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序:《曾国藩家书》所有名仕都曾经读过,毛泽东青年时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曾国藩这个人,人们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但这本书在读书、从政、修身、养生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和见解,受到众多人的赞同和推崇。仅就做人而言,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一、读书
1、读书必须有选择。读书要有的放矢,应通过泛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有价值的、值得玩味的书,并对其精读、熟读,以领会其学说的实质。
2、读书应注意广泛涉猎,又应有所侧重。
3、读书要用心去体会。即,专心致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书中的意思
4、读书要有恒心
二、从政为官
1、机遇与自修
2、适应新环境
3、功成身退
三、修身养性
他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首先他讲求立志。人要自强自立,最要紧的,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其次是反省。曾国藩主张,一个人德行的进步,虽然与意志坚定与否以及知识渊博程度有关系,但与是否有反省的思想关系密切。“静坐常思己过”与德行修养有关。
再次,为人应谦虚。
最后,为人要浑厚。就是说,在是非曲直上不可自以为是,必须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
四、养生健身
“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就是说要想健康,减少烦闷保持精神的健康愉悦,少吃多运动。
卷一·教子
第一篇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曾国藩到安徽太湖时,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于是给大儿子纪泽写信,交代给他一切事宜如何去做,特别强调,得到他人的帮助将来一定还,不能求人太多。
人际关系往来,就是要彼此互相关心爱护,得到帮助也要去帮助他人,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能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
第二篇所有出殡的事一切从简。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这一篇是讲述他将发送母亲事宜从简办理,并且仍然关心国家的事,可谓尽职尽责。清明刚过,这让我想起如今人们祭扫活动大堆大堆的烧纸钱,他们希望故去的有钱,保佑在世的亲人有钱,反映出现在的价值观是物质的,而香火的延续是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我希望将来我们在祭扫先人时,“歌功颂德”,缅怀一下先辈们的光荣,在心里将他们继承。
走近信仰的标杆,汲取不竭的力量——品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2500字:
怀着一颗肃敬之心,我认真捧读了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推荐的《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每读一篇内心都震撼一番。那一封封来自战场、来自牢狱的书信,字字发自肺腑,句句饱含深情,篇篇大义凛然。封封家书既道出了革命先烈们忠肝义胆、矢志不渝的坚定党性,又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对父母对妻儿对兄弟的“绵绵柔情”,不自觉的眼眶湿润,心灵为之震撼,热血为之沸腾。
《红色家书》字字动人,满是革命先烈赤诚炙热的国家大义。家书,是血脉亲情交流的一种载体和纽带,记录和传递的往往是对家人最真切的感情,最难舍的牵挂,最真心的祝福。《红色家书》中革命先烈们脉脉温情的字里行间,除了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人夫的眷眷不舍和临终嘱托,贯穿始终的更有甘愿为国家前途命运,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矢志追求。“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句句简单质朴却又感人至深的话语,是集温情与豪情于一身的革命先烈们,在慷慨赴死之前用纸笔挥洒出最后的真情。捧读这些直白而又深情的家书,一幕幕场景,犹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革命先烈们舍小家为大家,对祖国母亲炙热而又诚挚的情怀,是那么的简单、鲜明,纯洁而又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向革命先烈学习,就是要厚植群众观念,涵养“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自觉把个人的得失寄托在对党和人民的大爱和奋斗中去,竭尽所能为党和人民多做实事、多办好事。
《红色家书》篇篇传情,满是革命先烈毫不动摇的信仰信念。面对高官厚禄、严刑拷打甚至死亡威胁,是选择叛变而苟且偷生,还是选择坚守而大义凛然?31位革命先烈用行动作出了答案——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在死的威吓之下,在笞楚皮鞭的燃烧之下,我才觉悟了大半:我得前进,我得更往前进!”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虽然有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哥哥,却依旧多次出入牢狱,最终被残忍杀害。这些革命先烈中,很多人牺牲时都处在最美好的年华,他们的璀璨人生才刚刚开始,就面临着终结,但他们没有留恋生命的长度,毅然决然的选择“向阳而逝,赴死而生”,生命的厚度得到无限拓展。“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这是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同志留下的遗书,牺牲时年仅24岁,全文寥寥121字,却满满都是对革命终将获得胜利的坚定信心。身为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承革命先烈的赤子情怀、风范风貌,始终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攻关难题的高度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提升本职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助力实现“全面小康”而坚持不懈、忘我奋斗。
《红色家书》点滴示范,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指南。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白色恐怖横行,敌我力量悬殊,但革命先烈矢志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无一不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先烈牺牲前,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李大钊、方志敏等党的事业开创者、策划者,也有赵一曼、邓贞谦等众多基层一线同志,虽然所处环境异常艰苦,但先烈们深深懂得,读书笔记入党为了什么、革命为了什么和牺牲为了什么,在不同的岗位激扬赴志、艰苦奋斗,为苍生大众的福祉而舍生忘死。对他们而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就是刻在他们心里的信仰,就是支撑他们前行的动力。正是因为这种“初心”信仰、使命追求,才有了邓贞谦的“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雅生的“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赵一曼的“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刘伯坚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而言,或许不再需要我们上战场流血牺牲,但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竭诚奉献。或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只有我们在各自的岗位扎下根来、尽职尽责、创新创造,才能无愧于培育了我们的党,才能不负于养育了我们的广大人民。
《红色家书》精神标杆,满是穿越时空砥砺奋进的无穷力量。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力量无穷!昨日,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作答。今天,我们当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复兴而作答。就如杜永瘦烈士所期冀的:“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干呵!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勉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新时代呼唤奋斗者。我们应该自觉以革命先烈们为标杆,握紧手中的“接力棒”,永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永不懈怠、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以一往无前、善作善成、攻坚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带领人民群众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萍乡“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书写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新画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臧克家也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红色家书》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宝贵生命虽然都定格在了美好的年华,但是先烈们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近期,我们萍乡市委借鉴《红色家书》的编辑经验,深入挖掘整理曾在安源战斗过和从安源走出去的革命先辈的家书、遗言,整理印发了《安源红色家书》一书,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初心”教育学习资料。希望用这些红色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不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作者:中共萍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裴鸿卫
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700字:
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庄严隆重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党的十九大号召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确,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共产党员都要有责任,有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全社会的力量汇同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想我党成立之初,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中国社会一穷二白,到处充满了白色恐怖,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漫漫的黑暗长夜中,是中国共产党点亮了人民心中的明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有多少共产党人、革命英烈甘愿为党的革命事业抛头颅,读书笔记洒热血,不顾个人的安危与生死存亡,大义鼎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队伍中,从事着反帝反封建,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方志敏,邓恩铭,王孝锡等等无数个鲜活的名字,都印记在我们的脑海中,印记在共和国成立红色档案里。
正是那个年代,那些热血沸腾的革命先烈英勇战斗,顽强拼搏,前仆后继的伟大斗争,才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迎来了崭新的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时刻不忘革命的成果,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追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不断地学习他们的进步思想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以化作我们当今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不断地奋勇前进,为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时代,从事伟大的事业,实现伟大的梦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人大主席刘卫华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500字心得体会”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