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读后感

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读后感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读后感10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读后感1000字”,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的活下去。这样的开篇,深深地吸引了我。昨晚再次细读了几米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后感触颇深。

有人曾说过:几米从来就没有让孩子们失望过。大人和小孩之间的矛盾,几米最明白,他完全相信孩子是天使和恶魔一体的两面。有个十多岁女儿的几米,愈来愈能体会存在于大人与小孩之间的矛盾;明明有浓浓的爱,却常常搞得彼此怒目而视,眼看着可爱的天使在下一秒钟化身成恶魔。身为父亲的几米头痛而无奈,身为创作者的几米却看到了孩子渴望被理解的心灵。于是,和孩子同样敏感的几米,用一张张图和几句话,便明白地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孩子的担忧、恐惧、疑惑、快乐和愿望。当然还有抗议,抗议大人对他们想法的漠视,抗议这个世界对小孩的种种误解。我们这才听到小小身影在对我们说:嘿!不要用你们大人的想法和眼光来看我,大人看不到我们内心的奇幻彩虹!《先知》纪伯伦说:孩子的灵魂栖息在明日之屋,那是大人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身为一名教师,我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在日常交流中,当教学激情逐渐消退,杂事缠身,耐心不足时,我们也常会抱怨: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多次,学生怎么还不懂?其实,主要是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学生。假如我们站在学生立场观察自己熟悉的世界,你会发现许多陌生的东西。换一个角度,才会体会到孩子在成人世界里所面对的困难和困惑,从而对学生有种由衷的同情和尊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孩子学会学习。同时,更要放下身架,甘做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生,我们乐于向学生学习不仅不会降低身份,反而能更强烈地激起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任。

当学生犯了错,气愤主宰了你所有的情绪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不会喜欢吼叫着批评我的老师。当学生花了很大的努力却还是见不到进步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需要老师再一次的鼓励。当学生遇到了挫折而伤心难过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能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给我再一次站起来的力量。当学生取得了成功时,你要对自己说: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分享我的快乐并为我骄傲。我们要走进学生内心,把自己的心态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体验他们的感受,在这基础上我们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一个受孩子欢迎的教师不能把自己定格在老师的位置上,高高在上、不可侵犯,每天传经解道发号司令: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应该怎样怎样。所以我们老师要试着把自己当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做知心朋友,那么教育教学工作又怎么不会变成一种乐趣呢?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这本书再次给了我心灵的洗礼,合上书,很多句子还久久地留在脑海里,其实孩子什么都懂,他只是不说,大人往往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并不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独一无二都是最优秀的,只是,你能发现他的独特之处吗?请不要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论晁错


半生的岁月豪情,半生的执着劳顿。一声令下,不容他辩驳。

一刀两断。

景帝平定内乱后,国家依旧静无波澜。但千百年来,那个峭直刻深的赤胆忠魂,那段轰轰烈烈的半生岁月,怎么可能就此无痕。

他怎知朝堂之上忠奸之谏都要顺应众心?大忠之人终究是寥寥无几,谁无心扶立自己的威望而任由他人的意志磨灭?即便是忠臣,嫉恨的目光也足以令人惊骇。他抓住自己的学生肆意上谏,孰知门外众人早已议论哗然。

于是他用自己的后路,坚持着他的政见。哪怕一不小心冰冷的刀锋便会架到脖颈,也不能让他消停。自古严苛之人少友薄命,虽让人心寒,但顺应众人之心而不逆水推舟仍是封建制度中人人恪守的准则。可他不知道。又或许他知道,只是性格使然,他不愿白费口舌来央求他人为中央让利。

为国谋利者众。只是牺牲掉自己的声誉来捍卫国家,忍受非议而不移初心的,必是要兼备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谋划见解,才能为人赞颂。

可是晁错,又非如此。作文

他是忠臣,但又太不懂策略,不知迂回。一介臣子,忠于朝廷是好的,但若是太急于求成,鲁莽死板,甚至冒犯了皇上的利益,那就成了愚钝的忠诚。此时此刻,且不谈国家,即便是他自己,他也无法保全。

于是,晁错的高见远谋,晁错的忠心赤胆,晁错的为师之恩,晁错的忠孝两难全,在他的急于攻成,小肚鸡肠和奸佞之人的陷害之后,全部化为乌有。

一时间,风云突变。

当原本应该进宫的车子停在了东市的街头,在史书轻描淡写的腰斩背后,该是晁错怎样的震惊,怎样的冤屈,怎样的愤恨,甚至,怎样的无助。

景帝最终还是削了藩。他完成了晁错的追求,却提前一步剥夺了晁错亲眼目睹成功之日的权利。

吾亦恨之。

只是晁错之死,原本就不可避免。他固执的过了头,连刚愎自用都那么笨拙,有大忠大义而无大智,迟早,会成为那个朝代的牺牲品。

后世的人是宽容的。

晁错,也就成了世代嗟叹的传奇。

悲壮,凄凉。

《这不是我的错》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这不是我的错》,这本书讲的是小刺猬格里的故事。

小刺猬格里是昨天刚刚搬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他有点担心自己不熟悉这个新环境。结果有一天,动物们以为小刺猬格里拿走了大家的篮球,都不愿意跟他玩了,格里觉得特别委屈,大哭着跑回家扑到妈妈怀里,后来还躲到被窝里不肯出来。只有小兔子美娜悄悄的来到格里的床边,告诉格里她相信不是格里拿走了篮球。格里觉得挺开心,于是就把自己最喜欢的足球找出来送给了大家,还一起踢球。

结果有一天,美娜在芦苇丛找到了篮球,她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所有的动物,大家都给格里道歉,说:“对不起,我们冤枉你了!”格里表现得很大度,和大家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

这本书告诉我,如果被人冤枉了,要大度的原谅他!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3)篇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1)篇

错不在我,错的是别人。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在犯错。不错的一本书,书中的那些事例很值得阅读,可以对自己平时的生活有很多启发。《错不在我》从政治、法律、医学、家庭、爱情与人际关系等各个角度,对人类是如何进行自我辩护,自我辩护导致了何种伤害,以及我们如何克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错不在我》教你看穿谎言与借口,破解思考盲点。当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只想逃避责任,甚至不自觉地说谎?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他人的虚伪,而不去反顾自身?《错不在我》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自我辩护心理在发生作用,当错误发生时,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将错误推卸到他人身上,或找一些客观原因,完全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不假思索的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一样,会让我们越陷越深。它阻碍我们看见自己犯错,更何况改正错误;它扭曲现实,让我们无法获得评估局势所需的信息;它使得爱人、朋友及国家间的嫌隙加深;它让我们无法摆脱坏习惯;它让罪犯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它让许多专家无法改变过时的观念和做法,而对公众造成伤害。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避免掉入自我辩护的陷阱。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虽然事情发生了,但这不是我的错! 每当人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往往会通过自我辩护来尽力消除那些动摇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人们会任凭自己的头脑虚构出免除责任的种种理由,不断强化自己聪明、有德行、不会犯错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却恰恰让我们变得愚蠢、没有德行、错误不断。这就是自我辩护造成的危害。

自我辩护

大多数人在面对所犯错误的证据时,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反而会顽固地对其加以辩护。自我辩护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就其自身而言,它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能够保证我们在夜里安睡。离开了它,我们会让难以忍受的困窘持续下去。自我辩护就像流沙,会将我们拖向更深的深渊。它会制约我们发现自身错误的能力,更不必说去纠正错误。它会对现实加以歪曲,妨碍我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对问题进行清晰评估的能力。它会加深爱人、朋友以及民族之间的裂痕;它会阻止我们放弃不健康的习惯;它会容忍罪犯对他们的行为逃避责任;它会导致许多专家坚持那些可能对公众造成危害的错误看法和做法。攻击引起了自我辩护,而自我辩护又导致了更多的攻击。

认知失调

自我辩护的原动力,即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费斯汀格称之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例如,吸烟是愚蠢的,因为它能够置我于死地与我习惯每天吸两包烟。失调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感,从轻微的疼痛到极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种减少失调的办法,人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得以缓解。

证实偏差

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合理的、有益的——我一向是这样讲的!如果新的信息与我们的看法不一致,我们便会认为它是偏颇的、愚蠢的——这是多么愚蠢的观点!人们对和谐一致的需要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当他们被迫面对负面的证据时,总会寻找对其进行批评、歪曲或者清除的方式,从而使原有的看法得以维持甚至强化。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证实偏差。即便是读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人们也会更加确信自己是正确的。证实偏差甚至会导致人们用那些无中生有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盲点和偏见

人类的大脑天生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盲点。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却总是看到别人的问题。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偏见的出现,是由于人脑对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具有类化的倾向。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人所持有的偏见,唯独发现不了自己的偏见。人们通常对自己的偏见视而不见。一旦持有偏见,就像持有某种政治理念一样,人们很难轻易排除它;即便是一些无可辩驳的证据对其核心理由进行了否定,也是枉然。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想出另外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看法或者行为方式。

记忆偏差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场合下既不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也不会刻意隐瞒和欺骗。我们并没有撒谎,我们只是在为自己辩护。当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都会添加一些细节,也会省略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我们会对故事进行些许的整饰,这种整饰会恰到好处,以便下一次我们还可以增加一点儿戏剧性的点缀。我们确信这些微小的、无关紧要的谎言会使故事更为合理,也更加清晰,以至于最终我们所回忆起来的事情与所发生的事情产生出入,甚至回忆起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偏差和失调,会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意义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会保护我们的决策和信念。第一,要搞清楚一段记忆是否真实有多么困难,某段完整的记忆包括它的细节,有时可能是完全错误的;第二,即便是很有把握的、完全肯定是准确的某段记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第三,那些支撑我们当前感受和想法的记忆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记忆通过改变他们的观点,来帮助他们克服过去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的不一致性。错误的记忆会让我们原谅自己,并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护,但有时候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失去对我们的生活负责的能力。对记忆偏差的理解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即便是深刻的记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可能会激励人们更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记忆,不再肯定自己的记忆都是准确的,不再产生用过去的经历来为现在的问题辩护的冲动。

潜意识

相信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原因时,自我辩护会导致自我吹捧:对自己好的行为给予表扬,为不好的行为寻找借口。潜在看法之所以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它会影响夫妻之间的争吵方式甚至争吵的目的。如果夫妻双方争吵的前提是双方都是好人,但是都做了错事而且又相当固执,或者由于暂时的情境压力做出了愚蠢的事情,那么就会有矫正和相互妥协并达成意见一致的希望。但是不幸福的夫妻变换了这个前提。因为夫妻双方都是自我辩护的高手,他们相互指责对方不愿意向自己性格良好的方向转变。如果他们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想去改变令对方烦恼或者痛苦的习惯,他们会说:我控制不了自己,人生气时很自然会提高嗓门。这是我的行为方式。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听得出自我辩护的意味,因为他们当然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因为他们每一次与警官、雇主或者街上那个令人讨厌的体重达300磅的陌生人说话时,他们并不会提高嗓门。

如何克服

承认错误,放弃自我辩护。就像挑剔别人的行为那样,通过反省和批判自己的行为,我们有可能打破自我辩护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我们只需在我们所感受到的和我们该如何做出反应之间进行片刻思考,考虑一下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坚持某种与事实相悖的信念。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在大脑将我们的想法固化为一贯的思维模式之前,我们可能已经改变了主意。当一位朋友犯了错误的时候,朋友仍然是朋友,错误仍然是错误。美国的文化中,错误被认为是严重的心理浪费。然而在日本,人们却并不是这样看。在日本,错误、失误和困惑都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爱迪生我并没有失败,我成功地发现了一万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错误并非需要否认或者为之辩护的个别人的可怕的失败经历,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会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2)篇

【认知失调】

自我辩护的原动力,即导致人们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尤其是错误的行动和决策)合理化的力量,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费斯汀格称之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例如,“吸烟是愚蠢的,因为它能够置我于死地”与“我每天吸两包烟”。失调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感,从轻微的疼痛到极度的痛苦;直到找到某种减少失调的办法,人们的不舒适感才会得以缓解。在这个例子中,对一个吸烟者而言,最直接的办法是停止吸烟以减少失调。但假定他已经尝试停止吸烟但最终失败了,他就只能通过下面的方式来减少失调:让自己确信吸烟的实际危害并不大,或者让自己确信吸烟的风险是值得的--因为吸烟可以帮助他放松或者防止他身体过重等自我欺骗的方式来减少失调。

【重构记忆】

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既不会说出事情的全部真相,也不会刻意隐瞒和欺骗。我们没有撒谎,我们相信自己的讲述。就如同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我们都会添加一些细节,而省略一些不合时宜的事实,我们会对故事进行细微的自我拔高的修饰,事实会被修饰得很好,以至于下一次我们还会增加一些细节;我们确信这些细微的无伤大雅的谎言会使故事更合理更清晰,(这种修饰)最终会使我们的回忆与真实发生的事情产生出入,或者甚至回忆起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记忆就是这样成为我们个人的自我辩护的历史。为了减少认知失调,记忆还可以被重构。对记忆最重要的歪曲,是利用它来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进行辩护或者解释。

【实例而且相反,为什么他们往往感到上当受骗。假如那位自认为不讨人喜欢的女士遇到一位很棒的男士认真地向自己发起追求,她可能会感受到顷刻间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很可能会因蜂拥而至的失调而光泽尽失:“他看上我什么了?”她的答案不太可能是:“太好了;我一定比自己所认为的更有吸引力。”而更可能是:“一旦他发现了真实的我,他就会将我抛弃。”她将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来克服这种失调。

【错不在我】

我们从内心深处试图通过自我辩护来免遭失调的痛苦,但是灵魂却在不停地自我拷问。为减少这种失调,我们多数人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护自我并维护自尊,以免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愚蠢、更易犯错误。

放弃自我辩护而承认错误,对于我们的心灵和人际关系都十分有益,那么为什么我们许多人不这样做呢?我们都很乐于看到别人勇于承担责任,但是为何我们自己却不能经常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必须这样做。自我辩护的行为几乎是自动形成的,我们意识不到,它会让我们避免因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而出现失调的感受。“错误?我不可能犯错误……那棵树是自己跳到我车上的……无论如何,我有什么必要为此道歉?是她先开始的……他偷了东西……这些都不是我的错。”其次,社会存在着一种“错误恐惧症”的文化氛围,错误总是与没有能力和愚蠢等特质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便是发现了错误,人们也不愿意去承认它。因为一旦承认了,就意味着自己是个只会胡扯的笨蛋。如果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愿意承担错误并积极改正,我们就必须克服以上所讲的这两个障碍。

错不在我读后感400字 第(3)篇

自我辩护是本能,敢于认错是本事。

                                          ——题记

     他在说谎!这件事情根本没发生过!先平息一下你的怒火,看看这本《错不在我》,或许你能释然,他可能真没有说谎,那件没有在实际中发生的事情的的确确在他的记忆里发生了。记忆为什么会出错?是不是他的精神出了问题?其实不然,人的天性中存在自我辩护的本能,强化利己的一切信息,在强化的过程中又会不自主地添加一些想象的成分。

       自我辩护与撒谎不同,撒谎是说谎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撒谎,是为了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欺人。心理学上把推卸责任,想办法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的现象称为认知失调。自我辩护是认知失调导致的本能反应,属于自欺欺人。

    作者指出人们往往是站在抉择的金字塔尖上—>错误的决策—>认知失调—>自我辩护—>跌落于塔底。即便跌落下来我们仍会自我欺骗,否认自己的错误或愚蠢,以至于背离了初衷摒弃了底线。因为我们很难承受来自灵魂的拷问,太需要通过自我辩护来免遭失调的痛苦,但同时自我辩护也蒙蔽了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很难做到完全地自我接受。

     自我辩护是本能,敢于认错是本事。当你对自我辩护有了深入的了解,有了打破自我辩护的意愿,开始留意自身的行为以及做出决策的理由,这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时间的历练和自我反省永远没有尽头。

没错,经常上网是错的


没错,经常上网不仅对学习有害,还对自己有害。

我看见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说:一位21岁的青年因为父母断电不让他上网,一怒之下将父亲杀死,同时将母亲砍成重伤。这件事让我震惊,太可怕了,不良的上网行为可以让人泯灭亲情走向犯罪的深渊。

妈妈说的对,游戏不能经常玩,游戏只能偶尔玩。但是玩也不能玩太久,玩2个小时就要休息半个小时在去玩,要不然会对眼睛有害,就是说完太久眼睛会瞎了,你们想这样吗?如果不想的话,你们就不能一直玩游戏。

讲给家里有电脑的人,爱上网的人。

一步错,步步错 读《骆驼祥子》有感


金 鑫

利用这个寒假,我首先读了这本书。刚开始读到老舍先生的这些文字,我是惊喜,又是敬佩,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老舍先生具有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书中,作者的每一个用词都是那么准确,认真,找不到一点破绽,尤其是细节的描写和环境描写,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骆驼祥子》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就是讲述了一个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一个地道的车夫,他拥有好的腿脚和使不完的力气,所以他从乡下上来后一心只想埋头苦干,他的愿望,就是多挣钱,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可是,现实却从来不给人喘息的机会,祥子第一次买车后,一辆新车就被人收走了。第二次,好不容易攒够了买车的钱,却又因为一次意外而泡汤了。经历过三次失望,祥子彻底绝望,从此不再热爱生活,不再努力奋斗,更不抱任何希望,只沉浸在吃喝嫖赌中,彻底颓废、堕落下去,甚至为了几十块钱而出卖革命者阮明。

读到最后,看到祥子成为一个这般可怜的行尸走肉,我的内心既遗憾又痛苦。我知道,此后的祥子,已经完全不会再振作起来了,生活的重担,压得他的肩膀已经弯曲了,他的那颗心,也已经枯萎,受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了。而原本,如果没有这些曲折坎坷,没有那些警察的野蛮势力,没有那些意外的出现,祥子可能会靠着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走向成功。

最初的祥子,满满的都是斗志和力量,他怀着一颗热烈的心,所以,他肯为了生活去奋斗。可是,人,终究是人,是敌不过现实的打击的。祥子好是好,也足够努力,只不过可惜的是,他仍旧输在了最后的放弃上面。如果,祥子的内心能够再强大一点,如果,他可以在受到那么多磨难时,静下心来,找一个舒缓的姿态,放下一切拖沓和烦恼好好地放松,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真遗憾,他输在了没有坚持。

而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经常是遇到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说放弃,还没去尝试就不停地摆手摇头,说自己不行。可是,你连试都不去试,怎么可以就这么否定了自己呢?所以,很多人都是被困难的样子给吓倒了,才会和成功失之交臂,祥子也是。

可是,我们也不能过多地去责怪祥子,他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也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他只不过是生在了一个并不公平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底层的人们像奴隶一样拼死拼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所以,祥子迫切地希望改变这种局面,却忽视了身边的东西和重要的人际交往,直到自己一个人误入深渊,不可回头。

所以,我们作为初中生,我们要牢记这种教训,不要像祥子一样,一步错,步步错,白白蹉跎自己的大好时光。

【评语】语句畅达,有力。小作者能够联系实际,发表感想,达到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不愧是一篇佳作。

《错斩崔宁》读后感1000字


热门读后感: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800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热门读后感: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800字)”,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觉得有用请收藏。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1)

近期幼儿园老师推出亲子阅读活动,我和贝贝阅读的第一本绘本是《有一天》。读了这绘本后,心里有种简单的幸福,有种期待、有种祝福还有种牵挂。孩子有着美好的童年,还将慢慢长大,经历人生的各种美好,各种酸甜苦辣。只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幸福快乐!

绘本像诗一样优美 感伤的语句,简单柔和的线条画面,结合在一起充满了爱和真挚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喜欢,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辛苦养育我长大,现在自己也身为人母,当自己的孩子长大的时候,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不仅是给孩子读的绘本 ,我觉得更多的是给天下的爸爸妈妈读的绘本,特别适合家有女儿的父母细细品读。文中深深的母爱无需用华丽的词藻就能描写的生动感人。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传达出母亲深深的爱?当初雪飘落时,母亲把婴儿高高举起;当孩子熟睡时,母亲会开始畅想,畅想有一天孩子会独自去体验成长中的种种酸甜,有一天会离开家,有一天会感受到坚强的脊背上所负担的小小重量。而当孩子满头白发的那一天到来时,她会想起母亲的爱。就是这样简单质朴的语言,能传达出如天空和海洋般辽阔的母爱。无论是孩子,还是为人父母,抑或扮演着两种角色,都无法抗拒这朴实而深情的梦想所带来的感动。短短数百字,诗歌般的语句,既饱含关切,却又不无感伤,仿佛是一位母亲 在喃喃自语。轻柔舒畅的节奏中,流淌着最浓厚、最真挚的感情。

每次读到最后的画面,母亲化为窗口花瓶旁的一幅照片,贝贝就问:妈妈,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去哪了,等我长大了我还有没有妈妈? 从孩子的疑问中,我体会到的是她对我深深的爱,正如我也是那么的爱她一样。

我心目中的大爱并非把孩子捆在自己身边,为她安排好一切,甚或事事为其代劳,培养永远长不大无法自立的“啃老”一族;而是希望能引导她不断去学习,尽早学会人格独立,乐观,坚强,放手让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读了几遍,现在贝贝自己都会看着绘本的画面 讲述着里面的故事情节了,那一天,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看雪花在你柔软的肌肤上融化……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2)

今天第一节课,我们去五楼听绘本,绘本的名字叫:《苹果树》。

这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还有一棵苹果树。那个男孩好爱苹果树,非常爱。有时他在大树上拽着树枝荡秋千,有时摘苹果吃,有时爬到树干上玩耍。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长大了,因为每天要干其他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到过苹果树的身边,苹果树好孤独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来了,苹果树好开心啊。它说:来吧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住我的树枝荡秋千吧。小男孩说:不,我已经长大了,我不要玩耍和荡秋千了,我要买点东西,你能给我一点钱吗?苹果树说:抱歉,我没有钱,我只有苹果和树枝,你把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那个小男孩把苹果树上的苹果统统都拿去卖了。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小男孩一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最后小男孩又回来了,大树高兴地说不出话来了。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树干和树枝砍下来扛走了。又过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来了。这时他已经很老了。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送给你了。那个男孩说: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树桩上休息一下。大树好快乐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奉献的同时也就享受了快乐。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3)

翻开书本,三个黑漆漆的黑影映入眼帘,随着芬妮被强盗抓住,我们的心都揪了起来之后的故事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三个强盗居然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了可怜孩子们的养父,并且化身为三座高塔被人们永远的铭记!

合上书本,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带给强盗们如此大的转变?是可爱的小女孩芬妮?只是为了回答财宝是做什么用的这个问题?不是,是奉献的快乐改变了他们,当他们看到流浪孩子们的笑容,当他们被人们爱戴,当他们被人们铭记,强盗们的心在改变,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从此他们有了人生的目标,不再迷惘。

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奉献本身就是快乐的,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们不要做披着斗篷的强盗,那会迷失自己,我们要做那三座高塔,在奉献中快乐的生活!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4)

好书是适合捧在手上一读再读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的《勇气》。这是一本绘本,漂亮的插图,简单的文字,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很多很多。我反复咀嚼书中的文字,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人回味。

勇气是什么呢?作者对勇气作了诠释:

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自行车不用安全轮。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一块到第二天。勇气,是你知道一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

书中,35种可贵的勇气,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马戏团里空中飞人的表演,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上探太空,下探深海,这也是令人敬畏的勇气。而改掉小小的坏习惯,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总之不管是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

《勇气》带给我许多的感触和共鸣,让我不断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在环湖花园游泳馆学游泳时,听到妈妈让我和伙伴比赛谁有勇气从岸上跳下1.8米深的游泳池并游回浅水区这个近乎无情的命令时,心惊胆战的我连腿都瑟瑟发抖了。是妈妈不断鼓励我的眼神,是教练示范标准的动作,让我终于鼓起勇气,小心地踩到泳池的边缘,再也不犹豫,往下一跳哈!我成功了!这就是勇气!、

当我第一次作为升旗手上台演讲时,我的心别提有多紧张了。是台下一千多名同学赞赏的目光给了我无比的自豪和自信。我被授予升旗手缎带,望着胸前鲜红的缎带,我的心中也升腾起一团火焰。我向前跨了一步,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讲。这就是勇气。

在生活中,勇气无处不在。5.12地震时,林浩不顾自己的安危,从地震废墟中背出两名同学这是令人敬畏的勇气;11.15胶州路火灾中,消防员叔叔奋不顾身,冲向火场,救出了许多居民,这是令人敬畏的的勇气;捡到钱包抑制住诱惑还给失主,这是平平常常的勇气。

掩卷沉思,哦,我明白了不管是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因为勇气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独自越过困难堆成的高山;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克服生活的磨难;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成为命运的主宰,扬起胜利的风帆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5)

首先很感谢喆妈和乐科为大家提供了这次试读机会。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的试读体验,感觉很美妙。

前天晚上临下班时,终于收到了传说中的乐科绘本《最美味的蛋糕》。

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与宝宝进行了分享,刚拿出来,盼盼看到封面第一眼说,妈妈,巧虎。

我说宝宝你看清楚,他是巧虎吗。他摇摇头说,大猫,呵呵,看出来是猫咪了。我说这是乐乐猫,乐乐猫这个词盼盼是第一次听说,所以跟着我重复了好几次。封面看起来很是亲切,既有熟悉的貌似巧虎的摸样,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内容上,乐科的产品比巧虎多了更多的互动,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更丰富。此外,绘本中,讲到的感恩的故事也非常的好。里面的小动物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乐乐猫进行分享。而乐乐猫则将这些东西,做成了一个大大的蛋糕送给了妈妈和爸爸。看到最后一页,妈妈陶醉的样子,爸爸的表情很是温馨。她教会了宝宝懂得感恩,懂得与别人分享好的东西。

《最美味的蛋糕》这本书,不仅让宝宝认识了动物,知道了他们的特长,还进行了互动。画面精美,感情细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绘本。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6)

阅读了绘本《勇气》,知道了勇气有很多种。勇气是改掉坏习惯,勇气是努力藏起你的小气、嫉妒的一面,勇气是再来一次,勇气是从头开始,勇气是知道还有高山,就一定要去征服。

以前的我,上课发言,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听到。现在的我,已经有勇气在大家面前大声的回答问题,甚至还有勇气上台演讲呢。

以前的我,看到熟人,总是躲在爸爸妈妈的生后,不敢打招呼。现在的我,已经有勇气和别人打招呼啦!

以前的我,遇到困难,总会发发脾气,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现在的我,已经有勇气用自己的聪明和机智来解决问题啦!

总的来说,我现在是一个有勇气的女孩子,我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棒的!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7)

绘本勇气读后感一:《勇气》读后感(600字)

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养尊处优,缺少勇气、坚强、毅力、自制、分享等很多东西,绘本《勇气》用了简单的句子,生动的画面教给孩子这些内容。

由于过去我们的亲子阅读过于强调识字,而忽略了画面的观察,所以tody仍然把注意力放在由汉字组成的句子上,他能比较熟练地读出绘本下方的一排排句子,却对大幅的画面熟视无睹。按照陈园长指导的方法,我们首先对封面上的画面进行了观察。tody认为画面上的小男孩不敢从跳板上往下跳,因为他“没穿救生衣“,显然他尚不清楚用“胆量”或“勇气”来形容小男孩所缺少的。

接下来在画面的观察与表达上,tody渐入佳境,看到一个个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画面,他说出了:

--“勇气就是力量。”

--“勇气就是不害怕。”

--“勇气就是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勇气就是保守秘密。”

--“勇气就是保护环境。”

--“勇气就是多吃蔬菜。”

--“勇气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我学完画画,还坚持要留下来学手工。”

……

读完这本书,tody若有所思,看着自己手上前几天因生病而扎的针眼,举起来冲着妈妈说:“勇气就是手破了也不哭。”动画片《大角牛历险记》播放了,tody应该去洗漱准备休息,尽管不情愿,他仍然离开电视机并大声说:“勇气就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也能忍住不看。”、

看来,他确实从书中懂得了忍耐和克制。

傻孩子,这部优秀的动画片能教给小朋友许多知识,洗漱完就来看看你喜欢的“大角牛”,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吧!

绘本勇气读后感二:绘本《勇气》读后感(1414字)

绘本以其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着父母和孩子。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但是在我们眼里几分钟就可以读完的书中,某些小角落却深藏玄机,不指明甚至还会似懂得非懂得。如何把深藏玄机充满奥妙的绘本让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宝宝懂得更多,学得更多?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要让宝宝能乖乖的和你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聪明的爸爸妈妈们要会选对时机,在宝宝开心的时候,以鼓励的形式叫孩子来读书,他会很自愿的(这种自发性只能10分钟左右),所以阅读的中间你要与他互动,不要只是说教,要充分地调起他对阅读地兴趣。

在我和程程一起阅读伯纳德·韦伯的《勇气》时,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收获。

第一遍,从第一页开始,一字不落的讲完。

第二遍,提问开始啦-每一页程程都能学到新知识,当看到图片中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人骑自行车,在爸爸妈妈的手中拿着自行车的安全轮。我就说:“看这个小朋友多勇敢,他能一个人骑着车子而且不用安全轮哦!我们宝宝能做到吗?”宝宝:“我也有骑车啊,速度可快了,能赶上托马斯,我多厉害!”……图片里看到有个小朋友站在跳水板上,宝宝说:“我也很勇敢,我能站在沙发的顶端,还敢从上面跳到沙发上哦,妈妈你看!”说完,他就爬到沙发的靠垫上,非常潇洒地跳下来,还沾沾自喜说自己多帅。我发现,宝宝的观察能力不错,而且有的时候我讲故事,他貌似没有在听,手里一边在玩其他的东西,但是我所讲的内容,他都记在脑海里了。

不是我的错绘本读后感(篇8)

绘本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低龄段的幼儿来说。因为低龄段的幼儿还看不懂文字,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理解故事,看懂故事。所以身为幼儿教师的我,就更要了解绘本。最近,我就读了《我爸爸》这本绘本。

这本绘本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一位英国有名的画家。刚拿到绘本的时候,一个让孩子喜爱的爸爸形象,一个全新的孩子视觉的爸爸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本绘本描述的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爸爸各种形象的想象,文中从孩子的角度感受生活中的爸爸,让爸爸在文字中,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丰满、形象、可爱、生动……清新的文字、温暖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走进了故事中的爸爸,更让孩子勾画着自己的爸爸,让孩子走进爸爸,爱上爸爸……

打开第一页,“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一位胖胖的父亲端坐在桌子前,穿着睡衣,满眼惺忪,头发乱糟糟,哪里能看出来这位父亲很“酷”呢?文字和图画的错位让我哑然失笑。可是再接着看,爸爸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幅画着“太阳”的画,从稚嫩和简单的描绘中,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孩子之手,这难道是作者在暗示我们:爸爸在我的印象中,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再往后看,图文并茂的描绘了一幅“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爸爸叉着腰,大野狼正灰溜溜地往外走,门上的太阳呼应了前面墙上的太阳。再仔细一看,躲在门外树背后的是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呵,他们可是最怕大野狼的呀!“我”爸爸是如此的孔武有力,无所畏惧的画面。仔细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野狼来进行对比呢?可能因为它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能打败大野狼的爸爸可以提供给孩子安全的保障——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再往后看,“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的头变成了马头,连椅子腿儿都变成了马蹄,可是,仍然看得出来这是“我”爸爸,为什么?因为笑容还是爸爸招牌式的笑容,睡衣还是爸爸标志性的睡衣。这就是表现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图画,孩子看到这样随意组合的形象,更加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能从图画的描绘中感受到孩子爱爸爸,爸爸爱孩子的美好情感。

最后,画面中出现了“孩子的手伸在爸爸的胸前,小太阳又出现在爸爸的睡衣纽扣上,爸爸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这样的画面。再翻到最后,“他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从画面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枷锁太重,谁的错?作文1700字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主题思想之浅析

为什么要把缺点公之于众呢?好比你缺铁,医生会给你补铁药,但不会到电视上说你缺铁。

本片内容新颖,情节发展不墨守成规,这部片子不同于其他的情感电影,给你的不仅是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给你启发和指引。让你明白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该怎么行动。

阿米尔汗饰演的兰彻,是富人家的小佣人,他热爱学习有天赋,却是顶着富人儿子的名字去读书而不是自己的真名,而他依旧乐观向上;马德哈万饰演的法罕,理想是做名摄影师,却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沙尔曼。乔什饰演的拉加,想当工程师,但是没有自信,迷信神佛,家里很穷。

整一场故事,有笑有泪,幕幕都是转折。谁都无法从一开始就融进别人的故事中,可电影、小说、歌曲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只要你耐着性子静下心来,你总能从这些方式所要表达的所有中,获得你意料之外的。若是能学以致用,那会使你少走很多弯路,因为这是过来人的经验。

三兄弟第一次见面是在新老生联欢会上,学长令新生所做的是多么粗俗不堪,新生的顺从是多么贴合实际,又是多么令人愤怒。兰彻正如法罕回忆中所说的一样,他的人和名字一样不同寻常。哪怕那不是他的真名,可他依旧是不同寻常的人,从而使他的本名不同寻常。他反抗了,运用初二物理知识来抵抗大学现实丑恶的缩影。法罕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的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拉库马。希拉尼导演在这,证明了我们现在所学知识并不是无用的,无用的只是觉得它乏味厌恶它的人,并不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起来,随机应变。

正如片头曲所唱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飞翔天空。兰彻热爱机械,所以他能改造吸尘器成真空吸盘来引导婴儿的出生。可这么热爱学术的人,你要他眼睁睁看着知识的魅力在一如印度种姓制度的教育制度下被碾碎地再也找不见?不可能!他对学术的热爱使他的心灵得到自由,使他勇于直面问题,向着师长向着所有人指出问题所在,而不是我们这样的敢怒不敢言!

我不知道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看完此片后会有什么感想,反观导致拉加跳楼,以及三兄弟的学长上吊自杀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的教育制度,死板苛刻漠视学生兴趣爱好。这和中国教育制度大同小异,是否可以请求家长老师们能因为这部影片而开始思考,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有叛逆期,思考为什么自杀率年年增长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因为它让我许多敢说或不敢说,可以用语言表达以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都那么直白的面对世人。中国本身人口就位居世界第一,又有千年古国历史文化的沉淀,人才辈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体现的彻底,大家学的是一样的知识,倘若你与他人付出了同样多的努力,那么你与他人比的就是天赋与背景了。当然,我并不是说努力学习不切实际,我只是在想,为何要将分数看的那般重要?读书读的不就是知识么?不就是从书中体会前人的伟大与情感,从而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观么?不就是为人处世宽容谦和么?不就是为了更安全的生活而开始读书么?

可现在,成绩和人品挂上了等号,我最厌恶凭成绩去取决一个人的好坏。而人的品德呢?你能从成绩上看出这人的品德如何么?不能吧?中国人自古就有这个思想,只偏爱与众星捧月的人物为友。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确实古代文人的气节与才气值得我们敬佩,但他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真真是碍极了眼。哪一家的族谱上无白丁呢?正是这些白丁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凭什么歧视无文化的人?也许他们比我们更有天赋去学习,只是苦于没有能力承担学习的费用而已。也许他们不能陪你讨论莎士比亚不能陪你沏茶品茶可那些都是虚的!无文化的人不会和我们一样埋首与书堆,他们只能在外漂泊工作。可再苦再累他们那也是融入社会独立生活!反观我们,成绩第一的不一定能有勇气面对陌生人还能巧舌如簧,成绩再好又能怎样?就像我前面说的成绩来源于书本,书本来源于知识。那知识呢?就像艺术一样,它来源于生活!成绩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你空有一腔理论,可没有地方让你施展拳脚,你只是没能独立的依赖父母的雏鹰。所以,古代文人墨客的那股子自傲是万万学不得的。

再来讨论为什么自杀率年年增长呢。因为社会认为,好的成绩可以带给你优质的生活。注意,在这里我说的是带来优质的生活,而不是好的生活。我个人认为,好的生活是你从事你所乐意去做的事,也许这样的生活令你风餐露宿,可你能与你所热爱的事物共度余生,而不是为了更多薪水而去强迫自己去学去涉及去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许多家长因为家中条件原因未能读完学业,他们有些自身经济不宽裕,所以他们可以归结于文化未够。他们有些家境优越,但他们受别人气被人排挤,所以他们归结于文化未够。于是,他们因为对孩子的爱,而过多的施压于孩子,令孩子产生读不好书就没有好未来的错觉。而世界上可利用的土地可从事的行业只有那么多,比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工作岗位供不应求,那些迫于家中压力而放弃爱好开始死读书的人,就比不上那些成绩相等而又有特长的人。总之压力比山大,压断许多学子心中支柱,他们又在父母庇护下过的太久,全然未经风雨,温室的花儿必然经不起骤然的暴风雨,于是它的生命宣布结束。

【1】 【2】

《请不要开错窗》读后感300字


《请不要开错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他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他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试着打开失败旁边的那扇窗户,也许你就会看到希望。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管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也不会退缩,并去开启希望之门;而有的人经历了一次失败就不去做了,没有信心了。两者的做法只有一步之差,可后果却相差很多。前者总会遇到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后者却永远停留在失败,做一个失败的人。

正如故事中所说试着打开失败旁边的那扇窗户,也许你就会看到希望。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失败应永不退缩,这样你才会看见希望,看见成功,看见属于自己的曙光。

《海错图笔记·贰》读后感400字


《海错图笔记·贰》读后感400字:

第二册作者真是放飞自我,变着法儿讽刺聂璜:画技差,不识数,猜对了,运气好,diss他写海鳗的时候可能喝高了,说他灵魂画手,硬是把一种鲸鱼画成三种鱼。哈哈哈~~~另第143页,都会和我一样,用()了:自古以来就有“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斗”之说(草鱼说:我做错了什么?)。放飞得够彻底。不过我很喜欢。

他不说不知道,这么多叫得出名字的,形象鲜活的海洋生物,如今全都是难得一见,属于“濒危物种”!可叹可叹!我虽然生长在江南水乡,但博物君说非常常见且廉价的鲥鱼、嘉鲯都没见过。唉……在这本书里见识了这么多物种,想到人类只是其中的一种,真的很神奇。

另外一个小发现: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壮阳真的非常执着了。而且,硬是要信奉“以形补形”,海狗鞭,海豹鞭,海马鞭……泡酒,烧菜。一想就不寒而栗。

还有一个今天看来很可笑的理论是“化生说”:哺乳动物、鸟类、鱼可以互相化,当千百万年的进化是放p啊!作者:许栩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心得体会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后感心得体会:

逸爸在2016年读过这本书。近期,在家长群内与各位家长分享了此书中的要点,借此重新读了一遍。我把要点梳理一下作为读书笔记,分享给更多家长。

为什么要分享此书?

第一,作者伯恩斯坦在家庭教育方面经验丰富,曾帮助1000多个孩子和家庭修复关系。与有些西方学者的书相比,伯恩斯坦的语言相对接地气,符合中国家长的口味。

第二,似乎孩子叛逆问题是家长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第三,我们对孩子的“叛逆”误解太深,需要重新认识。误解深,因为:1.千年来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成人们产生根深蒂固的观点:叛逆=不乖、不孝、不敬;2.儿童心理学和脑科学,刚刚进入现代家长的视野,缺乏这些知识的情况下,没有能力理解“叛逆”背后的原因。

这本书里讨论的孩子,是4岁至18岁,也显而易见吧。3岁前,孩子自我意识很弱,谈不上叛逆。18岁后呢,如果再叛逆,那基本是很难再拉回到正轨了,18岁后的成年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作者伯恩斯坦,在书中介绍了一个10天计划,每个章节教述一天家长所需要做的是。是的,您没有看错,是指导纠正教育家长,正可谓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病了家长吃药”。

第一天

掌握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我们普遍认为,儿童时期、青春期都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叛逆期,是正常的必须经历的叛逆期,等过了就好。但是,作者指出,我们不能就这么被动的等待,等待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帮助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自我,是我们作父母的天职,不要让孩子为其糟糕行为找到任何借口。

先给大家一个测试孩子大概的叛逆程度:1至5分

我的孩子常常发脾气

我的孩子常常与成人发生争执

我的孩子常常公然反对或拒绝遵守成人的要求或规则。

我的孩子常常故意惹烦别人。

我的孩子常常由于自己的过错而责怪别人

我的孩子常常怀恨在心或者恶意十足。

然后再问问自己:

1.这些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在什么情况下这些行为会发生?

3.是否有任何曾经发生的消极事件在影响着我的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这些行为?

4.如有可能,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处理好曾经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消极事件?

5.我打算怎样应对孩子现在的这些行为?

注意下面的思想你有没有,作者把它称为“毒害性思想”

质疑为什么会要孩子

你对孩子的叛逆怨声载道:抱怨孩子让你和家长精疲力竭。

你对于如何才能控制局面一点头绪也没有。

你感觉受到了操控。

你感觉对婚姻生活失去了热情。

你觉得内疚。

你觉得自己做父母真是太失败了。

如果有以上的负面感受,请在孩子面前作出些改变吧

微笑、握手、拍怕孩子、多靠近孩子、说“我爱你”、交流时目光接触、拥抱、点头、给予表扬、给予奖励、鼓励参加活动

糟糕的是,我们很多家长会习惯性地作出消极行为:

吼叫、嘲笑、刺激挑衅、讽刺挖苦、撒谎、打骂、忽视、唠叨、说教、打断、羞辱、纠结于过去、批评、跟别的父母闲言碎语、威胁、贬低、扔东西、否定感受、没有耐心、不切实际的期望

逸爸发现中国家长们应该或多或少有上述这些行为

1.吼叫(这个作者在接下去的章节中会专门来阐述吼叫的坏处);

2.唠叨:唠叨是常犯的“病”,是实在没有办法的表象。

3.打断,否认孩子的感受:部分中国家长习惯于傲慢,总是认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完全不理会孩子的感受,独断专行。交流时,不给予尊重,喜欢打断孩子的表达。

4.尖酸刻薄的挖苦:也是相当擅长的部分。它阻断了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5.说教: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孩子灌输道理。

第二天

理解你的叛逆孩子

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要去理解或如何去理解孩子。

作者给出如何试着理解孩子的方法:

倾听是关键

学者M.Scottpeck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对倾听的价值进行了探讨。他说:如果我们倾听孩子的专注程度和认真态度,就像听一位伟大的演讲家演讲一样,就等于赠予了孩子一件珍贵的礼物。

那么有如何做到倾听孩子呢?作者也给出了建议

1.保持目光接触

2.消除分心: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时相当敷衍,你管你说,我管我玩手机或做别的事。

3.倾听时切忌开口:不要打断孩子,可以微笑和点头来回应

4.让孩子知道你确实在认真听

5.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

孩子需要你的爱和认同

孩子的叛逆行为可能引起家长的质疑:孩子到底有多重视家长呢?在过去与叛逆孩子打交道的20年中,作者告诉我们:几乎没有孩子否认他们爱自己的父母。就是那些把门关得砰砰响的孩子、从商店里偷东西的孩子、与父母恶语相向的孩子、拒绝上学的孩子、打破窗子的孩子、对父母进行人身攻击的孩子,他们也承认是爱父母的。

要记住的是,孩子太渴望爱和被家长认可。可是,他被锁定在消极行为之中,使得我们懒得想办法向他表达爱。不管孩子表现得有多生气、有多拒人于千里之外,千万别忘记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是多么珍重和关爱他。

误解会引起更多的叛逆行为

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往往会出现误解对方的情况,从而导致叛逆升级和恶性循环: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缺乏理解——更多的叛逆行为——家长感到沮丧。

引起你误解孩子的九大陷阱:

1.期望你的孩子能够做他并没有准备好的事情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些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体现在教育孩子身上。家长总是要求过高,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做不符合年龄段的事情。

2.对偶尔的不良行为上纲上线(青少年有表现叛逆行为的自然倾向,这并不意味着他总是会叛逆)

3.阻止你的孩子表现得像个孩子

逸爸认为这点作者提出的非常到位!现在的父母,太容易忘记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了,从而期望孩子表现得像个小大人一样。一个健康的孩子可能非常人性、吵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及其对完美行为的期望有些不正常,才使得我们不容易把孩子当孩子看。以前我拿动画片小猪佩奇举例,其中一集讲述了: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在泥巴水潭里玩耍,佩奇妈妈没有阻止,并让他们穿上靴子。当他们玩得浑身是泥巴回到家时,读书笔记猪爸爸并没有责怪,而是答应了孩子们吃完饭一起去玩。结果全家都在泥巴水潭里玩耍,都弄脏了。这就是让孩子尽情地在他的年龄段玩耍的典型例子。我们中国父母,很多时候摆出正经严肃的样子,限制了孩子太多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

4.期望孩子满足我们的需要

5.把孩子的错误归咎于他个人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成人经常犯错,何况孩子呢?

6.忘记了责备和批评会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

许多父母已经知道体罚是有害的,但却忘记了言语上的责备、侮辱也同样会造成伤害。

7.忽略了充满爱意的行为疗法

8.忘记了我们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如果孩子因为打人而被我们打了,这只是向孩子证明了打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至少在有权力的情况下可行。

9.只看到外在行为,而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爱和善良动机。

第三天

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大喊大叫的问题非常严重。

作者给出一个将心比心的例子:

想象当你的配偶、老板或者其他人对你大喊大叫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

当你被大喊大叫后,你会热情、积极地做出回应并急切同意每个要求吗?

你会在心里谋划如何对向你大喊大叫的人报复吗?

你觉得特别无能为力吗?

你被人大喊大叫后产生的消极想法和消极感受,是不是很久都不会消失?

答案我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你想对孩子大喊大叫时,请做到将心比心。

为什么不要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不会让你孩子的行为所有改观

#会妨碍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

#对有些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关注”。他们会用捣蛋的方式引起你注意,因为他知道你会大喊大叫,进入失控状态

#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别人大喊大叫

#会传递信号给孩子:你不值得我心平气和与你说话。你挨骂是自找的

#降低孩子对你的信任,他不会再敞开心扉和你交流。

可家长说,我就是控制不住,有时候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喊大叫...那请你看看是不是以下这些原因:

1.因为大沮丧了,没有其他办法处理这个情形

2.因为我小时候父母也对大喊大叫,我就学会了这个方法

3.因为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4.因为我相信这是唯一让孩子听话的办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好: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反省一下:

你大喊大叫的频率是多少?

你通常会为什么样的事情大喊大叫?

你的孩子会对你的大喊大叫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在你大喊大叫之前,你是怎么想的?

大喊大叫之时,你是怎么想的?

大喊大叫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第四天

避免权力争夺

没有什么事情会比你与叛逆孩子进行权力之争更糟糕的了。权力争夺通常非常激烈、很情绪化,甚至丑态百出。你们往往两败俱伤,你甚至会更惨。权力争夺会产生报复心。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报复形式通常是顶嘴和扔掉食物。五六岁孩子的报复行为可能是拒绝收拾玩具。10岁可能是用咒骂你,破坏东西。等到十六七岁,报复行为可能是抽烟饮酒、疯狂购物、早恋、辍学、夜不归宿甚至自杀。

现在来评估一下你和孩子处于权力之争时你所起的作用:

如果我放弃控制孩子,我会害怕发生什么?

在和孩子处于权力之争时,我在想些什么?

当我拒绝孩子作出的选择时,我一般会想什么或什么感受?

有时候为什么我会对一点小事不依不饶?

如何避免权力之争?

改变你的心态

#应对叛逆孩子,不是要操控他,而是要让他自我感觉良好

#当你心平气和表达你的想法时,孩子会听

#没有哪个成人会说,当时父母太理解我了所以渡过了一个可怕的童年。

在中国家庭中,权力之争是十分普遍的。旧社会,孩子是没有选择的服从,因为社会价值观如此。如果敢与父母争夺权力,那就是大不孝!而今社会,很多家长还是会有家长权威不可动摇的思想,常常把“我是你老子就该听我的”挂在嘴边。如今的孩子思想活跃,追求自由民主,对这种思想除了鄙视还是鄙视。所以家长们必须改变,改变思维,改变心态。

第五天

加强孩子的积极转变

叛逆的孩子们想要自我感觉良好,但他们并不总是知道怎么做。所以,常常提醒他们保持自我感觉良好,就是家长要做的工作。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夸奖、奖励孩子。通过给予奖励来加强孩子的行为,这个过程叫做“正强化”。

不过,作者提醒,奖励和贿赂要区分开来。最好的奖励往往是口头的,非物质的。现在的孩子被物质包围。你给出所谓的奖励,未必能打动孩子的心。中国父母太吝啬自己口头上的赞美,比如“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的很佩服你最近所作出的努力”等。

那么,怎样表扬你的孩子呢?

态度要真诚;

表扬要适可而止(有些家长要么不夸,夸起来没完没了)

表扬体现对比(让孩子知道,现在做的比以前的要好)

越快越好(一发现进步的地方,就要表扬)

表扬要多样化和见机进行

家长们不妨试着把一些可以表扬的点写下来:

比如,孩子会叠被子、自己刷牙、会关心别人、非常独立、会道歉、友好、完成作业、有创造性、有兴趣爱好、有良心善良等等...

之前说口头奖励很重要,不是排除一切物质奖励,但是最好遵循以下几点:

1.了解你的孩子会看重什么

2.与你的孩子有关

3.不要让物质奖励完全代替口头奖励:就是即便你给予了物质,也要加上口头奖励。

4.要在遵守在行为后给予奖励,不是在行为前,那就可能变成贿赂了。

5.物质奖励掌握好度,比如小朋友喜欢糖,家长如果给她一大包就不合理了。

好了,奖励孩子的行为结果很重要,但也不要忘了孩子努力的过程

@表现出你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

@表现出你对孩子有信心

@寻找以前有力的例子鼓励孩子去采取下一步行动

@引导孩子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

作者在第五天里,提出了“正强化”这个概念。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正能量”。经常给孩子正能量的同时,也要给自己输入正能量。

先是和自己积极的对话:

“虽然我犯了一些错误,但我仍然能够尽最大努力去做我认为最好的母亲/父亲”

“我可以留一些时间给我自己,而且不会觉得很内疚”

“在我教育孩子时,即使他们不会立即接受,我也会非常冷静、坚决和非控制,我感觉自己很棒”

“虽然被感激真的让人觉得很不错,但是,我没有必要让自己在获得孩子赞成时才感觉良好”

然后也给自己一些奖励:

抚养孩子不易,调教叛逆的孩子更不易,也该给自己一些奖励,不是吗?

做一个美甲~

做一个SpA、泡一个温泉~

买一件新衣服~

出去和闺蜜逛街~

去一次旅行~

读一本好书~

第六天

依靠纪律约束

什么是纪律?

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管束孩子?

孩子对你的纪律约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在你用纪律约束之前、之后有什么感想?

作为家长,你有没有想过以上这些问题呢?

在英语中,纪律是Discipline,词根disciple是教学的意思。所以,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教育和支持孩子的方法,而不是惩罚作为目的。

可靠的纪律是关爱和理解

举例:一个8岁的孩子偷妈妈的钱,因为妈妈拿走了自己的游戏机,妈妈拿走游戏机是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不好。

妈妈是不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孩子为什么在学校不好?来取代只是简单的没收孩子的游戏机。如果妈妈不去理解第一个问题,她可能会对孩子偷钱的问题又暴跳如雷,结果采取新惩罚,恶性循环不幸地开始了......

什么时候必须进行惩罚呢?

指导方针:

你的孩子打破了你们共同制定的规则吗?如果孩子没有打破,让他承担后果就不合理了。

你对孩子的期望是现实的吗?

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然后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失望至极,乃至惩罚。

你的孩子意识到错了吗?若果没有意识到,就向他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给予纠正的机会。

如果孩子知道是错误的,还是会去犯错,那么就需要孩子承担“后果惩罚”。

言行要一致

很多家长口头上已经把惩罚错失或者奖励方案说出了了,但是真正要实施的时候,自己却忘了或故意不执行。这种言行不一致的做法,会大大降低你的孩子的管束效率。孩子觉得你的话是儿戏,不值得信任,所以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六个有效纪律的秘诀:

1.以身作则

2.设定限制,但别设定过多规则(设定纪律前,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多过大脑)

3.在制定规则时,必要要让孩子参与。(父母制定了很多规则,孩子却不知情,或者被动接受,很多时候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这点老顾很有体会,我在制定很多规则时,经常让孩子自己先说,然后我进行修正。

4.帮助孩子理解规则以及破坏规则的后果

5.告诉你的孩子你多么爱他。

有效的纪律不是为了证明你是掌控者

作者在此强调了非控制态度,家长总是以“纪律维持者”自居,陷入“专制型、权威性”家长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期望孩子犯错,然后觉得自己制定的规则派的上用了,我想说,“这是什么心态?”

关于体罚

研究表明,体罚是没有效果的。为了避免体罚,孩子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但如果没有管着时,孩子又会随心所欲了,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行为正当和不正当之间的区别。而且,体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纵容

与体罚形成对比的是过分纵容,宠爱,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不管不问,逐步失去家长的威信。很多家长还得意洋洋的说,我在家里扮演的是白脸,和孩子就像朋友一样,不听话了就让妈妈/爸爸管。

第七天

调动家人的支持

兄弟姐妹的力量

叛逆孩子行为不良,那家里其他孩子做了什么?

其他孩子对叛逆的孩子的行为有什么感受?

千万不要拿叛逆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问题孩子”,然后与所谓的好孩子产生距离

婚姻越牢固,孩子的叛逆行为越少

把孩子的重要性放到你的配偶前并不明智。照顾好自己的婚姻生活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础。有些妈妈或爸爸会理直气壮地说,我爱我的孩子多过于我的爱人。

经常吵架的夫妻,会给孩子十分强烈的不安全感。

而且记住,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吵架往往是为了孩子的事情,应该双方都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多学习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从而达成更多共识。

夫妻之间应该有一些除了亲子活动外,属于自己的活动、兴趣:

比如一起做个按摩;一起做晚餐;看个电影;一起上课充电;一起健身;参加艺术活动;参加书友会等等...

第八天

减少孩子在学校里的叛逆行为

老师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如果老师应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叛逆行为,可能会使得孩子的叛逆行为更加严重。

教学风格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应该留意老师如何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老师肯定、支持学生,他们就能帮助学生,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叛逆孩子需要能帮助他们的老师。老师会深刻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1.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尊心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有关。

2.老师可以通过他们讲话的语调、表扬、关心和善解人意的倾听,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尊心。

3.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尊心是老师教学技能的一部分。

4.如果能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就能帮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接受的。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作为家长,需要支持学习工作而不只是一味抱怨,老师一般都会很开明地与你合作来帮助孩子。

第九天

克服顽固性障碍

辨别顽固性障碍

-注意力确实多动症

-学习障碍

-抑郁症

-酒精/药物滥用

-健康问题

如果孩子的叛逆,是由于有这些症状导致的。需要家长多了解这些症状的原因,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灌输些相关知识给孩子,然后寻求更多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十天

从长远减少叛逆行为

作者在最后一天里,基本上总结了之前9天我们家长所需要努力的做的事情。

逸爸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发现问题、理解、将心比心、耐心、自我学习、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良好沟通、制定规则、自我调整。

作者写此本书的初心:

其实每个人,包括小孩子都会“永远于乐接受真正成为人是什么样子的呼唤,并且留心这种呼唤,在生命之旅中与其他人同行”。但是,我知道,真正成为人的样子就是不断修炼一颗助人、助己的心,并不断努力增加助人、助己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多地付诸助人、助己的行动。一旦接受了这个样子的人的形象的呼唤,在生命之旅中就会与他人风雨同舟、携手前行。喜欢研究与孩子生命成长相关的家庭教育,喜欢撰写和翻译家庭教育的著作,缘于我的“助人就是助己”的人生信念,缘于我“助人为乐”的幸福体验,更缘于我的个人兴趣和专业追求。

逸爸要分享的下一本书是,《宝宝也是哲学家》。通过大量的观察以及同很多的家长交流后,我发现一个育儿过程中我们家长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看不懂孩子。于是,我不断挖掘一些能让我们看懂婴幼儿和青少年的书籍,并分享给家长们。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

作者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研究的领军人物,首位从儿童意识的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本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角度,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作者:逸爸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400字


就是一本海洋绘本啊,很适合休闲的时候看。每到周末的早上我都会咕嘟咕嘟煮起花果茶,翻开这本有趣的小书。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为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呼。

作家真的是有几分野趣的,叫做聂璜,明末清初出生在杭州。苦于自古以来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于是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他游历全国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画下来,并询问当地渔民对照古籍考证。

但神奇的是,也是他唯一传世之作,之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据说乾隆也很喜欢这本小书,说我在马上纵横这么多年,这本书满足了我对大海的想象。

真的有点好笑,聂璜因为写书的时候好多东西也没见过,凭着别人的描述画出来的,比如鳄鱼,在书里长这样:也太慈眉善目了吧!还有人鱼,我觉得可以被评为全书最丑!

《不是我的错》读后感:学会关爱和承担责任


学会关爱和承担责任
——读《不是我的错》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 四(5)班 秦昊煜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叫《不是我的错》,是丹麦著名作家莱夫·克里斯坦森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有个孩子蒙着脸在哭泣,他后面所有的孩子都在说:“不是我的错。”“跟我没关系。”“不关我的事。”……没有人去帮助小男孩,更没有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文字的后面附了许多关于战争、贫穷、污染、饥饿的图片,一张张、一幅幅,都反映了社会阴暗的另一面,触目惊心。
到底是谁的错呢?也许是你,是他,又也许人人都有错,如果没有人敢于承认,没有人愿意为社会承担责任,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阴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伸出双手帮助别人,你关爱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才会关爱你,如果人人都不愿关心别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冷酷。
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关爱他人,一起努力做个勇于承担的人,让世界充满温暖、光明和爱。

知错能改,为时不晚


《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匹诺曹是一个神奇的木偶人。他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不听父母的话,独自离开家,结果遇许多倒霉的事。经过许多波折后a,他终于明白了父亲是多么爱他,为此,他努力读书。但匹诺曹还是禁不住诱惑,跟一帮同学来到一个不用上的国家玩儿国。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多么幸福,结果却变成为一头头小馿子。匹诺曹变成馿子后,被别人卖来卖去,差一点被淹死。幸好她的小仙女妈妈救了他,让他又重新变成木偶。经过这么多事,匹诺曹终于开始反省自己做错的事,从此努力干活,认真读书,最后变成了真正的孩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从小木偶的故事中,我读懂了知错改错是多么的重要呀!小木偶就是因为懂得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才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记得有一次,我把表哥最喜欢的玩具车闪电给玩坏了,我多么后悔自己的不小心,多么当心表哥的责骂,多么希望玩具车还能够完璧归赵!当表哥回来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一件事告诉了他。没想到,表哥却微笑地说:诚实,就比是个玩具车闪电还要好,希望你都继续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听了,一蹦一跳地走开去玩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勇敢的承认错误,诚心诚意地改正错误,才得到原谅。

其实不止是我们,伟人小时候也有犯错。列宁小时候到姑妈家,把姑妈家的花瓶打碎了;华成顿用斧子吧花园里爸爸最喜欢的樱桃树砍掉了然而,他们也都用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所以最后他们还是成为伟大的人物。

一本薄薄的《木偶奇遇记》却让我明白

读后感大全:错入小人国


美好的一天从看《格列佛游记》开始。

时间沙漏慢慢倾泻,我的脑袋渐渐放空,竟乱入时空,错入小人国。

天哪!我这是在哪?环顾四周,自己身处一片草地,一望无际。天空蓝蓝的,最让我吃惊的是身边竟躺着一个人,我还在回想自己以前到过这里吗?正当我绞尽脑汁回想的时候,旁边那人醒了。我着急的问他∶这里是哪?你是谁?他也回答的不知所云。我叫格列佛,你是谁?我也不知道这里是哪啊!我顿时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双手紧紧抓住自己的衣角。脸上的冷汗慢慢滴落。我竟吓得倒退两步。我,我,我不会穿越了吧??自己在心里想着。全然不顾旁边那人也慌了手脚。我不自觉的拧了拧自己的大腿,好疼。当我理清原委确认自己真的穿越时空的时候。才回答了他的问题,你好,我叫邵泓煜。我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哦,他回答了一声,似乎觉得再追问下去也没有什么改变。

快看他大叫一声,只见大约有百来个身长不到6英尺,手持弓箭的活人在我们的身上走来走去,他们把我们捆绑,放来百支剑。我们不知所措,痛苦呻吟。我们就这样熬到夜晚,接着就有个人好想再作演讲似的。我们不晓得他在说什么,我们面对着面,大眼瞪小眼。只知道要老老实实的。演讲完,他命令人给我们送吃的,喝的。对我们这两个庞然大物,那些小人十分敬畏,又略带些好奇。我们的食量大的惊人,他们安放了几把梯子,上百个小人挑着篮子,把一篮一篮的食物轮流往我们的口里倒下去。我们一口得吞食二、三篮的食物,小人们应接不暇地倒。他们为我们食量之大而惊奇不已。我还问过他怕这些小人吗?他给我一个肯定的回答不怕。他给我讲了他的身世。我顿时对他肃然起敬。

我们又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在这过程中我很害怕,他总是安慰我,这让我感到了些许温暖。

我们被押解到内地,被当成俘虏。利立浦特皇帝在几位贵族的陪同下前来看在押的我们学者们奉命教授格列佛和我当地语言,格列佛因性格温顺搏得了皇帝的欢心,我因和他一起也受到了同等待遇。但我们还是免不了被怀疑。我们也觉得情有可原。我们的衣袋受到了搜查,我的当然没有问题,可格列佛的刀、手枪全部被没收。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个国家正虎视眈眈的想侵略这个小人国。我和他当然乐意作战。格列佛用自己的特殊战略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我非常为他高兴,虽然我也没帮上什么忙,却和他一样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头衔

就这样我们成了同甘患难的朋友。

可最后,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可格列佛不甘心。决定逃走,他征求我的意见,我当然也觉得让他逃走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并答应和他一起逃走。

弹指一挥间,我又回到了现实世界。

可当我回想起来的时候还是那么真实,和格列佛经历的一切仍然历历在目。让我难以忘怀。可梦终究是梦。

我突然想明白了许多开始敬畏起格列佛的种种精神,他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知恩图报,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同时我又继续往下阅读。又陆续看了《巨人国游记》,《无名岛游记》,《慧骃国游记》。仿佛身临其境。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作者通过了描写格列佛4次遇险,写出了作者看透了当代的腐败,以讽刺的方法,抨击了当时腐败的社会

这本书好好看,大家还在等什么,快来看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