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之以文载道读书笔记。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不可一日无书读。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大学》之以文载道读书笔记,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大学》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有着崇高的思想地位和学术地位。南宋朱熹将其从《礼记》四十九篇中抽出,并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同时,他还把《大学》与前三者合称为“四书”,确立其为“四书之首”,称为“入德之门”。此外,《大学》的学术地位也很高,这除因其蕴含较强的哲学逻辑思维外,与其身未解之谜也有一定关系。《大学》的成书年代,史料语焉不详。其作者谁,亦众说纷纭:程颢认为是孔子,朱熹认为是曾子,明清两代学者认为是子思,冯友兰认为是荀子,傅斯年认为是董仲舒(或许还有我不知道的观点,举例未尽)。未解便值得考究,故研究《大学》成书过程的学者亦不少。

事实上,《大学》在先秦散文中还有着不可忽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文学地位。《大学》与《中庸》大概成形于同一时期,故不加以比较。而把《大学》与《论语》《孟子》相比较,显而易见:《大学》驾驭语言文字更加凝练,说理条理更清晰,逻辑更严密,引用《诗经》《尚书》更自然,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儒家思想体系。因此,我想就《大学》的文学特点中结构严密化、说理系统化、引《经》据“典”三方面进行分析。

《大学》之结构严密化,见于它作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结构严密。其开篇言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门见山,为我们定下其行文总纲领。这便是“明德”“亲民”“至善”(朱熹《大学章句》云:“程子曰:‘亲,当作新。’”),后被归纳为“三纲”。之后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则为我们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大儒家入仕修为要求,后被概括为“八目”。后文则围绕这些展开论述,贯彻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阐明治国理政与个人修为的统一性。

《大学》之说理系统化,体现在其逻辑清晰,行文简明,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就《大学》文章本身而言,我们可以在文章找到多次递进说理的例子。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采用相似句式,论述从“知止”到“定”“静”“安”“虑”“得”,这种层层深入的关系,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使文章显得紧凑而富有气势。又比如,这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是种“连锁反应”,前一事为后一事的因,后一事又为再后一事的果,因果相连,使论证清晰,更具说服性。再如“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这一句讲的是“齐家”与“治国”的关系,阐述治国必先齐家,再说,不能管理好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是从未有过的事。正反说理相结合,让人更加全面的认识家国关系,并意会后世所谓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含义。

将《大学》与《论语》《孟子》的说理方式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论语》仅为“纲要式的记言”。《孟子》虽为语录体散文但叙事较多,但已能围绕某一中心逐层深入论述。而《大学》较《孟子》做得更好。举个例子,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孟子·离娄上》第五章道:“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家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其中,已有对“家国天下”这一概念的陈述。而对比《大学》中“修、齐、治、平”的相关论述,我们能清楚看到,《大学》对个体与国家的关系陈述更加简明扼要、系统完备。

《大学》第三个文学特点,我把它概括为“引经据典”娴熟化。所谓的“引经据典”主要指引用《尚书》,依据《诗经》。因《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另一本是《春秋》),被儒家尊称为经,又称为《书经》。我这里讲的“引经”特指引用《尚书》。而《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汉代起《诗经》更是被奉为楷模,是古人创作借鉴的瑰宝。故“据典”,在此指依据《诗经》。

何以见得《大学》中“引经据典”的娴熟化?从数量上看,《大学》全文共2000多字。而据个人统计,《大学》中引用《诗经》12处,引用《尚书》7处。从质量上看,《大学》中引用《诗经》《尚书》之处,基本上是作为论据替作者的观点“撑腰”。基于《诗经》《尚书》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这些引用无疑会增加文章的权威性,使其中的观点更易被读者所接纳。更难得的是,《大学》作者在引用《诗经》《尚书》时,基本上结合被引用句子的含义进行举例阐述,例如: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此处引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经·卫风·淇澳》,并一一论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赫兮喧兮”的含义,最终说明了君子品德完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的道理。结合阐释,让引用与文章浑然一体。

综上所述,《大学》具有结构严密化、说理系统化、引《经》据“典”娴熟化的文学特点。若说,《孟子》已体现出说理独立化趋势,《大学》则是说理“初熟”。长期以来,人们多把《大学》作为儒家思想教育经典著作,认为其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晦涩难读。但细品下来,觉得它的确是先秦文学中独具匠心的精品,甚至可为我们现在创作议论性散文的谋篇布局提供宝贵的参考与经验借鉴。

后学愚见,请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四书释义》(大字本),钱穆著,九州出版社,2017年出版。借鉴其中分析儒家思想脉络的思路,阅读其中《论语要略》《孟子要略》中介绍的读法和参考资料,再行文。

2、分析《大学》“作者是谁”时,参考百度网站,整合多位学者观点。

3.《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参考朱熹对《大学》的研究观点,并引用《大学章句》中对“亲民”的解释,即“程子曰:‘亲,当作新。’”此句。

4、《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文章中提到《论语》《孟子》与《大学》的对比,《诗经》《尚书》的文学地位时,对本套教科书(上卷)第一编上古文学部分中第二到四章相关知识点穿插应用。

5、《中庸·大学》(理雅各权威英译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出版。文中对于《大学》原文的引用皆源自此书。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文心读书笔记之小小的书柜


《小小的书柜》这个章节是讲怎样给孩子选书的,书里为孩子挑的书籍对于现在的孩子显得过时了,今天就来梳理一下自己对于“为孩子选书”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为孩子挑书仿佛成了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对于挑书这事我到认为不必那么烦恼,现在的图书出版业已经比较发达,城市里的书店也各具特色,基本每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都能找到像样的书店。无论站在任何一个书店的童书专区,选上一本适合孩子又让孩子喜欢的童书是非常容易的,现在的孩子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喜欢阅读。

让我们对挑书产生烦恼情绪的是父母内心对“阅读”构建起的利益追求,我们希望孩子们今天买书,就要迅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就能答对更多的阅读题,就能写出50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平心而论,这事儿搁我们自己身上也困难有加,“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话放在父母对孩子阅读的希望上尤其合适。

为孩子选书不难,难的是“能否参与”,更重要的是“能否坚持参与”孩子的阅读?仅仅是“共读一本书”没有意义,关键在于读完之后的交流分享,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如果父母也能动笔写一写,在共同练笔中分享见解的灵光。保持心态平和,坚持慢读精分享,厚积薄发,着眼未来。

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学校教育已经过快过宽过广,我反而觉得家庭应该担负起“减速”的任务,落实好细节教育的职责。

读礼记之《大学》有感范文读书笔记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估计A4纸五号字打不完两张,其实很短,而且结构足够清晰,它讲述了从个人到天下应该如何达到理想状态的方法论。

第一段给出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就是明德,新民,知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从知止到平天下呈一个因果关系;明德和新民是一体两面,同时与平天下息息相关,就是说平天下和明德新民说的是一个回事儿,美好的德行广泛显现,人民的思想教育水平进步,生活安稳,都是儒家想要达到的理想社会的三种表现。

知止到平天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代表了从低到高的修养和它的要求。其核心是理性。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修身及之前是向内的,建立绝对理性的世界观的过程;之后是向外的,拥有这种修养的君子具体应该怎样发挥作用的方法论的部分。

知止的含义是知晓所要停止的目标地,君子的目标是追求贤明,就如同圣王一样,神情庄重仁慈但是十分谨慎,这就是君子所追求的东西。

下一步是诚意,核心是对自己的心不隐藏和对自身的约束,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形成、促进。不对自己隐藏自己的恶行,不自我欺骗,同时约束行为,这样就能自得,从内到外、从外到内消除恶性的影响。

正心是诚意的进一步,消除恶性之后是消除一切的非理性的情感的因素,以绝对理性看待自身,是为得正,将愤怒恐惧喜好忧虑乃至于感官上的影响都消除,通过头脑和理智作出判断。

修身的部分仍然是说不要被固有的印象、情感所蒙蔽,因为喜爱所以看不到其中的恶,因为厌恶所以看不到其中的善,都是不够理智,修身不足的结果。以理性统帅所有的看待事物的方法,依次抛弃对自己的欺骗、失之偏颇的情感、固有印象和标签的影响,真正得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是诚意正心修身三步组成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准备部分。

后一部分是向外的,也就是齐家到平天下的部分,相对于之前对于建立理性世界观的要求而言这一部分是相当倾斜于方法论的部分的。

其中影响甚深的是由家到国的投射的治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大学》中强调了未有先养子而后嫁者也,它有两重含义,一是说家到国的投射不是完美的,会有偏差,二是因为没有人能告诉你治国的每一步要怎么走所以要敢于实践,这大概是实事求是和敢想敢干的精神的某种体现。

除了家国之间可以参照之外,关键的一族、关键的个人对于国和天下的影响甚大,王室和君主是民众行为的表率,自上而下的效仿顺序是儒家思想中德治的重要理论基础,论语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也是说上层贵族的做法会影响下层民众,那么究竟为什么呢?《大学》的作者似乎认为上层贵族良好的品德会使民众信服,也就是说统治阶级获得了相当的权柄包括话语权以及向民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作为领导者它的隐性的和显性的话语在民众心中产生的效果也与普通人有区别。也就是说不是抑制下层民众的声音使得人们只能服从于指令,而是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包括君主和王室行事、执政的方方面面,使得自己实际上在民众内心中的影响力,增强。

因此,这一部分讲的是通过打动人心进行统治,与现代的通过法制进行统治有所区别,但是仍然可以借鉴。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真正关心民众、民生和人权来维持长久和繁荣,从负面的角度来讲就是无尽的政府宣传和愚民政策。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一、兵法解析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以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意思就是:

士卒没有亲近依附之前就执行惩罚,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很难使用。士卒已经亲附而该罚不罚,那也无法用他们作战。所以一手用宽仁的手段去怀柔,使他们知恩,一手用军纪军法的手段去管束,使他们畏威,这样打仗才能取胜。

平素能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重视严格贯彻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这表明将帅同士卒之间相传融洽。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指文治,用奖赏、道义等教育、管理士兵;“武”指军纪、军法,对违令者实施重罚。

意思是说治理军队要文武并用,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孙子在这里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要做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将帅必须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这样才能使“士卒亲附”。“士卒亲附”才能加以管束,对违纪者施以惩罚;

第二,严明军纪要与宽仁厚爱相结合,赏罚并行,文武相济,是治军的长久之计;

第三,一支纪律严明、内务整肃有战斗力的军队,是靠平时严格教育训练出来的。“令素行”为的是“与众想得”,从而确保内部和谐统一。

当然“令之以文”,并不是一味地溺爱士卒,不加指责,除了教育、爱护外,还要用纪律约束士卒,要“齐之以武”,赏罚分明,方能保持全军统一。

在运用“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谋略时,要结合具体情形,该奖则奖,该罚责罚,审时度势,据情而定,否则难以收到良效,

二、古今联想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所以要用“文”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对于今天的领导者来说,就是要坚持不断滴对被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之以理,晓之以义;又要采取必要法纪和赏罚措施来统一步调,这样才能够“是谓必取”,即取得预期的成功。

领导者借鉴孙子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育人思想,就必须掌握赏罚的艺术,做到赏罚分明,恩威并重。

三、读后感

这一篇主要从团队搭建及管理方面介绍领导者只有以身作则方能让员工亲附,既而才能在具体事情过程中审时度势进行赏罚。

补充几点:

1.亲附的程度到如何,《孙子兵法》中没有提及,需要每一个领导者在各种小细节去探寻,相信每一位成功的leader都有一套自己的亲附标准及方式,这套标准需要我们来拟定,以身作则只是孙子提及的亲附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具体还有什么其他的,看leader本事。

2.赏罚分明,意指工作结果及奖惩措施公正公开化,唯有这样,才可服众,唯有服众,方可统一步调,高效管理。

3.平日“洗脑”很重要,此处“洗脑”“非贬义词,意指多多与员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与传达。

管理团队到最后你一定会发现,同等状况下,经常与员工交流的公司的员工离职率一定是低于为了做事而做事的公司的。所以为了避免此类状况,公司设立一个企业价值观。

俗话说,活在这个世界,要么你去改变别人,要么你被别人改变,管理团队也是,要么我把你“洗”了,要么我被你“洗”了!

相信《《大学》之以文载道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学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