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典诗词有感
读中国古典诗词有感 读爱如茉莉有感600字 2019-10-24
梦回唐宋 ——读《如梦蝶恋花 词牌名的古典风》。
凤梧桐,梧桐影,漫卷珠帘剔银灯。愁倚澜上最高楼,声声慢,凤萧吟别沁园春。
蝶恋花,花溪碧,鹧鸪天里踏莎行。小重山外西江月,如梦令,芳草渡前柳梢青。
——南乡子.词牌名连缀
特别喜欢这首开篇的词牌名连缀,一首词,道出了唐宋的凄美。
唐宋时期,词牌的由来往往有故事可以追溯。比如《菩萨蛮》,就是唐代的女蛮国进贡过一些貌美如花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貌似菩萨,因此教坊的乐师就借景生情谱曲成《菩萨蛮曲》供人们歌唱,《菩萨蛮》由此而来。
唐宋的词牌,也有不同的特点。或舒缓柔美,或婉约含蓄,或慷慨大方,或朗朗上口,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吧。那些从唇间轻轻吐出的词牌,是多么让人庞然心动,流连忘返。《蝶恋花》让人想起庄周梦蝶和蝴蝶翩翩,《点绛唇》则让人想起猩红如花的樱桃小口……
浅夏的这本书共有六个章节,分别是弦歌篇、乡韵篇、情思篇、风致篇、侠骨篇、绝响篇,每个章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词牌,我觉得她用女子的细腻和直觉穿越性别的障碍,带领我们走进那千年前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她把她的想法贯穿在整本书中,让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些千年前的情感。
有人说,读浅夏的文字,仿佛在一个花园里漫游。她巧妙的用两个词牌的组合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念奴娇》与《何满子》仿佛是一对大气的牡丹花,带着盛唐风韵的华丽,《破阵子》与《菩萨蛮》是一对带着异域色彩的郁金香,冷艳而娇媚……这样的文章,让人想忘都难。
一本词牌,述尽了唐宋的美,令人读来,仿佛梦回唐宋。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唐宋词感悟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演讲集合而成的解词之作,作者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研究,呕心沥血专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远涉重洋,四海讲学,所致有声,是我国少有的名扬海外的诗词家。
《唐宋词十七讲》做这以人物年代先后为序挑选了唐宋不同时期具有代表词性不同发展阶段的词人作品,向读者深情解读古色古香的典型词作,带领我们去欣赏体味当时的文人情怀。在她的眼里词时有鲜明的活力,词的好坏生命力的长久在于其兴动感发的力量。词的年代已离我们久远,也许那个凄风苦雨中的孤单背影已渐渐的远去,但它孤独的灵魂却在千百年流传不息的词篇中永生。
我们静静的合上书本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唐宋词十七讲》中叶嘉莹言传身教的个人魅力。看书看得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学的而使其为人处世的心态,练就的是其宠辱不惊的情怀。从她的言谈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朴实的为人,心细如发对每个词人细微的差异进行精准的评析。他高谈阔论纵横词坛,有理有据引经据典显现她做学问的严谨追求,她滔滔不绝才如泉涌彰显了她深厚文化底蕴。从所周知,后人对唐宋词的解析层出不穷,韬光养晦让人受益匪浅,没为词学大师站在自己的人生视角之上,伴随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讲述自己的研究词的体会和心得。
叶嘉莹学通古今贯通东西,是难的学界泰斗。她以求是严谨治学,自救斟酌不打诳语,词句的评析真知灼见鞭辟入里,抛开以前一些学者靠舞文弄墨繁缛庸俗的词藻取宠的陋习,她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不阿谀奉承也不损人利己,以严谨的姿态耕耘于学海,并在我们的学习中给了我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新的启迪。对于东西文艺的差异她取长补短兼容并蓄,以积极的姿态面对东西方的分。
中国喜欢用坐着的人格来衡量作品的价值,西方文学作品衡量的重点放在了文学艺术的价值方面,他突破了文学传统得道德观念,对其两者持并重的姿态。她认为中国的文艺理论缺乏一种成熟的理性的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对问题的探究的出了答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含蓄性很大、不确定性很大,试想没有日积月累的沉淀是不会有此深刻的认识的。作者并不排斥西方文艺理论,在词的解读之中时刻试着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一些次的现象,给出一个总结归纳说明,同时她主张不要刻意的牵强附会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作者本身,每个都这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能说这一定是作者的意思。你自己可以这样的理解但要合理。
《唐宋词十七讲》作者以深厚的国学功底见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系列的人物词作为词的兴盛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对词的解读她深情睿智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又是我为她的才情感动,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句词可以出相关联的几首词或诗,刨根究底的溯源人不听信道听途说,本着对学术负责的态度,深思熟虑之后才脱口而出,对我们平时一些含混模糊的东西给出了直接清晰透彻的解答,使我们有话可说有理可循。我们知道‘这’,‘这’太笼统,她让我们知道这是什么的本质。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喜好,不是所有的词都会得到好评,如果一味的趋炎附势不变稂莠,算不上是一个好词人。人有好坏之分,词有优良之别。他毫不忌讳这些,交给我们鉴别词的新的,具有兴动感发的力量才是好词,花艳之词难成佳作。
也许,词的年代已离我们久远,很少有人在这学海之中苦苦探求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金钱迷惑了人的心智。《唐宋词十七讲》是一本不错的解词之作,启迪我们的心智,给我们极大的精神慰藉,国学只用在于无用之大用,培养的是人的品格,提高的是人的境界,有时间你也看看。
梦回唐朝,梦回诗歌_读《寻觅中华》有感1000字
我想梦回唐朝,那个繁荣昌盛的地方;我想梦回诗歌,那个浩荡千爽的时代。

题记
倘若问我:假如你穿越,你会去哪?我一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我只钟爱唐朝。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和我的答案一样的,因为她太招人喜欢了,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朝代。
唐宋是分不开的,提到唐朝就会想到宋,但是人们总会用盛唐弱宋来区别她们。
盛唐之盛,首先盛在精神,首先大在心态。
提到盛唐,就不得不提出那个曾让世界骄傲的城市长安。长安很大,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两个繁荣的城市加起来大了一倍;长安很繁荣,东市、西市万商云集,百业兴盛,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长安很开放,有三万多名留学生,有不少人在中国做官。
唐朝的文化可以用胡汉交融,中西贯通来形容了。在那个封建的古代,这确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长安绝不会盛气凌人地把异域民众的到来看成是一种归顺和慑服。恰恰相反,她是各方文明的虔诚崇拜者。因为她知道单调意味着枯燥,丰富代表着多彩。因此唐朝敞开自己的怀抱,去追逐拥抱每一个与她亲近的人。唐朝也是自信的,她不畏惧任何文明,也不担心任何外来文明把大唐文明侵蚀。
平心而论,唐朝并不强大,她似乎比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朝代元朝弱很多。铁木真率领着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横扫欧亚。但我相信,人们更对唐朝津津乐道,她像个孩子似的,对未来充满憧憬,一切都是那么蓬勃。
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假如唐朝没有诗歌会怎样?
结果可想而知,天注定,诗歌与唐朝密不可分。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论唐诗,首先当然是李白。在我看来,李白永远是一个青年,他不羁、他放纵。他是一个野性行者,他四海为家、游山玩水、孤独流浪。其实李白的家境并不很差,相反,他完全可以依靠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可是那样,他又不是李白了。他的生命需要陌生,他的生命属于陌生。
每每想到李白,我的脑海里总会勾勒出一个画面:微醺的李白,躺卧在悬崖边,白衣飘飘,帽子上的流苏顺着风飞扬,手里拿着一壶酒,不时的喝上几口
说完李白,我们就要提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两人因诗相识,因诗而相互佩服。
当我漫步在书香满溢的诗歌词赋中,我往往能窥见杜甫飘飘然于书中走来,向我展开他的人生长卷。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是雄奇壮美的人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凄苦悲愁的人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接济天下的人生你的人生如此瑰丽多彩!你的人生如此沉郁苍劲。
唐朝,因为有了诗歌而丰富,因为有了李白、杜甫而不能令人忘却。
中国不是一个强国,如果我们想要挤进强国行列,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中国正站在一道门槛前,门槛外是无边的光明与和谐;门槛内是一片黑暗与冷寂。让我们坚定信心,努力跨过那道坎儿,为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而奋斗!
感悟《庄子》:梦蝶
感悟《庄子》:梦蝶
蝶在飞,承载的是一种逍遥。
丹青挥毫的满纸荒唐,是一种对道追寻的喧嚣?是一种对尘俗的浮躁。
百年孤独,孑然一身,总是带着透彻的目光,和柔婉的心灵,却不曾孤独百年。
庄周梦蝶,梦到的是一个只有飞翔的境界,美丽的像水,平凡的貌不惊人。
《庄子》是一片远离更远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园般不知所措。
如垂钓,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宁静,即使空手而还也淡不经心,它此时在九天外御风飘游呢。即使有时无意间捞上几分功名,他也会掷之于江湖,相位的诱惑也不住他一心,无心挥洒不羁的心。
如午寝。一般人不及庄子。看着美景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化蝶而腾空了,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凄怨,只是为挽起几缕青色,无思无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飘有此恣意妄为无法无天,却不管他,纷纷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羁不怯的天堂。
梦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会开着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绽放。
如送丧,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人逝,是一种太过残酷的现实。
庄子却却笑着,像婴儿一样,纯洁,无瑕发自内心,死亡是一种安详,回归自然,自然就回归宁静的世界了。不必哀伤,不必失望,有一种东西叫做道,有一种人生叫顺其自然。
读《如梦年华》有感1000字
读《如梦年华》有感1000字
马永杰
这本书是去淮海店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的。随手翻看了一下,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本书在店里,翻看目录,便有了答案。第17位作者,正是淮海店的顾客董萍孝。这就不难理解了,她是来店里做服务的时候带给大家阅读的。在征得店长和员工的同意下,把这本书拿回来,看完后感触颇深。
说是一本书,其实是《老年文艺》杂志的增刊合集,作者全是上海老龄大学的学员,都是为了写作这个兴趣爱好而来的,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刻苦练习的成果。因为是普通学员的习作,反而更显得真实,通俗易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改正下,自然流畅,别有一番风味。全书27位作者69篇文章,每篇都是写作者从自身出发,通过自己的眼光,思索,体会而来的对人生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叙述。共同的特点都是老年人,但是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既有北大高材生,也有初中刚毕业就上山下乡的老三届,既有身边的家长里短的老阿姨,也有游离世界各地的老克腊。此书不是张爱玲描述的风情万种的老上海,也没有程乃珊笔下的风花雪月,有的是今夕对比,他们这一代老年人历经前半生难忘岁月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我们现代这个国家的信心和祝福。总之,全书处处充满了正能量。
让人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普罗大众,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处处是光鲜亮丽,摩登时髦。也有着太多的无奈与辛酸。就像作者赵苏青写的《"牛棚"里的朋友》一篇,1973年的大年三十,不到十岁的她和姐姐到崇明去看被关押在牛棚的父亲,一群被关押的人中,遇见扣着"历史反革命"帽子的顾阿姨,吃饭的时候问"顾阿姨,侬这么漂亮怎么没人要你呢?",被爸爸以吃饭还堵不上你的嘴责骂后,晚上和姐姐,顾阿姨挤在一个房间睡觉,临睡前又忍不住问了,还说:"你真倒霉".过了半晌,顾阿姨悠悠的说"哎,这就是我的命呀".半世飘零的顾阿姨,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但是也有洋溢着人性真情的感人故事,例如陈采菊的《我的"姆妈"》,作者是插队到外地的知青,等终于返城时父母已经去世了,没有投靠的亲人,只能借房子住,房东是一位好心的婆婆,把她当女儿看待,并且阿婆主动帮她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情况下,把户口迁回到上海,挂到她们家名下。"姆妈"90岁的时候,作者在外地出差,等回来时已经去世了。成为她心头永远的痛。也有另外一位作者写的,好福气的孙家阿婆,年逾九旬被诊断为肠癌,住院期间,一家6个子女悉心照料,最后安然的离去。百善孝为先,并没有因为曾经是十里洋场,而被冲刷掉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
读蝶恋花有感作文400字
今天下午,我独自一人守着房子。因为爸爸妈妈去做工了,姐姐也不在家,我一个人又烦又闲又无聊。我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叫蝶恋花的书,就顺手拿下来看。因为这本书是姐姐的,她总把它当作宝,不让动,现在姐姐不在,我有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书上说,有两个女孩,她们分别是絮雯和忆昔。她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忆昔上了全市闻名的小学,絮雯变成了一般小学的班长;接着,她们考上了同一所重点中学。她们既是好朋友又是竞争对手,随着竞争的加剧,忆昔变了,她和絮雯的关系不像从前那样好了,她的眼里所看到的只是与絮雯的距离和下一个挑战的对象很快,,忆昔走向了语文老师心里的制高点,成为班上有名的好学生,而絮雯却像一缕轻烟一样不再引人注目。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竞争固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要失去友谊,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絮雯和忆昔她们俩不能正确地对待竞争,可以说是竞争的失败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对手来激励自己,但不能像絮雯和忆昔那样,我们应当在竞争中互相帮助,在互相帮助中都成为好朋友。
哎!不好,姐姐回来了。我赶紧把书放回原处。
读《我的小狗》(如梦初醒)有感
陈敬羽
我读完了(如梦初醒)这一章故事,体会到了乔恩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
乔恩的继父是个职业画家,既温柔又和善,他自己的儿子死后,和乔恩的母亲结婚了,结婚后为了寄托死去的儿子的哀思,将所有的爱都给了乔恩,对待乔恩你就像对待亲儿子那样,他对孩子的培养,主张“放养”型,任其孩子自由发展,妈妈也疼爱有佳,每当他从噩梦中醒来,她的妈妈总是把她搂在胸口上,轻声安抚,她的妈妈总是温柔可亲,不像一般的妈妈那样,对孩子大呼小叫。每当他闯祸时,也不对他大惊小怪,相反,他对姐姐和保姆却不大友好乔恩聪明能干乖巧懂事,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淘气,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家人的爱包围着他,他的世界温柔美丽,自由,完美无缺,他就像一株小树那样,向着阳光,无忧无虑的恣意生长的。
当他的父母去爱尔兰度假,乔恩没有了它们的陪伴,由他姐姐照顾的日子是开心的日子,但是他特别想妈妈,紧紧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头枕着妈妈的臂肘,妈妈轻抚着他的头,妈妈的嘴唇轻轻的触碰着他的鼻子。
她在妈妈温暖的气息的包围中,乔恩深深地沉到睡眠里去了,窗外的月夜宁静祥和,再没有什么来惊扰她,不安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明天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乔恩是多么的幸福啊!他有爸爸妈妈姐姐的细心关爱,我也有父亲,姐姐细心的照顾,我多么想和乔恩一样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相信,我和父亲姐姐将来一定会生活的特开心快乐,比乔恩还幸福!
优秀读后感:读柳永《蝶恋花》
春天已经到了,他现在是怎样的呢?城楼上,一女子眉头微皱。微风徐徐,吹乱了她的发丝。一曲新词已竟谱成了,可是他还没有回来。那这首词要弹给谁听呢?她的泪水流下沾湿了衣襟。竟突然发觉泪水原来是这样的温暖。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城楼下的绿色越来越浓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她感到全身乏力,便轻轻地依靠在了城楼的栏杆上。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她慢慢的踏上了归途。她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此刻也踏上了归途?只是今天她感到回家的路特别漫长。
晚上她做了一个梦,一个关于他的梦。她梦见他在边塞中仰望苍穹,举杯饮酒消愁。她有些心痛,她想告诉他饮酒伤身却忽然想起那日她拟把疏狂图一醉。。明明知道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何必还要饮那么多的酒呢?她不知道她是对他说还是在对自己说。
这一仗又输了,在夜幕中伤员们互相搀扶者安慰着。一种悲凉袭面而来。他仔细地观察伤员们的伤势。他的眉头紧皱起来了。她想上去抚平他的眉毛,她不想让他如此的担心和疲惫。可是她发现他动弹不得。难道她连在梦中都不能助他一臂之力么?
将军,你在家乡可有思念的人?一名伤员问他。有啊,我有一个家。家里有我的父母还有我的妻子,我无时不刻不在记挂着他们。我希望他们都能好好的!他抬起头望着头上的月亮说。其实,我和湘军一样,我也很想你按我的那个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啊!伤员的话刺痛了将军的心。等我们赢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了。相信回家的日子马上就会到来的。他在鼓励伤员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将军,今日的月亮好像特别远。伤病也抬起头来疫情仰望那月那星空。是啊。将军感叹之余竟听见了号角的声音。边塞的月色更浓了,那气氛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
敌人来偷袭咱们的营地了!让我们为了国家,为了家人!冲啊!她看见他带兵冲上了战场。血腥味顿时弥漫开来。厮杀声久久没能散去。就在她的耳膜盘旋盘旋。
梦醒了,她的脸色越发苍白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想起他的话,她决定用汗水代替泪水。她决定护家人和自己周全。不让远方的他为之担心。
她打开窗望着窗外的那轮圆月说我们都会好好的,你也要好好的。知道么?
吉林白城长春铁路分局白城职工子弟第二中初三:紫一禾
读《唐宋词赏析》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