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卓尔不群的创新者》读书笔记1000字。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卓尔不群的创新者》读书笔记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卓尔不群的创新者》读书笔记1000字

这本书讲了熊彼特简单的生平以及最重要的几本著作的内容,因为之前已经比较熟悉他的理论和著作,所以读起来并没有那么耐得住性子,仅记录一下几个知识点:

1.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美籍奥地利人,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纺织品制造业者家庭,四岁父亲亡故,后母亲改嫁著名陆军中将,移居维也纳,熊彼特进入贵族学校学习,1901年,以优等生从贵族学校毕业,考入维也纳大学法律系。其老师是著名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熊彼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敢于和老师庞巴维克唱反调。1906年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随后旅居英美,访问了几所著名学府。1919年出任奥地利财政部长,1932年迁居美国,从此潜心学术,任教于哈佛大学直至去世。

2.熊彼特是一位自成体系、知识渊博的经济学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第一次将经济学分为静态和动态经济学,而他就是首次使用动态均衡来分析经济发展的,摒弃了瓦尔拉斯的静态均衡分析。他侧重于从事物的内部寻求原因,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并首倡企业家精神,将企业家推到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位置上。较为深刻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3.与马克思。熊彼特的经济理论显然是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在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这本书中,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遇见了和平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他与马克思的途径是不一样的,他同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但不同意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他认为,在全完均衡下,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产生的,所以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路径在他看来是错误的,而他认为应该是他的创新理论最终解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原因有(1)企业家职能的陈废,创新已经降为例行事务。(2)资产者职能的消失。(3)资本主义保护阶层的毁灭。

4.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这部煌煌巨著中,熊彼特提出创新是形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

5.《经济分析史》是熊彼特最受人赞誉的一本著作,生前未能写完出版,后由其夫人完成并出版。是一部迄今为止阐述最为详尽的经济学史著作。以古希腊罗马时代具有严格推理的经济命题为起点,至20世纪40年代具有实践价值的经济政策和决策的现代理论为结束,他论述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经济学家及其著作,旁征博引,竭力阐述了人类为了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的历史。(敬佩!)

6.与凯恩斯同一时代的人,但在世时没能比过凯恩斯的理论,并且对凯恩斯的理论多有批评。直到近些年来,其创新理论才被人们所瞩目。显示了其天才的远见。

7.真正的经济学家。作者:髯公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海归者说》读书笔记摘抄


《海归者说》读书笔记摘抄

1、简单性后有复杂之根,复杂性后有简单性之本。所有的事情都有规律的一面,再简单的事情追究到细节都有它复杂的一面。

2、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做到诚信、顾客、执行、创新就一定能成功,能做到极致就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3、创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结合资源先做起来,可以想长远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短期内不会赚钱,但坚持下去就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4、海归的积极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论他们留学是出于什么原因,以什么方式,或是进入了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他们都会经历很多,会带回来一些其他国家的好东西,至少他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很多东西,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

5、海归能培养几种能力,一是思维方式,二是生存能力,三是专业技能。

6、要去美国,英语是必备技能。

7、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要看得长远。

8、当初俞敏洪办新东方唯一的目的是挣到五万美金出国留学。虽是赚钱为目的,但创业三人的想法是要把事情做好,李嘉诚说把事情做好,金钱只是成绩单。

9、金子到哪都发光,只要自己努力,在哪都会有发展的空间。

10、要谦虚地学习,开放的心态,去找原因并想办法解决,世界很大,美好的东西很多,去了解世界的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


每阅读一篇文章一本好书都是心灵的一场洗涤,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点评!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霍尔顿,他是一个四门功课都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的15岁少年。他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抽烟、醺酒,满嘴***、混帐。因被开除而又不感回家而开始了他维时几日的流浪生活。他厌恶这个世界,他认为大人叫他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讨厌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自己却挥霍无度,说自己不是把钱花了就是扔了,是个十足的败家子。讨厌别人谈论酒和女人,自己却醺酒、恋美色,并且在流浪的几天里糊里糊涂地找来了妓女。自己想的和做的无法统一使他痛苦万分。他所唯一敬爱的老师也竟是个异性恋。就在这重重矛盾中,他无法自拔,最终躺在了精神病院中。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说话口吻,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从主人公这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荒芜的社会风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备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

主人公霍儿顿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资本主义社会的耳濡目染,既有丑恶的一面,也有反抗现实,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纯洁的一面。外表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污浊、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见她的那晚,霍尔顿说出了: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说,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这是他的一个美好幻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相对于他那两个糊涂的室友,霍尔顿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而他厌恶这一切,因为厌恶,处于青春期的他就越发的那样做,似乎是一种反抗。

很多时候,我们将自己的不满与叛逆小心地匿藏于心中,为了迎合社会,我们学会了伪装,欺骗。为了追名逐利,我们麻痹了自己的心,那些真实的想法渐渐被封存于心底,或许是一种自我保护,毕竟将自己完全袒露于这个陌生的世界中是不安全的。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老师,那位有异性恋之嫌的安多里尼的经验之谈。这就是理智与成熟吗,我不敢苟同。但仔细想想,安多里尼的认识倒也无可非议,在这样一个理想主义早已远去的年代,我们多数情况下不得不带着面具生活,不得不让自己屈服于种种压力,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丢掉儿时的纯真和对生活的理想,在忍耐、克制甚至卑贱中生活,这听上去有些残忍,但是却又无奈。谁的愿望会是去当一个麦田守望者呢?或许因为霍尔顿身为富家子弟才使他表达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愿望。然而现实总是现实,霍尔顿最终回到了现实世界中,外表上是因为妹妹的挽留,但事实上霍尔顿也无法离开自己所处之地,或许他自己也明白。流浪的结束也预示着青春期的他锐变的结束。人只是在不断地出逃和回家中艰难地长大,真实的生活就是在这过程中出现了意义。我们是否也体会到了呢?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的确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人,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如果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纵然生活有时也会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久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

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确让人感到了莫名的悲哀,进而象霍尔顿一样,竟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的痛苦,就象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这本小说明显地过于引人伤感,具有一种内在的死的欲念。当然,我们对生活的过程是充满着热爱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痛苦和烦恼,还有许多值得去追求和奋斗的东西,甚至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说起来读这本书,读的过程中心情是挺沉重的,这是一本让人不太愉快的作品,有着阴郁、灰暗的格调,但是书中主人公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还是给了人些许慰藉。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15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1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被摆在书店的推荐书架上,因为我一直对大家都看的书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一直没看。然后突然买来是因为看到一句话,说是出自《麦田里的守望者》:“真正的朋友,无论男女,若是相知,必然相惜,若真相惜,只为真心,无关风月。”

看完了整本书,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塞林格:对不起,我没说过。科科。

整本书,谁能想到呢?只写了一个16岁男孩——主人公霍尔顿从被开除离开学校到回伦敦的三天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和他的内心活动,而这本混账的小说,许是为了切切实实表现霍尔顿在面对道德堕落和商业化的世俗时的逆反和格格不入,满篇的脏话,读起来实在难以言喻。

那么为什么看似跟麦田毫无关系的书会有这个题目呢?我读到都忘记了这个书名,直到霍尔顿对妹妹说自己的理想是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安多里尼先生是霍尔顿敬佩的老师,他教导霍尔顿的那一段印象深刻。

故事的结尾霍尔顿看着妹妹穿着蓝色大衣坐旋转木马,在雨里大笑起来,终究是回去了,甚至从没有逃离出去过,最后有没有妥协,有没有变成一个世俗无趣的大人,还是依旧茫然无措、以最幼稚的方式粗俗的语言与这个世界抗争,无从得知。

最后一段是: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起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

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大概是霍尔顿的妹妹菲芘了,她天真可爱而且聪明,但也喜欢和依赖霍尔顿。霍尔顿从学校转悠回家,专门还给她买了她一直想要的唱片,结果却不小心摔碎了。而菲芘不仅没有生气,甚至没有失望,而是欢欢喜喜接过去:

“‘把唱片给我,’她说,‘我在收集碎唱片呢。’她就从我手里接过那些碎片,放进床头柜的抽屉里。”

知道霍尔顿被开除之后,她把头埋在枕头里,因为哥哥会被父亲惩罚而生闷气,霍尔顿都扯不开她和枕头,无论霍尔顿说什么,她只是碎碎念:“爸爸会要你的命。”

她还爱怄气,知道霍尔顿要离开去过想过的隐居生活了,她自己收拾了箱子来和他碰面,想跟他一起走。霍尔顿不带她,她就生气了,这一段实在可爱。她完全不看路就跑过马路,在马路这一边尽管没有看霍尔顿,却在用余光悄悄注视他的方向,跟着他走。最后她又在旋转木马前忘记自己还在生气,然后回答了霍尔顿的话,反应过来自己还在生气之后,又抿嘴不说话,但最后还是和解了,如果一直生气的话就一点也不可爱了。

塞格林所说的:“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足以阐释《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写作动机了。

一点自己的想法:

还是很佩服霍尔顿这样的出逃的,也很理解他的理想主义。在面对很多纷繁复杂的事情或者嘈杂喧嚣的世界的时候,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也很想逃离,比如出家去某个寺庙里扫落叶,或者只是静悄悄住在某个山脚下,被丛生的植物和花朵怀抱。如果可以,我是说有一天,我足够长大,能无畏选择的时候,那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反正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魄力啦。

目前,目前只是按计划生活,读书和功利地学习,偶尔去到别处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尽可能尝试更多样的生活,培养兴趣和技能。只要不无趣,就算在咖啡馆里坐在窗边发呆也是幸福的啊。

最近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人间不值得。

当精神无处寄托时,我也生过这样的感慨,但经历了这人间的四五月,繁花似锦、郁郁芊芊,却觉得人间多么值得啊。

想到太宰治,“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作者:渺渺

读书笔记1000字


读书笔记:《爱是承担》

有人说,爱是分享,我觉得分享之后就是承担;有人说,爱是力量,我觉得力量是用来承担的;还有人说,爱是荣耀,可是我觉得没有承担一切,怎么会得到赞同,荣耀?

今天晚上,我坐着看开学第一课。我不断地在问,爱是什么?

爱是承担!小男孩鹏飞与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并不富裕,仅仅住这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奶奶生着重病,行动不便,小鹏飞就每天中午跑回家给奶奶做饭,寒来暑往,没有一句怨言,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但是,小鹏飞用爱的力量,大声的告诉全世界:“我会坚强!”

《开学第一课》教会了我人要会自理,自理才能会承担,承担一切。

想到这我突然脸红了,小鹏飞六岁懂事,这时我们还沉浸在幸福的蜜海中享受着快乐,可他那么小就承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我们呢?闷心自问,有哪一刻想过替父母承担一些?

电视中的掌声想起打断了我,我转头继续看电视,主持人报着马鹏飞的一日安排。22:30—5:30仅仅只是他睡觉的时间,才五个小时。

才五个小时,说来也惭愧,我从来都睡十一个小时,爸爸妈妈老师都说我像个小婴儿,一天睡眠时间太足了。我也想过,可是毕竟没事做,我受到的锻炼太少了,身上根本就没承担什么,只会给别人增加压力,嗨!真应该向他好好学习,让父母轻松点。

想着,想着,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那每个人将都轻松快乐,这样又让每个人有默默给予的精神,让国家更美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是承担不仅意味着承担身边的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更意味着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爱国,就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爱,让中国更美丽。

《《卓尔不群的创新者》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