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谋杀论文观后感

谋杀论文观后感

《谋杀论文》观后感。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谋杀论文》观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谋杀论文》观后感

很少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西班牙语电影,在上海影城看《谋杀论文》时,前排一溜儿都是拉丁裔观众,这也让本次观影别有一些意味。据说本片有原著小说,内地没有引进出版,在此完全不知小说版本是怎样设置悬疑及解释过程的。至于电影,则是从头到尾就是送给观众无数的细节,又刻意不将真相告诉观众。其实本片角色并不多,然而他们行为动机却不可而知,非此即彼的凶手的真实关系不仅彼此不知观众也是惘然,然而《谋杀论文》却犹如西班牙和阿根廷足球一样,技术真是漂亮,摄影、配乐和演员的气质,都足以令观众不去管结果和真相如何,事实上本片难以归类为律政、侦探、悬疑、惊悚等类型片,而是杂糅了法律、精神分析、意识流等元素的开放式文本。

里卡杜达林饰演的法学教授罗伯特,与一群弟子在课堂上讨论真相与正义的纠葛与战栗,尤其是老朋友之子甘萨罗从西班牙慕名到阿根廷拜师,两人都是高智商且充分有意的展示智力优越基础的思索,却被窗外一桩奸杀案打扰。罗伯特陷入迷狂般的好奇之中,动用一切资源试图找出真相,而甘萨罗则以此案为例做论文研究。单身的罗伯特,越来越怀疑甘萨罗,为此找到诸多老朋友、受害者之妹来寻求帮助,且试图请君入瓮,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谋杀论文》至少告诉我们,罗伯特嗜酒、甘萨罗挑战罗伯特、受害人姐妹容易被魅力男吸引、凶手极其聪明、正义没有降临即便师徒都在较劲、他们都有机会进入对方家中、且都有谋杀时不在场证明、很可能是父子关系,凶手要么是精神分裂的罗伯特,要么是谋杀且挑衅的甘萨罗,整部电影在潮湿而暧昧的意识流里穿行,里卡杜达林在《谜一样的双眼》的精彩表演对于本片观众来说,本身便是象征没有答案。

《谋杀论文》与《谜一样的双眼》构成互文勾连关系,前者很可能是幻想、幻觉或者是对高才学生的臆想,也可能是超级计划中的嫁祸,当然也可能是学生显摆自己的才能,试图引起名师的认可,再或者就是学生干的,先是谋杀行为本身,再就是以论文的形式打击老师,他或许知道自己是老师的私生子,也许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这层关系。而在教授的幻灯片里,葡萄牙和阿根廷的受害者与学生妈妈的长相神似,也仅仅是他在脑海里的构建。而在《谜一样的双眼》里卡杜达林饰演的本杰明埃斯波西托,是个已经退休的法院调查官,对于一件25年前的强奸杀人案念念不忘,试图通过写小说来回到过去。其中又涉及他与女上司艾琳娜的感情纠葛,在小说中他欲言又止,现实中终于可以讲出。他本人并且将正在写作中的小说带给她看,电影明显带有主观回忆的镜头不少,作为观众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他的回忆,尽管留下的只能是回忆,真相始终很迷离的被揭示出来。两部电影都是通过幕后创作的方法,来打击观众的想象力,脑补在很大程度上是参与电影的创造,这就又与拉丁美洲几十年来爆炸文学有了实质性的呼应。案件的受害者、加害者的过去、性格都如记忆碎片一种真实而琐碎,而著名阿根廷电影人里卡杜达林塑造的两个角色,都是银幕流动的中心所在,却更多是对时间的灰烬的经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一级谋杀》观后感


《一级谋杀》观后感

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电影,主要属悬疑以及爱情片居多,但是最近接触到一部叫《一级谋杀》的电影,其实也是个阴差阳错,看着题目也让我原以为是个悬疑片,但是事实是我没有过多接触过的法律片,但是在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完一部片才会发现这部经典电影蕴涵着的魅力,或许是我在网上看过的这么多杂乱的其他各种电影所无法企及的。

《一级谋杀》是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监狱罪案片,电影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阿尔卡特拉斯监狱,叙述的是一位越狱不成而被囚禁在狭小黑暗的地下室饱受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达三年之多的犯人,冲动之下杀了当年检举他们越狱的人而被控一级谋杀,一位年轻律师为了他的不公而公然反抗当时的监狱制度。

这部电影的背景色调极其黑暗,观看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窒息就像身处地狱无处可逃的感觉,但是这种黑暗与主人公亨利所呆的地牢却是无法相比拟的。想象如果是自己被关在这样不见天日的地方,每天只吃些发霉发臭的食物,还无来由的就会给打一顿,直觉我的精神已经崩溃了。

当关了一段时间亨利被暂时放出地牢,可怜的他以为自己终于逃离地狱但是却被告知只有三十分钟的时候我不禁眼睛一阵酸楚,这短短的三十分钟的阳光被显得格外的明媚,这是三年多来他能拥有的唯一的光明,仅有的一点希望。相比之下我感觉我拥有的太多太多了,相比亨利我们简直已经是拥有了全部幸福的一切。正是这无尽的残忍让亨利到最后宁愿选择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而获死刑也不愿减轻罪名继续呆在阿尔卡特拉斯监狱过那种生活。监狱已经变得比死亡还可怕。

美国的司法制度是黑暗的,监狱里面一直是一种弱肉强食以及阶级制度显着的状态,监狱长就是监狱里面唯一的上帝。原本监狱是作为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改过自新的地方,而事实却是进入监狱的犯人不但得不到反思的机会,拥有的仅仅是肉体及精神上的残害,以至于一出监狱又是无穷无尽的犯罪,或者说造就了亨利的谋杀罪,这是电影里面的律师对抗监狱制度的最大的证据。或许美国的监狱以及司法制度的黑暗是如此大胆的摆出来给批判给改进的,所以如今的阿尔卡特拉斯小岛成了美国的观光胜地。但是对于从来不敢把监狱的黑暗摆出来的中国又能清明到哪里呢。

正义的人也是存在的,代表就是片中的律师,他并没有按期望的以及哥哥和上级的压力下随随便便就把这个案子结了,而是极力维护监狱制度的公正,很是值得人敬佩。他为了挽救亨利而与他做了朋友一起聊天打牌,或许刚开始仅仅是为了赢这官司而接近了解,但是后来也真真切切地把亨利当成朋友。

从这些法律的阴暗面以及正义面,不禁也让我扩展到我们的人道主义社会,也正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黑暗,对于那些历史,以及现在经历的各色新闻,我永远都是抱着观摩的态度,又有谁分辨的出来作者们到底又是不是另类的监狱长呢?

《东方列车谋杀案》观后感


这部影片是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转编出来的电影。而这部电影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作品。这部电影讲述了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一辆东方快车停了下来,这辆豪华列车正处于满员状态,但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自己的包厢里,被刺了12刀,可他的包厢门却是反锁的。随后便到达了高潮,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想出了侦破这个案件的办法,推出了此案的结果。

阿加莎克里斯蒂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写的活灵活现,令我充满疑惑与不解的同时,又有着强烈的欲望想去探索答案。刺在雷切特身上的12刀,每一刀都带着对现实的不公,对这个逍遥在法律之外的人的仇恨,这个一手创造出阿姆斯特朗惨案,手握五条人命却没有绳之以法的杀手。

阿加莎克里斯蒂通过对阿姆斯特朗一家悲惨遭遇的描写,不仅让广大观影者深表同情,也让我们对雷切特的恶行充满愤怒,这也可以让人们想起自己曾在社会中遭受过的种种不公。这部电影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法律的不完善,这才使得真正的凶手--雷切特逍遥法外、孤傲坦然,依旧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对法律的一丝恭敬也没有遵从自己内心中的一点点良知,丝毫没有对自己犯下的惨案悔过与后悔。当我知道他所犯下的惨案后又回想起刚开始他的从容不迫的样子,让我心中渐渐的冒出了一股无名火,像这种人面兽心、不悔当初的人,他们没有一点点良知吗?他们那沾满鲜血的双手,难道不会因为自己那颗跳动的心脏而不时地颤抖吗?我认为这种人,不应该存在,他们不是人,他们是动物就像这种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没有一点悔改的人就像冷血的动物一样,没有丝毫的人性!

法律,终究只是人创造出来的,它是不平等的,不然我们也不会看到雷切特逍遥法外,孤傲的带着自己那冷血的心与沾满鲜血的手,将所有罪名托给另外一个人。而这个电影也让我看到了人的另一面人性,当波洛解出这个案件的凶手时,他的内心也非常恨这个迫害阿姆斯特朗家庭破碎的人,他选择原谅了他们并为他们假造了另外一个人杀了雷切特,冒着大雪逃跑了,这就是人性,我认为在判案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只遵从法律,因为这样就会丢失我们最根本的良知与人性。毕jing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不应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束缚。

不为人知,除非己未做,自己做出的事情,不管隐藏得多好,都会被人们察觉出来,就比如雷切特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自己犯下的罪行不会被发现却被人们挖掘并杀死,同车的12人也认为自己的杀人计划天衣无缝,并不可能被侦破,这是一个不肯能的犯罪但最后还是被波洛给查出来了。我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管隐藏在好,都会被世人挖掘,我们应该把自己向别人敞开,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而不是做了不可告人的事情却隐瞒,从而引火烧身!

妓女谋杀案观后感影评


《妓女谋杀案》是一部由Jaime Winstone和Juliet Aubrey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首播于2010年,()该剧剧情纷繁复杂,扣人心弦,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越来越懒得起标题了。

BBC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把一部可能是香艳的,惊悚的,狗血的电影拍的严肃而哀伤。

一开始是注意到电影的名字很有意思,很少有电影英文和中文完全没有联系。英文直译过来是五个女儿,没什么感情色彩,也看不出片中讲什么,而中文的翻译则多少给人以一点贬义和劲爆的的联想,妓女,谋杀,非常抓人眼球。但我看完之后到更喜欢英文名多一点。无论五个被害人生前吸毒卖淫,或者品性心性如何,她们终归是某个父亲母亲的女儿,她们的死亡同样能造成一个家庭的悲痛欲绝。

看到片头提示five daughters是由真实案件改编的,而且因为得到了被害者家属和当地警局的支持,片中大部分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马上就给人以一种沉重感,确实有这么五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死去了。

片子并没有过多渲染女孩们糜烂堕落的生活,而是更加的客观,起码是我认为的客观。镜头里多次出现她们布满针孔的手臂,但吸毒之后她们脸上出现的并不是迷醉满足的表情,而是迷茫和绝望,还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影。gemma试图和男友戒毒,并想要上大学,anni想要开一家摩托应招理发店,她们都在努力的生活,努力的让自己活的更好一点,而且还有自己的梦想。paula在母亲爽约后哭泣的表情,这一切都让妓女这个带有强烈贬义的词汇变得鲜活生动起来。第一集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办法把这五个女孩看做是堕落的象征,社会的渣滓,冷漠麻木完全不需要拯救和关心的人了。

因为前几年也看过不少国内的刑侦剧,加上这两年国内的社会案件有点多,难免心里总想着做个对比。一个很有趣的是警察和妓女的关系。天朝的无外乎凶手,被害人,或者某些案件的目击者污点证人,凶手的比例好像大一点,回忆一下,她们在我的心中留下的形象基本上都是妖艳的,浓妆艳抹,穿着暴漏的短裙子,吸烟或者吸毒,完全符合人们心中失足妇女的模板。警察叔叔们都是威严的不为美色所动的,还稍稍带点轻蔑和怜悯。而这个片子表现的更多的则是,同样在冬天的晚上,在街上散发失踪女孩的照片,在冬天的河水里打捞不知道存不存在的第二具尸体,看上去失踪两个小时报警也是有人管的,温和的和那些妓女们商量,参加一个非正式非官方的会议。双方关系河蟹的不可思议,没有那么多拍桌子大吼要求交待,也没有那么多对立和矛盾。还有和媒体的关系。媒体没有那么多居高临下的评论,也没那么多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拯救失足妇女什么的,而是更多的要求她们等抓住凶手以后再出来work on the street。

Five Daughters是根据发生于2006年10月底至12月中旬,在英国伦敦北部伊普斯维奇的系列谋杀案改编而成的。如何看待真实的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从翻译上可以看出,顶着妓女和谋杀两个头衔完全可以吸引大众的关注,可以想见当年媒体也是如此。而在死者家属的支持下,这部片子从妓女的角度,为我们掀开另一个世界的真实。作为一个犯罪推理爱好者,我没有在片子中看到期望的线索和暗示。但是作为一名女性观众,在片尾为Nina擦汗的同时,不禁思考是什么把这些女人推向被杀的绝境,同样是女人,我能从这5个姐妹血的教训中得到什么启示?同样作为观众的你,如果也是女性,是否也换位想过如果是自己,该如何逃离现实的困境?

首先是5个被杀的妓女和她们的家人。Tania Nicol作为第一个被杀的,反而被描述很少,只说是19岁的乖乖女,照片里一副贤良的样子。没有人知道她怎么会吸毒、卖淫,最后坐上凶手的车。这部车是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多次对拍照(EF51HXB)、颜色(深蓝色)和厂牌(福特)的特写,让观众为某姑娘捏一把汗,有为另一个姑娘惋惜。半个月之后,凶手见第一次行凶成功,就放心再次下手,我们有爱的小情侣John和Gemma成为这次的目标。可以说,吸毒、卖淫和被杀的关联像是殡仪馆的殡葬一条龙打包服务,一旦踏入第一步,后面就不用管了。从Gemma的口中,我们第一次知道为什么吸毒逃离现实。现实残酷而又压力大,大环境中,针对整件事的媒体压力、群众压力本身就营造了一个高压环境,而毒品带来的享受与轻松又深深吸引着神经脆弱的人们。John的脆弱是有目共睹的,另一个妓女Nina的男朋友Bili也是孱弱的,另一种后文再议论。下一个受害者就是Anni。如果这么多女人中有一个担当主角的话,非Anni莫属。三集的故事都是以她为开头:第一集开始是她出狱、第二集开始是她的死亡、第三集开始则是家人为她祷告。她是Gemma的朋友,似乎比更有更加要好。她们一起计划着一个崭新的未来:Anni将利用自己在监狱中学到的理发技术,Gemma也将去技校学习。一切就因为Gemma的死而终结,而Anni也再一次承受不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染发为标志,再次踏上站街之路。她的第一次失足,是她父亲的死带来的打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主人公被爱的需求被剥夺时,脆弱的人选择放弃自己而逃避,最后招致被杀。这个假设能否成立呢?请看最后两位受害人:paula和Annette。A是第一集就出现的人物,直到第三集才算正式宣布死亡。她是个作家,从头到尾一直在写东西。那段对得起每一次的呼吸,不占用过多的时间、空间和空气的无公害声明更是被多次提到。其死后家人在她的笔记本里读到一段关于作为姐姐、作为女儿、作为爱人的畅想。可以看出,A所求不多,唯爱而已。作为体面家庭的长女,作为5个弟妹的大姐,作为弱势母亲的精神依靠,A在生活中承受太多。真正推到的大象的最后一只蚂蚁,就是花光她所有积蓄的那个男朋友。作为最后一个验证,p当然不负众望。和丈夫一起吸毒,不就是因为爱丈夫,或者说喜欢被丈夫爱着,不希望走偏轨道而被丈夫抛弃。最后却因丈夫的出轨而只能向毒品求援。就在这时,母亲和妹妹抛弃了她,嫌弃她偷钱什么的。母亲每每电话上答应去探望她,却次次令人失望。妹妹故意留错误的电话号码,希望与姐姐断绝联系。最后一个险些被杀的Nina也是这样,在风声如此紧张的时候,她的男朋友哀求哄骗她出门卖淫换毒资时,如此强势、聪明的女人露出满意的笑容。就是这样,脆弱的女人希望被爱却不能。最终走到这条死路的重点。

与这些弱智女流向比,机智勇敢的警察形象真是太高大全了。以Gull为例,顶得住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冷静分析局势,说话做事稳扎稳打,以慈悲怜悯之心保护受害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凶手。市里开会给他施压,在警局门口的群众上前来辱骂,各种媒体说他的团队没有工作能力,甚至家里的媳妇儿都来质问。这样他竟没有求功心切,为不漏抓错抓也好,为安抚民心也好,为不打草惊蛇也好,对待第一个怀疑对象步步为营,一切按部就班。而对待第二个嫌疑犯,DNA显示他就是凶手,我们的大警官下手绝不留情面。这个例子,为我们启开了另外一条人生之路,或者说是另外一种面对人生困境的方法。这里并不是褒男贬女。警队另外一个角色,不记得叫什么了,就是总找妓女谈话的那一个。我相信Anni就是被这样的一个人给抓进去的。反反复复遭妓女们白眼,逆流而上,依然关怀不止,不是好典型么?

如此,如果我被遗弃,被欺负,需要爱,孤独的时候,要放纵自己么?要逃避么?你呢?

看这部剧不能用一般的看英剧的心情和状态来看。这也不是一般的虚构的小说或者什么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塑造什么英勇传奇的探案人士,这是血淋淋的人生,这是赤裸裸的杀戮。

许多年以后或许我们会看到类似的案件搬上银屏,我们总是会关注这个案件是如何解决的,警方是如何成功的抓到了这个罪犯,但是却忽视了,这五个死去的女人,也许她们生前确实让人痛恨,但是她们死后,却变成了五个单纯的女人,无论她们怎样自甘堕落或者为什么所逼迫荼毒了自己的人生,赤裸裸的杀戮总是人世间最大的罪恶。

剧里没有透露那个48岁的男人为了什么而展开这样的杀戮,也许是出于一种痛恨,或者是出于什么宗教教义上的纯洁,总之是有五条鲜活的生命在他手上完结。但是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那种开膛手杰克那样的嗜血狂徒,面对前来抓捕他的警察,也有一瞬间意识到完蛋了的脆弱和恐惧。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不是为了杀戮而进行的杀戮,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和罪恶。

至于家人原来对待她们的那种冷漠,我认为是真实的。任何一个家庭,当发现自己的女儿染上毒瘾甚至为了吸毒而去卖淫的时候,都是天塌地陷的悲痛。但是这种悲痛会随着毫无结果的努力和当事人的自甘堕落而麻木,最后变得漠然。正常人怎么也无法理解她们为什么会那样,不去戒毒,而是把所有能搞来的钱都拿去购买毒品,甚至愿意为了毒品而去卖淫。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她们的这种人生。

然而死亡,尤其是谋杀,总是一种让人无法承受的哀痛。

只要她还活着,一切皆有可能,她可能会变好,也可能还是这样,但是最少,她还活着。尽管她活着的时候让人唾弃并怨恨,但是她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做父母的总是有这样一种心态,平常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是完美的,什么都是出类拔萃的,是成功人士,但是当有些事情发生,就会希望,不管他或者她是个什么样子,只要他或者她平安无事就好,健康就好,哪怕是面对面撕破脸皮歇斯底里的对骂,只要还活着就好。

总有些人会努力去改变一些这个社会中的不良,但是这些不良就是千年万年无法治愈的顽疾,要不了多久又会表现出来。有些人我们永远无法理解,有些人生我们永远无法认同,但是最起码,作为同样的人类,对于死者,可以表示一些尊重和怜悯。

彭伯利谋杀案观后感影评


《彭伯利谋杀案》是一部于2013年播出的英剧,该剧在网上的评分并不高,跟小白你一起去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吧!

真心觉得没有一边倒说的那么难看,只不过简奥斯丁把人设抬得太完美而之前各个版本对pp的画面呈现又把观众们的审美惯坏了。我倒觉得导演和编剧的小心思挺有种的,但挑战一个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真心不是个简单活,一不留心就要被骂到尘埃里。刨去观众臆想里pp的各种完美,这个剧情片还可以,对比短评区的各种吐糟不满,豆瓣6.6的评分还是相对公平。

豆瓣也真精准,把此篇类型标成了剧情,也没在剧情旁边slash个爱情和悬疑,对此我都要拍手称赞了。不匹配的身份地位和穷亲戚在爱情制高点时不过就是冬日汤碗里的几个小花椒,一不小心咬了呛得前仰马翻的也不会让你放弃这一晚冬日暖汤,所以pp里达西夫妇在成为达西夫妇前是爱情片,为配合爱情的曲折可以再slash一个剧情。但当汤敖了好久,冰箱里放进放出,热了又冷冷了又热,那花椒还在时,你恨不得把花椒一颗一颗挑出来,挑的过程里还暗自抱怨,我当初为什么加花椒啊,不加也是碗冬日暖汤呀!所以啊,就算是最完美结合的达西夫妇守着大宅子也得渡次劫,过个七年之痒。参照电影类型规则,婚前妥妥的爱情喜剧片,婚后只能是剧情片了,何况是英国出品,老美出的话可能还能变成个家庭温情类型的。但能让举世公认灵与肉完美结合的达西夫妇产生点中年矛盾最后又回归完美的出口也真不多,毕竟是要给原著出版200年献礼的。200年啊,这得积累多少仍然无上限地相信自己将来也有一个达西掉下来的少女心啊,虽然分属不同年龄段,但达西从来就是粉红泡沫的代言人,你看连伊丽莎白自己也爱呼唤老伴叫达西。简奥斯丁在乡村言情小说的大框架里真心没给提供太多的剧情片元素,乡村爱情的设定真的太完美了,反面人物的典型最多也不过一个花花公子的Wickham (可人家本职工作其实还做得不错),再深入点这个花花公子刚好是我那个聒噪没脑的老婆妹妹的老公。于是乎年轻导演只能捎上一个写言情的和一个写侦探悬疑的编剧来拼一个讲7年之痒的大杂烩了。但你总不能让达西夫妇一方出轨来给7年之痒找个坑吧,对于一方出轨另一方是否应该经过内心无数挣扎后予以原谅这事儿古今中外可都没人能给个标杆,在中心思想主旋律大旗不倒的情况下也只能往不靠谱的亲戚身上靠了。可惜腐国人民太缺乏我们七大姑八大姨的生活素材了,你看尖酸亲戚代表凯瑟琳女士看到比她更不靠谱的小姨子下意识就是躲,要我们卫视台至少能拆分成好几集的情节小高潮呢,所以人家真心编不出来3集迷你生活剧走向,也只能把水包先丢给唯一的反面典型Wickham了。还好Wickham人设至少是有颜的,这样还能找个Matthew Goode一般的人物来撑收视吧。

在Wickham乌龙事件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隐藏在达西心底对达西夫人一帮不靠谱亲戚的大疙瘩,还有达西夫人对冲动爱情结合后发现大疙瘩怎么也甩不掉甚至威胁到婚姻存续的惶恐(因不靠谱的亲戚引来的婚姻隔阂的代表作请看《新结婚时代》)。疙瘩可以在,惶恐可以有,但奥斯丁奶奶给立的人设本身不能丢,所以我们还是看到了一心为了捍卫家族荣誉绞尽脑汁但又一直能够保持正派和善良的达西,还有从黠慧少女晋升成家庭主妇后仍然保持智商水平和勇敢气质的达西太太,虽然因Wickham事件产生隔阂,但也仅止于隔阂,该表达的爱意还是要表达,该过的夫妻生活还是要过的,该生的娃还是要生,美好生活又迈入了下一个7年。

大伙儿似乎还对达西夫妇的选角还耿耿于怀。做观众真的不要太贪心了,剧情片是要拿情节和演技取胜的,何况对于皮囊贡献Wickham夫妇已经够尽心尽责了。

这部续写在人物性格上的把握是非常成功的,Lizzy在剧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完全符合Austin的原著,而作者甚至也将六年来(作为pemberley女主人的)婚姻生活的影响考虑了进去。所以我们看到的Lizzy依旧活泼、聪明、善良、诙谐,宽容,还加上了如今的沉着以及以她的善良在pemberley建立起来的一种可以接近的威严。然后是Georgiana,整体形象就是一个长大了的大小姐,懂得将个人的爱放在责任与担当之前,因为曾经在年少时犯下的错误;但仍然对于爱充满了憧憬,因为兄嫂有着这样美好的爱情。对于其他人,性格上并没有什么大的转变,Lydia和Mrs Bennet依旧没脑,Mr Bennet依旧是那个不停挖苦自己的妻女,但对于书有着强烈兴趣的老乡绅,Jane虽然嫁做人妇,但是还是依旧单纯、善良,体贴。(略微有些遗憾地是没有见到Mr Bingley)然后说剧情。我昨天一直在想为什么作者选择了凶杀案作为故事的背景。最后我能想出来的结果是:婚后生活都()是平凡的(这也是为什么包括Austin在内很多写爱情小说的作家选择在结婚之后就戛然而止的原因),而生活中必须要有一些突发事件才能打破婚姻生活的平静。那可供选择的就不多了:出轨?Darcy和Lizzy的娘家之间的冲突升级?前者太狗血,而且是对于两个如此可爱的人的侮辱;而后者,需要一个载体。于是一次pemberley的凶杀案就成了最好的契机。因为一次舞会,所以聚集了所有要参加的人;一次凶杀案,则将那些潜在的矛盾都升级了。而观众们想看的,(至少我最想看的),就是在这些冲突和纷扰下,Darcy和Lizzy从动摇到怀疑再重新互相信任的戏份,这才是作为一部爱情小说的续最好看的部分。

最后说选角。我从来不曾都不期待演Darcy的人长相有多帅,就算最钟爱Colin Firth版的Darcy,我也从来没有认为过他很帅,我只是在心底里觉得他很合适,他的一举一动,就是Darcy会做的一举一动。(也有可能英国男人穿成那样之后,像我这样的脸盲根本看不出来区别。)我所能做的只是,通过他们的神情和动作,来判断他们是否和我心中的Darcy相吻合。同样的,这一次,也很合适。威严依旧,和所有人都有着一些疏离,但是却对Lizzy亲近。如果一定有什么不好的方面的话,就是有点太凶了,而不够contained。

Anna看起来就很聪明,但是有了Jennifer的那一双眼睛的珠玉在前,至少在灵气这一个维度上就会被人们狠狠批判了。不过我个人觉得,除了灵气不够,其他方面都是很棒的。至于有观众说还不如让Lydia去演,可是,我却深深地觉得那姑娘长着一副肤浅样儿。想想Jennifer吧,当她嘴角上扬,眼角带笑的时候看着Darcy的时候,那种温润宽容又聪明的样子,去哪里找啊!

除了这两个主角以外,其他的选角都好成功,有些甚至成功过95版,Georgiana是最大的惊喜。对爱充满向往,但是自持又害羞的样子真是好棒!

这真的是很成功的续写了。尤其是看到当每一次误解之后,Darcy和Lizzy达成谅解的方式和望向对方的眼神,我就明白这个作者(还有编剧和导演)真正抓到了Austin的精髓了。

达西先生曾对伊丽莎白班纳特说长久以来,我都尝试平息自己对你的感觉,因为如果我们联姻,这其中的门第差异不言而喻,但最终我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努力。深情的表白却被伊丽莎白回道你想告诉我,你克服了自己的骄傲、责任心以及原则来爱我,所以我就理应感恩的接受吗?你看不出来这有多么侮辱人吗?这是两人的第一场告白,彼此都骄傲的伤人。虽然故事的结尾,他们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婚后多年,这样的真爱是否仍存在?

《彭伯利谋杀案》尝试回答这个疑问,在《傲慢与偏见》发表二百年之际,BBC以此剧集向简奥斯丁的伟大作品致敬。婚后的达西夫妇正筹划一场盛大的舞会,却被一桩谋杀案而打断。始作俑者仍是那个让家族蒙羞的维克特,这次他又成为了谋杀案的嫌疑犯,彭伯里和他的主人再次面临名誉被毁的危险。不过谋杀只是吸引人的噱头,隐含其中的,仍是最代表奥斯丁的元素:阶级、道德、荣誉,当然,还有爱情。

尽管已成为彭伯里庄园中受人尊敬的女主人,伊丽莎白却无法摆脱自己的心结,她知道两个家族地位和财富的悬殊,了解达西所做的妥协,无法忘记舞会中那些来自上流社会的非议和嘲笑,也记得自己母亲的浅薄和唠叨是多么令人尴尬。聪明如她,怎会不明白婚姻生活不只依赖激情维系,更需理智和耐心去为琐碎的家庭生活让步; 独立如她,却也时刻担忧,达西对他的爱会在这些繁杂中消耗殆尽,而到那时,他们的生活可能就此分崩离析。谋杀案已让人烦忧,偏又有风度翩然的上校此时向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求婚,这个自负的男人认为此刻正是他展现骑士风范,挽救家族成员之命运的时刻。可是未曾想,达西夫妇却对此事意见相左,达西本就是个传统、严谨并极度重视家族责任的贵族,恐怕娶伊丽莎白是他这辈子做过最勇敢也是最越界的事情,所以他自然要为妹妹选择门当户对的婚事,但伊丽莎白却大失所望,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忘记了爱情的重要,而只一心想着维护他们所谓的阶级匹配。或许在心底,伊丽莎白更害怕的是,自己的丈夫已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又回到那个将家族放在第一位的冷酷达西。你甚至都不屑于了解自己亲生妹妹真正的心意! 这句抱怨更像个提醒,提醒自己要相信真爱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融化阶级差异的鸿沟。

说起来,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恐怕是拒绝中最冷漠绝情的一款,它切断一切可能性,隔绝了所有机会。即使有人幸运,冲破阻碍得以结合,却会如伊丽莎白一样, 永远觉得如鲠在喉,不时地,就会冒出来刺痛人的神经。不论时代变迁,恋人之间的差异总会在那儿,它不过是换个模样出现,照样折磨的一对对情人身心煎熬,为此劳燕分飞的也大有人在。达西先生深知遵循社会准则的重要,但他仍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伊丽莎白虽有偏见与骄傲,但仍无法拒绝心的吸引,他们有差距,他们会经历波折,但他们会为彼此牺牲和妥协,外人看来的神仙眷侣,谁说不是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爱情从来不是万能的,问题会出现,困难也总会恼人,一切,端看你是否想要解决。故事里,尽管达西和伊丽莎白有争执和误解,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信任彼此。正像达西告诉自己妹妹的那样:为爱结婚吧,嫁给你心中最渴望的人,等你遇到那个人,别怀疑他,一刻也不要!

再往崇高点说,有勇气的爱情总让人钦佩,誓死相随是勇敢的爱,另一方面,纵然前方荆棘遍布,明明心有所惧,但仍选择前行,仍愿意寻找解决之道,其实是更有勇气的爱。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无论谈场恋爱,定个计划,甚至追个梦想,都需要我们去冒险,需要我们去牺牲,某些时候,甚至会有些迂回反复,这总让路途上的旅人倍感遥远而艰辛。但一旦品尝过其中的甘美,任谁都会明白之前的所有付出都值得。沟壑会一直在,初看时,它总令人心生畏惧,不过好在我们的选择很简单要么跨越它,要么,就被它吞噬。你觉得跨不过去的坎儿,不过是自己认输了,仅此而已。

《一级谋杀》观后感:黑暗与正义


《一级谋杀》观后感:黑暗与正义

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电影,主要属悬疑以及爱情片居多,但是最近接触到一部叫《一级谋杀》的电影,其实也是个阴差阳错,看着题目也让我原以为是个悬疑片,但是事实是我没有过多接触过的法律片,但是在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完一部片才会发现这部经典电影蕴涵着的魅力,或许是我在网上看过的这么多杂乱的其他各种电影所无法企及的。

《一级谋杀》是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监狱罪案片,电影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阿尔卡特拉斯监狱,叙述的是一位越狱不成而被囚禁在狭小黑暗的地下室饱受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达三年之多的犯人,冲动之下杀了当年检举他们越狱的人而被控一级谋杀,一位年轻律师为了他的不公而公然反抗当时的监狱制度。

这部电影的背景色调极其黑暗,观看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窒息就像身处地狱无处可逃的感觉,但是这种黑暗与主人公亨利所呆的地牢却是无法相比拟的。想象如果是自己被关在这样不见天日的地方,每天只吃些发霉发臭的食物,还无来由的就会给打一顿,直觉我的精神已经崩溃了。

当关了一段时间亨利被暂时放出地牢,可怜的他以为自己终于逃离地狱但是却被告知只有三十分钟的时候我不禁眼睛一阵酸楚,这短短的三十分钟的阳光被显得格外的明媚,这是三年多来他能拥有的唯一的光明,仅有的一点希望。相比之下我感觉我拥有的太多太多了,相比亨利我们简直已经是拥有了全部幸福的一切。正是这无尽的残忍让亨利到最后宁愿选择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而获死刑也不愿减轻罪名继续呆在阿尔卡特拉斯监狱过那种生活。监狱已经变得比死亡还可怕。

美国的司法制度是黑暗的,监狱里面一直是一种弱肉强食以及阶级制度显着的状态,监狱长就是监狱里面唯一的上帝。原本监狱是作为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改过自新的地方,而事实却是进入监狱的犯人不但得不到反思的机会,拥有的仅仅是肉体及精神上的残害,以至于一出监狱又是无穷无尽的犯罪,或者说造就了亨利的谋杀罪,这是电影里面的律师对抗监狱制度的最大的证据。或许美国的监狱以及司法制度的黑暗是如此大胆的摆出来给批判给改进的,所以如今的阿尔卡特拉斯小岛成了美国的观光胜地。但是对于从来不敢把监狱的黑暗摆出来的中国又能清明到哪里呢。

正义的人也是存在的,代表就是片中的律师,他并没有按期望的以及哥哥和上级的压力下随随便便就把这个案子结了,而是极力维护监狱制度的公正,很是值得人敬佩。他为了挽救亨利而与他做了朋友一起聊天打牌,或许刚开始仅仅是为了赢这官司而接近了解,但是后来也真真切切地把亨利当成朋友。

从这些法律的阴暗面以及正义面,不禁也让我扩展到我们的人道主义社会,也正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黑暗,对于那些历史,以及现在经历的各色新闻,我永远都是抱着观摩的态度,又有谁分辨的出来作者们到底又是不是另类的监狱长呢?


空中花园谋杀案观后感1400字欣赏


《空中花园谋杀案》这是一部音乐剧,由孟京辉执导,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与惊讶的,讲述了在一个大街上实施犯罪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空中花园谋杀案观后感1400字欣赏,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遇到一群新的人,形成一个新的小团体,总要漫山遍野地聊上一聊,自然,我们宿舍也不免俗。刚开学那几天,趁着新鲜感还在,每天晚上的卧谈会都会持续到十一二点,而且每天晚上的话题都不同,班上哪个女生好看要不要发展一下,隔壁组师姐怎么还是单身,谁谁谁和那谁谁竟然是弯的,还是一对儿当然,作为985搞笑大学的研究生,只聊这些未免也太low了。所以,那天室友给我们讲了建国以来的十大迷案。

你可千万不以为错了,我可没那个本事把这些个迷案复述出来,今天的故事也无关乎迷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无关乎迷案本身。

原本我只是当悬疑故事来听的,柯南的故事太魔幻,阿婆的故事太遥远,身边之事的那种紧张刺激是悬疑小说所完全不能媲美的,小说再怎么惊心动魄,还是会让你知道真相,这也正是迷案的魅力所在,迷案之所以为迷案,就是因其结局未知。这么说,似乎对工作在破案一线的人太过残忍,不过,他们也算是为提升国民的平均幸福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谢过各位警察叔叔。不对,我这个年纪似乎不能再叫叔叔了,我们重新来一次。在此,感谢各位警察小哥哥。

不开玩笑了,我们回到正题。

听完室友精彩离奇的迷案综述之后,我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感慨,太残忍了,怎么能这样?!其实,除了残忍,我还感受到了室友一丝丝无法理解的可怜,不是可怜死者,而是可怜罪犯。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彻头彻尾的好人吗?

那天,送某聂回来的路上,首刀室友说他在网上看到某男子把自家四口杀害之后,服毒自杀。首刀室友表示自己死就得了,还要拖家带口的,变态吧。想起之前聊自杀的时候,室友们都表示这得给父母造成多大伤害啊。大概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吧。

突然间想起这么一个故事,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

这是一个渔夫的故事。渔夫有一个非常美满的家庭,漂亮贤惠的妻子和两个可爱乖巧的孩子,生活不可谓不幸福。似乎上帝也觉得渔夫太过幸福,所以用饥荒来考验渔夫的意志。连续数年的饥荒使得这片海域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都吃光了,唯一剩下的就是一种鱼,一种有剧毒的鱼,而且,只有渔夫知道这鱼有毒。眼看妻子和孩子身上的浮肿一天天严重,谁也不知道饥荒要到什么时候才结束,渔夫再也忍不下去了,决定把毒鱼带回家,和家人一起结束生命。已经很多天没有吃饭的妻子和孩子看着渔夫带回来的鱼,自然是万分高兴,马上准备下锅做饭。渔夫无论如何都不忍心看着深爱的妻子和孩子死在自己面前,找了个借口躲出去,等妻儿吃完再回来自行了结。妻子深爱渔夫就像渔夫深爱妻子,他们多天没吃,渔夫又何尝不是,所以无论两个孩子再怎么吵嚷,妻子坚决不许孩子们独吃,定要等回渔夫。等渔夫归来,看着妻儿和锅里还在煮着的鱼,知道自己躲不过去,只好一起吃。渔夫一家的生命就此结束。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无法理解,觉得渔夫有一丝丝没人性?如果我们换一个结局呢?

第二天早上醒来,渔夫惊奇地发现自己一家人全都活着,毒鱼因为煮得时间太久,毒素完全被分解,不会致人死亡。

这样的结局是不是看着舒心多了?可是,无论结局如何,事件本身并未发生变化,渔夫都把毒鱼带回了家,不是吗?我们可以因为一个意外就认定渔夫的罪更轻,没有意外就更重些?

如果把《空中花园谋杀案》中的那套别墅抽象为生存,我们每个人都是局中人。也许在生命中的某一刻,出于某种原因,或是生存,或是爱,或是无奈,我们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事,也许是陌路人厨师长,也许是自己的妻儿,结局注定悲惨,但不代表我们不值得被理解,不值得被可怜。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人又何尝没有可怜之事呢?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这个世上有彻头彻尾的好人,就像我不相信这个世上有从皮坏到骨髓的恶人。

为了爱而不择手段,无论是否被理解,结局都会成为一声叹息,一声最美的叹息。

最后,就用音乐剧的那句歌词作为这周故事的结束吧:

Killforloving

Killforhating

Killfornothing

Killforeverything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观后感1300字


香水,是现代社会很多女性甚至男性钟爱的单品,日常工作生活汇总必不可少的调剂品。美好的香味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可以增加个人吸引力。我个人就很喜欢闻到各品牌香水或清甜或性感或冷硬的香味,也喜欢香水瓶子的精致可爱。所以,尽管我因为严重的过敏性鼻炎而处于长期失去嗅觉的状态,还是时不时买瓶垂涎已久的香水犒劳自己。也因为喜欢香水,不愿意错过和香水有关的书籍、故事,也因此遇到了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香水》讲述了一个拥有奇妙天赋的调香师短暂的富有传奇性一生。主角格努伊出生在繁华都市中肮脏混乱的贫民窟,其母亲因涉嫌并谋杀他而被处死。格努伊成长于杂乱不堪的孤儿院,还是孤儿的他就差点孤儿院的孩子杀死。成年后又被卖给皮革厂老板,做着极为危害健康的工作。后来,他凭借自己绝无仅有的嗅觉天赋能够模拟出任何一种配方的香水,还能调配出更加美妙的香味。没有信仰,没有追求的格努伊希望通过气味证实自己还活着的事实,可却悲哀的发现原来自己是个没有气味的人。他遇到了一个单纯美好的姑娘,他爱上了她。为了留住姑娘身体特有的芬芳,格努伊在无意中杀害这个姑娘后,通过萃取技术提炼出她的气味。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他杀死了一个又一个妙龄女孩,提炼这些受害少女独有的体香来炼制绝世香水。他的罪行震惊了世人,遭遇逮捕后被判处死刑。少女体味调配出来的香水让他能够逃脱处罚,却也让他死于出生地那些卑贱的贫民口中全身沾染了香水的格努伊被贫民们活生生分食了。故事就在这样一个惊悚的节点落幕,留给观众无限怅然。我甚至隐约希望真的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制作传说中的香水,让我能够体味那种天堂般的美好气味,尽管我理智地认识到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
作为一个传奇故事的主角,格努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最为卑贱的出生;他不曾受过教育,也没有宗教信仰;他按照别人的指示活着;他看起来形容猥琐,其貌不扬。可他却有着最为绝妙的嗅觉天赋,能调配出任何配方神秘的香水,能自己创造给人美好嗅觉感受的香水。这样一个不堪的人,却还是在虚无中想要寻求到独属于自己的存在。没有人教过他是非对错,他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被允许。也没有人教过他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存在,他唯一能够掌握的唯有得天独厚的嗅觉。在他爱上一个女孩以后,他不知道如何去获得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他迷恋的其实是属于天真少女特有的自然纯真,是那种洋溢着生命与希望的美好气味。所以,他用来留住爱的办法是提炼出少女独有的芬芳。所以,完全没有是非观念的格努伊杀害了无辜少女,来提炼美妙的气味。
这样完全不牵扯利益的谋杀才是最为可怕的。因为谋杀犯本身并不认为这是一种错误,他甚至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念。格努伊如同一张白纸,做任何事都是出于最本心的直觉,完全不牵扯最为污染纯真的利益。哪怕在杀人时,他都保持着近乎天真的虔诚。可这样单纯的赤子之心也是最为恐怖的,他将人性的理智驱逐于兽性的渴望之外。人在面临最基本的渴望之时,完全褪去了最为万物之长的自制与骄傲,任何行动皆听凭本能的驱使,和荒野的野兽也就没有区别了。作为天才的格努伊,就是这样一个被欲望驱使的野兽,他完全听凭本能去杀人、萃取、提炼。不会因为杀人而害怕,也没用因为慌乱而出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听凭本心,不管是非对错。也正是这样的单纯,让本该绽放华彩的天才沦落成了 为人不齿的谋杀犯,并最终死于贫民的口中。
电影情节精炼、节奏紧凑,人物性格饱满丰富。华丽的交响乐很好的烘托了气氛,与故事发展相得益彰。导演灵活地运用了美丽的景色、鲜美的花朵与美人香吻就将香水带来的嗅觉享受以立体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不由好奇香水的魅力。演员的表演也极为自然出色,仿佛那不是表演而是真情流露。尽管大多情节发生在阴暗之地,但画面的色彩却没有影响到情绪的表达,反而更好地渲染了格努伊内心不自知的阴暗与坚韧。包括主旋律不允许的、电影高潮时出现的群体性/交的裸露镜头,也都不会给人《罗马艳情史》般的淫乱感受,而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有关玄妙香水的冲击。没有任何血腥镜头,仅仅通过光影变化和声音效果就能很好的烘托出惊悚气氛。没有太多烧脑设置,仅仅运用角色表情和群众行为就能很好的勾勒出紧张氛围。导演对于整体故事把握的力度可见一斑。
不需要宏大特效,也不需要当红明星。一个好故事,一群好演员,一个认真的制作班底,就能完成一部经典作品的拍摄。认真,恰恰是当今电影人最为缺乏的宝贵品质。也难怪《香水》可以作为经典作品载入电影史册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谋杀论文》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谋杀论文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