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心态是一种选择有感

读心态是一种选择有感

一种深深执念——读《1973年的弹子球》有感1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一种深深执念——读《1973年的弹子球》有感1000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一种深深执念——读《1973年的弹子球》有感1000字:

每次阅读完毕,我总是想说点什么,却总是懒于拿起笔,记录下来。刚好在读书月的这一周,我阅读了村上,而举办的这个活动无疑激励了我,推动了我让我想说说心里话。

在读后感之前,我想说一些题外话。我热爱看书,虽然我仅仅是粗略涉猎,但是阅读的热情推着我,让我想广泛的读下去。我渴望在书里找到共鸣,渴望在书里懂得更多道理。

然而在生活里,我跟我周围的朋友,能聊起书的,真的少之又少,我试图鼓动周围的人跟我一起阅读,然而却听到很多话是,我也想读啊,可我读不进去,这种书太深奥啦,不感兴趣,云云。

是大家太浮躁了吗?持续多年的“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风潮”,很多人已无法适应名著,远离名著又使得阅读质量更加恶化。而我的影响力太小,我很无力,甚至不能说服周围的人一起阅读,是我没办法改变别人吧,所以我只想把自己做好。

关于村上,我最开始抱以目的性的去读他,但是很快就被村上的语言风格打动了。村上在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的幽默感,让我发笑却总是带着一种压抑苦涩的调侃,让我的心透着一种失落和悲凉。

我知道我阅读的太过粗浅,了解得太过片面,我读到的是极其抽象的表面上的东西。但是透过《1973的弹子球》,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心里深深的执念与追求。

然而主人公却对两件事怀有深深执念。

第一,“无论如何,我都想见见月台上跑来跑去的狗”,于是四年后,他一个人找到那个地方,为了看狗。为此主人公剃了胡须,扎上半年没扎的领带,换上科尔多瓦新皮鞋(由此可见,这件事在主人公心里多有分量)。

他说:过来,等得我好苦。

第二,便是他心心念念,一直呼唤着的她——“宇宙飞船”弹子球机。自从他失去了“她”,便一直寻找着她,似乎只有找到了她,才能找回他的曾经,他才能回到原本的他。

一些时候,我觉得主人公是孤独的。我总是在脑海里想象着,他一袭黑衣,在办公间,在楼梯口,在电车上,始终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心里想着“她”,读书笔记一台弹子球机,仿佛时间停滞,却烘托着一种无法思考与行动的处境。书里全无对主人公的外貌描写,大概是静谧的力量让我可以联想。对于主人公执着的追寻着的行为,我想对自己说:一旦有一天,当你脑海里确定了那样一个画面,你会知道你会怀着多大的决心去奔赴于它。

承认了人生必须选择又承认了人生那么短,那么一定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啊,感情的浪头拍打过来,请你抓住它,让这执念在你心里扎了根,于是便勇敢去追求它吧。

哪怕浪头退去后,寻常的静谧重新将你包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而还是会有徐缓但实实在在的生之潮流。

这就是意义所在吧。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另一种爱情悲剧——《色戒》观后感


色戒,一部自从上映就纷争不断的影片,两派人针锋相对,难分高下。无疑,片子由两个主题构成:学生们踌躇满志的爱国热情和透入到人性骨髓里的肉体情欲。认同者支持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国行为;接地气的人类自然欲求;还有一以贯之的浪漫小资情调。而这后面两点也正是饱受诟病,受到主流价值观念封杀的原因,浓重的张爱玲风格和李安严格的艺术表现之下,爱国行动被露骨的胴体展示强烈冲击,显得喧宾夺主。
故事的开始从一片纸醉金迷中开始,四个贵夫人一桌打麻将,叽叽咕咕眉来眼去,说了一阵也没能领悟出一点的言外之意。
之后转入倒叙,故事真正开始:王佳芝和邝裕民是两位大学话剧团的青年才俊,国难当头,他们希望通过演出抗日话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首演十分成功,同学们情绪高昂举杯庆祝,同时募捐而来的善款,邝裕民提议趁着暑假用来干出一番大事业刺杀汪精卫手下的大号汉奸易默成!
学生的饱满爱国激情符合当时的背景,明白历史和鲁迅的人不难体会出这种冲动之后的悲剧结局,这也是借助电影媒介进行的重新反思。而李安独特的南方视角也为我们展示出了不一样的国民党世界。
学生们的计划是假戏真做,利用和易先生手下老曹的帮助潜入易家,混熟络之后伺机刺杀,然而机缘不达,刺杀未能成功。公寓里,学生们群起暗杀了汉奸老曹,一事就此终结。
老曹的死引人思考,感慨乱世中人的命运变化无常。这场杀戮残忍血腥,老曹身中无数刀而未死,如若身临其境真的会十分不自然。学生们初次见到如此场面,害怕,恐惧,直至心生逃离, 残留下满身疲惫,王佳芝奔跑着冲出寓所,渐渐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之中,此情此景,与张爱玲的格调与心境十分映衬。
三年之后,邝裕民联系到国民党地下分子老吴,刺杀行动重新开始运作。这次的意图依旧是利用易先生对王佳芝的好感,进行色诱,最后将其暗杀。王佳芝面对重任勇挑重担,重新改变身份潜入了易的家中。
在此,一个脆弱的女人又一次被成为献祭的对象,承担和亲,色诱,包括特务的美女都难免不被卷入这个吞噬人性的漩涡里面。毕竟只是一个脆弱的女人,乱世中的命运本就难于把握,成与败又怎能严于苛责呢?勇于承担这份男人无能承担的重任已经十分伟大了。
这场潜伏是成功的,易默成与王佳芝在易家发生了三段肉欲关系,即使是机警的特务头目也沉迷进了美丽的爱情之中。王佳芝在两人的交合之中也爱上了易默成。
咖啡馆内,暗杀行动被精心组织妥当,等待易默成赶来与王佳芝见面之时即刻动手。此时的王佳芝陷入了痛苦的纠结之中,在信仰与爱人之间作何选择?爱情促使她把危机通知了易默成。
信仰没有能够战胜爱情,感性输给了理性。易默成迅即逃离咖啡馆,抓起了所有的暗杀成员,并签署晚上十点南郊矿场处决犯人的决定。爱国学生死了,这符合那篇纪念刘和珍君的反思;然而信仰的危机,特务的胜利,对于我们而言,却一点都不是滋味。
影片的结尾传达出了萎靡不振的阴暗气息。秉公处理的易默成签署完判决令后坐在自己的卧室中,一会太太开门问讯被支去打麻将。门缝间透出的光亮照射着易默成含泪的双眼和沉痛的表情。十点钟,教堂的钟声缓缓响起,这既是丧钟和子弹贯穿人体,也是生者的祭奠和超度。他缓缓起身离开卧室,临别前回头一看那揉皱的床单,然而镜头前看到的只有一个无形而孤独的黑影被照射在床上,遗留下无穷无尽的回忆。是啊,搓麻将,搓麻将,还是搓麻将,那些毫无品位的贵妇能够带给自己什么呢?临刑前的王佳芝是平静的,一个女人的死换来了爱人的生,纵然没有什么名分,纵然只是肉体关系,但是爱情就是值得去这么做,爱在此被重新拷问,重新界定。
片子进行到九十分钟开始,先后出现了三段露骨的床戏表演,紧张和松弛轮番上演。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东莞自然是被严打,但是发生在特务头目易默成身上,就变成了极度压抑之下的变态欲求。第一段的目的是明显的诱惑,过程中男人占据了明显的主动,皮带的鞭打,肢体的控制,痛苦的表情,表达着女神的献祭和压抑的发泄。第二段似乎变成了例行公事,出于信仰和爱情之间的游离,这一段更像是平凡的交融。
女人的思想在第三段发生变化,惨烈的黑白对弈之中,易和邝都付出了巨大压力和代价。在这段剧情之中,女人承担了主动奉献的一方,淋漓的汗水狰狞的面容,这个曾经没有爱情没有依傍的弱女子,将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爱人。没有任何回报的无私奉献,充满了无限忍受和无尽包容的崇高母性。新生命的诞生需要母体付出巨大的痛苦,新生命的成长又无情带走了母体的青春,我不愿意再去想这种让人揪心的命题。
又是一部沉重的爱情挽歌,又是在悲壮的献祭里走向故事的终结。我还是更倾向于那部黄河绝恋,而反感这部过于柔暗的作品给自己带来的侈靡和颓废。爱情美丽而伤人,抗战艰难而沉痛,这两部电影,可以算作是对同一主题做出的不一样现代解读,算作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比强烈而鲜明。

《女性贫困》读后感:有一种底层叫做女性


《女性贫困》读后感:有一种底层叫做女性

2018年经过兵荒马乱的三个月,终于迈入了重新步上正规的四月,在之前的日子里抽空阅读了一些书籍,挑一些出来慢慢和大家分享一下读后感。

得知《女性贫困》缘起NHK于2014年制作的纪录片《女性的贫困“新型连锁”的冲击》,在世界公认的亚洲经济强国日本所生活的女性们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所折射出的性别平等问题、社会价值评价问题、阶层固化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纪录片真实反映的案例与数据真切的告诉我们:有一种底层叫做女性。

书中以非正式雇佣女性、单身母亲、风俗业工作女性、贫困妊娠女性和贫困传递下一代的女性这几个角度,分析了女性贫困的几种类型:

一、遭受来社会价值导向引起的就业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的女性;

二、单身母亲(遭受家暴、性虐、丈夫死亡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而选择离婚的女性)以及“丧偶式”妊娠女性(多指男方得知女方怀孕而失踪、或在进行性交易使意外怀孕不明孩子父亲身份的)的生活窘境;

三、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崩溃(多指保障制度无法满足单身母亲抚育子女的经济需求)、社会也不愿接受其正常就业,最后投身风俗业糊口养家的女性;

四、贫困的“遗传”导致下一代无法接受良好教育而提前进入社会,却无法得到接纳的挣扎在社会灰色边缘的女性。以及另一部分就算贷款接受了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后仍然得不到良好的工作机会还背负巨额债务的女性。

日本的女性贫困程度在发达国家中居首位,这与日本主流女性价值观、传统家庭模式的束缚、冷漠的人情关系和民族文化特性等因素都有直接联系。这些女性中的许多人,因为遭受就业歧视无法被企业正式聘用,一天内打着好几份工领着微薄的薪水,靠着吃便利店过期丢弃的便当为生;很多单身母亲因为政府提供的低廉补贴无法抚育孩子,而不得不投身于报酬较高、提供托儿服务的风俗业来赚取生活费用;有些年纪轻轻的女孩因为家庭贫困过早进入社会,靠着肉体与色相作为本金来换取金钱,意外怀孕却毫无抚养下一代的意识与责任感.....挣扎在社会底层、贫困线上的女性们在“人生的起点便被剥夺了梦想与希望,维持生存就很困难了,哪里还有什么梦想”。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移,我们很难说日本的女性贫困是否会在中国重演,但是在这本纪实读物中所反映出的许多社会现象以及问题已经渐渐在中国社会显山露水,甚至可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中国庞大的贫困人口中近半数为女性,职场就业中的存在行业性别垄断与性别偏见,女性收入与男性收入之间的落差,日渐攀升的“独身率”和“终身未婚率”,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指养老保险制度)的危机——都表明中国女性自重新迈入社会之后负担自我生计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这些反映在亚洲甚至全球的共性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反过来说,我国自革命成功后女性似乎成为了“半边天”,然而在国内(甚至亚洲地区)没有经历过深刻的女性运动(主要指女权运动),不能否认的是现代社会中仍旧存在的传统女性价值观对于未婚单身女性的恶意,以及评判女性的标准基本还停留在脸蛋、乳房、阴道和子宫。但是女性进入社会之后必定意味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问题一定是将来发展必定会面对的课题。因此《女性贫困》这本能够直面社会现实、反映热点问题的纪实作品,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必定会有一定的警示和借鉴意义。作者:狐狸小次

但愿历史不再是一种循环——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


但愿历史不再是一种循环——百年孤独读后感3000字:

感谢天台县图书馆能开展这么好的活动,使我能再次重新阅读这本巨著。希望能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

虽然说书早已读完,但是面对这座横亘在眼前如高山般的巨著,想写一些感想却不知如何下手,许多地方都有感悟,却每个感悟却都不知如何描述。思来想去,困扰在脑海中最大的问题还是为什么马尔克斯能写出《百年孤独》这样的文学巨典,带着这个问题从百年孤独中的人物,事件背景两个方面寻找答案,打开了隐藏在《百年孤独》后面巨大的拉丁美洲世界和跌宕的一生。

百年孤独人物篇:

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

马尔克斯的外祖父是位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很契合书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战友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的性格特点:正直、善良,坚持自由派的初衷,不为权力,战争迷失初心。虽然没有找到更多关于马尔克斯外祖父的信息,但是马尔克斯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对他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

乌尔苏拉

乌尔苏拉作为整个家族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人,见证了整个家族的兴衰。年轻时活力无限,打理整个家族的事务,养育了整个家族几代人,从马孔多建村开始,通过辛勤的劳动,装修房屋,动物糖果生意等等把家族的规模推向顶峰。年老失明的时候凭借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指导晚辈打理家族事务,给阿玛兰妲和小奥雷里亚诺当玩具,讲鬼怪故事。只是最后临死前萎缩如一个胎儿一样让我心疼。乌尔苏拉可以说是本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翻看马尔克斯的生平,这两个人让我对乌尔苏拉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马尔克斯的外祖母。

马尔克斯的外祖母博通古今,在马尔克斯的童年给他讲了许多鬼怪故事和民间文学,这成为了《百年孤独》的魔幻主义创作的一个源泉。同时乌尔苏拉照顾阿玛兰妲和小奥雷里亚诺的情节可能也是小时候马尔克斯与外祖母生活的一些真实场景吧。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马尔克斯的妻子梅塞德斯。马尔克斯在1964年开始闭关创作百年孤独,在创作前他给了他妻子5000美金,觉得能在半年内能把这本书写完。但事实上,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钱用完了,梅塞德斯一声没吭。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怎么让肉店老板赊给她肉、面包师赊给她面包、房东答应她晚交九个月房租的——梅塞德斯瞒着丈夫把所有事情都承担下来了,每隔一段时间还给丈夫送来500张稿纸。——少了什么也不能少这500张稿纸。梅赛德斯虽然没有参与《百年孤独》的创作,但是正是梅赛德斯的坚韧、勤劳的品质才能让这部巨著诞生于世。就像书中的乌尔苏拉,正是这些坚韧不拔的品质才造就了这个家族的繁荣。

提到这里也不禁想给所有这世界有这样品质的女性赞扬。世界的大舞台,虽然没有看到很多女性的精彩表演,但是她们却在用她们这种高贵的品质在撑起这个舞台。

人物的一些小彩蛋

丽贝卡前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吃泥土。马尔克斯有个妹妹喜欢吃泥土。

乌尔苏拉晚年失明,却能凭借自己对房子的了解,打理家务与明眼人无异。马尔克斯有个亲戚是位眼瞎心不瞎的老太太。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有十七个私生子。马尔克斯的爸爸也有许多私生子,马尔克斯的妈妈把这些私生子都接到家里来抚养。

以上出自马尔克斯自传《活着为了讲述》。

单单从了解到的人物其实并不能找到为何马尔克斯能创造出这本书的原因,似乎这些过窄的视角并不能让我窥探到这部巨著的真谛,于是,我把我的视角放到了更大的拉丁美洲。

创作背景篇:

作为整个社会的缩影,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一直在循环着某种循环,无论家族成员如何努力,终究没能跳出衰败,并最终走向灭亡的循环。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循环,这种循环是由什么在驱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时,直到我看到了一段评论。

“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大循环圈的话,那么,某一时期的现实社会则是依附于大循环圈中的小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决定的,布恩迪亚家族的结局,一开始就在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密码中预示了,因此,无论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如何苦苦挣扎,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一百年的兴盛衰败史,更是一百年的时间打圈圈的历史。这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是什么呢?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可以看到,那就是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经济上的贫困落后,思想观念上的保守陈腐。远离科学与文明,自然是使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内在驱动力。远离科学与文明,自然是使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内在驱动力。马贡多社会政治的昏聩,是使马贡多陷于轮回重复的第二重内驱力。经济上的贫困是使马贡多停滞不前的第三重内驱力。面对种种落后与愚昧的现实,马贡多人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时的宁静与淡泊,就是关在小屋里,重复循环着一件事,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自觉的行动走向未来。这种保守封闭的思想观念是是使马贡多陷于重复轮回的第四重内驱力。”

评论中提到了四种内驱力: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经济上的贫困落后,思想观念上的保收陈腐。当我翻看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进程,我似乎知道了布恩迪亚家族、马孔多苦陷于这种轮回的原因。

受制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拉丁美洲文明发展较晚,大约在10世纪左右文明才发展起来。大约在16世纪左右,印加文明发展到鼎盛。但是印加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对同期的其他文明十分落后,甚至没有发展出独立的文字。具体可以参阅《枪炮,钢铁与病菌》中的论述。读书笔记其后由于西班牙殖民入侵,拉丁美洲文明毁于一旦。之后就是漫长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人民发展自己文明的脚步举步维艰。正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所说“就在那边,在河的另一边,各种魔法机器应有尽有,而我们却还像驴子一样生活”。无法洞悉现代文明的光辉,社会难以发生变革,脱离无限衰败的循环。

为了摆脱殖民统治,拉丁美洲进行了约300年的独立战争。在这一阶段,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拉丁美洲人民经历了无数战争的苦难。独立战争结束后,政治权力被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掌握,实行独裁统治,维护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19世纪末崛起的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挤其他国家的势力,成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维护国家主权的长期斗争。纵观拉丁美洲近代史,多少可以看到其实是一场漫长的政治斗争史,战争史,衰败也是这段时间拉丁美洲的主旋律。

拉丁美洲从16世纪起,相继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殖民统治过程中,原住民遭到大量的屠杀,劳动力锐减,殖民者为了补充劳动力,将非洲贩卖的黑奴运往拉丁美洲。宗主国实行的重商政策主义,强迫殖民地人民专门生产一、二种能在国际市场牟取暴利的农矿产品,形成单一产品制,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独立后独裁统治维护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无视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缓慢。正如《百年孤独》中描述的,马孔多本身的经济结构十分单一,马孔多的居民进行的也是简单的商品交换:牲畜交易,糖果生意,妓院,彩票,农田耕种等等。这种简单的经济无法撑起社会的快速变革以及文明的发展。类似的学术可以参阅费孝通老师的《乡土中国》。包括香蕉园的屠杀,也在反映着资本剥削和统治阶级维护大资本家利益的事实。

关于第四种内驱力,需要了解整体拉丁美洲人民的观念等等去分析,由于时间等限制还没有进行相关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时间对这方面进行相关的了解。

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到16世纪拉丁美洲沦为殖民地开始,不论是马尔克斯生活的哥伦比亚还是整个拉丁美洲,都如马孔多一样,处于一种孤独且停滞的状态。马孔多正如拉丁美洲一样“四周全是水”,很难被发现,它自成一片天地。马孔多的人们,勤劳但却不像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及历代奥雷里亚诺那样乐于研究新事物。就如现在的拉丁美洲,科技发展的水平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马尔克斯或许想呐喊,如鲁迅看到当初中国社会的现状那样,想让整个拉丁美洲一起去打破这种循环。只有打破了这种循环,注定孤独的家族才永远不会出现在这片大地上。作者:书友徐江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之寄闻人邦英、邦正读后感10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镇安县幼儿园安全室的叶正旺,今天我为大家分享《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中的第19篇《寄闻人邦英、邦正》,细读这篇劝学励志的《寄闻人邦英、邦正》,我感触颇多。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害人害己、甚至丧尽天良。他们怨天尤人、迷失人性、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最终无法自拔、铤而走险、落个自取灭亡悲惨下场。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这一切皆因他们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一个人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心的本体就是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保持初心。

做人做事应当光明正大,交流沟通要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小看你一眼。绕圈子,躲躲闪闪,神神秘秘反而容易叫人疑心。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虽然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念头,久而久之就能凝聚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解决所有阻挠因素,使我想转变成我能,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结果。

生活日复一日,平淡如水,梦想的影子是否已销声匿迹?看到身边的朋友同事一步一步向理想迈步时,内心也会泛起怀疑人生的涟漪;但我无怨无悔。哪怕在众人眼中自己是如何的卑微渺小,我也要做一个正直、善良、坦荡、真诚的人!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一种深深执念——读《1973年的弹子球》有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心态是一种选择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