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如果在河边发现了一头狮子在饮水,尼安德特人会发出叫声警告其他猴子:河边有狮子,赶紧上树。我们智人就牛逼多了,发出的声音里不仅仅包含河边有狮子,还会描述一下这个狮子喝水的状态,喝水的时间,有几个同伴。我们智人还会八卦自己群体里的其他成员,这样大家就知道,哪位比较靠谱,哪位力量大,哪位比较狡诈,在他们下次协作捕猎的时候,就会选择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当尼安德特人看到智人将奔跑的野兽驱赶到峡谷里,堵住它们的后路,轻松获得大量食物,这些都是尼安德特人不敢想象的,充足的食物让我们有更多的资源,那一刻,他们已经被智人远远甩在后面,上帝再一次眷顾了我们。

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灭绝,退出来历史的赛道。智人在澳洲和美洲先后登陆繁衍,所到之处,大型动物纷纷灭绝。

从人类到上帝

曾和我们并行竞争的其他人类,最终退出了赛道,淹没在历史的浩瀚中,此刻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的渺小和幸运。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读这本书的感受,她说只记得一个词:故事。是的,我也有同感!认知革命是本书的第一部分,像是星星之火,在黑暗中闪烁着稀疏的光芒,但是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值得我们为之等待。

随后章节的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讲的则是人类扫清竞争对手后的发展,农业时代的采集狩猎,生产力发展,人类的融合与扩张。最后一章是科技革命。看到人类的无知、工业革命巨轮在狂奔,科学技术的超速发展,这些都是我所听闻的,不觉得很精彩,但是本书最后几十页,让我心生恐惧,从人类改造DNA开始,他不断再提一个疑问:人类为何要画地设限?

人类为何要画地设限?

人类是前所未有的物种,我们可以改造物种,我们可以让小鼠背上长出人耳,我们可以发荧光水母的基因导入一个兔子的胚胎,创造出会荧光的兔子,我们还可以把尼安德特人复活,这曾经被我们消灭的兄弟,我们是否有责任让其重现?

为何要画地设限?我们为什么直接用上帝之手改造一切?为何要画地设限?

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成神,事实上,我们正在往这条路走,甚至是狂奔。我们已经明白了,快乐与任何外在的事物无关,仅仅与血液中流淌着的三种激素有关: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读书笔记·我们的记忆可能储存在一个小小的芯片里,不需要进食,只需要能量,我们的快乐可以用电信号代替,当人类失去一切欲望,我们不再竞争、战斗、饥饿、做爱,我们,还是人吗?我们当然不是人,那是无机人。

我们智人也会消失,我们会演化成另一种圣物:生化人。

第一次看书感到了恐惧,未来,真的会好吗?

据说2050年,世界上一小部分人会实现永生,为什么是一小部分人,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他们会优先享受到人类最新的生物技术:我猜测可能是:有机长生(冰冻、克隆、记忆储存),无机长生(仿生+芯片,肉体已不再,但是,你还是你,你的思维得以保留和延续,你也突破了人类的极限,成为另一个空间里的“人类”)

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人”这个字为什么是一撇一捺,而不是用这个“大”字,“大”字不更像一个人的形象吗?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可能是人类的发展是不断解放双手,靠着双脚一路奔跑来的,还有双腿之上的大脑,人类真正需要是这两个东西:不断前行的脚步和充满想象的大脑。

认知能力

说到这四个字,我想到前一段时间,结束了上一段恋爱,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总是督促她读书和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她不断保持较高的认知水平。这个世界绝对不属于简单之人的,人也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或许是我沟通的方法不对,亦或是没表达清楚让她学习的目的。天看到一个公众号的文章,称中年人花费4个小时人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简直是无聊,我看罗振宇根本没有理会,我觉得这篇公众号的小编或者作者,可能不是特别懂罗辑思维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初衷,罗胖也没有站在道德上的制高点,鼓吹什么邪门歪理。人家就是一个把握住趋势的商人,他的每一段视频和音频都在推荐某本书或者某个商品,这你不能说有错吧,大家去看跨年演讲,最终目的也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拥抱。公众号有段文字对:获取知识靠听,很是不屑。哈哈,你看这是啥?

其实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学习,都无关知识的载体本身,读书的数量和参加培训的数量,也只是一个客观的数字,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掌握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如果知识陈旧或者无用,越多越是负担。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这两年,先后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为作者在生物学、人类学、物理学、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科技等等方面信马由缰、纵横捭阖的讲述方式所深深吸引和叹服。所以拿到这次集中培训的书单,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 《今日简史》这本书。

尤瓦尔的三本书各有千秋。《人类简史》更像是一本历史书,主要概述了人类的过去,审视人类如何从一种微不足道的猿类逐步成为地球的统治者。《未来简史》更像是一本科幻书,讨论了人类的远期未来,由于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有可能从智人发展成智神。《今日简史》则更像是一本哲学书,作者带领我们进行一场清晰的辩论和思考,《今日简史》的英文书名《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直译过来《21世纪的21个议题》更符合全书的内容,作者通过五个部分21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议题,思考人类当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一、问题和挑战

作者一口气提出了21个议题,归纳起来,我们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大类:

一是科技颠覆。

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在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人类的破坏力也大得惊人。原始人类只会用火,现代人却发明了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N次;原始人类住在洞穴和森林中,现代人类的足迹已几乎遍布全球各地,人类过度的索取和开发扰乱了全球的生态平衡,让我们面临生态崩溃的危险;原始人类只会自然繁衍,但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让科学家们有能力操控人体内部的世界、重塑自我,但由于我们并不了解人类心智系统的复杂性,稍有不慎,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科技的发展,将会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例如科技革命可能会造成新的社会阶层的划分,让数十亿人失业,带来数据霸权和独裁,普通人类个体将会变得无所适从,正如书中第二章提到的:“19世纪汽车取代马车时,许多马车夫转行当出租车司机;今天我们的处境类似,只不过我们不是那些马车夫,而是被淘汰的马。”“未来,别说一辈子做同一份工作了,你可能没5年就得换一次行业。”

二是政治上的短视。自冷战以后,我们迎来了全球化浪潮,象征着民主和自由的自由主义深得民心,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21世纪的,人类至少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核战争这三个共同敌人,并且这三大敌人任何单一国家和组织都无法独自解决。读书笔记·与此同时,我们却又看到了民族主义的盛行与全球化的倒退,以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等事件为标志,许多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及其选民更多的考虑本国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似乎不再愿意承担更多的全球性责任,不愿意解决和面对全球性问题。作者以历史学家的角度冷静的提出,面对全球性的问题,人类如果仍然选择本民族或者本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结果可能是异常惨烈的,例如历史上的1940年,面对纳粹进攻,荷兰人只战斗了4天就举手投降放弃独立地位,但为了压制印度尼西亚的独立,他们却鏖战了4年之久。

三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人类并不完美,战争、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等等事件足以证明:人类很愚蠢,人类很盲信,人类很自大......

二、思考和面对

作者抛出了21个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尤瓦尔没有给出答案,但通过他充满辩证和理智的讲述,人类如果想要更加美好的未来,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全球化视野和危机意识。最近全球都在批贺建奎,贺建奎的基因干预正验证了作者预言的可怕时代有可能真要来了。技术如果失去伦理道德的限制会使人类这一物种陷于万劫不复,作者预言智人这一物种可能要消失,智人在走向智神,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二是要理智和坦诚面对。面临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清醒和理智的面对这一切。非常佩服作者讨论问题的那种务实和坦诚的态度,以及清晰和辩证的思维。作为一名以色列的犹太人,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宗教的话题,并专对犹太教和犹太人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勇气可嘉,让人钦佩。

三是人类要更加谦虚。虽然人类似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所探知的已知世界只是沧海一粟。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到了内观和禅修的话题,其实人类整体和个体一样,只有控制自己的欲望,找到扎实的道德根基,才能够走的更远。

四是要抓好教育。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教育是唯一不变的事情。书中提到,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注重“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以及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的确,教育不是培养标准化的产品,僵化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变革。作者:孙茂民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这个假期我读了《人类简史》这本书,作者从历史学、生物进化论、人类学各个学科用超级宏观的视觉,俯视了人类的发展史,同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但却不仅站在某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角度,而是站在动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很多方面都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的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女人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基督教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气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西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从“动物到上帝”人类是否能够成为上帝?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也许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自身学着掌握自己力量的一个过程,而生存与毁灭,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孙昊)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一

《人类简史》;这本书开场就给我一个震撼,那就是其实人类发展史上分别存在着:东非直立智人、欧洲尼安德特人,亚洲鲁道夫人、印尼索罗人这几大类人群 (年代从220万到100万年前),其中从智力和体力最强大的是尼安德特人,但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立智人用了十万年灭绝了其他几类人种,最终统治了全球,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主要是智人的后来(在DNA中以智人为主,杂交着少量其他人种)!那么为什么是智人获得最后胜利呢?因为智人提前完成了认知革命,迅速从一个普通物种完成了智慧物种的飞跃(人类发展至今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革命-10万年前开始、农业革命--1.2万年前开始、科学革命 --500年前开始);那么什么是认知革命呢?认知革命就是把抽象概念变成可理解的内容,比如当一个智人捕猎者看到河边有个狮子他能把这个图面转为一种抽象概念去传递给其他族人,族人们能理解他想表述河边有一个狮子概念后一起与他合作捕猎,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其实认知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语言沟通;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生物成为地球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人类学会用语言沟通来完成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来赢得生存;最有趣的是,人类在完成语言沟通中使用最多是进行八卦,这种八卦能力传递了大量智人社会关系的信息,从而把个体的人凝聚成为一个团体(比如说同学会),而团体如果加上某种共同约束力就成为组织了(同学一起开公司,有了投资人和股东),那么这种共同约束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虚构故事或者叫集体想象--这在现代企业组织里就叫做(品牌故事或者愿景规划);智人社会能进化到部落就是通过八卦,而部落进化到原始王国就是靠神话故事、英雄传记等虚构故事;让我惊奇的是,原来所有现代组织的构建基础就是靠沟通和把沟通升级而来,但在书中还带出一个所有组织的规模限制--150人,这不由得想到罗辑思维也讲到现代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不能超过150人,因为超过这个数字就代表靠人际关系的管理会僵化,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机械化的流程所约束;

当人类完成认知革命后继续生活了近两百万年,但在1.2万年突然发生了全然改革,就是从采集和狩猎食物改成操纵动植物的生命--驯化,这就是农业革命中最显著的两大特征--种植(对植物),畜牧(对动物);但书中谈到最颠覆的观点就是,人类以为驯化动植物让自己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比如小麦、养羊等,但真实可能是处于演化弱势群体的小麦、羊反过来通过驯化了人类而获得生存并逐步灭绝其他物种;人类引以为豪的农业革命是一种进步,有可能是一个自然的陷阱,甚至是基因的一个阴谋;仔细思考一下,狩猎时代的人类更强壮、更敏捷、生存能力更强大、活动范围更广大,好像今天的猎豹;但农耕时代的人类更辛苦、更笨拙、生存能力脆弱、活动范围更狭小,好像今天的蚂蚁;因为人类被农作物、蓄养的动物束缚在某种状态中,某片区域中!在农耕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人类的总量和寿命并不比狩猎社会的人数多,寿命长;也许,农业革命恰恰使人类弱化、退化(当然从生物学角度)!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书中解释到是建立有秩序的组织,最标志性成果就是--建立帝国;一个帝国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首先是需要强大的武力,那么对于人类而言,男人因为强壮的肌肉而获得武力优势,女人因为缺乏肌肉而处于弱势,由此带来了人类社会的主导权从女权至上(靠生育能力获得的优势) 转为男权至上(靠武力获得优势),社会形态从母系社会转到父系社会!建立帝国的第二条件是需要流氓理论或者叫攻击理论,谁的攻击性越强谁就可能获得优势,而攻击性强恰恰是男性DNA里的基因,建立帝国需要的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因此在需要攻击力强的基因要求之外还需要一种基因能力--合作精神,而男人比女人更善于合作;随着人类帝国的扩张,人类正进入一个叫文化多元、文明单一的时代,文化多元是从地缘角度来看,非洲文化、亚洲文化、欧洲文化、美洲文化、大洋洲文化下还有无数细分的文化;但从地球角度来看,整个人类只有一种文明--人类文明;因为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尤其是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原来因为地理分割开的南美洲安第斯文明、非洲的廷克巴图文明、欧洲的丹吉尔文明、大洋洲岛屿文明全部为打破、侵略、融合了,从此全球进入天下一家的文明时代,如果再谈文明差异的话,只有地球文明和外星文明的差别;文化多元+文明单一最大的收益是让人类完成了时间和空间上融合统一,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人类融合呢?那就是三种全球秩序,第一种叫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心灵上的宗教秩序;其中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是最完整、最有效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钱的力量!那为什么金钱拥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原因就在于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金钱制度带来两大原则:1、万物皆可换--把土地转为他人对你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2、万众相信--有了金钱,可以使任意两个人合作各种计划;读到此时候,我联想起另一个观点就是协助交换是人类大脑进化中最精彩的一次飞跃,一个两岁的婴儿和同类的黑猩猩之间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交换获得收益,而黑猩猩永远只在索取,正因为人类大脑天然拥有了利益交换的意识,所以金钱这个工具在人类发展史被必然被演化出来了!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二

最近在看,记录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笔记。不定期更新

1.人类一开始也像大猩猩或者猫一样有不同的种类,比如狮子和老虎这种同属猫科的不同,而不是白人黑人黄种人这种不同。现在的人类都是一种叫智人(现代人给自己取的名字)的后代。其他的则被淘汰or被智人取代咯。现代人仍有显著不同而不认为是不同种类,因为可以互相交配繁衍后代,老虎和狮子就不能繁衍后代

2. 人类一开始都是狩猎和采集食物,所以当时都身形矫健,体型健美。但因为自然资源有限,所以不能大量繁衍。后来人类学会了种农作物,可以获得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人。看似把农作物驯服了,其实也可以说是被驯服了,因为要种小麦,长期在田里劳作(服侍小麦以取得更大产量),人类体型都发生了变化,新的脊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也出现了。同样的,因为有了家畜家禽,天花麻疹肺结核等疾病也出现了。农业革命产生了更多的粮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虽然人类整体上繁衍最成功的动物,但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幸福并没有因此增加,所以作者说农业革命是骗局

3. 人类都是早产儿。为什么小马小羊一生下来就会跑跳了,而人类还需要十几个月才能独立行走。因为独立行走使女性臀部变窄,产道宽度受限制,婴儿太大分娩死亡率就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早点生下来。

4.人类因为八卦而发展壮大。八卦理论是说人类交流不仅有简单的传递实际信息,比如前面有食物有狮子,还会八卦部落里谁可信谁狡猾,这样就能不断扩大部落人数而且保证更紧密复杂的合作关系。而一般动物则语言比较单调更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交流。直到今天八卦还是大家的天性。嚼舌根的人,所掌握的正是最早的第四权利

5. 対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欲望是天性。现代人有历史记载的几千年,而之前1万年人类都是务农或畜牧,在之前几万年人类都是在狩猎和采集。所以最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现代化,只不过历史的一瞬间。所以现代人的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从农业时代就开始塑型,只不过环境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冲突和性欲还保留着狩猎采集者头脑中的样子。举例,高热量食物的偏好,几万年钱的采集者来说,高热量食物,甜食非常罕见,永远供不应求,一旦遇到可能来源:熟透的水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直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附近的其他动物也发现了可能就一个也吃不到了。这种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本能就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了。贪吃基因理论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哈,人类一直都是吃货。

6.有学家认为古代采集部落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多对多。所以孩子爸爸不容易确认,都共同抚养,所以女人为了当个好麻麻,就该和不同的男人做爱,而女人一旦怀孕了,便会找更多男人,以便让孩子拥有更多优秀特质。(因为他们当时可不知道孩子只能有一个父亲-现代胚胎学发展之后人类才知道的啊)(觉得原始人有点呆萌)

7.早期人类也是残忍(动物生存下去的本能),比如一个群居部落可能会因为觉得食物有限而杀死小孩,或者杀死不能在提供劳动力的年迈老人。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一

这本书叫做人类简史,实际上并没有罗列很多的历史事件,和一般的历史书却完全不同,叫做历史哲学应该更加恰当。因为没有罗列很多的历史事件,读这本书之前最好对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读一遍那本由Leften Stavrianos 所写的《全球通史》。书中不仅仅是对人类历史事件的描述,同时融入了非常多的作者自己的观点,按作者自己的观点来说,他是在军事侦察卫星的高度来理清人类发展的脉络。 他对很多历史事件的分析有很独特的见解和不同于他人的视角,这点还是很让人另眼相看的。好吧,那我们也来用军事侦察卫星的高度来看一下这本书。

整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人不仅仅生活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里,而且还生活在人类自己虚构的世界里。人类社会可以给地球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称霸地上,因为不同于动物的是人类社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合作(large scale cooperation),而动物们不可以。 对于虚构(fiction)这个概念,是作者非常强调的,也贯穿了整本书。作者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中很多的概念完全是人自己想象出来(而不存在的),例如等级观念,男尊女卑,金钱,政府,信用体系,还有什么? 宗教。他认为宗教信仰的东西完全是人类自己在生存过程中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类之间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合作,因为大家可以信仰同样的神,所以有同样的道德标准,有同样的信任。一句话,神是不存在的,只是凭空想象的。 到书的末了,作者几乎是在一种狂喜的状态下看待今天的人类,发出这样的感叹:人类可以太发达了,人未来自己就可以有永生了! 人要变成神了! (这就是从书名中,从动物到上帝的意思)。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二

第一章 人类

第一节:智人(homo sapiens)

智人最早于250万年前出现在东非。

在世界各地有至少10种不同的人种,大多分布在亚非大陆。尼安德特人,欧洲、中东;梭罗人,印尼爪哇岛;弗洛勒斯人,印尼弗洛勒斯岛,矮人;直立人,亚洲;丹尼索瓦人,俄罗斯;鲁道夫人,东非;匠人,东非。这些人种的演化都不是直线进行的。

第二节 直立行走

一个60KG的人,脑体积有1200-1400,占体重的2%-3%。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视野开阔了,但是也带来了代价。身体支撑大脑,导致颈椎、背部疼痛变形。

女性尤其,直立后,双腿要夹紧,产道变窄,而婴儿脑大,生育死亡率要大于猩猩、大象等。只能在婴儿不大、头和身体柔软时,尽量早的出生,因而婴儿皆是未完全成熟就出生。而马、猫等其他动物刚出生就能跑、四处觅食。

未成熟即出生带来的影响是:

1、必须建立社会化关系,共同抚养婴儿;

2、智人的婴儿在子宫中像融化的玻璃,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因而可塑性强,出生后可以进行再教育。

第三节 火

10万年前,智人处于食物链的中端,只能食用用石头敲碎大型动物吃剩下的骨髓。智人使用工具后,跃升为顶级捕食者。武装的羊比没有武装的狼更可怕。其中掌握用火的关键。

火的作用:

1、光源

2、取暖

3、抵御敌人

4、改善环境

5、烹饪:烹饪可以食用不能消化的食物,杀死寄生虫、节省咀嚼时间。身体最耗能的部分是脑和消化系统,减低了消化系统的能耗,就可以将能量提供给大脑,从而促进大脑发育。

第四节 智人的来源

1、杂交假说:智人与其他人种,如尼安特人、直立人杂交后,行程人类。

2、取代假说:智人从东非出发,到世界各地,将其他人种灭绝后,占领世界。这种观点得到考古支持,也在政治上比较正确。

《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三

最近在看,记录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笔记。不定期更新

1.人类一开始也像大猩猩或者猫一样有不同的种类,比如狮子和老虎这种同属猫科的不同,而不是白人黑人黄种人这种不同。现在的人类都是一种叫智人(现代人给自己取的名字)的后代。其他的则被淘汰or被智人取代咯。现代人仍有显著不同而不认为是不同种类,因为可以互相交配繁衍后代,老虎和狮子就不能繁衍后代

2. 人类一开始都是狩猎和采集食物,所以当时都身形矫健,体型健美。但因为自然资源有限,所以不能大量繁衍。后来人类学会了种农作物,可以获得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人。看似把农作物驯服了,其实也可以说是被驯服了,因为要种小麦,长期在田里劳作(服侍小麦以取得更大产量),人类体型都发生了变化,新的脊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也出现了。同样的,因为有了家畜家禽,天花麻疹肺结核等疾病也出现了。农业革命产生了更多的粮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虽然人类整体上繁衍最成功的动物,但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幸福并没有因此增加,所以作者说农业革命是骗局

3. 人类都是早产儿。为什么小马小羊一生下来就会跑跳了,而人类还需要十几个月才能独立行走。因为独立行走使女性臀部变窄,产道宽度受限制,婴儿太大分娩死亡率就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早点生下来。

4.人类因为八卦而发展壮大。八卦理论是说人类交流不仅有简单的传递实际信息,比如前面有食物有狮子,还会八卦部落里谁可信谁狡猾,这样就能不断扩大部落人数而且保证更紧密复杂的合作关系。而一般动物则语言比较单调更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交流。直到今天八卦还是大家的天性。嚼舌根的人,所掌握的正是最早的第四权利

5. 対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欲望是天性。现代人有历史记载的几千年,而之前1万年人类都是务农或畜牧,在之前几万年人类都是在狩猎和采集。所以最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现代化,只不过历史的一瞬间。所以现代人的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从农业时代就开始塑型,只不过环境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冲突和性欲还保留着狩猎采集者头脑中的样子。举例,高热量食物的偏好,几万年钱的采集者来说,高热量食物,甜食非常罕见,永远供不应求,一旦遇到可能来源:熟透的水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直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附近的其他动物也发现了可能就一个也吃不到了。这种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本能就根植在我们的基因里了。贪吃基因理论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哈,人类一直都是吃货。

6.有学家认为古代采集部落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多对多。所以孩子爸爸不容易确认,都共同抚养,所以女人为了当个好麻麻,就该和不同的男人做爱,而女人一旦怀孕了,便会找更多男人,以便让孩子拥有更多优秀特质。(因为他们当时可不知道孩子只能有一个父亲-现代胚胎学发展之后人类才知道的啊)(觉得原始人有点呆萌)

7.早期人类也是残忍(动物生存下去的本能),比如一个群居部落可能会因为觉得食物有限而杀死小孩,或者杀死不能在提供劳动力的年迈老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800字


《人类简史》作者认为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这种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个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经费,多半是为了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目的,在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农业革命,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农作物,倒不如说是农作物利用了人类、驯化了人类,因为农作物可以离开人类而生存,而反过来,人类却已经离不开农作物。科技革命也是一样,科技离开了人类还是否存在?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类已经离不开科技。所有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人类只有往前发展,退不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像农作物那样离开人类而存在。我会想,到底是农作物和科技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还是人类掌控了这个星球?

在一万年前,小麦只不过是生在中东地区的籍籍无名一种野草,经过人类的传播,在短短的一万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如果没有人类的传播,小麦的生长范围不可能像今天那样广泛,同样其他农作物也跟随人类去到它们之前从没到过的地方生根发芽。

科技也是一样,每一个科技产品面世的时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没有电的地方还是很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绝大多数有人类的居住地都已经有电,各种科技产品随着人类走遍世界,你没觉得这个现象和农作物很像么?

他们都是利用人类,占领了这个星球。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的进化可能就会有赖于机器(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经控制机器,各种其他仿生设备等),也可能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的进化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能够控制人类。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阻止科技进步的步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要严加防范其可能为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科技力量。

喜欢《《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