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家是教育的根读后感200字

家是教育的根读后感200字

《做有根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种个太阳,温暖孩子。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做有根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种个太阳,温暖孩子”,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到相应的变动,教育学家夸美妞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怎样才能让教师的嘴发出知识的溪流呢?我认为至少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学习,就像最近出去培训一样,看到每一个专家,他们说出来的话都是轻风细雨,充满了善意和爱意。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然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注意般,写在他们脸上的是充实和满足的神情。这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把握尺寸,使批评也变甜。高尔基也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鞭策将会大大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的指责而要付出真心、诚心、爱心,用我们的教育行为去感动学生,消除学生的戒心,而后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好成绩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也是教师引导和夸奖出来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一件简单的事,可以有100种做法,一句话也可以有100种说法,不同的语气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一句温馨的鼓励,在教师的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学生的心理却是希望的火种。

静待花开

数理学科的探究是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重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本身,而不在于急于得出结论,探索的问题是需要教师不断琢磨和修正。我们在平时的上课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懂了之后,上课便无所事事,其实学生满足的是表面的理解,或者是对问题思考角度的单一理解,当教科书及辅导材料书成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之后,它也成为限制学生的材料,有意无意地成为一种标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解放思维,超脱教材和参考资料,实现自己的丰富理解,教法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预习、二是听课、三是复习、四是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对预习和复习这两个环节重视不够。然而,这两个过程都是学生自我构建的内化过程,都是从认识层面到智慧层面发展的过程,其实真正的学习过程远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学习目标和动机的建立过程,学习自我监控过程,学习方法及效果的自我反馈过程,学习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过程,只有这些过程中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学习才具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时候,他们才能占有完整的学习过程。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了一道题,学生听得认真,而且复述的也是头头是道,给个类似的题目,他们也能轻松作答,但是题目稍微转一转弯,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动手了。真正的原因,是教师仅仅教会了学生题目地解答,而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上的指导明显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遇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去思考,在讲解具体题目的过程中,不断的回到自己思维中的原初状态。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业,并且给学生的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时候也可以简单的给学生一些学法上的指导。我们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转知成识,转识成智,转智成慧。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对于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还有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如何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呢?我们就要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上来下工夫,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看一个孩子上课有没有认真思考,就看他有能不能回答问题,不管说得对不对,只要他能说出来123,证明他就有一定的思考,有思考的孩子我们就要给与及时的肯定。

知行相长

我们有责任去教好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阳光雨露,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特长,我们评价一个班级的好坏的唯一标准,不是学生学到了多少,培养了他们什么能力,而是学生好不好管理,试想,如此教育理念又怎么会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交流能力,在如此沉闷的班上上课,学生又怎能不烦?其实我们往往不是不想让学生交流沟通,而是怕一旦交流沟通起来就收不住,导致很多学生趁机说话,所以平常的课堂上很难看到讨论交流,一般只有采用提问、思考等方式。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如果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所以我们要注重提升自我,革新教育观念。讨论课上,我们要注重了解讨论、交流的方法及实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好课前交流合作的备课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课堂活动激励机制,时常反思、讨论、交流、合作的实效,坚持做到用心上课,坚持作为一名教师的教学良心,注重平时修行,强大自我。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自己缺点的杂草,所以当我们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设法弄清孩子错误的原因,课堂上的时候,有些学生在犯一些思维上的错误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冷处理。对于我们低段孩子来说,可以进行欲扬先抑,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这样一来,不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会让教育效果变得更好。教师之所以能成为教育者,还要能够善于从自己的错误中寻找教育因素与契机,使错误的效益最大化。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习就是一个犯错的过程,真正害怕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害怕尝试,害怕自己做主,遇到什么事情都依赖他人,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学生阶段正是不服输,不害怕的时候,如果对学生的错误横加指责,很可能给他们套上枷锁,一个人的学生时期,往往是生命的尝试时期,就连自己的喜好和人生发展方向都需要在尝试中发现。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错误是学生成长的足迹,错误是课堂教学的花朵,善待课堂中的错误吧,那么你的教学中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非常幸运能读《优秀教师的警醒》,这让我能深刻自省,更进一步的去思考自己的责任!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做温暖的教育》一书有感


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学校领导向全体教工推荐了陶妙如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这本书,她真的是一本很好的读本,无论是学生,或是老师,还是为人父母读之,都能荡涤心灵,净化灵魂。书中那些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兄弟之爱……无不诉说着人世间最朴实、最纯挚的阳光之美。这本书以日记和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她与学生们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又一次被故事及故事中的人深深感动、震撼……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在《老师的再次来访》中我感觉到陶老师每年都会去看望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甚至于每逢月考,他都会到校长那儿打听她曾教过的学生的成绩,有时还会站在校门口等着,检查他们的作业,看看是否做的认真,是否学习进步。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具有怎么样博大胸怀的女老师,但我相信,这位女老师一定是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她真正把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爱护着。然而这对于能做陶老师的学生来说又是多么幸运,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怪不得那么多已经上了中学、大学,乃至成家立业了的人都忘不了她,常常回校来看望她。这也使我明白了:当陶老师生病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探望老师;当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是那么诚恳地接受。

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有这一幕:陶老师经常对她的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而且效果甚佳。有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进入高一时一般的班主任都不敢接受他,这个孩子太叛逆了,总觉得世界上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厌恶他,安利柯的父母打算把孩子领回家的时候,陶老师说,让我来试试吧!陶老师从那天起就和这个孩子黏在了一起,近一个月内每天和他谈一次心,专门找这个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找自己的缺点,谈谈做父母的不易,慢慢的安利柯变了,特别是在一次月假的晚上,安利柯听到了自己父母的一些谈话,他隐约感受到家里有困难了,也第一次感到父母原来不是不关心自己,自己家里有困难,父亲有病,他哭着向父母认错,从此他把原定说好要买的东西都不要了,并提出勤俭过日,还后悔自己平日的大手大脚,主动提出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减少麻烦。他的父母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转变这么快,父母拿着农产品去感谢她,陶老师说什么也不收,她说:“孩子考上大学再说吧!”三年后,这孩子不负众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一段会有怎样的感受,我却被这个善良的孩子深深感动,尽管这个孩子平日里也是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可一旦获悉父母有忧愁的时候,能主动担当,这对父母来说是多大的欣慰,当我在为这个孩子喝彩的时候,我更要为这对父母喝彩,为陶老师当初敢于担当而喝彩,她没有是这个孩子流浪于社会,难怪安利柯的父母说陶老师就是孩子的第二人父母。

当然,这本书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只要你仔细的去品读、回味、就会有感动,就会有反思,一本好书就有这样一种魅力,她能给人无穷的精神力量,让人变得勇敢。是啊,温暖就是爱,温暖的教育就是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是情感的一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对之于学生的爱,能给学生内心一种幸福的满足,它能够引起学生产生生理变化,表现出愿意趋近老师的意愿和行动来。所以它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奋发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对之于学生爱的本质是什么?一般地,人们把情感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三种,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依本人之见,应类似于亲情和友情,或者介乎于二者之间,既把学生当朋友,又把学生当亲人。

在实际工作一个又一个春秋岁月,我带着这份爱,对它的重要性产生了真切感受并逐步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温暖的氛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环境。温暖的形式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环境。温暖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切实保证。什么是真正的“师爱”?有人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热爱但不骄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严格而不苛求。我认为这些都是“师爱”的表现形式。“师爱”真正的本质是它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既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去爱,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去交流。对于学生的成长充满期望,鼓励他们朝着教师的期望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这时候,这种情怀就变成了空气,时刻包围着学生。

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有过无奈,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读了陶老师的书,我深深感到教育是一次没有尽头的爱的旅行,是一段温暖的路程。路途上你边走边看,每天都会有新的感悟而变得意义非凡!

《做有故事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2019年的暑期,我与这本《做有故事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故事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故事的教育?于是带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王维审老师的《做有故事的教育》一书,是觉者为师系列的第四本书,主要记录了王维审老师利用故事来改造教育实践,形成教育理念的实践历程。在自序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敲着我们的头指指点点,而是将教育娓娓道来。说实话,我对教育二字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读完这本书让我领悟到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我参加工作时间很短,也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上岗后,无论是做为一个班主任还是做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都遇到了许多问题。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这本书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书中,王老师将故事融进平常的班级生活中,一次简单的晨会、把班级事件故事化,和学生一起讲述开发美好的故事,将故事融入学校活动,让故事说话,把无形的美德与力量根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这是一个十分实用的方法,如何把故事讲好呢?这也是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需要进行探索的。

做为一个新教师的我,对于书中一些词句还无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过今后的工作,我定能从中领悟出它们的意思。我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探索,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做有教育智慧的父母——《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500字


做有教育智慧的父母《做最好的父母》读后感500字
暑期有幸拜读了江洁的《做最好的父母》一书,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作为6岁孩子的母亲,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育儿之路。该书结合作者自身的育儿经历,以及大量的实例,透彻的讲解了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通俗易懂,引起共鸣。
一、爱孩子,不是大包大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吝惜赞美和拥抱。爱孩子,是着眼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不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实践,等于培养出的是残次品,自私、依赖性强的人是不能负担自己的人生的。相反,有的父母走入另外的极端,为了培养独立性强的孩子,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冷漠,缺乏热情与基本的陪伴,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慢养,让孩子赢在终点。传统的观念是让孩子早学习、多参加培训,唯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3岁前,教育重点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智慧的启迪。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关注,学会善良,学会自控,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性格,习惯。这些比认多少字,算多少题,背多少唐诗重要的多,(读后感)这些才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
三、父母是根,孩子是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主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想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示范的力量是巨大的,做为父母,从自身做起,去感染启迪孩子!该书为亲子教育开启了另一扇窗,投射出更多智慧教育的光芒,让家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让父母真正陪伴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滋养生命的数学》读后感2000字-学习做一位有教育教学情怀的数学老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理性、枯燥是许多人对于数学的印象,从滋养生命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数学,使数学富有情感、富有灵动,富有人文,是我的孜孜追求。《滋养生命的数学》犹如沙漠里的一缕甘露,滋润了我的心田。

一、董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精益求精乐此不疲的治学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书中一个个教学案例的呈现,可以供我们模拟、借鉴。印象最深的是几加0的教学。董老师先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让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两天一共钓了几条鱼的问题,并列出算式4+0=4。接着,教师又呈现出三幅情境图,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列出加法算式:2+0=23+0=0。通常我们就是接下来再写几道0加几的算式,通过学生观察对比,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加还得任何数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

董老师并没有止于此。而是继续启发学生想象类似的情境并提出问题,有的学生编出了左手拿8支铅笔,右手拿0支铅笔。两只手共拿几只铅笔?等等。随后老师引导学生更大数加0,学生直接喊出40+0=40, 200+0=200。这样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学生发现任何数加0都得原数。老师接着问:要是把这些算式中的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把0写在前面结果怎样?学生通过举例说明0加任何数还是原数。老师继续向深处挖掘,出示+0=?a+0=?像这样的算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个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悄无声息地经历了从算术思维到早期代数思维,再到规范的代数思维的过程。正如苏格拉底所描写的,教师好似助产士,教学行进似抽丝剥茧,让一个数学模型缓缓地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中。

书中最后一章收录的是董老师的一些课堂实录与反思。每节课独具匠心的设计,使我耳目一新。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老师上一节公开课的场景,自己先把教材看过一遍又一遍,备出自己的教案,然后组内在一起讨论,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就开始试课,试完再改,就这样一遍一遍的磨课,打磨后的课呈现出来真是精彩。董老师这些精彩的教学案例,倾注了她多少的心血!董老师对数学教学的那份执着与追求,激励着我,感染着我。

二、推崇董老师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做法。为了巩固所学数学知识,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居多,但有时从题的答案中看不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层次。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思维的差异性,学习数学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情感变化,教师就能及时捕捉这些信息,有针对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

写数学日记的形式比较灵活。比如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可以让他们写一写、画一画,只要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数学就可以。

随着年级的升高,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把课堂中一些探究型的题目,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会把不同的思考方法充分展示出来,弥补了课堂中时间紧不能做到人人表达的缺憾。单元整理也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董老师在书中还呈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看到学生灵动的作品,眼前仿佛出现了学生沉醉于自己创作的样子,体验学习数学的幸福与乐趣,由衷的感到董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三、数学老师也要博览群书。

读数学专家的一些专著,有助于我们领悟课程理念的更新,对照专家的课堂实录,学习专家的一些做法,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厘清自己努力的方向,使自己的课堂渐入佳境。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心灵就会丰盈起来,灵动起来,课堂语言也就会丰富有趣起来。书读的多了,视野也就开阔起来,脚不能到达的地方,可以在书中领略。董老师就是一个热爱读书,对文字痴迷,善于学习的人。在她的著作中多处引经据典。比如:美国著名数学家克莱因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教育不能成为类似于把人训练成计算机的教育,因为人算得再快也快不过计算机。与其如此,不如让孩子去做那些计算机不能做的事情。董老师书中还多次提到新课程理念。可见,董老师在读书中沉淀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在读书中使思维走向深刻,在读书中坚定了毅力,在读书中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成就了自己。为了促使自己不断的成长,读书也应该成为自己的日常习惯。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孜孜追寻教育教学情怀。

哪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是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怀揣着对教育工作的美好憧憬,向往着桃李满天下的光荣与自豪。有时,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董老师在教学中也遇到过教学成绩险些倒数的困境,但是她在学习中走了出来,成绩一年比一年好,随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董老师没有沉溺于荣誉带来的光环之中,而是继续前行沉醉在对滋养生命的数学的不断探索,乐此不疲,使数学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开放、走向智慧,走向人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实现了数学大教育观的华丽转身。新的学期,重整旗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挑战自我,勇于担当,孜孜追寻自己的教育教学情怀。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做有根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种个太阳,温暖孩子”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家是教育的根读后感2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