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朱自清散文南京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南京读后感

《南京暴行》读后感3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南京暴行》读后感300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南京的华夏和东瀛的上空,一直游荡着30万以上中华儿女出的冤魂。

30万以上?究竟是多少呢?竟然都不知一个估计的死亡数字!天哪,在大街小巷、防空洞、城市广场等都实行了屠杀,区域是如此之广!

鲜血四溅,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中国人在不同那个的地方,被不同的日军用不同的方式屠杀了:一位中年人猛地奔跑起来,但被日军用左轮手枪的子弹击中后背,便一受伤,鲜血染红了衣服,紧接着扑通一声,趴在了地上,他在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眼里充满了愤怒;一位年轻的,衣着朴素的妇女紧紧地把不到一所的婴儿搂在怀里,不让日军伤害到她。但残暴的日军堵在她们的面前,一步一步地将她们逼到墙角。妇女浑身哆嗦,四肢颤抖,而日军的脸上露出了那恶心的笑容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人发出了呻吟声和扑通倒地声

就这样,地上掩埋了尸体,到处可见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在甚远的民魂

就这样,日军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罪恶越来越重!

这是弥补不了的!

作者:曹菀签

支付宝账号: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南京暴行》读后感400字


打开历史的画册,翻开1937年冬天的那一页,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噩梦般的冬天。你会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和鲜红的血海,问道浓重的血腥味。那个给南京城带来这一噩梦的人就是——日本。

在《南京暴行》节选中,我知道了他们有多么的可恶。他们让南京市民站成两排,把第一排的市民的头砍下来,再让第二排的市民把第一排的市民的尸体扔到了河里,最后第二排的市民也人头落地。在《东史郎日记》节选中,我又知道了他们对人的生命多么的轻视。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下关码头,尸体堆成了黑糊糊的山。大约有一百个人在那里干苦活,把尸体拖下来扔进长江。尸体还淌着血,有些人还活着并痛快地呻吟着,他们的四肢还在抽动……”

读到这里,我的心也痛苦的抽动起来。我记得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落后了就要挨打。中国的地图从荷叶变成了公鸡就是最好的教训。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场场灾难曾经将祖国妈妈推向痛苦的深渊,使中国人民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他国家再也不敢小看我们,再也不敢侵略我们了!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背负着建设祖国振兴祖国的重任。我们现在就得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妈妈作出贡献。

读《南京暴行》有感600字


我看过许多书本,有作者是中国的,还有作者是外国的,我第一次看中外作者作品收集在一起的书——《新语文读本》。

我看到了第10期。第10期里的目录是:1.一多野花一座天堂2.和世界一起驻足聆听3.开在心上的铃兰花4.看生活的艰辛5.展开文化的长卷6.扎在泥土里的生命根须7.何日望时平8.南京大屠杀9.战争中的人们10.和平之路和黄金法则11.心灵深处溢出的暖流12.向陌生世界伸出你的手13.齐白石与毕加索14.同一个故事不同的结局15.永远年轻的奥林匹克16.科学的颂歌17.陪爸爸妈妈一起读。

其中,《南京暴行》这篇文章使我感受颇深。

南京,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它是一个曾经伤痕累累的孩子。它遭到了日本的惨烈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的自相残杀。当时,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下关码头,尸体堆成了黑糊糊的山。大约有一百个人在那里干苦活,把尸体拖下来扔进长江。尸体还淌着血,有些人还活着并痛快地呻吟着,他们的四肢还在抽动……”

读到这里,我的心也痛苦的抽搐起来。难道,中国百姓的命,不是命吗?我一次次向天问道。却无人回答,我不禁潸然落泪……

我记得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落后了就要挨打。中国的地图从荷叶变成了公鸡就是最好的教训。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场场灾难曾经将祖国妈妈推向痛苦的深渊,使中国人民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有了自己的权势,有了自己的信念!他们再也不畏惧战争。但是!他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

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要抱着同一个理想、同一个愿望——使中国成为一个和平、美丽、富强的国家。向前冲。所以我们现在就得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背负起振兴祖国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担。

中国的少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南京暴行》有感500字


现在,残酷的战争情景还像黑白电影般反复回放着,人们无法忘记那段痛苦的历史。读了《南京暴行》这篇文章,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战争对人们的伤害之大。

《南京暴行》中从死亡人数,屠杀平民和日本记者三个方面写出了日本对在南京犯下的种种罪行并不承认,企图敷衍了事。在南京大屠杀中,我国实际死亡人数多达43万人,可日本方面有人却估计低于5万人,有人甚至估计低于3000人!这分明就是一种对人类生命的蔑视和对良知的践踏!在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杀死了多少人,但为什么我们现在原谅他了,因为战后他们深刻忏悔,用实际行动来弥补以前的过失,并勇于承认自己曾经的罪行。而日本却不这样,他们不但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还试图将自己的罪行抹去,真是不知羞耻!

从上面惊人的数字不难看出,战争对人们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避免惨绝人寰的战争再次发生。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正是清明节,我们在回家踏青,为祖先扫墓时,也别忘了去革命烈士,抗日英雄的坟前献上一朵花,告诉他们:我们会时刻反思历史,捍卫你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

勿忘国耻_《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读后感500字


初冬时节的寒风,携着法国梧桐,翩然而至。

南京,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蕴含了多少代人,对历史的沉思,对未来的展望。可,谁又能想到,79年前的今天,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六朝古都,经历了怎样的骇人听闻的劫难?这一天,我们跟随着张纯如女士手中愤怒的笔,去回忆那段凄惨的岁月。

1937年的12月13日,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日寇侵略者打开了了南京城东、南、西城门,南京人民就此开始了炼狱一般的,长达六周的地狱生活南京城,沦陷了。大街小巷,庭院住宅,寺庙庵堂,田野村庄日寇侵略者反复扫荡,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与无辜的平民,除了就近进行集体屠杀外,更多的,则是押往城郊,进行集体屠杀鲜血淋淋,染红了长江,溅满了枫叶

而在这种国难当头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些外籍友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保护中国人民的安全,不惜尽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乃至生命。在一年前,我曾有幸阅读过德国西门子洋行住南京办事处负责人拉贝的日记。在那本书中,人性的丑陋与美丽,对比的淋漓尽致。我们不得不对这些热爱和平的人们,致以最大的敬意,与感谢。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字


看完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日本人可真是太凶残了,杀了近30万名中国百姓,连小孩子也不放过。害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

1937年7月29日 和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就侵入北平的正阳门。大街上,小屋中到处都横尸遍野,鲜血淋漓。日军还在南京活埋南京人民,在南京下关江边被日军屠杀的中国人的尸体堆积如山。主人公角川是一个日本人,但是他看见那鲜血淋漓的场面也是于心不忍,因为他是一个好的日本人。

遇难的那些人死的死,伤的伤,最幸运的也就是断了胳膊或是断了腿。没有几个是一点儿伤都没有的,血花四溅。到处都是废弃的砖瓦,在空中作战的航空战士牺牲了很多。

1941年12月中旬至1942年1月,日军调集10万兵力进攻长沙,发动第三次长沙作战。中国军队奋勇抗击,取得会战胜利,百姓们终于可以平安的生活了!

《南京!南京!》不雅后感30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了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纵火烧毁,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数据显示,有30万中国人徒遭杀戮,遭受迫害幸存的人数不详。这就是震惊世界历史、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它是中国近代苦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华民族烙上了永远不可抹灭了印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不可磨抹灭的伤痛。

看过了《南京!南京!》,我才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悲痛和震撼。浓烈的硝烟中,日本士兵披甲端枪、手持刺刀踏过残垣断壁的中山门;断肢残臂和赤裸的尸体铺满了街道城区;令人不寒而栗的人头首级堆积起小山,布满路边河岸;机枪扫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杀、浇油火烧,无不用尽惨无人道之其极......德国纳粹还是建集中营,关着门秘密屠杀犹太人,而侵华日军完全是公开地、毫无人性地种族灭绝。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来自无数革命先烈的不屈奋战,来自无数中华同胞的鲜红躯体,来自无数铮铮铁骨的坚毅脊梁,是他们用誓言、鲜血和生命讴歌了峥嵘岁月的苦痛罹难,谱写了中华儿女的不朽篇章。铸就了民族崛起的盛世辉煌。

读《南京暴行——被遗忘的二战中的大屠杀》有感800字


我们,不曾忘记——读《南京暴行——被遗忘的二战中的大屠杀》有感

一提起南京大屠杀,我会本能地想到“30万”这个惊人的数字。我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一条条活生生的无辜生命惨遭屠戮;我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着一个古老民族历经的不堪回首的一场浩劫。

然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我却如隔云雾,知之甚少。直至读到张纯如女士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二战中的大屠杀》。

27岁的张纯如,历经两年,四处奔走,承受各界质疑乃至不良人士的恐吓,最终写成此书,将大屠杀的历史细节一一公诸于众。

读此书,几欲弃书而逃,几欲掩面而泣,几欲伤心欲绝,血腥沉重的过去重如大山,让我气喘吁吁,不堪重负;惨无人道的暴行令人发指,让我义愤填膺,出离愤怒。

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不再有诗。”我说,南京大屠杀之后不再有歌。即便有,那也定是哀歌,是挽歌。历史被狠狠地撕开了一道狰狞的口子,即使几十年过去,它仍在汨汨地淌着血,仍在每一个午夜梦回之际让炎黄子孙胆颤心惊。

网上曾热传着一张图: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姑娘,一个蓬头赤脚、眼噙泪光,一个阳光天真,快乐无虑。前者的背后是战火连天,后者则置身车水马龙。两人探长了身子,向对方遥遥地伸手……中间一行字极其醒目: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鲜明对比,催人泪下!一想到1937年的那个冬天,最冷的不是那冰天雪地,而是30万人冰冷的尸体和不知多少国人绝望无告的哭嚎,我的心中便是铺天盖地的愤怒与悲伤,闭上眼,脑中就能想到刽子手们张狂的笑容,就能听到南京城头徘徊不去的哀嚎!

怎能忘?怎能忘?生命竟如草芥般被践踏,人性竟如敝屣般被丢弃!不敢忘!不能忘!国之屈辱,民之殇痛!

张纯如女士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不忘历史,只为让白骨可以沉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作警钟,把逝名刻为史鉴!

不忘历史,方能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哀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幸哉,生逢盛世!

壮哉,我涅槃中华!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南京暴行》读后感3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朱自清散文南京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