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场政变读后感800字

一场政变读后感800字

读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读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有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读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有感

买毕淑敏的这本《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许久了,从前觉得可以从她的文字中去感受她走过的地方,去幻想着她去过美景,放在枕边就偶尔翻翻,霎时羡慕与憧憬,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的旅行。

关于旅行的意义,听过很多种,无非于去释放心情,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看看其他地方的人文情怀等等,然而,对于她所诠释的旅行的意义更是心服首肯。

她说,某一偏远山区的官员去欧洲旅游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县城里修上好的茅厕,到了外国才知道茅厕这种地方,也是可以没有味道的,拉屎撒尿这种事情是可以很体面地完成。还有一个就是城里的老街不能拆了,人家外国当宝贝似的保存着联合国遗产什么的,就是这种东西,不走出去,不知道它是个宝。平滑而朴实的文字,对我来说这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一直不跳出这口井出去看看,就以为这世界的生活、环境就是所处这个环境的样子。年初,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宁波,探亲,顺带旅行。其实,宁波没有什么特别的旅游景点,它也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去的不是宁波繁华的市中心,但是连城郊有都市的感觉,还带着一股江南风。一条绿飘带似的河流就那么静静流淌,轻柔、通透。垂柳迎风飘扬,不时传来拐角用槌棒洗衣服的声音,仿佛一下子就置身于电视里的江南小镇,微风吹拂,那感觉特别的舒心。让我深有感触的不是这美如画的风景,而是在河里洗衣服的情景。这种场景,还是在我年幼的时候在老家见过吧,现如今科技发达,都用上了全自动洗衣机,但宁波的河水还是清澈得可以放心地洗衣服,而如今的老家,怕是去河边嬉水的人都少了吧。这些年,我是没见过洗衣服的,洗拖把的倒有。姐姐说,这边的人特别爱干净,每家每户一个小院子,种些喜欢的花草装饰着庭院,没有过多的杂物,她见过最爱干净的人是拿着刷子、抹布,跪着擦院子里的地板,只是院子啊……

后来,我们还去了当地的农村,独栋的,加个庭院,养些花草,一路上几乎看不见随处丢弃的果皮纸屑,没有豪华的装修,也没有多高的楼房,一眼看过去,满满都是我喜欢的文艺范,让我瞬间倾心!干净的,美丽的,舒适的,一生所追求的,也不过如此而已。

城市的干净看到的不仅仅是舒心,还有素质。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呼吸新鲜的空气,让自己的子孙以后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是我们刻不容缓要做的。

其实,我很怀念小时候可以在河水中嬉戏,一起抓螃蟹,一起学游泳,一起洗衣服,还喜欢门前的水塘,清澈,养鱼养虾,还能自给自足……有的,却只剩怀念。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程》读后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偷得浮生半日闲,返璞归真享受自然恩赐。旅行便是我们洗涤灵魂的最好方式。

窗外的雨在尽情地渲洒着他们的热情,冲淡了一天的烦闷,捧起毕淑敏的《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翻开淡橙色的封面,细细品味着字里行间那对旅行的憧憬与热情,让久居家中的我也想要背起背包,去享受与自己灵魂的交流,与世界紧密相拥的过程。心神合一,是对在旅行中的人们最好的诠释。

仔细揣摩毕淑敏旅行后的心得,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趁繁花未曾凋谢,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21世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沉迷于网络带来的虚拟世界中,在大好的年华消逝时,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来世间走一遭,却什么感悟也没有领会,沉溺于电子产品丧失了拥抱自然的机会,尔后便陷入作文深深的感伤。趁着自己还未真正老去,来一次与内心深处灵魂的和解,游历世间的大好河川,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心灵的洗礼,这才是一场触及心灵的旅行。

也许有人会说,一场美妙的旅行之后,确实满身的疲惫。但也许你没有想到,疲惫过后却是内心的充实,这说明你对生活多了一份认识,对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对心灵多了一份沉淀。旅行,仿佛青橄榄一样耐人寻味,但却发散着挥之不去的韵味。苦难,在旅行面前不值一提;在疾病面前,旅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在绝望面前,旅行是重拾希望的标志。

人生不多几次这样轰轰烈烈的旅行,也枉为世人了。在城市中人们已厌倦了硝烟的弥漫,那何不来旅行一次放松身心,去追寻内心深处世外桃源的踪迹。

人生短短几十载,别为虚拟的空间而迷失自我,修身养性,来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心灵之花为这样的旅程而绚丽绽放。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程》读后感700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偷得浮生半日闲,返璞归真享受自然恩赐。旅行便是我们洗涤灵魂的最好方式。

窗外的雨在尽情地渲洒着他们的热情,冲淡了一天的烦闷,捧起毕淑敏的《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翻开淡橙色的封面,细细品味着字里行间那对旅行的憧憬与热情,让久居家中的我也想要背起背包,去享受与自己灵魂的交流,与世界紧密相拥的过程。心神合一,是对在旅行中的人们最好的诠释。

仔细揣摩毕淑敏旅行后的心得,“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趁繁花未曾凋谢,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21世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沉迷于网络带来的虚拟世界中,在大好的年华消逝时,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来世间走一遭,却什么感悟也没有领会,沉溺于电子产品丧失了拥抱自然的机会,尔后便陷入深深的感伤。趁着自己还未真正老去,来一次与内心深处灵魂的和解,游历世间的大好河川,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心灵的洗礼,这才是一场触及心灵的旅行。

也许有人会说,一场美妙的旅行之后,确实满身的疲惫。但也许你没有想到,疲惫过后却是内心的充实,这说明你对生活多了一份认识,对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对心灵多了一份沉淀。旅行,仿佛青橄榄一样耐人寻味,但却发散着挥之不去的韵味。苦难,在旅行面前不值一提;在疾病面前,旅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在绝望面前,旅行是重拾希望的标志。

人生不多几次这样轰轰烈烈的旅行,也枉为世人了。在城市中人们已厌倦了硝烟的弥漫,那何不来旅行一次放松身心,去追寻内心深处世外桃源的踪迹。

人生短短几十载,别为虚拟的空间而迷失自我,修身养性,来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心灵之花为这样的旅程而绚丽绽放。

终一场醉梦_读《镜花缘》有感1000字


和煦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枯枝,洒落在院落的一角,长久不衰。点点薄红沐浴在阳光下,翩翩落下,掩盖住那一地的斜阳。花开,人不知;花落,人亦不知

朦胧中,一座高山渐渐显露出冰山一角。高远那是人们的第一印象;缥缈那是人们无法忽略的隐隐浮上心头的感受。

这岭名叫东口山,是东荒第大岭明朗的声音被周遭的嘈杂一扰,倒是听不大清了。只隐隐约约东口山第一大岭几个字飘入耳际。

路过几次,从未上去。今日妹夫如高兴,少刻停船

东口二字,甚觉耳熟,此山既名东口,那君子国、大人国

对话还在继续,说着一些我听不太懂,却又似曾相识的字句。脚下的地面在缓慢地摇晃,间或猛烈些的震荡。极目远眺,那一片片的蔚蓝浩瀚,不是汪洋大海还能是什么?

远远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隐隐的辩论声渐渐清晰,原来是卖家和买家在讨还价。只见一个隶卒拿着手中买号的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心安!还是加了价的好。只听卖货人答道:承蒙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若执意如此,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那买货人至此才不得已携着货物离去,走出老远还能听见那人价多货少的嘀咕。

见此,心中一片澄明,倒是生出了几许对君子国的向往。国都上下无不是好让不争之人,倒也无愧礼仪之邦之名了。

再行船几日便到了大人国,所见国人脚下皆踏着祥云,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街头乞丐,脚下无不踏着五彩祥云,走路都是腾空的,十分轻松。我不禁产生了疑惑,这云究竟如何得来?又是何意?恰巧偶遇一老叟,这疑问便得到了解决。适见贵邦之人都有云雾护足,可是自幼生的?老叟抚了抚须,娓娓道来,此云本由足生,非人力可能勉强。其色以五彩为贵,惟黑色最卑。又陆续见了几人,便得出了个结论,这云的色彩并不以人的身份贵贱为界,而是象征着人的善恶,颜色五彩最善,颜色乌黑最恶,定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这也就使得大人国上下国民都不敢做什么坏事,生怕云彩变黑遭人唾骂。

若是在国外,也能依照云的色彩辨别人的善恶,就不会有那许多的贪官污吏、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了,那时的社会就会是真正理想的世外桃源了,人人都会是拥有纯洁高尚品格的君子。

现实并不理想,超脱世俗更是不可能,而改变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希望又是极为渺茫的。

渐渐的,国人浑身漆黑如墨的墨齿国也远去了。想想先前在墨齿国文斗丢尽颜面,指责他人胸无点墨、目不识丁的那一番啼笑皆非的经历,心中不由得一阵唏嘘,人的外表并不能代表一切,丑恶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或许是一颗美丽的心,是许多外表光鲜的人都不曾拥有的至善至美之心。更不应做得是轻视他人,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被曾经蔑视的人打败。

花开花落,几载的光阴宛若白驹过隙,又有几许的落花隐在阳光之下,无人得知

指导老师:谢伟

春节的一场电影



春节的一场电影
2003年春节,我从北京清华大学到无锡老家过年。在临回北京的那一天(正月初六),姨父请我和表哥龚渠成、表弟郭晨欣赏了一场非常精彩有趣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老鼠、猫、小鸟、老鹰这四个小动物的故事。老鹰是最凶猛的动物之一,俗称“鸟中之王”。它偷了别人的戒指,还屡屡恶作剧。它仗着自己身高力大,一会儿捉弄一下猫,一会儿又欺负一下老鼠和小鸟。其中的小老鼠非常聪明伶俐,有一次,它被一只凶恶的老鹰叼到了一艘回收船内,正当它陷入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它发现了一架停在船舱内的玩具飞机,可惜机翼和机尾都已折断。但这并没有难倒它。它采用应急的方法及时修好了飞机并驾机飞到岸上,才最终摆脱了困境,从而救了自己。小鸟也表现的特别机智勇敢,狡猾的老鹰把它关进一个罐头里,可它一点也不害怕,它趁老鹰不备逃走了,还夺过了戒指,而老鹰却全然不知,但很遗憾小鸟未能逃成。猫算是最可怜的了,它救了小鸟,却让自己吃了亏。比如,在救小鸟的过程中,由于用力过猛,使得头撞在罐头里拨不出来。但它这种舍身救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自从小鸟得救后,它和老鼠就齐心协力对付老鹰。起初,它们打过很多次败仗,真是屡战屡败,后来聪明的小鸟打开了戒指上的激光开关,射瞎了老鹰的眼晴。老鹰双目失明后,被打的落花流水,屁滚尿流,节节败退,最后它还成了猫的一顿午餐。
通过这场电影,我对团结友爱,齐心协力这两个词的深刻涵义了解得更加透彻了。这就像毛主席所说的,一根筷子你很容易折断,但一把筷子就很难。红军为什么能打败力量数倍于自己的蒋介石?不就是依靠了团结的力量么!在生活当中,许多困难只要团结就一定能克服!这就象《团结就是力是》这首歌中所唱到的: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这力量比铁硬比钢还强!
.........(此文是在爸爸指导下完成)

北大的一场电影



昨天晚上,爸爸带我去北大理教117教室观看了一场《周恩来外交风云录》的纪录片,该片表现了周恩来伟大的外交思想和人格魅力。有一次,他到非洲的一个国家去访问,在群众的欢迎集会上,突然间,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只见雨越下越大,台下的群众都纷纷打起了雨伞。大雨倾盆而下,可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却纹丝不动地站在主席台上,深情地注视着台下的群众。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坏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但被总理婉言谢绝了。台下的群众看到这种情景,十分感动,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这件事情充分体现出了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电影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七十年代初,“两弹一星”发射成功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团访华,美国客人刚走进外宾接待厅,其中的一位客人(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就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但又马上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因为他看到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还没有入座。这段小插曲体现了美国客人对中国领导人的尊重,但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处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并且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的国家。(完)
(此文是在爸爸指导下完成)

目送读后感:人生不过一场目送


目送读后感:人生不过一场目送

林自洁

风靡大陆的一本书《目送》,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这让无数人读了怦然心动的句子是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读了这句话,我就想起了

那是我第一次独自走出家门,第一次独自坐飞机。去机场的路上,我很激动也很高兴。而妈妈一直在耳边唠叨:到了那里要照顾好自己,注意添衣,注意保暖,要保护好自己,有什么状况要及时打电话,路上要小心,记得跟着阿姨,比赛不重要,身体是首位,要加油啊诸如此类的关心,连平时不太多说话的爸爸也开了金口。

我一度觉得父母太啰嗦,不就是出去参加个比赛吗,有必要这么担心?况且我也是一个大人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你们的担心好像显得太多余了。

过安检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焦虑的眼神。走来走去,迫切地想看到我。踮起脚,左右摇晃着,像一只笨拙的大熊。我高声呼喊着回去吧!别担心我,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妈妈也回应我:注意安全!他们的眼神一直追随着我,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安检口的大门。

透过那个模糊的窗,我看到他们还站在那里,若有所思。接着我就接到了来自他们的电话,重复着先前的叮嘱。我只是嗯嗯地应着。脑子里还在想着某个电视剧,就匆匆把电话挂了。

长大后的我,逐渐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

特别是听了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我才开始反思自己。口中轻轻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他们的人生好像一直在目送我们。期间,头发白了,眼睛看不见了,皱纹多了

人生不过一场目送。

一场关于文字的邂逅


幼年时,喜爱童话,那些美好如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公主一定会嫁给英勇的王子,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仙度瑞拉是灰姑娘也将是王后。如果你遇见了穿靴子的猫,那么你走运了。童话的世界里,豌豆的藤能够穿破云霄,南瓜可以变成马车,海上的蔷薇色泡沫都是小美人鱼所幻化的。这个美好的世界使我陶醉,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文字,仿佛一个窗口,把它打开,便能看见一个崭新的世界。于是,留恋于那般美好的文字里,那样不凡的世界中。

四年级那年,看了《红楼梦》,黛玉惊才绝艳,宝玉占尽风流,惊异于曹雪芹天才的文笔,使那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那样一个故事,只觉得如落日烟华般凄凉。如此书,总不愿放手,来来回回,至今已看了五、六遍。

后来,也渐渐看了不少小说,也曾喜欢过不少作家,在他们所谛造的世界里,我感到那么安心与美妙。我想,在幼年,我轻轻推开的是一个如此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我感到自由,仿佛没有了肉体,只剩下这轻盈的灵魂,轻盈地仿佛能够飞翔起来。

2003年,我开始写些文章,最初是幼稚的笔调,后来渐渐变得平淡。但是,总免不了忧伤,那些大抵是关于青春的感叹。有时写多了,也有人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自己却不这样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阴暗的地方,每个人都免不了哀愁,惟一不同的是我把它们记录了下来,仅此而已。

与文字相遇是美好的事,它像你最亲密的伙伴,它紧紧贴着你柔软的心窝。它说,亲爱的,我最懂你了,是吗?

有时候想起文字,就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这是美好的感觉。小时候我是不善与人相处的小孩,朋友总是少得可怜。常常是一个人孤单地上学、放学,背一个硕大的背包,城市的霓虹灯洒在脸庞上,显得有些虚伪而孤寂。总以为自己是淡漠的人,可是骨子里却是渴望温暖的。于是,便义无反顾地投奔了文字。

我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我的文字,她说我的文字不符合我的年龄,她说我是一个在书山文径中舞蹈的小仙女,用极其细腻的笔墨去表达自我的情感。她是少数能理解并欣赏我的老师。她会用半节课甚至一节课去读我几千字的文章,她柔软的声音让我异常喜爱。她告诉我的同学们,她很喜欢我的文字,她说她没有见过我那么爱文字的孩子。她说她恐怕再也找不到我这样的学生了,她很珍惜这一切,当然我也一样。她是个好老师,因为我也喜欢她,她把我当亲人看待。她一直将我的课堂作文作为范文,每当这时,我听到她的朗读都会很感动,心中暖暖的,眼眶有一种发热的感觉。

有人说,热爱写文章的人极度自恋,极度地神经质。我也明白,因为热爱文字的人无比敏感。他们不善于向外人倾诉,却愿意用自己的笔坦露自己的内心。我是幸福的,是上帝给了我这只会写字的手,有了这只手,我就是幸福与满足的,因为我能用我的笔记录下我的生活。有时我想,在文字面前我就是一个伟大的将军,我指挥着我那些可爱的文字,让它们按照我的想法组成一个个美丽而漂亮的方队。人们在我用这些可爱的文字组成的方队面前留恋忘返,感慨不已!我想,当我很老很老时,我可以坐在一把很老的藤椅上,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在午后花瓣的香气里看我写的文章,就像是抚摸我曾经的岁月一般。

我喜欢在夜晚写文章,夜晚很静,我甚至能听见我的血液流淌的声音,清脆,美妙,像大海的声音。这能让我想起我很小的时候从一只海螺里听见的海浪的声音,感觉世界上就我一个人。

我一直热爱平淡的歌曲。比如校园民谣。唱校园民谣的歌手总是有着干净的声音,明媚而清澈。大概青春的声音就是这样的吧!不喜欢周杰伦、林俊杰什么的!我厌恶任何一个噪杂的声线。青春的歌曲应带着几丝忧郁与哀伤。青春的歌曲,我在听,他们在唱。

一直盼望能写出明媚而清澈的文字,流水一般湛蓝,平淡却透着幸福的文字。总认为只有那样的文字才能让人感动,让人幸福,而能让人感动与幸福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好文字。

有时,我会在深夜时看见一个女孩,她有削瘦的身子和光洁的额头,她一直在冲我笑。我便像这样,俯身看到兀自微笑的幼小的自己。那个怪异的孩子,独自一人抱着一只布娃娃。

现在,我终于成为一个平淡的孩子了。每天做许多没完没了的作业,有许多朋友,笑容满面地和许多人说话,总是拥抱着别人,撒娇一样地说话。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不怨无忧的人,不自怨自艾。我告诉自己: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爱上海子,似乎是必然的。他偏激的诗句和他激烈的感情。可这一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曾说过: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环游世界。

我不知为什么自己会写那么多的文字,也许它们是对曾经过的一切的记念吧!

我也愿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信有一天,我会有这样一幢不大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一场美好的邂逅,我不知是否会终其一生。我只是想,如果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话,我一定会感谢我的文字!

邂逅,是美好的,我知道结局也一定会是美好的!

《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的花事》读后感


《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的花事》
董奕雪

她从大明湖畔的绿荫中走来,东风吹尽,鲜花开遍,她爱诗,爱酒,爱春花秋月。她写雨,写风,写悲欢离合。岁月悠悠,如江水流逝。黄花莫比美人瘦,美人不堪永世忧。只有文字珠玑,让世人铭记。铭记,一位女子的诗性人生,花一般绚烂。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这时的词人,可以说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当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世道,她迸发出如此让人惊叹赞许的才华,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璃之后她是丈夫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这世界的宠儿。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宛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北宋灭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难言的苦楚与凄凉。曾经的那些花儿依旧妖艳盛开,只是在她眼中,却早已变成了一番模样。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是在于此吧!

从书中,我读到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很多人称许这十四个叠字,精思巧构,华章绝妙,却又宛如随口道来,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李清照本意却不是这些文字游戏,她没有什么回文诗或藏头诗,每一个字都是她真挚的心。那些词写在纸上,仿佛用的不是墨而是扎破手指的血。

从书中我也读到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天地宁静而悠远,在那白云的舒卷处,这一封小小的锦书,是否能送到你手边?远方,有一行飘摇的雁字,它们将要归去那遥远的南国。而在那边的你,何时才能再次归来?月华如水,轻轻盈满了小楼,如心中那些涟漪般轻轻荡漾的无限思念。

点墨,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词中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华花烂漫?这或许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黯然无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她看弯的浅愁,看到那些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关于朱元璋的一场会话


关于朱元璋的一场会话——读书盟
张智赫

朱元璋——明朝首任皇帝,历史上的一颗明星,今天是我们的读书盟——朱元璋的传奇人生。虽然只有4个人,但人才物精,讲的倒是一点都不含糊,下面来讲一讲活动情况。
程兆祺——我们的联盟长,带着我们和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坐到弘毅馆6号桌。很快,我们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堆的问题从我们的嘴中飞涌而来。朱元璋当帝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尤其是这个问题,4位同学个个都发表自己的言论。朱元璋先经过了三年漫长的漂泊时光,之后便为了吃饱饭而去了皇觉寺。他的父母兄弟几乎全死光了,当时的他认识了许多豪杰,还研究当时许多地区的地理、山脉以及风土人情,这为将来称帝奠定了基础。
说到这里,突然忆起小学时的读书沙龙,那时懵懂的我们,稚嫩的声音,以及浅浅的理解,但讨论的激烈程度不输现在,当时我们一同探究《我要好好爱你》一书,各各都像小学者一般,讲述不同的理解,一个个美好回忆……
再讲回读书盟,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样一个问题映入眼帘,只能就个人而言来评价。依我个人认为,朱元璋是一个很会用人的人,比如开国功臣——李善长,比如骁勇善战的将才——花云,又或者……。他是个办事严格的人,就在称帝开朝之后,他就开始严厉的进行贪官整治。但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就太过严厉,甚至有些残暴,比如刑法就太过残酷,比如剥皮楦草、腰斩。而后面的郭桓案中,竟大搞株连,滥杀无辜,所以后人说朱元璋的反腐铁腕太“重”了。在读书盟中,这点大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尤其是对空印案这段进行了批判。
说到这里,今天的读书盟也结束了。朱元璋,一个皇觉寺的和尚到明朝皇帝,“一把辛酸一把泪”啊,成功之人的付出永远是你想不到的,他就是我们读书盟的“偶像”明太祖——朱元璋。

文化本是一场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久远的历史之路,鲜花耀眼,可那鲜花一旁的古树,却衰老沧桑,不知经历了多少的风吹雨打。漫漫的历史长河,实则就是一次苦涩的旅行,看似梦幻缥缈,宛如仙境,可那湖水之下的礁石,却伤痕累累,不知承受了多少次波涛的冲击。

看完了《文化苦旅》,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想象,在荒凉的大漠中,远处,一队人牵着骆驼缓缓走过,驼峰上挂着的是一卷卷的珍宝,骆驼的源头便是那著名的莫高窟石洞......《道士塔》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原来莫高窟竟经历了这样一次耻辱的短暂历史。耻辱不仅是盲目愚蠢的王道士,也不仅是当地的县长及其他官僚,更是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这便是我们文化落后的下场。就像作者所说:“诺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一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不过,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让我们国人愤慨的历史,才有了我们的反省和进步。
尽管莫高窟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可他依然宏伟,伫立在沙漠中诉说着从十六国的前秦时代到元代的艺术生命。那些富有张力的色流,是生命的舞动。“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

整本书,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还赋予着余秋雨的深练文笔,很多话语都令我深有感悟。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仔细研读三遍,才能体会出作者对文化的坦诚和赤子之心。虽然是游记,却也是散文。优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虽没多少华丽的辞藻,但却充分的让我们感悟自己心中的文化,去追溯那过往的风景。

这本文化散集,通过一些地方,一些事物,一些对故乡的回忆,一些对文化的走向,聚集而成。作者认为,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场苦旅,它的真实步履是落在这大地上的,它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带来了我们对前尘的回忆,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我相信《文化苦旅》不仅仅只有我领悟的这么多,我愿意追随余秋雨先生的足迹,发现更深层的真谛。

读后感《读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场政变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