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从0到1读后感

从0到1读后感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900字。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9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900字

大家都知道,从1到100很简单,从0到1很难。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解读世界运行的脉络,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读来大受裨益。

书中有三点给我印象深刻:

1、主导商业思想

①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②保持精简和灵活性。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你不知道你的事业会变成什么样,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相反,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③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经创造出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才是可取之道。④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广告或营销人员去推销,就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科技应用于商业应该主打产品开发,而不是分销。在泡沫年代打广告显然都是浪费,唯一持久的成长是爆发式成长。

2 、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

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除非你的公司已经上市,否则,董事会不要超过5个人。(政府规章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要大些——平均为9个董事。)到目前为止,最糟糕的做法莫过于过分扩大董事会。看到非营利机构有几十个董事,外行人会认为:这么多的成功人士投身于这个组织,它一定会运营得很好。事实上,大董事会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它仅仅为实际经营组织的独断专行的领导提供掩护。如果你希望摆脱董事会的控制,那就尽可能扩大其规模。如果你希望它高效运作,那就缩小其规模。

3、创业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①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②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③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④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⑤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⑥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⑦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13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1300字

1.企业最好的产品就是企业自身。(人生最大的成功是自我的不断提升)
2.今天的“最佳方法”可能会把我们引入死胡同,而最佳途径是未经尝试的新路径。(要警惕路径依赖,勇于尝试新事物)
3.在一个人人看未来都迷茫的世界里,目标明确的企业总是被低估。(有目标的人充满能量)
4.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重要的是自我掌控)
5.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人也受幂次法则影响)
6.你应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你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这之前要先仔细想一想未来这件事情是否会变得很有价值。(打造自己最擅长最有发展空间的能力)
7.最重要的事往往不能一眼就看出来,它甚至像个秘密不为人知。(识别最重要的事的能力就是平庸和杰出的分水岭)
8.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9.事实上,大董事会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它仅仅为实际经营组织的独断专行的领导提供掩护。如果你希望摆脱董事会的控制,那就尽可能扩大其规模。如果你希望它高效运作,那就缩小其规模。
10.销售人员都是演员:他们的第一要务是说服,而不是真诚。
11.和演戏一样,不露声色的销售最为有效。这解释了为什么从事推广工作的人——不管是销售、营销还是广告——其头衔与工作内容毫不相关。推销广告的人被称为“业务经理”,推销客户的人被称为“业务开发”,推销公司的人被称为“投资银行家”,推销自己的人被称为“政客”。这些称谓的改换大有道理:没有人愿意被提醒自己正在被推销。(深刻)
12.多数能源公司折戟是因为至少忽略了以下7个问题之一,而这些问题是每个公司必须回答的:(特别有用的思维模型)
1)工程问题:
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2)时机问题:
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3)垄断问题:
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4)人员问题:
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5)销售问题:
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6)持久问题:
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7)秘密问题:
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13.只有10倍的改进,你的产品才能给客户带来明显的优势。
14.每个失败者都运用被普遍认可的观念来描述自己的璀璨未来。但是伟大企业是构筑在秘密之上,这是它们取得成功的独特原因,而别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15.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也是企业通过垄断新市场赢利的方式。最好的项目可能是人们忽视的项目,或没有大肆宣扬的项目;最好的问题是无人尝试解决的问题。
16.无论能源如何稀缺,只有对特定问题拿出最佳方案的公司才能赢利。还没有哪个产业能重要到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建立卓越的企业。
17.独树一帜的创始人能做出权威决策,激发员工强烈的忠诚度,提前做出未来几十年的规划。自相矛盾的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毫无人情味的官僚机构虽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却鼠目寸光。
18.创始人最大的危险是对自己的神话过于肯定,因而迷失了方向。同样,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19.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会更美好,而是要今天努力创造未来。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7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700字

引申推荐

第一本

这本书与《从0到1》同属奇点系列

第二本

这本书是对《创业维艰》作者本 · 霍洛维茨影响至深的管理参考书

在评价上有这样一种论调:《从0到1》相对有些浮躁,创业的人应该去读《创业维艰》。这种说法也没什么错,甚至我也要说赞同,但考虑到两本书的差异,都读,让读者自己判断才是更好的选择吧。

这本书与《创业维艰》不同,相比于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示例,这本书更注重于格局的搭建,给创业者提供开创企业时应思考的视野是本书的核心。

说到这种误读,大概要怪书名,“从0到1”式的“无中生有”的确有一种心生浮躁的感觉,其实并不是这样。本意的确是无中生有,但更应描述为“创造”,作者对于格局构建中的创造力十分看重,他所强调的观点是:

在本书中,作者以事例与理论并行,并结合了一些经济学的分析,使得其既具可读性易于理解,同时以专业的视角对其结论作出学术性证明,这一点十分难得,毕竟理性的读者很难对事例,尤其是“各自不同,无法做实验验证”的商业特例轻信,利用学术的“证伪性”推定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第十一、十二、十三这三章中的分析让我印象最深。

第十一章对销售的定位、方法分类和简要运用阐述深入;

第十二章对于时下热点的人工智能问题分析与大众常规观点有不同的分析视角

第十三章对于绿色能源创业泡沫环境分析和特斯拉的特性对比将成败进行量化对比

总体来说,这本书相比《创业维艰》,的确没有那么实在,要抽象很多,意在战略。

要说价值,管理与战略哪个更重要?很难说,仁者见仁吧。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26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2600字

《啮合创业:在斯坦福学创业规划》

丘吉尔说:成功意味着屡战屡败却从未失去热情,当我们看到大家都在乘风起飞的时候,也会由衷升起开启新征程的冲动,这本书在网上还没有找到资源,但是我却觉得它是一本可读性非常高的小册子,就像是基石一样,给我们提供了创业的最基本的模型,它不虚浮,却脚踏实地;不矫饰,却可爱无敌。

如果你追不上客户,那么就无法把产品卖给他们。这一点在稻盛和夫《成功的法则》,铃木敏文的7—Eleven《销售心理学》里面说,不是要去替客户考虑,而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你必须要明白自己是否在解决一个问题,而且有足够的热情去寻找真正能解决他们\痛点\的方法,努力去超越现有的方案,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去提供给客户另一种产品,或者超出他们的预期通过这两种路径成功抓住客户需求。

并且,当客户需要一辆自行车的时候,请不要为他们提供汽车。每一个产品的成长期都会需要陪伴用户跨越一个鸿沟,也就是说,在他们新鲜期过后,去探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维持下来。

客户才是你一切商业计划的起点和终点,从现在开始,不妨把我们做的事情跟客户的意愿同步,跟他们在一起,深入了解痛点之后提出解决方案。

2.创新,而不是模仿——找到产品爆点

首先,去关注需求金字塔,依次考虑功能、效率,最后才是爆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其实说的也无非是这个道理,在满足基准条件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去在满足客户痛点之后,去体会他们还没有说出口的需求,力求为客户创造惊喜。

并且,记得学会讲故事。讲故事是一种能力,不管贾跃亭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佩服的是他讲故事的能力。华与华在《超级符号》这本书里面强调了口号和故事的意义,一个好的故事能让人口口相传,朗朗上口。这绝对不是成功营销的唯一条件,但至少在心理学的范畴中,利用人的潜意识来进行的决策判断,是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3.客户获取——商业中最重要的部分。

客户取质上是消费频率、产品爆点和利润。和在力所能及的范内敲开更多扇门,并到一个降销成的法仔细审视一不你的管道,确保你的产品让客户感到惊喜,从而让他们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帮助你们推销产品。并细分你的产品爆点。思考一下利润组成的三部分:成本、客户流失和客户终生价值。是否创造了独特的销售模式?如果你的产品因为客户基础扩大而变得得很难销售,那么考虑创建你的产品组合。确保每一个新产品都会有各自的爆点、独特的销售模式和盈利计划,对我们来水,最好的状况就是把客户也变成销售队伍的一部分。

4.商业成本——让付出得到回报

首先,去尝试零的博弈,成本虽然不可避免 但是你还是可以试图去消除其他一部分,比如宜家在这一方面就是典范,或者Skype公司把免费的电话服务打造成产品爆点,这都是正确的做法。

无论我们是去进行成本定价,还是价值定价,都需要注意很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第一种陷阱是,设定的目标太多、太模糊或者太复杂,以至于没人能理解;第二种陷阱是,低估了让你团队中的其他人看到目标并与他们就目标进行沟通的重要性;第三个陷阱是,基于不确定的信息设定目标。如果模糊性会对数据搜集过程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你可能就无法确定你是否需要调整你投入的时间和资源。

商业模式远不仅仅是玩数字,而是一定要努力让你的商业模式也成为产品爆点的一部分。

5.合作伙伴——没有哪家公司是一座孤岛。

所有的合作伙伴其实都是爱与恨之间,当我们确保自己成功的时候,却也要确保你的合作伙伴成功。高中时候的校训一直在引导我\你一定要去做最好的自己,去帮助他人成功\,我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去践行。

6.竞争对手——别轻易被他们吓唬到,但也请时刻保持警惕。

想想看,你是要在风暴肆虐,鲨鱼环绕的红海之中奋斗,还是在风平浪静的蓝海中悠游。李善友在《颠覆式创新》中举到了太多颠覆的例子,可也别忘了,若没有做到十倍的创新,你很难在需求理论的挤压下获得存货的空间,其实一切也没有那么简单。

7.全球化——在全球扩展你的业务

全球化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奖 ;你需要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同时你需要随时做好退出游戏的准备。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目空一切。在世界不同地区,参与者,“赌注”和当地规则都将对你的商业成功产生重要影响。能为全球用户解决痛点问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努力同步我们的齿轮,才能走向全球。

8.团队——没有人,如何成事。

为团队找到合适的成员并非易事,不过,既然团队是你最大的资产,那么聚集一个流的团队当然是至关重要的。确定加入你团队的成员有才能、有执行力或是具有非线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者和布道者通常是团队所需的最初角色随着业务的开展,你需要加入生产者,管理者和整合者。然而,在你朝着目标前进,并邀请你的“梦幻团队”加入旅程之前,你应该问你自己一些问题。如果你关于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你都需要重新评价你的团队。在《改变未来的十种人》这本书里,对团队的介绍更加详细,也更为深刻。

9.现实检验——永远直面残酷的现实。

最近在看《创业维艰》和《硅谷钢铁侠》,真的让我体会到了创业的不易,至少我们想要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根本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我们对于现实的风险始料未及的时候。

其实没有人真正愿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发现一个创意的错误之处,尤其是当切都运转良好的时候。我们知道,做这样的事有多令人灰心,但这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要分配资源去识别风险了解何时需要作出调整。如如果你花时间在做现实检验并对一切都有所准备时,那么即使未来出现问题,你花费在检测问题、采取行动和织错上的时间将会大大缩减。

10.同步你的齿轮

当我们把所有的要素都统一起来,才是十全十美的基础,这十个齿轮互相交错,成为了啮合创业的基石,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值得我们去深挖。借书久了,图书管的管理员问我\你这是要创业吗?\ 其实我真的是看着玩儿的,但其实也说不定。

2009年比特币的概念刚出来的时候,我还在念小学,现在区块链的概念也出来了,我还在上学。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有机会抓住风口,至少我希望当风来了的时候,我至少已经准备好了迎风起飞。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书笔记10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书笔记1000字:

这本书看了2遍,值得看两遍的书不多。因为现在看到太多战略不重要,产品最重要;营销不重要,产品最重要……等等之类的观点,所以这里给了我一个清醒思考的机会。

创业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事情,开放到让人无所适从乃至惶恐。像傅盛所说的理念一样,一个创业公司CEO的首要问题是将一个开放的问题,变成一个封闭的问题,这样创业就有解了,才有目标,才能给聚焦一点去做好,才能够有精益创业的机会。市场就像一个原始森林,如果盲目去做好所谓的极致产品,估计就是在森林里打转,是出不来的,于是我就用“探险”这个词来描述好的创业方式,而不是用“冒险”这个词。

本书最重要的问题是写在开头的:“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是辨别一个人是否拥有独立思维的切中要害的一个问题。正如笔者说说,出彩的回答很少,相对于智慧,这些想法缺少的更是勇气。针对这个反主流问题,多数回答都是对现在的不同看法,而好的回答应该尽可能地使我们看到未来。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反主流的事情,能够看清未来的异端人士才更适合。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大多数只是模仿,太多民族丢掉自己的特色,反而失去了独特创新和进步的优势;

竞争会扼杀创新,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开辟新市场;

“产品会说话”是谎言,如果没有天使用户,利基市场,病毒式营销,一炮而红是幻想,客户不会主动上门;

失败者才会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特别到了一个赢家通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创业开局十分重要,“频繁试错”是错误的,市场不会等你太久,精益创业也不能盲目,必须有针对性地反向去努力深挖;

一个企业不可能光靠品牌吃饭,必须做好基础产品,形成社群;

员工持股必须从创业开始就实施,一个拥有独立特行魅力的企业文化才能给吸引优秀员工,吸引客户。

从0到1创造是新市场可能会比较困难,要求比较高,就像拥有发现“美”的能力者。但我们即使没有发现美的能力,但发现丑的能力肯定都是岗岗的,只要把丑的认真改得美一些,有品位一些,也不错了。我国市场上的产品太多了,并且假冒伪劣、次品充斥,只要用心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出来。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从0到1。记得独立思考哦,毕竟这个才是一切的起点。作者:刘将茂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好吧,让我们来聊聊这本书,这本书只有简单的260页,我看完这本书仅仅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还在书中的一些精彩之处做了笔记和思辨,总体来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不单单是创业者,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一看,单从书的名字上来看,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创新的作品,虽然大多数的篇幅都在讲如何创业,如何打造初创公司,但整体来看,这里讲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1、关于创新(书中所说的垄断),这是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本书的中心要点,解释了什么是0到1。简单的复制旧技术是横向发展,而创造新技术是真正的从0到1,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不用去关注事情的本身,具有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非常的有用。 创新是一种思维,当你的公司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创新,但如何创新?我们对我们现在的产品做一下小小的改进,这就叫创新么?就如同书中所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至少要对现有的产品改进10倍以上,才能形成创新,而这种创新能够保持你的垄断地位。 我们在经营公司过程中,或者工作中,是否也需要这种思维方式,人们总是过多的关注我们能看到的一面,我们是否能够透过这是表面,去思考和探测到深层次的、具有对立性的另外一面,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如何避免竞争,找到优于对手的解决方案,形成垄断地位(可以靠专利、靠政策、等等手段),这是每一个公司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形成绝对优势的唯一路径。比如:腾讯垄断了社交(微信)、淘宝、京东垄断了电商、百度垄断了搜索等等,我们都能看出垄断的影子。 那么如果不能避免竞争,短时间内又不能消灭对手形成垄断,怎么办呢?合作和联合,比如:滴滴和快的、大众点评和美团、58同城和赶集网等等。2、关于78:22法则的思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八法则,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有几个规律,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上,80%的销售是由20%的产品带来的,80%的业绩是由20%的人员带来的,等等,关于产品,关于市场,关于工作,关于定位都离不开这一定论,我们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这方面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每一个领域都想进入,每一个产品都想涉及,每一个小市场都想拥有,从市场角度、从公司运营角度来看,尤其是市场总量一定的情况,这种做法或许看来是无奈之举。 但问题始终存在,我们过多的大而全,追求全能,把公司精力平摊到所有业务上,势必就会压缩我们在优势业务上的投入。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严重低下,我们投入了过多的运营成本(书中所说的客户获取成本),而取得的确实一块很小的市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公司压力越来越严重,而我们的优势产品,却由于我们把精力分散而无法精益求精,优势产品竞争力也会下降,最终导致满盘皆输。 我们为何不把产品布局重新安排一下,集中我们的优势兵力,打造这22的业务和78的市场,而把那78的业务却只有22的市场交给其他公司或业务单元去做。一方面,保证我们的优势业务的优势地位,同时,其他业务单元的精力足够去开拓那22的市场。我想,这是该有取舍的时候了。3、如何面对和思考失败,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去研究别人为什么成功,在中国传统意识里,我们也喜欢报喜不报忧,我们不愿意去面对失败,不愿意研究失败,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公司的成功都无法复制,每一个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成功不是中彩票,基础决定命运,浅薄的人才会相信成功靠运气和机遇,只有强者才认为成功靠因果,这有点像佛家思想,凡事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翻译过来就是,机遇是为有准备人的量身定制的。 关于失败,史玉柱有一句话:没成功一次,智商下降一点,没失败一次,智商上升一点,很多时候,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能启发心智。4、关于团队文化的思考,我们的公司是什么文化,我们的团队是什么文化,我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加入,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团队文化是一个公司或一个团队的灵魂,代表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目标,甚至相同的爱好等等。 那么我们的公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团队文化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在这个公司刚刚创业和成立的时候。团队文化一定不是强行打造和灌输出来的,而是在公司不断地发展和运营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团队文化一定要在选人的时候就开始的,一个不认同团队文化的员工是不能够招聘的,同样,作为公司,也要认清自己的团队文化,鉴别那些人是能够理解并真正认同我们的文化的,一个团队有太多的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信仰,这是很可怕的。这是我们的管理者特别要重视的。 我们现在很多公司在不断的含企业文化,不断地变更企业文化,然而这恰恰就是欠缺的地方,我们没有好的办法来建立并维持我们的文化,于是就不停的喊不停地喊,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喊出去的文化,我们自己真正理解了么?我们需要让员工如何理解我们的文化?就好像在一个农村的墙上写上“科学发展观”,农村能弄明白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么?出现这样的现场还是由于我们的基层单位懒吧,没有把中央的精神进行分解、切实的落地吧。 我们现在在谈用户意识,什么事用户意识,用户意识如何落地到具体的员工、具体的岗位,我们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高层到基层都在说我们要有用户意识,高层可以这样说,但是基层既然这样说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想是执行层面出了问题,我们并没有把这句话认真的分解,制定可行的,员工理解的话和工作内容,没有翻译成员工既定遵守的章程、流程、操作指导书。我们只是在不断地喊用户意识,那么效果可想而知。这本书有很多的精彩之处,他讲述的是道理、故事,但传达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教会人如何思考、如何看待事物,我想,这本书里有一半的内容可以归结为心理学范畴。是一本不错的书。

从0到1是创新

从1到n是复制

现代商业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从0到1

而后则是实现了从1到n无限复制

未来的商业是创新与复制的较量

创新如果稳居上风商业的未来则是0到1

复制如果稳居上风商业的未来则是1到n

1776年瓦特引领了0到1的风潮

1954年约翰·冯·诺依曼引领0到1的风潮

接下来又会是谁来做这个领军者,商业又是怎样接纳这些创新,怎样处理这些创新,怎样将这些创新日常化,未来商业是句号,还是问号?

其实这本书最强调的是创业者的个人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目标明确,眼光犀利,专注,缜密,超强的执行力和控制力还有预判。但是能够有这种意识和魄力的,基本也不太需要看这类书……

看看就行了……

推崇创新而非复制,打破旧观念,建立新体系。

·循序渐进×——大胆尝试,而非平庸保守;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一定要有计划性;

·改进中竞争×——对于企业而言,竞争很难赚钱,要垄断;

·专注产品而非营销×——营销和产品一样重要。

 

企业目的和驱动是——钱

如何赚钱——避免竞争,开启垄断模式,最大获利;

垄断企业的特征——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建立企业的不可复制性——秘密;

如何垄断市场——占领小市场,扩大,创新而非破坏;

发展——计划性,规划未来的方向和道路;

幂次法则的启示——看准,专注;

打好企业基础——合伙人、公司权利、员工稳定、报酬和奖励、不断创新;

打造企业文化——合作、才能匹配、专业、不可替代;

推广和销售——重视销售,扩大影响;

跟随新时代——人机共处,互补,友非敌;

公益创业想要成功也是一样,特斯拉成功秘诀——技术、时机、垄断、团队、销售、持久、秘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9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从0到1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