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茶馆》读后感 读书笔记800字。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茶馆》读后感 读书笔记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上茶馆源于《茶馆》。

现在,在我们眼皮底下,关于青春的文字早已泛滥成灾。青春是一种奢侈品,所以过于浮华。我们的心灵就在这样的喧嚣中慢慢老去,以背离我们理想中的方式老去。

过去,我总以为如鲁迅、朱自清、老舍这样的大文豪,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腐老的气息,就像雨天的潮湿感一样很容易让人产生淡淡的惆怅。所以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在拜读那些浮华的青春文字。

这应该是一种错误。因为老舍先生的《茶馆》正如一面斑驳的墙,凄凉中旧旧的却都是温暖。它让人或喜或悲,让人大彻大悟。

《茶馆》是在写一个明明白白死去的过程。掌柜的王利发是悲惨的,因为他是那个悲惨时代的牺牲品。他像一只玩偶,他活在苍穹之下,活在对别人的恭维中,但他却一刻也没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结局是他死得好,我想的确是这样。一个诗人说,死是世界上唯一的黑影。王利发的死,正是结束了他作为一只玩偶的命运,结束了那个时代赋予他的无尽的比死更可怕的黑暗。

当然,喜欢《茶馆》不仅仅是由于它伟大的艺术成就,我还倾心于老舍先生为我们营造的茶馆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市井气息。

大抵茶馆的存在无形之中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使人们回归到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中。晨练之后的老人,久违的朋友,远道而来的客商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当他们步入古朴别致的茶馆中,或悠闲,或恬静,或安然,或淡定的生活状态都萌发在喧嚣之上。功名利禄这时候也只是一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索然无味。常四爷,松二爷,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在茶馆中寻找的不正是一种洒脱和理想吗?缕缕茶香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梦想中自己可以拣一个干净的萧瑟感浓郁的秋日去一家古朴雅致的茶馆,手捧一本喜欢的书,点一杯哪怕平淡的茶水坐在木椅上看自己已经很是最后的青春缓缓流逝。我想,在这时候,生活中的纷扰定会如春风化雨。

茶馆的安详如春日温暖的风。

而遭遇《茶馆》是一场旷世难度的劫。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稀缺》读书笔记800字


《稀缺》读书笔记800字:

持续的加班,没有昼夜,没有周末。每到月末大家拿着日渐丰腴的荷包时,人人都笑逐颜开。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大家开始吐槽加班太多了。忙的都没有时间去消费,挣太多钱有什么乐趣。

可为什么要加班呢?除了保证公司的业务正常开展意外,一个现实而深刻的问题就是穷。只有工作加班,才能挣到更多的钱,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工作与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你没有足够的财力与时间时,诗与远方也就是某次饭后的谈资罢了。

自己就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年岁,上有老下有小。问我啥稀缺,时间不够用,钱也不够花,精力也常常透支。这些常常感觉稀缺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明晃晃的负担呀。男人累不累,看看自己身后的队伍就知晓了。

昨天二宝生病发烧,到今天还在持续发热。看着还未学语的二宝翻来覆去的难受劲,我心急如焚。搂着哭,抱着也闹,使劲十八般武艺,小姑娘也爱理不理。

怎么办?此时大脑里想这想哪,恨不得一下子有个灵丹妙药出现。这时,谁与我说话,都听不见。急呀,爱子心切,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让二宝好起来更让我专注,让我焦急。

当还在上班的孩子妈打来电话问长问短时,我的心情更加烦躁,感觉那时所有的外来信息就是添乱,就是帮倒忙。恨不得直接把电话挂掉,也听不进去她说的话。

现实的千头万绪,就是洪水猛兽一样,让自己的思维乱作一团。正如书中所说,当我们高度集中在某件事上时,对于其他事,你会表现出愚钝、还会有智商降低的迹象,还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在重重压力或突如其来的负担面前,我们会一下子变了一个人,变得犹豫不决,变得胆小甚微。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平常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适当地制造一些压力,给自己不定时的考验。

知道了现实的骨感,训练穷则思变的能力,从而去实现更加丰满的理想。你所经历的苦与痛,从长远来看就是财富积累的基础,坚定走下去。

《曾国藩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800字


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史记》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


《史记》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

因为下个学期我们就要开展古代汉语的学习了,而史记作为古代汉语著作的典范,尤为值得我们去阅读。《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在初高中时期时都接触了《史记》的内容,比如《项羽本纪》以及《陈涉世家》这两篇文章。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老师都特意强调过本纪记载的是帝王,世家记载王侯将相。《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都是“乡野村夫”,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他们之所以反抗只是因为在赶赴服徭役时因大雨延期迟到,而秦律严苛,凡是延期都会被杀,因此陈胜吴广在半路上决定要反抗,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吁与倡议。利用鱼腹中的纸条“大楚兴,陈胜王”,助公子扶苏为王来开展起义。可以说,陈胜吴广的起义拉开了反抗暴秦的统治序幕。因此虽然陈胜并不是王侯将相,也将他记录于世家这一部分,正是因为他的贡献。因此是可以理解的。

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即使却被记录在《史记》中,也应当记录在世家中,但是太史公司马迁却将项羽记录在本纪中。可以说项羽被破例记录在本纪中,是由于太史公的个人情感问题。太史公认为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兵败如山倒,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却不能磨灭项羽是个英雄的事实。

所以说《史记》这本书的意义不仅是为我们这些后人记录下那段历史。让我们后人能够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可以让我们与过去的先贤对话,较为直面客观的了解他们的人生。同时,《史记》中出了许多成语,歇后语。例如,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便是出自秦始皇本纪中赵高的话。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并且可以让我们增长阅历,丰富知识。

《史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吸引力便是太史公第一次把历史人物以纪传体的形式展现给大众。可以较为直观且客观的给读者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比如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项羽本纪》。第一次接触到项羽本纪是在语文课本上,但是是节选。因此如果想要有自己的想法,便需要看看《史记》这样可以直接了解,不是从百度上随意找的,真实性并没有保障。同时,现在各种各样的“历史剧”会曲解一些历史人物来满足剧情的推进,这在看剧的范畴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历史的严谨度上就会有影响。

通过《史记》可以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既满足看剧的需求更是能够增长知识。作者:毕文婧

《洗澡之后》读书笔记800字


《洗澡之后》读书笔记800字:

也许是听到很多读者议论许彦成与姚宓的关系,所以杨绛老人时隔多年,在百岁高龄之际写下了《洗澡》的续作,给故事一个交代,这也避免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续作不仅保全了许彦成和姚宓之间纯洁的友情,还让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撇开书本内容不谈,单就老人治学严谨这一点来看,她是令人敬佩的。

续作读起来很有趣,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到底看到故事的结局,但老人写书的心境变了,为了交代而作续集,致使内容终究有些不尽人意。许彦成与杜丽琳散了宴席,俩人都如释重负,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上天注定的一对,之所以成为夫妻,仅仅是为了堵住父母催婚的嘴脸。好在二人最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不再将就度过余生--杜丽琳遇见了让自己心动的如意郎君叶丹,许彦成也能够放下包袱大大方方地追求姚宓。但话又说回来,结局虽好,过程却忍不住要吐槽一番。二人草草结婚诞下一女,这是对自己也是对女儿的不负责任,好在伯母膝下无子嗣,将小丽认作干女儿,二人亲如母女,不然我真是替小丽难过。不过这也警示我们,在感情的世界不能将就,真正的另一半注定是情投意合、思想观点趋于一致的人。

再说说姚宓,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人,知书达理,惹人喜爱,并且知其为知其不可为,当发现自己喜欢上已有家庭的许彦成,能够将感情放在心底,不去打扰他人的婚姻,这是道德使然。但许杜二人的离婚使她埋在心里的感情种子再次发芽,她最终接受了许彦成的求婚。读书笔记对于一直仗义帮助她的发小罗厚,姚宓做了一次媒婆,为其介绍了性格活泼、饱读诗书的李家小姐,罗李二人初次见面便生出情愫,罗厚也深得李家父母的喜爱(俊男与才女看来一直是标配啊)。

故事的最后,许彦成与姚宓成婚、杜丽琳与叶丹相爱,罗厚也与李家小姐订婚,结局还算完满。作为读者的我,浅谈了些体会,但结局既是老人的意思,我也就不再赘述了!作者:野原新之助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茶馆》读后感 读书笔记8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