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爱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摘抄书中:对诗词的鉴赏方面,我是一个很放诞纵情的人,所以很喜欢李白多于杜甫。喜欢太白诗中磅礴的仙气,纵心任情的姿态,意境高远而不冷僻,远非晚唐贾岛孟郊之类的苦吟诗人可以企及。太白是盛唐的风光绝盛,杜甫也高绝,奈何盛境以后的人,再雄浑也透着·凌乱后萧条。

就为这个,我特地爬回书堆里看了孟浩然的诗。对他的诗本就有印象,他的诗那样亲切,原就本不是生疏冷疏的。此番有了名师的点拨,再加上此时心境已不同少年时。再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之类的句子,真是别有感触。

这几个平淡无奇的句子,描摹细致,意境深远。字字惊心动魄,又是那样的直白轻率。

笔记及感悟:作者对古代文人名诗有一定研究,喜爱李白多于杜甫,说明作者是喜爱仙人气息,磅礴意境的。杜甫成就也是极大的,是被称为诗史,作者觉得世人大可学社工部的沉郁工整,李太白的神韵是学不来的。

李白喜欢孟浩然,亲切地称其为“孟夫子”,对孟浩然有仰慕之意,作者也称赏孟夫子,让作者想起了他的风仪,不自觉地进入书海去看他的诗,还真有点感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诗有风景,孟浩然诗中有气象,李白学了孟夫子,比其诗更高妙些,李白又见老夫子,又不由自主地变得更尊敬,又为其·折服,又谦逊起来,孟夫子少好节义,喜欢振人患难,因此而又更尊敬些。李白酒喝的多,杜甫酒少,作者觉得与这有关,所以李白更胜杜甫一成,又会觉得李白不同于常人,是名副其实的诗仙啊!作者:朱星宇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

知更鸟,是一种益鸟,它不伤害其他种类。因为传说它与圣婴出世有关,又被称为“上帝之鸟”。它代表了善良,美丽。

本书站在一个女童的视角,用她的心态与所见,为我们描绘了上世纪初美国南部小镇的人文风情,以及这背后的大时代背景,种族歧视严重,有色人种被区别对待,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电影《隐藏人物》(强烈推荐此片)。通过对黑人汤姆的“强奸案”开庭审理的详细描写,我能感受到那份不公平。全文描述多在走温情路线,即便是提到这种社会不公时,也只是轻描淡写,没有激起多少浪花。

从阿蒂克斯接下这个“强奸案”开始,所有积攒的情绪开始酝酿、升腾,终于在他做最后案情陈词时爆发出来。一向温文尔雅的绅士,脱掉了外套,在女儿斯科特的眼中这真的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来诉说作为一名律师,一名不满社会现状,为穷人伸张正义的律师,内心的那种愤怒与急切。然而,他也只能这样,一如他告诉儿子詹姆(也可能是斯科特):“一些事情,我们明知道不管怎样努力都不会改变,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做,并一直坚持。”虽然最终汤姆仍被判有罪,虽然有那么多的白人因为这件事讽刺芬奇一家,可是改变已悄然发生。在看到案败后,芬奇家被各色农产品包围,黑人朋友穷尽自己,也在对芬奇律师表达崇敬与感谢。读到这里时,我不禁流泪。芬奇想保护的不就是这样善良的“知更鸟”吗?

贯穿全文神秘的怪人,一直以‘阴森’、“恐怖”的形象出现。当斯科特、迪儿他们通过儿童剧去影射他时;当他们一次一次试图引诱怪人出现时,阿蒂克斯都加以阻拦,开始,我认为是他发自内心的绅士品格,不允许孩子们去做这种带有侮辱不敬的事情,看到最后我才知道,阿蒂克斯看问题的深刻,在他眼里拉德利一家是不满现实,逃避在自己世界里“知更鸟”,善良了人值得被呵护。也正是这深居的怪人拉德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下了詹姆和斯科特。

一切似乎没变,一切却又都在改变。除非你穿上一个人的鞋子,像他一样走来走去,否则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眼见未见真实,所以不要妄对人,对事轻易下结论,深以为然,勉。

《千只鹤》读书笔记1000字及心得感悟


《千只鹤》读书笔记1000字及心得感悟

本书的作者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原来这本小说受到这么高的评价,情欲与道德的冲突,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各种情感的对比和纠结,很难下结论谁好谁坏?但所有人物的情感都是真实的,酸甜苦辣个人体验。

菊治,他的父亲三谷,性情风流放荡,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内,两段背地的艳情,茶道师栗本近子,和已在守寡的太田夫人。被弃后的近子,对太田夫人怀恨有加,恩怨波及在三谷逝去后,菊治和太田夫人之女,文子的交往里。其中,太田夫人和菊治之间,也发生了背地里的不伦之恋。缠和了两代人杂芜的情欲纠缠,相对复杂的小说脉络,展开在封闭的茶道文化的刻写背景之中,茶室环境的静谧幽远,和人物内心的挣扎躁动,统一并互融,张弛间,烘托出漫天舞动的,雪白的千只鹤的出世美景。除了恶毒的近子,他几乎对出场的每一个女性,都产生了朦胧的爱意。起初都不确定,在续后的经历和回想中,又逐渐明晰,遗憾和惋惜无处不在。

千只鹤,是雪子小姐背包上的装饰图案。雪子仅在小说中出场两次,以之为题,昭示以千只鹤或者雪子,象征着纯洁飞动的性灵之美,它在伦常和情欲间隐遁,且是作品对美的理解和呼唤。青春的菊治,在近子安排的相亲茶会上邂逅,刹那间的震撼,阳性的朝气的少女身影,动人心魄。对近子的嫌恶,对身世的悲痛,让菊治对这样的至美,感觉遥远和不可把握,简直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情愫。作品里通过近子的话语,再三提及的雪子,贯穿了全文,对照幻灭中的各位主人公处境,益发凸显了千只鹤的至美。

道德的教条,保证了社会常规的稳固运转,另一面也约束了人的不安分的灵魂。近子不是个坏女人,她的尖酸刻薄的口吻,里面并不是对三谷家的报复和怨恨,充其量把仇恨转移到太田夫人,所能做的,不过是阻止着三谷的下一代,不再联姻于太田家的文子。先天的乳房上的紫痔,让她自卑又刚强,这刚强里有一种龌龊的伎俩,在龌龊里绝望,菊治少爷对她的反感,她已然无动于衷。最后的希望也终于破灭的时候,近子中介变卖三谷遗产的自告奋勇,其实无奈并且无力。

太田夫人,这一颗不安分的灵魂,骨子里另有一种刚强。如果说近子是因自卑而刚强,那太田夫人的刚强,似乎不需要理由,从骨子里性情里,生发的不顺从,敢作敢当,却在面貌上显示了,外人所没有的柔顺和娇媚。太田夫人的举动,濒临疯狂。哪里来的这份大勇气,父子两代人,成了她情欲的释放,心灵的解脱,小说无从言及。

志野陶最终被文子摔碎了,望着破碎了的志野陶,菊治方才感到,文子不仅仅是夫人的女儿,对于他来讲,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存在。正是这破碎的茶碗象征了菊治和文子心中共同的对过去的回忆,象征了与上一辈彻底的分割。和菊治共度一晚的第二天,文子出门旅行去了。去何处小说的结尾没作交代,却暗示着文子将有可能去寻死。文子是个坚韧而有思考力的人,她理解母亲,能够包容母亲的不轨,但决绝地把“母亲”摔得粉碎,摔碎“母亲”就是决意和母亲做彻底的告别,告别母亲浑噩痴迷的爱,告别母亲无力自拔的情,告别母亲的一切。在母亲的葬礼上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无论受到多大的误解,死也不成为她辩解的理由,因为死是拒绝一切理解的。”

这样的人怎么会去寻死?

大成若缺——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大成若缺——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现代汉语解读】

真正大的成就反而好像有缺陷一样,但它用起来却一点问题都没有。真正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中空一样,它都一直用下去。笔直的大路看起来好像弯弯曲曲似的,最高境界的巧妙看起来很笨拙,真正的成功者看起来有很多不足。躁能够战胜寒冷,安静能够战胜燥热,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规范。

【延伸解读】

成,完成,成就。缺,缺陷。弊,弊病,弊害,引申为有问题。悟道的领导者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别人看起来有丰功伟绩,应该受到顶礼膜拜,但是领导者本人不要这些名誉、地位,他认为还有很多不足。这就是大成若缺。那么,这样的领导者来治理国家,管理公司,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与缺失,这就是“其用不弊”。大成若缺,并不是故意不把事情做好,留有尾巴,留点遗憾,因为这本身不是大成。大成是前提,若缺是看起来好像缺,其实并不缺,领导者不去追求表面的完美,不去迎合别人以获得赞誉。

盈,满。盅,指酒盅,中空的;也有作“沖”,水冲出来的山谷。“大盈若盅”,其引申的意思是特别高明的领导者,虽然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很圆满,但他始终保持低调、谦虚的本色,所以能够把事情一直做下去。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如此,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周围很多有很大成就的人,他们总是保持着永远学习的心态,而且成就越大的人,这种心态越明显,越不耻下问。一个人的成就再大,总是还有上升空间。另外就是功夫在诗外,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学问来提高、升华自己的专业。

不要总想着“抄近路”,正直的道路是不可以取巧的。“大直如屈”是我们真正做人应该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很多诱惑,各种各样的波动,但是我们要坚信,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给大家带来有用的知识、有用的帮助、有用的产品等等,一直做下去,你走的就是直路。而整天想着整别人、踩别人、算计别人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曲”,可能永远达不到从容的人生境界。

“大巧如拙”,真正高明的人,做事境界高,看上去好像很笨的一样,可是他掌握了精髓,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真正的“巧”是靠下“笨功夫”得来的,做事贵在坚持。所谓匠人精神,就是扎扎实实做工作,不搞投机取巧,把工作做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也一样,真正把心静下来,一点点下笨功夫的,未来都有出息。但现在大家都不肯下笨功夫,读书笔记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低水平不断的重复,重复多了以后就会上到高水平上。真正要把工作做好有三个要素:一是这事是你喜欢的;二是对众生有益的,能帮到众生;三是坚持十年以上,下笨功夫,精益求精,你肯定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绌,不足。越是不在意的结果最后越会有好的结果追随而来。真正的成功者,人生大赢家,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名誉、地位以及光鲜的外表,穿普通的衣服,开普通的车子,把成功的光环全部去掉。唐朝的郭子仪一生成就很大,平定安史之乱,几乎靠人一人之力保大唐天下三十年的平安。因为他功高盖主,位极人臣,手握重兵,监军鱼朝恩不断诬告,朝廷也三番五次释他的兵权,他都毫不在意,需要他带兵打仗时也不讲条件、不推脱,家里的大门敞开随便别人进出,从不居功自傲,所以他不仅自己活到八十五岁高龄,而且家里几代人都身居高位,荣华富贵,是位真正的人生大赢家。

从身体、生命角度讲,寒是没有生命或者生命很弱的低端状态,躁,就是动起来,脱离这种状态,运动之后可能会过热、虚热,这时候就要静下来,把虚热清掉,让身体进入一种中正、平和状态。从经济生活角度讲,寒是赤贫的状态,那么就要不断努力工作,让自己脱贫,但当财富积累到很多的时候,就要心静,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要动,心要静,保持中正平和,清空欲望,是提升境界的关键。作者:高风清扬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从第一次接触到白落梅的书开始,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次数绝不会少于五次,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一样的体验。或许是因为每个时间段里自己的心情与经历会对感情的领悟不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算得上是一部散文作品,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一生。未读这本书前,我对林徽因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她与徐志摩之间有过一段纠葛。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事,我才意识到,林徽因这个传奇女子,有多少令人感叹的传奇。

在那一个纷扰的年代林徽因如莲般地绽放,惊艳了多少红尘过客。白落梅便用她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个白莲般的女子。白落梅笔下的林徽因,用“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这样的林徽因,让徐志摩怀想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让金岳霖默默挂记了一生。

她的清醒与理智使得她终究选择了与梁思成携手共度一生。人生所要面对的选择就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但选择之后必定要承担它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所以,康桥之恋后,林徽因放弃了徐志摩,选择了梁思成,这也意味着她选择丢弃浪漫,选择安稳。

许多人都对她的选择感到惋惜,但我认为,她的选择并不代表着全盘皆输,因为谁也不能否认,林徽因与梁思成在一起后,一同求学,一同成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优秀学子,她甚至成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其为当时建筑研究做出的贡献谁又能否认呢。或许林徽因失去的是与徐志摩在一起时的浪漫,但她从这些事业中得到的收获绝对会比失去的更有价值与意义。

读完林徽因的一生,看遍她一生中经历过的大起大落,好像当时自己也在她身边同她一起感受着。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岂能一帆风顺,尽管没有大风大浪,读书笔记也少不了一波三折,经历之后方知其中的百般滋味。人生路上的岔道口又岂止一处,要面临的选择又何止一次,只不过有时是你选择了结果,有时候是结果选择了你。

所以很多时候,学会舍弃,学会接受,再学会去享受。既然做出了的决定就承担会有的所有结果,与其每天懊悔不已,倒不如去接受,在接受中享受,因为一切都已经定下了,何必再让烦恼缠绕自己呢。

林徽因的果断,林徽因的抉择,都不禁让我感到震撼,作为一位女子,她并没有逆来顺受,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世界,她会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努力,她也知道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她的人生是美好的,即便是最终病重时,也是在那山间静谧的环境中度过的她的最后一程。作者:卢雨婕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