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七年知青岁月有感600字

七年知青岁月有感6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笔记15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在全国立即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1969年1月13日,北京知青专列开赴陕北延安。在这趟列车上,有一位15岁的知青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他在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一待就是七年,把人生中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了这里。这位15岁的知青就是党的总书记—习近平。

当我捧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时,被书中描写的习近平总书记艰苦的知青生活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朴实亲民的工作作风所感动。15岁到梁家河时,环境的改变和周围的陌生,他曾经迷惘过和彷徨过;而22岁他离开这片黄土地时,他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内心充满着自信。

在梁家河的七年,他过“四关”,历练成一个真正干活的好把式。从刚来时的孤独,到和群众打成一片,融入他们的生活中。他带领群众打淤坝地、打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建代销点、缝纫社、磨坊,实事求是、以人民中心,极力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开办夜校、办扫盲班,用智扶贫。思想上积极进取,入团、入党,成为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读完这本书,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经历让我深受启发。在劳作休息时、收工闲暇时,一本书总是不离手,博览群书,丰富插队生活,充实精神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读书学习,积淀了总书记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

群众事,无小事。修公共厕所、帮群众找猪,帮老汉拉车,给乞讨老汉送去身上所有的钱、粮票,还把外套脱下给这位老人。调解房东两口子之间的矛盾,化解村民之间的纠纷,用实际行动感化村里的“二流子”,多次主动上门给赵家河村原队长做思想工作让他复出担任队长。到赵家河村民家吃派饭,把粮票和钱压在碗底下等等。这些不经意间做的事,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总书记以一贯之的为民情怀。

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他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期间,制定村规村约和规章制度,解决工分分配不均,救济粮发放不公平等问题。开会讲话的时候没有人走,没有人睡觉,讲话很实际、有感染力,干部群众喜欢听。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也坚定了群众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情为民所系。1975年10月,总书记离开梁家河去上大学。走的时候,乡亲们依依不舍送他去上大学。他大学毕业从政后,帮助梁家河解决通电、建希望小学、资助房东治疗腿疾等等。并于1993年、2015年两次回到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为每家每户送去年货。时隔几十年,他仍然记得梁家河的每一座山的名字,都能叫得出来当年的村子里那些好朋友的小名。

以人民为本,为人民办实事。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梁家河看望乡亲时深情的说:“当时离开梁家河时,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读书笔记那时候我就想,今后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事情”。在梁家河当村支部书记、在正定县当县委书记、在浙江当省委书记.....在不同的岗位、不同地方,他一直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来看,7年知青岁月为他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与梁家河村民朝夕相处的7年,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定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

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则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这就是全党拥护和人民爱戴的党的领袖的人格魅力。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正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身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新时代青年,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历练故事,使我的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洗礼和升华。我们应以总书记为榜样,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薛永康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000字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000字: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刚刚看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有很多感触,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下,一个是梳理自己所得所感,第二个则是想跟更多青年朋友推荐阅读这本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2017年8、9月份出版的,印象很深,当时是由团中央带领广大青年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之风,特别是青年干部,可以说是推荐必读之书了,这本书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本人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初没有特别在意,也就没有做到相关的学习要求,现在想起来很惭愧,如今有机会我借到这本书,利用一些时间,很快读完了,并且很有感触。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相反作为一个工科男生,对科技和本专业的相关内容更感兴趣,所以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就让我的同学、研友不太理解,认为我现在做的事情不合时宜,我能理解,因为作为一个还在任的学生干部,有很多事情,并且还要上课,在这个时期其余时间只能全部用来考研复习,才不会被别人甩在后面。我借这本书的初衷原本是换换心情,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态更加稳定,对复习有很多好处,后来逐渐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不仅没有选错,而且我还“赚大了”。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字数在31万字左右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的前身是16年11月到17年3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刊出的采访实录。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全部以采访实录为内容的书,里面共有19篇采访实录,采访对象包含“当年的知青”、“当地的村民”和“各界人士”共30人左右,从各个角度全面的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到1975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的种种经历。

1968年底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出现。正在北京八一学校读初中的习近平还不满16岁,没有到去插队的年龄,却执意要随高一两届的学生去陕西省延川县插队,最终分配到了梁家河生产大队,开始了他在黄土高原上的七年知青岁月。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过四关”、“坚定执着”的入团入党、在赵家河搞社教、修厕所、打坝,成为梁家河大队支书后办沼气、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

这本书所描绘的情景,都具有很鲜明的时代背景,这七年处在“文革”期间,老实说,我对这段历史细节知之甚少,这本书很大的充实了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也清晰的看到当时国情在最基层、最贫困地区的真实表现。简单概括总书记当年的成长变化就是,从一个为了减少“迫害”牵连选择去陕北插队的年龄最小的普通知青,成长为所在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一心努力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的大队支书。接下来结合部分内容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是我们现在真的很幸福,在“文革”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荡年代,国家又是如此的落后,在那种环境下更多的老百姓还在为温饱所发愁,他们中的青年可以接受的教育可想而知,而真正的知识青年则要放下书本,到农村去“受苦”,相比之下我们接受的教育,所过的生活要好太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情况就更为困难,由于他的父亲习仲勋无端遭到迫害(遭迫害前为国务院副总理),他被冠以“黑帮子弟”的身份,这样的“黑帮子弟”有不少,他的情况又是其中最严重的,这可以参考总书记在访谈中回忆当年知青出发的情景所说的话。如果说别人做事情从零开始,那他就是从负数开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这不是告诉大家去找艰苦的环境锻炼自己,而是我们要利用今天美好的生活更好的去奋斗。

第二点感受是没有人生来伟大,但每个人都有改变的际遇和机缘。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讲话时提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初那种“迫不得已”和七年的陕北时光正是总书记的“机缘”,而在此期间他从一个普通知青,通过坚持自我磨炼,转变为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为村民改善生活的大队支书,读书笔记就是他抓住的“际遇”。我们现在不用为温饱发愁,但是未来怎样与现在息息相关,可能我们的机缘和际遇在大学之后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大学不去磨炼自己,损失的就太大了,我作为大三学生能看到的会更多,身边的一些同学已经完全拉开了层次。没有人生来伟大,当年从梁家河走出去的习近平,谁能想到如今成为了我们党的总书记,和自己同一个起跑线的人,可能速度要比自己快,但这不是让我们就此放弃的理由。

第三点感受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一生。这本书几乎受采访的每个人都提到了总书记这七年是怎样学习的,他初到梁家河就带了一箱子的书,正如老乡所讲“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常常是劳动完了看书到深夜,有时候忘记了时间,同住一个窑洞的知青们都很佩服。还有就是阅读一本书为主,以其他参考书籍辅助来读,我对这点感触比较深,这就像是课本里有一个知识点不清楚了,我们现在多会去网上拓展知识面类似。当时那个环境,知青们想要学习就真的是实实在在的自学了,并且还要挤出时间,一想那时吃不饱饭,还有强度很大的劳动,真的是不容易。这种学习习惯不用想也知道将会贯穿总书记的一生,所以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诗词、典故信手拈来。那个时代总书记尚且如此,我辈青年如何?

第四点感受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青年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七年对他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这本书中有全方位的体现,比如从生活环境较好的北京到生活环境艰苦的陕北黄土高原,让当时的总书记真正的了解了国情,了解了中国最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并且通过这七年干的那么多不容易干的事,也让他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多多少少会有这七年的积淀。在采访原中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孔丹同志的实录中,有提到总书记说过的“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理解,还有采访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同志的实录中,四个方面概括的陕北7年对总书记成长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也是非常的直观。我们现在是大学生,可能小学、初中和高中,我们的视野主要在课本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基础知识上,而到了大学,我们处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里,更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三观,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成长环境,“系好大学这粒扣子”。

其实感受还是挺多的,比如了解了知青上山下乡的背景、知青们的真实生活、文革期间中国最底层人民的状况、陕北这片土地的神秘色彩……对我来说这就像是个新的“小世界”,用文字难以描述。包括写这篇文章,也并不是让大家看到我怎么理解,只是希望有人通过我知道了这本书后,自己去阅读,去领悟。我写完这篇文章并没有花多长时间,想到的都写到,我也没有好的文笔,那些优秀的文章里“我们应该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我也写不出来,但这篇文章却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我很感谢我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种种经历,我认为我系好了大学这粒扣子,这也是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粒扣子,接下来我剩余的大学时光献给了考研,差的就是这最后一个“结果”。

刚刚看推送了解到,前几天出版了一本名叫《梁家河》的书,共10万字左右,分为四个部分,有兴趣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最后我想用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大标题与大家共勉——“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我没有什么传奇的经历,把它理解为不忘初心,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的初心究竟是什么,那就抓紧时间向自己证明吧。

读一本好书,受益终生。作者:宋梓建

承大任者,奉献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000字


承大任者,奉献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000字:

在迎来戊戌年的辞旧纳新之际,我们党支部的所有成员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同度过这个充实的假期。在看完习近平总书记于陕北黄土高原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无私奉献的七年知青岁月,我对这位纯粹的共产党人充满敬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每一位共产党人都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的七年,在挑战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的同时,更多的是把自己扎根在这片黄土高原,以一个黄土地的儿子的身份,在实际行动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我,在基层中了解民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得从小事、从个人一点一滴做起。犹记得习近平七年里把自己省下来的粮票和衣服送给了各行各业的老百姓。在采访的29人中,每个人对习近平的评价总离不开这些——“近平还是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近平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志存高远。

但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为老百姓办实事”。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人民服务更重要地还得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带领全体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在当梁家河的村支书时,就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实实际际带群众创收致富,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承大任者,奉献也!我们共产党人、我们这群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我。作者:吴旭顺

七年级读秋天的怀念有感400字


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一定是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不知道你在读完《秋天的怀念》后,产生了什么思想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读秋天的怀念有感4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七年级读秋天的怀念有感400字【篇一】

山固然高,也不如母爱高;海固然深,也不如母子情深。这伟大的母爱是我从《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中感受到的。

作者的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她依然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让孩子开心,让这个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振作起来。但是当她答应儿子第二天一起去看菊花时,自己却倒在血泊中。她临终前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仍是担心她那双瘫痪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读到这儿,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再也忍不住再读下去了。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世上最爱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妈妈”!

记得有一次,流行脑炎,妈妈可担心极了,因为我平时就抵抗力弱,这次不一定能溜掉。

那天,我觉得头重脚轻,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放学回家后,妈妈知道了,背起了我直往医院跑。在半路上我听到妈妈气喘吁吁,看到额头流下了大颗大颗的汗珠。这时,我感到心里涌上了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暖流─那就是深深的母爱。

到了医院,妈妈紧张的等待确诊结果,几分钟过去了,医生说:“只不过是一场感冒。”妈妈听了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并自言自语地说:“总算放心了。”望着妈妈,我从她的眼睛里又一次读到了深深的母爱。

从小到大,妈妈关心我的事很多很多,多得像那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了。

啊!母亲爱真伟大。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的恩情,母亲!

七年级读秋天的怀念有感400字【篇二】

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我读了之后,深深地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她那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歌颂了那伟大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在这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悲惨而又伟大的母亲,临死前还牵挂着她那一双儿女,希望他们好好地活着,不要对生活丧失信心,不要让母亲失望,表明了母亲对儿女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想到这里,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好吃的先给我们吃,缺少食物就立刻去买,她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不知操过多少心,吃过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心血。而我们又是怎样报答她的呢?

记得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有一天傍晚,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摸我发烫的额头,看看我痛苦的神情。二话没说,抱起我就向医院奔去,陪着我打点滴,直到深夜才回家,回想起这样的情景,不知还有多少……

多么无私的母爱啊!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伟大的祖国。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他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着,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掌握扎实的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的报答那伟大的母亲。

七年级读秋天的怀念有感400字【篇三】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那熟悉的语文课本,看见了这篇《秋天的怀念》。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述了“我”四肢瘫痪后,心情变的异常烦躁,疼爱我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常常劝慰“我”,但“我”仍对她乱发脾气,却不知她病重得整宿睡不了觉,直到有一天,她说要推着“我”到北海看菊花,“我”的同意使她万分惊喜。然而却在这时,病重得她却永远地离“我”而去了,昏迷前她的最后一句话也仍是惦记着“我”和妹妹。“我”和妹妹都明白,她是要我们俩在一起,好好儿活……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泪水已经婆娑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无私、高尚的母爱啊!这使我又想到了一位不知名的母亲。那是在一次大地震中,楼房的倒塌,压倒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和一个正待哺乳的婴儿,在黑暗的废墟中,那小小的婴儿由于黑暗和饥饿,不停的哭着。年轻的母亲只好一遍又一遍的喂着孩子,孩子吸干了母亲的乳汁,又开始放声大哭。年轻的母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放进了孩子的嘴里……救援部队终于来到,当他们挖开这片废墟时,看到的是这位死去的母亲和那个面色红润正在酣睡的孩子……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为了送我上辅导班,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她总是骑着自行车送我接我,不厌其烦。刮风时,她让我靠在背上,替我挡风;下雨时,她让我躲在她的雨衣中,妈妈的头和腿几乎全露在外面,回到家妈妈的衣服全湿透了。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赞美母爱,这种母爱不仅存在于人类之间,也存在于动物之间,老母鸡在小鸡受到伤害时,会拼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七年级读秋天的怀念有感400字【篇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秋风秋霜猛烈击打着这百花之中朴素的菊花‘菊花依然不恳放弃自己珍贵的生命,秋天到来了,菊花绽放出了它美丽的一面:七彩颜色和各种形的菊花微笑着抬起头看着太阳。

人生就像在一场危险的赛道一样,谁不敢接受这危险的赛道,那么他活在世上就完全没有了意义。

霍金全身残疼耳朵还聋了。但他仍以一那最后能活动的两个手指创造出世界奇迹。

如果爸爸妈妈那时因为我股骨头瘫痪,就丢弃我,让我自生自灭。那么,我可能己经不在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里了!可是,我的爸爸妈妈不放弃,仍用他们唯一的积蓄一两万元(那时是很珍贵的)在昆明医院包药、吃药。

一次,我睡觉从床上滚了下来,爸爸妈妈很心疼,由于心情烦燥,竟吵了起来。妈妈指责爸爸看不好我,爸爸推说妈妈只顾做生意……过了许久日子他们才平静下来,并共同协作努力赚钱来供我看病。

也许,是爸爸妈妈的不懈努力和我的坚强感动了上天吧!我的腿有了一线希望——医生说18岁就完全好了。一次冬季运动会跳绳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呢!

正是爸爸妈妈的坚持不懈和我的坚强意志使我恢复了与正常人一样的双腿。在上帝关闭你一道门时,同样,他也会为你开启一道窗。我像一朵春天的菊花,在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下沐浴着。

七年级读秋天的怀念有感400字【篇五】

当我翻到《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被那优美的课题吸引了,当我细细品味这篇课文时,又深深地被那位伟大的母亲感动了。

母亲身患重病,却还细心的照料双腿瘫痪脾气暴燥的儿子,由于病重突发,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母亲生前常对儿子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儿,好好活儿……”这句普通的话,让儿子走出了黑暗,这句普通的话,让儿子有了生活的期望,这句普通的话,体现了母亲的爱。

啊!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深深地感到,母爱是无私的,是奉献的,是伟大的……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夜,我从清凉的空调房出来上厕所时,发现妈妈还在洗衣服。她用那有力的双手,使劲地搓着衣服。当时厕所里的闷热,我到此刻还记得。我劝妈妈别洗了,可妈妈抹了抹汗珠,对我说:“妈妈不洗,你明天穿什么呢?”此时我深深感动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我们必须要珍惜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5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上周,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这本书,是因为时间管理叶武滨老师对它的推崇。花一周时间读完这本书,我把“七个习惯”梳理了一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亨利·戴维·梭罗”

这说明不管你的生存环境如何,你都有责任去寻找个人愿景,然后为此作出种种努力,去改变,去创造,而不是把自己的现状推托到原始家庭、社会歧视、没有机遇等方面。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于是把金钱和精力浪费到追求刺激上,最终又使自己回到一文不名的原点,有人甚至比成功前更落泊。

太多人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亲情、爱情、健康……正应了那些网络语——“穷得只剩钱”,“前半辈子拼命挣钱,后半辈子花钱买命”。所以,我们有必要每天提醒自己:当初想成功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让家人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还是要帮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在你面对一些选择左右为难时,不妨想想自己的初心,想想哪个选择离初心更近。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企业中,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下面的员工围绕这个重点展开日常工作。而我们个人生活的要事,应该自己最清楚,但许多人恰恰不记得这些事情。理清并按时完成要事,在日常中就能避开大多数突发情况。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一般人看事情总会有这样的偏见:你变强了,就是我变弱了,你赚钱了,就是我亏钱了,由此会产生嫉妒心理、恶性竞争,“见不得别人好”,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学会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努力学习多元化、多维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双赢并不困难。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知彼解己,指首先努力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移情沟通,一般人理解为“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但我们经常把这想得太容易——你想象出来的体验,不及亲身经历体验的万分之一。所以,不要把“我能理解你”,“我能体会你的心情”挂在嘴上,过多使用这些语言会造成当事人的反感——你说得太轻松了!在沟通中,我们可以试着更多倾听,更少判断,慎提建议,适当复述,适当引导。

习惯六、综合统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多数人在面对别人的反对时会心生不满,有人甚至会暴跳如雷,很显然,这种情绪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甚至是成功解决问题的阻力。

我把这里讲的“统合综效”理解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世界不断发展,现实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这也就是我们老祖宗一再提倡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因吧?

上面是书中的主要内容,但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以下这点:“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所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必须建立在“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之上,这用我们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必须“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否则就是在沙滩上建楼,建得越高越辉煌,倒得就越惨越彻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精华内容,我把它们概括成八个词语: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不断更新、厚德载物。作者:滆湖小虾米

喜欢《《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笔记1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七年知青岁月有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