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爱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及心得感悟!

第一部分《理想国》章节框架

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许多篇目都涉及了政治哲学有关的问题,但其中有三篇的多数篇幅用来讨论政治哲学,分别是《理想国》、《政治家》与《法律篇》。《理想国》一书则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代表作。

读完此书,我感觉到柏拉图在书中论述的宽泛,如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说到的“《理想国》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它既不适合被归入任何现代社会研究的范畴,也不适合被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这部论著实际上论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包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等诸多门类。

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以及书中柏拉图国家理论的线索。接下来按书中的章节进行梳理:

第一卷:苏格拉底与众人就正义展开讨论(引入)

苏氏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之父)谈论年龄与财富的话题,克法洛斯渐而提及了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应是讲真话与欠债还钱。苏格拉底又举例疯人朋友在反驳克法洛斯的观点。玻勒马霍斯也加入讨论,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在平时也有用处。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伤害不正义的人,帮助正义的人,算是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插入对话,其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一种较为激进极端的正义观。接下来的格劳孔的正义观则较为普遍:“正义的人生活的比较有益”。与色氏谈论最后,苏格拉底则总结:“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但是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还没有作出结论。

第二卷:进一步讨论正义,并从“个人的正义”转到“城邦的正义”以及城邦所需要的人

格劳孔接替色氏与苏格拉底讨论,格劳孔提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个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定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本质与起源。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然后又希望苏格拉底回答正义与不正义的本质与其带来的真正利益。

苏格拉底提出方法:观察小事物比较费劲,转而应该观察较大的事物。“有个人的正义,也有城邦的正义。”进而探讨城邦的正义,“人们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住在一起作为助手与伙伴,城邦由此起源。首先需要衣食住等条件,进而扩展出现市场商人艺术家及对外关系的发展。需求扩张,竞争出现,城邦需求催生军人(精心挑选,正直勇敢,接受训练)。对于军人的训练应注意音乐与体操两方面。同时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审查修改再创造。

第三卷:讨论哪种人可以做城邦的统治者及人类等级与财产的话题

苏氏说诗歌与故事有两种体裁,一种是完全的模仿,一种是纯粹的叙述,以及两者的混合。我们应尽量避免模仿。对于成为军人的儿童来说,音乐教育与体育训练要相配合。只有把音乐和体育配合恰当,把两者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心灵上的人,才是最完美和谐的。

城邦的统治者应是那些年纪大一些有保卫国家的智慧与能力的人。他们受过正确的教育、在工作中不忘原则,苦筋骨劳心智见贤思齐,抵御住欺骗与诱惑。

接下来则以金银铜铁的心智来对人进行划分,天赋中有金银的人应予以重视,他们可提升到护卫者与辅助者的地位。

让军人成为好的护卫者还应让他们除绝对必需品外不保留私人财产以及与公民军人同吃同住而不拥有私人仓库。

第四卷:论述何为正义的国家以及四美德三品质

阿得曼托斯插入话题,就上述讨论开始质疑护卫者如此一来成为不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则认为:“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面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义。”“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家”。当政者所做的大事只有一种—教育和培养。国家因教育而良性运转。真正的立法者不应当把力气花在制定法律和宪法方面。

一个理想的城邦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四美德)

智慧是治国的知识,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假如他们有智慧,整个国家便会有智慧。其次是勇敢。这是军人所必备的品质,勇敢就是对危险的真实估计,在对他们的教育中,这种品质就已经灌输给他们了。第三是节制。节制制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实际上就是高尚的品质控制卑劣的品质,正如在理想国中少数优秀的人物控制着下层等级一样。节制与勇敢、智慧不同,后两者因体现在国家的不同阶层而使国家成为勇敢的和智慧的。节制则贯穿于所有公民之中,把三个等级和谐地联系起来。天性优良的统治国家,天性低劣的自觉接受统治。

最后剩下的就是正义,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的品质,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

国家存在的东西在人的灵魂中亦存在,每个人灵魂中也有三种品质:理性、激情和欲望,激情和理性对应上述智慧和勇敢,节制则对应对欲望的控制和对理性的服从。

此处正义则如上述,一个人自身内的三种品质各自做分内的事。

“有五种政体也有五种灵魂”,但只有一种是完美的:王族/贵族政治,邪恶的政体分为四种。

第五卷:男女同工、妇女儿童公有问题以及提出哲学王的观点

职业的确定应依据天赋,生理因素建构起来的男女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同样的禀赋应该给同样的职务”。

护卫者妇女儿童公有以避免内部纠纷。

格劳孔又提这样理想的国度能否实现?苏格拉底回答有一项变动可以引起所要求的改革,这个变动并非轻而易举,但确是可能实现的。“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我亲爱的格劳孔,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是海客谈灜,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而已。这就是我一再踌躇不肯说出来的缘故,因为我知道,一说出来人们就会说我是在发怪论。因为一般人不容易认识到:除了这个办法之外,其他的办法是不可能给个人给公众以幸福的。”

最后又讨论了知识与意见的关系:能认识许多美和正义的东西,但不认识美和正义本身的人,并不是有知识,而只是有意见。有知识说的是“那些能看到每一事物本身,甚至永恒事物的人”。

第六卷:强调真正的哲学家之稀少以及哲学家应掌握善的知识。

成为哲学家与城邦统治者的条件:“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且只有在一个合适的国度里哲学家本人才能得到充分的成长进而能保卫自己的和公共的利益。

哲学家还要学习最大的只是问题—善的理念。善的理念类似太阳,真理起源于善。人的灵魂类似眼睛,借助阳光而获得知识。

四种灵魂状态按照高低程度排列:理性、理智、信念和想象。

第七卷:洞穴之喻来解释哲学教育和缺乏教育对天性的影响以及何以产生好的哲学家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读书笔记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如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身。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时间去适应洞中的黑暗,并且会发现很难说服他们跟他走出洞穴。

灵魂上升到可知的世界的过程与从洞穴走到外面光明世界的过程相似。而在可知世界中花很大努力并最后看见的应是善的理念。“作为国家的建立者的职责,就是要迫使最好的灵魂达到我们前面所说的最高的知识,看见善,并上升到那个高度。”

好的统治者/哲学家的条件:年轻时是战士;受过体操、音乐教育,算数与天文学等;最重要的是辩证法,“当一个人企图靠证法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并且一直坚持到靠靠思想本身理解到善者的本质时,他就达到了可理知事物的顶峰了,正如我们比喻中的那个人达到可见世界的顶峰一样”。

第八卷:评述四种有问题的政体

四种政体分别是:第一种被叫做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受到广泛赞扬的。第二种被叫做寡头政制,少数人的统治,在荣誉上居第二位,有很多害处的。第三种被叫做民主政制,是接着寡头政制之后产生的,又是与之相反对的。最后,第四种,乃是与前述所有这三种都不同的高贵的僭主政治,是城邦的最后的祸害。

有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不同的人类性格。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方向。

贵族政制若是没有遵守生育的法则,致使劣质的后代混入统治集团,产生了不平衡,战争仇恨与冲突发生,由此贵族整体退化为斯巴达政体。在这类国家中,体育教育优于音乐教育发展,好战的军人统治国家,智者被剥夺统治权力。智者的后代们则野心名利心重,以图恢复原有社会地位。

寡头政体是采取财产私有后的后果。私人财产与贪欲破坏斯巴达荣誉政体,富人掌权。城邦穷富分化。寡头政治人物往往失去好胜心与野心而贪于财富。

寡头政体下穷富分化严重,无业贫民革命推翻富人,建立民主政体,给予每个公民同样的公民权与机会。此中允许广泛的宽容与自由。极端自由的结果就是使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

当民主政体发展到无政府状态时,物极必反。自称穷人保护者的“人民领袖”脱颖而出,依靠民众之力量达到富人反对者,夺取国家权力,变成僭主独裁者。他招募军队一作为压制人民与政敌的工具。平民又受到剥削,落入“最严酷最痛苦的奴役之中”。

第九卷:再次来论证正义者与不正义者谁最幸福

开卷上来继续接上卷来论述僭主式个人如何从民主式任务重演变出来。僭主的天性永远无法体会到自由与真正友谊的滋味,最恶的人也是最不幸的人。

因此,可以断定,最善者和最正义者是最幸福的人,他最有王者气质,最能自制。最恶者和最不正义者是最不幸的人,他最有暴君气质,贪婪无度。这是我们们对正义与不正义究竟谁最幸福的证明之一。

第十卷:对待诗歌和悲喜剧的态度,最后以善恶报应的故事讨论了灵魂不朽与死后生活的一些问题

神对于正义与不正义者有自己的认识并且给予人们相应奖惩。“一个正义的人无论陷入贫困、疾病,还是遭到别的什么不幸,最后都将证明,所有这些不幸对他(无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后)都是好事。因为一个愿意并且热切地追求正义的人,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实践神一般的美德,这样的人是神定永远不会忽视的。”灵魂不死善恶有报,厄洛斯的故事让我们相信“”。

第二部分读《理想国》部分感受

一、关于辩论

初读这本书,感觉书中对话的形式总是在绕来绕去,不加以梳理难以理解。这种对话与辩论的方式让我想起了《庄子》中的庄子与惠施,蛤蟆与大鳖,河神与海若。私底下比较认可“辩无胜”这么个观点,对于同一个事物或是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得出不同的印象,你看到1而没看到2,他看到2却没看到1,因此是非便起来了,“人总认为自己“是”而别人“非”,因此固执己见,争论不休。”这也给我一个提示,易地观之,即使无法完全把握全面也能了解个大概。

书中苏格拉底的辩论与谈话也是讲究技巧与逻辑的。他对争论艺术予加以批评:“因为我看到许多人甚至不由自主地跌到这个陷阱中去,他们以为是在论实际上不过在吵架而已。因为他们不懂得在研究一句话的时候怎样去辨别其不同的含义,只知知道在字面上寻找矛盾之处。他们咬文嚼字,互相顶嘴,并不是在作辩证式的讨论。”

二、关于版本

本次阅读选的是商务印书馆汉译系列的郭斌和与张竹明的合译本。阅读起来还是较为流畅,有部分地方可以看到作者个人的日常用语习惯“干上一仗”、“瞧你能的”。

此外,还有几位书友推荐其他版本。在此备注一下,以便将来再次翻阅作参考。

岳麓书社顾寿观译注、吴天岳校的版本(江绪林:此本朴实严准,颇佳,唯有时遣词造句则不乏生涩之处)

华夏出版社王扬译本:按标准希腊语编辑本来翻译的全译本,有几个朋友推荐

复旦大学丁耘老师的《理想国》导读公开课

三、生物类比

书中反复强调有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以及由大见小的方法。同时也有部分生物类比:

“当一国家最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国家。比如像我们中间的某一个人的手指受伤了,整个身心作为一个人的有机体,在统一指挥下,对一部分所感受的痛苦,浑身都感觉到了,这就是我们说这个人在手指部分有痛苦了。这个道理同样可应用到一个人的其他部分,说一个人感到痛苦或感到快乐”。

这段论述让我想起斯宾塞的生物有机体论,在柏拉图一书中我们已可以看到生物类比的例子,我觉得斯宾塞的生物有机体与生物进化论的渊源离不开西方的经典学说以及当时兴起的生物学说。斯宾塞将社会类比为有机体,将社会发展类比成进化。它们有一定的相似性:

1、都体现出聚集增长

2、结构趋向复杂化

3、结构的分化伴随着功能的分化(理想国中需求与社会分工的扩展)

4、各部分间相互依赖

5、这种类比可以颠倒

6、灾难问题引起有机体部分的调整,但是总体仍是可发展的。

四、几个比喻

除上述洞穴之喻外,书中还有几处比喻。在此整理(摘录自豆瓣)。

太阳比喻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本原,而最高的理念是善,善统摄所有的理念。于此相类比,在可感范围内,太阳是最高的,可以统摄所有的东西。于是他把善比喻成了太阳,善是相的相。在原文中,苏格拉底说:“眼睛所具有的能力作为一种射流,乃取自太阳所放出的射流”。正是因为太阳放出光线,人的眼睛才能看到物体。“正如我们前面的比喻可以把光和视觉看成好像太阳而不就是太阳一样,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真理和知识看成好像是善,但是不能把它们看成就是善”。文中苏格拉底的意思是,真理和知识可以让我们感知到善的存在,但是它们臣服于善,它们虽是相,但是却是相的相,即善的某个个体,它们分有了善这一个相,却不是善这个相本身。这就好比眼睛和光线可以让人看见世界万物,而他们是太阳这个至高无上存在的具体存在。

线段比喻

首先明确,知识是关于存在的事物的知识,而无知却和不存在的东西相关。意见处于知识和无知之间。柏拉图为了区分意见的对象和知识的对象,他在《理想国》的第六卷中描绘了一条不等分割的线段,而不等长的线段的每部分又不等长的被再次分割。第一次分割成的两个部分分别是知识与意见的对象;意见的对象又被划分成可见物体与他们的影子或映像;知识的对象被划分为相和数学对象。于是这样一条令人费解的线段就形成了。

构建这样一条线段,柏拉图意图说明两点。首先,意见的对象与知识的对象是相关联的,可见的世界只是另一个更为可靠的地方的镜中映像。日常生活中存在较为真实的性质(可见物体)以及较为不真实的性质(它们的影子和映像)。这可以类比到相和现实世界,我们的现实世界之上有一个更为真实的彼岸世界,在这个彼岸世界里,一切都是真实的实体,而我们身处的世界便是这个世界的影子,我们看到的所谓“真实”只是幻想。这个彼岸世界便是“相。此外,柏拉图把数学被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数学对象被划分到了相的行列。笔者想到了一个例子:我们在计算一加一时会得到结果二,而我们在计算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时会得到结论,即两个苹果。不管相加的是苹果、香蕉,还是飞机、大炮,二作为结论永远不会变。数学对象作为相,其特征彰显无遗。那些苹果、香蕉,它们分有了相的某些部分,但它们却不是相。

五、政体分类

书中柏拉图提出五种政体,而且这五种政体有种周期循环的关系。这种更替的理论中已然包含了政体的分类问题,但这并不是柏拉图此书的侧重点。

六、关于作者

柏拉图所处的年代是雅典城邦衰落时期,他出生在雅典名门世族,有亲戚参与过政变建立贵族政权。其成年时期,雅典的帝国之梦因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而破灭,斯巴达的铁律留给雅典人深刻的印象。贵族政治,斯巴达文明的影子在书中都可找到体现的部分。不同时期的作品总能隐约体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思路变化历程。作者:闫伟康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精品】理想国读书笔记范例440字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一)

读《理想国》,我认为最重要的,乃是不自满于眼下所有,唯有不断地融入新的环境与集体,才能启发思考从而了解自我、社会、国家政治、世界历史的变迁,体察到宇宙永恒的真理。最终有所获益。

《理想国》以复杂逻辑架构起来的精致的语言论证背后,乃是透视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盛极而衰的政治乱象和在如此背景下体现的自由人的各种病态面貌。通过归纳对比奴隶制社会现存的六种政制以及联系互生的状态,对应六种人格,如画家一般将这些表现勾勒出来,暴露其弊端。“王者政治”,才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理想体制,才是正义的政治,统治者才是正义的统治者。理想国的理想统治者当是哲学家无疑。学习哲学,随时随地扩展眼界,灵魂始终被善的光芒照耀,以见识丰富认知才能更接近正确,对当下我们完善自身修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穴喻最让人印象深刻:一群人坐在洞穴中,背面连通光源,因为背对光源,头颈无法转动,因为有限的活动空间导致他们必然会把人走过的影像当成真实,沾沾自喜于摸透了影像运动的规律。假如此时有人帮助一个人解脱了枷锁,此人身体能够自由转动而看到真实的光源时,他的眼睛因习惯黑暗而感觉痛苦,假如有人铁了心要将其拉出深渊,进一步认识外面的世界时,他仍需要一段时间改变自己既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从近观事物的影像直到能够直接看到地球的最直接的光源,才有了对世界的基础认知,而那些安于洞穴环境的人则因为不愿挣脱束缚的“虚假自由”而陷入无知的深渊。人寻求智慧的过程正是背过影像直接运用理性了解实体背后的实在的过程。摆脱原有的有限视野,直达无限的旅程,建立理性,就是哲学的发展目标。辩证法就是通过分析矛盾直达本质的过程。

以见识丰富认知,丰富哲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社会的风貌。以为古希腊有限的经济基础以及风俗习惯使得《理想国》趋近正确却依然残留有唯心主义的问题,不能更加正确科学的看待世界观,但通过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开拓眼界,通过思考深化认知,就可以更加了解实在,趋向正确,这应当是本书最能够给我们启发的部分。

希望《理想国》的精神时刻引领我识得更多,见得更广,过理性的,趋向正确的正义的生活,学正义的知识,做正义的工作。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二)

读书是艰难的,我这样和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因为我们明白在很多的状况下,我们不得不面比较我们在书中见到的更加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所以我们明白我们务必将我们所读的书和我们的现实区分开来,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就务必明白我们该怎样样去理解我们的书和我们的人生,或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很多的东西,因为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脱离这样的理解,就是说我们只是能在书的表面来看待很多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再次回归到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将我们的书丢到了一边,或许在我的这个读书的感想中,我这样理解, 柏拉图《理想国》并不是我们在一个很短的时光总能够读的懂的,但是我们还是去读了,或许我们的努力是对的,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很多的并不是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的事情,就是在这个书读完之后我们还是和没有读以前一样的,我们将书已经忘记,我不是一个书的万能者,但是我还是期望既然我们来读书,最好做什么事情就做好一点,或许那样是好的 ,我这样来理解,但是当我在读完之后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讨论的时候 ,大家开始关注的是老师所说的另外的一本书,另外的一个理解,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去读,或者说我们的读书是一个短暂的游

客的过往,那么我们得到什么了吗?或许用此刻的人们很现实的观点来问这样的问题,或许会说,我们还需要什么?但是答案或许如我们的读书一样很艰难!

阅读柏拉图《理想国》我想给我最大的感想或许还是告诉我作为人要尊重自我或者别人的选取,因为在书的结尾因为人自我的对于神的不一样的选取造成的彼此的不一样的命运而告诉人们,自我要对自我的选取负责,或许在人与神的二元分化中我们理解的简单了,但是事实上的理解是我们该怎样办?麦金太尔说:人生就是一个选取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充满了选取!是的,法律是我们自我选取的,但是在我们自我的理解中我们却不尊重法律,我们没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么?是的,我想有的人会说,你说了那么多的东西,但是那都是废话,有什么用呢?因为人在自我的理解中还是要生活的 ,现实或许比什么都重要的,你说的能给我们衣食和温饱吗?或许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因为我说的前提并不是就否定了我们去理会现实的生活,我们说的是一种自我的对于自我的选取的尊重,你或许会说他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的话,那么一个大学生就不会被活活的打死在街头,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不会将自我同学了四年的同学活活的打死在自我的宿舍中。。。。。。。。或许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将要写的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的读书笔记中,我还会说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在霍姆斯

的《法律的道路》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如果你不理解思想的力量,那么看看笛卡儿或者康德在他们之后的百年中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吧,你会看到的,那时我们会感叹于思想的魅力,而不是其他!或许霍姆斯是对的,因为在我们的理解中,选取的目的是尊重,也是理解,一个西方的哲学家(名字我忘了)说:你只有信仰上帝,你才会理解上帝!同样的理解就是:你只有信仰法律,你才会理解法律!我在自我的大学的总结《你学道了什么---给孤独的法律》一文中就用到了这样的话,因为自我理解这样的艰难。或许你要作出了选取的时候,你还没有信仰,那个时候,你怎样理解?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三】

第三卷主要主要还是探讨城邦护卫者的教育问题,上承第二卷提出的“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首先是界定“音乐”即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①要在故事中称赞地狱,因为唯有如此,才会让护卫者具有勇敢、不怕死的品质。虽然苏格拉底本人承认,《奥德赛》里面写地狱恐怖的也有好诗,但是作为一个执政者,为国家利益仍然不许人们听这样的故事;②要“从词汇中剔除可怕、凄惨的名字”;③删去英雄人物的号啕痛哭,删去挽歌。因为人们总是善于摹仿的,护卫者需要的是自我克制,服从统治者,牺牲小我、成就“共和国”,因此就尤其不允许情感泛滥。于是节制和理智就成为护卫者的优秀品质,而国王的自我节制就是控制饮食和肉体上快乐的欲望;由此可见,号啕痛哭的英雄人物形象只会使理想国中的人堕落;④对于诸神之中最伟大的神尤其不应该写得太无神的庄严气象,以致唉声叹气;也不允许把英雄描写得卑鄙贪婪、蔑视神、人;⑤不应该常常大笑,除了要有节制,还是要有节制。正如第二卷所说“节制与正义”是好的,虽然艰苦;⑥真实高于一切。“虚假”可以留给医生和统治者,医生以其为药物,统治者用来应付敌人,应付公民,而普通人则不允许欺瞒,否则就是犯罪;⑦禁止“要年轻人认为神明会产生邪恶,英雄并不比一般人好”;⑧对于要描写的`“人”,必须要正义。以上就是苏格拉底提出对于城邦里“故事”内容的要求。

接下来讨论故事的形式与风格。风格分为三种:一为简单叙述,即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与其讲述;二为摹仿;三为两者兼备。苏格拉底认为应该教导人们尽可能地少去摹仿他人,尽量使用叙述语言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摹仿女人、奴隶、坏人、鄙夫、铁工等等,也不可以摹仿马嘶牛叫、大河咆哮等等。苏格拉底极度得歧视女性和奴隶,而且他认为简单叙述适合君子,而摹仿适于小人,尽管摹仿更有市场,但不符合统治政策必须清除。但是苏格拉底不是很极端,对于摹仿也不是完全打压,“为了对自己的有利,要任用较为严肃较为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摹仿好人的语言,按照我们开始立法时所定的规范来说唱故事以教育战士们”。某种程度上来看,理想国和《1984》还是很像的。

风格之后,二人开始讨论诗歌和曲调的形式问题。这一部分却不是纯粹的艺术形式探讨,而是讨论哪种形式才更适合于城邦的统治。曲调方面,仅留多利亚调和佛里其亚调,一刚一柔,能够恰当地摹仿人们成功与失败、节制与勇敢的声音。至于乐器,留下长笛、七弦琴、七弦竖琴,其他全部剔除,同时节奏必须是“有秩序的勇敢的生活节奏,进而使音乐和曲调适合这种生活的文词”。这样才能够“净化”成功,并认为“只有通过‘清洗’产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理想国的街头原来是千人一面唱同一首歌。如果这个时候的理想国忽然刮进一股“巴赫金旋风”,民众起义推翻统治者,要求建立观点多元、价值多元、体验多元的真实又丰富得世界,那样苏格拉底就疯了。但可惜的是,教育从娃娃抓起,民众早就丢掉捍卫人性的思想和激情了。言归正传,因此,诗人必须使年轻人进入健康之乡,从童年时就耳濡目染,与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然后苏格拉底讲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爱”。正确的爱是“对于美的有秩序的事物的一种有节制的和谐的爱”,因此城邦法律“一个爱者可以亲吻、昵近、抚摸被爱者,象父亲对儿子一样;如要求被爱者做什么也一定是出于正意。在与被爱者的其他形式的接触中,他也永远不许有任何越此轨道的举动,否则要谴责他低级趣味,没有真正的音乐文艺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所以柏拉图之爱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对于美和智慧的爱。

谈完音乐教育,接下来是体育教育了。对于身体锻炼,苏格拉底认为“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素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一个人要做到这些,之后就不必过分担心身体。而“对于体质不合一般标准的病人,不值得去医治他,因为这种人对自己对国家都没有什么用处”,多有纳粹风格。同时城邦也必须有“好的”医生和法官,法官必须年纪较大,否则无法辨别正义与不正义。

在心灵和身体两方面,苏格拉底认为“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二者不可有偏颇,必须将爱智和激情和谐起来,否则非“野蛮而残暴”即“软弱而柔顺”。只有二者和谐,才能更好为城邦服务。

最重要的,城邦还需要一个统治者。“群龙无首”的理想共和国一定会“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因此统治者的条件比较苛刻,年纪要大一点,而且是“最好的人”——护卫者中最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的人,而且随时接受考察,同时还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统治者选拔助手,依据的事简洁版的“九品中正制”。最后,谈到对于护卫者的法律。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意外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或仓库”,因为如果“他们要是在任何时候获得一些土地、房屋或金钱,他们就要去搞农业、做买卖,就不能再搞政治做护卫者了”。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四】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书中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_也就是所谓的理想国。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一、国家组成

柏拉图认为的理想国,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统治者,国家保卫者,普通劳动者三个阶级组成。

1.哲学王

“除非哲学家当上国家的国王,或者说目前统治我们这个国家的国王,王子们都具有哲学家的那种认真和严肃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结为一体,并坚决地请那些只安于两者之一的无为之辈统统靠边站,我想我们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得见天日的可能性,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书中说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这就是哲学王的思想,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充满智慧的!

2.保卫者

而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就是应该为国家或城邦尽职尽责,守卫国家。他们应当是勇敢的。国家的保卫者“没有必要拥有私人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因为他们的报酬来自国内的人民,他们的事物也是人民给的,他们不该有私人的花消,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真正地像个保护者的样子!”勇敢就是作为国家保卫者的品性,这样才能是作为保卫者的样子。

3.劳动者

“国家兴旺是这个国家的民众的生存需要,没有国家的人是不能自己自足的”,“我们群居在一起,帮来帮去,大家都能从别人身上满足各自的欲求。于是,当这些合伙人和帮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济的时候,他们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样写到!在柏拉图认为,作为国家的劳动者,有自己的专长,要有固定从事的职业。他说:“牧人或织工也一样,各依其技艺吃饭,有技艺的人应该充分发挥其技艺,持续性地驾轻就熟地工作,如果他不看中自己的专长,东也想插一手,西也插一手,那么真正属于他的机会可能就会溜走。”作为一个劳动者,他应该也是节制的,节制与智慧和勇敢不同,智慧属于统治者,勇敢属于保卫者,而节制却是“贯穿到全体公民,把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中是,也不论在智力上,人数上还是经济上最强的、最弱的和半强半弱的人都协调起来,形成完美的和谐”

共产云云——《理想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共产云云——《理想国》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苏格拉底在第四卷阐述了善好城邦后,接下来讨论的应是五种政体的先后蜕化变质,即是第八卷的内容。但是故事没有按照原先设定的剧本延续,阿黛依曼特和格劳孔带来的“三波浪头”胁迫苏格拉底出来发言,所以有了五、六、七卷的内容。所以五、六、七卷读起来更像是一套命题作文。

在第五卷一开始苏格拉底就“妇女和儿童公有”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他认为,要说清楚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很难有人明白这个问题和城邦的正义是否有关系。而且众人会将此问题深化下去,会进而提出“你觉得我们的武士应该怎样去把妇女和儿童归为公有?儿童从出生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期应该怎样去培养他们。”苏格拉底很清楚,问题不解决的话,很可能自己的构想会遭到众人的怀疑,所以对于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犹豫而且很严肃。

统治者认为,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结合在一起,生下的下一代才是最优秀的。因此,统治者很自然地就会选择最优秀的武士来繁殖后代,这是毫无疑问的。为了保持统治者品质纯洁,还需要秘密处理那些生下来有先天缺陷的孩子。武士生下的能存活的孩子都放在一起抚养,妇女和儿童都是公有,归国家养活。这个做法和如今政治制度的其余部分是一致的,所以是最好的做法。但是苏格拉底忘了一个实事,这条法律仅仅局限于武士。而不是整个公民。

回到第五卷透视的一个议题,柏拉图的文本里面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优秀政治家是以寻求最高的“善”作为一切理论和政治行动的着眼点,苏格拉底也多次强调哲学须着眼于“善”,而现代历史,尤其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后,政治实践更注重回避“恶”。苏格拉底意识到人性中隐含的“恶”的分子后,抛出了自己的论述,要实现真正的正义,就必须得是公有制。这种公有的内在含义,就是让公和私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消失,以期实现“共产共妻”。不过这个“共产共妻”是有局限的,只在武士一层。

武士城邦最重要的阶层部分,城邦的祸福哀乐、政权专一以及重大的决策都来源于武士。苏格拉底、柏拉图尤其强调武士的团结。一个城邦的祸患必然首先是出自武士阶层的分歧,在这一点上柏拉图的看法与孔子的的“祸起萧墙”很相似。团结中层力量,读书笔记维护稳定固然不错,但是偏颇的理解了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的精髓仅仅停留在“共产共妻”上,那就是《理想国》作为经典本身存在的局限了。如果非要评论这个局限,至少要达到经典本身的格局境界方可。

苏格拉底在五、六、七卷所阐述的,其实是一个更高的问题,只有哲人或者就是哲学与统治者的真正合作,这样他们描述的城邦才能够实现。而柏拉图多变且让人难以捉摸的笔法将这种共产理念为“极其微小的变动”。也许这个变动就像是一个决断,可以发生在此时此刻,并不需要太多的外界条件。只要求现实的统治者能够在一瞥中突然看清哲学的幸福,如是而已。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阅读完柏拉图写的理想国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为了充分回味理想国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如何在写理想国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一)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贵族,曾执教40多年,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的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这本吴献书先生翻译的《理想国》由于是文言文的,看起来颇为费神,但是看到精彩处,也往往为译者的深厚文采而感叹不已。比起白话文的翻译,文言的译作中又多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叫我们思考。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人的辩论,很多地方叫人深有感触。在第一部分苏格拉底与赛弗拉(今译克法洛斯)的一番关于老年和财产的辩论中,苏格拉底的几句话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很有用。“盖余素视高年人为已尝经历绝远路程之旅行家,而此路程或亦为余将来所必至。故余对于过来人,深愿一询此路程之难易险夷。”有一门学问是经验学,在经验中得来的东西,不是任何书本所能全部记载的。虽然,书本上的东西本来就是人类几千年发展的经验,但生活的经验,每个人都不一样,有时候一句话便能让你受益匪浅。人一生就像一条长河,我们和无数的人一样同游那一条河,有人在前,有人在左,所经历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但那些“过来人”,往往更高的时间层面或者仅仅是路程上就要比我们游得久、游得远,认识的东西也不一样,与老年人交谈,尤其是睿智的老年人交谈,总是一件受益的事儿。

赛弗拉对于老年人的一些观点,很有智慧。他说曾经老年的索福克勒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曾有人向他问问题,“情欲之犹于老年时代有用乎,汝乃昔日之索福克勒斯乎?”索福克勒斯应答说:“居吾语汝,余甚喜余已脱离汝曹所谓情欲一端矣。余觉脱离乎此,宛如脱离一狂暴之主人。”而赛弗拉说,情欲既灭,别有一种清净与自由之乐境,不只是脱离了一狂暴之主人,简直就是脱离了无数的狂暴之主人。这段话相当的睿智。对于我们年轻人很难想象若有一天“情欲既灭”那会怎么样,没有情欲岂不是槁木死灰么。这是一种年龄境界上的思考,读这样的书,我们增长的不知是见识,还是一种生活境界、生命境界和情感境界的感悟。

赛弗拉还有一段关于老年人的话,也很有意义。“凡人至自知其将死时,辄有一种素所未有之恐怖及忧虑缠绕于其脑中,即来世之说与今世行为上所应得之刑罚是也。人固平日视此为笑谭者,然至此则颇认其说之非虚。于是疑惑惊悸,纷至沓来。使之不得不回忆曩所开罪于人者为几何。人之所以至此时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约以年老神衰之故。或又如飘泊扁舟将抵彼岸时,见解能较清晰耳。”一直以来,我们都很难说清楚到底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生死轮回、前世今生的说法,而赛弗拉认为“人之所以至此时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约以年老神衰之故。或又如飘泊扁舟将抵彼岸时,见解能较清晰耳。”生命长河未到下游未到彼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真正的河流是什么样的。对于人生的了解,见仁见智,但却都有些盲人摸大象之嫌。而老年人,或许是头眼昏花意识不清了,也或许是将抵彼岸了“见解能较清晰耳”。人在快去世之前,总是有很多奇怪现象这也是不能否认的。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人辩论,我们第一步的不感叹苏格拉底的才学,第二便是他对于事物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这对我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一个很大的扩展。而最后一个,便是他和各种不同的人之间的辩论,我们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重新的思考“公道”、“政治”、“婚姻”和“教育”这些东西。《理想国》,读完此书,让人受益匪浅。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二)

《理想国》的开篇从最日常的对话引入,苏格拉底在献祭和观看表演后回城的路上被普来马库斯拦住留下谈话,经过来回的对话,苏格拉底提出“正义者是快乐,而不正义者是痛苦的”这一观点,虽然这一观点虽然是辩论结论,却是未经详细审察的,因为连基本的“什么是正义”还未有定论。所以接下来应该首先去看什么是正义。此时柏拉图大开脑洞,提出了先探讨城邦里的正义是什么,然后再来看个人的正义。

如何评价这种“由大见小”的方法呢?我直观的感受是赞叹柏拉图的智慧。看到二者不仅在静态的内部结构上是一致的,不同政体和对应着的不同灵魂,而且在各自动态的转换也是非常巧妙地吻合。对我个人而言,从大的国家来看个人,以及从个人来看国家也都是非常新颖和有趣的视角。这种方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理想国》到底是一部关乎个人幸福的伦理说著作还是关乎城邦幸福的政治学著作,自由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但是回到柏拉图的论述,庆幸在当时还没有对哲学有着像现在这样对于哲学的分门别类,他的思考是问题而非学科框架驱动的。在《理想国》第四卷434E中,他提出不仅仅是要由大见小,还要将“两处所见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以便可以“照见了正义”。由此可见柏拉图并不囿于某一类学科的限制,他最终的落脚点的不止是个人或者城邦的幸福,而是他认为更实在的关于正义的理念。

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建立源于单个的人不能自足。基于对日常的基本需要,不同职业的人生活在一起通过各自的工作来相互满足生存需要,一个“猪的城邦”建立起来了,随着城邦的扩大,不断有新的职业产生,新的阶层也出现了。城邦基本的三个阶层为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每个阶层都最善于从事他们的工作。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城邦内建立了分工原则,分工的依据则是根据各人的天赋,每个人发挥自己所长,专门做一项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柏拉图特别谈到统治者应当是年纪大一点的最好的人,护卫者应当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而且应当真正关心国家的利益,在随时的考察中也能保持护卫国家的信念。这些特征为后面的美德尤其是正义的展开做了铺垫。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三)

《理想国》,翻译为《国家篇》,《共和国》等。是柏拉图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西方知识界的必读之作。该书内容丰富,共分十卷,涉及国家独裁、独裁、正义与非正义、善恶、教育与男女平等权利等诸多问题。这本书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给予了最完整、最系统的表述,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纲领,构成了作为未来社会政治理想提出的各种乌托邦案例的开端。这本书还提出了以培养哲学之王为目标,以灵魂转向理论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并为实施这一教育制定了一整套课程体系。

柏拉图在这本书里指出,良好的教育可以培养好公民,培养医生、法官等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员,改造一个国家的人性,使人成为理性健全的人。这是国家统治者要考虑的重要事情。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知识灌输到人的头脑中,而是把人的灵魂化。获取知识是人的一种天生的能力,但只有当人的身体和灵魂从黑暗王国转向光明国度时,人才能看到现实,知道真善美的理念;否则,人们将像洞穴中的囚犯,永远生活在虚幻的阴影世界中。教育的最高和根本任务是使人们摆脱枷锁,远离黑暗和阴影,转向光明和现实,从而认识到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王权,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五)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该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长期永远的被压制的。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理想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优美,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将具体事物与理念事物准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认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联系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认识会受立场、知识、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养一些哲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六)

读完了《理想国》,刚开始读的时候其实内心的冲击和情绪还是很多的。这本书前半部分在用批判性的思维在读。

首先,明白下面这些,初读《理想国》的人应该就可以平静一些了。理想国,它就是个“理想国”,不能够把它当做现实世界,用现实世界的思维,和普世价值观等去思考和对待。不用太较真。

也不能认为被冠之“理想”二字就是说明这个国度尽善尽美只是现实中做不到,读前四章的时候看到有些部分带有一定的愚民文化,也有完全不符合普世价值观和人文主义观点的地方。

所以,在理想国中,不能够用普世的思路来理解他们的思想,很多都是非现实的一种假设,很多地方的设计不符合人性,有些地方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有很多地方令人无法赞同。

其次,走进理想国的国度。

理想国中的诗歌,曲调等艺术是被剔除了一些描写死亡的恐惧,悲伤,痛苦的内容,留下表现忠诚,善良和勇敢等的主题。理想国所描述的人性被剔除了人性的负面和人性之恶。理想国度的国度还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性情选择职业。想要寻求正义,应该先寻求一个国家的正义,然后再寻求个人的正义,先有国后有家。

这些是理想国的设计和蓝图。

其中,理想国中有对救治病人的观点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相符,与人文主义观点相驳,认为老弱病残没有生存和救治的权利。

也有在后面,关于男女的论述,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理念,又实属难得。

如笛卡尔所说,人们的意见之分歧,是因为我们由不同的路径引导我们的思想,或者各人的思想不是针对同一件事物的缘故。所以,无论如何,有些地方持着与书中所描述的不同的观点,引发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

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思考,读读《理想国》吧,尽管可能这不是这个符合人性以及真正理想的国度,但是里面也有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七)

以前总是在课上听老师讲《理想国》,心中有着不解和好奇,此刻我自我完整的读过《理想国》之后,我产生了自我的一套明白。基于自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个性关注了书中涉及的教育问题。结合自身所学,我针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自我的一些看法。

《理想国》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

《理想国》一书开篇交代了这场辩论发生的地点:比雷埃夫斯港,大海与雅典城之间。这个位置显然是柏拉图故意交代给读者的,将关于“政治”“正义”的讨论设置在远离尘嚣的城外,显现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脱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气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够以“局外人”的视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础,审视“正义”和“善”本身,正因没有城邦是绝对正义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复活的苏格拉底安排了诸多精明的诡辩家作为对手,使苏格拉底在不断地追问和质疑中,娓娓道出“正义”的含义。对手越是强劲,就越能够显示出苏格拉底的英明,即显现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在仔细阅读后,我首先是对于柏拉图的人生观有了必须的认知。一方面,对所有人而言,咱们不应用生命来庸碌地追求钱财,在物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应学习并领悟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思考,看轻物质享受;另一方面,咱们应当为自我的一切行为负责,有所担当。老后更不好正因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要勇于理解自我的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后果。

而对于《理想国》中所描述的理想国家,我大致能够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国的公民被分为三类: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

理想的国家就应是由哲学家来领导的,从寻求正义出发,来建构愉悦国家的模型。

其次,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公民就应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就应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安排得十分理想的国家,务必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职责,无论统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从小都要理解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理解共同的教育,做同样的工作。

正是正因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书中提到“如果咱们的民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为明辨事理的人,那么他们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没有此刻咱们还没有谈及别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又“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的发展方向”。柏拉图从正义写到理想国,又从理想国论及了教育问题,而我最关注的也但是如此。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服务的。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即透过音乐和体育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知识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统治者,即集智慧与权力于一身的“哲人王”。

学生都收藏的关于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八)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个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是一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其中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结合在一起,错综复杂。朱光潜曾说:“《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奥。施特劳斯所说:“我阅读柏拉图时必定怀有一颗虔诚、恭敬之心。”

《理想国》是古代西方一部最早的系统教育著作,该书指出,儿童从七岁起,男女儿童分开居住、生活,都分别入国立初等学校,初等学校约十年。初等教育是对“一切儿童”都要实施的“强迫的教育”。

学生到十七、八岁的之后,进入高等军事学校。进行意志教育。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继续学习,研究哲学辩证法,逻辑理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再加上文法修辞学。柏拉图第一个提出学龄前的社会教育的思想,指出游戏在学龄前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要精心选择童话材料,承认歌唱,讲故事的教育意义。一般认为,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是柏拉图。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虽然是保守的和唯心主义的,但他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早期教育和女子教育,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为以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是西方古代大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和教育家。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心灵和灵魂过去是在理念世界里的,后来才跟肉体结合。

它有各部分:

(一)理性部分,这是灵魂的基础,是从理念世界来的;

(二)意志部分;

(三)感情部分。

这灵魂的三个部分在柏拉图的伦理学中恰恰顺应三种德行:理性部分顺应智慧,意志部分顺应勇敢,感情部分顺应节制。这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相顺应的三种德行在柏拉图的社会构造上恰恰顺应三个社会集团。不过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也还有些积极的因素:他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指出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

《理想国》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教育应从人小时候开始,包括质朴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健康。”他希望监督诗人、强迫他们在诗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时监督其他的艺人,禁止描绘邪恶、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这样,让城邦的护卫者远离罪恶的形象,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这些从小抓教育的理念,无疑是有远见的,并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施加影响,将服从统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彻底、最有效、最稳定的统治方法。这些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强调要从小就接受教育。幼儿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儿的可塑性,并指出要注意给予幼儿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强调音乐和体育教育,并发展故事教育。他认为“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而体育锻炼自然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结实的身体。在故事方面,他认为要先审查故事的编者,然后选择故事的内容,最后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铸造儿童的心灵。

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说和现在的幼儿教育理论是相通的。当代的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幼儿能够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谐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优生优育计划,就是首先从遗传角度来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其次又注意后天的体育锻炼,这就使得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至于心灵上,他主张以音乐来陶冶幼儿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厌恶丑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让和谐融进其心灵,也保证了幼儿心理健康。最后,柏拉图提出要从小给幼儿讲故事,儿童在听不同故事时,也便发展了其自身的语言和社会性。他又指出要给予儿童数数,计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也包含在科学之中。并且,又特地说明,对儿童的这些教育要在游戏中进行,以免使其丧失学习兴趣,这与当下我们讲的“活动以游戏为主”是极其相似的。可见,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很超前,还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我的阐述还是片面而肤浅的,因为还有很多细节之处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细阅读书籍并清晰认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才能更好的对其文章进行解读。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钻研学问,读懂文章,还学会了思考人生,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等等。名家的哲学思想给了我许多人生启迪。读书,要学习书中的学问,更要从学习书中品味人生。

《理想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之正义的代价


《理想国》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之正义的代价

早晨刷了刷新闻,看到DC的《正义联盟》终于出海报了,正义联盟集结了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等6位超级英雄,以正义、信心、无私对抗未知的威胁力量。DC漫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句潜台词,正义是要付出代价的。刚好《理想国》二、三、四卷都是围绕正义延续开展的一系列辩论。所以,今天的标题就是正义的代价。

上一篇笔记讲到,柏拉图在开篇就抛出正义的主题,苏格拉底通过一系列的事例举证证明人们需要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帮助,而不是泛泛的“正义”——“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非A即B的选择会推出一个悖论,正义是无用的,技术才是有用的东西。苏格拉底的驳斥是想表达“正义”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才能,而不是一种专门的技术。不能仅仅考量一个人,因为一个人把善给友人,把恶给敌人,很难证明他就是一个正义的人。所以在第二卷顺其自然的讨论了“正义的本质和起源”,苏格拉底通过对神灵的探讨认知最后得出结论:正义是订法律契约,遵守践约为合法的、正义的。

有了前两卷的铺垫,第三卷自然会在养成正义上下功夫,着重讨论了儿童阶段文艺教育的重要性。苏格拉底从护卫者不能怕死开始,认为要将《荷马史诗》、《奥德赛》等诗作中对地狱不好的描写删除,而要称赞地狱生活。而苏格拉底又提到,儿童和成年人应该要自由,应该怕做奴隶,而不应该怕死。因为弘扬正义总归要有牺牲,有代价。

就教育方面来说,一个人要想自由,所接受到的教育就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片面的。因为我们是人类,就应该学习属于全人类的知识,而人类是有很多方面的,有善有恶、有美有丑,有体力的,有艺术的。

如果只能接受到某方面的知识,那学习者将被塑造成片面的,其结果可能非常严重。比如《湄公河行动中》呈现的恐怖组织教育儿童,只注重于吸毒、搏命、杀人等恶的一方面,产生了我们眼中的恐怖分子。但对于他们来说,却生存发财的技能,是天经地义的。正义是要付出代价的,苏格拉底至死都要维护。就像苏格拉底说的,不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要在城邦这个更大的层面来讨论正义,感觉是很讽刺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没有一个个人的正义,城邦的正义只能是悬浮在空中的假想。回到文章开头的《正义联盟》,作为漫威粉和DC粉,《正义联盟》的套路与《复仇者联盟》一样,超级英雄们个个身怀绝技、独挡一面,但遇到更为强大的对手时,如果超级英雄们仍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结果只能是被对手各个击破。所以他们要联盟,促成联盟的动力就是超级英雄们对正义、自由的渴望。DC中的超人,漫威中的美国队长都是正义的代表。美国人的漫画套路情节虽然老套,但是却是对古希腊先贤精神最好的诠释。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诗结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正义是需要代价的。作者:三冬玉树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