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失独者》读书笔记1000字。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也许下面的“《失独者》读书笔记1000字”正合你意!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冬了。我不知道天什么时候落起了雨。

推开窗子,透过瘦瘦的树枝看薄薄的雨雾,窗外只剩下一片辽阔的苍茫了。

想必是冬天的缘故吧?细细的雨丝飘着,那抹寒冷的感觉袭上心头。

放下手中新到的杂志,心中却再也不能安静下来了。因为一篇文章《失独者》!其实,这里面讲诉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的。人到中年的父母,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下子就失去了青春年少的女儿。母亲年过五十,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了,父亲说:我们的泪水可以装满一水缸。那样的伤,那样的痛!

雨依然落着,细细斜斜的样子,我的眼前已是迷蒙一片。

走在缓缓老去的日子里,体验过孩子出生的欣喜,也见过死去的无奈。是啊,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呢?!

记得我的外公就是像一片叶子似的落下了地。他是自己去晾衣服倒下的,轻飘飘的样子,比一片叶子还轻的吧?!外公去了,我心里的伤感并不太多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八十多了,这样的离去在我想来是最好不过了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如果是我,我这样离去,我会欣喜的。

真切地体味到死亡的伤感气息,是在我十四岁的那年。我的同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先一天晚上他还和我们在一起上自习课。当第二天早读时,我们走进教室,就感觉到教室里充满一种别样的气息怪怪的感觉。我的同桌告诉我说:田艺死了!我张大了嘴巴,所有的女生都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呢?那样小,那样活泼的男孩!教室里炸开了锅,没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可男生们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田艺从发病喊疼到去世不过一小时,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和老师一起送田艺到医院,甚至田艺还来不及见他父母最后一眼。我们都愣住了。在那样漆黑的夜里,我的同学啊,你可否找得到天堂的路?!

后来,我们全班同学去田艺家里了。我是怎么也忘不了他父母的表情的,那样的哀伤,那样的无助我是没有语言可以叙述那样的表情的。田艺的妈妈紧紧抱着他的弟弟,大约她是抱着自己全部的希望与暖吧!还好,她还有希望,她还有暖。可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一家不是宝贝似的看着孩子?是啊,那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间上的宝,谁能不疼?谁能不在乎?

这几天小城里又因为一个孩子的莫名溺亡而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是离得远的、还是住的近的,大人们都会在放学时分放下各种事物去接孩子。各种版本说得不尽相同,相同的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孩子不在了,悲痛欲绝的父母当场晕了过去。

最近在网上看见许多关于2015年放开生二胎的传言。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我想,不管怎么说,两个孩子是怎么也不算多的吧?无论是男是女,孩子总归有个照应。只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又有多少夫妻还愿意生养两个孩子?

凭窗望去,雨已看不分明,一个下午竟也过去了。寥落而美丽的黄昏里,我衷心祝福我所有的亲人与朋友都健康安好!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失独者》有感


立冬了。我不知道天什么时候落起了雨。

推开窗子,透过瘦瘦的树枝看薄薄的雨雾,窗外只剩下一片辽阔的苍茫了。

想必是冬天的缘故吧?细细的雨丝飘着,那抹寒冷的感觉袭上心头。

放下手中新到的杂志,心中却再也不能安静下来了。因为一篇文章《失独者》!其实,这里面讲诉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的。人到中年的父母,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下子就失去了青春年少的女儿。母亲年过五十,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了,父亲说:我们的泪水可以装满一水缸。那样的伤,那样的痛!

雨依然落着,细细斜斜的样子,我的眼前已是迷蒙一片。

走在缓缓老去的日子里,体验过孩子出生的欣喜,也见过死去的无奈。是啊,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呢?!

记得我的外公就是像一片叶子似的落下了地。他是自己去晾衣服倒下的,轻飘飘的样子,比一片叶子还轻的吧?!外公去了,我心里的伤感并不太多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八十多了,这样的离去在我想来是最好不过了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如果是我,我这样离去,我会欣喜的。

真切地体味到死亡的伤感气息,是在我十四岁的那年。我的同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先一天晚上他还和我们在一起上自习课。当第二天早读时,我们走进教室,就感觉到教室里充满一种别样的气息怪怪的感觉。我的同桌告诉我说:田艺死了!我张大了嘴巴,所有的女生都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呢?那样小,那样活泼的男孩!教室里炸开了锅,没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可男生们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田艺从发病喊疼到去世不过一小时,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和老师一起送田艺到医院,甚至田艺还来不及见他父母最后一眼。我们都愣住了。在那样漆黑的夜里,我的同学啊,你可否找得到天堂的路?!

后来,我们全班同学去田艺家里了。我是怎么也忘不了他父母的表情的,那样的哀伤,那样的无助我是没有语言可以叙述那样的表情的。田艺的妈妈紧紧抱着他的弟弟,大约她是抱着自己全部的希望与暖吧!还好,她还有希望,她还有暖。可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一家不是宝贝似的看着孩子?是啊,那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间上的宝,谁能不疼?谁能不在乎?

这几天小城里又因为一个孩子的莫名溺亡而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是离得远的、还是住的近的,大人们都会在放学时分放下各种事物去接孩子。各种版本说得不尽相同,相同的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孩子不在了,悲痛欲绝的父母当场晕了过去。

最近在网上看见许多关于2015年放开生二胎的传言。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我想,不管怎么说,两个孩子是怎么也不算多的吧?无论是男是女,孩子总归有个照应。只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又有多少夫妻还愿意生养两个孩子?

凭窗望去,雨已看不分明,一个下午竟也过去了。寥落而美丽的黄昏里,我衷心祝福我所有的亲人与朋友都健康安好!

《失独者》读后感350字


昨天躺在床上看了一篇读者上的失独者,我有很多感触的。看后我泪流满面,哭了一阵。直到儿子喊:妈妈,你有没有给爸爸打电话啊?我才恢复过来。
失独者,顾名思义即失去独生子女的人,并且他们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几乎失去生育能力,人到中年,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老无所依的失独老人。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刚嫁过来时,在楼梯间总能遇到一个搬运两个大氧气瓶的50多岁的男人,我会帮他按电梯。他会说谢谢我。后来我知道他同我家同层,他的女儿得了一种大病。我婚后两年吧,知道他们的女儿没了。一天我回家,闻到了一股烧纸味。我从没见过这个女孩,听婆婆说她同我大小差不多,结婚了,也很瘦,在国外得的病,回来就没好过。又过了几年,听人说这老两口每年都要出去旅游1个月左右,并且我每次见到他们,他们都一起去锻炼。偶尔那个阿姨会同我聊两句,也会问问我儿子。总是笑呵呵的,我很喜欢。这家的男人,我就再也没见过笑过,扳个脸,还不及当初。一次,在电梯间儿子蹦高按我家楼层,因为高,他够不着,不小心按到了别的楼层,他就不高兴了,说了一些孩子不懂事啊什么的。我就有些不高兴了,觉得他没爱心,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从那后我就对这家男人有点心结。可是昨天看到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伤心呀,是不是也像书上说的,眼泪一水缸都装不下啊。他们又是怎样变得坚强,挺了下来。他们的心是不是仍有些不健康状态啊!我决定以后,见到这两位父母,一定要给予他们我最真诚的微笑,这是我唯一能给予他们的。
还有慧爸妈,我同学的父母,慧走后,我去过两回。但我会经常打电话。他们的痛我深刻的感受得到。他们现在也像我的亲人,因为我和慧一个姓,并且我们是要好的同学。我总觉得我能做些什么,也应做些什么,可是我没勇气,告诉他们我来照顾他们的晚年,因为我知道这话的责任,我尽力吧!看完这篇文章,我再一次打电话过去,她爸接的,我问问家里的温度,暖气热不热,他告诉我明天下午就开庭了,官司终于见亮了。我匆匆挂了电话。我不知道这场官司的对于错,我不知道慧在天之灵,怎么来想他父母与他爱人之间的事,就像当初她不肯解决一样。
这些同孩子一起死掉的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国家又应做些什么?这些没了脊梁骨的老人,不是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吗?我想投身于这样的公益事业中,国家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多呢?我为此而遗憾,就像我对这个社会有很多不满一样,我仅能要求自己去做了。

《独闯北极》读书笔记800字


当我合上了这本书时,还沉浸在那传奇般的故事中。这本书是:独闯北极。他,是首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的中国人作者是一位中国科学家:位梦华位博士。这本书讲述着他在北极的传奇故事。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那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来和位博士一起前往北极。

与南极不同的是,北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原始居民。其中,居住在北美洲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然而,在这之前,我对他们却一无所知。其实,在我乘坐的飞机里,大部分都是爱斯基摩人,我虽然与他们近在咫尺,却像是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似的。有一天,风平浪静,天气晴好,这在北极是极难得的。于是背上相机,出了村子,沿着海岸,缓缓漫步。几天以来,我一个人在北冰洋边,来来回回地走了不知有多少次,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真是山穷水尽,盼望着柳暗花明。我望着那些爱斯基摩人,觉得这些面孔很像蒙古人,仿佛曾相识似的,我是从中国来的,到这里来搞北极考察。

啊?中国?人们惊奇了议论纷纷,我们都以为你是日本人或者菲律宾人呢!

不!我是中国人!我大声说,像是发表声明似的,谢谢大家的关心!

合上这本书很是舍不得,于是又去买了这个系列的一本,读了这本书后既有科学冒险的刺激,又有与人与动物的温馨交流。使我们这些从没去过北极的人了解了现在北极的状况,人的生活等受益匪浅啊,看这本书,你的心灵会受到震撼,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韧地付出努力,一切目标均可达到,人生一场,平淡或激昂起伏,全在自己的选择,努力地选择,或许,会收获全新的一切!这是一本好书,读完后的感触很深,我推荐大家看这本包含趣味和科普还有爱斯基摩民族知识的书,我实在找不到形容这本书好的词了,只好说:一级的棒啊!

《卓尔不群的创新者》读书笔记1000字


《卓尔不群的创新者》读书笔记1000字

这本书讲了熊彼特简单的生平以及最重要的几本著作的内容,因为之前已经比较熟悉他的理论和著作,所以读起来并没有那么耐得住性子,仅记录一下几个知识点:

1.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美籍奥地利人,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纺织品制造业者家庭,四岁父亲亡故,后母亲改嫁著名陆军中将,移居维也纳,熊彼特进入贵族学校学习,1901年,以优等生从贵族学校毕业,考入维也纳大学法律系。其老师是著名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熊彼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敢于和老师庞巴维克唱反调。1906年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随后旅居英美,访问了几所著名学府。1919年出任奥地利财政部长,1932年迁居美国,从此潜心学术,任教于哈佛大学直至去世。

2.熊彼特是一位自成体系、知识渊博的经济学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第一次将经济学分为静态和动态经济学,而他就是首次使用动态均衡来分析经济发展的,摒弃了瓦尔拉斯的静态均衡分析。他侧重于从事物的内部寻求原因,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并首倡企业家精神,将企业家推到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位置上。较为深刻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3.与马克思。熊彼特的经济理论显然是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在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这本书中,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遇见了和平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他与马克思的途径是不一样的,他同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但不同意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他认为,在全完均衡下,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产生的,所以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路径在他看来是错误的,而他认为应该是他的创新理论最终解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原因有(1)企业家职能的陈废,创新已经降为例行事务。(2)资产者职能的消失。(3)资本主义保护阶层的毁灭。

4.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之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这部煌煌巨著中,熊彼特提出创新是形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

5.《经济分析史》是熊彼特最受人赞誉的一本著作,生前未能写完出版,后由其夫人完成并出版。是一部迄今为止阐述最为详尽的经济学史著作。以古希腊罗马时代具有严格推理的经济命题为起点,至20世纪40年代具有实践价值的经济政策和决策的现代理论为结束,他论述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经济学家及其著作,旁征博引,竭力阐述了人类为了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的历史。(敬佩!)

6.与凯恩斯同一时代的人,但在世时没能比过凯恩斯的理论,并且对凯恩斯的理论多有批评。直到近些年来,其创新理论才被人们所瞩目。显示了其天才的远见。

7.真正的经济学家。作者:髯公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2000字


我曾对如何克服自己身上的恶习困惑不已,那些恶劣的习性到底是我个人的本性还是人类的天性我无从得知。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去抵制它们,比如凭借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欲望或念头,从思想上挖掉毒瘤,但是这样会陷入自我斗争甚至自我压抑的状态,以至于不得不评估这种抑制过程本身是不是一项恶习;比如通过彻底的放纵自己,想把自己身上所有的毒物在一段时间全部耗尽,一直释放到筋疲力尽,显然这是行不通的,恶习会像野草随时可能迎来春天,再次野蛮生长。我想我可能无法做一个彻底的人,纯粹的人。接受了这一点,生活变得容易起来,我却不再是我。

关于是非黑白的思考曾让我陷入深深的迷茫,开始迷茫的时候会迫切地寻找出路,就像一个跌落水中的小孩儿,总渴望抓住一棵救命稻草,我无法描述那种心情,隐隐约约记得迷茫一段时间后是无尽的空虚。那种空虚是无论什么样的恶习都填不满的,这让我感到痛苦,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求助我的母亲,我问她:到底什么才是善,什么才是恶,人世间到底有没有是非黑白。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我的母亲思考良久,特别谨慎小心的告诉我这条界限在于是否伤害别人,不害别人是底线。我清楚地记得这段对话发生在高三春天的一个中午,那天的阳光充足,世界是光明的。

《人间失格》(太宰治著)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无法体会作者自杀时的心情和思绪,即使读过此书,我也没有感受到足以致死的情绪或冲动,为不能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到惭愧,人家写了这本书后甚至以死作为此书的墓志铭,而我还想着人死了,书还活着这样的荒唐事。主角叶藏的童年在作者笔下是彻底灰暗无光的,既没有讨厌事物的能力也不能有喜欢事物的状态,小时候的叶藏生活在庞大的家庭之中就像一个木偶人,或者说像一个橡皮人,这显然不是一个儿童的心理状态。我虽然没老过,不知道一个老年人的心态,但我知道童年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佳肴,即使叶藏的成长环境再恶劣,一个孩子也不可能体会到这样深刻的痛苦。我可以大胆揣测作者在以老年人的心态重新审视或体验童年生活,这样的极致体验让我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绝望,当充满美好的童年都不再有点色彩,想必活着已经是一种负担。我开始强烈地好奇是什么使得叶藏走到这步田地。

来到学校之后,离开家庭的叶藏想尽办法解放自己,在这里可以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获得空前的自由,似乎所有的刻意举动都是自我意志的施展,是对这个世界的反抗,这样的想法是不允许别人窥见的,但还是被叫竹一的男孩看穿看了心事,这让叶藏感到窘迫。中学时的叶藏觉得画画远胜过于写作,语言向来是充满欺骗的,但是画却能反应他人未必能理解的内心,他在美术班里认识了正雄,一个低俗的混子,并且发现烟、酒、妓女同样可以释放空虚,获得舒适,为此他给自己找了充分的理由证明这样的恶心并不低俗,甚至会有一丝高尚的感情,直到正雄戳破了他的内心。年少的叛逆偶然之间转变为对政治的狂热,与从事政治的父亲背道而驰或与社会主流相分离使得叶藏更好的体会到存在感。年轻的叶藏即使对女人的欲望也不全来自性冲动,更多的是通过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出的游戏乐趣和心安理得的感觉,在一次玩弄的过程,一个女人为他而死,至此,叶藏已经开始出现对生命的轻视或戏谑的迹象,为了获得自己的极致体验,不惜枉顾别人的生命。后来在警局的审讯中叶藏凭借多年演戏功夫表演的正尽兴时,一个检察官再次戳穿了他的虚伪。我想作者年轻时一定是怀着极大的热忱去尝试了以失败为结果的各种追求,而后产生的挫败感造成上述那样作为表象的极致体验。

从局子出来的叶藏曾寄宿在比目鱼家,这让他感到无所适从,百无聊赖。他在本雄家里碰到一个杂志社的名为静子的女人并得以寄居在她的家里。这是的叶藏不仅仅在物质上一无所有,在精神世界里也有走投无路的迹象,在静子家里带孩子,吃软饭的时候只能软着,叶藏还做不到软饭硬吃。虽然他任然强调自己在绘画上的追求,恐怕是急迫的希望找到排解的途径。和静子女儿繁子的聊天让叶藏显得更加可怜、可悲,对于一个男人活成了这般模样,别人的嘲笑已经不重要了,自己对自己的奚落和讽刺让叶藏感到穷途末路。

人对事物的看法总是受情绪、感情、冲动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甚至为了内心的极度体验,无瑕欣赏外面的景色,哪怕外面天高云淡,艳阳高照。极度体验给人的存在感和空虚同样强烈,这样的尝试可能会耗尽一个人的精神。我至此都无法了解作者当时的体验或者太宰治整个人生中的感悟。这本书确实在某些方面提醒了我,极致体验的尽头必然是空虚,这让人摇摇欲坠。

实事求是的讲,我对此书及其背景了解很少,只知道作者的姓名,我不知道更不敢确定我所看到的是真实还是伪装。有些事即使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的,世界上的假象与乱象容易让人迷失,丧失判断真伪的能力。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600字


当人,我已经完全不够格了。

不如说,我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

一直以来我们带着名为假装的面具。假装朋友之间关系很好,说着笑话一起笑,其实心里觉得他见识短浅,根本没有共同话题;假装今天中午的菜很好吃,其实自己一点儿都不饿,根本没有胃口;假装考试得了高分,心里很高兴,其实自己知道别的学院泄了题出来,背了答案才有这个分数。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假装啊,原来大家都在假装啊,哈哈哈哈哈哈。

笑过之后会放松吗。在太宰治的文字里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可是当书本合上的时候,还不是需要继续带上面具继续生活。

我们活在假装的快乐里,大概正是需要这种彻底的悲剧,才能看清深渊,把我们从深渊中救起。

我肯直面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吗?是恐惧,是躲避,还是接纳?

文章里这些大段大段的心理自述有什么意义呢?毫无意义,全是乱七八糟的想法。文学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故事都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意义。文学作品从来不是从毫无意义的人生中,活生生地挖掘出做人的道理。而是经历过相同的感受后,看到作者用语言描述出相似的场景,感到无比熟悉。所以从阅读去窥探世界的过程是错误的,唯有经历过再回到文学中,才能边看边哭,边看边笑。

不仅仅是《人间失格》,其他的所有文学,《桃花扇》也好,《悲惨世界》也好,我感受到的无尽的苍凉。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也就没有所谓的有意义和无意义,每个人都在混沌中漫无目的地游走。有的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才定义出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幻觉。一切犹如钟摆,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折返,有起有落。

我有自我吗?

相信《《失独者》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