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活着》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你有没有写过有关中外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活着》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活着》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赏析,一定要点评哦!

余华得这本《活着》是经朋友介绍才知道的,但是我并没有太上心,也没有机会看。难得有时间品读此书,居然吸引我一气读完了此书。

作者在书中以福贵地主少爷从大富败落成一贫如洗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惨和其乐观豁达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为什么活着。

少爷福贵富有时没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过着生活放荡的日子,吃喝嫖赌,嗜赌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劝说均不奏效,到输光家业,一贫如洗时才猛然醒悟,悔时已晚。从此福贵成穷人贫民,承受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与责任。父亲气死了,母亲不堪劳苦病倒了,贫穷中的福贵在为给母亲求医的途中被国民党抓去成壮丁。经历了战争的波折,回到家时福贵的母亲已去世,聪明的女儿因病已成了聋哑人。贤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贵,共同养育着一双儿女,然而,福贵的儿子在读五年级时为救学校校长产后大出血,奋勇献血,居然因抽血过度而死......然而,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过一阵子平安的日子,厄运总要降临到福贵的头上。给女儿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儿却在产后不久即离开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儿子、女儿早逝的痛苦后离开人世。福贵的亲人只剩下女婿与外孙,爱婿又被一次劫难夺走了生命,饥饿中长大了几岁的外孙,一次,发烧时外公买来很多豆子,难得吃饱肚子外孙的开怀痛吃,结果被豆子撑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与福贵生不逢时不无关系。否则,也不至于那么悲惨,但是也不得不叹服作者在平铺直抒下叙写了那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来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的评价,他对小说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生活,简朴优美未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先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艾来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用。”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民的责任。”书的最后写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时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余华用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来娓娓叙说一个家庭的平凡却不正常的故事。

读完此书,不禁深思,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脆弱的,为什么活着是每个人都应当面对的问题,并且是亲历的现实问题。不少人认为活着为了享受幸福、快乐、安康、甜蜜......,为了爱情、升官、发财,当达不到时就怨天尤人,甚至丧心病狂走损人害己之路......其实《活着》引发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这是一个如此宽广而深邃的话题,有时要用人一生的经历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太多的亲人一次次的离去,承受一次次的打击,确实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生命观。福贵从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纨绔子弟,变成物质上贫乏而精神丰富的明白人,从不能体恤妻子贤良苦心,到发现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实走勤劳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贤子孝,其乐无比。

福贵前半生糊涂做人,后半生却不糊涂,在平凡中表现了不平凡。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红岩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


红岩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点评!

这个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红岩》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广斌和杨益言。小说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被关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斗争故事,以及他们不幸牺牲的故事。这部书让我懂得: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献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书中,让我最尊敬的英雄就是江姐了。

江姐十六岁就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一直在重庆做地下工作。她勇敢、谨慎、工作很出色。可是百密也有一疏,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江姐被叛徒出卖,被特务抓进渣滓洞中,并对她用尽了酷刑。可是江姐宁死不屈,她说:“你们的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我们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是啊,江姐承受着十指连心的痛,心里却永远铭记着她对党的誓言,永远不忘她是共产党员。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的情景;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无比高尚的人生观,使人敬佩不已。

看到这儿,我的心中涌上一股痛楚,为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感到愤慨,也深深地敬仰江姐的坚贞不屈。在狱中,江姐一直教导狱友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忘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新中国即将成立,江姐带领女牢的狱友们,从袜子上拆下线,绣红旗,用牙刷的柄刻红星。江姐对党的热爱,使我对她有多了一份敬佩!同时,我仿佛看到江姐多么渴望与狱友一起走出黑暗的牢房,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可是残暴狠毒的敌人见江姐虽然受尽酷刑也不屈不挠,气急败坏,便杀了江姐。这让我掩卷痛惜不已。我更怒不可遏,为敌人的卑鄙行为感到气愤。

这部书中,我还十分敬佩小萝卜头这位小烈士。他只活了九岁,一岁就跟着妈妈入狱,从小被剥夺自由,出生以来很少见到外面的世界。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在险恶的环境里多次激灵地帮助狱友们传递书信。当残忍的特务将拿刀刺进萝卜头的胸膛时,他喊了一声:“我要活,我没有罪……”这一声呼唤深深地震痛了我的心,我似乎看到了小萝卜头对生命的企盼,似乎听到了那一声撕裂人心的呐喊。我为小萝卜头短暂的一声唏嘘不已。

烈士们虽然早早地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垂不朽!让我们踏着烈士们的鲜血,继承他们的精神,为党,为国,贡献力量!

《活着》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1000字


《活着》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活着》是大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小说不长,十几万字。主人公刘福贵原先是地主阔少,家里有着上好的房子,还有一百多亩地,就连上私塾时都不用自己走路,有人背着。整日地吃喝嫖赌,最终将家产输的一干二净,还气死了自己老爹。现实生活的残酷使他想要改变,却在这时被抓了壮丁,战场上成堆的死人告诉他一定要活下去,好不容易盼来解放,被放回家中,却发现老娘已经病死了,女儿凤霞因为生病发烧成了哑巴,家珍辛苦地拖着孩子长大,起早贪黑。生活即使残酷,可是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中国迎来了解放,分了田地,不久人民公社成立,大跃进开始,人们交出自家的锅,全民大炼钢铁。田地归公,吃大锅饭,顿顿有肉吃,可是好景不长,公社散伙,又迎来了自然灾害,人们颗粒无收。老婆家珍得了软骨病,不能干活,为了有庆上学,福贵一度想将凤霞送给别人,有庆却因为校长的老婆生孩子大出血,在献血的时候抽了太多血而死亡。文革开始了,由队长介绍,凤霞嫁给了城里的偏头工人万二喜。就在凤霞怀孕,生活看着又要变好的时候,凤霞却因为生孩子大出血死亡。老婆家珍在凤霞死去后三个月她的生命也拖到了终点。二喜拼命的干活想要养活孩子苦根,却在工地上被掉下的水泥板压死。福贵埋了二喜,带着苦根过活,苦根却因为生病时吃了福贵煮的半锅豆子被撑死。最后的亲人也去了,福贵只剩下了“福贵”,一头叫“福贵”的老牛……

读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人的一生怎么可以遭受那么的打击,生活如此的沉重悲惨,能怎么办,也许大多人是很跟那个叫春生的县长一样会自尽了事吧。至少不会好好生活了。主人公福贵失去了太多了太多了,再当他跟一个陌生人讲起他一生悲剧的时候,读书笔记他或许是看的太清了。个人觉得,这篇小说并不是在讨论“生与死”这样一个过于哲学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告诉我们人应该怎样地去活着,活着应该去做些什么,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

作者只是围绕着福贵和他的家人,讲述着他们的故事,题目虽然是《活着》,书中却从头到尾都在穿插着死亡。每一次的死亡,每一次生命的流逝都是对活着的生命有力的冲击。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福贵是不幸的,因为那么多的亲人都去世了,可是福贵又是幸运的,因为在那个充满灾难的时代,福贵几次活了下来。若你说这是上天的眷顾,或许并不是,他们只是中国发展的大潮里留下的小人物,无足轻重,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却是那么的努力,努力的去活着,努力地想要传承着生命的延续。

《活着》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活着》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这月共读的书籍《活着》,各位书友的最多的感觉就是揪心,有书友说活着就是对生命的最大肯定。第二遍再读时,有不一样的感受。从一个人的一生,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影子。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个人是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

富贵被拉去做壮丁的大背景是三大战役,在人民战争的洪流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拉去做了壮丁,马革裹尸,无字无书,一堆白骨,无影无踪。

有庆的死是在社会崇尚权利的大潮,特权阶级的问题是重要的,在出现问题时,大家的一致做法是宁摔瓦碎,不忍玉损。

家珍的死是在人民公社运动之后,部分痛失爱女,大部分营养不良,在一个时代吃饭成问题时,那还考虑生病医疗。一家开了火,大家上来找粮食,人为了损失的一把米而流泪。自然规律,食者为大。

苦根的死是一个笑话!在大饥荒中被撑死,他或许是幸福的,至少在归途中是腹中有物,在一颗颗豆子中,他感到的是幸福和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风筝的自由,可以在天空飞翔,仔细想想它拖着一根长长的线。在争论过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后,发现大多人只是在时政中摇摆,如水波中的水草,偶尔挣扎一下你或许可以改变一下方向,但永远不能挣脱出水波。

国家决策是长远的,通常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但这样的决策对少数人,或许就是灾难。少数人相对多数人概率是低的,但这样的概率发生在人身上,对于当事人概率就是100%。

前几天看了朋友再说计划生育的段子。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2015年时,大家猜一下会喊什么呢?网友回答:再老也得养政府!当年为了多一个孩子,读书笔记多少人东躲西藏,为了“孩子”战争胜利,充分发扬我党游击战的特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一位做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说:‘处于对国家的信任,我是不怀疑这个政策的,我那时候也鼓励自己,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但是出于道德的角度,我不愿意看到人家辛辛苦苦怀上的孩子,就这么被打掉,所以有时候我也很矛盾。’时隔多年,现在政府鼓励‘二孩’,时间不同了,政策不同了。没有对错,只是时间变了。

时代的潮流中,英雄也无法超越。王石和褚时健提及人生经历,褚时健说到自己的牢狱几年,云淡风轻地说了句:“改革嘛,总要有人付出代价。”人生有时总会有失公平,你改变不了,那就坦然接受,是非曲直,后人评说。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进步的标志是什么?进步是由一种不能转换可以,政令由限制变为鼓励(不准生二胎,到允许)。

围城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是一幅市井百态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围城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钱钟书名著围城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范文

前段时间,我看了钱钟书的《围城》,在这我谈一下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围城》的确是一本好书,每次读完它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释放。

书的确是一本好书,只是第一次读说不出是哪里好,没结婚的人看《围城》也许只是为了了解围城里的世界,结了婚的人看围城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解脱,心灵上的慰籍,但我看围城却是没有目的的。

看过一遍时,觉得围城里面和围城外面一样的精彩,那时属于学上时代的混沌与浪漫,那些追求爱情的执着与疯狂,那些工作中的心计与假装,那些婚姻的平淡与琐碎……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围城》变的丰富。方鸿渐鲜明的形象,骨子里透着封建文人的腐朽气味,脸上却挂着西式新派的风范,他活着没打算,在随波逐流中沉浮。

后来再看《围城》发现方鸿渐并非初见那般,方鸿渐有着南方人的腼腆,又出生于不亚于中产阶级的家庭,受良好的教育,虽然文凭是买回来的,他不是笨,只是懒不愿学个正经的本本回来罢了。书中买假文凭的事件足够说明他的聪明,可惜聪明不在点子上。他不懂得世故,不懂得圆滑与融通,更可怕的是他很单纯。单纯这词用来形容女子,女孩子便可用纯洁或者安琪儿来说事,要是说男人单纯,只能用无用来形容。他的好友,赵辛楣不也说他没用吗?但有一点,方鸿渐是一点点心计都没有的。

以《围城》作书名,作者要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生活、学习、工作等等更像围城,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钻进去,过了不久发现另外一边的风景更美,于是又进了另外一个笼子,可最终我们也没能逃脱活在笼子里的命运。入党申请书《围城》也是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开始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读书笔记但真正实现的又有几人?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书中方鸿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选择了放弃,从这里也看的出他的无用,是一个不愿圆滑的人,守着内心的净土,单纯的同时又是孤独的。起初他们满怀希望的离开上海,准备好好在三闾大学大展拳脚,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原来一切都是伪装的,大学中教师们个个勾心斗角,工作不快,到处明争暗斗,看到这,我不禁联想起现在的社会,社会就是一座无形的城,是一座我们无法选择逃避还是面对的城,社会中永远不可能白的就是白的,黑的就是黑的,有的只是白的里面参杂着黑的,黑的里面似乎又带那么一点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无依的,孤独的。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生活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生活在生活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个围城下活的是否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那你永远都会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围城读后感:世间的人有千千万万,性格使然,方鸿渐是个好人,单纯的人,也是如我一样的人,因此我会钟情于此书,我也不会揣摩人的心思与想法,也不会去想每句话的隐含意义。在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我们要保持一颗干净、积极向上的心去创作这座围城,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出于一座围城之中。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的美好,当城中的色彩变的柔和,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活着》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