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我亦飘零久》读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森之倩

想买这本书已经很久了,正好书柜里的书需要换新,于是买下了心仪的它。

荞麦写的推荐序,独木舟自序。

每次看书我最喜欢看的便是序,前言,后记等等。因为这些最能代表作者本来的思想。

这本书主要是游记,记录的是舟舟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开篇以一首小诗开头的。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这本书我看总共分五次看完的,时间多的时候便看得多一点,时间少的时间便简单翻阅。因为只看过一次,其实书中很多细节都记不清。

写书评还不够,只是想简单记录下初看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舟舟看到万家灯火的那张照片,真美,美的窒息。

看完这本书也比之前更了解舟舟, 知道以前不知道的一些过往,开心的,难过的都有。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媒介,一个更了解她的媒介。而对于她来说,这是她生命中某个时候切切实实发生的事情,也是当时真实产生的感受。

我记得文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

有些地方也許這輩子都只會去一次,所以和誰一起去,非常重要。

她劝告朋友一起结伴旅行时,她说:"以后你可能会去这里,但是我们这些人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再聚在一起。"同样也是这句话促使了她自己的印度之行。

对于旅行,她曾说:

那时候她很小,很想看世界,可是没有钱。后来她终于有了一点钱,所以她把它全用在旅行这件事上。

大意是如此。年轻时,除非先天条件,大部分年轻人都是贫穷的,都想看世界,而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却又大不同。

文中提到的眼神纯净的外国男孩,记得她在大巴车上蒙头大哭,记得她看到月亮时的震惊以及无人分享她喜悦的孤独,这些都是她看世界的过程。

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

这本书中有很多经典,扣人心弦的语句。可是我却没有记住。我记住的都是 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比如,她和她母亲之间的联系。

比如,她和她曾暗恋的男孩最后成为了朋友

比如,她在旅舍中遇到的有趣的人

比如,她和她的旅伴发生了龌龊,差点分开,最后又因一场雪,两个人彼此疏远的距离再次靠近。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片段,也许这些以后会在我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闪过。

我想,如果说,印度之行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印记,那么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印记。

写字途中,想要摘抄一些书中的经典语录,于是在网上搜索,恰好看到了豆瓣的书评,好的,不好的都有。有人觉得真实好,有人觉得真实不好。

其实我们现在谈的所有感受对于独木舟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人能体会到当下她的感受。以及后来生活中,她一个人做手术,只有一只玩偶陪伴着她。她的恐惧,她的担心,她的痛苦,她的难受,她的孤独,她都一一承接下来。

我们的评论,介于自身视野所作出的评价都是主观的。所谓的换位思考在没有遇到实例之前都只是一个假设而已。假设自己能承受,可真实来临时,才知道生命之重。舟舟是如此,湖湖也是。好在她们都挺过来了,带着消极的乐观走过来了。两个都曾有抑郁症的人逐渐像个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感受着阳光,感受着温暖,感受着生命。嗯,其实一切都很美好。

舟舟说,她讨厌的是分离本身,每次都要装作若无其事。我也是,我每次都说没关系,我一个人也可以的。其实我也渴望有个人能陪着我做我想做的一切。

可是我渐渐明白,思想不同的两个人即使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也不会产生共鸣。这比独自一人看电影更加难受,一个是无人理解,一个是渴望理解。后者终究是有希望的,只是需要时间来证明。

生活不是辩论,也不是证明题。不是对亦或错。它更像是一道语文题,拥有许多广泛的定义,你可以根据你的理解书写你的看法。

书中有几个片段,舟舟回忆起年少的她,读来是令人心疼的。小小年纪,却要承受那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一切。

有人说,文字读来矫情,是的,随着我们年轻阅历的增加,有些文字是无法再打动人,会觉得里面的文字矫情。觉得矫情你可以不看,何必委屈自己还要踩踏他人。

想起文中所说

在人类从猿猴刚进化为人时,我们惧怕很多事唯独不惧怕人,大家抱团一起。

而现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再惧怕那些我们不曾知道的事,唯惧怕我们的同类——人。

是怎样的变化使我们惧怕我们的同类,惧怕人性?

键盘侠,利用地震受灾信息诈骗,利用同情心加害帮助她的少女,幼童侵犯案,家暴,虐待儿童老人等等信息层出不穷。

是什么令人变得如此贪婪?

是什么让一个人可以对另一个帮助自己的人下毒手?

又是什么让人可以残害自己的骨肉?

以及各种老人倚老卖老,打骂小辈的信息。有人说,不是老人便坏了,只是坏人便老了。可我依然无法理解人性为何如此。而我的不理解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又是那么的渺小。

我想有人迷恋旅行,有可能也是因为眷恋旅行中少有的开放、包容、理解以及相互尊重。在旅行中我们对他人的敌意与防备会不自觉减弱。在旅行中我们会受到他人的帮助也会帮助他人。

我一直记得我第一次旅行时的忐忑以及路上收获的善意。我记得大理洱海的日出日落,我记得廊桥的月夜,我记得大家的歌声与笑容。记得驴友的帮助。

我记得在武汉时,一位退休老爷爷在我打不到出租车时一直陪我等公交车。

我记得深夜抵达西安时,青年旅社的小哥撑着睡意在前台等我入住。还有许多这样令人感动的片刻,它们都深藏于我的脑海里,在某一个时间,不经意被想起,使我感受温暖,也正因此,我也愿意帮助路上需要帮助的人。

我想,旅行的意义除了让我们能更清楚认识自己以外,也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活法以及不同特质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读后感)


这不仅是游历,更是时间的足迹。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从甘南到泰国,从厦门到印度,遇见的不仅仅是世俗风景,还有触动人心的人事,更是独木舟对生命以及自己的诚恳审视。《我亦飘零久》这本书是作者出道以来,最具勇气的诚意创作。在我看来,好的书籍不必用华丽的词藻装饰,无需批判和讽刺,而是去安抚焦躁的心灵,充实生活,完善自我。

“命运是公正的,它知道你的极限在哪里,它不会把你承受不住的苦难强加给你。”这句话我记忆犹新,因为这本书教会我太多道理。随着时间流逝与时代发展,互联网的影响至深,“丧”不但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主流文化,更成为了许多人负面情绪的代名词。大家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以潮水一般的攻势所占据。快乐虽唾手可得,随之而来的也有“丧”文化的声音。抱怨、浮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让许多人止步不前,然而这种情况却引起了不少网络人的共鸣。

凡是过往都有序章,所有未来都值得期盼。人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倡导“丧”文化的传播,让这种负面文化成为主流。人生的某些障碍,是我们难以跨越的,与其费尽周折选择逃避,不如勇敢克服,或许这会铸就我们人生的新高点。不管前方的路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多么坎坷不平,都比站在原地徘徊不定更接近目标。不用担心路途遥远,近一步也是进一步,同样有它的惊喜。

现如今,越来越少数的人选择去读纸质书,但当我时隔三年再去读这本书时,我依然热爱,依然热泪盈眶。我再一次被它深深吸引,忘记了身旁的喧嚣,所有的烦恼仿佛被我遗弃到孤岛,周围的一切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只是文中最平凡的字眼,但至少也属其中一员,似乎和作者同样历经市井纷繁,见识人生百态。“世界给了我们黑暗,也给了我们星星”。这本书赋予我烦恼存在于过去的理念,教会我缓慢坚定的成长。

风吹落枯叶,枯叶滋润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茁壮的生长。在阳光的沐浴下,捧着淡淡清香的纸质书,感受书中的故事,聆听书中的声音。虽然时间联合命运将我磨平了棱角,但这不会让我半途而废,放下手中的笔杆,我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平稳坚定的生活。

后记:我认为可能有些人选择删除在这个城市或者这个世界的痕迹,选择逃离。那么或许这些人也还会热爱一些事物,燃起对一些事物的希望,本身就是美好的东西只是被暂时隐藏,不应该被遗忘。那么请读一读这本书,就算不是最闪耀的星星也可以照亮黑夜,相信苦尽甘来。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1500字(3)篇


41/100 〈我亦飘零久〉n这本书吸引我将它列进书单是因为它的名字n是木心先生的一句诗n好吧不得不承认我骨子里还是有点文艺的n这本书让我差点中途弃书n因为我感到文字里散发的抑郁让我承受不了n强迫症让我还是读懂下去,发现果然作者患有抑郁症n作者因为失去了爱人,仿如失去了一切一样n开始了一段又一段旅行n一开始我是很不能理解的n这世界上那么多人可以去爱n也有很多人可以陪你走完一生n为何要为一个人如此痛苦n后来了解了作者的过往才明白n一个在没有亲情的环境下成长n充满痛苦,敏感尖锐,一点温暖都是她的救赎n而失去了那些温暖无疑再次堕入更黑暗的深渊n最喜欢的是作者在印度穷游的见闻n感谢她用文字将那些我可能这辈子都无法见到的异域风情展现在我眼前n最后一部分从游记转为了言情n大概是初中时看了太多的言情小说n看腻了,已经三四年没有读过言情小说了吧n现在看这类小说时我的内心没有一丝波动……n真可怕我居然已经过了看言情的年龄n每本书都是一次洗礼n至少我明白,不要用现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n有些人他们的过去让他们成了如今的模样n不理解,也要试着去谅解吧n有机会还是要多出去走走n去感受这个世界n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 深恩负尽 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 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 夜郎潺愁

薄命长辞知己别 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 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些时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 观顿首

读完这本书可能对抑郁症有一点的了解,以前没觉得抑郁症有什么,我都是以主观的思维去考虑一些事情,所以并不人为抑郁症有什么可怕的。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读这本书算是让我对抑郁症有些了解吧,读书的过程中突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岁月有慈悲,天命不由人”是三崎亚记的《消失的城镇》里的一句话。文中作者也多次提到天命的事,确实是应了那句话啊,天命这种东西还真是说不定,玄之又玄啊。但不论天命如何还有岁月里那些慈悲的人在陪着我们啊生活一直在继续,所以我们也要努力生存啊

呼~总算看完了  看这本书并不轻松   书的内容让我觉得沉重  前部分我都是认真的大致看的  因为和作者的生活轨迹不太一样  所以她所说的也不能感同身受 甚至让我有点不耐烦 即使某些地方有共鸣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  也不知道是咋了 感觉自己反而看进去了   每次看完像个人传记类的书 都感觉像是和他一起走完人生的一程  人都要变得沧桑不少了  

记得一个高中同学很喜欢独木舟  也很喜欢她的这本书  当时她有纸质版的  不知为何我就是没看~  最近看到一个喜欢的学姐的书架上有这本书  便打算也看看

我亦飘零久   蛮喜欢这个书名   作者对她过去的生活总结得就两个字  到位! 看完书后  才明白  这简单5个字 远比我想象中沉重许多

这次我做了一个决定  哈哈哈  我就这样   不去聊天  不去说话  就这样随缘吧~

《朱自清散文—飘零》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飘零》读后感


当个性遇上世俗――读《朱自清散文—飘零》有感
刚初有成效地挣脱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那一代疲惫的人又开始了接轨思想解放的旅程。《飘零》中的W我想就是矛盾中的一根飘零的孤草。他,半个文人,却在当时近似疯狂地去学心理学,别说当时,就在现在,心理学都是让人略感神秘的名词。他看遍了大学图书馆里所有的有关心理学的书,让他看看一篇关于心理学的译文,他竟一个不留地改正了文中几十条错处。当时,人们认为他是疯此文来源于网络。放到现在,他可以算是各张扬个性的年轻人。但回到原题,说他是根儿飘零的孤草,不错!
首先是当理想遇上现实。
当时没有人赏识他前卫了80年的心理学。在中国,用原文说就是“不但没有钱,他们说他是疯此文来源于网络”。但日此文来源于网络总是得过下去,于是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其勇气和抱负是即使放到现在也不嫌发霉的。若换成是我,可能会被周遭所影响,而周遭可能会说:不是每个人在“日心说”发表公认前还活着被称誉的,又不是每只苹果都砸得出“万有引力”的。只有现实才能实现?!不!
再者,当热情遇上冷漠,他必须学着对一切冷漠,淡视。必须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豪气,和对他所从事科学的冷静,冷对解剖上百只老鼠。但是内心的热情视万年冰都降不熄的,或许用笔尖倾泻下自己满腹满心热是他最好的解脱法。关于这一点,倒是和现在所谓的舒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现在的方法倒是好多了。唱KTV宣泄,运动减压,香熏宁神和网聊等等。但追根究底还是对“生活理想自由”无限热情的表现。也就是说黑暗是对光明的迎接,冷漠是对热情的呼唤。这也是生命奋斗路程中对心的考验。一冷一热,看你是否受的了热胀冷缩。
当希望面对闭门羹。文中他对自己的祖国是此文来源于网络之深的,他不想离开祖国,但在遭到了一串串讥笑不屑后,终于被挡在了祖国发展的门外。是对,到现在形同科举的考试还是阴魂不散地笼罩着。着使得怀着求知欲望的许多人吃了希望中学校的并不鲜美的闭门羹。前段时间“独傲一时”的韩寒,就是已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的成功;他站在希望和闭门羹的断点笑傲江湖吧!他以自己的个性处理了二者。那成千上万的其它个性个体呢?有将如何处理二者呢?
而后,当胆怯面对追求。他怯懦了。他和一个日本的有夫之妇彼此相此文来源于网络。在世俗看来,着又是一段“不伦之恋”。但有谁能说他争取后,着不会是“水晶之恋”呢?他撒手了。而在胆怯面前有多少人可以挺直了腰呢?曾经在公园里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囡孩儿,在追着一只足球玩,一脚,球飞远了,他有赶忙跑上去,但是太急了,左脚踩在了右脚上就是一跤。他妈妈跑过来,又是安慰又是抚摸,小男孩起来,眨着眼说:“妈妈,我不怕!”又冲上去追球。似乎越是单纯就越是不会胆怯,所以,单纯也是个性,个性就能克服胆怯,克服胆怯就能追求到你的追求。
最后,当个性再遇上世俗,只要有理想有热情有希望有追求,就能战胜世俗。让《飘零》中的迷惘小时,即使是现在飘零也要做个性的蒲公英。不过或许以后,长辈在教育完百时还会语重心长地说一句:“你的个性要有个性一点儿嘛!”

《九州飘零书》读后感1500字


看完《九州飘零书商博良》,不胜唏嘘。只觉得在九州坑里找到这么一本已完结很不容易。看到江南写出这种风格的也很不容易。看完之后觉得大病了一场,陷在里面出不去。

故事从一个写书的人开始,他在青楼里收集关于商博良的故事。一个年老色衰,但风韵犹存的妓女把这个故事婉婉道来。

故事的前半段一直在渲染云州密林的诡异,蛊术,巫民。以及走云荒的危险,九死一生。走云荒,就是毒蛇口里夺金珠。走了十几年的祁烈反反复复这样说着。这些走云荒的汉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马帮的彭黎,苏青,祁烈还有商博良,在密林里一路披荆斩棘,杀蛇,破蛊术,同生共死,似乎是情比金坚。

而故事的后半段却活生生撕破这份来之不易的情谊,把人性最恶的一面展示出来。说着生死患难,却终归是自相残杀,以死绝而终。

祁烈为了向大家介绍云州讲了很多故事。都笑称主人公是小伙计,仿佛和自己毫无关联。那些故事支离破碎,有时还自相矛盾。有些人信了,都死了。有些人看似信了,最后却杀了祁烈。无论怎么看,祁烈都是一个直爽,有毅力,有情有义的好汉子。终了,却发现,他隐瞒了太多的事。那些故事是假的,还是他亲身经历也无从可知。那十二个兄弟的死是他无心之过,还是他刻意设计也难以评判。权当他所说的话全是谎言,至少,有两处他的确发自肺腑地动了真情。一次在他到达鬼头镇,他深深眷恋地看了一眼。一次在他劝商博良离开鬼头镇。

蛊母说,离开的人,就不要回来。这话或许是说给祁烈听的。

他来过,又走了。所以带着一些人回来了。他没说实话,设计杀了些人,回来看了一眼,死在了这里,却也心甘。

至于彭黎,他所做的一切,都来自于贪婪。毒母说,外乡人把很多不该存在于云州的东西带进来了。她指的是贪婪。蛊母说,金钱,女人,土地,你们不就是为这个进来的吗?苏青说,我们不是,我相信彭黎。可最后彭黎杀了这个跟了他十几年的人,为了一个女人。

其实他们走云荒从来都不是拥有正义的理由。他们想赚钱,想要女人。把绸缎贩卖,带回很多蛊,然后回东陆高价卖出。他们贩卖兵器,金子甚至女人。彭黎太贪婪了,最后死在了女人的手里。

云州本该是一片净土,虽毒蛇毒蝎到处都是,但人与人之间本没有那么多爱恨。但来自东陆的人带来了太多的东西。贪婪,欲望,爱恨,金钱,权力。可全书中写的最狠辣的巫民们,却是人心最纯净的人。就像商博良最后说,你们不懂东陆人的心。

人心是最难懂的东西。而这些巫民不懂,他们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处理所遇见的一切。

商博良的人物塑造极其出彩。可乍看之下,怎么看都觉察不出什么性格。他总是淡淡微笑着,看什么都处变不惊,似乎内心冰冷得像一块石头。故事的最后借由说书人之口,却将他的人生勾勒了出来:

我说他其实早已死了,只不过是一具空空的躯壳,带着那只青玉色的瓶子飘零在九州之间,想要找一个地方埋葬那只瓶子,和他自己。

其实他只是一个人间流浪的无心人与多情客。为情所困太久,渐渐消磨掉了原本多情的心。他和别人讲当年项空月南下五百里直取云中拜访谢玄,又在谢玄门前掉马而去的故事。他说,项太傅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已经知道了自己想问的答案。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寻寻觅觅,天涯辗转,没能抵达他的云号山,却在半途明白了什么,最后死去,还带着他淡淡的微笑。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弗吉尼亚伍尔芙说:人生的意义或许永远没有答案。商博良或许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或许没有。祁烈说,你这样的人,经历了人世间最好的事后,就应该找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把命送了。

商博良当时只是笑,没说话。或许他是赞同的吧。在人间流浪的人,又有哪里是最好的归宿呢?

这是一个讲述着极端的故事。极恶与极善,只一念之间。爱与恨,也只是一念之间。

《李清照全集》读后感:花自飘零水自流


宋朝,一个一分为二,令人叹息的王朝。

在宋朝那比星河更璀璨的词人群里,注意到你,源于一首小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的诗句,到底有多么语意超逸才能写出来?

漫长的岁月长河啊——你是幸运的,生于豪门书香门第。父亲为苏门四学士,并官至丞相,母亲则是状元的孙女,为名门望族。自小你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却不安分守己的当一名名门淑女,而是游山玩水,琴棋书画诗酒花一样都没落下,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气势。恰恰奠定了你清新明快,风韵优美的格调。

未来在此时的你眼中,应该是一片光明,绮丽多姿吧!

同样18岁,正值妙龄的你,结识了21岁的他——高官世家,酷爱文学创作及收藏的赵明诚。只是一个眼神的传递,便情结今生,娇羞时,你摇扇遮面:“和羞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那似说未说,欲还还羞的姿态,被你用心雕刻。心悦时,山青水绿:“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平静时,你月下独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古老年代里,与她被迫一别天涯,音讯两茫茫。从此你将希望寄于酒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但这波澜起伏的挫折,并没有改变你乐观积极的态度。

终于,你思念成真,与他重逢。那时,你的他已官至右丞相,受到万人尊敬。

然而风云变幻的朝堂,从来都不是文人才女所能尽情挥洒的舞台。靖康之变的纷飞战火,烧毁了你一生平安琴棋书画的梦想,同时那一段你再次与他分手相别的经历,更是让你愈加清楚,身为文人的无奈,宋朝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界中,你的心,也就此陷入冰层中。

你忍痛提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深深的亡国之痛伴随着你,你却只能隐居山林:“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黄道不消魂......”不久,赵明诚死讯传来,而你已经流光了眼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流露出多少伤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在夏夜里谱写的诗句,哀婉悲郁。晚年的你,放下一切,却放不下一支笔。

你却不知道,在你郁郁而终的千年后,宋朝因你的诗而在恢宏壮丽雄浑奔放之外,展现出了轻盈淡远的改变。如果说,苏轼是一涛江水,滚滚不休;辛弃疾,是一棵大树,郁郁苍苍。而你,就是一片秋叶,无论阴晴圆缺,总是流淌着从容与哀伤。

你的改变,恰是宋朝的改变,是国之改变。

合上《李清照全集》,我的心似乎也发生了改变……

作者/八(3)班 陈欣

指尖飘零处生花_《不朽》读后感900字


前不久才读完落落的散文集《不朽》,一本很柔软的书。

诉说的只不过是些细碎杂事,却触及到了我内心的柔软。独树一帜的眼光,捕捉我们每个人的最柔软的角落。堆积在心底已久,无法言喻的心情,无可抑制地爆发冲击出来。世上一定有不永恒的,不那么永恒的,就如那名叫荧光粉的物质。时间把万物煮成雨水,浇灌了它们覆盖旧时的灿烂我甚至现在才开始懂得,什么为不朽。

不朽,永不磨灭。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算之为不朽吧。身残志坚的人士算之为不朽吧。打破奥运记录的运动员们算之为不朽吧。这些不朽,只是一个对于平常人来说的传奇。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们,那些心底最柔软的心情还有那些物质,同样,亦不啻为算是一种不朽。

你不知道,但我想你一定会知道。你的爸爸还有妈妈,他们一直在向你施着最柔软的法术,让你幸福的法术,让你快乐的法术。然而,他们却消逝了自己的青春人生,耗尽了灵力。当我们咿呀学语,哼着四音不全模模糊糊的歌曲,他们的脸上镀满着笑靥,虽然他们似已疲惫不堪。我们是否看见,他们手忙脚乱的为我们热着牛奶,却又要顾及我们的洗澡水是否烧开。当我们的尿布刚被换完,又被我们无所事事地荼毒。他们明明被我们折磨得如此不堪,却还一直让我们的眼眸映着他们铁一般的身躯。我们永远觉得,他们是最强大的法师。然而,他们才是最需要关怀柔弱的平凡的人。记忆里早已变得模糊不清,我为多少这样的伟大的法术模糊过双眼。我忽然觉得,那些真正不朽的,这些指尖的记忆不就是么?一直在寻找的不朽传奇,早就在指尖飘飘落落过多少。

将老师喻成蜡烛,是土得不能再土的话语。然而,内心却是一种风起云涌地称赞敬仰。老师,不朽。蜡烛,不朽。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无论是窘迫的记忆,还是罅隙里倏然粗鲁地闯进来的,太多的一想起来便盈泪睫眶。或许,很多的很多都是些朋友之间嬉耍着的,三五个围在一起讨论着讨论那,互相回击着揶揄的嘲弄声。然而,现在一切便不复存在了。自己会努力地抽动着脸部的肌肉,然后只有猛吸的声音。被认作平淡的往昔在脑海里刷刷而过,内心的升腾却如惊涛骇浪。努力地平复着内心的翻腾,然,似乎毫无用处。这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不朽的拥有。

然,这样就好。指尖飘零的记忆,在内心起起落落,无论是满目疮痍,还是蓦然一笑的记忆,那也是不朽吧。那是平凡人,不!是所有人的不朽。

请你相信,指尖飘零处生花。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我亦飘零久》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飘》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