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姥姥语录有感

读姥姥语录有感

读《姥姥语录》有感:中国乡村老人的智慧。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你也许需要"读《姥姥语录》有感:中国乡村老人的智慧"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读《姥姥语录》有感:中国乡村老人的智慧

这是近两年来第一次花整整一个晚修的时间迫不及待地读完一本书。这种阅读的清爽和感动吸引着我手不释卷,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阅读的魔力。当然收获最大的还是领会了一种生活的智慧一位来自中国乡村老太太的生活智慧。作者倪萍,是我初高中时代在电视经常看到的名人,当时不明白这个名人为什么总是眼含泪水,为什么总是讲感动的故事,为什么总是一些情感外露的表达,多年以后我知道这叫煽情,并且知道她的外号中国第一煽情手。但,看了《姥姥语录》,虽然我再次领略到了宝刀不老的中国第一煽情手煽情叙事,可还是忍不住为读到这样一本书而感到生活的充实、丰满与幸福。因为她带给了我一位中国乡村老人,唤醒给了我所听到过的生活智慧。

《姥姥语录》是倪萍通过对姥姥的一点一滴的回忆而形成的一篇又一篇充满姥姥生活智慧的文章。姥姥是一个九十九岁离去的老人,是一位乡村老人,一位早年吃过不少苦后来儿孙有出息的中国典型性劳动妇女。正像倪萍所说一样,姥姥其实是家家都有的那个老太太,姥姥语录也是家家的老太太都常说的那些理儿。放在当下的环境来看,这些理儿又是多忙的真切、实用,所以忍不住就会多想一点,把这种理儿概括为:中国乡村老人的生活智慧。姥姥的这种生活智慧不同于学者大家的生活智慧,这是一种地道民间、日常、普通、家庭之内的生活智慧,可能和任何体制的生活、正规的知识、学院的教育无关,仅仅是中国大地原野上的一朵小花而已,幽香独自,但又常常生长于千家万户普普通通的墙院里。

姥姥的这一生活智慧最主体的内容就是对生活的乐观。这也是中国乡村老人典型的形象画面平淡中透出希望,宁静中散发信心。姥姥以及所有的中国乡村老人都经历过不少的人生磨难和社会苦难,也都经历过具体的贫穷、饥饿和病痛,但是生活的年轮在这些老人身上并没有留下阴影,而是铸就了生活的花朵,并散发着智慧的芬芳。所以姥姥会说出乐就是福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有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你吃一块儿桃酥试试,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试试?你那嘴呀就想找块咸菜往嘴里塞。孩子,别怕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哪!等等语录。这样的话,我自小也听过本村的老人说过,日子总会好起来的,一天咋过不是过,等类似的话。今天在书中读到,再加上这些年来对生活的些许体会,顿感醒悟,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中国乡村老人对生活的乐观不是单向度思维,总是带有着深刻的生活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德国哲学在哲学中所反复强调的辩证法,在中国乡村老人那里早已在生活中运用自如了。老人们总是能看到生活的两面,总是能从苦难中看到幸福,在困难面前看到乐观。可能生活的真谛就是辩证。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大辈子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这些看似自我安慰的话,都是生活的辩证法,都体现着生活的智慧。在这些看似圆滑的话语表达中,深藏着对生活、生命本身的珍惜,与抵抗的姿态、不屈的抗争、奋力的革命是同样的难能可贵。这样的辩证才更智慧更能体现人生的信仰。

人生需要信仰,生命需要敬畏。中国乡村老人有着自己的价值理论体系,所以这种生活智慧才会显得和生活联系得那么紧密、贴合,没有一丝的缝隙。这些老人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更不是一以贯之的读书人,他们就是普通通通的乡村你的人,每天都在为生活劳作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可是他们的头脑里却有着普世的价值与观念,并且有着敬天畏地式的道德信仰。就像倪萍笔下的姥姥一样,没有对待恶的手段,唯一的信仰就是善:对待邻里是善,对待弱者是善,对待恶者是善,对待自己的苦难是善,对待自己的命运是善,对待生老病死是善,对待衣食住行是善这样的信仰调节着苦难的人生心理,使苦难的人生转化为美丽的生活,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珍惜与设计,又以此转化为对命运的感恩,最终上升对人生是善的本体概括。所以会说好日子得人出卖了良心和得了心脏病差不多,心停停跳跳的,憋得慌呀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你了不一定背着抱着就是爱,不一定给口吃的喝的就是爱等等终极本体是善的生活箴言。

在子女的教育中,中国乡村老人更是奉行性本善的教育观念。在这一亲情关系中,父辈一定是想方设法地给子女一个善的教诲,而且也一定是言传身教,常常还是身教多于言传。用行动教育后代时刻恪守善道,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善待一切。在老人们的言语行动中,善与教育是分不开的,而教育与文化又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中国乡村老人特别看重文化和教育。在他们看来文化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行善,学习文化,读书识字2024,就是接受教育,就是在学习善,所以姥姥和那些乡村老人们特别喜欢读书人,特别希望后代能读书,一直读下去,不断地接受教育,致使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观。哪怕他们牺牲自己,奉献所有的物质财富与时间都在所不惜,子孙后代的读书是他们所有的希望与寄托。他们开始有了一种集体的品格,一种民族的文化品格。

中国乡村老人的典型性格就是这一集体品格的分子,任劳任怨,身体力行,勤劳善良这一品质最终成为中国乡村老师的生活智慧中国乡村老人的精神。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姥姥语录》有感


读《姥姥语录》有感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姥姥语录》



第一次听说姥姥语录这本书是在一期朗读者上,那期节目里,倪萍姐姐是嘉宾,她带着自己写的这本书。看了节目之后,我找到了《姥姥语录》这本书。当我读它的时候,我被姥姥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不识字的姥姥说的话像天籁之音,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都是我们早就明白的道理,可也都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道理。白岩松说过:“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书中的姥姥就是这样一个没学历却有文化的人。


“心眼不好的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满什么是足,就像吃了一把盐老得喝水,肚子里胀的全是气,气多了人能好受吗?你看老想害别人的那个人,脸都倒挂着,他不快乐。害别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帮别人最后都帮了自己,不信你去试试。坏人都是傻子,一辈子活得不快乐。”这是书中的姥姥说过的,我看到这句,想到了我的姥姥。小时候,姥姥经常告诉我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让我经常帮助别人,那时候小,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忙,所以也经常帮倒忙,但是姥姥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批评我,没有因为我帮倒忙就告诉我不要再给别人添麻烦了,别帮忙了,还告诉我,“孩子别怕,慢慢就好了,慢慢地你长大了就不用再担心给人添麻烦了,别怕。”我一直都记着,记着姥姥对我说的话,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尽可能地帮助别人,不藏心眼,更没有坏心眼,这些真的要感谢姥姥对我的教导。
其实啊,什么事都是相对的,有舍才有得,就像书中姥姥说的,“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多少一定的拿走多少。你看挑担子的人,两头一样沉才能走得远。一头沉一头轻你试试?走不了几步你就得停下。”以前没什么感觉,后来上了大学,这半年多的时间给了我很多东西,我开始明白了很多道理,长大了很多。学生干部的工作的确不好做,但是有舍才有得,能力都是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没有困难,怎么能体会到成功的不容易。但是经过了半年多的锻炼,我慢慢地习惯了学生工作,也慢慢地懂得了很多工作的方法,虽然用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都有了回报,工作慢慢都做得好了,这也算是有舍有得了吧。


在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聪明的婆婆对媳妇要比对儿子好。”这一点,我姥姥做得特别特别好。除了妈妈,姥姥还有一个儿子。舅舅以前有舅妈,但是我对舅妈没有什么印象,都是妈妈给我讲的。妈妈说,以前姥姥对舅妈的好连她都嫉妒,有时候她都是借着舅妈的光才能有好多好东西,舅妈没有妈妈,但是姥姥把舅妈当做自己的亲女儿,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可是后来有一天,舅舅拿着离婚证回家跟姥姥说,他和舅妈离婚了,姥姥当时楞了一下,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舅舅又说了一遍,姥姥二话没说给了舅舅一耳光,然后让舅舅跪下,过了一会,姥姥给舅妈打电话,让舅妈回家,舅妈说她和舅舅离婚了,以后就不回去住了,但是会经常回去看他们俩的,后来姥姥以死相逼,才把舅妈叫到了家里。姥姥没有问舅舅舅妈为什么离婚,她只问了舅舅舅妈一句,还能不能和好,屋子里沉默了好久之后,舅妈哭着跟姥姥说,“妈,就算离婚了你也永远是我妈,我永远都是你闺女。”妈妈跟我讲,舅妈走后,姥姥就开始哭,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姥姥哭得像个孩子,过了好久才缓过来。后来舅舅跟姥姥说了他跟舅妈离婚的原因是舅妈不能生育,姥姥又一次打了舅舅,打得比前一次还狠。后来舅舅一直没有再婚,可能是还想着舅妈吧,但是姥姥后来给舅妈介绍了男朋友,舅妈再婚了,而且生活得很幸福。妈妈问姥姥为什么那么做,为什么不劝他们俩和好,姥姥说,“不能再耽误小慧了(大家都叫舅妈小慧),就算和好了他们俩的问题还是会一直存在的,小慧应该有更幸福的生活。”妈妈没有再问下去。直到现在,就算不再是婆媳了,姥姥和舅妈的关系依然特别好,像母女一样。

《姥姥语录》(优质范文)


《姥姥语录》读后感上周去书店买了一本倪萍写的《姥姥语录》,被姥姥朴实无华且极具哲理的语言所折服,一位衣着朴素又很讲究、勤劳善良的老太太跃然纸上,我陶醉式的阅读着,姥姥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抵达人的灵魂深处。“理想有时候起步很小,很具体,但最终他有可能变得很伟大,有可能认为自己不自觉地便成为他人,为全人类。”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着自己比别人高,也别怕自己比别人矮".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遇到的两个人,一次我参加县妇联组织的活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领导为我们颁奖,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领导,颁奖时她握着我的手说:张老师,你辛苦了!你为全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谢谢你呀!“我很感动,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自己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师,人家是那么大的领导,人家居然认识我,我很感动,颁奖后我们从台上下来时,副书记见我穿的是高跟鞋,居然双手扶着我走下台阶,嘱咐我慢点,每每想起这件事,都为那位领导的低调、善解人意折服,难怪人家能走得这么远,主要是人家有一颗胸怀大众的心,没有因为谁是谁的谁就攀附,更没有因为谁不是谁而下看,她对她的人民是公平的,所以她得到了人们的拥戴。后来又遇到一个人,大约三十来岁,年纪轻轻听说是上了学毕业直接当了某地派出所长,和他在一起开会,听着他说着大话,天南地北,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完全是春风得意马蹄轻,偶尔听身边一个人说起他,原来他爸爸是一名公安局的领导,很明显,就他,估计也是沾了父亲的光。所以,白岩松说:有些人,有文化没素质。姥姥说:孩子,山上风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劲了,你这辈子都不后悔。姥姥还说: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着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不是啥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走,去干吗,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了,你干嘛不好好走,好好过呢?姥姥还说:你记住孩子,多穷的人都有脸,能豁上脸要饭,那是肚子实在没法儿了,给人吃点东西先要给人好脸色,不信你试试,张嘴管人家要东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动,张嘴给人送东西可不一样,双唇一碰话就出来了。慢慢品味姥姥的话,思想灵魂都得到了升华。姥姥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为善,这本书真的给我进行了一番洗礼。

《姥姥语录》(优秀范文)


《姥姥语录》读后感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看董卿的节目《朗读者》,里面本书的作者倪萍分享了书中的一篇文章,觉得话语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全是生活中的大白话,就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话语。所以后面在网上买了这本书,一直到看完,感触特别深。因为我也是从小跟姥姥一起生活长大的,看这本书里面的字里行间,脑袋里面会不自觉的回忆自己成长的回忆。其实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姥姥的话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它就是从小刻在我们心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为人处世。下面把本书的一些文章和心得拿出一些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本书的作者是倪萍,先后主持了13届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演员、作家、赵本山的梦中情人这些可能是我们对作者的第一印象,而本书的主人公,姥姥原名刘鸿卿,用作者的话说没有上过一天学,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一辈子围着灶台生活的小脚女人,而也正是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女人影响甚至改变了倪萍的一生,现在也在默默影响着成千上万个看本书的读者。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姥姥年轻时说的那些话,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姥姥的话,渗进我的骨头,融在我的血液中,影响着我的一生。姥姥的冬天,这篇文章说的是姥姥老了以后身体不好,一到冬天就会咳嗽,整夜睡不好觉,咳嗽的厉害的时候,我时常都会在想姥姥会不会这个冬天就过不去了,所以每年的冬天都像姥姥的一个坎,姥姥年轻的时候没有享受过什么福,所以到姥姥老了时候我们都拼命的孝敬姥姥,什么好吃给她买什么,什么贵给她买什么,有次我问姥姥,姥姥你这辈子最幸福的年纪是什么时候,姥姥却告诉我是20多岁的时候,我问她,姥姥那时候你多苦啊,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有什么幸福可言,你看你现在什么都不差,儿女承欢膝下多好。姥姥说“孩子,管多么富裕都没有年轻富裕啊,年轻的时候胳膊是胳膊,腿儿是腿儿,年龄到了,富裕管个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浑身都穷了,要钱有什么用”,多么睿智的姥姥,她用最平淡的话告诉年轻人,你们是现在是你们这辈子最富裕的时候,不要在最富裕的时候败给现实。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印象中姥姥是最爱美的人,在乡下最穷的时候,也喜欢在院子里养一些月季,养一些牵牛花,婆婆丁,冬天下雪的时候,人都穿不暖的时候,也要给用剪刀剪一些布条给话穿上衣服,还要穿的五颜六色的,就算冬天不开花,远看着也像话点缀的家里的院子。姥姥说:“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有用了。眼要是吃不饱,人就像个傻子”。姥姥用最质朴的情感、最省钱的方式养育着眼睛,养育着美,养育着我们的心灵,姥姥告诉我们要多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的东西,多去见识一下我们的大千世界,见识多了,格局和眼界也就大了。以上就分享了两个书中姥姥最朴实的几句话,希望可以让有共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是央视名人倪萍先生在自己的姥姥故去后为她写的一本书。

初在书城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被里面的资料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打破了我脑海中以往对语录说教风格的认识,取而代之的是字里行间里透出的一种亲切,倪萍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叙了自己与姥姥五十多年间相处的点点滴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平淡淡才是我们更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越是平淡的日子越能引起读者强烈的代入感,读的越深就越觉得这本书就是在讲我们自己的生活。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芸芸众生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大千世界里,不同的人选取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人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能守着一扇能看得见日升月落的窗子悟出生活的道,完成生命的升华,而有些人却还没遭受一点挫折就大声呼喊着救命,怀抱着自己易碎的玻璃心,颤抖着蜷缩在世界的角落等待别人的安慰,我们常常感叹自己读破了万卷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而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却在自己并不顺利的一生中总结出一套生活的哲学,还转过身来把我们这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给教育了,难怪白岩松曾评价《姥姥语录》:有文化的人不必须有学历,而有学历的人也不必须就有文化。

忠言不必须是逆耳的,但必须是最直白朴素的,熟悉倪萍的人就应都明白,倪萍的儿子在出生后不久便患有一种很难治愈眼疾,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倪萍万念俱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自己的天都黑了,那个时候的她经常整晚都合不上眼,夜深人静的时候靠着一根又一根的香烟来稳定自己的情绪,麻痹自己的神经,这一切,都被当时住在她家里的姥姥看在眼里,姥姥叮嘱她: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姥姥还说:天黑了快睡吧,孩子,天亮就快起来,姥姥把不可避免的灾难说成是天黑了,天黑了就是遇上挡不住的难事儿了,你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别在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光了,好事儿来了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来了咣当一下就砸在你头上了,这些灾难从不会通知你。能人是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就被砸倒了。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倪萍退出了中央电视台,带着儿子漂洋过海、寻医问药,最终治好了儿子的病。

姥姥是对的,生活本就无常,而人又偏偏是感性的动物,应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我们常常在第一时间就被情绪冲垮了自己的精神防线,一时冲动做出许多伤害自己与家人的事,等我们从痛苦中清醒过来后才追悔莫及。那么应对飞来横祸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姥姥告诉我们:第一,你要认命,认命就是应对现实,冷静下来正视此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第二,认命不等同于认输,要在黑暗中咬着牙挺着,等待黎明,而不是在焦虑中消耗自己的精神,影响自己的决定。

这样直白平实的大白话语录在书中比比皆是,比如:房子没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没人帮着,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来呀!、糖稀越粘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父母帮着儿女,仨人都笑了;儿女帮着父母,仨人都哭了,围着炕沿锅沿转了一辈子的姥姥用最简单易懂的道理类比出人生的大道,比起那些引经据典的大道理,这样朴实简单的语录却句句扎人心。

《姥姥语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真情实感、朴实无华,它用最生活的语言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合上书本后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每个人都有姥姥,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寻常岁月的相处中,我们可曾做到像倪萍那样用心倾听她们说的话?如果没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用心听一听了,相信你必须会有收获。

姥姥的语录读后感


姥姥的语录读后感
放假在家,买了一本倪萍写的书《姥姥的语录》来拜读,读出了一份辛酸,读出了一点味道,更读出了一份想念。于是想在空闲的时间写点东西,就算是对疼爱自己的姥姥姥爷的一份清明节的心灵对话吧!
清明,一个值得让人辛酸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怀念的日子,一个值得让人沉思的日子。4月4日,早早起来,开车来到了老家,把姥姥姥爷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准备齐全,带上儿子来到了姥姥姥爷的坟墓前。一年了有太多的话想对二老说,有太多的嗑想对二老唠,此时的脑子里象过电影一样充盈着美好的回忆:春天,姥姥和姥爷合作,在地里为春耕而忙碌的身影瞬间浮现在眼前,姥爷专业的驾驶着牲口,一口行话让牲口变得温顺而听使唤。姥姥则在一旁点豆子和种子,撒的匀称而专业,他们二老合作的默契而愉快。累了姥爷就会在地边休息片刻,吧嗒吧嗒抽带烟。姥姥则坐在一旁开始用头上的草帽扇着扇着;夏天,姥姥总喜欢拿着一把芭蕉扇坐在家中宅院的台阶上扇呀扇,给我们扇走玩耍后流出的汗水,给我们扇走叮咬我们的蚊虫,更给我们带来扇动中一种享受的快乐;秋天,地里总会有姥姥姥爷忙碌的身影,拔草、摘豆子、掰棒子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姥爷每次从地里回到家,总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几个红红的小果子从篮子里拿出,分给我们孩子吃,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姥爷就会高兴的合不拢嘴,这时候姥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糖水递到姥爷的手里,姥爷就会细细的咀嚼起来,那份劳动后的满足感欣然挂在脸上。姥爷牙口不好,总喜欢到墙头外的香椿树上摘一些叶子,用开水一冲放上少许盐,就开始就饭吃起来。小的时候我不太懂姥爷为什么要这样做,逐渐长大的我越发懂得,这就是姥爷朴实本色的生活;冬天,老爷和姥姥成了闲人,坐在烧热的炕上跟我们讲自己亲身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跟我们玩牛牌,一起去推碾子,给我们做年糕,做驴打滚吃。炸丸子,炸白薯鱼一想起这些,心底就了一份对姥姥姥爷的想念。
清明意味着逝去。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会逝去,比如:亲人、朋友、健康、金钱等等。但有一样,在有生之年会永远伴随你,那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你熟知的人对你熟悉的物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它包含清明的伤感,逝去的思念,离开的想念,伤病的惦念愿在梦中和天堂里的他们叙旧想在每天和天堂外的他们心语你们二老朴实无华的做人本色会在孙女的记忆深处永远保留!


姥姥语录读后感


姥姥语录读后感(一)

逐行逐句读完《姥姥语录》,时而欣慰,时而温暖,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伤心落泪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学造诣有多高,就是她这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更衬出了99岁的姥姥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哲学,发人深省。

这是来自着名主持人、演员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2020,温暖人心。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2020了。

快乐比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合上《姥姥语录》,它却留下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姥姥语录读后感(二)

今天终于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看完了。很是让我感动。

作者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裹着一双小脚,大半辈子围着锅台转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却用一生的生活经验,指导着自己的为人处事,并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自己的后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智慧。

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org)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换个角度,换个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姥姥说: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呀,再大的事,再难的关,总会过去的。很简单的话,仔细品品,很有些哲学的味道,耐人寻味。

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这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诉我们,表面上我们帮了人家,实际上,是人家接纳了我们。

这是让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书,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书。看了倪萍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

姥姥语录读后感(三)

经过校长的推荐我买了《姥姥语录》这本书,读后让我很受启发。

为《姥姥语录》字2020里字2020外都是些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家家都遇上的事儿,所以才更让人感到自然、亲切,才更容易走进人的内心。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你看倪姥姥这个没上过学的小脚老太太,用朴实的语言讲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说:一人一个脑子,不好把自己的脑子往人家脑子套,这句话貌似更有学问的表达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还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就看惯了,姥姥其实是想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还有国家和小家一样,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这个姥姥多不简单,语录里不但包含生活智慧,还有治大国若烹小鲜,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姥姥的语录还有很很多。

姥姥语录是倪姥姥在99年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且一直身体力行着。原来,生活,才是我们最伟大的导师。当然,姥姥毫无疑问是所有经过生活磨砺的人中的智者,我想,根源应该是姥姥有一颗善良、宽容、感恩的心。

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中国人和的智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一个和字2024。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等无一不告诉我们和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和呢?在我看来,就是一幅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和。

如人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只读一家之言,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思想,总是结合百家之长,最后再由自己融会贯通,才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吸收着孔子的入世原则,积极地工作,也采纳着老子的出世理由,崇尚道法自然,一句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道尽了多少人的心思。可见,中国人骨子里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也因为和,春秋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时所有的思想都能提出,兼容并蓄,将和字2024发挥到了极致,那种笑谈百家的思想上的碰撞又是何等的痛快啊!可惜的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思想上也进行了统一,唯一剩下也就是儒、法和道的思想了。

现在中国人崇尚佛教,基督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佛教是印度的,基督教是西方的,我们把释迦牟尼和耶稣放在了我们的心灵上,而却忘记了那位以仁治天下的孔子,也似乎忘却了那位骑青牛过函谷关的老子,还有那位喜欢一身逍遥的庄子,说着子非鱼,安知鱼非乐焉。我们的儒家、道家这些本土的地道的文化与信仰又该何去何从呢?等到几十年后甚者几百年后,还会有其这样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吗?扎根我们的本土文化,然后再兼收包容其他不同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才能传承下来,真正做到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才不失为一个泱泱大国。

对照我们的教学,作为刚刚踏上教学讲台的新手们来说,在学习各位名师或特级教师们的经验时,也应怀有一种融合的思想,幽默生动的课堂固然令人欣喜,但偶尔博大深远的知识传授未必不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们应学习各位名师们的擅长的经验教学,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本身的性格与自身的水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我们相信才能走得更远。

除了兼容并蓄,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和还应是一种对立中的统一。就似太极图所阐述的,阴阳对立,黑白分明,两者虽为对立,却又无比和谐。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应该在对立中找到统一,这才是和。

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对待那些作业不写的学生,我们总会千方百计地从其身上找到优点,扩大其闪光点,当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同时存在时,我们这样的一个人才是和谐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的优点多于缺点时,那么我们就是优秀的,而当我们的缺点多于优点时,那么我们就是落后的。人为什么要学习?我想应该是从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缺点的改善与改进,当我们穷其一生,改变了那些阻碍我们自身完善的缺点时,那么回首往事时,我们可以毫无悔意地说,这一生我们没有白白浪费。人的价值应如是,我想人的追求也应该如是。

以一个和字2024,对照我们的性格,配合当阳则阳,当阴则阴的原则,能进则进,应该退就要退。进的时候,表现积极奋发,力求上进的一面,强调人定胜天,不折不挠的阳刚。退的时候,呈现淡定隐忍,无欲无求的一面,强调天定胜人,乐天知命的一面。面面俱到,自然和谐。

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第2页

倪萍姥姥语录读后感


导语:《姥姥语录》是来自著名主持人、演员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姥姥语录》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倪萍姥姥语录读后感作文【1】

作者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裹着一双小脚,大半辈子围着锅台转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却用一生的生活经验,指导着自己的为人处事,并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自己的后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智慧。

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换个角度,换个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姥姥说: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呀,再大的事,再难的关,总会过去的。很简单的话,仔细品品,很有些哲学的味道,耐人寻味。

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这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诉我们,表面上我们帮了人家,实际上,是人家接纳了我们。

这是让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书,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书。看了倪萍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

倪萍姥姥语录读后感作文【2】

经人推荐,买了倪萍新著《姥姥语录》,朴素、平实的语言,唠家常的叙述方式,读完满是感动:感动倪萍对姥姥想方设法的孝顺,感动倪姥姥的善良、智慧、宽容。

正因为《姥姥语录》字里字外都是些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家家都遇上的事儿,所以才更让人感到自然、亲切,才更容易走进人的内心。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你看倪姥姥这个没上过学的小脚老太太,用朴实的语言讲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说:一人一个脑子,不好把自己的脑子往人家脑子套,这句话貌似更有学问的表达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还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就看惯了,姥姥其实是想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还有国家和小家一样,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这个姥姥多不简单,语录里不但包含生活智慧,还有治大国若烹小鲜,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姥姥的语录还有很很多。

作为读书人,这些道理可能我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从书本上、课堂上学到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还只是纸上谈兵;可是姥姥语录是倪姥姥在99年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且一直身体力行着。原来,生活,才是我们最伟大的导师。当然,姥姥毫无疑问是所有经过生活磨砺的人中的智者,我想,根源应该是姥姥有一颗善良、宽容、感恩的心。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

姥姥说: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了。

姥姥的遗憾是心疼她过早成为烈士的小儿子没赶上这么好的时代,没享受到今天的好生活。

倪萍对姥姥的遗憾是:本来要带姥姥去韩美林的博物馆看看画以及李肇星部长邀请姥姥去钓鱼台吃顿国宴没有成行,本来姥姥身后还可以有那么多的好日子。

无论你多么的尽力,总是会留下不圆满,那都是源自心底的挚爱,可越是因为爱,越是要你幸福,才越是觉得有遗憾。

人生或许就该这样......

姥姥总说:人生下来就是受苦,别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你们文化人不是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什么是甜?没病没灾是个甜,不缺胳膊不少腿是个舔,不认字的人认个字也是甜。

没有文化的姥姥在最艰苦的岁月中总是从容的面对着生活,用美好的东西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长大了的孩子们也是尽最大的孝心回报着姥姥。

倪萍说:读书的时候发誓等自己挣了钱都给姥姥花,可是真的有钱了,姥姥却花不动了。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

快乐你别嫌它小......

姥姥说:快乐比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倪萍说:姥姥,你的幸福指数太低了。身为女人,你一生没穿过裙子,遗憾吧?姥姥说,怎么没穿?围裙也是裙子。

知足者常乐。乐就是福!姥姥如是说。

智慧如同储蓄卡

姥姥说: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腿走路?......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

人多挤小房子的时候,姥姥说,真暖和,住大房子的时候她说,一人一个家,一屋一个样,多敞亮!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姥姥语录是我们每个有知识或没知识的人都能一生受用的大智慧!

倪萍姥姥语录读后感作文【3】

逐行逐句读完《姥姥语录》,时而欣慰,时而温暖,时而鼓掌叫好,时而伤心落泪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学造诣有多高,就是她这般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更衬出了99岁的姥姥一辈子真实淳朴的人生哲学,发人深省。

这是来自着名主持人、演员倪萍心底的一则则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遗憾就是专门留下的,要不就没这俩字了。

快乐比别嫌它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着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一个大写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点亮人生的人!

合上《姥姥语录》,它却留下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读后感《读《姥姥语录》有感:中国乡村老人的智慧》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姥姥语录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