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微习惯读后感

微习惯读后感

微习惯读后感

2023-01-04

[参考]微习惯读后感通用。

阅读过作品后,我感慨万分,我们可以将读书时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成读后感。如何让自己的读后感写起来更加真实呢?或许"微习惯读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微习惯读后感(篇1)

一、什么是微习惯

微习惯,就是把我们想要养成的习惯锐减到不可能完不成的程度,比如说把一天做50个俯卧撑变成每天做一个、把每天看一小时的书变成每天看一页,把每天写一张字帖改成每天写一个字。把每天写500字的读书笔记,改成每天写50个字。

二、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阻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阻力,我们大致分类来看,下面两个方面的阻力很大。

(一)无法开始行动

比如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到家吃了饭翘起二郎腿刷刷手机,然后这个时候突然要把手机从你的手上拿开,让你去拿起书。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看完这个小视频就去看书,我再刷10分钟朋友圈,我就去看书。最后当你放下手机的时候,你发现已经过去一两个小时了。到了睡觉的点,算了算了,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明天再开始看书吧。明日复明日,结果一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都没怎么拿起书来读过。

其实很多时候阻碍我们都是没有勇气开始。因为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的书,就会让我们觉得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在内心里是会有抗拒情绪的。

还有很多的时候呢,终于鼓足勇气去运动了,但是却很难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阻力。

(二)难以坚持行动

比如说你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了,换好了运动服、换好了运动鞋准备下楼跑步,然后你开始跑了十几分钟的时候你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啊,好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跟你抗议,你不想跑步,不想跑步,不想运跑步。

到了第2天,你计划跑步的时间点。大脑会马上提醒你回忆起昨天你跑了十几分钟时候气喘吁吁的痛苦感受。所以现在你连换衣服,换鞋子的动力也没有了。另外还要为自己的不能坚持而感到懊恼。

三、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

简单一句话就是这个习惯太简单了,简单到不可能做不到的程度。比如说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天三秒钟的平板。然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一个人每天的精力以及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天你感到非常的疲惫,或者说你在外地出差,可能躺到床上已经11点多了,而且非常的疲惫。

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只要一个翻身在床上,就能很轻易的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

而每天坚持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就会让你有非常好的心理感受,对,我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而这样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目标而感到愧疚或者有说挫败感。

一定有很多人会顾虑了,每天只做三秒钟的平板、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看一页书、每天只练一个字真的有意义吗?有!

其实啊,对于培养习惯来说,一开始一定要微小到每天都能够坚持,因为成功的感觉带来的正向反馈是最重要的。让这样子的微习惯变成一种惯性。直到后来觉得不去做,感觉今天少了点什么,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一)选择微习惯

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微习惯,制定好每天的计划。比如我给自己设定的微目标:

每天读一页书

每天写50字读书笔记

每天一分钟压腿

微习惯一次性不能太多,两三个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挖掘内在价值

自己需要清楚的是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坚持做这件事,比如每天读书,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读书?每天运动,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运动?

(三)纳入日常生活

微习惯不用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完成,更加灵活一些,一天中的任意时间完成都是可以的。

(四)建立回报机制

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比如说坚持7天、坚持21天、坚持100天都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

(五)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建议可以使用一款手机App来进行打卡,做日常的记录和追踪。

(六)服从计划

比如说,其实我每天可以看几十页的书,但是不改变每天的目标,还是每天一页书。

(七)允许超额完成

我是比较爱看书的,有时候看一页远远不够,这个是时候我们就要允许自己超额完成。

(八)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首先你不会排斥做这件事,并且觉得做起来其实很容易,;也不用很多的顾虑,就跟吃饭一样可以在家吃在单位吃也可以出去吃。最后,在习惯没有最终养成之前,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的训练计划。

微习惯读后感(篇2)

有时候取胜要靠以柔克刚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强大才能不败”不一样,它主张“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借力发力”。这样的思想不仅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也符合心理需求,因此它让人们可以学会与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我们年初给自己定了多么美丽的习惯养成计划,不出几天我们就会被坚持不下来的心理挫败感打的落花流水,于是我们的计划还没满月就已经夭折。

美国的斯蒂芬.盖斯也不例外,20xx年以前为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他做过无数的计划接着无数次失败,面对一次次失败的计划他很苦恼但依旧不知道如何突围。但是,有一次迈克尔.米哈尔科在他的著作《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中提到的“假面具”思维提醒了他,顺着这个思维他想到了一个与平时定大目标不一样的做法“微目标”,慢慢的他靠微目标养成了微习惯,也因此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

为了让微习惯帮助更多的人,斯蒂芬盖斯写了《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单看书名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吧?在《微习惯》中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浅显易懂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微习惯如何巧妙利用大脑、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操作等内容。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弱小实则强大的习惯养成策略。

一. 巧妙利用大脑

引发我们行动的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动力,一个是意志力。

大脑兴奋我们就是有动力了,我们很容易去执行大脑发送的指令。但是可以想一下,我们大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情绪稳定的,执行着我们习惯性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大脑发出的重复指令。

微习惯策略就是抓住大脑喜欢重复、不易改变的这一特点,借力发力利用用意志力来培养习惯。

二.微习惯的特点和优势

1.微步骤,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适应改变。

简单来说,如果有大尺度改变发生大脑习惯排斥,抵触情绪一旦发生接着动力弱化我们的行动就很难坚持,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们运用动力培养习惯却一直失败的原因。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如果想避免孩子上幼儿园时候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提前每天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转转,带她熟悉环境。时间一长她就接受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有强烈的哭闹情绪。这个环境上的慢慢适应改变情况也是让大脑慢慢适应的过程。

2. 目标很小,能量巨大

我们将每天要完成目标订的很小,一旦完成我们就会有完成后的满足感,这样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来,这也是习惯养成的必要因素。目标完成后如果我们还有多余力量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没有人认为小小的蚂蚁会对任何事物造成危害,可是他们拼的不是力量是时间,经年累月,水滴也可以穿石。所以不怕我们完成的目标小,就怕我们坚持不下来。只要坚持下来,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3.可以同时培养多个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特点就是它只消耗微量的意志力就可以完成每天设定的微小目标,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微习惯的培养。(作者斯蒂芬.盖斯认为2-3个为宜)

这就像我们上学时候的课程安排,学校不会安排一天7节课的时间都上同一门课,如果真那样同学们会直接学吐了。相反,课程表都会穿插安排不同的课程交替进行,既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又能丰富我们的大脑,两不耽误。

三. 培养微习惯只需要八个步骤和规则。

八大步骤是:选择自己的微习惯计划、挖掘每个习惯的内在价值、明确依据,纳入日程、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微量开始,超额完成、服从计划,摆脱高期待值、留意习惯养成标志

与八大步一起书中还提到了八大规则:不自欺欺人、满意每一步、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保持头脑清醒、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提醒自己很轻松、不小看为步骤、用多余的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指定更大的目标。

看到这八大步骤和规则,可以说作者斯蒂芬盖斯已经在《微习惯》中为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也为我们尽可能多的总结了经验避免我们走弯路,但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是行动,否则再完美的计划、再可行的策略在没有任何的行动面前都无能为力的。所以,想好了就开始行动。

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总是不见成效,我们会懊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斯蒂芬.盖斯一样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或许就会转角遇到爱了。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依靠“强大”,有时候以柔才能克刚。

微习惯读后感(篇3)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微习惯读后感(篇4)

《微习惯》这本书一共八章,作者先是介绍了他采用微习惯策略的契机,然后说明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什么要用意志力而不用动力去培养习惯,然后介绍了微习惯策略的独特之处以及具体步骤。

微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它非常简单,如每天一个俯卧撑,它简单到只需要消耗一点点意志力,所以你很容易完成它,持续的完成又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大脑中有关于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工具-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前额皮层负责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前额皮层在抵抗巧克力蛋糕的诱惑,想每天跑5公里,但是它非常容易疲劳,因为它功能强大,会消耗你太多的精力,当你疲劳时,基底神经节就会发挥作用,它意识不到你的各种目标,但是可以高效率的重复模式,节省精力。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养成好的习惯,就要学会如何运用我们大脑中聪明的前额皮层和有毅力的基底神经节。

那应该如何运用呢?在行为变成习惯之前,激励我们的两个途径是动力和意志力,但是动力是个不靠谱的家伙,因为动力以人的感受为基础,人的感受又是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的;而且动力很难培养,你不是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去做事,可能当你觉得状态不好时,你就不愿意去激发动力。所以我们需要用意志力去帮助我们培养好的习惯,因为意志力很可靠,它可以被强化还可以通过计划执行。那微习惯是如何利用意志力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能损耗意志力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以及血糖水平。就努力程度而言,微习惯只需要非常少的努力,比如,你打算每天读2页书,任务完成后的超额努力每次都不一样,如果你状态不好,你也可以只完成定下的小目标,它很灵活;再来说感知程度,微习惯的本质决定它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做时就感到困难,如果你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学习2小时,那可能你在做这件事之前就已经觉得很难,这就已经在消耗你的意志力了,而微习惯很小,几乎不会让你在做之前感到困难,如果你觉得困难,可以再把任务变小,比如你想跑200米,但你觉得还是很难,这时你可以先完成“换上跑鞋”这一小任务;接下来是消极情绪,微习惯只需我们做很少的努力,少到不会感觉到任何消极的情绪;然后是主观疲劳,主观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目标之间的斗争,目标很高,主管疲劳就会更严重,但是微习惯只是很小的目标;最后是血糖水平,微习惯和血糖相互独立,但微习惯可以节约能量和意志力,所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

你会不会觉得微习惯(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进步太小,意义不大,这么想就错了,因为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的更强,目标更高,而且你可以随意超越原定目标,微习惯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就越好。在执行微习惯策略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摆脱高期待值,在你超额完成目标后,大脑会设定一个新的期待值,但是你要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标并没有变化。

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无数倍;相比每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点事的影响力会更大!

微习惯读后感(篇5)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由微入大。

优秀是一种习惯,学着变优秀,再学着养成习惯。

自然而然才是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惯,如果不自然那就不是习惯,当想做某事内心是不想做的但是大脑强迫着你去做。比如锻炼身体,那就不是自然,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由强迫达到自然,由自然演变为习惯。

培养成能够持久而恒远的好习惯才有意义。

定目标的高低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定高目标违背了此书微习惯的理念,把目标定高了,开始兴致勃勃。中途发现这么高的目标,执行的过程有点累,于是悄然退缩。结果伤了士气。然后放弃,就演变成了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把目标定得极低。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一来执行着不累。二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于是还会给自己额外奖励,超额完成目标。心理上一舒服,就会长且久,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轻微的改变人生。

这就是微习惯的核心理论。由小入大,由强迫到自然。

微习惯读后感(篇6)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白梦雨)

微习惯读后感(篇7)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是每天都在重复的行为。这种每天重复的行为叠加起来,会让你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习惯每天锻炼20分钟就可能锻炼出腹肌。

习惯吃更健康的食物就可能让你的寿命延长。

习惯每天早上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小时。

习惯每天写1000字,每年就可以写36.5万字。

二、习惯如何在大脑中工作?

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神经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

三、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将行为变成习惯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1.动力和意志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和意志力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当动力处于峰值时,意志力消耗量为0或可忽略不计,你无须强迫自己做你本来就愿意做的事。

但是当动力降为0时,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

2.动力策略的缺点:

a.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而变化。

b.由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因,发生重复行为时,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次,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就会降低一点。当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时,坚持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3.为何意志力策略优于动力策略?

原因有三个:

a.意志力很可靠;

b.意志力可以被强化;

c.意志力可以通过计划来执行。

4.意志力策略的缺点:

因为意志力也是有限的,意志力也不容易坚持,长时间也会被消耗殆尽。

那么解决意志力策略缺点的办法就是:运用微习惯策略。

四、什么是微习惯策略?

微习惯策略就是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到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它们有双重作用——激励你继续做下去,并会成为(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精髓就是摆脱外在条件的限制和自己的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五、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

第二步,挖掘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即带来的好处。

*这个微习惯是我内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即使全世界都不同意,我也不会动摇。

第三步,明确微习惯的时间安排。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3:00或晚上9:45等时间完成。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睡觉前等时间完成。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微习惯达成以后用奖励来提升自己坚持的动力。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

一开始就手写写下你的微习惯,然后随着计划进展检查进度。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不要在一个行为真正成为习惯之前就停止。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认同;行动时无须考虑;不再担心;行为常态化。

六、微习惯八大策略:

1.请一定不要调高期待值。期待值低一些,你就会渴望多完成一些。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冷静的头脑是建立习惯的最佳思维模式。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如果你意志力较弱,微步骤有时是你前进的唯一途径,学会爱上它们。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多目标。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微习惯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微习惯读后感500字心得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热门]微习惯读后感1000字集锦


读后感大全专题“微习惯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读后感能让自己多回忆书中的内容。你是否想要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读后感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习惯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微习惯读后感 篇1

微习惯操作手册

天下大事必起于易,事情都是可以分解的,像拿筷子的动作--拿 夹 送 放,所以只要由每件事情的最细微最简单之处入手当你去行动之时事情比你想象的简单的多。

微习惯用作者的话说:微习惯小到不可能失败;用我的大白话:自身行为的一次重复,如渴了喝水饿了吃饭

这是人自身的天性行为,而微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我们的天性去培养我们所追求的习惯。

我们的大脑可以控制我们得大脑,而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是使用的语言,引申到现实生活:广泛传播的谣言 三人成虎 甚至是广告--“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于此同时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而习惯是符合自己的最高效行为,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人自身拥有不断储存能量和减少能量消耗的倾向,简单的说使你感到痛苦的行为都是反人类的反人性的;微习惯在时间里不断实践串联起来看就是简单的重复,由重复到最后形成大脑的某一方面的高效心理表征这是最高效的习惯,也是习惯的最高效养成方法: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也可以说微习惯帮助养成习惯,但是习惯经过比较后的所定义的有效程度又是另一个方向的问题,同时微习惯是一种“随时可以针对一件事情去行动的能力”的培养方式,例如每天写五十字 每天一个俯卧撑 每天看书两分钟

只要每天去完成直到某一天你会发现每天的最后的完成都会远远超越最初目标且随时能去做。

微习惯的培养过程: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念头只会消亡。

1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要适合自己同时数量要尽可能少——符合自己的实际;人的精力有限;

2挖掘每一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给自己一种使命感,对于自己的付出赋予价值

如何去做:不断追问自己:

我想每天写作。为什么?

因为我热爱写作。为什么?

因为这种表达想法、讲故事的方式是我最喜欢的。我能通过写作和人们建立起联系并帮助他们,更何况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

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感觉特别有活力、特别幸福。为什么?

因为写作是生活中我认为有价值并极为重视的事情。

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能随着自己生活作息不断的重复,方式不重要,不断地重复才是最重要的。

培养习惯的常见依据有两种,时间和行为方式。如果你打算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

微习惯读后感 篇2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还会帮助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每天至少看两页,记一句话笔记,持续的习惯就养成了。

一个好的习惯替代一个不好的习惯,也只是在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有实际行动,做不到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本书由七章组成,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将探讨习惯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达到最佳效果呢?接下来的两个章节将探讨合理、科学的途径。最后三章教你如何具体应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很想试着去分享,应该怎么来讲,可我会习惯地把一本书概括成一句话,微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我们自觉去遵守一些规则,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个习惯。

但具体的应该怎么来做呢?书写的那么详细,怎么来介绍呢?感觉无从下口,要么就照书的读一遍吧。这样就有什么效果呢?就会觉得还不如让大家自己看啊,自己看的感悟更深一点。

这样的话,我又在分享什么呢?都没有表达出那个让人有想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这是一个失败的分享。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嘛,我是不是应该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呢?

通常情况下,我看过一遍就算了,好像是读懂了,实际是非懂似懂,根本没有真正读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也没有真正去思考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记了一句话笔记,但记的只是表层。

《微习惯》写的很贴合我们的实际的情况,让我感受到一个微小动作的养成,是可以的,在日后也会是变成宏大的效果。也让我很受益,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的耐心,日复一日的重复。

试着静下心来,修改以前写的文章,会不会有另一种新的感悟,这可能是我将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吧。

微习惯读后感 篇3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是每天都在重复的行为。这种每天重复的行为叠加起来,会让你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习惯每天锻炼20分钟就可能锻炼出腹肌。

习惯吃更健康的食物就可能让你的寿命延长。

习惯每天早上早起1小时,每年就会多阅读365小时。

习惯每天写1000字,每年就可以写36.5万字。

二、习惯如何在大脑中工作?

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神经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随着习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通路会变得更粗、更牢固。

三、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将行为变成习惯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

1.动力和意志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和意志力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当动力处于峰值时,意志力消耗量为0或可忽略不计,你无须强迫自己做你本来就愿意做的事。

但是当动力降为0时,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

2.动力策略的缺点:

a.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容易受到各种事情的影响而变化。

b.由于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因,发生重复行为时,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次,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就会降低一点。当边际效应越来越低时,坚持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3.为何意志力策略优于动力策略?

原因有三个:

a.意志力很可靠;

b.意志力可以被强化;

c.意志力可以通过计划来执行。

4.意志力策略的缺点:

因为意志力也是有限的,意志力也不容易坚持,长时间也会被消耗殆尽。

那么解决意志力策略缺点的办法就是:运用微习惯策略。

四、什么是微习惯策略?

微习惯策略就是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到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它们有双重作用——激励你继续做下去,并会成为(微)习惯。

微习惯策略的精髓就是摆脱外在条件的限制和自己的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

五、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

第二步,挖掘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即带来的好处。

*这个微习惯是我内在价值的真实体现,即使全世界都不同意,我也不会动摇。

第三步,明确微习惯的时间安排。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3:00或晚上9:45等时间完成。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睡觉前等时间完成。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微习惯达成以后用奖励来提升自己坚持的动力。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

一开始就手写写下你的微习惯,然后随着计划进展检查进度。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不要在一个行为真正成为习惯之前就停止。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认同;行动时无须考虑;不再担心;行为常态化。

六、微习惯八大策略:

1.请一定不要调高期待值。期待值低一些,你就会渴望多完成一些。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冷静的头脑是建立习惯的最佳思维模式。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如果你意志力较弱,微步骤有时是你前进的唯一途径,学会爱上它们。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多目标。

微习惯读后感 篇4

你有没有拥有过大大的梦想,却从未实现过?你有没有曾经给自己设立过许多目标,比如我今天一定要阅读一个小时,却从未实施过?比如我每天要背一百个单词,却被自己吓得腿软,怎么记也记不住?再比如我每天要跑步一个小时,却连一分钟都没跑过?

很多时候都会被患有“懒癌”的自己气个半死!很多时候都羡慕那些每天像打满了鸡血的别人!很多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从今天开始,好好努力,好好去行动,可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你有本事你来啊!

这几天我阅读了斯蒂芬.盖斯《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感触颇深。微习惯中的微就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意思。微习惯就是一种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去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刚注册简书的时候,我的积极性很大,每天要求自己写一篇超过一千五以上的文章。坚持了几天,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一千五百个字对一个刚写文字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每天都有各种理由,比如太忙了,出差了,没灵感了,一千五百个字太多了。这样一搁浅,从来都不写了。自从阅读了微习惯后,我就给自己每天定目标,写一百个字。新的目标制定后,我往往都会超额完成,很多时候都甚至达到了一两千个字。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假如你有一个大梦想,能不能把它拆分成许多个小梦想?当完成一个小目标那么再来一个。

假如你给自己制定目标是每天阅读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短成十分钟?不要小看每天十分钟的阅读,如果每天阅读5分钟,一本书平均7万字,一年至少可以读完32本书。32本书似乎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中国人平均每年的阅读数量不超过4本。也就是说,每天阅读5分钟就已经超过了90%以上的人。

假如你计划每天背一百个单词,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天背五个单词不难吧?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年就是1825个单词,如果坚持十年呢,就是18250个单词!假设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坚持,那么等到大学毕业就能够拥有一万多个词汇量。

假如你计划每天跑步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跑步十分钟呢?当你每天坚持了十分钟后,你可能会觉得跑步让我呼吸更舒畅了,你可能会觉得出汗的感觉真好,这个时候你会情不自禁的多跑几分钟,而你却从未感知过。

当你完成一次次微小的目标后,当你看着Todolist上的一项项事项被你划掉后,你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继而你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微习惯读后感 篇5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往往很多时候,当我们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都会存在三分钟热度,一旦兴奋期过了,需要靠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的时候,就很难坚持了。我有尝试早起跑步,早起学英语,早睡早起等很多好习惯的养成,最终都没能一直坚持下来。读到《微习惯》这本书,突然就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没能养成好习惯的罪魁祸首就是把目标值定的太高太满,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而恰恰人的意志力不可能一直处于旺盛状态,它也会疲惫。所以《微习惯》这个概念很好,因为微小,因为简单到不至于失败,你不需要花强大的意志力去强迫你去做去坚持。你只需要每天花一点时间把微目标完成,你就不会有挫败感和负罪感,会得到满足感,然后每天去做了,慢慢就成了习惯。其实《微习惯》是带有欺骗的感觉,因为它骗你去完成一点点小目标,骗你踏出那第一步。而实际只要你踏出了第一步,很多时候你可以超额完成目标的。比如你给自己定每天看2页书的微习惯,这很容易完成,一方面当你踏出第一步去做了,你可能远远不至于看2页;另一方面,就算你真的只看了2页,你任务完成也不会有内疚感负罪感,但是这对你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却不会有丝毫影响,因为你至少每天都去看了2页书。我想《微习惯》起码是非常适合我这种意志力薄弱不够强大的人,那就试试呗,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微习惯读后感 篇6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由微入大。

优秀是一种习惯,学着变优秀,再学着养成习惯。

自然而然才是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惯,如果不自然那就不是习惯,当想做某事内心是不想做的但是大脑强迫着你去做。比如锻炼身体,那就不是自然,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由强迫达到自然,由自然演变为习惯。

培养成能够持久而恒远的好习惯才有意义。

定目标的高低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定高目标违背了此书微习惯的理念,把目标定高了,开始兴致勃勃。中途发现这么高的目标,执行的过程有点累,于是悄然退缩。结果伤了士气。然后放弃,就演变成了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把目标定得极低。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一来执行着不累。二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于是还会给自己额外奖励,超额完成目标。心理上一舒服,就会长且久,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轻微的改变人生。

这就是微习惯的核心理论。由小入大,由强迫到自然。

微习惯读后感 篇7

这本书读完,讲真的,在实操方面并没有让我有新的认识,在理论层面,让我更加明白了微信微习惯叫微习惯。

为什么把目标设置的非常非常低,低到你抬抬手就可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有心的话,你会发现,每天早起后,上午的时候,人的精力是最好的,下午特别是晚上就会不太好。

这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里就要讲到一本书,名字叫《自控力》,我之前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里面重点阐述了关于自控力(意志力)的问题,还给出了怎么提高自控力的总量和怎么回复自控力。

如果你平时打游戏的话,你可以把自控力看做是【蓝】,有蓝才可以释放技能。

回到微习惯的话题,为什么目标要小到唾手可完成呢?

因为你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去完成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你在完成目标上所需要消耗的自控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如果让你走出舒适圈,是不是很困难,需要很强大的自控力才可以。为什么人们都非常崇拜那些自律能力特别强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自控力强大,可以让自己跳出舒适圈。

但是如果不让你走出舒适圈,而是在舒适圈的边缘,伸出去一只脚,你可以马上收回来,但是只要你每天伸出去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你再伸出一只脚的时候,就会很轻松,慢慢的你的舒适圈就会扩大。

这,就是微习惯的妙处所在。

赶紧来试一下吧,让我们在舒适圈的边缘,疯狂的试探!

微习惯读后感 篇8

一个朋友每次给他介绍书看,他看完后就会给发两千字左右的读后感,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看书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可是他每次看都会写出他的感想和收获。这样的执行力,这样的习惯,真是让我汗颜。我以前看书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虽然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就有人说这件事,但却没有行动过,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觉得太麻烦,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必要,觉得看过了已经懂了……当然这些都是理由,真正需要做的只是行动而已。《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说过,只有看过之后能把一本书的内容复述出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看过了是浮于表面的理解,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得到。我决定要向他学习,也来写一写《微习惯》的读后感。

《微习惯》这本书讲述了如何把一件事情细分到极致去执行。这样简单是事情常常让人做了之后意犹未尽,并让自己超额完成,这跟老大上课说的理念是一模一样的,很符合俞敏洪说过的没完成一个任务就享受一次成就感。正如俞敏洪所说很多时候做事情半途而废不是目标太大,而是目标离得太远。

相信很多人都曾设立过目标,刚开始的时候是信心满满的,但是三五天之后就慢慢把目标忘在脑后了,同时一边责怪自己意志力太弱,一边无奈的放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果有切实可行的办法,相信每个人都会成功。

而所谓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不是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绝招,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小小的微习惯。《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每天一个俯卧撑做起,最后练出来肌肉,然而前面的十年他一直为了不能坚持健身计划而苦恼。

能得到这些,正是因为习惯,在养成习惯之前人们习惯说坚持,什么是坚持?以前我总认为只有意志力十分坚强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固定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情,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只是一个结果而已,真正起作用的是方法。人们寻寻觅觅的也都是方法,或者说是捷径。

可是没有捷径!

所有现在能看到的辉煌成就都是在时光中一点一滴的累积。

然而做这样的累积首先必须是能每天去做某事,能把自己的计划真正执行出来,这是许多人没有办法做到的。以为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

微习惯就是应对这样困境的指导。

我自己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为自己设定了每天写十张问题的任务,可是知道临睡觉前都还没有动笔,一想到要写十张问题心里就打了退堂鼓,想着:明天再写吧,明天有那么多时间,到时候早点动笔说不定能把今天的量给不上来。后来想了想,用微习惯来分解问题是否可行呢?只写纸张问题怎么样?就当是完成任务,给自己一个心安……

于是,我拿起了笔和纸,开始写一个问题,没想到正如作者所说的,一个任务太小,一旦进入到事物的惯性里面,就会顺着惯性往前走,于是顺着第一个问题延伸出了好几个问题,最后想出来了一个问题的结论,心情变好了,成就感蹭蹭往上飙升,感觉自己坐上了云霄飞车!

当做一个任务内心有抗拒感时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将这个任务切分、切分、在切分呢?在切分的过程中怎么样才是最小的、不能再细分下去的状态

?遇到最小的状态去执行还会有抗拒感吗?

不管有没有抗拒感都先去执行吧,因为做事情是有惯性的,一旦进入状态就会一直顺着惯性做下去了。

以前看过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故事:是记载在“庄子”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就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

但这个故事本身所讲的事情与执行计划的时候类似,如果所定的计划是做30分钟的俯卧撑,最后只做了一个,那会非常难受,内心充满了愧疚感;但是如果本来的计划就是做一个俯卧撑,最后一连做了十几个,那么简直成就感爆棚!在下一次在做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压力。

然而说起来容易,设定任务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定出高目标,有时候甚至是手里写着,嘴里说着是做一个,但是心里偷偷定下了至少做十个才合格,多多益善的目标,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是正如作者强调的那样,这样做只是会破坏微习惯而已。

微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去做,做了才会有成果,不做就只是一个口号,一个计划……

在写这边读后感之前我感觉到写这个会很困难,但是真正动起手来也完成了,感谢我的朋友每次的读后感都会说:“希望能帮到你”,你的行动就是对我最大的感染。!

习惯读后感


习惯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由唐坚、周建武编著的《习惯》一书,感慨颇多,该书从许多方面介绍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身是多么的重要,其中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事例,我总的感觉是: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如果此习惯性动作是好的,那难能可贵,反之则大伤脑筋,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事情只有某某人才会做得出来”,当事后查实,十有八九不会有错。当然“这个事情”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对周围他所熟悉得人都有一个判断,当然不同的人的判断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各人的价值观不同所造成,但有一项是不变的,那就是社会有一个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例如:为人宽厚、信守承诺、好学上进、热心助人等等。因此,要成为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人,你必须养成一个为大多数公众所认同的行为习惯,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要克服私欲,孔子说得好:“克己复礼”。
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到达成功的彼岸。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一般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往往只是知其然,而牛顿不是这样,他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当他在果园里散步时发现果子总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再进一步观察,不光是果子,任何东西只要在没有外力的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向地心的方向奔去。他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了自由落体现象并从此引申出万有引力定律,如果牛顿不具备这样的思维习惯,此项发现有可能归于别人的名下。
在工作中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工作习惯,不要以为“问”是丢人的事,因为“不懂”是常态,请问有谁的知识是生而有之的?要解决“不懂”就要“问”,向懂的人问、向书本问,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学校的老师总是对学生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再听课,道理就在这里。工作也是如此,遇到困难,“问”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经,且不会觉得没有面子,而且问来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因为人不可能是全才,好问会给人好的印象。圣人孔子就有好问的习惯,一天孔子去太庙参加祭祀活动,他不懂祭祀规矩,于是不停地问这问那,有人在背后笑他:“孔子不是圣人吗?怎么什么都问?”孔子听了,很坦然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什么不好!”。近代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发现的广义和狭义相对论对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勤于思考别人不思考的东西,问别人不问的问题。
有的人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其实他哪里知道有成就的人在他取得成就之前不也和你一样,人家为什么不怨天尤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从小腿就残疾,初中没毕业,命运对他来说是残酷的吧!在他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图书管理员期间博览群书,他甚至能在黑暗中找到任何一本所要的书,由于他的努力被破格提拔为助教,当时这在清华时没有先例的。这与个人的奋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分得开吗?
所以养成好的习惯对工作和生活是有巨大帮助的,好的习惯能让你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并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又能影响一个人的形象,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效习惯读后感


篇一:高效习惯读后感

正如一个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生,一本书的优秀并不因为它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某些部分表达了可能被忽视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一精一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一精一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民众也渴望追求"拼搏"与"成功",一扫先人的儒雅之风.本书在国内风一靡一一时也不难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一团一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一性一.一性一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一性一格.本书没太多提及一性一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一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一性一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就七个习惯具体谈一谈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一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一操一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一由",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一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能妨碍他人选择的自一由.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外界出现刺激时,积极主动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这种自一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一由",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一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一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我们经常说:"我不小心忘记了……,"我迟到,因为……","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实现梦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一由".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一团一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一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实际中的创造是由心智来创造的,远期目标决定的是未来,而不是到了未来我们在做什么书中提到了创造的顺序:第一步是规划预期的结果,二是实现预期的结果;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规划,另一个是实现,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规划,没人去想很远,所以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书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不是因为机遇,也不是因为能力,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又怎么能得到呢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所以说,活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是很悲惨的,这也让我明白了,当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时候,问问自己要过吗有多么强烈的想要
目标都可以设定,会写字的人都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一性一,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
在以往的工作习惯上,我做事总是要问自己目标明确否但也仅局限在做单件事情上,缺乏系统的目标,对事情过程控制不好,经常有头没尾;〖以终为始〗讲了一个"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我太缺乏与自己沟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而我们还在拼命的去常识,这很是低效的.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一性一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事〗是我们前一阶段讨论很久的一个概念,多么的好我就不说了,我认为〖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因为〖要事〗是因使命,价值观来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一性一是大于时间的,所以紧急不紧急是时间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与〖以终为始〗的延续.
有效能的人会用少量时间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双赢思维〗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一爱一,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数人的一性一格是做不到的,少数一性一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所以〖双赢思维〗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作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在〖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这样认为,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一性一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一性一,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一团一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统合综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了同一个目标研讨的过程,我们目前有两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独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说:大家很难达成共识,商讨出大家都认可的一太方案.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一性一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习惯提一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对于〖不断更新〗这项,我认为是要懂得去学习和自我批评,还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去总结,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总结的层面,这是不够的,应该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一爱一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一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教师.


篇二:

又是每天挤出来的一些零碎时间让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断断续续的最大坏处就是对书的整体认识模糊,更像是盲人摸象,摸一到的都是“零部件”。不过这本书的条理实在是太过清晰,还有一幅异常强大的图例,想模糊都难。
作者把七个习惯分为了三个时期,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就是大多数人没看到这本书时正处于的时期,家庭、事业、一爱一情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和困扰。
独立期则是看了本书后,下定决心开始改变的那刻算起。在这个时期,有三个习惯能帮助你走向个人领域的成功:
·主动积极
·以终为始
·要事第一
※我关注到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我关注到的书中闪光点有:
①品德魅力>个人魅力
是什么时候起,各种关于个人魅力的速成书籍成了主流。《个人成功的五十条魅力》,《你该这么说话》,《个人魅力大集合》......仿佛只要掌握了人际领域的各种技巧,你就是战无不胜的。巧舌如簧也成了褒义词。
然而本书的作者在一开始就鲜明的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相对于个人魅力,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等等一些看似老掉牙的品德才是成功之本。花言巧语或许能迷惑人于一时,但是唯有这些品德才是永远发光的金子。
②不急迫但很重要的事儿才是第一位的
在要事第一这一章里,作者把围绕于你身边的事儿分为紧迫且重要,紧迫但不重要,不紧迫但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重视的都是第一种,即紧迫且重要的事儿。但是在作者看来,不紧迫但重要的事儿才是第一位的,因为这些事儿往往都是战略一性一的,有着长远的影响和意义。
以我自己来说,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紧迫且重要的,但是一周读一本产品经理类的书籍充电就是不紧迫但重要的。很多时候忙完一天的工作,脑子已经乱糟糟的了,诸如“今天不看书了,脑子乱”这样的借口就会不由自主出现在脑海里。于是读书计划耽搁也就耽搁了。
然而这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儿却是以后发展的基石。缺少了这些基石,我的职场就没有积累,永远像是不停歇的陀螺,围着一个原点转。
互赖期则是做到独立期的三点后,走向公众领域成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下面这三个习惯至关重要:
·双赢思维
·知彼解己
·统合综效
※我关注到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我关注到的书中闪光点有:
①理解不是口头说说的
在知彼解己这章里,作者主要探讨了人和人之间怎么才能相互理解,你真的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吗?你能对对方说的话感同身受吗?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一件事儿,这样能更理解对方的初衷和立场,沟通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你是真心实意的,不需要什么谈话技巧、秘籍,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对方说的话。
算算,好像只有六个习惯嘛,那最后一个是什么呢?
这个习惯不属于三个时期里的任何时期,因为它是贯穿于一个人人生所有时期的习惯——不断更新。通俗点说,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进步,学习和进步呈螺旋式上升。学了一点、进步一点,再学习一点、进步一点。所谓“人生就是不停地学习”


篇三:高效习惯——读后感

最近读了史蒂芬.柯维所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感觉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些细微生动的故事来渐进引入自己的观点,在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介绍了为人处事的技巧。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一体。将七个习惯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的成功,个体如何从依赖走向独立;第二部分则是公众的成功,如何从个体的独立走向群体的互信互赖;而第三部分则是要求通过不断的更新来寻求更多的成长。
习惯一:积极主动
当看完这章节,你会了解:一个积极的态度与一个消极的态度会给你的人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和选择负责,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并为之努力。
习惯二:以终为始
把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作为衡量一切言行是否应该发生的基础,要牢记自己的目标,否则你就会把时间一浪一费在许多不应该做的事情上,甚至南辕北辙。
习惯三:要事第一
一个人要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人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紧急的事情当成重要的事。工作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响不停的电话铃声,回不完的电子邮件,理不清的来龙去脉。作者在书中画出了四个象限,提一供了六标准和四步骤,指明了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告诫要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找到实现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当培养出前三个习惯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也就从依赖走向了独立。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它强调双方的利益兼顾,即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常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易经》有云: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作为一团一队的一份子,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应秉承携手并进、同舟共济的理念,最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习惯五:知彼解己
这是一个应用在人际交往当中的准则,就是先要了解对方,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要学会聆听,学会换位思考,而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或凭借自己的经验猜测来提要求、下评论。日常中的很多误会和争端实际上都是因为没有做到‘知彼解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一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当然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当许多独立的个体抱着双赢的态度,彼此倾听理解,然后协同合作一致努力,他们所产生的向心力将为他们带来公众的成功。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一种平衡的更新,包括在身一体、一精一神、智力、社会、情感等几个方面。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一爱一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一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个习惯是关于个人成长和管理的,在于强调品德,让我们以富足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双赢的意识与人合作,以倾听的方式与人交流;七个习惯鼓励人们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为自己建立在原则的目标基础上而奋斗!


篇四:

最近读了史蒂芬.柯维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感觉受益颇深。这本书以较好的逻辑,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将我们所熟知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系统开来,融为一体,为我们讲述了我们要成高效能人士,就必须具有这七个习惯,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作者以人为本,将人的成长分为依赖期、独力期和互赖期三个阶段,而三个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习惯和素质,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从职工到领导,由内而外成长为高效能人士的螺旋式上升的意义。
积极主动,是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也是贯穿于七个习惯的重要因素。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交往都要积极主动。工作中,具有了积极主动地心态就有了完成工作的信心,进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王进喜说的好“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先主观后客观,主动可改变条件。我作为一名现场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检查,去分析、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去沟通,去进步,才能完成我们公司所制定的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我在平日里接受工作时,学会了我想到的是“我可以”,然后才会考虑要解决工作实际中的困难,因为这是积极主动的开端,可以较好的避开为推卸责任找理由等消极的影响。在阐述“以终为始”时,作者要我们认清自己的原则中心,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角色,制定好自己的原则,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觉得这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因为目标对了,积极主动的付诸行动,才会不断满足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各种需要;目标错了,越是积极主动,偏差就会越大。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一天下来,忙的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却有始终干不完的工作,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我们没有做到要事第一。在工作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胡子眉一毛一一把抓。我做为现场设备管理人员,要事第一的原则很重要,因为设备每天都有一些小问题,譬如:FU270拉链机的壳体磨坏了、风机漏油了需要补油,如果我事事都去现场指导维修,势必牵涉我的大量一精一力,无法对影响设备运转的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解决。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我通常将一些常见的小问题采用预防一性一措施,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写在每周的巡检表上或每月的临时停机处理表上交由岗位和机修人员去做,以免出现问题,头疼治头,脚疼医脚;我则腾出了时间,去探讨、研究一些能提高设备备件寿命和设备运转率、降低备件成本的技术,譬如给煤磨拉杆夹护套延长了拉杆使用寿命,对磨辊后面易磨损部位使用堆焊钢板较好的解决了易磨损问题等,总结出了在煤磨中受大颗粒物料流冲击部位使用堆焊钢板,对斜出粉口部位使用陶瓷片可以减少煤磨停机次数的结论,总之,我通过有目标的工作,使得烧成设备的运转率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从依赖到独立,我仍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还长,仍需不断地学习、进步。但是我们人是贵在是社会一性一的,靠单打独斗,永远不会成功,要成为高效人士,必须要相互依赖。在工作中,最难做的就是人对人,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做到双赢,譬如和客户谈合同时,如果双方找不到彼此认可的平衡点,就很难达成协议,达不到双赢目的,最终不欢而散,害人害己。人与人的之间的交往亦是如此。单位与个人也不例外。我在日常工作中,总遇到这样的问题,当现场有事时,有时需要岗位打电话,尤其需要打一手机时,大家都不愿意打,我打了有没有人报销话费。我也觉得公司在这方面仍需进步,对现场管理人员来说,随时都需要打电话,如果在现场与外网联系势必花费较大,职工消费的话费换来了维修人员的准时到来,很快将问题处理,避免了设备停机,公司收益巨大,职工相对于公司来说,是输/赢模一式,而长期如此模一式,势必打消职工打电话的积极一性一,造成工作滞后,公司最终因小失大。做到双赢,就要建立双赢体系,明确双赢的奖励制度和绩效协议,对能胜任工作的实行物质、一精一神、薪资提高等措施,使大家都具有双赢思维,积极工作,主动奉献,营造和谐企业。我们要达到双赢,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即移情沟通的原则。没有沟通,就不可能彼此了解,也就不易找到双方认可的平衡点。彼此沟通中,作者要我们学会积极主动的移情聆听,先诊断,后开方,扮演知音者,一对一的沟通、有技巧的表达等。我作为年轻人,很有必要学会这些,因为作者所说的这些情况很贴合实际也很实用。我曾经见过这么一个领导,我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抢过话去,喋喋不休,一会展现自己的过去的辉煌,一会批评我不成熟,我心里很烦,也就没有继续交流下去,也就无法做到知己知彼。我觉得,作为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属下员工的心理想法,因为要做到统合综效,就要尽量做到知己知彼,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和智能,进而确定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工作,使之各得其所,有目的的避免消极因素,才能带领一个积极主动、一团一结、高效的一团一队,而一团一队成员之间的情谊不是靠一时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来的,那需要我们开诚布公的沟通和日积月累的诚信。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可谓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必须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经验是靠不住的,不能靠吃老本。我们要围绕目标,自我投资,把身一体、一精一神、智力和社会情感都保持健康、积极地状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坚持把新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去检验,坚持学习,坚持实践,不断地坚持,不断提高,进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最终达到由内而外造就自己的目的。读数不能为读书而读,关键学会书中所蕴含的力量,我相信这本书能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助我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高效习惯读后感

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愈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愈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习惯七)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解决之道(习惯四、六)。同时,一个人愈壬独立,就愈善于与人相处。磨—练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个习惯的境界。
读完这本书的主要体会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不光是领导者、管理者要读,而是每个人都应该读。通过读此本书应达到“试图改变自己,轻松面对生活”。在逆境中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修炼自己的品德,认定自己的人生哲学。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生活的重心应如何定:以家庭为重心取得安全感、以工作为重心获得力量、以朋友为重心增长智慧、以自我为重心….。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

[荐]养成好习惯读后感1000字通用


生活再忙,也不能忘了读书。品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果然收获了很多心得感悟。好的一篇读后感就是在此基础上有感而发的,您也想了解写好作品读后感的秘诀吧!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养成好习惯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1】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教我养成好习惯

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很少整理东西。脱下的衣服,随手一扔。做完作业,学习用品,也到处都是。经常下次再用时,费了好大的劲才能找到,常常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

新学期,老师教我们《弟子规》。其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几句话让我彻底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脱下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摆,以免把衣服弄脏。同样,常用的学习用品也应该这样。

有一个周末,我在家读《弟子规》,当读到置冠服,有定位时,爸爸微笑着,用一种神秘的眼光看着我,接着又引领我的目光看了看我那堆满了玩具和学习用品的课桌、书本摆得横七竖八的书柜,好像在说:不能有口无心,要学以致用哦,快去收拾收拾课桌、整理整理书籍吧。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我的书桌和书柜焕然一新:课桌里的废纸废书装进了垃圾袋;课桌上的玩具送回了玩具箱;学习机上盖上了防尘罩;书柜上的书籍按高低、分类别摆放得整整齐齐,像一个等待检阅的队列,精神得很呢!

汗珠挂上了脸庞,爸爸竖起了大拇指,我也会心地笑了

此后,爸爸经常用《弟子规》有意无意的提醒我,渐渐地,我改掉了这个不爱整理的习惯,学习环境变得整洁、生活变得更加有序了。

我越来越爱读《弟子规》了,它让我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弟子规》,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吧!(领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3】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着,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爱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孙云晓老师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首先要确定规范;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条,要遵守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4】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从我学习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来在社会上才会受人欢迎、尊敬。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处处遭人白眼、受人排斥。比如小时候偷东西,一次、二次、三次那我们长大了也会去偷东西。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到你进了监狱时,你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所以说在生活中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如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为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是对长辈最起码的礼貌;而大声说话打扰别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时珍惜时间,有效的利用闲暇的时间是一个好习惯;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更是一种好习惯。其实,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读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衣服鞋袜脏了本该是自己洗,可疼爱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自己的房间本该自己整理,可深深爱着我们的妈妈也代劳了。时间久了,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懒惰、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导致我们把劳动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抛之脑后。那么长大后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寄生虫。试想,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么谁来养活我们这些寄生虫呢?因此在这里,我要告诉小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养成一个个好的习惯,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5】

养成好习惯,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我认为,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养成。

这篇文章为现代散文家梁实秋所作,一共讲述了五种好习惯,大家都不陌生,有清晨早起、对长辈要有礼貌相待、时刻为他人着想、会利用闲暇时间和要会吃苦耐劳等。其中,第五种最令我难忘。

前面四种好习惯,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做到了,而第五种呢?如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社会上已经不常见了,有些人因吃不完而浪费,有些人开始追求奢侈品。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吨的粮食被倒进垃圾桶,每天都有爱慕虚容的人买下外国的奢侈品。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是个人修养上应有的知识。我们宜从小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还是说说我自己把!以前,我是一个很浪费的孩子,经常把吃不完的饭菜倒掉,在读了《养成好习惯》之后,我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和古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最近,我每天都把饭菜吃光呢!我以前还是一个傲骄的人,在家里好吃懒做,总觉得父母对我好是应该的,自己什么都不用做,而现在呢,我已经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啦!

好习惯离我们并不远,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养成!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篇6】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着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着写的,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书中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有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篇末还附以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

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一)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从我学习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来在社会上才会受人欢迎、尊敬。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处处遭人白眼、受人排斥。比如小时候偷东西,一次、二次、三次那我们长大了也会去偷东西。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到你进了监狱时,你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所以说在生活中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如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为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是对长辈最起码的礼貌;而大声说话打扰别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同时珍惜时间,有效的利用闲暇的时间是一个好习惯;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更是一种好习惯。其实,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读了《养成好习惯》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衣服鞋袜脏了本该是自己洗,可疼爱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自己的房间本该自己整理,可深深爱着我们的妈妈也代劳了。时间久了,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懒惰、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导致我们把劳动和独立生活的技能抛之脑后。那么长大后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寄生虫。试想,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么谁来养活我们这些寄生虫呢?因此在这里,我要告诉小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养成一个个好的习惯,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二)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着,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爱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孙云晓老师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首先要确定规范;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条,要遵守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养成好习惯读后感(三)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着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着写的,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org)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书中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有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篇末还附以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

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微习惯》读后感1000字


微小+习惯=改变

介绍:《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原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宅男!对,就是他写得。但是他为了改变自己,研究各种习惯策略 ,提出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经过2年,他拥有了梦想的体格,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核心内容:

第一、什么是微习惯

第二、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

第三、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前言:

斯蒂芬.盖斯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博客《挑战一个俯卧撑》倍受追捧,高人气!为啥!

因为他的普通与平凡所以切身说法,斯蒂芬的改变过程,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改变,他是对人类培养习惯过程中展现的规律进行研究,拿自己做实验。告诉我们怎么样培养一个好惯。滴水穿石,蝴蝶效应。

第一部分

在培养习惯方面通常的想法,一个是给自己打鸡血,动力策略,另一个是咬牙坚持,意志力策略。

不过在动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这两面。大多数人倾向于多使用动力策略,把您的目标公开地宣传出去,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你的习惯。动力策略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偶尔打鸡血有效。

第一原因是动力是一种感受,而以人的感觉为基础的行动,很容易受到人感觉的变化而变得无法预测。

第二原因:边际效应递减。我们依赖的这个动力系统,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而你坚持的难度是越来越大。

把一个习惯大幅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就,就叫微习惯。

对的,意志力确实也存在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却有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做习惯。所谓微习惯,比如把100俯卧撑缩减成每天一个俯卧撑。

作者认为微习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培养习惯当中意志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呢?这是第二话题。事实上养成一个新习惯丽过程中,往往有两个方面的阻为很大。

第一个阻力,无法开始行动。

第二个阻力,有时候终于鼓足勇气开始行动了,却不能坚持下来。大脑就是在这样动力和诱惑下,一点一点实现你想要目标所以在微习惯

所以,在微习惯方式下,我们每天因为自己坚持取得小成就而不断地增加惯性,而提升习惯能力。微习惯就是以小改变来撬动大目标的支点,也就是从一个小的行为最终养成一个大的习惯关键。

第三部分

作者把微习惯的应用梳理出八个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3.把微习惯纳入到日程当中

4.建立回报机制

5.是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8.就是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总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点行动启动前没有勇气行动;第二点行动开始之后坚持不下去。而这两点,微习惯都能够克服。

关键的三点:微习惯设计:微不足道,微习惯坚持:奖励机制 替代性,微习惯的养成:明确身份,量化 相关性

最后:关于习惯养成的话题,推荐书籍《习惯的力量》本书讲了如何构建一个习惯培养系统,给出暗示,采取行动,进行奖励,是整个习惯培养的基本原理!

[参考]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1000字


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想,丰富其的精神世界,在阅读过作者写的作品后,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感悟。读后感写在哪里比较合适?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

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篇1)

这本《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它主要就是讲七个可以改变自己的好习惯。里面的七句话我都很喜欢。“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如果自己不肯向前走,那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原则。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挫折,如果我们只是在原地等待,找借口或者自己在那抱怨,我们就会比别人慢一步,让别人抢先。这样我们就会离成功很遥远。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我们还小,在人生的道路上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这是成为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习惯三:“要事第一选择当前该做的事”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就是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篇2)

这是一本走向成功的最佳读本。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将使你最终业有所成。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在现代社会,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失败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就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失败时怨天尤人,归咎于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在我们失败时,有没有认真反省一下,检讨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把这些习惯归归类,哪些是好习惯,比如:比较守时;作事有主有次;做事抓紧时间;对人和蔼……哪些是坏习惯,比如:工作间混乱;做事不分主次;不能自我控制情绪;随便指责别人等等。如此来,可谓小习惯都能影响大事情。为了帮助有志于成功人士提高效率,更加完善自己,我精心准备,概括了成功人士的七个做事习惯。

积极主动,别指望谁能推你走;以始为终,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要事第一,选择当前该做的事;追求双赢,远离角斗场;善于沟通,换位思考的原则;综合综效,1+1可以大于2;不断更新,全方位平衡自我。

在这个世界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甘平庸,怎样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呢?就请从培养自已良好习惯入手,用良好的习惯来改善自我,打造自我,塑造一个全新、成功的我。

相信这七种习惯对一个有志于成功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它将会使你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处做起,最终业有所成。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个人心态的培养有着绝大的作用,它可以使这种心态转变为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讲尤其重要。

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篇3)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是一本不错的读本。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失败时怨天尤人,归咎于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在我们失败时,有没有认真反省一下,检讨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把这些习惯归归类,哪些是好习惯,比如:比较守时;作事有主有次;做事抓紧时间;对人和蔼哪些是坏习惯,比如:工作间混乱;做事不分主次;不能自我控制情绪;随便指责别人等等。如此来,可谓小习惯都能影响大事情。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就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这个世界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甘平庸,怎样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呢?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那就从学习《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培养自已良好习惯入手,用良好的习惯来改善自我,打造自我,塑造一个全新、成功的我。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目录

习惯之一:积极主动别指望谁能推你走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主动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是表示自己要开创前途的责任。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本身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人性的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不可缺少。

1.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2.行动,行动,再行动

3.不能与不为

4.采取主动

5.化消极为积极

6.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7.摆脱自我限制

8.先从自己做起

9.成功在于争取

10.培养积极心态的八个步骤

11.看重自我

习惯之二:以终为始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尤其以成功人士为最。人生计划是你一生的追求和信仰,人生信条是你一生的原则和标准。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归功于他们能以终为始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1.谨记人生使命

2.始终如一地寻找机会

3.改写人生信条

4.勇气实现人生计划不可缺少的

5.每个人以终为始追求的是什么

6.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

7.坚持做好一件事

8.你的人生计划是什么

9.膝下有黄金

10.成功人士的心态调剂法

11.成功在于多次尝试

12.分阶段安排自己的人生计划

习惯之三:要事第一选择当前该做的事

1.选择目标为每个角色确定未来一周欲达成的2至3个重要成果。

2.安排进度根据上面所列目标,安排未来7天的行程。

3.逐日调整每天早晨依据行事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务。

习惯之四:追求双赢远离角斗场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的敌对式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都要从互相依赖的角度来思考(是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资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习惯之五:善于沟通换位思考的原则

我们这个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无论男、女,地位高低,都要与别人交往,善于沟通而且是有效的沟通就能反应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善于有效的沟通是这个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善于有效沟通对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十分重要。一切有效沟通都是以对方为中心,换位思考。因此只要我们摆正位置,对交际主体双方的差异有一个很正确的认识,在尊重对方,包容对方的基础上,坦诚与对方沟通,肯定能实现有效沟通。讲到坦诚两个字,很多人肯定会很容易想到,与朋友、家人、同事、领导沟通肯定要坦诚,与客户交流不能太坦诚,甚至有些人认为,商场就是尔虞我诈,你对客户坦诚,客户对你不坦诚,你不要死的太难看了。我承认这种现象在社会种存在的,但是这是一种我们东进不认可的行为,只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客户角度,你就能很清楚的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跟客户坦诚些,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习惯之六:统合综效1+1可以大于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

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之七:不断更新全方位平衡自我

不断的更新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中不断的更新自己。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荡涤心灵尘埃,陶冶精神,掌握人生方向;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读书和写作是砥砺心智的重要途径;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习惯七可以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远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于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能够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个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使家庭日新月异。

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篇4)

走进公司的那一天起,十几年的求学生活结束了。可是学海无涯,终点又是起点。面对生命中无数个起点,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对于其它管理和励志类的书籍,史蒂芬柯维先生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犹如一把尖刀利器,用于帮助我们尽快实现从一个大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转变,它无疑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善自己;要改善自己,先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就如书中提到的,从学生到职场的转变应当是由内而外的一个过程。小的时候也曾经读过孟母三迁的典故,生活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孟子成为一代圣贤,但是如果不是孟子的内修和高尚的品德,孟母可能也会留下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遗憾。以正值、谦虚、诚信、勉励、朴实、耐心、勇气、公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为核心价值的品德仍旧是成功的基石。相反,强调个性、社会形象,以及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圆熟技巧等等为核心的个人魅力只是成功的助推器。史蒂芬柯维先生表达的这些观点,其实我们在学生时代都被灌输过,只是那个时候我们把这些生涩的理论讲解当成提高自己考试成绩的工具去强记。考试过后对学生而言,这些只是永远刻印在纸张上的宋体汉字。《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以生动的事例和易懂的语言使这些观点深入我们的大脑。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如此受职场人士推崇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初中时代的思想政治课,还是到本科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及研究生时所拜读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以学习理论精髓为目标。不仅仅这些,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老师往往以灌输我们圣贤的思想品德为目的,以来我们可以在考试中把这些发挥的淋漓尽致。可是从来没有人教我们怎样去做?七种习惯,简练而贴切,为我们打开迈向成功的大门。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是自己决定打开改变之门,通过学习,使我们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和能耐,培养坚定的信念、自尊自重与自制力,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赖。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自我提升和完善,七个习惯,层层递进,都极其重要。看似浅显易懂而又难以做到。

弗兰克曾指出,人生共有三种重要的价值,一是经验价值,来自遭遇;二是创造价值,出自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也就是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和不如意,比如进入公司没有分配到自己满意的岗位和获得满意的薪资。这三种价值中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一个成功人士,积极主动是必须的。积极的心态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会成为你进入到一个自己不太喜欢岗位时你迈向成功的一种保障。仅仅靠有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确定方向。这个方向不是你一生中的方向,而是所处岗位上的方向。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显得虚度光阴。正如柯维所说,很多人追逐到了所想要的名利地位或者美色之后,却没来由的空虚无助。

学海无涯,而求知、事业等等也即如此。广阔无垠的世界中没有终点,完成目前的目标和任务,这只是一个过程,只是去探求更高目标的起点。生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投资,把身体、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否则,不进则退。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汉初名将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如果没有张良和萧何的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以及有效的后勤保障,可能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无言以对江东父老的故事了。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追求团队合作,具备双赢思维才是求胜之道。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但是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处在职场中的人士,不同的岗位有着自己的重点,要事第一,举足轻重。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此时要有说不的勇气。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而每一个人才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爱好、习惯,都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思想文化素质。而这些都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知彼解己成为良好交流的一个准则。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做到八面玲珑,见风使舵。一般朋友在于交面,而知己之交在于心,成员之间的情谊不是靠一时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来的,这就需要大家开诚布公的沟通和日积月累的诚信。

统合综效我们可以理解为创造性合作。并不是化学知识好的人才知道化学反应的意义,相信NBA的球迷同样知道巨星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产生1+12的效果。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充满这样的元素,集思广益,各施所能,各尽其职,通力合作。如果都能做到这些,每个部门都能完成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举。整体决定着个体,但是每个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个整体,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换句话说,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自我提升和完善则是我们终生的习惯。

七个习惯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即讲到了个人要确立目标,全力以赴进行个人修炼,逐步的从依赖向独立转变,以此实现个人成功;同时还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双赢、知彼知己、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创造性合作;最后的自我提升和完善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通过培养和终生保持这七个习惯,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不断地完成各阶段的目标,最终成为真正的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七个习惯读后感(篇5)

记忆中儿时就提倡德智体美健全,也经常听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在我的认知世界里认为,健康——精神,——心智——,待人处事,四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为在生存的基础上再谈生活,生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支撑人体去参与适应家庭学校社会活动,于此同时在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各自存在差异此时面对和接纳彼此的价值观(精神,心智,)对自我的认知产生的情感以及反馈给他人(待人处事)这是一个循环,少了其中一样将无法与大自然或者和社会全体相处。也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的才能或者正真的幸福感!

健康:作为家里独生女没有替补深知我的健康对父母意味着什么,在我成年懂事后随着着时间的流逝原来风度精致的爸妈也会有岁月的痕迹这才知道他们的健康意味着什么心智:从以前的涉世未深的员工深知一个管理者面对危机公关的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深知道德接人待物取向有多重要。

精神:从作为一个小主管管理自己监督感染队员共同,为小团队的荣誉而战才深知精神面貌的重要性。

接人待物:从以前的上传下达到现在的管理领导自己小团队才深知尊重他人的差异性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掘个人潜能为同一个目标而且奋战的重要性。

其实在家庭中会出现很多类似书中户外郊游的事件,当然会有为此相互埋怨猜忌的情况,更甚者会出现大打出手上升到家庭暴力婚姻家庭破裂的情况。多数这这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小孩,因为家庭不和谐担心失去父母其中一方的爱而变得没安全感所做出的一系列举措可能影响到日常的成长,性格缺失所带来的一些心里疾病会直接间接导致德智体美很难均衡发展,同样的若是作为夫妻懂得当时结婚的初心已经目的,我相信很多家庭矛盾会迎刃而解。

最后祝愿爱学习爱分享的伙伴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家庭以及美满的生活!

好孩子好习惯读后感


好孩子好习惯读后感(一)

我读了孙云晓先生的《好孩子好习惯》,受益非浅啊!本书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入题,以深入浅出的文字2020,大量生动鲜活的个案,理性地分析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的重点和难点。看了这本书让我更加的明确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如何引导,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里的孩子少到只有一个,可是家长的操心却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心中所愿,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于是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课程之外,还要利用周末去上补习班。光补习知识还不行还得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每天晚上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弹琴、画画,不否认,在某些方面是提高了,但是,升国旗的十几分钟时间就会有学生晕倒;班上一个学生感冒了,马上呈蔓延之势一大片学生被传染请假、打针、吃药;一个孩子走路一不小心摔一跤立马就骨折,骨头太脆了我想没有好的身体,那些花功夫提高的能力,又如何能让孩子去上好学校、考高分、出人头地呢?我觉得孙云晓先生在书的第一章提到的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非常中肯。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培养习惯,可见,不管家庭还是学校,要在实际生活中重视孩子的习惯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孙云晓先生说:一切教育的目标都是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养成人格的重要基础,是德育的核心任务。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孙云晓先生指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三个大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并提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十二个指标: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这十二个指标,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指南,需要父母和老师认真落实到孩子的行为上,必要时可采取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其转化为孩子良好习惯。

书中的一些道理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经验对于我们教育者和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好引导,看了之后对于我的教育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也渐渐体会到了应该怎样来对待学生们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应。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就象世界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孩子好习惯读后感(二)

从小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沈源长得比较结实。已经达到了超重的指标。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她每天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一方面让她不再横向发展,另一方面让她增强体质。她总是有一点惰性,这就大大考验了我的持之以恒锻炼身体地决心。现在我几乎每天陪她一起锻炼,在她遇见困难的时候加以鼓励,让她能坚持下去。让她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

我很羡慕那些能经常坐下来就看看书的好学生。不知道沈源的同学中有多少个。反正她是很少能自觉坐下来看书的。我想尽了很多办法让她多看看书。我觉得多看书的小朋友阅读水平肯定比那些不爱看书的小朋友要好。这不仅是为了以后语文考试成绩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在孩子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少儿时期是孩子学会读书并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父母,让自己的孩子爱书,读书,这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想法,做法好多和我们不一样。让他们在同学中 多交几个好朋友。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我倒主张放学后让他们和附近的同学玩一会儿,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终身学会学习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做人(生存)而实现。因此,这四个学会是现代教育得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民主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才,而民主家庭的重要特征恰恰是平等和谐。孩子已经长大,家长的作用不再是教会孩子做什么。而是指导孩子怎样用自己的,合理的方法去处理一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他这件事做得不对,可以和他探讨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方法不对。总之,我是能够心平气和地这样和沈源沟通的。


好孩子好习惯读后感(三)

我们常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的某种良好习惯形成了他们的性格。让孩子从小培养好习惯,一定会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人生。这已经得到了教师与家长的一致认同。很多家长面临的困惑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以及如何矫正已形成的不良习惯等。孙云晓先生撰写的《好孩子好习惯》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做了明晰的阐述和引导。

这本书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入题,以大量生动案例,分析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的重点和难点。

有的老师和家长总抱怨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却不去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的家长总爱说:你怎么不能向某某学学呀,你看某某多好呀等等,孩子听了也只是羡慕或者不服气,仍然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像某某一样,这样的教育是无效教育。有效的教育应该是指导孩子按照什么程序去做才能实现这个好。这样孩子既不会逆反,执行起来也简单可行。针对这一现状,本书向我们阐明了一些极具操作性的方法。

从书中所例举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在培养还的习惯的过程中,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用每天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来实施训练。为纠正学生拖拉的不良习惯,用定时定点定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习惯。

实际上,天才就是有效重复次数最多的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只要能把要求的事情具体化、程序化,让孩子有具体的办法可操作,孩子一般来说都能认真执行,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他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能最大的实现自我需求,自然愿意遵照成功的方法去做,长此以往的重复训练,就能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实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的行动。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了翅膀,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础。为了孩子的美好人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吧。

掌控习惯读后感7篇


阅读一本好书能洗涤我们的灵魂,每当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们对作者的想法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写好作品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想要了解“掌控习惯读后感”的最新动态栏目小编已经为你收集了。

掌控习惯读后感 篇1

“你要在当下为良好习惯付出代价,在将来为坏习惯付出代价”,这是此书里面给我启发很大的一句话。大部分人都想养成阅读、健身、早起、健康饮食等好习惯,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难以持之以恒,更多的是被手机里的碎片化信息所占据时间,被商店里的美食所诱惑,习惯于即时满足,进而离好习惯越来越远。而所有的好习惯几乎都是延迟满足,这本书教会我们好习惯养成四大定律:

1、让它显而易见。

比如用习惯记分卡的工具,我们可以刻意地拿出一支笔,每天早上记录一下好习惯和坏习惯,来点仪式感能让自己更有行动力。

2、让它不可抗拒。

3、让它简便易行。

4、让它令人愉悦。

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真正改变的,是每天坚持改进一点点的这种微小的动作,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正复利会让人越变越好:学习力、工作能力、人际关系、身体健康、负的复利会让人越来越糟:肥胖、疾病、懒惰、抱怨、拖延、掌握了书中的这几大定律,在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行动,加以 练习实践,我们就一定能收获好习惯的复利。我是微习惯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此书推荐给大家共勉!

掌控习惯读后感 篇2

小习惯、大改变------观《掌控习惯》有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利也有弊,坏习惯往往会让人即时满足而好习惯往往会延时满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微小的习惯可以给我们的身份提供证据。

“身份”决定你的习惯,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们的身份不是读一本书,而是这本书的阅读着。一个人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要形成四个步骤:提示、渴望、反应、奖赏,根据形式的四个步骤,总结了相应的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让它令人愉悦。

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不需要一下子全部作出改变,只需要每天改变1%,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小小的改进就能带来惊人的不同。

雨果大家应该都听过,他曾许诺出版社要写完一本书,但是交稿日期临近,他却因为社交等活动,导致只字未动。出版商无可奈何,只好重新设定了截止日期,要求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交稿。雨果为了克服他的拖延症,把所有的衣服都锁在了箱子里,除了一条大披肩,他没任何衣服可穿,只能在房间里奋笔疾书,几个月后,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于交稿日的前两周提前出版。

改变是一个过程,习惯改变也是自我重塑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行为习惯的改变都是从小处着手,不断反思不断精进的循环过程,所以养成习惯的关键就在于不断的重复,在循环过程中取得进步!

掌控习惯读后感 篇3

看《掌控习惯》前两部分,收获:

身份认同是养成新习惯的核心。想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现在去代入这种人的习惯。

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习惯形成了“自我”。过去总逃学,总卖不出去东西,表白总被拒,自我下意识就会评判自己“不好”。偶尔的鸡血来潮,疯狂运动1星期,看书一周,然后激情灰飞烟灭,自己对“自我”的评价还是不好。只有“习惯”,那些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动作,才形成了现在的“我”。这个时间,按照李笑来老师的说法,新习惯的养成不是21天,可能是3年。时间很长,但就是这样。

至于,怎么想明白成为什么样的人,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前几页应该有帮助。

看到旧习惯。想养成新习惯,先了解自己的旧习惯。

行动指令。

习惯叠加。这一点和3结合,就是说两个习惯链接起来,而且能很具体。比如早上喝杯水后,就出门跑步30分钟,比一句:我要减肥,给大脑的指令就清晰很多。

塑造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是课本上讲的人和最大。远洋贸易的天时,结合东部沿海和长三角入海口的地利,造就了上海,于是吸引了更多的人。环境很重要。

掌控习惯读后感 篇4

如果不看作者,我会以为这是日本人写的书。因为在我印象里,美国人写书喜欢往深了讲,日本人写书喜欢往细了说;美国人写书喜欢引用文献,日本人写书喜欢罗列要点;美国人写书喜欢逻辑清晰,日本人写书喜欢步骤详细。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56个具体案例,总结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帮助读者快速养成好习惯。本书的第一章给读者介绍了微习惯的惊人力量,以“边际收益”为理论依据,用布雷斯福德带领英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多次得冠的故事,告知我们细微变化的神奇功效。

而且作者告诫我们要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这些结果的过程。如果你是教练,你的目标可能是让自己带的队伍赢得冠军。你的体系就是你招募球员,管理助教和训练的方式。如果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创建一家营业额上百万美元的企业,你的体系就是测试产品创意,雇佣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乐家,你的目标可能是研究一首新曲子。你的体系就是你练习的频率,你如何分解和处理高难度曲段,以及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反馈的方法。本书第二章围绕“习惯塑造身份”进行。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自身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不愿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的任何健身活动。

掌控习惯读后感 篇5

每个人都是由习惯来组成的,没一个相似的动作相似的语言这些都是习惯,所以习惯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越来越优秀,一个坏习惯可以让我们越来越恶劣。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讲的是每天饭后走动下,增加下运动,让肠胃更好地蠕动,有益身心健康;而饭后就坐着或者躺着很容易小肚赘肉堆积,不易于肠道蠕动,更容易小肠堆积,对身体不好。所以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掌控习惯》这本书就讲述了怎么去控制自己的习惯,将好习惯维持和养成,将坏习惯改掉。

好习惯的效果往往出现的比较慢,而坏习惯却能立马见到好处。例如,早起读书非常困难,不能立刻看到效果,又比如打游戏、大吃大喝等等能立刻让你体会到舒服和爽。所以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必须要有以下几个点:

1、让它显而易见

人的感官中,最强大的是视觉,总是让我们第一时间感受到。比方说在客厅的桌子上有个面包,即时当时你不饿你也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来吃。所以,任何习惯一定要将东西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让它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比方说吃药,一定要将药瓶放在浴室靠近水龙头的台面上。

2、让它有吸引力

吸引力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吸引力就没有动力开始你的第一步。比方说,很多人吸烟,对他们而言有吸引力的是吸烟带来的解脱感,每一种吸引力都是你内在所希望改变的状态有关。

3、让它简便易行

我们的天性就是寻找最省力法则,就是我们可能采取的行动中,最终被选择的行动一定是最小的努力可以获得最大收获的哪一个。目前占据我们生活大部分时间的行为,都是简单的,比如玩手机、看电视等等,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想要的不是这种。比方说学习瑜伽,很多时候因为动作太难容易让人放弃,可以从最简单的学起来,等简单的额都熟练后,难的动作学起来就变得简单了。所以要让习惯变得简单至极,即使我们不一定喜欢他,但是却可以一直坚持做下去。

4、让它令人愉悦

我们大脑对于那种让我们舒服开心的事情接收比较快,而对于那种痛苦的辛苦的事情接受比较慢,所以你的习惯一定要是让我们舒服愉快的。就如小孩子喜欢玩具,你告诉他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他喜欢的玩具,那他就会去完成。所以如果像让一件事情达成,它的最后必须是让人愉快的。

如果想改掉一个坏习惯就必须按上面的反道而驰。

只有掌控好自己的习惯,你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真正有自己做主,掌握自己的习惯,不要让习惯主导你。

掌控习惯读后感 篇6

如果需求养成好习惯,则针对这个规律给出对策,总结来说就是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使其显而易见),充满吸引力,便于执行以及带来愉悦的感受,而改掉一个怪习惯则是相反,使其不被察觉,缺乏吸引,难以操作以及产生不好甚至厌恶的感受。

同时也相应的有具体措施:

写下具体的执行步骤/将新习惯与既有习惯叠加、设计环境,举一个具体例子,比如,想要培养读书的习惯。

第一定律提示的具体做法为:每月初列好书单,在纸上写下每天晚上九点在沙发读书,九点是每天晚上家务完成洗完澡的时刻,泡澡结束就开始读书,或者泡澡时就可以开始读书(将新习惯与既有习惯叠加),把书单上的书放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随时可以看到,电子书则把应用放在手机第一页或者是把看书应用与微信应用放在一个类别里,尽可能多的注意到它,提示你要读书,看视频网站也可以下意识搜索书单相关的内容(设计环境);

第二定律渴求的具体做法为:每次读完书之后,允许自己打一局游戏或者特定你爱做的事,加入读书相关的社群,与伙伴一起阅读分享讨论交流,为自己创造一个仪式,每次跑完澡披上浴袍,就会有一种想要读书的冲动和热情;

第三定律反应的具体做法为:刚开始培养习惯时,不要规定时间,只看要一页书或几页书,总之不可能完不成的程度,把书就放在沙发边,随手就可以拿到,不要又任何的麻烦或者阻碍把水杯,眼镜,毛毯可能需要的一切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第四定律奖励的具体做法为:打开微信读书的排名,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接受各种点赞,在看书的时候打开种树软件或者任何专注软件,记录积累的阅读时长。

如此这般按照作者总结的习惯客观规律进行实践,一个好的习惯大概率就会被养成。

作者更新了我关于习惯的概念,确实让我看到了点新东西。要我总结的话,全书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都是我们听过的道理,读过的那些“说得好的俗话”,但是作者笔下,某一刻,我真的好像感受到了所谓“真谛”。本书科普性,理论性,可操作性对我来说都非常强,值得时不时复读。

作者关于习惯养成讲的非常透彻,细致,几乎完整,除了具体如何养成好习惯,减少摒弃不需要的坏习惯,这些如果说是“答案”的话,作者最让我喜欢的是,他也完整讲述了“解题思路”,每本习惯养成的书都在说要怎么做,但是本书作者这样详尽讲述思想过程的,倒是第一次,在本书里,我学习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新的思维模式,作者说着每个人都可能说过的老话,每个人都可能听过的道理,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新角度,新视角,去看世界,去思考人生,慢慢理清头绪,去除纷乱。不断的引导读者的思维,提出问题,并一个个给出自己的答案,具体的行动方案,并贴心的复习和总结。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如何思考太重要了,有的事情没有做成,也许真的不是你不行,而是没有仔仔细细前前后后想明白,我们总觉得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没有过好这一生,读了这本书,我似乎有了答案,太多道理,我们只明白了字面意思,表面道理,没有理解思考想清楚,没有完全代入,有太多大道理让我们在无解的时刻去感慨,去总结,去当下结束或者逃避那个困境,而没有真正的思考那些总是正确的废话真正的道理,太需要真正的思考了。之前忽视了思考,思维,想法的力量,和语言文字的力量一样重要,思考是真正主观的,自我主宰的,属于自己的力量。

作者让人感受到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观察,发现的人,在生活里我愿意承认他是一个博学家,他的存在再一次说明了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越来越发现,知识的领域边界是互相涉及的,像一块拼图,或是一张网,一片星空,越往里走,一点一点点亮星火,最终会连成线,彼此联结,线与线再联结编织,或者是编织非常精密度的地毯。

最后,附上书里我喜欢的一句话:修正输入端,输出端就会自行修正。作者:天然发呆豆总攻

掌控习惯读后感 篇7

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半以上的行为是由习惯所控制的。如果你打开自己手机里的屏幕管理时间,会发现生活中要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刷手机上,远比你所想象的要多。为什么习惯对我们的行为有如此大的影响呢?接下来就来说说习惯的形成,和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来解读一下这本神书《掌控习惯》。

物理学上,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定律就是——万物都遵循最省力原则,所以为什么一旦一件事情养成习惯后很难更改呢,就是我们的基因本身排斥过于耗费精力的行为。

习惯由什么组成呢?它由“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比如吃零食这一习惯,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大脑就会“提示”你吃点东西解乏。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渴求”零食,你就会下意识“反应”去拿零食。当你吃到零食后,会分泌满足感的激素,让你得到“奖励”。于是这一个行为习惯就在每天不断吃零食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以至于你每天吃了巨量的零食,还以为自己没吃什么东西,因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么说习惯养成后很难更改,我们就不去培养好习惯了吗?

我们不仅要在年纪小的时候培养好习惯,还要在成年后进行反思,改正坏习惯。如果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就要花费精力用好习惯去代替它。接下来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好习惯。

培养习惯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让习惯显而易见。在日本新干线火车停站后启动的过程中,每一个车门口的服务员都会口头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可以启动。”这一句话看似多余,然而却十分重要。因为它将检查火车周围的习惯明显的指出来,强化了这一行为。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想要审视自身的习惯,应当把每天都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对自己长期的行为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而在培养新习惯的时候,也要让它显而易见。研究表明,比起暗下决心,说出来或写下来自己将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将要做的事情,更加能得到切实的执行。

我们之前已经知道了习惯的模型,习惯的开始时触发提示,触发提示的可能是一种行为、情境等。我们可以将好的习惯叠加起来,让前一个习惯的结尾成为后一个习惯的开始。比如运动完之后进行洗漱,洗漱之后进行冥想,再入睡。这样一晚上可以完成三个良好的习惯。我们也可以让提示变得显而易见,如果把电子秤放在床头,你更容易在每天入睡前或者起来后称量记录体重。

第二个原则:让它有吸引力。人本身是趋利避害的,我们会收集各种资源,会想要表达自己。如果你发在微信的自拍总是能收获一大堆赞美,你就会倾向于不断发自拍。因为他人的认同强化了你自拍这一行为。同样,我们培养好习惯也可以如此,利用他人的认同来强化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加入到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团体中,如果周围的人都身材匀称,你就会认为身材走形是不正常的。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总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或者是在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前后加上你喜欢做的事,只要这个事不影响你的目标即可。比如每个星期至少跑了五天的步,你就可以奖励自己去按摩一小时。

第三个原则:让它简便易行。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则了,所谓大道至简,人们总是好逸恶劳的。当我们想培养自己或他人的习惯,读后感m第一要务是不要让这个习惯一开始看起来太难了。为什么我们学习起来总是三分钟热度,因为我们一开始总把目标定的太难了。如果你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背一百个单词,失败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如果你每天只要求自己背一个单词,每天都坚持下来,长此以往,你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背更多的单词。习惯的养成不在于某个时段的突击,而是长久地坚持。只要积累的数次够多,就可以培养牢固的习惯。这一点,我在之前《微习惯》的读后感里也谈及了。

第四个原则:让它令人愉悦。这也与我们的三观相关,愤世嫉俗的人总是难以成就自己的。因为他们总是盯着生活中的阴影,放弃一大片阳光。我们要选择看待世界的角度,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事情。享受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被成长的目的所苦恼。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时奖励自己,并将自己的努力记录下来。学习软件中的打卡就是利用了人们这一习惯。当你看到自己打卡的天数越来越多,你就越会坚持自己良好的习惯。

如何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呢?只要把这四个原则反着运用即可,让坏习惯更难实行,没有吸引力,令人烦恼。戒掉零食的一种简单方法,就是把零食放到抽屉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让你大量减少吃零食的数量。

这四个原则相辅相成,互相牵涉,在习惯培养中注意一下这些原则,将会事半功倍。万事开头难,强调的是习惯的培养在开始时总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本性,我们基因的设计,来规划我们的习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尤其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发达的今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动力来进行实践,那么,尔之所祷,天必佑之;尔之所念,天必与之。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篇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刚刚读完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受益匪浅,偶然在网络上看到另一本类似的作品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著作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认认真真的读了这本书--

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一系列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但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该如何培养一直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阅读了《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对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如孩子需要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怎样培养等。其中针对文章第十章《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与矫正方法》谈点自己的想法。

文章就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和矫正提出了12种方法。比较文中第一种方法:让小闪光点形成大光圈,我对自身教育方法作了反思。离开座位后把凳子放到座位底下,这是我班的一项行为规定。这简单的一项行为规定看看容易,但要使全体学生做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却较为不易。刚开始执行时,不少孩子都要在他人的提醒下才想起这项规定。起初,我就采用了平常的方法:这次检查,老师发现,这些同学的椅子没有推倒桌底下。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没有按规定做的孩子低下了头,但其余孩子对却抱以幸灾乐祸的神情。更糟糕的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许多孩子对这项规定并不放在心上,完全由我一个人在反复地强调。后来,我改用另一种方法:今天老师发现,离开座位后把椅子推到座位底下的小朋友有让我们为自己有这样的好习惯鼓掌。由此发现,受表扬的小朋友是满脸的喜悦和自豪,同时没点到的孩子依然低下头。一天天过去,能自觉做好这项行为规定的孩子越来越多。通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这已经能成为他们的一个行为习惯。读了这篇文章,再反思自身的这个教育片段,使我明白了原本无意的教育方式其实蕴涵着深刻的教育原理。

第二种教育方法在行为习惯培养法中叫正强化,正如书中所说的: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了某件事,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我想,要是早拜读到这书,我在工作中就会少走些弯路了。间隙强化、区别强化、正惩罚这些都是书中提到的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仔细品读揣摩这本书,能使我们在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中更具科学和实效性,我会再次认真学习此书。

【篇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科学,严谨,新颖,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本书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这里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型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新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当然良好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教师似乎更关注德、智、体、美、劳的智,而忽视了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什么叫素质教育?书中指出:素质教育就一句话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孩子一辈子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终生受益。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习惯培养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正如封面上的两句话所写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使先看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的表情,当父母用严厉的表情看他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这样做不好。但是相反,如果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还对他笑,那么他就会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同样,在学校我们老师也是一样,当自己的学生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教育他们,而是认为无所谓,只是一点小事,那么我们是在无形当中让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当我们以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改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因为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多么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养成自身的好习惯呢?也许,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因为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细节的日积月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篇三: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作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非常费解,后来走上了教育岗位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里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九月份校长推荐我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著名青年学者林格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看后总体感觉: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习惯,往往起缘于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

在培养习惯的方法中有提到这样的一条: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是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由此我想到了雨露老师给家长讲座时提到,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吗,让他重复33次,想改掉他的坏习惯吗,让他重复上百次。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坚持这样去做。首先保证训练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其次训练必须严而又严。只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再次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要领;最后训练必须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想结合,只有把内部的意志力与外部的强制力结合起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保障。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孩子五年,给孩子五十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培养习惯,就是教育。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好习惯。这些好的习惯也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我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学会与他们沟通,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帮助其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调动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让我们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与孩子共同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养成好习惯。

【篇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炎热高温,持续炎热高温,今年的暑假在没有不得不出门的情况下,我基本上是在空调屋度过的。在收获了自己孩子的高考与自己学生的中考后,慢慢的静下心来看看书、细细地进行思考。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教育的实用性很强的书--林格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们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知道很多有关的名言: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这里的教育就是习惯);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如果培养了好习惯,他一生都享用不尽那个利息,如果培养了坏习惯,他一辈子都还不清那个债务,所以习惯的意义毋庸置疑,肯定是教育的最终成果。(作者林格)

可见,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我们老师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通过再次阅读这本上下册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深有感触: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习惯需要有思考、有行动、有成效!

那么我们老师应该如何训练、培养习惯就是关键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首先,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训练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形不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要从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打持久仗。

比如,每年暑假开始上课都要训练学生听课、记笔记、做题的规范因为我们学校初一初二的政治课应该是学生调节神经、愉悦身心的场所,与考试无关、特别是与中招考试无关。初三学生政治学习的种种习惯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初见成效。

二是训练必须严而又严。

训练还要强调严格二字。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练习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就得咬着牙坚持下去。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才能养成好习惯。

比如:学生的作业如果不符合规范,必须重写,不能心慈手软放纵,否则将功亏一篑。

三是训练必须要求具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如洗衣服这项行为训练内容,如果我们认为要求高、过程复杂,可以把它分解成五个步骤,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晒。这样就很容易掌握要领,且印象深刻。

在政治做题训练时,一定要讲清不同的题的内在要求,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只有要求到位,才能训练到位。

【篇五: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是则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陈峰老师的《教育就是习惯培养》这本书就是从习惯培养与矫正的六大秘诀、习惯培养与矫正的六大黄金准则、良好行为习惯的实用培养策略、有效地的培养与学习相关的良好习惯、改变不良行为及习惯的有效策略、成功矫正日常不良习惯六大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习惯培养在教育和性格、品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是一本家长和老师必备的教育指导用书。

在我们平时观察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一年级的时候养成。幼儿园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坏的习惯、好的习惯都会影响到他。如果在一年级时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十多年的学习历程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严而又严。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有例外,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没有狠劲,表面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达到爱。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学生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基,让我们谨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篇六: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书中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用研究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那么他们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教育要重视习惯的养成。

书中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所以,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当然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一样。但是养成习惯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阐述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方法以及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等问题,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样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以前我也经常抱怨学生写得作业马马虎虎,有的学生写得字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点,上学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带书就是忘带本,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学生产生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态度问题,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有的是性格问题,学生脾气急躁,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有的是在熟练程度上的问题,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的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有的学生是习惯问题,从小养成了马虎的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还有的学生,是考试焦虑问题,对考试的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做题没问题,一考试就错。

认真分析学生马虎的原因后,才能帮助学生防止和克服马虎的习惯,我觉得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比如给学生讲有关马虎的故事,有个孩子从小养成马虎的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用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又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就损失国家财产上万元。使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性极大,从内心深处认为一定要改掉不好的习惯。

其次,教会学生学会检查的方法,如:正向检查法,反向检查法,重做法;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地掌握检查的方法,到考试时也应用自如。最后,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埋伏,审题要审三遍,①把题读懂,看看这题问的是什么,给了什么条件。②想一想老师为什么出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什么知识解答。③要看看这题里有什么埋伏,就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果学生每次做题都能仔细审题,看看可能有什么埋伏,就不会上当了,认真审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学生能先静下心来,克服急躁情绪,这也是改掉马虎习惯的关键。

【篇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作为班主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我对于培养学生的习惯还是停留在最普遍的说理与奖惩上,缺乏系统性,所以效果一直都不怎么显著。阅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让我对培养学生习惯的工作豁然明朗。虽然这本书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针对家长来写的,但是它对于我们教师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让我对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该书分块分别阐述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刚好就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面的附录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十分具体的给出了幼儿、小学、初中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细目,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得到了学生习惯培养工作的参考,使我们的养成教育工作有据可依,有目标可参照。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我们要本着以严为纲,以爱为本的原则,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获得更大的成效。

【篇八: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中国也有句古话: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也有人说: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决定着人生的成败与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就是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的,作者认为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书中写到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是贻害无穷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读着这一句句精彩的语言,无不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它需要循序渐进、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相结合、相一致,不可顾此失彼。如果一方有差错,其他方面的作用将会受到抵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自己的教育收到较高的成效,就必须以打电话、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一利于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也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情况,明白学校各项活动的教育目的,争取做到家校双方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更是深感责任之重大。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还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篇一: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为了完成一学期一篇的读后感,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篇二: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众多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一本好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了儿童世界。我相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认真阅读,一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会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会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使我更加体会到了书的魅力。孙老师的这部著作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带着我在各个章节中去明白育人的哲理。当你孤寂、彷徨时,孙云晓老师的这本书绝不失为一剂良药,读上一两节足以怡情。当你面对你的学生的顽皮、淘气,对他们束手无策,感觉你独处冰山雪岭,你读上两个章节,兴许会使你感到暖暖春意。读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会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为此,我们一方面告诉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励孩子告别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注重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每次安排写字都要检查孩子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孙老师用了七个章节精辟论述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主题。他以一个作家的细腻和敏锐,以一个文人的独立思维,去深入地观察相关的问题,去观察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他的文章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极具文学性和人文性。他的这一著作对我们做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反复细读和品味的价值。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第四章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良好的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形成健康的人格。还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人能够获得精神的愉快,同时,生命的意义也在于人对社会的作用。读孙云晓老师的著作正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把从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去勾画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所热爱的教育这一神圣事业付出血汗并甘之如饴,我认为,那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相信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因为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因为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因为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因为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篇三: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作文】

在学校掀起阅读高潮的时候,我很有幸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这本书主要通过列举一些事例来讲述养成教育,整本书共分8个章节分别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及学生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来阐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去实践养成教育。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的重要性。正如这本书封面上这句话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是呀,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的确是这样的。我有时经常会这样说:如果我从小把字写好,今天就不回怕写不好字了;如果我从小就养成认真的习惯,今天在工作中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了;如果我。诸如此类的话很多,说这样话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坎坷、挫折,有那么多让人失意的事情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是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要改掉的坏毛病、坏习惯,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那么今天我们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失意的事情了,今天的我们也将都会是优秀的,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读过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小事决定成功,现在我们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这样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基础。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书中给了很多妙招,书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看书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机会再担主科的话,我一定要用用这种方法,相信一定能有很大的成效。

有句古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从儿时的习惯就可以推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所以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养成,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面对学生,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作为教师我们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在学校里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首先我们老师要讲普通话,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特别娇惯,以为孩子小,吃饭穿衣都要帮着做,一些孩子会做的事情家长也帮着做,这样久而久之,孩子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还滋长了他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养成了他们不好的习惯。会造成这种后果其实是因为我们家长、老师的不放手,没有给孩子创造养成好习惯的条件。一颗小树,不经历风雨怎会长大呢!何况这是每一个人应该且必须的行为习惯,所以在生活中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因为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篇四: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爱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孙云晓老师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首先要确定规范;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条,要遵守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篇五: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由此也让我想起网上看到的一则短评:据说,上万日本人离开体育场,地上不会留下一片纸片等垃圾。就这一个好的卫生习惯、一点小事,让人们惊呼:日本人太可怕了,日本人没有理由不成功。

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

养成教育怎样抓?怀仁一中的领导认为,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就是一切从培养合格的学生构想,而小处则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我也极为认同,特别是细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真理!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正确,首先老师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

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的方法种种,在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等。

至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作为重点看了好多遍,特别是班上也有学习磨蹭的孩子,上课不专心的孩子,写作业马马虎虎的学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有种一开学就想在我的学生身上试试的冲动,是呀,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相信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因为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因为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因为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因为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篇六: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人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若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别人,人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看到这一段,突然让我想起来曾参加了一次儿子学校组织的讲座--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作为家长的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们的吃穿和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现代社会只有具有健康的人格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

教育工作这么多年,遇上过形形色色、各种性格的学生,有的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有的内向、胆小、话少;也有的蛮横、惹是生非。前一类学生大部分是成绩优秀,人见人爱;中间的一类学生默默无闻,常是被教师忽略了的那一群;而最后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让人头疼,究其原因,我认为这类学生的家庭教育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拿我们班的周庆翔为例吧,虽然他不是家中的独生子(上有一个姐姐),可也是父母唯一的儿子,别视为掌中宝,从不舍得骂一句,更别说打了,以至于养成了他现在的这种目无尊长、不懂规矩的个性,老师常拿他无能为力,请其家长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家长也一口答应回家会好好教育,可每回都只是说说而已,第二天到校问他:昨天回家你爸妈教育了你没有?没有。只见他一脸的高兴。哎!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真让我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再次借用一下孙老师的话: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好好地阅读一下孙老师的这本书。

【篇七: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一本好书。作者孙云晓教授在本书中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他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选择,应当从习惯培养开始。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必须学好这些理念,并能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适时的渗透一点,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机,给予有效的引导。

【篇八: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

拜读了孙芸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读起来感慨不己。我很赞成孙芸晓老师给我们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当然,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我们一定要在这关键环节不让孩子掉队。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芸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参考]微习惯读后感通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微习惯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