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三体1000字读后感

三体1000字读后感

读书之《三体》读后感10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读书之《三体》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书之《三体》读后感1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我这个人,读书就是读书,一旦陷进去了,在读完之前,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在读长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熬夜,爆痘,脑袋疼的情况。如今,我又顶着满脸痘准备码感想了。

科幻题材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一个类型。就今年读的小说题材来讲,也新见识了圣经题材、谍战题材、都市犯罪题材,但读完那些以后,也仅仅是觉得,恩,不错,增长了知识面,甚至可以评说哪哪写得妙,哪哪有功力。但是《三体》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一下将我的视野和思维极大拓展,拓展到在宇宙尺度体会情节,在光速层面体会情节,在四维角度或者二维角度体会情节。这是宏大立体的思维拓展,我只能说我是在体会、消化作者的思想,是远远无法读完后站在和他一样的高度俯瞰、评价整部作品的。

看《三体》的过程中也记了三页的随想,但是真等读完后再整理思路,却发觉三页的随笔是没法码在读后感里的---小说中可讨论展开来讲的细节太多。所以有厉害的读者续写三体,能将其中的一部分细节再展开成一部部小说。

三体这个系列,一部比一部构架宏大,而且前面的铺垫后面也能接上,甚至有一次又一次的反转。按往常大多数科幻作品的套路(我只看过科幻大片),地球危在旦夕,但总能千钧一发力挽狂澜;又或者以留白的方式让观众想象。但三体就是有这个能力往细节处写,正面刚;地球毁灭了,太阳系毁灭了,甚至最后站在宇宙尽头,整个宇宙都毁灭。

按说写下这些话从字面上看是很幼稚的,也无法想象的,但作品中发生的这些就是能让你信服。所以读完后我非常佩服刘慈欣这位作家。我原先就认为,读书笔记能在一本小说里把时空架设好,并能顺利写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时空跨越越大,架构越大就越难写。三体系列三部是从地面写到地球,再写到太阳系,银河系,整个宇宙。将读者的视野思维一次次拓宽,一次次扩大,能框住这么大还写不崩并写得恢弘大气,真是令人惊叹

上党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千年的文化成就百年的世家,百年的世家成就一世的淑女。”文化的沉淀是由时间累积的,是需要一代代人传承的。百年家族的言传身教为族人搭就的平台和形成的三观是远高于普通人穷极一生靠自身经验教训沉淀下来的人生感悟的。普通人一生的经验教训也局限在自身一辈子能接触到的一亩三分地,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知识是未曾想象的。所以就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能尽力作为百年家族的“先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愿后人平台越来越广。

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的见识是狭隘的,越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断代的,断层的,不同文化间是不连贯的(读完三体能衍生出这样的感慨也是醉了哈哈,又一次证明三体极大拓宽了我想象力的广度,认为自己之前的世界观还是太小了)。也要承认周围人确实有见多识广的人才(现在觉得博而不精也是一种能力,毕竟很多人只是一方面精通或深入,博且样样精通的人才很少)。深度阅读是必要的,但多读泛读也是增长见识的手段。自己在泛读这个领域还从未涉及,希望以后能有所突破吧。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黑暗森林_三体读后感1000字


黑暗森林_三体读后感1000字:

“近日,科幻作家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贡献。该奖项由英国已故科幻小说家克拉克遗产所赞助。多年来,基金会为奖项加入了新的类别,包括终生成就奖和社会服务想象力奖。据悉,去年终生成就奖是颁发给霍金。而刘慈欣这次获得的是社会服务想象力奖......”当电视机里新闻频道的主持人播报这则新闻时,我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夜空,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后面,是否也是那样的美丽。_楔子

人们以为那是回到婴儿时期,羊水般母亲的怀抱,于是他们选择了圣母程心,放弃了最高震慑力的执剑人罗辑,于是,人类的自我毁灭便开始了。

最初的黑暗不过是叶文洁对那个讳莫如深的时代的失望与憎恨,她在红岸向未知的智慧文明发送了请求信息,希望高等生物来改变这个人心不古的世界。这原本是一场思想的荒谬,无形中导致了物种的倾覆。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的恶。

叶文洁渴望三体文明来拯救世界。她暗地里传播思想,吸引精英,在智子的帮助下,基础物理学崩塌了,社会恐慌了,人们终于意识到冥冥中的敌人,而他们却无处遁形了。地球仍是人类主宰,于是叶文洁被逮捕了,而这时事态已超出她的预料,她对当年的罪行供认不讳,临终给了罗辑一个关键。从此,世界的毁灭与她无关,人类陷入了更深的绝望。我们无法预测众生的恶,和那遥远文明对恒纪元生的欲望。

人类陷入慌乱、陷入困局、陷入祈祷,奋力挣扎在一处水洼。三体人的野心终于显现,绝对的技术优势让人类打不破智子设下的技术壁垒,唯一可行的是三体人永远不会的人心难测,于是面壁与破壁,面壁者罗辑终于勘破叶文洁的那句话,成功成为自己的破壁者。人类一直追求的那广阔的宇宙,终于现了雏形,令人咋舌。

宇宙早就拥挤不堪了,活在恒纪元的光明,是人类最大的一叶障目,我们_是多维下的低维生物罢了。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注定我们只是猎物,

那生机使人类渐渐忘了忧患的过去,与三体人和谐的交流营造起美好的伊甸之园,人类在重新选举执剑人时,放弃了白发苍苍的罗辑,选择了圣母光辉的程心。于是,完美的水滴带来了地球最大的毁灭,全人类成了外星生物的俘虏。而你和我对这宇宙又有什么区别呢?罗辑努力破壁时的一个实验又让人们延迟死亡,却带来了三体文明的覆灭。不久之前的宇宙之战,建立起绝对军事化的飞船文明逐渐揭开毁灭的面纱。

这宇宙有更高的宇宙文明在向其他文明抛着二向箔,将那个星系打击成二维形态,这只是最基础的维度打击毁灭手段。猎物若想保存自己,除了将自己变成黑域,就是不断逃离。

曾经璀璨的地球,已是一幅名为太阳系的画作上的一处景色,那人类的飞船文明,才是人类残存的文明之火,短暂停留,永远漂泊。我们无法评判众生的恶,这不过是求生。宇宙是原始的修罗场,我们要回归动物本能,疲于奔命。

毕竟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作者:连亚东

《三体》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三体》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说起文学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当代最有代表性的能被后人说起代表本朝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呢?是小品、是段子吗?盛世中国还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学作品,何谈盛世,还好这几年国际上连续传来好消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刘欣慈、郝景芳先后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科幻小说界的诺贝尔奖)。

不过在我心中能称得上伟大作品,能流传于后世,称为经典的只有刘欣慈的《三体》。

在《三体》中刘欣慈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世界,打开了一个个天大的脑洞,比如小说中刘欣慈提到的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一个三星体系,有三颗恒星。也就是说位于其内的行星“三体”星,有三个太阳。这好像是不可想像,但就是在2016被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比邻星内有这样的行星,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比邻星b,大小是地球的1.3倍,位于宜居带,跟地球很像。小说中的“三体”星被发现了,这说明作者是有一定科学及天文知识的,而不光是凭空想像出来的。

这世界上有没有类似“三体”人的外星生命呢?2014年,天文学家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通过计算推导:宇宙是平的,可能是无限或是接近无限的。这和以前的认知又不一样了,以前的认知是宇宙是有限的,但是是没边没沿的(如果不理解那我们想像一下二维世界的地球表面,是有限的,但从任意一点绕地球一圈,都会绕到起点,所以是没边没沿的,三维世界也可以这样理解)。而且从微波星图来看,宇宙的密度是一致的,就是说像地球这样适应生命存在的环境不是特殊的,是一种必然。这就脑洞大开了,因为宇宙是无限的,那就说明有无数个像地球这样的星球,而生命诞生的概率是有限可能的一种,哪怕概率再小,乘以无限还都是无限。进一步说明宇宙中有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人”,而且有无数个“你”。此时,那个你也正在看这篇文章,不过他可能看完就去做别的事了,不像你马上转发,不要紧,还有无数个你,像你一样也转发了......你有没有被惊出猪叫声。

在《三体》中刘欣慈给我们开的脑洞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宇宙社会学的理论,这也是刘欣慈的思想实验之一,宇宙有两个原理:一个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是宇宙的资源有限,宇宙博弈是零和博弈,资源你用了,我就没有了。宇宙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猜疑链,不同文明发生接触,由于彼此的猜疑,不信任就会发生互相残杀;一个是技术爆炸,科技会有加速发展的特质,一个文明现在不如你,但是你不发展,对方就有可能加速发展超过你。由此就引出一个黑暗森林法则:文明就像黑暗森林中拿枪的猎人,如果有人在黑暗中暴露了自己的坐标,代价最低的方案就是先开一枪。

刘欣慈给出了一个宏大宇宙社会法则,很开脑洞,有想像力,同时又有严谨逻辑性。这对我们地球人也有很大的启发,想想在我们地球上,就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发生过这样的猜疑链,使彼此的矛盾激化,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黑暗森林法则暗黑、冷静、理智的让你后脖根冒冷风。不过这可能是更接近现实的真像。用刘欣慈的话就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作者:董道不豫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当一名天文学家。对那个充满神秘的星空,总是有无限的向往。

长大了,抬头遥望星空的机会越来越少,也渐渐忘却了星空的魅力。再次抬头仰望星空,却发现现在工业高度发展之后的环境,已经遮盖了宇宙原本的色彩。这层纱幕背后,隐藏了多少秘密。刘慈欣的《三体》,用科幻,给我们诠释了宇宙。

《三体》共分三部,《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和《三体3·死神永生》。从文革开始,到宇宙终结为止。讨论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从中还是可以看到使命的力量。这种使命感放在现实生活里是一种悲剧,但是投射在科幻小说里却相得益彰,显得气势磅礴,尤如史诗。

《三体》讲述了文革时期科学家叶文洁发现了宇宙人的存在,通过太阳辐射与三体人取得联系,从而致使三体世界欲图毁灭地球文明。三体人能脱水,有三个太阳,能风干储存,作者用独特的三体游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而有趣的世界。地球人类为了自救,进行了面壁者计划,其中的三位面壁者均以失败告终,只有罗辑最终发现了黑暗森林宇宙法则,从而威慑了三体文明。而在罗辑之后,程心接受执剑者身份,却在几分钟之内被三体文明摧毁了地球防御。而章北海引领出宇宙深处的舰队,终于执行了黑暗森林法则,致使三体文明被摧毁,而地球也面临了被发现的危机。

在云天明从三体文明传回的情报中,地球文明发现了三条自救方案,最终以掩体世界作为最终选择,而托马斯·维德等人知道这并不是安全选择,致力研究逃离计划,在即将成功的时候,程心又一次为不暴露掩体世界而选择放弃。最终在歌者的二维化纸片中,地球文明走向了灭亡。唯有程心与艾AA逃离了地球。之后程心走到宇宙的尽头,观看了宇宙的终结。

对于整部小说,印象最深刻的算罗辑博士。罗辑原是一个游戏人生、玩世不恭的形象。却在命运的驱使下成为四位面壁者之一,在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下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并为爱激发了保护地球,威慑三体世界的勇气。读后感

女主人公算是程心了,这位见证宇宙终结的人,也两次放弃了拯救地球的机会。心存无限的善良与爱,却也以此背弃了生存法则,使地球人类走向了最终的灭亡。这不禁让我想起有时候,错误的爱与善良,只会把生活推向深渊。

小说里还有好几位深刻的人物,叶文洁、章北海、史强、云天明、艾AA、智子、托马斯·维德等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都在为生存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在《三体》的世界里,主人公并不重要,纵观全局,比起整个宇宙,人、地球和太阳系实在太渺小。在无数个宇宙生命面前,地球人类在歌者扔出的一个小纸片面前就灰灰湮灭了。唯有不断的强大,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宇宙法则里生存下去。文/Luochen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三体》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汪涵在主持一期《我是歌手》的时候有一句台词“仰望星空,那里还有音乐”,看完《三体》我觉得应该是“仰望星空,那里还有外星人”。

星空从来都是人类的终极幻想,无论是控制之欲可以到达的边界,亦或是死亡肉体回归尘土后留下的灵魂。嫦娥奔月,得到升天,火箭,登月,我们一步步走进宇宙,一小步的代价是几百年,而想象的代价不过秒秒间。我来,我见,我征服,是我们探索宇宙的一贯思维模式,事实上虽有波折与危难,我们仍一次次将这六字战报发往地球。脚印踏上月球,火星旅游开始预约,冷冻人体提上日程,欢欣鼓舞中人类恨不得在无限宇宙中大唱征服,歌声嘹亮。还好有《三体》,让我们在自负的畅想中得以谦卑的踹息。我们只是文明的一种,我们引以为傲的辉煌在高阶文明看来可能犹如农耕时代的挣扎,毁灭可能也就几分钟,虽然只是小说,但谁知道呢?

《三体》三部曲中个人觉得第一部故事性最好,多人穿插叙述,连环谜团让人饶有兴趣,那段尘封历史也让人读的莫名亲近。毕竟第一部还只是发生在地球上,并且还在中国,他只是抛出了外星文明的影子。但是总感觉叶文洁作为联络人、外星文明作为幕后boss向联络人伊文斯发送信息、联络人伊文斯被腰斩的情节让我有些出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第二部个人觉得作者的面壁人创意令人叹为观止,黑暗森林法则也让我这个科学盲耳目一新,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天文宇宙物理知识的普及而言我觉得都是最棒的,特别是对主角罗辑的描写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人性化的,但就是挑选配偶那一部分太言情剧了太梦幻了,我有时候再想那会不会是作者自己对于梦中情人的投射?哈哈哈。

第三部简而言之是宇宙文明之间大撕逼和人类的生死逃亡,虽然这一步场面最为宏大,但感觉仿佛因为到达想象极限所致,作者一直是在往空间的大这个维度推进故事发展,宇宙非常大,而且我们认识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但这样一味扩大反而让故事少了些许耐人寻味。读后感

有人说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填补了中国科幻小说的空白,我觉得说的真好。作者:Alicia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书之《三体》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体10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