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律师读书笔记之《人的行为》:改善论与进步观念。

俗话说:“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样的书籍才是值得我们阅读的?或许"律师读书笔记之《人的行为》:改善论与进步观念"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律师读书笔记之《人的行为》:改善论与进步观念

进步与退步的观念,只有在目的论的思想体系里才有意义。在这样的架构内,把那些趋向于所追求的目标的动态叫做进步,相反的趋向叫做退步。

世人将从传统和迷信的枷锁下,一天天的解放出来而倾向于社会制度的不断改善。随着时间的进展,我们的社会愈来愈成为自由人的社会,而以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当然暂时的退步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最后总是进步的多,因为这是理智的目的。

人们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是一个开明时代的人民,这个时代由于发现理性行为的法则,铺就了走向人类不断改善的途径。所有这些希望是基于一个信念,即芸芸众生都是善良而理智的。上层阶层被认为将会衰落,平民被赞美成高尚而无过失。于是这些哲学家深信,民主民治的政府,将会产生完善的社会。

人不是无过失的,他们常常犯错。芸芸众生总是正直的,总会知道选择手段以达到所追求的目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信赖普通人并不比信赖帝王僧侣贵族的神奇天赋更有根据。民主所保证的是一个依照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计划的政治制度。

但他不能预防大多数人陷于错误观念而采取不当政策,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而且有恶果的政策。大多数人也会犯错,一致破坏我们的文明。好事不只靠他的合理性和有利就可成功。只有世人终于赞成那些合理而又可以达成目标的政策,文明才会增进。

经济学家把大众生活水准的提升,叫做进步,他们并不是赞成唯物主义。他们只是确定一个事实,改善生活的物质条件这个欲望,是刺激世人的一个动力。他们是从世人想达成的目的这个观点来判断政策

评论人行为的标准只有一个:看他是否适于达成行为人所想达成的目标。作者:刘义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关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关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文/伊伊妈。《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主要是利用闺女睡觉的零散时间看完的。看完之后还是要记录总结一下,以利于自己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主要是针对0到6岁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孩子老爱反复扔东西,爱咬人,爱抢别人的玩具,爱偷看大人洗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解析。不单单看到孩子表面的问题,要分析出现这样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像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遇到喜欢的玩具就会去抢,好多大人这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都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强制拿走还给别人,或者要么就开始打孩子。以为孩子不听话怎么老是抢别人的玩具呢!第二种情况多见于老人带孩子。我在公园里跟妞玩的时候经常见到。

表面上是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懂得物权所有的概念,在孩子的眼里,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还分不清“你的”,“我的”的概念。所以,在发现孩子抢玩具的时候。家长更多做的要耐心劝说,不单单是大声责备。家长应该耐心的跟孩子说,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不是你的。你玩会要还给别人,或者告诉孩子玩别人的玩具首先要得到别人的允许。如果是对方宝宝恼怒或者哭着要回玩具。家长这时一定要给自己宝宝转移注意力,用别的玩具代替。这招很有效果。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很重要,就是关于孩子秩序敏感期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物品必须按照原来的位置进行摆放不能变动。0到4岁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关键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习惯和品质。孩子一旦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所以当孩子出现秩序敏感期是,父母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满足的也要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切勿蛮横镇压。读书笔记另外,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用完及时归位等,都是有利于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建立。最后,还有一点非常值得看的就是附录写的称职父母应该知道的心理学规律,这些心理学规律很实用,无论在幼儿期还是少年期,我自己细细的看了三遍,还都抄录在了本子上。建议每个家长都要去了解并且实际应用这些内容。

总之,当孩子行为上出现一些问题,父母一定要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问题时,除了敏感期的问题之外,有可能就是父母本身的不良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做好榜样。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力量,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之汉尼拔


《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之汉尼拔

第一本讲了建国五百年的故事,这一本用三分之二的篇幅讲了16年的故事——汉尼拔折腾罗马人的16年。

一些有意思的点如下:

1:个人vs.体系。汉尼拔与罗马的战争其实就是个人与体系的较量。汉尼拔的队伍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指挥一场像样的会战,而罗马则英雄辈出,有坚持持久战的战略高手,有像粘鼻虫一样跟着汉尼拔队伍就是不正面战争的骚扰高手,有专门训练奴隶队伍极大补充兵源的执政官,当然更有学习汉尼拔战术,破其西班牙大本营,直捣其北非祖国的少年天才。罗马的共和体系,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元老院运筹帷幄,市民大会的负责选举的体系保证杰出人才的供给。所以,尽管超过六名执政官被汉尼拔给消灭,罗马始终能挑出精英与其对抗。而汉尼拔局面一旦做大后,便难以掌控,因为他没有同量级同伴能帮他经营不同区域。

罗马体系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兵源的补充和同盟国的坚定立场。汉尼拔也是战略高手,费尽心思瓦解罗马同盟,比如,所有同盟国的俘虏都释放,罗马俘虏就杀或卖为奴隶。但是,最终在罗马情况最危急的时候背叛的只有三个城邦以及不靠谱的高卢人。读书笔记这得益于几百年来罗马对同盟国的开放,包容,利益共享,政治平等。所以,当罗马的军团接二连三被汉尼拔整建制消灭时,罗马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又能召集更多的兵源。我觉得这就是善有善报吧,罗马用心良苦地做了几百年的好人,终于在这一场战争中得到善报。

2:绝望vs.希望。罗马前五年被汉尼拔压着打,几次打会战,基本被全歼。苦心经营的西班牙战场,也因一次失误,基本丧失战斗力,但最后都挺过来了。做企业也一样,无论面临怎样的被动甚至绝望情况,总有绝地反击的机会。总结罗马本土和西班牙战场的扭转局面的经验,有这么几点:

1)士气要保持,领袖尤其不能抱怨,悲观;

2)充分收集信息,挖掘小胜的机会。一点一点扳回来。积小胜为大胜,也可维持队伍的信心;

3)突破常规思路,敢于创新。包括用人,战术,都可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

4)大局观,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大局把握很关键。格局也许开始并不明朗,但一定要有人能跳出时局,看透大局,最后才能做局,扭转乾坤。罗马最后选择进攻北非本土,迫使汉尼拔被召回,就是大局观的结果。

危机与克服——《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与感悟


危机与克服——《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与感悟

这册讲述的是昏君尼禄死后国家陷入内战以及逐步走向正轨的三十年。

昏君的破坏力不仅仅是其生前的胡作非为,其死后导致的混乱往往毁灭性更强。罗马在尼禄死后两年内换了三个皇帝,各军团之间相互厮杀,几个小城市被完全摧毁。GDp估计倒退很多年。于此同时,一些行省兵开始叛乱,同盟国开始闹独立,比如犹太王国。总之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幸好韦斯帕芗获得了皇帝的位置,他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只不过“常识健全”而已。兵荒马乱那两年的三个皇帝,都犯了很多常识性错误。想想我们的现状也是,或许根本不需要什么“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去改革,只要不自欺欺人,不出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很多问题和矛盾就逐步解决了。

对了,就是这名韦兄,当年在尼禄皇帝的诗歌朗诵会上打瞌睡并被皇帝发现,很长时间觉得自己出头无望了。没想到造化弄人。

韦斯帕芗把皇位传给了大儿子提图斯,结果挺能干的小伙子刚好碰上千年不遇的大火山爆发,忙着一线指挥救灾,两年在位就累死了。提图斯的弟弟图密善接位。这哥们还没有学好帝王术,没有特别的作为,女人关系方面处理比较乱,结果被皇后的奴隶给暗杀了,读书笔记死后还被元老院处以“记录抹杀刑”,也就是以他命名的所有各种法律,工程建筑都要更换名字。作者也有点看不起他,本册书350页啊,只给了图密善50页,要知道,本书记录的三十年历史,他在位十五年!

图密善被杀后,涅尔瓦,一个七十岁的老头,被推上帝位。由此,长达近九十年的五贤帝时代拉开序幕。

本册书中,作者穿插不少精彩的反思和总结。风格有点像《流血的仕途》,书中的总结性评论远比历史故事本身要有意思多了。我感觉,作者是写到这第八本,才积累出史学家的功力。

下面我摘录几句精彩的句子:

1、能否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教授者一方,而在于学习者一方的资质。(联想到我们国家的上届大佬们经常请教授上课,没见进步,终于知道原因了)

2、要想结束内乱,与凯撒和屋大维时期不同,即使缺乏一些想象力,但只要具备能够清楚地了解现在需要做什么并付诸实践的健全常识就足够了。

3、有些人在和平时代一无是处,一发生战乱便崭露头角

4、在统治者看来,越是优秀的民族越不好统治,如果是平庸的民族,被打到社会底层也不会有反抗的能力和勇气。

5、为了在残酷的现实中存活下来,往往容易将希望寄托在梦中,犹太教中期待救世主的教义就是一个例证。

6、在这样一个广大的罗马帝国,由于饥饿导致的集体死亡事件一次也没有发生过,这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吗?毕竟这是2000年前的国家。(我们惭愧吗?)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今天是“英国脱欧”投票的一天,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投票的民主最后产生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每个人做出的决定都与自己的经验有关,但是好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经验是与实际的理论模型矛盾的,并不能带来我们自以为的好处。就比如我们认为某人技能一直增强工资就能增高,但是实际上决定工资在一定层级后就主要是供需关系决定,这用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解决,我们自己思考明白就需要很长时间。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读物,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出发,分析了生活中种种和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理性或者线性效用假设相悖的行为。非理性行为也有一套可以用理性来分析的逻辑,可以用人性解释:如趋利避害,攀比心理等等。

重点根据谈话涉及到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1、免费、降价,各种明显的购物占便宜宣传总是容易吸引我们眼球,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活动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被便宜所蒙蔽,我们在购买之前要先思考下,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吗?购买后使用频率多少?我们购买的理由只是因为它们免费或者有其他便宜?当博物馆或者什么景点或者什么餐厅进行免费开放或者免费试吃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下要不要因为贪免费而去那边排队等候?等候免费过程当中浪费的时间价值是否和免费带来的价值能抵扣,是否有其他的机会成本?人头攒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你能看到的估计只是很多很多的人,而无法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贪便宜有时候还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还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2、锚定效应。当我们对一个物体有预期后就形成了一个锚,第一个锚不仅影响到我们当时的购买决定,而且影响后来的许多决定。我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或者是不自觉的购买价格很高昂的东西,或者是有些不经意的习惯。当我们意识到有这些行为的时候,不妨首先从质疑这种行为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下自己从中能获取多大的快感,读书笔记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预期的那么大?你能不能把预算压低一点,更好的把省下的钱用在别处?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做的首次决定,它的长期效应会渗透到未来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里。即使它们在某个时间合理,现在仍然合理吗?

3、评价富人。富人钱难赚,因为他们吝啬;富人钱好赚,因为他们花钱金额很大。评价富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富人跟穷人在比,而没有放到他们自己的圈子里面。我们分析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分析,需要加上不同的环境。吴伯凡老师说:“富人吝啬是在他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他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一个逻辑,不管金钱、财富的大小,他都是喜欢玩那个游戏,一旦是进入到这个游戏里头,他就按照他的规则去玩儿,而且得到一种快乐。”要想分析富人,成为富人就先从思想上变成富人,建立一套匹配的自我财富逻辑,完善改进。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很喜欢这句话,审慎的态度观看生活,自由的思辨活出自我。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读多次才能产生生产力。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相信《律师读书笔记之《人的行为》:改善论与进步观念》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