理解清楚。而这个反复的过程,并没有什么让人值得开心愉悦的。因为,一次就记住或者弄懂一个知识,远比需要花时间反复复习才搞懂要开心得多。

可能有人会说,孔子的意思是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反复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经过思考,得到新的领悟,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当然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有关于思考的提示吗?或者说根据文意能找到关于思考被省略的依据吗?都没有。这句话讲了四个状态:学(学习)、时(经常,时常)、习(实践)、悦(愉悦),并没有说关于思考的事情。假如说有通过思考得到了新的领悟而让人愉悦的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并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不也是很愉悦的吗?”

在古文翻译中,补出原文中无需说明而故意省略的内容,这是可以的。比如,在“人不知而不愠”中,“人不知”后面是省略了宾语“我”的,翻译的时候就补出来:“别人不了解(我)……”。

但是,对“学而时习之……”这句话的翻译,大家都没有补充“通过思考得出新的领悟”,这不是大家疏忽,而是原文中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不是|“温故而知新”,那么,单纯的、反复的去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觉得非常愉快,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还有,把“朋”字理解成普通的“朋友”的意思以后,翻译成“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也并不是普遍成立的事情。对好客的人来说,有朋友来确实开心,但是对不好客、不喜欢被打扰的人来说,是否真正开心就未必。另外,朋友的关系是有亲疏、厚薄之分的。好朋友、知己过来了,自然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但是如果仅仅是点头之交的普通朋友来了,或许会客气的接待,但是未必会达到“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的程度。

五、全文翻译

如果把孔子的这段话翻译成“对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有朋友从远方来……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给人的感觉是在分别讲学习的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和成为君子的一个标准,而这三件事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说有,就是孔子告诉了我们三个不同的生活常识而已。

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段话应该这样翻译:

学到本领后能时常进行社会实践,不也是很愉悦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3000字


《人间草木》读书笔记3000字

汪曾琪先生的《人间草木》一书,放置于床头,有时读个七八章,有时读个一两章,断断续续的竟也读完了。这种散文,读起来没压力,心情却又是愉悦的,到是适合我这种没什么计划的人。书中或花鸟、或鱼虫、或旅行、或回忆,这世间风物在汪先生笔中透着气息、透着风味、夹杂着乐观与幽默传达到我眼中心里。回想各个章节,留有深刻印象的要论以下三章:

一、四川杂忆

四川是我极喜爱的地方,除去对家乡的乡情外,这地方让我一直心心念念,十余年来去了四五次。

汪先生写乐山,写的是乐山大佛,写的是司马光的登山亦有道徐行则不踬,他看的是字,谈的是见道之言。而我心里的乐山,念的是乐山的跷脚牛肉。牛肉吃过不少,广东潮汕的牛肉丸Q弹有劲,烫火锅的牛肉又是鲜嫩爽口;台湾的牛肉面的牛肉则是软烂无比、入口则化;四川的水煮牛肉则是鲜香嫩滑。而则翘脚牛肉与别不同,它是用牛棒子骨、牛脊骨、中药材包、料包等一起吊汤熬制,将牛肉跟牛杂等同涮,吃的时候取出牛肉往本地烘干的红辣椒面上一沾,辣椒的香与辣配合牛肉的鲜与嫩填满口腔,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据查,翘脚牛肉最早是救济穷人的食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难怪当初在巷中小店,当地人聚餐一人一盆翘脚牛肉,也无他菜就呼哧呼哧的吃了起来,期间大汗淋漓、姿态各异,原有此故。

汪先生写峨眉山,写的是清音阁到洪椿坪的美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水穿石而过,飞鸟驻足,风景极好。我们也去了峨眉,路上风景虽美,但因是自驾,一路匆匆,未曾驻足,不能得见这种山水间蒙蒙耳耳的形态。但好在赶车时候肚子饿了,停下车来随意寻了一家农家小店,一人来了一碗豆花。这豆花点的不硬不软刚刚好,摆在碗中一大块一大块的,筷子刚好夹得起来,闻到的是满满豆香。配上葱花、蒜泥、香油、椒油、萝卜丁或者别的咸菜,一口下去,清香爽口又绵软细腻,丝毫没有点豆腐的碱味,这家豆花便也成了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四川豆花。

汪先生还写了巧遇五台山来拜金顶的和尚,和尚进庙,得一百八十拜,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真心诚意,一去金顶就看见普贤和尚骑象而来,前面一行天女。而我们去峨眉山才不管有没有普贤或者天女,直奔金顶看日出、云海、佛灯、佛光的奇景。提前一天入住金顶的酒店,早上五点就爬起来等在金顶的山间小路上。一条小路既有长枪长炮,又有我们这种拿手机的;既有裹大衣的人,又有穿着夏装外套的年轻人,总之人山人海。不知道是我们心意不诚还是运气太差,太阳一直被层层云雾遮挡,无论怎样也不肯跳脱出来,只露出一点影子后便没了踪迹。日出、云海、佛光、佛灯都未尝得见,空余一点遗憾。

二、跑警报

汪先生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昆明三天两头都有飞机警报,一有警报,大家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想到飞机空袭,脑海中全是炸弹掉下来,房屋倒塌、火光冲天、血肉横飞的可怕场景。但在汪先生笔中,一切都是轻松随意的。他们跑警报有两个点,联大学校附近的马尾松林就是其中的一个点。一有警报,做小买卖的就把担子挑了过来,里面常见的吃食中有我m.i1766.com小时候最爱吃的麦芽糖。在那个还是凭粮票、饭票购物的年代,出街走巷的小贩丰富了我小时候的生活。每一次我在家做作业总能发现丁丁的声音。一听到这种丁丁声,我就立马扔下纸笔,冲出家门,跑到家属区院子里的空旷地带,总能看到一群小孩围着一个带帽子的小贩。而我也总会以最快速的冲到小贩面前,拽着父母过年给的零花钱递给小贩,眼巴巴的看着小贩用小铁片震下一小块麦芽糖,然后我就开心的用舌头不停的舔着麦芽糖,直到沾满了舌头、嘴唇、牙齿后,自以为不留一点痕迹的挪回家。

横断的山沟是跑警报的第二个点,这个山沟是一个天然的防空洞,即使炸弹在沟顶爆炸,弹片也不容易蹦进来,所以有人利用空闲还修了私人专用的防空洞,洞中还有两幅对联,一副是人生几何,恋爱三角,一副是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灾难面前做对联者豁达的心态着实让人佩服。汪先生写到跑警报有三种,听到空袭警报(飞机飞入云南境内)大家都不忙下沟,有人看书、有人闲聊甚至还有人打桥牌,一直等看到飞机影子才下沟进洞。常有同事说我是一个心宽的人,前屋着火,只要跟我还有距离,我还可以安然在后屋睡觉。我以为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不如不慌不忙的一件件料理,消除坏事情的影响。把坏事情处理好了,好事情说不定就这么来了。八十年前的前辈们面对空袭、面对灾难,没有惊慌失措、没有魂不附体,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洗头还是洗头、该煮糖水还是煮糖水,一切如常。汪先生说这是我们对待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有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都有不在乎的精神。而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韧性、中国人的无所畏惧,有阳光有水份时我们是白杨,高大而直立,但面对危险面对困难时候我们又是杂草,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西南联大

关于西南联大汪先生写了好几篇,写校舍、写大师、写自己,相互之间偶有重复之处,但西南联大的生活却是极让人向往。联大校区分散、条件艰苦,但课程可以随意旁听,系图书馆的书可以随便借阅无须登记。教授讲课,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教授之间不论长短,你讲你的,我讲我的。其中着墨写了闻一多先生讲课,提及他讲课图文并茂,画出女娲、伏羲的各种画像,口讲指画,有声有色。又提闻一多先生讲晚唐诗,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中的点画派联系起来,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将文学和画画结合起来讲,非常人所能为,难怪联大文、理、工学院的学生要穿城而听。联大多数教授对学生呢,要求也不严格,中文系的学生读书报告都不重读书,而重有无独创性的见解。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因此汪先生写李贺,说别人的诗是画在白底子的画,而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大为闻先生赞赏。有一个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问为什么?答曰自由。是否是联大人才更多我没有考证,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学校,有好的设施故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氛围,老师教得自由,学生学得自由,以此激发思考、激发创见。

上世纪的教学就如此开放,反观我们现在的教学体系,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读书写文章就先学三段式,总分或者总分总。数学就学老师教的规律,至于为什么是这个规律,怎么发现这个规律不在我们的学习范围。小伙子呢,形式上学校是灵活了许多,各种社团各种兴趣课,但从整体上、从根本上还是死记硬背的多一些。我看学而思的数学,老师就是把公式或者模型硬教给孩子,让孩子解题套公式。对于语言确实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写,但如果一直这样过度强调记、背、算,只会固化孩子的思维,而这些固化的东西迟早会被人工智能、机器取代。所以还是希望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学数学呢不仅教公式,还可以多去研讨一下公式背后的原理,让孩子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学语文呢,不仅读课内之书,读我们国家的书,中外古今都读读,体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美。只有让他们多接触多体验,才能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学会理解自己、理解世界,也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世界。作者:山风

《中国男人书》读书笔记3000字


《中国男人书》读书笔记3000字心得体会:

这本书是王琦老师以访谈形式,关于中国男性健康的书。

作为男性,男科问题是大多数男性比较回避的话题,男人不能说不行,因此专科小医院才会如此火爆。

不论你是否有男科问题,都应该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笔记心得:

现代男人的三大困惑:少精(不育)、前列腺问题、阳痿(性功能障碍)

一、少精

男子少精,精子质量下降,一种是精子数量减少或者没有了;一种是精子的质量不好,畸形的很多。精子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从高到低,正常人a和b一般要占据50%。

受孕的过程,受孕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个月女性排卵期才10天,卵子的存活率大约24小时,之后就会被排除体外。精子在进入女性体内,需要突破阴道内的消耗,需要突破子宫颈的筛选,还需要突破卵子的“壁垒”,就如同战阵,一批批的消耗,最终保障优势兵团到达阵地,完成任务。

精子在为目标冲杀,而卵子坐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精子结合。

精子主要存在于精液之中,在体内呈液态,射精之初5-45分钟,精液比较浓稠,这是为了保护精子通过阴道内的菌群干扰,在进入阵地前安全完整。45-45分钟之后,精液变稀,释放精子进入战斗位置。精液中一部分是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一方面是保护精子安全,另一方面就是有助于消除女性阴道内的有害菌。

畸形儿的增多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目前国内的畸形儿也在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畸形精子增多,当达到了一定比例就会成功混入精子的优势兵团,和卵子汇合。

按照中医理论,肝、脾、肾虚弱,尤其是肝肾阳虚,导致造血和精液化生能力下降,而肾中之精是依靠脾中气血化生。

造成脾胃虚弱,饮食上偏甘腻、辛辣、寒凉。现代生活带来的“湿”,脾为五行之中土,可以视为车轴,如果车轴粘滞了,五行运转就也变差了,这就是脾湿。

抽烟和饮酒对于精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坊间有关于李白的儿子存在智力缺陷的传闻。古人有饮酒和雷雨天气不同房的说法。

污染的环境、包括食用了棉籽油,手机长期留在裤兜,都会造成男性不育。

总之男人很脆弱,睾丸很脆弱,比如肥胖儿的隐睾问题,比如泡温泉、睡火炕导致的精子集体阵亡。

精子的生化过程需要90天,所以一般男科的治疗上也在90天以上,尤其是戒烟戒酒备孕的男士,最好超过半年或者一年。

除了器质性的病变,还有功能性的问题,压力过大等都会造成不育,不得不说压力过大会导致下丘脑-睾丸,这一套内分泌系统的运转失灵,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不育,还会造成不举。

家庭中妻子的重要性,家庭中妻子首先是一个母亲,是一个把别人儿子接到家里的准母亲,男人有时表现的强硬,有时有表现的软弱无力,在自卑和自负中不断转变。就需要家庭中的妻子给予很好的包容和支持,男人的自信来源于家庭而不是自身。

食疗很重要枸杞、桑椹、核桃、黑芝麻,个人还建议吃松子。

二、前列腺问题

现在,前列腺炎有早发的趋势,整体上跟男性的过早发育有关系,尤其是过度手淫,多度饮酒带来的前列腺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中老年的困扰,而变得越来越年轻化。在家中就可以自我康复的一种好办法就是热敷,尤其是做艾灸,艾灸在气海附近的效果最好。

前列腺炎,在中医来看,湿热下注,饮食不当伤了脾胃,调整饮食很重要,尤其是按照中医体质学的九种体质来调理饮食。

今天已经是5月26日,节气小满已经过了,正是进入了夏天,按照五运六气来分,进入了少阳相火,相火为天地两股热量相互作用,天气也就正是炎热起来。满大街的麻小、撸串、火锅、啤酒,伴随着2018年的世界杯,熬夜也加入其中。

熬夜首先就损伤了血气,肝脏原本的作用除了代谢提供能量,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进行自我修复。而熬夜,让人体处于亢奋状态,读书笔记肝脏就不得不继续工作提供能量,从而失去了自我修复的机会。而麻小、撸串、火锅、啤酒,这些高能食物还寒热交替,严重的拖垮了脾胃,造成了身体运化能力的下降,血液也会浑浊,这就是湿热或者痰湿,湿热下注就是前列腺问题在中医上的判定。

40岁江河日下,50岁日末西山。这是对男性身体退化的最形象描述。男性以八为数,四八32岁正值筋骨最为强壮的时候,但是过了顶峰也是开始走下坡路,40岁以后睾酮开始下降,跑步圈里有一种说法,过了40岁绝对速度就不需要练了,也就是说再怎么练也就跑这么快了,睾酮很重要每个运动员都知道,50岁以后肌肉增长能力下降,心功能下降。其实不论你信不信这些事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个体是有差异,有强弱之别,但是趋势确实不曾改变,我曾遇到很多人,说他就不会这样,会如何如何,且让时间证明吧,好与不好自己心知肚明。

三、阳痿(性功能障碍)

男人40岁以上,性功能障碍的发病大幅度升高,而中国式壮阳,认为阳痿是肾不好,大量补肾,其实很多阳痿患者,肾功能没有问题,要么催心火要不补肾水,这都是不可取的,首先要辨证,多数的阳痿都是肝的问题,肝血不足,调肝几乎是男科和妇科都需要做的事情。切记不要随便吃什么药酒,在正规医院就诊。

吃大腰子补肾?当心动物肾脏中的镉超标。而吃动物生殖器壮阳,可能摄入一部分动物的雄性激素会有一点点作用,但是因为雄性激素导致的阳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多数还是肝血不足。例如27%的糖尿病男性患者有阳痿,52.6%的高血压男性患者有阳痿。

选择性阳痿,男人一生靠气,女人一生靠血,从壮年到暮年,气衰了男人也就老了。而情志上,男人如果得不到妻子的包容和关爱,在妻子面前气场不对路了,也就容易引发选择性阳痿。

男人不敢说“不行”。几乎所有男性,都害怕被别人说不行,你不行隔壁老王就很行,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失业工作上、在家人面前,男人把自己放在一个顶天立地的角色,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身体健康的男人,或多或少在这种压力下,心理出现了障碍。

说到男人不行,就要看到男性与女性的差别,男性与女性的差别是深度和广度的差别,男性是追逐目标、实现目标的模式,女性是选择目标、判断目标的模式,几乎自然界大部分动物雌性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雄性,而雄性总在不断的追逐不同的雌性。这就是深度和广度的差别,人类首先离不开的是动物这个范畴,男性追逐目标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而我们的社会对于男性的失败并不是一种很包容的状态,而女性原本的选择和判断也在社会中出现了偏差。因为社会发展导致的偏差,才引发了男性原本会失败成为不可接受,女性原本选择和判断出现较大误差。

由于男女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导致了家庭生活中,女性更多的是不理解自己的丈夫,男性更多怕遭到失败的打击而压力倍增。所以男人要意识到,男性在社会中其实不是强势群体,而是弱势群体,男人可以失败,男人也可以不行,每一次的努力未必会有好的结果,这是一个必须要接受的现实,只有直面自己的失败才能为下一次目标做好准备。

这是我这些年来在遭遇各种失败挫折之后,了悟的一个道理,我可以接受自己的无能,但是我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累了我会休息一下,错了我会承认面对改正,这也是我想分享给各位男士的心得。作者:徐旸

“鲁迅的创作”读书笔记3000字


“鲁迅的创作”读书笔记3000字:

鉴于对自己的阅历与表达能力的不满,此篇只作为自己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以后有能力用自己的表达来写下对鲁迅先生以及李欧梵前辈所给予的阅读感悟。本篇着重于整理此书中的第二篇“鲁迅的创作”这一部分。

李欧梵先生在探讨“鲁迅的创作”时,主要从现代化技巧以及“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分类来探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来探索《野草》,最后是简论鲁迅先生在杂文中透露的对“生活与现实的种种观感”。

(一)现代化技巧

在探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之现代化技巧的起点处,李欧梵先生先从“短篇小说”这一体裁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所蕴含的现代性作为突破口,点出了鲁迅先生的在形式上“现代性”选择: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先对中国历来“重诗文轻小说”的文人传统进行了反拨;对传统体裁的继承,鲁迅先生爱好唐代及其以前的传奇、志怪等,因为这些文言短篇小说富于想象力,并且艺术上也不受儒家正统道德的约束,是“自由与简练的结合”。(中西结合,创新选择,从而在体裁上进行了睿智的融合)然后举例《怀旧》,借小孩子的口吻对以私塾教学进行了揶揄,以古文形式虚构了一个高度主观性的小说。

如果说《怀旧》是鲁迅先生的现代小说的“习作”,那么《狂人日记》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了:日记体;文言“序”与白话正文的双重结构;狂人的“被迫害狂”心理的描写;人兽相混的象征手法;传统文化的吃人主义与人的进化的双重主题;谜似的结尾……从外部形式到内部主题思想,鲁迅先生彻底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总攻”,当然,《狂人日记》中交织的乐观与悲观以及双重结构中所蕴含的反讽(狂人虽“狂”,但最终“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的古文序将结尾处“救救孩子……”的呼吁一举推翻),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堪忧。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先生开始以小说方式展开了自己“为人生,且要改良这人生”的“启蒙主义”创作。本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目的,鲁迅先生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中国民族经验进行了融合,在探索自己灵魂的同时,也对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揭露与反思。比如经过虚构后的鲁迅故乡-鲁镇,既有鲁迅先生现实生活的原型价值,又有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体现,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

在人物刻画艺术上,鲁迅先生很注意人物的外形描写,特别是他们的眼睛,并且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源多是复合的:“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此外,鲁迅先生还运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与“阶级分析”相结合展开了带有政治思想性质的分析,比如孔乙己这一难以区分阶级的混合形象:“站在外面喝酒的唯一的长衫顾客”,既不属于站在柜台外面喝酒的短衫顾客,也不属于坐在房子里面喝酒的长衫顾客,这就将孔乙己塑造成为了一个历史转折期的典型人物形象代表。再者,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时还运用了“内在病的外部标志”这一技巧,将人物精神上的病以“伤疤”、“断腿”等具体性的残缺展现出来,以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效果。

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的复杂艺术:首先是获得了一种多重讽刺的效果,比如《孔乙己》中的小伙计,他作为孔乙己当时境遇的见证人,对孔乙己是鄙视的;另外,通过小伙计,交代了他所见的看客对孔乙己的嘲弄;再者,小伙计的追忆叙述,说明他已成人时,对孔乙己的态度仍无多大改变。通过这种间接的叙述层次,鲁迅就达到了三重讽刺的目的。另一重效果即拉开作者自己与读者对自己的联想之间的距离,运用“曲笔”,将自我置于反讽的位置进行说教与反思,这种主观紧张与客观距离的结合,形成了鲁迅小说现代化的主要之点。

内心的戏剧艺术的应用:典型案例是《在酒楼上》,主人公和叙述者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持续的对话,在某种意义上,两人都是鲁迅自我的投影,是鲁迅安排的一次内心独白的戏剧虚构。类似的篇目还有《孤独者》、《伤逝》以及散文集《野草》。

象征艺术的运用:举例《药》,华家儿子生病,需要吃蘸了夏家儿子的血的馒头来医治,这两个作为象征的姓氏正好是“华夏”的象征,而二者在故事中的关系即---为了一个“中国之子”而使另一个“中国之子”无益的牺牲了性命,以此来揭露革命者与群众之间的隔膜与悲剧。另外两处就是坟上的“花环”与树上的“乌鸦”这两处象征,我们通常的理解都是认为这是鲁迅埋下的希望之笔,但李欧梵先生的理解却新人耳目,他认为“是”或“否”都是对鲁迅含糊结尾艺术的简单化,相反,他把乌鸦这一意象提到了一个宇宙的高度,即所谓“天地不仁”的衡量尺度,认为乌鸦只是自顾自地飞走了,并没有估计人类的希冀。

多样化现代艺术技巧的代表作:日记体形式的超现实主义文本《狂人日记》;人物描写《孔乙己》、《明天》;象征主义《药》;简短复述《一件小事》;持续独白《头发的故事》;集体的讽刺《风波》;自传体说明《故乡》;谐谑史诗《阿Q正传》;无情节的群众场面的电影镜头似的描绘《示众》;非正常心理的描绘《长明灯》、《弟兄》……

拓展阅读:韩南《鲁迅小说的技巧》;黄金铭《追溯的抒情:对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研究》

(二)“独异个人”与“庸众”

在探讨了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的现代技巧后,李欧梵先生又从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出发,将其分为了“独异个人”与“庸众”这两个人物谱系来进行探索。

“独异个人”---狂人;夏瑜;孔乙己;祥林嫂;吕韦甫;魏连殳…

“庸众”---咸亨酒店的看客;典型代表阿Q;《示众》中的集体看客;闰土…

这里着重整理祥林嫂和阿Q:

祥林嫂作为鲁迅笔下的“独异个人”代表,算是悲剧性最为浓厚的一个形象了,她并不具有鲁迅所说的“个人的自大”,而是一个受迫害者的“异类”。从婆家逃到鲁镇做工却不得;儿子的惨死却成为“看客”的消遣;悲惨的遭遇却被鲁镇人视为“败坏风俗”,从而沦落为做常人也不得的悲惨境遇中去,直至成为“祝福”的第一个祭品。这样的“独异”形象相较于吕韦甫、魏连殳,更加表露了鲁迅内心对时代环境的悲愤与控诉。(关于祥林嫂重复向听众讲自己儿子惨死的两次情节复述,李欧梵先生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圆熟技巧的体现,通过多次重复使听众厌倦,从而控诉庸众的无情。我从自己阅读《祝福》时的真实体验出发,认为此处还有鲁迅先生对读者的考验,因为我在读祥林嫂第一次的诉说时,还算是逐字逐句的读了下去,到第二次重复时,在意识到眼前段落与前面的诉说无多大差别时,就下意识地选择了跳读,也正是由此,在不满听众的无情时,殊不知自己连小说中的听众也不如。可见鲁迅笔锋的深邃与犀利之处。)

关于阿Q,李欧梵先生认为阿Q标志着鲁迅用小说探索国民性的结束,这句总结也恰好体现了以阿Q为代表的庸众的典型性:怯懦、贪心、无知、无骨气、骑墙、欺软怕硬以及著名的“精神胜利法”。在“大团圆”中,阿Q作为一个孤独的受害者被庸众围观的情节,鲁迅先生在《示众》中又一次对庸众“看客”进行了集体的描写,这是对中国庸众的典型叙述,使我们再次想起鲁迅先生有关庸众观看剥羊的比喻:“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们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了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

在此以李欧梵先生对鲁迅小说中的两类人的总的状况的总结作为结束:

“少数清醒者开始时想唤醒熟睡者,但是那努力导致的只是疏远和失败。清醒者于是变成无力唤醒熟睡者的孤独者,所能做到的只是激起自己的痛苦,更加深深意识到死亡的即将来临。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完满的胜利,庸众是最后的胜利者。‘铁屋子’毫无毁灭的迹象。”

(三)《野草》之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

关于《野草》部分的探讨,我认为李欧梵先生的观点略乱且零碎,可直接阅读孙玉石的《野草研究》,更全面系统,此外还可参阅李国涛《野草艺术说》、闵抗生《地狱边缘的野花》、石尚文、邓中强《野草浅析》、李希凡《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

但李欧梵先生对《野草》的综述总的来说,梳理的还是很中肯的,此处全段引用:

“诗人的内心自我,陷在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矛盾的绝路上,开始进行一种荒诞的对意义的求索。他认识到,在他长久求索的终点,并无什么至高的目的,只有死。当他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框架中寻求确定存在的意义时,发现“现在”也并无其他重大意义,只是一个不断的时间之流,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诗人痛苦的情绪,可视为在希望和失望之间的不断的挣扎。当他到达最黑暗的底层时,他在每一级找到的都是虚空;就在这最虚无的时刻,他决定依靠着从身内看向身外,依靠着确定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走出这绝境。

但是在这关系中又有另一种矛盾。在独异个人与庸众的相对中,前者的行动除非和后者相关便没有意义,而后者并不了解他的意图。于是出现了奇怪的“复仇”逻辑。这是一种爱与恨、轻蔑与怜悯之间的紧张的矛盾,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牺牲:独异个人只能成为某种“烈士”,对庸众实行“复仇”,或是拒绝他们以观赏自己的牺牲而取得虐待狂的快感,或者作为一个固执的战士,对庸众进行无休止的战斗直至死亡。不管她选择的是战斗还是沉默,孤独者总要为那迫害他的庸众而死。”

另,对于《野草》的喜欢,全书背诵都不为过。

(四)杂文中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观感

鲁迅的杂文,我入手最少,了解的相关背景知识也远远不足,所以这一部分只是从李欧梵先生引用的几段杂文中一窥了鲁迅先生的锋芒、矛盾与坚持,希望自己能逐步深入拓展相关研读。作者:芒果之味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谁家有女初长成》读书笔记3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