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增广贤文读后感800字

增广贤文读后感800字

《增广贤文》读后感800字-教我学做人。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因此,我们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中外经典名著,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增广贤文》读后感800字-教我学做人,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增广贤文》是一本好书,它不但读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也是教我做人的准则。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

读了《增广贤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读不厌。特别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则《贤文》让我听后肃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是人类的美德,甚至连动物界也在奉行。羊与鸦就能如此何况人呢?总不能够忘记自己的父母,它告诫我们要孝敬长辈。

《增广贤文》教我学会了感恩,它能让我乐于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面临的每一个境遇;它能让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更多的影响身边的人;它能让我的人生旅途摧生出更多美好的回忆。

《增广贤文》教我学会感恩,懂得知恩图报,不忘恩负义,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受人一把土,还人一座山;《增广贤文》教我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增广贤文》教我学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时也会有人拉自己一把;《增广贤文》教会我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微笑。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正因为有了它,所以爱才显得伟大!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增广贤文》这本书能丰富我的内心世界,使我在做人做事感触良多,毕竟这本书也是人们经历了千百年才感悟出来的。

《增广贤文》这本书容易启发我的思考,培养我的独立意识;学而时习,一以贯之,经典的魅力让我的心灵学会了感恩,也找到了学习自信,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作者介绍:林浩 11岁 小学五年级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汉语学不好,如何学好英语之《文心》读后感3000字


汉语学不好,如何学好英语之《文心》读后感3000字:

碎碎念:最近看的书都很少写读后感了!有两个原因:1.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省略了。2.是觉得看一遍知道大概内容就好不必写了。现在回头想想这两个原因都是借口啊!借口啊!为什么呢?

你看吧:1.感觉时间不够,也没多看多少书啊!2.不必写读后感,那为什么要读呢?总要有所收获的吧!

所以针对这两个情况需要改进:1.只读自己想读的书,觉得有必要的书,有必要的书就有必要写读后感。2.读后感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有一个记录。

2018年阅读第16本《文心》。

这本书是很多写作大咖必推的一本书,因此它也很早躺在了我的必读书单里,但因为要读的书太多,加上中间还有插队的,所以排到现在才“翻了她的牌子”。

这是于1934年第一次出版的关于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本书,到现在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依然是每一位写作爱好者的“座上嘉宾”。这莫非就是大家所说的“经典”吧。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仍具有典范和指导意义。

整本书共三十二课,除了“词”“戏剧”这两课不大感兴趣外,其他每一课对我都有收获和“触发”。下面将从收获和“触发”两个方面记录我的想法。

一、收获

读完整本书,我收获了写作的基本知识:从一个字怎么用,一句话怎么描写,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修辞,到如何组织段落,文章。由小到大,由深入浅。

01、一个字怎么用?

在第二课“方块字”里面王先生说:“我国文字是方方的一个个的,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真是方块字。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像方才所举的几个字,都是因了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上就会发生错误的。”

当看到“语尾“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语单词的词缀,的确跟咱们的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学习英语的一个硬伤,在词性上经常出错,现在想来汉语的词性我也没弄明白啊!真是惭愧!

02、一句话怎么描写?

在第十课“印象”乐华的父亲枚叔说:“从前我在学校里教课,一班学生作文,不懂得印象的描写,总是‘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连三地写着。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写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他们依了我的话,相约少用‘美丽呀’......那些词语,注重随时随地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后来他们的文字就比较可观了。”

“印象”这课直戳心窝啊!因为我就是那个接二连三用‘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的人啊!说到底问题的关键还是词汇量不够。

03、那么如何积累词汇量呢?

在第十七课“词汇与语感”里面振宇同学分享了他作文进步的原因:“我近来于读书或一个人默想时,每遇一词,常联想到这词的相似或相近的词,使我在胸中做成一个系串。譬如说,见到‘学习’一词,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词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词在胸中自己细加比较,同一串的里面,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窄?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这是我近来新养成的一个习惯。”

振宇同学的方法特别像是我画思维导图的联想开花,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发散。不同的是他放在胸中,而我们画在了本子上。

积累词汇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我最近上的一个写作课里面提到的方法——换词法就是使用近义词的一种方法。替换上不同的词去体会不同的意思和意味,从而积累词汇并把这些词打包成一个词汇库形成自己的词库。

现在看来写作课老师讲授的方法跟振宇同学的方法如出一辙。这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方法,值得实践与运用。

04、文章如何组织?

在第二十七课“文章的组织”中锦华做了详尽的演讲:“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的说法就很多,其中比较繁密的,有分为‘起、承、铺、叙、过、结’六个段落的组织法。西洋在很早的时代,盛行着‘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些组织法的由来当然也根据着说话和作文的经验;但是,如果认为一定的公式,凡说话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为主,不是我们说话、作文,却是让文章公式拘束我们的说话和作文了。所以我们尽可以不管这些组织法,单从平日的生活经验讨究应该怎样组织我们的文章就是。这样讨究出来的结果不是公式而是原则;原则去世随时随地可以应用的。”

“根据平日的生活经验来讨究,那么,组织文章的原则,说起来也很简单寻常。就同我今天到这里来演说一回一样,只要解决了‘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做个收束’这三个问题,再没有旁的事情了。换句话说,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锦华关于《文章的组织》的演讲特别好,内容朴实、真诚,即使搁在现在也绝对是打动人心的‘干货’。

二、“触发”

01、“触发”是第十三课枚叔写给乐华的信里面提及的:“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我劝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看到“触发”,让我想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的“葱鲔(wei)火锅式”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认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在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这也是“触发”的一种。读到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就像现在看到《文心》这本书里“触发”这一篇,联想到之前读过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是“触发”。

“触发”就像春天里的野菜,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想挖,就能挖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日本作者写的,不知道他看过《文心》这本书没有?在“触发”这一个点上,他们是有共鸣的。“作文贵有新味”或许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新味吧!

02、第二个“触发”是读第十九课“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有感。

这一篇写的关于乐华停学去当工人的故事,从前面关于父亲两手空空从四川归来,就预示着乐华因家庭的变故而不得不转变了人生的角色,从初中学生到铁工厂学徒工。我的心情也随着乐华的这种转变酸楚了一番。

好在父亲的一句:“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让我回到了现实。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乐华的这些境遇,也是很多贫困家庭必经的一道坎吧!有一点区别的是在校时间因为国家的福利“九年义务教育”而延长到了高中。

乐华的同学和老师们为乐华开了一场特别的送别会,同学们的发言感动了乐华,也感动了我这个感性的读者,王先生说:“一个青年被境况所限制,不得不离开了学校,这不过与大多数人同其命运罢了,就全社会看来,并不是怎样重大的问题。重大的问题乃在大多数人的知识怎样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怎样改进。如果忘记了这些,逢到一个青年中途退学,他自己和旁人便看做天大的不幸事情:那只是中产阶级以上阶级自私心的表现,实在不足取!”

“退学不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就是这样,乐华带着父亲和老师同学们的寄语与希望,开始了在铁工厂当学徒的生涯。乐华到铁工厂的当晚,“在寄宿舍里就寝,嗅着母亲手洗的被褥上的阳光的甘味,想着今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的分界线,他好久好久合不拢眼。”

03、写完这篇读后感,我记住了关于写作的点滴,但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几个初中生的故事却像看日历一样飞速的翻篇了。有趣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和我们如今的社会很多现象有着很多相似,就像时尚是循环的一样,历史也会重演的,只是变成了螺旋状的循环罢了!作者:Jenny静

学而时习之_《论语·学而》读后感800字


学而时习之_《论语·学而》读后感800字:

文:陈玉萍。最近痴迷韩剧,刚刚过去的6月,已经追了三部:《来自星星的你》《拥抱太阳的月亮》《孤独而灿烂的神_鬼怪》。看剧的过程,常常是目光被剧中的经典台词吸引的过程,是思绪与这些句子产生共鸣的过程,这让我陷入或悲伤或沉思的状态,想要记诵这些台词或者写点什么,然而又耽于懒惰或者不愿承受思考的痛苦,最终还是让那点可怜的灵感火花一闪而过,大脑依旧如茫茫沙漠,未曾留下依稀痕迹。

因此在读到《论语·学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羞惭之心顿起: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便要“时习之”。看剧,虽然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工作之余的消遣,然而有心人总能从这消遣中学到知识取得收获,若非如此也不会有精彩的剧评出现。所以时时记诵,那些经典句子才能不被遗忘;勤于动笔,那些鲜活的感受才能长久留存;善于体悟,那些蕴含的哲理才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这么简单的道理,而我竟然非常懂得却在行动上直接无视了。

一个喜欢写作且小有成就的朋友,谈到自己的写作时说:“没别的,只是我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看到喜欢的电视剧台词、有趣的玩笑话、印象深刻的事情,我会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细加揣摩,写文章的时候很自然就会用到,如此而已。”如果打算致力于某项学习,便要实实在在践行“时习之”的道理,熟能生巧从来不是说来玩笑的虚妄的存在。如果学习的效果没有达到最佳,那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乐工不怨乐器,农夫不怨田地,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对象身上”,朝鲜时代的徐烟雨,早已从《论语》中悟出这道理了。

喜欢学习的人总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正如剧迷们的情绪总能随着剧中人的喜怒哀乐起伏不定一样,共情的结果,便是各种有关剧情的解说与透析。读后感.

《来自星星的你》大火之时,有网友手绘了都教授和二千的住宅图;有网友买来了都教授喜欢的书《明心宝鉴》《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彻夜阅读;有网友关注男女主的衣品等等。因为喜欢,所以情愿,所以乐在其中。喜欢学习,爱上学习,所谓学习的烦恼还剩下什么呢?

《论语》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的目的首先是完善自己,追求内心的幸福与心智的满足。倘若剧迷们从剧中的经典台词获得乐趣与教益,更好地提升自我,那也不枉看剧评剧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了。

孔子学琴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孔子学琴的故事家喻户晓,读了这个故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有了很深的感悟,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孔子是把活到老学到老完美实践的人,一辈子都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最后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等各种名誉。从孔子学琴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了,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而且更好钻研,对于学问是孜孜不倦。

这故事历经几千年能保存在现在,可见这个故事影响了不知道多少人了,因为加入了咱们的团体才能够有机会来深入挖掘这个故事,也能理解这个故事。要是以往这个故事看了也就看了不留下任何记忆,更别说反思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几个方面:

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也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学一辈子也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掌握,能真正的把自己所从事领域的内容学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学习这块一定要抱有一颗谦卑的心,不然不能够找到你要学习的对象,只要是比你优秀的人都要去学习不管他是什么人。百家笔记网 m.simayi.net

这是句古语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大家都知道,通过今天课程我反思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也要运用好三大思维模式,学习的内容不能一把抓,不然就是往大海里撒盐。

学习是要带着目的性的去学,一定是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模棱两可的,这个时候需要做深入的学习,对于有点基础的内容,只要运用好单点爆破,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定能学习很不错。对于必须掌握,还很陌生的内容就要真正的像孔子学琴一样。

所学的内容一定不能多,少就是多,只求学习一个掌握一个。

孔子学琴是把学习方法描述的淋漓尽致,对于所学的内容,要通过目标细分把,把学习的终极目标划分成每个小目标,每天就为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而努力,精益求精,少就是都,不求太多的内容,只追求学习的一个个小目标,学一个掌握一个。

纸上得来终觉浅啊,看在多的还是要落到实处,多实践几次,慢慢的锻炼,早入成为孔子的知音。这样就会养成各种好习惯了。作者:AAA无微不智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读后感800字


在假期认真读了陈静静博士所著的《跟随佐藤学做教育》,颇有感触。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对教育也是满怀热情,然而随着不断的深入教学,我却越来越迷茫,虽然知道会有许多孩子不喜欢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但是却没有想到原来这种状态是如此普遍。对此,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但是没有得到答案。

佐藤学提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这段话在现在的课堂上有很大分量,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老师明白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老师知道自己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状态。学生其实很爱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老师能够在自己问候老师时,老师和自己回应,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在陈静静博士的文章中,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在教学时习惯性地关注那些能够回答出我们想要的答案的学生,而对于偏离目标的答案以及提出这些答案的学生,我们往往采取的是忽略的策略。长此以往,老师没有真正的倾听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备受打击。

佐藤学认为: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让所有学生拥有学习的权利,尽可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倾听就是教师活动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这包括了倾听正确的、不正确的回答、仔细地观察学生各方面的反应。根据自己倾听到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一定要沿着自己预设的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也给我敲了警钟,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预设的路线来走,因而会忽略一些学生的想法。希望我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每位学生的理解和心得都是无可替代的的信念,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从倾听开始,争取能够促使学生开启真正的学习的大门。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增广贤文》读后感800字-教我学做人”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增广贤文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