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曾国藩唐浩明读书笔记

曾国藩唐浩明读书笔记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3)篇。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3)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第6章.曾国藩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双手捂着脸,又失声痛哭起来。他想起与母亲最后诀别的那一天——

那是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曾国藩散馆进京。天尚未明,在“哇哇”的啼哭声中,次子纪泽降临人世,国藩心里高兴极了。长子祯第二月因痘夭折,夫人欧阳氏一直心里难受,现在她有了安慰。尤其是母亲,抱孙心切,见添的又是一个孙子,笑得合不上嘴。吃罢早饭,全家人送国藩上路。母亲不顾劝阻,一定要送他。老人家牵着他的手,沿着山路,顶着北风,一直送出十里之外。他那时已经二十九岁,做父亲了,而母亲却仍把他当作小孩子,像以往每年送他到衡州城里读书一样,一路叮咛不止。母亲噙着眼泪,嘱咐他要爱惜身体,好好在京城做官,今后遇到机会,要回家来看看老父老母。国藩走出两三里外,回过头来一看,母亲仍站在路边小山头上,北风吹动着她的花白头发,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

多少年来,这情景总在曾国藩脑中萦绕,牵动着他的无穷无尽的乡愁。今天,儿子特意回来看母亲了,母亲却已不能睁开双眼,看一看做了大官的儿子。老天爷呀!你怎么这样狠心,竟不能让老母再延长三四个月的寿命,由远归的游子陪伴她老人家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段日子呢?一刹那间,曾国藩似乎觉得位列卿贰的尊贵、京城九市的繁华,都如尘土烟灰一般,一钱不值,人生天地间,唯有这骨肉之间的至亲至爱,才真正永远值得珍惜。他泪如泉涌,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地扑向棺材,喊道:“娘呀!儿子回来晚了!儿子对不起你老人家呀!”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2)篇

为人师表

    从性格上分析,曾国藩前半生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的贪污腐败,与自己不对服的人硬顶、硬撞。第二次丁忧守制回家时,想明白了要学习黄老之道,迂回解决问题,其实就是处世为人更加圆滑世故。对别人的职责或错误一笑而过,对人对事的前后分析,做事的滴水不漏,这个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修炼。

       从带病打仗上分析,他经常失败,亲自带兵没怎么打赢过打仗,但是他能总揽全局,从一支练勇成就20万人的湘军。不仅打败了太平天国,而且开始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道路,影响了后来的淮军、楚君,具体的开办洋务,有他独到的眼光,是带头人。 在识人方面,他培养了李鸿章、容闳等人,这些人都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功臣。

        最成功的是对后代的教育,曾家几代都有才人出。对家人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成就了曾氏的家风,也造就了无数的人才。现在的人们听得最多的是曾国藩家书,而不是他攻金陵的故事。他最后留下的四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琢磨。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3)篇

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乏其人。曾国藩,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诚”的道德范畴,泛用于与洋人的交涉之中,又多了一顶媚外的帽子;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一宗宋儒,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功夫,在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曾国藩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从政治上对他的所作所为应当如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7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700字

唐浩明版《曾国藩》的读后心得:
这本书不能当饭吃,不看这书我吃不下。这是一部男人可以下酒的书,看完此书后,使我酒量陡增,以前喝牛栏山,三碗不过岗,现在千杯不醉,但第一千零一杯始终是个坎,总是醉倒在最后那一杯中! 哈哈,看个玩笑。
言归正传。拜读此书,斗胆总结一下曾公,他一生可简单归纳、划分为三个部分,算是顺势而为,每个阶段也有其崇尚的学术!
曾国藩人生观的转变。也是儒、法、道之间的博弈过程。
少年科举,凭借入世进取之精神;中年兴办团练,秉承法家之意;晚年郁结,终归道经。
一生总是在不断经历不同的事,也就有了如此丰富的阅历和成就!
给我有以下几点启迪:
一、曾公遇事有静气。遇事善于分析利弊,多谋能断,立场坚定,深思熟虑做出的决策绝不动摇!就像刘强东说的那样。“我请你来,不是请你来证明我错了”!
受挫有韧劲。初中学习历史,懵懵懂懂,印象最深的是,“屡战屡败”是曾公的代名词。虽有两次轻生,但却能立马振作精神,继续奋勇前行,强大不是从不失败,而是屡败屡战,称曾公为曾韧公真可谓恰到好处。且曾公本资质平平,是凭借坚忍顽强地拼搏的品格而成就了原本材质平庸的自己。故他喜欢岁寒三友里面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而东西南北风的“竹”。
驭人有法门。有一双辩人识人的“三角法眼”。自悟一套识人秘诀。能在萍水相逢知遇杨载福;一手栽培奇男子彭玉麟;加恩提拔李鸿章;宽容力荐左宗棠……以“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对待下属的功过,使团队蒸蒸日上!
最后,谨记一条欲做领导应遵的金玉良言——“利可众而不可寡,谋可独而不可众”!
年轻人一定要学习曾文正公的这股折腾劲。只有多出去见识见识,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18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1800字

亦做圣贤,亦为禽兽:初读《曾国藩》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曾认真思考,我们应该怀以何种心境态度去读史,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不同的典籍总有不同解读。对于曾国藩,誉之者千万,毁之者亦千万。我想,最好的方法应当是怀一种大历史观,既然人无完人,何不兼容并包。既知人非圣贤之理,理怀孰能无过之心。

之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大部分基于学业中的教材以及后来读的清史,对于他的完整传记这还是第一次读,所以大多见解必定浅薄,先记一笔,本书是唐浩明先生历时二十年所作,值得多读几遍。先写写对于曾国藩的认知。

会识人,倍爱才

曾国藩识人的本领让人折服,一番探讨便知其是人才中才还是庸才。对于人才,不论出身如何,他都倍加爱惜。他本人也得意的认为识人用人是一切才能中的最大才能。贴身护卫康福,水师头领彭玉麟,淮军头领李鸿章,心腹猛将罗泽南等等,均大力提拔,给予充分施展的机会,使他在多次战争与朝局的关键时刻屡得贵人相助,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解决了“用将则胜,自将则败”的恼人命数。

惜名节甚于性命

曾国藩一生惜名,战败消沉欲自杀,幸得左宗棠开解;为表忠心不惜裁军杀将;为保曾家名声,让弟弟假死,梦断官场;后来捻战失利,名望大损,为保颜面三辞江督;天津教案后被国人斥为国贼,名望大损,最终大病不起,郁郁而终。一生视名节比性命更重。

谨慎愚忠,拘谨怯懦

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每有战功,战报奏折总是把满清贵族列为首功,从不好大喜功。甚至清廷风雨飘摇之时,他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金陵,手握20万水陆湘军,一呼百应,面对左宗棠“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以及王闿运“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明公岂有意乎”三番五次的鼓动也毫不动心,稳妥得裁撤湘军,表明忠心。

一生志向是教化世人,辅佐皇帝复兴尧舜之邦,“生世不能作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归天子”。现在想来,若曾国藩扯旗造反,清朝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总比那个贪权而无才具的太后强出太多。

矛盾

曾公实在是矛盾,做人累,做官难。自己廉洁,却默许弟弟将掠夺的巨额财富运回老家;明知当依律严办贪官,却不得不为保女婿性命委曲求全;欲建严明之军,却又只能无视湘军入城抢劫;天津教案中更是为安抚洋人屠杀平民;官场上为求自保不得不总是违背自己的心意。

有远见

对于朝局,战局,国家命运的判断极有远见。朝局内早早断定肃顺的不详命运,战局中想到水师的重要地位,并首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后又翻译西方典籍,购买洋枪洋炮,推进军队武器改革。推崇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与李鸿章同投身于洋务运动。

伯乐常有

曾国藩自认资质平平,遂大力提拔贤才能将。更是屡得贵人相助,左宗棠,江忠源,穆彰阿,恭亲王,肃顺都多次举荐重用,相助于他。若说曾公是千里马,那他身边的伯乐实在是总常有,这与他会做人会做事,不好大喜功是有很大关系的。

文人偏有武将风

曾国藩虽以战功立足朝廷,位极人臣,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文人,出身翰林,文学功底深厚,好读书,好写字,写诗作文更是信手拈来,著有《曾文正公全集》,更有至今奉为经典的曾国藩家书。

汉奸卖国贼?

后人如此评价,大抵都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主办“天津教案”吧,不过弱国无外交,没有曾国藩,也定有其他人去杀无辜国人以慰洋人。李鸿章把曾国藩《挺经》中那个争过田塍的小故事,与天津教案相比喻,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中的曾公顿觉安慰;甚至后来八年为有往来的左宗棠也写信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实在是不在其位难某其政。一直让人耿耿于怀的是面对裁军压力,他背信弃义拿又为朝廷出死力,打硬仗的降将韦俊叔侄开刀,冷了大难不死的康福的心。说到底,曾国藩是棋子,皇上也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陈广敷的评价

曾国藩生命尽头,陈广敷对他的肺腑之言尤为贴切:“几十年来,一直囿于忠于一家一姓之小节,遗忘了拯救国家百姓之大义。千秋史册,或许会说大人是爱新觉罗氏的忠臣,但很可能不会认为大人是光照寰宇的伟丈夫。”

写得好多,又很浅薄,对于曾国藩的了解还需要继续学习,看看如今对于曾国藩的主流评价,惜名节甚于性命的曾公若泉下有知,当感慨:一生运筹做圣贤,奈何后人喻禽兽。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_800字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800字

断断续续用了十六天时间,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仿佛做了他半辈子的跟班,冷眼旁观他的起伏跌宕。有时候特别羡慕他身边的荆七,能陪伴这样的伟人左右,多么痛快!康福,彭玉麟,塔齐布,罗泽南,李鸿章,左宗棠,郭筠仙,鲍超,胡林翼,奕訢,赵烈文,容闳,曾国荃,陈广敷...这每一个人都是一本鲜活的教材!

来自湘乡荷叶塘,中进士点翰林,入仕从戎,经历过靖港惨败,也曾铲除天国。半生坦荡,半生圆融,一生的好运气。

也许是我太年轻了,年轻人总是不惧于做一个“亡命之徒”,我很赞同康禄对哥哥说的那一席话:“我曾代表了贫苦百姓的愿望,公审了十多个作恶多端的县太爷,杀了十几个地方上民愤极大的恶霸劣绅;我也曾亲手发放了几百万斤粮食;我也曾亲手将成千上万亩土地分配给无田无土的农民,与他们分享过种田人的最大幸福;我千百次驰骋沙场,杀得官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兄弟们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是英雄;我当过多年的统兵大将,现又身居王位,指挥千军万马,跺一脚山摇地动,喝一声风云变色。......人活在世上,不在寿命长短,有的人平平庸庸地活到了一百岁,有的人活得不长,但他轰轰烈烈。依我看,轰轰烈烈的十年远远超过了平平庸庸的一百岁......”

即使是贵人极多的曾国藩,仍有那么多遗憾,那么多的无奈,何况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他是一个好臣子,也具备优秀领袖的素质,不知道对他来说,杂糅黄老之柔弱能不能算作一件好事。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苦劳为第一义,可是如果权力中枢是扶不起的阿斗,也能扶救吗?

在天津看热闹的百姓不曾想过国家飘摇,上疏指责曾等委曲求全于洋人的人不曾想过国家的实力,秦淮河上烟花柳巷里的候补官员也不曾想过金陵城周围遍地的饿殍.....太多太多,曾国藩一个人、一个团队怎么能支得起千疮百孔的大厦?

记下两页半的读书笔记,关于修身,关于带兵,关于作文,关于处世。真正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我还是这样无知浅薄。

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精选: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一)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二)

近日,每遇心中郁塞便静心慕读“曾国藩全集”。

“悔”“敬”“勤”“仁”是曾古人的为人宗旨,静思其中没有一项我能做的到位,特别败在一个“悔”之中。心中积郁甚多如石头般一层又一层压着我,很想大声哭泣只是欲哭无泪,泪已流干心已碎成片。纵是心中一片愤然如火烧般揪心面上还是一片平静。人以镜而正冠看到自己的短处。

“悔”字当头:自不量力,投机取巧,冲动莽撞,不慎言,不居敬,不明强,不自信,不立达,不豁达,不勤劳,没耐性,固执,敏感,骄傲,没有一技之长。

这些都是我的毛病,以些种种致使我现在一事无成,梦想离我如此遥远,“青春有梦,勇敢去追”光“勇”字一味蛮干是没有用的,还有识。御去吧,该放下的就该放弃,沙子终究是沙子---曾经宝石和沙子放在我的面前,我选择了沙子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我也是一个质朴的人。我太怕失去它了抓的越紧它流的越快,我忽略了它的本性,放手吧,放手后我拥有全世界,包括我所遗弃的宝石。

现在终于相信了人生自有定数,该是你的赶也赶不起,不是你的强求也求不来。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三)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

从《曾国藩家书》一书中,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完美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四)

近日,读毕唐浩明所著《曾国藩》,有许多想法,一吐为快。

作为晚清军政第一名臣,曾国藩近年来得到了许多文史评论家的关注。对其评价多为“以中人之资成就盖世功业,位极人臣而能全身而退”。甚至不少人将曾作为为人处事的标杆,俨然已得厚黑精髓。

对曾国藩,自然是敬佩。但仰慕的不是厚黑之学,曾国藩之成功在我看来,一为勤奋,二为自律,三为坚毅。

不少人觉得曾资质平庸,却能成就伟业。事实上,曾国藩资质也许谈不上绝佳,但绝不平庸。在一众友人中,他早早中榜,年纪轻轻便位列翰林,为人艳羡,固然有勤奋,有运气,但其理学资质因属上乘。

曾国藩一身践行程朱理学之道,希望成就郭姚一样的成就,甚至重塑已然崩坏的世道。应该说,他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平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培养了一批军政人才,为已风雨飘扬的大清帝国又续命数十年。但也正是他一直推崇的理学之道,限制了他的成就。今人经常臆想,平太平天国之后,曾若能率军北上推翻清廷,自立为王,或是清君侧改立恭王,也许近代中国会有一番新气象,至少不至于沦落于东亚病夫、任人蹂躏。但历史没有假设,曾以郭子仪为榜样,希望建立伟业,封侯拜相,而又能全身而退,博得忠君美名,格局如此,难以逾越。书中,陈广敷在曾弥留之际对其的评价应属客观(不知是否杜撰),曾虽是理学大师,缺未能参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至始至终以一君(爱新觉罗)一家(曾氏家族)利益为先。

读《曾国藩》收获不少。曾的一生,都在践行孔孟的圣人之道,追求自我的完善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第一位。曾的勤奋、自律、坚毅,是他的个性特点,也是悟道中获得的可贵品质,更是其成就事业的基础。曾绝非完人,也有虚荣、脆弱的一面。湘军初期多次战败,曾也屡次自杀。曾的手段也并非都光明磊落,也有狡诈虚伪的一面,书中讲到他为立裁军之威,背信弃义杀韦睿叔侄,虽属杜撰,仍能窥见其阴暗一面。但曾国藩追求自我完善的努力和毅力让人感动。人的一生,于宇宙而言,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昏聩靡靡是过一生,践行自我追求完善是过一生。曾的一生虽谈不少完美,但这一点给我感触最多。

曾国藩被今人称赞最多的是其对弟子,兄弟、子侄的教育,对家族后世的影响。曾的盟友、弟子对当时当时的影响放之于中华上下五千年亦是罕见。曾的后代中人才辈出,有政治家,有科学家,有艺术家,都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直至今日,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曾国藩家书》也被后世奉为治家教子的经典。

人无完人,曾文正公已是楷模。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五)

近56个小时读完《曾国藩》意犹未尽,读到后面恋恋不舍,不舍把他读完,这本书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从白岩松的《白说》里转过来的,是本很值得读的书,接下来浅显总结一下本书和对自身的思索。

曾国藩终其一生都在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知人善用,注重修身一直以来都心存善念,当败太平军时很多人劝他反他首先想到的继续的战争带来的杀戮,一心想结束战争还百姓安宁。但最为湘军统帅和游走于官场中的他却又心狠手辣、虚伪、自私、无情,心机城府极深,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杀害无辜之人。

但还是理解这位一代伟人,因为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我们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大环境下去作出思考,说到底曾也是凡人,正所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心不狠不足矣做湘君统帅,不虚伪,没有心机城府不足矣在在腐败的官场立足。而他却没有停止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目前的我读书要学习,反省自己已经成为习惯,自己的微信读书签名也从“一直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殊不知自己一直生活在肤浅之中”转变到“终日乾乾、定位、习惯、目标、成长、情绪、格局”好要不断的思索自身、思索世界以史为鉴、以铜为镜,要有自知有能力,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作出改变,不断地完善自己,是自己更加优秀。

唐浩明曾国藩全集读后感(篇六)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之后,在其主持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阅读黎总推荐的《曾国藩全集》,我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事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其可以学习的优点很多,但我认为他可取之处首先在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的态度以及屡败屡战的精神。联想到目前管理的长沙威尼斯城和恒基项目,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都很多,包括越来越大的业绩考核压力、迫在眉睫的按期交楼压力以及恒基项目按主席要求实现3个月开盘、年内开售,还要一炮而红,竖立省会城市新标杆,上述的每一项工作都让我深感责任巨大。但是我自己也知道,如果没有咬紧牙关、奋力抗争的无畏精神,没有战胜逆境、勇往直前的勇气,那是成为不了强者的。大丈夫立身处世的准则,就是要迎难而上,勇夺第一,这也是对我对自己的承诺和要求。

另外,曾国藩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点是他能在做事时机不顺的.时候,能够对人、对事宽松处理,冷静对待,而不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从而有效避免了越急越乱,忙中出错的后果。这点在碧桂园尤为重要,因为企业特性以及对于快开发、快周转模式的大力推崇,把开发的高速度放在了至高的地位,如何能将项目做到又快又好,也给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个人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家企业,在创造利润之前,首先就是要避免慌乱之中拍脑袋决策,杜绝重大投资失误。

最后,我觉得还要学习的是曾国藩识人、用人理念。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英雄人物打遍天下的时代,自己再强,也独木难支,而拥有一个高效团队,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曾国藩一向重视人才,他在整个为官过程中都把寻求人才、培养人才、提携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一个团队有了良好的氛围,有了优秀的人才,领头人又能知人善用,相信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有感

清末大政治家、大学问家曾国藩以治家立德,以治学立言,以治政立功,赢得了“中兴第一名臣”、"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毛泽东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赞,蒋介石有“足为吾人之师资”之拜,系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尤以其家书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为家庭教育之必修书目。但对吾辈人来说,《曾国藩家书》是另一种话语系统,背景复杂而遥远,之乎者也较多,读起来吃力,理解上有障碍。故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来了解曾国藩的精神世界和教育理念不失为一条捷径。唐浩明是海内外研究曾国藩的权威,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对曾国藩一生屡败屡战、匡时济民的主要活动作了生动的反映,而且是最早站出来为他平反,作出公正评价的学者之一。由他来介绍、评点,可谓是合乎其上,得乎其中。

曾国藩将修身、齐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蕴含于家书中,不了解曾氏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曾氏思想的师承与形成,难以“深明大义”。唐浩明先生将多年治史之积累,在点评中旁征博引,探幽发微,画龙点睛,每每给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

如曾氏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信中,谈学习之道,提出了"专"字读书法:“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即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再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作慢慢细细的咀嚼,读熟读透,以求探到书中的精义奥赜。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方法,还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术追求,还有读书的目的与意义。唐浩明先生对曾氏求实求精的读书活动作了详细介绍,对他学问的师承与发展作了探究——源于“与师友间的启迪切磋,个人的自觉自律”。曾氏的老师唐鉴给了曾氏很重要的两点指导:一为如何读书。唐鉴告诉曾氏,读经当专精一经,一经通则诸经通。又说,文章、义理、考据三门学问中,义理为首,义理精则文章精,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中。第二,唐鉴向曾氏指出,"静"字功夫最是要紧。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曾氏在引领湘军由小到大的过程中,能临危不惧,屡败屡战,在功成名就之后,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全身而退,应该说,与他的“静”字修炼功夫有很大的关系。

套用狄更斯的话来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浮燥不安的时代;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年代,也是一个价值观迷失的时代;是一个国门大开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封闭的时代”。作为个体,你改变不了这个时代,但你可以在矛盾中寻找到一种平衡。因此,读一读曾国藩家书,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领悟“慎独”、“自修”、“务实”的人生智慧;学一学哈佛家训,树立“精英“、“创新”、“作为”的人生目标,应是不为浮尘所惑的有效方法——这也是笔者读《左手曾氏家书,右手哈佛家训》一书的感想。

大败局Ⅱ(修订版) 读后感(3)篇


我个人比较喜欢《大败局》系列,作者介绍企业如何登峰造极,又为何跌入万劫不复,把故事讲的很生动。从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百废待兴,各路豪杰各显神通,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其中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跌落神坛,甚至落魄入狱。回头看去,折服于他们白手起家的魄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又慨叹时运不济,因历史的局限或者法制的不健全,被迫出局。盛极一时的“东方神水”健力宝与造出容声牌冰箱的科龙集团,瓦解于产权不清晰,发迹于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后无法剥离,加之各方势力的阻挠,最终没有逃过分崩离析的命运。德隆系、中科系,在股市野蛮生长的二十世纪末,通过各种手段操控股价,从股民手中攫取不菲利益,被监管部门盯上后,这些大庄家显有善终。华晨公司,本可以成为国产汽车领头羊,但在发展路径上没有充分重视“老伙伴”辽宁省政府,非要南下发展,结果被政府方面直接搞死,真是一步错步步错。顺驰地产的创始人孙宏斌的确是个人物,早些年跟着柳传志干,深受重视,但因为野心太大,被柳传志一手送进监狱,那年他才26岁,出狱后不仅没消停,成立顺驰地产,疯狂发展,叫板万科,还在2000年左右就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房产服务网,被同行视为眼中钉,但天有不测风云,国家在2004年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顺驰的上市、融资计划全部受阻,最终迫于几十亿元的债务压力,不得不弃股出局。无独有偶,因为国家政策问题而被直接被逼死的不止有顺驰一家,戴国芳的铁本公司,能够把一家民营钢铁公司经营到与国有公司媲美的地步,在已投入几十亿元、马上就能投入生产开始营利的时候,赶上了2004年的系列国家调控,以非法用地为由,扣上了“违规建设大型钢铁联合项目”的帽子,从而使几十亿的项目被叫停,任其荒废。最令人唏嘘的是,戴国芳最后的罪名只有一条:虚开抵扣税款发票罪,为当初被抓的直接事由——违规批地、违规放贷等事情,都被很默契地忽略了,因为,这些行为当时很多国有公司也有,更直接点儿说,如果真的追究贷款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国有银行都脱不了干系,是的,竟然能如此堂而皇之地区别对待。这也是最让我大跌眼镜的一个故事。三九公司,哎,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步子大了扯到蛋了。一家做中药的公司可以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时代广场挂广告的公司(1995年),而且当时还未上市,做的多好啊。越做越好,各种并购,然后上市,然后就开始浪,开始挪用关联上市公司的资金,紧接着就被证监会警告,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最后是创始人赵新先被定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三九公司被华润集团重组,现在市面上特别火的999感冒冲剂就是华润三九公司的产品。最后一个,托普公司(TOp),也是《大败局》两部中唯一让我觉得活该的公司。本来可以好好的发展实业,非要走上邪路,玩儿什么资本,全国开花,甚至跑到我们辽宁鞍山去忽悠(我查了下,现在鞍山的辽宁科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应该就和托普紧密相关),还美其名曰要在中国造一个“西部软件园”,媲美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还买下这个域名。可以说,一切都是瞎折腾,没什么卵用。一路看下来,三点感受吧,第一,公司做强做大,产权清晰非常重要,这种事情一定要最开始就整明白,不然后患无穷。第二,政策真的太重要了,2004年的那场调控,搞死了多少公司,如果公司决策层能有些远见,提前预防,避其锋芒,那绝对是商业奇才。第三,法律,法律,法律。因为法制的缺位,很多公司吃了这亏,但这也是法律制度从无到有这个过程的必然经历,没办法,英美法系的公司法相关不也是当年英国的货船一船一船拉出来的。反观现在我国日渐完善的法律规定,还是挺满意的其实,因为这前后也就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我国法制环境的变化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天翻地覆了。

两本《大败局》写了19个辉煌一时的企业是如何走向失败,如何走向灭亡,并让读者以此为戒。避谈成功论,只谈失败案例,这是吴晓波的商业经济写作的成功之处。

个人认为,吴晓波的《大败局》,全书可将其浓缩为三个词:胆识、机遇和匠心。

1.胆识

有时我在想,多年以后,当我的儿子这样问我,爸爸,你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做过敢作敢为的事,我想,这时我要是没有说上来,会是多么羞愧啊。就如书中虽是失败案例,但是能在中国商业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一抹,这也是虽败犹荣。

2.机遇

应该说人一生总有几次机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机遇,更少的人才会去把握机遇。有时候,一次机遇仅向你招一次手,有时候,把握一次机遇足以成就你一生,有时候,失去一次机遇足以让你遗憾一生。懂得顺势而为,在经济红利时努力向前,经济下行时不抛弃不抱怨,方可。

3.匠心

每个行业,都有一种精神,叫做工匠精神。虚心、细心、恒心、创新。一些企业家虽然当年一败涂地,但几年之后的今天却已经更加强大。这就是拥有匠心的强大之处。

芒格说过,我们要研究失败,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大败局应运而生。

商业失败因素很多,却不想,很多情况下就算不是政府一手造成,也是推波助澜的。至少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30年来,这样的案例还真不少。

健力宝和华晨,难道企业家应该为失败而负责吗?不!我想地方政府的利益短视才是罪魁祸首。在一个好大喜功,政绩为上的政治环境下,这些企业生存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决定性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经营能力体现,更加着重于政商关系的好坏。我只想说,做企业,真难!

铁本是个极端案例,也是中国企业受政治影响最登峰造极的一个例子,一个老实巴交做事经营的大企业,竟然被一个国家的行政力量硬生生的覆灭了。在这里,地方政府不要求企业做大做强,也许铁本还不会成为那只猴。按照自然经济规律发展下的铁本或许能在今天的钢铁企业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历史不能反转。

当然还是有很多企业的灭亡是咎由自取。德隆和托普就是。他们醉心于资本市场的游戏,却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商业手段。可是我再一次看到了地方政府的身影,没有地方政府,他们能把骗局做大吗?

最可笑的就是,所有结局中任何的过错都是企业家在承担,企业家身陷囹圄貌似是大部分企业失败的结局。那么那些推波助澜甚至对企业痛下杀手的地方政府呢?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并继续步步高升?

看来,在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政治敏感度还是做不大的!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3)篇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 第(1)篇

依稀记得当年史玉柱的征途广告,网吧厕所里的四宫格漫画,90年代的企业家好像都是在把国人当傻子,肆无忌惮的广告轰炸,无所不用其极的效果宣传,透支的是国人对国货的不信赖和不买账~

吴晓波分析的这10个案例,绝大多数应该称为策划大师、套路大师而非企业家~而如今,看看新闻里的各种独角兽企业,摩拜、滴滴、美团,美其名曰是大数据下的中国崛起力量,实际上都在玩资本游戏的套路~更不用说茅台酒的骇人听闻了

为什么大家都在卖手机,因为需求量大,利润高嘛~,正如书中描绘当年的保健品市场的疯狂~可实际静下心来研究产品经济,研发龙头产品,追求核心科技,有几个呢?!看看资本市场对中国民企的估值,有几个是高科技呢,每天还大肆宣传什么共享经济,一个共享自行车的企业到底有什么科技含量值得如此大书特书~有几个能有华为每年近百亿美金研发投入的魄力和追求~

冯小刚说的对,太多垃圾的观众造就了大批烂片的出现~企业主随意收割中国的人口红利,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睁大双眼,避免掉坑~哎,我发现自己有喷子的特征了[皱眉]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 第(2)篇

几年前看《相爱十年》,心想那个时候真好,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读了吴晓波的这本《大败局I》才切实体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来不只有让现代人垂涎的机会,还有那么多能让一家身价几十亿的企业一夜之间走下神坛的风险。一切都是未知的,莫名其妙地被推至风口浪尖,又鬼使神差地跌入万劫不复。其所讲述的故事,有很多战略和举措,即便放到今天都可能会让人瞠目结舌啧啧称赞,更别提是在我们还都是小毛孩儿的20年前。这里有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0亿的白酒制造厂,有一直被提起但从未去了解的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神话(包括意外收获脑白金),还有因为成龙大哥的广告而铭记在心的爱多VCD,最令人难忘的还得是使劲浑身解数仍回天乏术的沈阳飞龙,以及身在商场却心系政治、一生三次入狱仍企图东山再起的七旬老人牟其中...n在信息不对称、法制不健全的九十年代初期,民营企业家各显神通,一个又一个暴发户接踵而至,各种丧失商业道德的竞争伎俩更是层出不穷,于今天来看,既是学习更是警醒。反观今日之市场,又会有怎样的收获。

大败局Ⅰ(修订版) 读后感 第(3)篇

这是看吴晓波的第二本书,在这本书中,吴晓波基于书中这些案例,不偏不倚,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对于失败原因进行梳理,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为什么大多数曾经知名的企业可以在瞬间崩塌?中国企业家的失败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职业人格缺陷”?答案可以说是肯定的。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以及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是一种比较轮廓性的解说。 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我看到了失败的因子,我也看到了一些鲜活的传奇,那些有着自己真知灼见,有理性的企业家,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走到了今天,他的企业也活到了现在。但是我们不要否定掉大败局中出现的那些失败的创业者,正是他们一批批的前仆后继,一批批的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成王败寇,以事实说话,但是在这些失败者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尤为重要。未来还很长,以史为鉴,未来在我们手中。

飞鸟集(修订版) 读后感(3)篇


泰戈尔《飞鸟集》精选(冯唐译)nMan goes into the noisy crowd to drown his own clamour of silence.n人们融进人群的喧嚣n为了消除内心的聒噪nTo be outspoken is easy when you do not wait to speak the complete truth.n真话不说全n容易坦然nTruth in her dress finds facts too tight.nIn fiction she moves with ease.n真相穿上衣服n事实让它局促n真相钻进小说n它自在了很多nGod’s great power is in the gentle breeze, not in the storm.n神的伟力n在微风里n不在风暴里nThe mind, sharp but not broad, sticks at every point but does not move.n那些尖锐而不广博的心性n执泥而一无所成nKicks only raise dust and not crops from the earth.n踢n只能扬尘n不能收获nThe Great walks with the Small without fear.nThe Middling keeps aloof.n伟大不怕和渺小并肩而行n不上不下的总是孤芳自赏nHe who is too busy doing good finds no time to be good.n一个太忙着做好事的人n发现自己没时间做好人nThe best does not come alone.nIt comes with the company of the all.n最好的事物从不独来n它从来伴着一切而来nDo not blame your food because you have no appetite.n没食欲的时候n不要责备你的食物nTake my wine in my own cup, friend.nIt loses its wreath of foam when poured into that of others.n请用我的杯子n喝我的酒n朋友n如果倒进别人的杯子n它就是另外一个样子nLife has become richer by the love that has been lost.n因为失去的爱情n生命变得更丰盈nLet him only see the thorns who has eyes to see the rose.n让那些盯着玫瑰花的人啊n多看看玫瑰的刺吧nMan is worse than an animal when he is an animal.n人变成禽兽时n禽兽不如nThe stream of truth flows through its channels of mistakes.n真理的河n在它谬误的河渠中流过nThe false can never grow into truth by growing in power.n谬误的力量再增长n也长不成真理nWe live in this world when we love it.n当我们爱这个世界的时候n我们才活在这个世界上nBlessed is he whose fame does not outshine his truth.n实过其名的人n有福分n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n你无法看到自己n你看到的是你认为的自己nThe canal loves to think that rivers exist solely to supply it with water.n沟渠喜欢这样思维n大河的存在只是为它供水nThe pet dog suspects the universe for scheming to take its place.n宠物狗怀疑全世界都要取代它的位置nThe sparrow is sorry for the peacock at the burden of its tail.n麻雀认为n孔雀的尾巴真是累赘n

《飞鸟集》

原著: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冯唐译

有些美,不能言语;

有些爱,尽在沉默。

分享几首在阅读过程中写下的小诗吧。有的是二次创作,有的是原创。标题懒得写了。数字对应的是在泰戈尔哪一首诗里受到启发而写的。

9、

Once I dreamt that we were lovers.

I wake up to find that you were dear to me;

but I’m stranger to you.

做梦时;

相爱如此真实。

梦醒时;

于我,

牵肠挂肚;

于你;

不过是,萍水相逢。

10、

Sorrow is a growing tree,

rooted in my heart,

fueled by the moments of thee.

17、

These ruffle thoughts,

coming to me,

with wandering eyes.

For me to capture them,

and set them free,

into the vanishing sea.

这些小家伙,

来到我面前。

带着迷茫的眼神,

问我该从何去。

沉默过后

我目送着她们,

在大海中消逝。

235、

How dare I

describe your beauty

with these old and overused word

yet, I cannot think of better

thus, the remaining silence

is my love

我怎么敢用这些

老旧,庸俗的词

来形容你的美

但我想不出更好的词

所以,剩余的沉默

就是我的爱

最后想说一下我对于写诗的想法。很多我写下的诗是在原作上进行的二次创作,有的则是把众多名句拼在一起,再加点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诗并不完美,只能说满意。一首好诗最起码要是原创,有感情,如果押韵最就最好了。

以泰戈尔的一首诗来结束这段优美的旅行吧。

胆小的小心思啊

别怕

我是一个诗人

第一次看飞鸟集看的竟是这个版本。它让我大大的误解了飞鸟集,毕竟我才初中诶。我觉得冯唐翻译得没啥问题,他真的很有个性,每个人对每首诗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他怎么理解这些诗句,是他的权利。冯唐的翻译,非常现代,虽然不得不承认真的很色情哈哈哈(其实有些句子也还好),但读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韵味。我大概一年前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便立刻被他简约的封面和排版所吸引,书很厚,可每一页只有一首诗,正如冯唐所说,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春日的一个上午,我捧着这本书,喝着巧克力奶,读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读诗,不少诗句对我来说都难以理解,可我还是沉浸于其中。我在生活中常常喜欢思考,思考浩瀚星空、世间万物。可我什么也没做,只是胡思乱想,泰戈尔则总结了他所有的想法、思考。阅读这本诗集是,我总觉得,我跟书中的很多句子,都早已是老朋友了。那天下午,阳光特别灿烂,朋友约我出去逛。我不舍得就此抛弃读了一半的飞鸟集,便把它带了出去。春暖花开,心情大好,我们在一家有室外座位的奶茶店,一遍喝饮料,感受新鲜的春日,一遍各读各自的书。美好的生活,希望可以多有一点。最近重读飞鸟集,找来的是英文版搭配郑振铎的翻译,又对这本诗集有了新的思考。偶尔我也拿起笔和纸,试着写一些这样的句子,虽然根飞鸟集比真的差远了。我从《空中杀人现场》开始读东野圭吾,从冯唐的译本开始读《飞鸟集》,奇怪的开始,其实也没啥问题。

少数派报告(修订版) 读后感(3)篇


少数派报告(修订版) 读后感 第(1)篇

《第二代》

刚开始以为塔索是第二代,看到最后她是最成功的一代,那么可能是第五代了。小说应该很久远,但主题永远不过时:人类终将毁灭在自己的手里。

《冒名顶替》

这小说画面感很强,很引人入胜,感觉身临其境。人类到了危及生存问题的时候,真想已经不重要,然后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除掉隐患。我觉得有没有可能最后真想是这样的:残骸里的机器人,是外星人故意制作的,只为了除掉真正的科学家,而咒语就是“我就是”。

《规划小组》

这样就完了吗?感觉还可以展开,有些意犹未尽!规划小组的任务就是让蝴蝶效应朝更好的方向前进,但是,总没有顺意自然好!

《少数派报告》

这篇有些烧脑,篇幅很长,所以适合改编成为电影。在一个可以通过先知系统预测犯罪的时代,发明这个系统的创始人也是警局局长成为了最新一个被预言即将犯下谋杀罪的人。先知系统以三个先天畸形但有预言能力的人类组成,以三位预测的结果中多数为准。人们不再因为犯过的罪坐牢,而以即将犯下的罪被判刑。当第一个拿到预言的人成为预言中的犯罪者,未来将会怎样发展?

其实,最后,所谓的少数派报告和多数派报告只是时间先后的差异,应用在主角这样可以接触报告的特殊身份上竟有诡异的合适。三份报告,都是少数派。

《战争游戏》

最后剧情反转,原来攻城士兵和牛仔服只是综合征这款游戏的障眼法。土卫三策略是从改变儿童的价值观入手,设计放弃资源为胜利目的综合征游戏,从源头上瓦解地球未来的新一代人。但想想,攻城士兵那个,为了自己和世界融合起来,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为什么士兵要拆散自己的身体?这是否也在教育孩子自我摧残呢?

《啊!当个布洛贝尔人》

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男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可以最后不做“人”;女人为了家庭,可以从生物进化成“人”

《死者的话》

就这样结束了吗?真是虎头蛇尾啊,刚开始以为“为什么是从宇宙其他地方发出这些信号?意味着人死了,但是意识还存在宇宙的某个地方吗?”感觉这个主题有些惊悚但很吸引人的眼球,以为最后会憋大招,没想到~~~~这篇和之前都不太一样,有些啰嗦,但是也许是在说美国竞选的真正本质吧?

《全面回忆》

又是一篇关于身份认识的短篇小说。到最后,原来主角的经历的确都是真的,而非记忆公司注射的记忆。只不过倒霉的记忆公司没想到他们接待的客户,居然真的是双料间谍,而且过往经历之“丰富”,简直吊炸天!所以记忆公司老板为了不让主角变成一个精神病(徘徊在真与假之间的互相否定),所以决定不对他进行虚假记忆植入,并退回他一半的费用。

主角就浑浑噩噩回家,以为自己真的拥有了一些精彩的虚假记忆,其实那是他的真实经历。之后的发展,就是令他厌倦的老婆离开,警察追捕,主角被尘封的记忆完全回复,他为了保护自己,并通过自己脑袋里的信号盒子向过去的高层领导妥协,乞求重新抹杀他的记忆,并为他植入新的记忆。

可是呢,当倒霉的记忆公司在警察的监视下,再次为主角注射他所希望的打败外星人拯救地球这个幼稚可笑低能的虚假记忆时,惊恐地发现——这也是主角真实的经历,并且外星人还跟主角签订了协议,只要主角活着的一天,它们就不会侵略地球!!

《电子蚂蚁》

电子蚂蚁在这里被用来形容仿生人,三星电子老板因为车祸发现自己是电子蚂蚁的事实。刚看到这大哥开头,还以为会利用电子蚂蚁这个身份,怎么去改变世界和集团,没想到,是继续对身份的实验。他实验的内容主要围绕自己心脏位置的一个微型磁带,这盘打孔磁带经过扫描仪扫描能让他感觉到现实世界,最终他通过实验作死了自己,证明了只有自己主观体验到的世界才是客观存在现实,有种唯心主义思想存在的意味。

少数派报告(修订版) 读后感 第(2)篇

不愧为鬼才,菲利普的立意视角令人拍案。菲利普所在的时代是西方科技文明崭新辉煌的时代,科技的自信给予了科幻充足的养分。我们常说众生百态,此书给我们架构的正是未来的众生相和遇到的困境,而你下意识地觉得数十年前的科幻,还真可能成为现实。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人类与地外物种、人类与人工智能、人类与新科技的碰撞,无不是作者精心设置的困境,牢笼里你将面对哪些问题、做出何种选择,让人充满了期待,有自己的代入感,较之其他一些科幻作品温情得多。相对短篇,结局也基本开放,可发散的点很多,而背景设定着墨较少,略显单薄,或许也是作者有意为之。文中有几个故事被改编搬上了荧幕,算是有点熟悉感。我们虽然看到的是未来背景下的一系列故事,比对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科技、爆炸扩展的信息,仿佛也能看到对于人工智能,基因伦理,科技与道德等的思考,一切并不遥远。未来之于我们已经不远,跑步前进之前不妨听听菲利普的思考。

少数派报告(修订版) 读后感 第(3)篇

科幻小说集,《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同作者,冲着作者和书名少数派报告这篇小说来读的,很尽兴。强烈推荐下少数派报告这篇了,梗是某个近乎完美的社会,有三位先知不停产出预言,警察根据预言提前抓捕将要犯罪的人,但是有时候三位先知的意见不完全是一致的,少数的那个先知预言被称为少数派报告。在这个背景下,警察局长即将退休,但退休前一天,先知预言上出现了他的名字,故事由此开始。这个梗在我很喜欢的动画《心理测量者psycho-pass》中也有,编剧是虚渊玄,同样相当精彩,一起推荐一下。

以及菲利普迪克的书改编电影的不少,实在是梗都非常厉害啊,故事悬疑性强,想象力又奇绝,几十年前的书我现在读起来都完全没有年代感啊。

《大败局Ⅰ(修订版)》读后感_800字


《大败局Ⅰ(修订版)》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告诉人们企业如何由鼎盛走向衰败的书,看完让人不胜唏嘘!

书中每一个企业的名字曾是多么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时至今日,他们当年的广告词还让人记忆犹新,可如今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虽说成王败寇,但我想,里面的每一个企业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拼搏、勇气和胆识都是非凡的,他们仍然值得我们去尊敬!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商品还处于稀缺状态,只要肯干,胆大,一般最初都能赚到钱;但发展起来后,他们却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衰败,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如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突然改变(包括国际局势,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但更多的还是自身原因而造成的战略失误,比如在广告轰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不顾实情继续加大广告投入(央视的几届标王都是如此并最终黯淡收场),没有客观冷静地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品牌的建设,而是自信心爆棚,自我膨胀,转而向多元化发展(其实是人性的贪婪),贸然进入陌生领域,摊子越铺越大,管理和资金都跟不上,从而最终走上衰败。

其中有一个章节,把太阳神和娃哈哈一起拿来对比和分析,娃哈哈时至今日都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他的成功缘于宗庆后的精明谨慎和务实,紧跟市场,小心试错,而当时风头名气都盖过娃哈哈的太阳神如今已鲜少为人所知;正所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本书并不仅仅值得搞企业的人看一看,我觉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值得一读。人生漫长,如何在平顺时保持谨慎,如何在得意时保持低调,如何在成功时保持冷静,如何时时不忘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生必做的功课。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十几年前发生事,现在还在发生,将来也一定还会发生……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读后感300字(3)篇


在简单和复杂的权衡比较中,简单并不一直是胜出者,食物的准备过程是这种情况的实例之一。为什么要用这样复杂的程序来制作一杯简单的咖啡?仪式总是在增加我们生活中的复杂,然而另一方面,它们提供了文化中成员关系的意义和含义。对咖啡爱好者来说,咖啡制作过程中讲究的仪式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和满足。如果可以不考虑价格和时间因素的话,我们总会喜欢刚加工好的新鲜食物而不是罐头和速冻食品,喜欢刚研磨完冲泡好的咖啡或全叶片茶叶而不是速溶咖啡或茶包。最终,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依靠时间因素和在社会背景中每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去选择用哪种方法的。要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我们需要更强大、更复杂的工具。复杂是能够被驯服的,但这需要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做好。减少按钮和显示的数量并不是个解决方案。真正的解决办法是理解整个系统,把它设计成可以让所有的部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这样就能使最初的学习和使用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几年前,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后来苹果公司的副总裁,认为系统的复杂性的总量是一个恒量:当你使人的互动行为更简单,那么隐藏在幕后的复杂性就增加了。特斯勒说道,把系统的一部分变得简单,那么剩下的部分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个原理就是今天所谓的“特斯勒的复杂守恒定律”。特斯勒形容这是一个平衡关系:使用户用起来更容易,意味着增加设计师或工程师的难度。设计面对的挑战是去管理复杂使之不再令人困惑。心理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人们在美学偏好上的特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人们在复杂程度上有一个偏好范围——太简单的事物就显得无趣和肤浅,太过复杂的事物就会令人困惑和烦恼。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复杂。此外,这种偏好的程度随着学识和经历而变化。复杂的事物可以是简单适用的,简单的事物也可以是令人困惑的。任何时候你看到标志或者标签被附加到一个设备上时,这就是一个糟糕设计的标记:一个简单的锁是不需要指示的。退一步说,一个设备不该让使用者被迫去加上某些标志。当一个操作是很多不同的任意操作中的一部分时,即使它是最简单的操作,也会变得令人费解。解决服务的复杂性的唯一方法是,将它们当做系统,把全部体验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如果每个部分都被孤立地来设计,最终结果就是各个独立的部分不能够很好地配合在一起。在处理所有其他事情之前,首先从确定什么是真正的问题的开始。我经常这样解释它:永远不要解决客户要求你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客户通常只是对症状作出反应,而设计师的首要工作,经常也是整个任务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发现潜在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问题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我们称此为“寻找问题根源”。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苹果不断更新着产品,但它仍然擅长于三件事:建立紧密结合的系统,而不是孤立的产品认识到系统的优劣只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为全部的体验作设计这种模范服务是不能装模作样的:工作人员必须信仰它。这意味着,必须对职员的需求给予和对客户需求一样的重视。工作人员得到很好的对待,得到持续的考察,互相帮助的意识得到加强,在需要协助客人时能够独立采取行动的能力会让他们每个人都会为在那里工作而感到自豪。如果工作人员都受过移情作用的训练,并为客人提供愉快的体验,他们最终将因他们的工作成果而相当愉悦。一个活动的哪个环节会让我们记忆深刻?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当然独特的体验总是会脱颖而出,但是如果所有事情都是相对一致时(例如在等待的行为中,从进入到离开),那么在记忆中的感受按重要程度排序为:结束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中间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系列位置效应”,一些研究甚至显示出了一个和直觉相违背的结果:一个漫长的不愉快的等待,如果在结束时,稍微增加些愉快的成分(但是整体依旧是不愉快的),那整个过程的感受甚至会变成更积极的。它之所以和直觉相违背,是因为除了有一个稍微好一点儿的结尾外,整个事件里包含的所有不愉快因素实际上并未减少。但是,正是结尾记忆效应在起作用。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十分清晰的:永远要用一个积极的事件作为结尾。我们需要两套原则来管理复杂:一套用于设计,另一套用来应对。最后,所有的规则都在交流和反馈中演化。设计中必须包含适当的如同学习工具一样的结构,来辅助人类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这项任务由于受到设计师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困难。一个系统可能必须与其他做类似事情的系统同时使用,但却遵循着各自不同的设计原则,即使每个系统自身可能是合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但相互之间的冲突使得同时使用这两个系统的人的生活变得复杂化。而且,设计还必须能够应对生活中难免遇到的故障情况。

本系列的第二册,看的时间较长,有很多实际场景的案例,让人比较容易理解。理论性的总结也很多,如何从复杂到简单,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极简的背后蕴含着设计师的复杂逻辑。有时也不能一味的极简,毕竟对于小白用户来说,简单未必是好事,因为难理解。所以复杂有存在的必要,他能在一定场景中,保证设计的可读性。其实从某些方面说,现代的产品经理应该是从有设计思维的人中演化而来的。如果没有设计思维,只是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做产品,就大错特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在当下这个职业刚兴起的时候,有一定的鼓动效应,他能是更多人关注到产品,或者转行产品。但是归根结底,设计产品包含了很多储备,不了解用户武断的去设计产品功能的人大有人在,所以产品有优劣之分,产品经理的水平自然也有高低之分。复杂和简单并不是对立的,它在设计中的体现,是要产品从设计的角度权衡的利弊的。诚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倾向于简单明了的设计,但是复杂反而会带给人以更加深邃和厚重感。享受复杂,甚至某些复杂的东西变为一种奢侈品,因为他值得把玩,或者经历过用心的雕琢。

总结这本书给我的经验:

1)我们需要中等复杂的任务,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2)简单的事物也包含着复杂的原理

3)设计师的角色是困难的,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包括产品的功能性,审美,制造,可持续性,产品设计中的财务问题,还有文化,培训,服务中的激励问题等等,设计师必须保证最终结果与最终用户之间适当的沟通

4)设计师选择了复杂,就把简单留给了用户;设计师选择了简单,就把复杂留给了用户

5)设计师始终要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并以此作为设计的根据

6)始终要以一个愉快的事件作为结尾,可以把不愉快的,麻烦的流程放在中间

7)销售人员和评论家会影响我们对用户需求的判断

8)情感使我们的体验增色,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记忆体验增色

9)设计师应该准备两套方案来管理复杂,一套用来设计,一套用来应对,最后,所有的规则在交流和反馈中演化

10)出错是极好的教育时期

喜欢《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读后感300字(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曾国藩唐浩明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