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

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一本好书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卢刚

近日,偶读《工人日报》中的一篇题为《一纸故城,半卷挚爱》的文章,作者洋洋千言便将戏曲大家齐如山先生记忆中故乡老北平的故事娓娓道来,品读起来,颇让人有种穿越百年时空,身临其境之感,齐如山先生关于故乡的认识深刻翔实,而我,也有我的看法。

对于故土的追寻,是中国历代文人笔下不厌其烦的永恒话题,不论是齐如山、老舍们记忆中的钟楼古巷,城墙胡同,金瓦琉璃,还是朱自清、茅盾们笔下江南水乡似的青瓦白墙,木栅花窗,小桥流水;不论是北方的沧桑厚重和壮丽雄浑,还是南方的小家碧玉,钟灵毓秀。其实,中国人在描绘故乡风情之时大抵是在寻觅一种关于记忆中家的的归属感,这其中滋味百味杂陈,或是平易清浅,或是百般无奈,或是疏离无援,更或是痛彻心扉,但不论这个中滋味为何,都终究逃不过"思念"二字……

是啊,怎能不思念呢?我们这个国家,历史之悠久,国土之辽阔,历经苦难之艰辛都难以想象,特殊年代的动荡,造就了太多那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辛酸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那些一部部有关国家被侵略的名族屈辱史,投射到彼时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身上,就是一段段辛酸无奈的个人漂泊史,无奈的中国文人拿起手中的笔抒发出他们内心中对故土的那想得而不可得的思念,于是,便出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地域形象:朱自清、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余光中笔下的故乡……以及此次读到《工人日报》上《一纸故城,半卷挚爱》一文中齐如山笔下的老北平,这些有关家乡和故土或隽永,或清浅,或疏离,或苦闷,或悲愤的故事无不是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则家离,这是个凄凉却亘古不变的真理。

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民主富强,和平安定,经济腾飞,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快速提升,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关于复兴中华的伟大中国梦的要求,此时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底气使曾经那些国破家离的故事不再发生,旧时文人笔下的破碎山河早已成为记忆,历史也将不再重演,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一个离开家乡,异地工作的新一代中国人,再也无须担心故乡太远,归乡太难,再也无须担心战争的动乱阻隔了回家的路,再也无须担心许久未见的家人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模样。不论我们是在海峡的这边还是那边;也不论我们是在地球的东边还是西边。我们再也不须跋山涉水,再也不须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的去思念,去牵挂……只要我们愿意,一张机票,甚至只要一部手机便可以立刻拉近我们与亲人之间的距离。万里之隔,朝发夕至已然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最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作为一个从山西来到郑州工作的年轻人,此时在我的认知中,今日之中国,"故乡"二字已突破了旧时文人笔下那出生之时的一亩三分地的地域局限。

我坚信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是我们想象中,那可爱的故乡……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优秀读后感:追随虚设,一纸空文


没有一种崩溃,比得上终身努力后的决然。一直以来的信念,在某一瞬间彻底决堤了。谁能想到这是怎样一种绝望,而又是怎样的使命,支撑着最后的坚持。一开始,所有的努力都是基于一种对光明的追求,与其说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倒不如说是一种目的。为了一个目的,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坚持。这个藏在琴槽中的秘密,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已然不知有多少师父的良苦用心。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秘密的真实存在,仿佛这是生活的药方,有了它,一切就都有可能了。

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坚持是否真的值得,可每每想到这个世界,还有徒儿心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师父都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渐渐的,这种坚持成为一种本能的信仰。一千根琴弦的目的,随着七十年人生的追尾,即将迈入四位数的天堂。抑制着心中的激动,孤身一人的求医路开始了。拿着一纸药方,到头来都是失望。没有人说得出究竟药方是什么,这本就是一纸空文。

一张药方,七十年,一千根琴弦最终呢?换来的只是一纸空文。是失望,还是颓然,不由嘲笑自己的坚持,多么可笑的坚持。大雪纷飞中,仿佛看到当年的师父,也是如此,拿着这一纸空文四处求药方吧!再多的琴弦也是无济于事,只是个笑话,一如自己是个笑话般这么坚持。可徒儿,他的生命正值青春。这琴弦断了,心弦也是岌岌可危了。想起徒儿,不由心揪。最终,迈上回家的路。看到绝望的生命,又是一种伤心夹杂着无奈。徒儿以为师父放弃了自己,师父的现身让他心中一亮。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那漫长的一千根琴弦,此刻竟然被一个记忆的失误变成了一千二百根。坚持了,也许师父已经无所谓,但徒儿,必须靠这根心弦,走下漫长的人生路。

目的本无,只是虚设罢了。只是,为了这一个虚设,坚持下来的是几代人,拯救的是无数颓厥的生灵。不在于这个追寻是否真的有结果,追寻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

一直相信,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对既定目标的追寻。此前,未怀疑过目的的真实。只是现在,渐渐发现所谓的目的,只是心中一种虚设。正是这种虚设,我们的信仰才迟迟没有落空。有时候不知道目的的时候,看看梦想的高度,一切便都渐渐明朗了。人生,从呱呱坠地的一刻起,心弦便拉动了。只是懵懂的时候以为那是幻想,长大了又不相信幻想罢了。怀揣着所谓新世纪的梦想,走在这个今天,已然不知有多少错过,但拉紧的琴弦下的乐章,一直一直都萦绕着。

比起碌碌无为,比起虚度人生,哪怕你仅仅只是拥有一个梦想,哪怕你不知目的为何,目的地又在何方。但至少,有过拉紧这根弦的觉悟。琴音或轻快,或低迷,或轰烈,或平实。弹奏出的声音不同,人生的色彩也就各异。而坚持,将永远是最华丽的琴音。每个人的坚持各不相同,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或许对于别人来说,目的只是一纸空文,结局是凄惨的,那张白纸,仅是一张白纸。但聊以自慰的是,别人看不到这张白纸上面的色彩和字符,这上面的一切,只有自己明了。

一纸空文,而折射出的一生,只有自己明白。其实,无所谓目的虚设,哪怕是怀揣着虚设这个梦想,依旧可以坦然实现自己的人生。追随虚设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本身无法追逐的境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一纸家书百镒轻


提起家书两个字,我们也许会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或是想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古至今,书信便一直是相隔两地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最重要的方式,意义非凡,即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书信的厚重、质朴感仍无法被替代,纸质、手写,让庄重、温情、诗意填补了我们精神的空缺。

而在《傅雷家书》中,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傅雷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对其两个儿子傅聪、傅敏(主傅聪)深沉的爱。我们亦可从其中学到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之道,让更多人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傅 聪 的 成 长

《傅雷家书》由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186封家信摘编而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在傅聪的教育上所花的心血。

傅聪在机遇巧合下来到波兰进行钢琴的深入学习,1953年他曾于罗马尼亚演奏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苏联的青年钢琴选手们都为之感动的流下眼泪,他弹的肖邦也曾被波兰的教授们认为富有肖邦的灵魂,甚至会说他是一个中国籍贯的波兰人。

曾有教授说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由此我认为傅雷对傅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不可没。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册页上的画吗?

傅聪在音乐上的造诣(或说是天赋),我认为都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我们更能从傅雷的言行中窥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不止在艺术方面,更让我感叹的是傅雷在人生道路上对其孩子的教诲,让人仿佛能透过书信看到他伏案写信的场景,爱子心切,严父亦良友。

热 情 是 火 花, 坚 持 更 可 贵

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傅雷先生的这句话点明了热情似一瞬即逝的流星,划过天际,但也只是一瞬间。

回想起我的人生,纵然正青春,过去的十八年里,也有过不少冲动。比如自己又给自己立的无数个flag:这个暑假一定看完什么书,一定几号完成作业,一定每天按计划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

人的热情固然可贵,可做事贵在坚持。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曾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便是一万小时定律。

量变才会引起质变,不是吗?大家都懂的道理,可真正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傅雷看到了傅聪喜爱音乐的热情,又看到了他的坚持,即使酷暑天气,傅聪也能坚持每天在琴上工作七八个小时,衣裤尽湿,也不稍休,傅聪对音乐的热情+坚持,让傅雷尽全力支持儿子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点燃热情的火花,再用热情使之永恒,也可有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得 失 成 败, 无 愧 于 心

有人说:即使我坚持了又如何,我还是没能够成功。

我想在这里仍引用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我们有时明知即使拼尽全力,也未必能看到想要的结果,但只要我们努力过,热情放肆地奔跑过,就不会留下遗憾,他日想起,也无怨无悔,这很重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此洒脱豁达,得到的未必会比期待的少。

我从书中看到的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人生的呈现:我们的人生必定起起落落,但沉也好,浮也好,都是我们的人生,都属于我们,趁如今,正青春,勇敢去拼搏,一切仍未尘埃落定。

最后,我想表达对傅雷先生的敬意!他的教育之道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确信,我对于此书的感受只是小小的一个方面而已,但从此方面,我已感受到傅雷先生的智慧,我更从最后一封傅雷先生的遗书中看到了其气节。

先生一直教导他的孩子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我深以为然。

我想我们,总是该从中得出点什么的。

读《玉扣纸》有感


读《玉扣纸》有感

一张玉扣纸

两个大家族

四十年变迁

三百载恩怨

这个标题带给我很多疑惑,是它促使我去买这本书,这本书并没有辜负我的好奇心,它讲述了许多神奇的事情,关于大人孩子们的恩怨,也描绘了无限的风光美景。

故事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一个微凉的秋天,黄鹏刚上二年级,值日完他匆匆赶回家,不料却在路上遇到了杨海的抢劫。

咦?为什么要抢劫呢?我心里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明明都是同学,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姓氏不同?我带着不小的疑惑,继续往下看。

黄鹏回到家,爸爸黄中平对他和他哥哥黄坤讲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黄杨两家是怎么从和谐到战斗,再后来,两族族长还立下了一个规矩——两姓永世不得通婚,黄杨沟人再也没有合作过,甚至肆意破坏对方的玉扣纸。

原来这就是原因啊!看到这儿,我终于明白了,我很想帮他们解决这种问题,但我一个外来人,是无法解决家族内部的事,真是有心无力,我重重的叹了口气。

我的眼睛离开了那一页,看到一个想改变村里现况的老师来到了黄杨沟小学,教黄鹏的正是那个赵老师,赵老师安排黄鹏和杨燕一起坐,因为一张纸条的传递,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叹,赵老师真热心,真是位好老师,黄鹏和杨燕也很好,心很善良,也想的开,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两家的战斗还在继续。

两家为了获得造纸金牌,不停地破坏对方的纸,最后两家都没有得名。

秋去春来,时间流水般逝去,改革的春风吹进黄杨沟,有人要南下打工,族长不让,孩子们就跪下说:族长爷,玉扣纸还得年轻人去传承啊。

我想:这群孩子还真是敢做敢当啊!

因为一名黄家后生要砍竹林,黄家族长气死了;又因为一次洪水,杨家族长也死了。黄鹏和杨燕用这次葬礼,废除族规。

玉扣纸归来,美丽乡村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黄鹏和杨燕也成为族规废除后的第一对夫妻。

故事很精彩,在跌跌撞撞后,结局总算圆满了,玉扣纸也由两家年轻人共同传承了。哪天有空,我一定去看看,那种精致华美的竹草纸,所谓“官边”、“花笺”,比如我们的描红簿,是如何生产制作的。

世间挚爱_读《母亲》有感1000字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定会珍惜......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杖,当你软弱无助、步履蹒跚时,是她帮你支起一方湛蓝的晴空;母爱是回荡在耳边的优雅旋律,当你心烦意乱,迷失方向时,是她为你梳理零乱的思绪;母爱是春日里的一缕暧阳,当你寂寞惆怅时,是它给你带来贴心的呵护和温暖。母亲也许是很平凡,但却把她全部的爱毫不保留地给了儿女,静静地托起这份厚重的爱,幸福的光辉会笼罩着我们永远幸福下去。曾经的几度风雨、几度飞花,我们看到了母亲脸颊上留下了岁月的伤痕,那是母亲对子女爱的寄托;母亲弓起的腰身,那是母亲呵护子女的见证。

母爱如山,母爱如水,母爱如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饱含着母亲深深的爱。母亲的爱是那一顿顿热气腾腾的早饭,它填饱了我饥饿的胃肠;母亲的爱是那一次次熟悉的张望,它充实着我快乐的童年;母亲的爱是那一件件贴心的衣服,它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母亲你不仅在生活上对我是无微不至,你还叫我怎么做人;火要空心,人要忠心。世上人最怕认真两字这些话在当时我都是随口应和这是,但从来没记在心里,现在来看您的这些话不比那个大哲人差,虽说没有是传世名言但我会把他当一中宝藏,一种我做人的准则,将它埋在我心里的最深处。因此我们要感恩母爱......

母爱如澄澈的湖水那般淳朴;如默默的春蚕那般无私。母爱,值得我们没个人去体味,更值得我们予以深深的感激。烈日炎炎,母爱,是一股凉爽的秋风,驱散了灼热,留下了阴凉。寒风习习,母爱,是一张暖暖的棉被,挡住了严寒,留下了温暖。母爱,是绵绵的春雨,滋润着你干涸的心田;母爱,又是你的知心,时刻与你做伴。感激母爱,感激她的无微不至,也感激她的乐此不疲。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儿在外多平安。我的求学之路在母亲的呵护下一帆风顺,然而我们踏入社会后的人生之路一定会跌宕起伏。每当我们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时,一定是母亲和风细雨地为我指点迷津;每当我面对困难陷入绝境时,是母亲用她那有力的大手将我托起;每当我心浮气燥时,是母亲在电话的那端循循善诱地开导我母亲您好似一杯茶,寒夜里饮您的温馨,孤独中饮您的清醇,流泪时饮你的淡薄,一生一世饮您的点点滴滴的关爱,是您丝丝的柔情。感谢您,母亲,感谢您。感人的旋律还在我耳畔流转,在这落英缤纷的季节,东风款款而来,携着花香,轻轻的飘进了我的心,花香好象幸福一们随风散开,弥漫的到处都是。

读《纸钢琴》有感作文


今天,我看了亲情往事中的第一篇:《纸钢琴》。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女儿非常喜欢音乐,并非常想弹钢琴。父亲看女儿这样,决定给女儿买一架钢琴。从此,父亲拼命赚钱,终于有一天,父亲拿着攒够了的钱给女儿买钢琴时,钱却不幸被小偷偷走了。几天后,父亲给女儿做了一架纸钢琴,后来女儿就在纸钢琴上弹琴。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父爱是伟大的,他犹如巍峨的高山,挺立着。故事中的主人公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女儿,女儿喜欢弹钢琴,他就辛辛苦苦赚钱给她买。想想现在,我们一受到父母的批评。甚至还生气,那真不应该。所有的父亲都是很爱我们的,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默默地承担着一切。记得有一次,我把家里的杯子里的杯子摔破了,爸爸看见了,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把杯子摔破?”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爸爸便批评了我,我刚开始强忍着不哭,后来就哭了出来。爸爸看见我这个样子,就更加生气地说:“杯子摔破了没关系,但是男子汉要勇于承认错误,要大胆地说,不要哭哭啼啼像个女孩子。”事情虽然过去了,但父亲的话还常缭绕在耳边。

父爱是深沉的、伟大的,有时不表露出来,父爱如山,这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读《纸青蛙》有感800字


翻开《纸青蛙》这本书,才漫不经心地看了几行,我就深深地被陈明祥的故事迷住了。

陈明祥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生,经历过因为青蛙被误会事件前,对青蛙颇有好感,但经历之后,对青蛙望而生畏,他一见到青蛙就会不自觉的感到害怕、恶心。一次生物课,老师让大家解剖青蛙,陈明祥看着不敢接近,心里想:怎么办怎么办,这一单元可真要完了。一个同学拿着青蛙在他眼前晃了晃,他便晕了过去。读到这,我不由得为陈明祥担忧起来,这样下去可不行呢!接下去的生物课,上的可全是青蛙,他怎么办呢?

接下来,剧情出现了反转,老师送陈明祥一只纸青蛙,使他敢正眼看着青蛙。我不禁为他感到高兴,这真是突破性的进步呀!一年后,许多青蛙不明白水势湍急,一只只“扑通扑通”地跳下水,我忍不住为青蛙捏一把汗,跳下去的青蛙还能活得了吗?陈明祥看见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忍着恶心用手把青蛙一只只送过江去。看见陈明祥一步步接受青蛙,我舒心地笑了。

我合上书,脑海里仍然有挥之不去的陈明祥的形象。陈明祥鼓足勇气,勇敢地去面对自己害怕的事物——青蛙,才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接受了青蛙。从这件事,我明白了人是要不断成长的,面对自己恐惧、害怕的东西,更应该鼓足勇气,勇敢地去面对。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遇到困难或者自己恐惧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像陈明祥一样,正视困难,勇于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不害怕,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因为坚持,最后才取得胜利。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提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认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可齐白石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刚开始刻不好,他却从不放弃,认真地刻,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也不在意。他就那么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刻的印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诺贝尔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炸毁了一座实验室,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人生的巨大痛苦并没有击垮诺贝尔,他毫不气馁,租了一条大船在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几百次的失败,终于发明出了能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面对困难,一定要无所畏惧地战胜它,面对恐惧,一定要勇敢得去面对,这样才能不断地成长。

忆·半亩·花田——读《花田半亩》有感


不知你多少次在波澜不惊中对视着死神的双目?亦或又是多少次在这对视中抑住蔓延上来的恐惧而平静的对峙着。一次次小小的胜利,不知用了你多少的勇气去交换,那样深刻的对白,声音小的或许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吧!不知不觉间,是否你的手心也沁出了汗水?你,被唤作田。

田,多么圣美清纯的名字。纤尘不染的洁白,简洁明了的内心。你曾说过,你最喜欢的一句诗便是莲叶何田田。在半亩花田中,这一方属于你的田中,尽情挥洒着激荡的灵魂,指尖流淌出轻灵的文字凝聚着你最有力的心声。或趋于平静,或淡泊倾心,字里行间的却是彳亍于人间的难堪。回忆,占据了你人生的大半,病魔不知何时便要夺去你花样的青春,往昔便是最美。

至今仍旧佩服你行云流水间对文学毫不掺假的热爱,由此在命运的逼迫下,文字便是留于世间的最后一滴心声泪。我诧异你这般镇静,于此,你的执着深深感染了我,对于自己徘徊在死亡的边缘线上,你没有撕破喉咙也毫不济事无谓的抗争,亦或如死水般冰冷到极点的悲观,你有的是从那双眼瞳里折射出的同龄人少有的平静与淡定。

在生离死别面前,人类的力量本就如此的渺小,像海滩上的一颗沙粒般渺小,霎时便随着那海浪一同卷入大海。你早已看淡这一切,一如早以看淡着生活的本目。终究你还是带着你作文甜美的微笑在一场夏雨后的二十一岁香消玉殒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席慕容的《贝壳》,肉体虽然早已不知在何时消殁,但留给人类的却是在阳光投射下绚丽多姿的贝壳。这有些像田,轻轻的你来了又走,似一朵花的凋谢,且花是有轮回的生命,而你只是人间匆匆走一遭罢,但你却把最真实的人生大义留了下来,来来往往多少人,你用二十一个短暂的春秋激励着他们向着未来进发,毫不退惧。

这其中也有我的身影。静静的翻开你弥留的小世界里,每一言每一语都是如此安然。遇事不惊,努力去尝试着接受它,认知它,你首先教会了我这些;仔细阅来,你的话语里满是追逐幸福的词汇,你的不放弃不抛弃便又教会了我对于理想的认知,学会去追求,去努力拼搏实现,人生梦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慢慢品味,发现你何尝没有抗争,只是你没有竭斯底里的叫喊,有的只是无声胜有声的抗衡,只言片语里是那样的明大义,知沉稳,深深为你折服的我一遍遍品阅着,一遍遍读着你的心灵,一遍遍也愈渐懂得些许道理。

秋风扫过,叶脉如此清晰勾勒出一片凋零落叶的冗长历史,只因,它曾于盛夏时,浓绿的舒展过身腰,绽开过最美的容颜。

如今,红颜已逝,只留得《花田半亩》来听其相顾言,闻者颓然悲伤矣。

田哟!身在天堂的你如今可安好否?

读《山羊不吃天堂草》一半 有感


我只看了《山羊不吃天堂草》的一半,就觉得自己好像被什么吸引住了,一直想看这本书。书里介绍了一个叫明子的孩子,他跟着自己的师傅三和尚和师兄黑罐一起去外面当木匠,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小窝棚。

三和尚喜欢吼淮剧,他吼的声音很洪亮,也很刺耳。明子和黑罐一旦听到三和尚吼淮剧的声音,就会吓得赶紧跑出去,好像这淮剧会把它们吓死。

黑罐喜欢拉胡琴,他的胡琴不是买的,而是自己做的。这对于黑罐而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抓条草蛇,杀了,剥下草蛇的皮来,放在一边,去老家拿一块像样的木头,再从垃圾堆里找来一些废弃的茶叶桶,把底给掏空,蒙上蛇皮,用钉子钉住,然后再用电钻把木头上面钻上两个眼,只有琴弦和弓弦是自己买的,黑管这么东凑西凑,终于凑成了一把像样的胡琴。黑罐太会拉胡琴,但是三和尚让他配乐的时候他也很惬意,拉得非常bad,但是三和尚也不介意,明子老是在一旁憋不住的笑,他笑黑罐哪沉醉的表现:拉的摇头晃脑,虽然有音乐家的气势,但是他的胡琴却五音不全,有好几次,明子差点笑得喘不过起来。

就是这一家子,才让生活更加多彩。

读《半亩花田》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书中得知了《花田半亩》,当时深深地被震撼了,而今年暑假我读到了它。

一个女孩生命中最后的独舞,人类的高贵体现。

我自认为自己不轻易落泪,但这本书却让我读到眼眶湿润。

这本书是不能读时间长的,因为它太容易使人悲伤了。

田维明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却坚强地不落泪,一个柔弱的女之,之身承担着近逝似于血癌的绝症,她的心怎会不悲痛?

十五岁,被查出绝症,如花一般的岁月中,天天在医院中度过,周围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是那样刺鼻。花一样的年华却只在医院中度过,又怎会不悲凉?

医院满是刺目的白,西安的一切是那么苍茫,一切有那么压抑。

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满眼都是单调的白,没有任何鲜艳的色彩。一切是那么乏些味

田维的坚强没有多少人可比似的,她身处绝境中却从不绝望,生于悲观中却乐观向上,这些品质不都是人类高贵的品质吗?田维不温不火的性情不悲观暴躁,如莲花般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张扬,与现在女孩形成鲜明对比,他不穿流行服饰,却流露出淡淡的自然气息,他她不需要金银首饰去雕饰,如清水芙蓉般纯洁。眼神如婴儿般纯净,像没有经历过凡尘般纯净,他的这些品质无不体现着人类的高贵。但这些高贵却渐渐消失,身为人类中的一员,我怎能不心痛。

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太多,太多

田维的坚强,田维的自信,田维的乐观,田维如莲花的性情,田维的坚韧,田维身患绝症却坚持上学,这一切的一切,都造就了田维这般传奇人物!

田维虽己逝,但她的品质却影响后世!

读《花田半亩》有感


把《花田半亩》捧在手里的时候,感觉是那样的沉重,仿佛书里承载的不是一段逝去的记忆,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小心翼翼地把它贴近心口,我分明听到了生命在歌唱。

书里有田田的照片,每一张都笑靥如花,根本看不出这个阳光般的女孩身患绝症。我端详着她上扬的嘴角、明亮的眸子以及她身后那含苞的梅花,初萌的枝条——一切都是生命最美丽的象征,田田,而你却在这一片美丽中静静地离去。

15岁,一个听起来青春飞扬的年纪,这时的你却被命运毫不留情地判了死刑。我不知道你哪来的勇气去面对,又是什么支撑着你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继续坚持。你说:“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温柔地对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是不是爱挽留了你,让你在爱与痛的边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前,我想这份爱必定已融人你的心里,因为有爱,我们不再恐惧。

总喜欢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靠着窗台细读《花田半亩》里的文字。田田的文字如阳光般温暖,有着清茗一般的淡香,读后不禁让我联想起江南小镇那细雨蒙蒙中的油纸伞和广袤草原上风拂过时的气息。田田。你是一个让人感到清新的女孩。

可是,当我一页页翻过你的笑与泪,当白纸上的墨迹从XX忽地滑到XX,我开始害怕起来,害怕某次翻页时映入眼帘的是空白,害怕你生命之歌在我未预料时就戛然而止。(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田田,不知不觉我就陪伴着你走过了你生命中最后的五年,我看到你在病痛中坚强又在坚强中感伤,在感伤中努力探寻生命的真谛!很不忍心,但还是翻到了句点,那晚有英仙座的流星雨为你送行。我似乎看到在一个大雪迷茫的夜晚,万物静美,你在中央,镜头越拉越远,可是你的笑依旧清晰,你说:“因为有爱,我不恐惧。”

今年的4月5号是清明节,也是你的生日,我多想捧一束你最爱的龙胆微笑地站在你的面前。我想,即使到了天堂,你也会像以前一样因为爱而勇敢吧。

田田,你的生命如昙花般短暂,但你用一颗感恩的心生活过,用一种细腻的情愫写作过,用一种泰然的方式面对过。我分明又看见你眼泪中浸润的笑意。

(指导教师:陈新国)

教师点评

田维,一个年仅21岁就离开人世的女大学生,其博客文集《花田半亩》,文字至纯至美,表现出其对生的痴心,对死的淡定,感动了无数读者。

本文作者是含泪读完《花田半亩》,并连夜写下这篇读后感的。在饱含。深情的文字里,我们读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是有时限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如何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创造人生的价值。

本文洋溢着一份情思之美、内蕴之美、感悟之美。

(陈新国)

读花田半亩有感


读花田半亩有感

我曾经历与感受两个离去的年轻生命,一个是你,一个是我尚未握紧的。你笔下的文字,我知道你有多克制自己的悲伤与无助,那不是无病呻吟,因为,你真的病了。你说,有时候,我渴望看到你们老去的模样。只这一句,已足够我悲伤。那是对生命的挽留,对生活的热爱,而我正在年轻着,却把时间木然的交给回忆与妄想。我也病了,差点错过了治疗。

我始终记着那个画面,我望着你,透过冰冷的玻璃。我不知我怎么开始哭泣,因为你漂亮的容颜已全非。我呆立了几秒,想着她刚看到你的模样时是什么样的反应,我突然哭了出来,我们都还在,怎么就没有你了?不公平,躺着的一定不是你,我想要那个喜欢漂亮的你,回来好吗,我在哭泣你又看见了吗?我差点晕厥过去,但你的父亲来了,他答谢我们的交情,还能特地来看你,这让我回到现实,现实是要感谢的。我又怎能不来呢,我曾深爱的,一直在心里的。

从悲伤走出来的我又像从没遇见过悲伤一样,我没改变什么,只是你真的走了,有时候望着阳光,会想多替你感受一会阳光的温度。你也喜欢阳光,田,允许我这么叫你,你说的对,在还没有文字陪伴的我们,阳光就已照耀在我们头顶。我突然羡慕你们,羡慕你们在最年轻的时候离开,带着还美的梦,带着还温热的心。我也想在最年轻的时候离开,带着我还愿意微笑的脸,带着我还愿意歌唱的心。

我不会自行结束我正年轻的生命,我会努力让自己一直年轻。那是你们眷恋的生命,眷念的生活,我会替你们走的更美一点。我还会偶尔哭泣,我还会偶尔气愤,但我会努力让自己更多的微笑。

悲伤的故事,不公平的故事,会一直上演,可我再不能教自己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一朵花有一朵花的命运。老头子的一句话很对,每个人都有一个命运,我只会是我,一个愿意在最年轻的时候离开的我。

读《一知半解的小狐狸》有感


读《一知半解的小狐狸》有感

昨天,我读了一个《森林报》冬季版中的故事——《一知半解的小狐狸》。我有许多感想。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刚下过一场雪,一只小狐狸跑了出来。它看见一串老鼠一样的脚印,小狐狸可兴奋了,也不仔细的嗅嗅气味,看看到底是什么,就悄悄的追踪起脚印来。小狐狸跟着脚印,小心翼翼的追踪猎物。忽然,小狐狸看见一只灰毛长尾的像老鼠一样的东西在那里活动,便咬下去,“嘎吱”!结果,小狐狸又把猎物吐了出来——它被臭味给熏到了。便赶紧用雪漱嘴。原来,小狐狸咬中的是有臭味的鼩鼱(qvjing),像老鼠却不是老鼠的一种小动物。小狐狸失望极了,早饭没着落了。

我从小狐狸的教训中知道,对事情要了解,再做出选择与判断,不要向小狐狸一样对事情不了解就去贸然追踪,难免会忙中出错。

小狐狸也让我们知道了,一定要多学习,多积累经验,才能做得更好。

对于自己来说,我也会跟小狐狸一样,办事情粗心大意,不问青红皂白就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不加以思考。只是埋头做,并不考虑方法与过程。而且也不会谦虚的请教,有点“一瓶不满半瓶摇荡”的意思,这样一想,我办不好事情,小狐狸抓不到猎物的原因可算找到了。


读《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有感:一半是光,一半踏着影


一半是光,一半踏着影

——读《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有感

滨州市滨城区四中2017级6班 王紫璇

一半是光,一半踏着影,消失前也亦做永恒的珍贵。

——题记

"不幸和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去承担",对于作者程浩,他将自己的病痛称之为不幸,也就是比我们早些离开这悲喜交杂的世间而已。

在这本书里,几乎看不到他因病痛缠身而发牢骚。你读到的,是他面对生死问题的淡然,他调侃自己是职业病人,你丝毫看不到他的绝望。一个阳光、积极的二十岁的他,在无数个煎熬的日子里,仍然保持着一个坚强求生的灵魂,以及强烈的自尊心。你是如何能够想象到一位六个月大就被查出"脑瘫",多年来只靠在家自学的人,仍顽强地在屏幕前靠鼠标字字斟酌。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对生命死亡的体悟和深度,文字里的沧桑,记录了他一生的印记。学历的高低牵制不住他思想的深浅,他的病痛压不住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以读书、写字来救赎自己生命的价值,质朴、温暖的文字下是一个少年炙热的心。

程浩在文章里说"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标签,看似表扬,实则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获得是每个人的欲望。"赋予残弱者们太多标签,怜悯地去看待他们,其实是对他们自尊心的冲击,他们也只想在世上有正常人应有的尊严。亦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着无数中国人,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程浩只想用昨天的自己感动今天的自己,而无需向任何人博取同情与一时的感动。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依旧阳光灿烂。"

对命运不幸的包容与对人生的理解,与那些在网上无病呻吟的人相比,程浩用短短的二十年诠释了什么叫"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让人触动的同时,也时人体会到:你的一个举动,是多少人趴在窗前的奢望;你的一个态度,又是如何改变人的思想。

一个生命的消逝对于世界可能微不足道,但对我们自己却是沉重且值得深思的事。对于你,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你曾遗失的精彩,在有生之年,静下来去寻找。也许,那是你度过漫长岁月的……信仰。

(指导教师:陈晓洁)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陈建辉 电子1411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是《毛选》第一篇《中国社会阶级的分析》上首先上提出的问题。在下文中又对中国社会的阶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得出 “明确哪些阶级是敌人,哪些阶级是朋友,哪些阶级是我们所要争取的,哪些是我们所要提防的”的结论。整篇文章的论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理有据,一针见血,令人信服。而在其他文章中,我们均能看到这种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用翔实的论据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来指导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工作。

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一文中,分析了红色政权在中国成功和失败的各种原因,以及现在红色政权所面对的问题。在《必须主义经济工作》一文中,就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建设,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如何发动群众这一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来指导我党的经济建设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则分析当前局势和当前国内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指明了红军的发展路线,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中国农民运动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高潮一定会迅速到来。在《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则用发展的眼光来制定党的发展任务、党在抗日战争的任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团结所有可团结的力量,和国际上的反帝国主义力量结合在一起完成革命。

可以说,《毛选》不仅包含指导中国进行革命的方法论,还包含了指导人民精神建设的世界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人曾提出这样的农民们做法是否矫枉过正,但毛泽东却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这点从后面运动的发展即可看出来毛泽东的说法是及其正确的。封建主义这座大山压在当时的中国头上已经太久了,多数人都不相信革命能够成功。只有彻底的革除以前的弊病,拆掉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革命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革命才可能成功。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自己用他们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需旁人过早的过疱丢菩萨。共产党对这些的政策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要自己去争取,靠神仙是么没用的,这样人民才能主动地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革命,主要依靠的人民,革命战争也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矛盾论》和《实践论》则将上述的方法论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实践论》主要对于人们心中的认识进行解释,从感知到认识,从认识到重复,从重复到形成理论,量变产生质变。《矛盾论》对于现实当中矛盾产生方式,和消除矛盾方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确定,以及矛盾的条件性进行系统说明,如何解决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自然可解,矛盾消除在于量变产生质变。《矛盾论》和《实践论》相辅相成,在实践当中肯定有矛盾,如何解决矛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实践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取教训,完善理论。

以上是我对《毛选》第一卷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征文:读《羊皮卷》有感


征文:读《羊皮卷》有感

财政局 王中南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庄子曰:“吾生之有涯,而知之无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余秋雨认为:“读书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是提升我们思想品位、促进我们道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会掌握知识、明辨是非、懂得人生、快乐成长……读书能让我们“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成为快乐、有用的人。

最近读了奥格·曼狄诺所著的《羊皮卷》。起初我总认为这是本写给已在职场中的人们的书,然而读完后我便觉得它不仅是一本“商业圣经”更是一本“人生圣经”。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现代人需要精神食粮。这本书就是一道精美的精神食粮,它凝结着历史的经验、现代的智慧和思考,用一些小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些道理。美国露西·斯特得说过:“故事是通过拯救灵魂的铺路石。”这本书就是为我们发现并得到爱和信心的铺路石,对改变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感恩,这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充满分量的形容词,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人间,因为感恩才会有温馨的亲情,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说:“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却有着芬芳的花朵,于是他能感受到幸福。所以,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是让这星球转动的力量。父母对我们的付出超越了山的高度,跨越了海的距离,而作为我们,应该铭记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因为这样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感谢爱你的人吧,正是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让你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充实;感谢你讨厌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生活曲折多彩,让你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坚强。感激世间万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打量”万物。

学会感恩,亲情会变的愈加温暖;懂得感恩,友情会变得更加紧密;学会感恩,社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学会感恩,你便能与爱同行。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