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后感3篇
定位读后感(一)
年初,公司的郭先生——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号召部门同事荐书买书,发起了公司的第一个读书同好会“悦读会“、大家荐买的书籍分为两类,一类讲股票的,一类讲营销的。非常切合我们的职业——证券营销。讲股票的大都看过,于是我想,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看本讲营销的。这便是我读《定位》一书的源头。
可以说,这是我认真看过的第一本写营销的书。翻开首页,宣传语写得挺吸引人,诸如“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首选《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之类。我就冲着这几句颇有气势的宣传语,研读开来。
《定位》一书揭示了企业亦或产品能够取得成功的本质:赢得顾客的心智。即公司的产品要精准定位,卖点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形成品牌。当顾客看到你的品牌时,能想到你的产品,联想到你的公司。
比如大家看到格力,就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而且知道格力做空调是业界做得是最好的。相应的,如果我要买个空调,那我首先会考虑格力,因为它是空调第一个品牌,做空调做得最好。这便是产品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很好例子。
书中还提出,产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需要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人们总是能记住第一名的名字,后面的难免遗忘。有一个现象,在玲琅满目的品牌中,大多数人只记得前两个品牌。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是相符的。我们知道王老吉与加多宝,可口可乐与百事,滴的与快的,这些都是行业中的老大与老二,至于后面的,基本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我认为这种想象是基于我们的心理与习惯。我们倾向于接近自己熟悉的事物,排斥陌生的事物。当一个品牌进入内心,得到我们的认可后,我们相当守旧,很难再去改变。此时如果有其它品牌入侵,我们先天性地会与之前的认识作比较,并且,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比之前更好,我们偏向于购买原有品牌这种保护性策略。
定位思想虽然重在讲营销、广告与品牌树立,但并不止于此。推广开来,定位其实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品牌、广告、产品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表面的东西,而公司管理与运营、政策规章、员工的价值观才是内在核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那些定位清晰,从管理层、到员工、到产品设计、到广告策划、品牌运营有统一的认识,扭在一条绳上的公司和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这便是本书给我营销方面的启发。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士,万物都会联想到股票。结合近期的“漂亮50“行情,使我感触颇深。
关注股票的朋友们都知道,最近中小创小盘股跌跌不休,而“漂亮50“股票却屡创新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如此,当我们回头来看,这些股票都是上市以来一直上涨的大牛股。看看“漂亮50“的名单:老板电器、格力电器、海天味业、贵州茅台、青岛啤酒、伊利股份hellip;hellip;看到这些名字你联想到了什么?我想一定会是“最好的老板油烟机、最好的格力空调、天天炒菜的海天酱油、好喝且贵的茅台酒、常喝的老青岛以及摆满超市的伊利牛奶“、
这些不正是《定位》提出的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和产品么?
稍加推理,我们就能得到产品“定位“做得好,与股票长期走牛的关系。当一个公司产品“定位“精准,首先进入人们的心智,能获得最大的购买量,其它品牌无可替代,处于垄断地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一旦占领人们的内心,很难被超越,能够在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利润节节攀升,驱动股价长期走牛。
这些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我们常常称之为“行业龙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对此观点也有阐述。格雷厄姆认为,从投资的安全性来看,买股票应该限定在一类企业——即行业龙头;如果实在低估,可以扩大到二类企业—行业老二;而对于排在更后面公司,则不予考虑。这与《定位》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
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漂亮50“涨这么高了,还追不追?我答:只要是行业龙头,决对第一品牌,估值只要不是太离谱,追又何妨?继续涨,则赚到;如果回调,最多时间拿长一点。从中长期来看,行业龙头还会涨,因为产品已经占领了人们的内心,很难改变;要超越第一,其实很难。
综合来看,《定位》确实是一本好书。做营销的读一读,可以找到营销的方法;炒股票的读一读,对选股逻辑也有启发。亦营销,亦投资,这便是我对本书的总结。
定位读后感(二)
共计161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早已听说《定位》这本书的大名,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直到最近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被大师的观念和论述所折服。
《定位》一书,远非“经典“、“好书“、“过瘾“这样的形容词所能形容,而更应该用“开创性“、“颠覆性“、“划时代性“这样的形容词形容。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无数伟大的公司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知与真理。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位大师如同两位冷静而又战绩卓越的将军给即将毕业的军校学生授课,将一例例失败的战争进行解析,将一场场成功的战役进行解密,循序渐进给学生讲解如何用“定位“这个新的理念、新的生产工具做到决胜总在开战前,实现“先胜而后求战“、
如果要给两位大师授课的内容加个标题,我希望这堂课的标题是《我们肯定能赢》。当然,还有3个副标题,分别是“找到你的对手“、“明确你的策略“、“改变你的思维“,而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向世人传达的精髓。
1、找到你的对手
都说商场如战争,若论两者的残酷程度,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程度一点也不弱于战场。但若论两者关于“对手“的理解,商场的理解则显著深刻于战场。
战场中,你的对手就是你的敌人,毫无争议;但在商场中呢,你的对手到底是谁?难道就只是你的竞争者们吗?
显然不是。以传统营销学的观点来看,你的对手就是你的竞争者们,你必须跟你的竞争者们大打质量战、价格战,唯有如此,你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以极为激烈的惨胜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些许不可靠、不牢固、不稳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则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根本不是你的竞争者们,而是潜在消费者的心智,唯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漂亮、赢得干脆、赢得兵不血刃!
因为在这个“选择的暴力“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为常态,而消费者的心智则极为有限,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当无限膨胀的选择遇上极为有限的心智,无需赘言,决定权永远在于消费者有限的心智。
可以说,找到你的对手是商场取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唯有使出浑身解数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才能真正找到你的对手是谁,才能真正打赢与竞争者们的无数硬仗。
2、明确你的策略
当找到你的对手后,你的方向和目标随即清晰,那就是如何想法设法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定位》告诉我们商场中取得胜利有三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一条策略成为第一。这是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捷径,也是最有效、最简单的策略,成为第一意味着你就是市场的领头羊、领先者、标杆者,自然在消费者心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心智。
第二条策略是寻找空位。当你的产品无法做到同领域内的第一时,你必须以一个跟随者的身份采取寻找空位的策略,其核心是找到领先者的薄弱环节,然后出奇制胜,提出崭新、独到的理念,然后一举攻入消费者的心智,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条策略是重新定位竞争对手。当你连空位都找不到时,你必须推翻之前竞争对手已经创建的心智,建立一套新的心智理念。苹果以“这仅仅是个开始“重新定位了手机行业,五谷道场以“非油炸“重新定位了方便面行业hellip;hellip;
应该说,这三条策略是基于产品的不同市场地位来决定的,唯有明确自身所处市场地位,才能明确商战应该采取的竞争策略。
3、改变你的思维
商场如战场,商场更如人生。“定位“的理念不单单改变了营销行业,更成为一种高价值的思维模式,对公司、产品、组织、宗教、国家宣传及个人成长、职业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掌握“定位“这样强有力的生产工具,就真正理解了品牌的影响力,也真正理解了如何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让对手望而兴叹。
尤其在这个全民打造个人“Ip“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拼命储存自己的影响力,当学会用“定位“这个武器思考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如何做到不可替代,那就真正懂了定位的内涵!
两位大师的这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似乎懂了什么,心智、品牌、影响力、与众不同等字眼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将来的他们,无论身处真正的战场,还是商场、名利场、职业场,都会牢牢记住两位大师毕业前的这堂课,更不会忘记这堂课的标题——我们肯定能赢!
定位读后感(三)
最近终于把看《定位》一书提上了日程,之前也不止一次的听人安利过此书,再加上其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想必应该不会是浪得虚名吧。
虽说“定位“理论自1972年提出,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其很多理念都其实都已经在各个行业领域所实践,但系统学习的一大好处就是在于可以将过往的一个个点连接成线。
1、何为“定位“
那么什么又是“定位“呢?其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这句话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素:
1、定位从产品开始,所谓产品可以是商品、服务、企业、机构甚至个人;
2、但定位并不围绕产品进行,不涉及产品改变;
3,、定位围绕的是顾客的心智,通过对既有产品的包装,使其在顾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互联网人,尤其是产品和运营,初次接触定位理念或许会有所不习惯设置质疑。因为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直是“用户至上,挖掘满足用户需求。““定位“则不然,它认为仅靠“满足需求“是无法赢得顾客的,进入顾客心智的定位知道才是赢得选择的有效方法。
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内心确实也有一丝的不敢苟同。但转念一想,发现确实如此。最典型的的例子莫过于支付宝和微信的社交之争。如果从需求层面来看,支付宝的聊天功能并不逊色于微信,甚至也一度推出过“圈子平台“,但却一直不能被市场所认可。其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定位,支付宝在用户心中的一直是“以支付功能为主的类金融工具“,人们根本难以将他和社交联系起来,又如何能在用户的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可能有读者会问,那为什么微信这么一个社交软件能在支付领域占据头部位置呢?其实也是定位。微信支付刚推出的时候,一直不温不火,与支付宝简直是云泥之别。但因其通过春节红包异军突起,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了“发(抢)红包神器“的定位,从而盘活了其社交网络的资金流转,有了用户资金沉淀引导其再触达支付环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2、为何“定位“
从定位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定位“的一个关键在于“与众不同“、而对于“与众不同“的定义,其实不同的时代是有所差别的。
而当下信息的过度传播和人们心智的过度简化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定位“愈发显得重要,“与众不同“愈发显得困难。
2·1信息过度传播
这点我想大家都已经深有感触。信息大爆炸,让我们每天每数以亿计的信息所包围。无论是各类站、社交媒体、娱乐平台还是线下的各式广告,各种信息以千奇百怪的方式千方百计地试图侵占我们的心智。而一个产品要想从这浩如烟海的信息大军中脱颖而出,进入人们的心智之中。其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便是要有选择性,聚焦于某一点集中火力进行突破。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准“定位“、
2·2信息的过度简化
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我们的心智其实自带防御机制,会潜意识的去屏蔽、排斥大部分信息,而偏向于接受那些和我们过往的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
这恰恰就是在这传播过度的环境下,人的唯一防卫力量——过度简化的心智。
而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可以忍受别人给他灌输一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却不能接受有人试图去改变他们的固有想法。所以说:定位不是去试图改变人的心智,而是去找到人心智的薄弱点加以突破。
这突破的手段,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信息尽可能的简化。就好像用一把刀将“信息之矛“削尖削利,这样才能切入人的心智。
3、如何“定位“
因为此书笔者也并未完全看完。故此节仅是笔者对目前所看部分的一些思考。
笔者一直说运营“有的放矢“很重要。那么关于“如何定位“自然也是基于“为何定位“的破局了。
首先,此书给出的“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其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关联认知“,便是基于人们更愿意去接受与自身知识经验相吻合的信息这一客观因素。
这个在“定位“中典型的一个方法就是“非可乐“定位法。这是一种通过把产品和已经占据潜在客户心智的东西联系到一起的方法。
书中举了七喜的例子。当时在人们的认知中,第一是可口可乐,第二是百事可乐。七喜把自己定义成“非可乐“饮料,既借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又将其和两大可乐巨头区分开来,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和其产生直接竞争,销量急剧增长。
除了通过关联客户原有认知进入心智之外,另一个“定位“成功所面临的的难题就是“信息爆炸“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每个人能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我们往往容易记住一个领域中前三名的产品,最多7位(这已经算是对这个领域相当了解了。)比如说,我们自己回忆一下,现在电商平台这么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说的上来的综合电商也就天猫、淘宝、京东了吧。
而要想从万千信息中吸引客户,另一个方向便是进入潜在客户认知的前三,甚至是第一了。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就像我们只会好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却从不关心第二个。
但大的市场,基本上已经被各方大佬所瓜分。而这也恰恰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垂直领域创业的主要原因了。进入垂直领域的好处很多,但有助于“定位“的笔者觉得主要是俩:
1)垂直领域竞争少,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的,那么更有希望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留下“行业第一“的印象;
2)大领域的领导者,不见得在垂直领域依旧是领导者。这是我们摆脱他们掣肘的机会。就像阿里的淘宝在C2C电商的地位无人能撼动,但到了B2C垂直领域,天猫不就逊色于京东了吗?
书未读完,暂且聊到这里吧。笔者之前总是觉得看完一本书,再写感悟比较合适。但现在想起当初运营公众号的初衷:不就是聊聊读书,谈谈感悟吗?那又何必执拗于看完再写呢?以后或许会有感即书,到时一本书写了三四篇读后感,诸位莫怪了。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定位一词的意义,不管是商品,服务,公司,机构或者是个人,定位不再是围绕自身(产品、自己)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用户的心智进行的,将产品定位于潜在用户的心智中。
定位的基本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事务,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存在的认知,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进入心智的捷径就是要做到:第一,人们往往只对第一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成为第一,才是进入心智的最佳捷径。我们要先了解我们在行业内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能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情况,我们自身的情况,以及潜在用户的心智,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定位这一理念,让我们更好的占据顾客的心智。
把定位融入我的广告投放中工作中,会让我们的广告更有价值,更吸引人。
1、确定潜在用户的心智状态,避免自我主义。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心智可以理解为痛点,或者是用户的实际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我们可以现有的产品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2、在撰写创意时,要避免满足所有需求的创意出现,而是针对某一点,同时是未被占据的需求点,进行宣传。
3、投放计划的制定以及与预算的分配。通过了解用户的心智(或者说需求),在这需求出现时或之前进行针对投放,以保证我们的品牌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
4、传播内容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定期或实时更新,也同时可以一直占据用户心智。我们找到的用户的需求点,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宣传。
5、撰写的创意一定要体现出定位。这一点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创意本身毫无价值。只有当创意是为了戏剧化呈现定位时才能有所贡献。
以上就是我的读后感。
《定位》可以说是21世纪营销书籍里面的经典著作,是美国著名营销学专家特劳特的经典著作。
《定位》的核心概念是:产品营销的关键是占领客户的心智。
打个比方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占领了可乐领域的两个山头,客户一想到喝可乐。就知道那个黑色的有点甜甜的,有气泡的饮料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现在在全球,可乐市场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也都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瓜分了。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王老吉占领了用户的心智,每个人一想到怕上火就想到喝王老吉,这个口号已经深入人心,深深的刻在每一个客户的头脑里面,一想到上火就想到王老吉,这是一种客户心智和品牌的深度绑定。王老吉的定位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
为什么现在的公司产品都需要定位呢?因为客户的心智都是有限的,每个人能记住的品牌,记住的产品就就那么几个,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深深的烙印在客户的脑海中,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营销机会。
比如说我们只能记住第1个登上朱玛朗玛峰的人,的人,第2个人是谁,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可乐的品牌我们只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搜索引擎,我们只能知道百度和谷歌360搜狗,可是每一个品类里面的竞争对手公司有几百家,那这几百家公司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有三种办法,第1个是把自己定位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牢牢的占据着行业第一的山头。
第2个办法就把自己定位为行业领导者的追随者。京东就把自己定位为除了天猫淘宝,第2个就是自己。
第3个就是重新开辟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定位一个新的品类,比如说王老吉就是重新定位了凉茶,在没有王老吉之前,凉茶行业其实没有什么品牌。
只有成为行业领导者,才能被客户刻在心智里。现在我们做公众号做自媒体,也需要定位,你是定位于哪个领域,你是专业服务于什么领域?你是科技,零售,美妆还是文化还是情感,我们都需要对自己所做的行业进行定位。
定位的终极目标就是抢占客户的心智,因为客户的心智都是有限的,客户能记住的品牌就那么几个。我们要抢先在客户的脑海中心智里面抢占一个位置。
以下为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定位》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作品这本书在阅读后让人的内心有了更多的生活感触。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解决了我们思维上的很多困惑。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公司在发展运作过程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成功企业的成功确实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它们很荣幸能在比今天简单得多的环境中就已成长为巨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如果你描述的品类已经引起困惑,那么你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试图改变消费者对你已有认知的错误。心智认知就是品牌的事实,因为营销是认知的战场,而非产品的战场,营销过程是与心智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在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现有的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性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于客观,常以自己的判断替代市场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为企业做了正确的营销决策,根据营销基本法则,步步为营。他们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缩小焦点范围,抢先占有一个最强势的产品属性,对品牌名或企业的名字越认同,就越容易掉进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时,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动力。然而一旦进入营销阶段,自大就是敌人,成功的营销者能思消费者之所思,站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情况,营销过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消费者认知。
小公司在精神上比大公司更贴近营销前线,宁愿在一处强势,而不愿拉长战线,处处挨打。如果产品已有一个清晰、表达准确的区隔概念,再去制造更多版本只会使它越来越混乱。
要想在定位时代获得成功,你必须心怀坦荡,在决策过程中努力排除一切虚荣心,因为它只能掩盖问题的实质。定位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产品,并且了解顾客和预期客户是如何评价这些产品的,只有一目了然的点子才能行得通。过量的宣传反而会妨碍除宣传之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取得成功。如今行得通的简单点子,即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加以应用的、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的简单概念。解决问题的方祛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的人对其视而不见,
通过对公司的定位认识和定位研究,对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来说,了解品牌公司和未来的发展极有帮助,对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可读性。
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诱惑,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性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
《定位》读后感800字: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中国网民聊天时,基本上把百度等同于搜索,虽然中国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几家,但百度靠着先发优势在网民头脑中牢牢占据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百度做外卖,明显是对自身定位的削弱,当你看着满大街百度外卖的送餐员时,你还能把百度与搜索直接挂钩吗?
在当今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中我想都会遇到该怎么样,要求如何,应该怎么做;其实这都是在“定位“。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个人的、产品的、营销策略的定位,通读这本书给让我更深的了解到定位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去定位。人不可以“妄自菲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把自己的目标定位高点。
在xx年刚接手一家肿瘤医院,这个医院非常大,专家的学术地位都很高,并且很难接触。当时只有一个特尔立在医院,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推广,也没有定位,只是知道升白,和G联合升白效果更好。我想首先在潜意识里已经做了联合升白的定位,在推广中就更加难推。在持续的学习中,了解中,以及市场部,还有中肿的黄慧强对GM的了解,我想我该重新的开始定位GM。因为对GM了解的更深,所以知道可推的学术观点也很多;那又要面临着先从哪里开始推广,重新定位,最后在市场部的建议下,开始在口腔溃疡方面推广。经过时间的证明口腔溃疡大家已经接受,后续又做产品的进一步的定位。在后续的推广中,全国的市场都在做特尔立的学术推广,包括淋巴瘤免疫治疗、血液科预防真菌感染、以及到目前的局部放疗+GM的远位效应等。
其实我想也是公司一直把GM的学术地位定位的很高,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推广GM。随着我们GM学术的更加深入,在以后医生的潜意识里会有:提到特宝生物就会想到GM,提到GM就会想到特宝生物。这就是定位的重要性。
定位不仅仅在我们的产品中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重要,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定位。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定位好我们的未来,我想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更有信心和干劲。人不能忽略自己的能力,要把自己目标定位的高点;我想总会有实现自己目标的一天。
《人生定位》读后感1000字:特劳特的定位系列还算比较好读,观点很实用,但是没有更多的理论去支持,没有菲利普科特勒那么伟大,但是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了。我读完还是有感触的。
老美写书,还是很实在的。比如,混职场,人际关系很重要,而且一定要经常在老板面前刷脸。这跟中国的厚黑学是一回事,但是从美国人口里说出来,怎么都觉得有点科学道理。
再比如,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找一个好伴侣,可以让人少奋斗很多年。中国父母老生常谈,找对象相当有另一次投胎,年少时,以为父母迂腐,势力,现在才知道,这也是有科学道理的,为什么靠对象就不耻呢?
这本书可以说是反心灵鸡汤吧,是中国的厚黑学,厚黑学在之前备受推崇,成功一定要靠人脉、靠关系、靠人情。后来又流行,凡事靠自己,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肯定是不能成功的。但是特劳特说了,成功要在外部寻求。只靠自己的成功概率是非常低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小时候,不认可这个道理,但是世界就是按照这条规则运行的,尤其是中国社会。步入社会十年了,才明白了一点点人情世故。如果别人是在10岁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起点岂不是比我早xx?
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人,而是你认识什么人。
一旦你被目标框死,你将看不到良机,从而与机会擦身而过,你就患上了隧道视觉症。有目标好,但是不能被目标框死。我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我的目标是当作家,但是我也不能错失工作中的机会,我希望可以做到高管,甚至CEO。这样即使我做不成作家,也不至于鸡飞蛋打。
唐纳德有幸出生在富余的家庭,他利用了自己的好运,你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厄运。是的,我可以利用自己的厄运,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定有其意义。自我宣传,给自己起个代号或者定位。
你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到达企业的高层,你必须依靠提拔。把工作做好只是第一步,你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别人知道你能够把工作做得很好。你的工作技能没有你的政治技能重要。做一个克隆人,找到一个保人,进入快车道名单,是一个政治家的三种重要属性。如果你没有找到一种方法把自己展现给高级管理层的话,那你就没有好运可言了。
练习演讲
奉承老板,但不要过于直白。在一家大企业工作,引起他人注意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一半。意外的变化才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总是在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你就只能得到你惯常所得到的东西。
读《定位》有感
锦海
有幸拜读了《定位》这本经典好书,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就像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稳固占领凉茶领域的前两名,和其正尽管使出很大力气,仍然无法超越前两名。
定位理论的背景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用户无时不刻被周边的各种信息包围,例如App广告弹窗、电梯海报、公交车海报、电视广告,等等,过度的商业传播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能在用户心目中占领一席之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定位理论的背景。
成为第一,或成为某方面的第一
如何在过度传播的时代占领一席之地呢?用户提出了要成为第一,或者行业某个方面的第一。比如你技术牛逼,像掌握了太空技术,那你可以像埃隆马斯克那样,进入一个完全无竞争领域,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spaceX,如果你掌握了电动车技术,就可以“发明”电动车特斯拉,如果你服务牛逼,像海底捞一样可以将服务做到极致,那你也可以占领火锅市场的no.1。就是说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
消费者认知模式
要确保跑道上只有你一个人,不是用你的产品去实现,而是通过用户的心智认知去实现,也就是说用户在心理印象是什么,比事实是什么更重要。
我们不能强行去改变用户的心智认知,只能引导他将你的产品进行分类,并在他的脑海里占据一个位置。因为人类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在信息处理上,人类记忆很难超过7件事。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建立产品第一次在用户心中的认知,用户更愿意相信的事情是什么,是建立消费者认知,二不是建立产品认知。比如像小米主打性价比,主打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当小米开始做高端机时,高端机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人们更愿意买华为或者苹果,因为才是高端人士的象征。
不要挑战第一,最好另辟蹊径
一旦品牌在竞争市场成为第一,最好就不要妄图去挑战它了,而应该另外建立一个方面的第一。因为第一是消费者促成的第一,你很难去改变用户的认知,比如上面提到的王老吉和加多宝已经占据了凉茶市场的头两名,在杀入的和其正怎样也很难杀出重围。
最牛逼的品牌可以代表一个品类
这是定位理论的最高境界了,一个产品就相当于代表了一个品类,比如合生元就代表了儿童益生菌,可口可乐代表了可乐。
暂时就理解到这些,欢迎读者拍砖,补充。
据说读完一本书之后,会激发出许多不同的心得体会。相信很多读者在阅读完某些作品之后,内心都会涌现出更多关于生活的思考。不过,针对这些感受,该如何进行文笔流畅的读后感写作呢?栏目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定位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震惊!特劳特品牌战略定位的精髓只有这四句话?!
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说到定位,营销人更是如此。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用户定位……等等,几乎什么东西都开始和定位扯上关系。但是,定位真的是如此吗?按照定位理论,显然是不正确的。
在定位理论中,只有一种定位——品牌定位。

因为定位的本质是用品牌的差异化占据用户心智中的一个优势位置,所以不存在市场定位等概念。品牌需要定位,这个毋庸置疑。几乎每一个营销人都在讲定位,但是很少有人真的懂定位。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日,一家电动车创业公司的品牌经理给大家开会: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品牌的定位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
员工A说:我们的车比较酷,属于酷车!应该定位成酷车……
员工B打断说:我们针对的是都市里的年轻人群,他们喜欢个性,很潮,应该定位成出行潮品!
一个喜欢互联网思维的营销领导C说: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已经失灵,大家还在这里瞎搞……
一个来自广告公司的创意D说:我们的车很适合骑行玩乐,老板创立这个品牌也是因为爱骑行,喜欢玩车,那我们就叫“玩出样YOUNG”,同时样和YOUNG谐音,YOUNG代表的是年轻人,怎么样?
领导C说:这个定位好!互联网化,又很有创意!于是品牌的定位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个好的定位吗?显然不是,下面我们来分析为什么错误。
上面的定位讨论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没有解决品牌要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什么位置的问题,也就是空有创意,却无品牌策略。

比如可口可乐占据的是正宗可乐的空位,加多宝是凉茶领导者空位,香飘飘奶茶占据的是“解决小饿小困的奶茶”空位,而“玩出样YOUNG”无法为品牌找到一个优势的空位。
很多企业的品牌定位都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如何为品牌建立一个合适的定位呢?我从《定位》书中找到了答案,定位四步法:
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将这一定位植入用户的心智。
以上就是《定位》一书中的定位四步法。定位四步法从竞争对手入手,避开竞争对手的强势,为自己的品牌在用户心智中寻找一个优势定位。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
上海旺资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旺资金融”,是一家从事汽车贷款的金融公司。旗下产品旺贷APP,可以做到15分钟购车贷款成功,省去线下贷款办理手续的大量时间。它的品牌口号是:数据时代,信用生活。
旺资金融的定位是什么?或者,它有定位吗?它应该没有定位——从目前所有平台上看。或许,在公司内部领导心中“旺资——数据时代下新型汽车贷款金融公司”。但作为品牌,更应该具有外部思维——品牌在用户心智中意味着是什么。
现在为旺资金融做个定位:
1,旺资金融的竞争对手是谁?首先我们分析旺资金融的外部竞争环境,它存在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传统的线下购车贷款途径,一个是线上购车贷款途径。
鉴于购车贷款市场并无一个强势品牌,旺资金融第一阶段的战略应该是抢占线上购车贷款的定位。
2,旺资金融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是什么?线下购车贷款可信度高,但办理贷款周期长、手续繁多,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线上购车贷款平台申请手续简单,放款快,但获得用户信任难度大。
旺资金融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用户通过app提交资料后,系统自动评分,只需15分钟就可以获得贷款服务。这就是旺资金融与对手最大的差异化。如何定位旺资金融呢?不着急,接着往下看。
一切答案都在现场。我们可以到购车现场去问问用户:旺资是什么?我想,绝大多数用户会说:旺资金融是一个很快(15分钟)就可以贷款买车的APP软件。
设计的定位,应该越简单越好,所以它应该是口语化的——让用户替我们传播。旺资金融定位应该是“旺贷——15分钟就可以贷款买车的手机APP”。但是有了这个定位还不够,我们还要为这个定位找到一个信任状。
3,旺资金融可信吗?首次听到旺资金融的用户都会有这个疑问(每个新品牌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手机贷款APP——飞贷是如何定位的。
飞贷的广告:飞贷——随借随还的手机APP贷款,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案例(还请了商学院教授做代言并签名)。


飞贷的广告解决了三个问题:
我是谁?(我是飞贷)
我是做什么的?(随借随还的手机APP贷款)
我可靠吗?(我是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手机APP贷款,你说可靠不可靠?你看还有美国教授为我签字作证)。
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就是飞贷的信任状——让飞贷的用户觉得飞贷更可靠。
旺资金融也需要一个信任状,可是他没有美国商学院为他做背书,也没有其他权威机构做背书,该怎么办呢?它可以用他的用户数量做背书——成功帮助300000人15分钟贷款买车。这个信任状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所以,旺资的定位应该是:旺贷——仅需15分钟就可以贷款买车的手机APP,已经帮助300000人15分钟成功贷款买车。
4,最后就是将这个定位融合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形成战略配衬,阻击竞争对手。
比如我为旺资金融设计的一个广告文案:
想贷款买车,用旺贷APP!
(简单直接,解决我是谁、我是做什么的、两个问题,洗脑式传播)
手机贷款,线下提车
(明确与线下竞争对手的差异化)
15分钟全搞定
(彻底建立起相对于竞争对手优势位置)
想贷款买车,用旺贷APP!
(再次重复)
已经帮助300000万人成功贷款买车!
(信任状,解决用户信任问题)
以上就是我为旺资金融设计的广告文案,有没有瓜子二手车广告的感觉?(嘿嘿)
当然,一个成功的品牌定位,没有这么简单,还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等等。但定位四步法为我们制定了清晰的定位路线图。
最后,希望能在留言板看到你的观点!
内容简介:社会的职业资源是有限的,人的精力、能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一个人口大国里,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从业者和竞争者。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择到业,择好业?科学地进行职业定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职业定位决定你的人生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职业定位是普遍困扰择业者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大学毕业生。社会的职业资源是有限的,人的精力、能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在一个人口大国里,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的从业者和竞争者。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择到业,择好业?科学地进行职业定位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职业定位首先在于定心,定心就必须专注。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也是有着多种选择机会的社会,择业者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自己与职业的匹配,抛下职业锚,确定职业领域,进而努力在职场竞争中胜出。教育打开眼界,职业改变人生。主动接受职业生涯教育,研习职业定位的理论,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求自我在职业社会中的位置。
职业定位决定你的人生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职业定位是普遍困扰择业者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教育打开眼界,职业改变人生。职业定位首先在于定心,定心就必须专注。兴权以职业定位为题,写了这样一本颇具探索陸的书,徊信能给择业者以更多的思考和帮助。这是一本生动全面的职业规划指导书。它不是单纯地给出一些求职的技巧和策略,而是从各种角度来引导读者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先确定职业理想,进行职业定位。我希望广大的年轻人和家长们能够尽早接触这样的书,尽旱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
定位这本书其实有一点点《品牌》的反面教材,其实也挺有道理的,品牌延伸的陷阱,并不是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延伸就能够获利的,而是要看怎么延伸,延伸好还是保持品牌单一性比较好。虽然西方的书多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例子也都是西方的,读起来不是很过瘾,但是起码前几章还是有干货的。
很多经理人认为,胜负见于市场,其实并非如此,胜负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这是定位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们发现,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另你的品牌成为潜在顾客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是赢得心战的关键。
保持品牌的狭窄的聚焦
营销的竞争是异常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不是工厂,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
定位的基本方法,并非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调动心智中已有的认知,重现链接已经存在的联系。
顾客心智为了防御海量的信息传播,会筛选和排斥大部分信息,心智只接受与之前的知识和经验相一致的信息。
不要试图改变心智,成为定位理论的原则之一
一旦顾客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
事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有的认知。定位的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认知当做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知识,已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非但不会取代原有的媒体,反而会改变和改造原有的媒体。
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如果你不能再某个品类中争取第一,那么就开创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品类。
领导地位是最好的差异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价策略成功的秘诀在于:首先你必须是第一个建立高价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后,选择一个顾客能够接受的高价品类,否则高价只会把顾客吓走。
高价必须以真正的差异化做支撑,差异化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值得人们花更多的钱。
时至今日,各公司还是致力于制造产品而不是主打品牌,产品制造在工厂,而品牌打造则是在心智中。取个好名字至关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消除负面的影响的更好的策略是换一个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个,又没有挑到一个合适的名字,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解决了我们思维上的很多困惑。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公司在发展运作过程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成功企业的成功确实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它们很荣幸能在比今天简单得多的环境中就已成长为巨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如果你描述的品类已经引起困惑,那么你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试图改变消费者对你已有认知的错误。心智认知就是品牌的事实,因为营销是认知的战场,而非产品的战场,营销过程是与心智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在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现有的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性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于客观,常以自己的判断替代市场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为企业做了正确的营销决策,根据营销基本法则,步步为营。他们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缩小焦点范围,抢先占有一个最强势的产品属性,对品牌名或企业的名字越认同,就越容易掉进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时,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动力。然而一旦进入营销阶段,自大就是敌人,成功的营销者能思消费者之所思,站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情况,营销过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消费者认知。
小公司在精神上比大公司更贴近营销前线,宁愿在一处强势,而不愿拉长战线,处处挨打。如果产品已有一个清晰、表达准确的区隔概念,再去制造更多版本只会使它越来越混乱。
要想在定位时代获得成功,你必须心怀坦荡,在决策过程中努力排除一切虚荣心,因为它只能掩盖问题的实质。定位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产品,并且了解顾客和预期客户是如何评价这些产品的,只有一目了然的点子才能行得通。过量的宣传反而会妨碍除宣传之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取得成功。如今行得通的简单点子,即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加以应用的、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的简单概念。解决问题的方祛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的人对其视而不见,
通过对公司的定位认识和定位研究,对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来说,了解品牌公司和未来的发展极有帮助,对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可读性。
在当今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中我想都会遇到该怎么样,要求如何,应该怎么做;其实这都是在“定位“。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个人的、产品的、营销策略的定位,通读这本书给让我更深的了解到定位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去定位。人不可以“妄自菲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把自己的目标定位高点。
在xx年刚接手一家肿瘤医院,这个医院非常大,专家的学术地位都很高,并且很难接触。当时只有一个特尔立在医院,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推广,也没有定位,只是知道升白,和G联合升白效果更好。我想首先在潜意识里已经做了联合升白的定位,在推广中就更加难推。在持续的学习中,了解中,以及市场部,还有中肿的黄慧强对GM的了解,我想我该重新的开始定位GM。因为对GM了解的更深,所以知道可推的学术观点也很多;那又要面临着先从哪里开始推广,重新定位,最后在市场部的建议下,开始在口腔溃疡方面推广。经过时间的证明口腔溃疡大家已经接受,后续又做产品的进一步的定位。在后续的推广中,全国的市场都在做特尔立的学术推广,包括淋巴瘤免疫治疗、血液科预防真菌感染、以及到目前的局部放疗+GM的远位效应等。
其实我想也是公司一直把GM的学术地位定位的很高,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推广GM。随着我们GM学术的更加深入,在以后医生的潜意识里会有:提到特宝生物就会想到GM,提到GM就会想到特宝生物。这就是定位的重要性。
定位不仅仅在我们的产品中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重要,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定位。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定位好我们的未来,我想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更有信心和干劲。人不能忽略自己的能力,要把自己目标定位的高点;我想总会有实现自己目标的一天。
今天明白一个道理:那些营销的理论,什么4P啊,4C啊,USP啊,不过是给你提供一个思维的方式,一个简单、有效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用来背、用来炫耀的。你懂的理论再多,想问题时不晓得从哪个角度切入,仍然是两脚书橱一个。——实际上背书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了,只要你下点功夫。我认为营销要吃透的是三个东西:市场、心理和文化。
所谓市场,是指总体的概念,最根本的就是供需关系。心理,是指消费者的群体或个体心理模式,“共性”的心理(即人类共有的心理模式)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个性”的心理呢?就是文化了。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行为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中国人讲人情,重亲情,美国人则重独立。这就难怪跨国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在中国为企业服务时会屡屡碰壁了:他们有最先进的理论,但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定位(Positioning):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基本前提:传播过度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有它的历史性。定位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并很快风靡全美。其时,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量大增——“传播过度”。市场上充斥着噪音,广告诉求不得不从早期的“说什么”“怎么说”转移到“怎样才能有人听你说”上面。
理论支持:
1.大脑处理信息的有限性人类的大脑不仅拒绝接受与其现有知识或经验不符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说法,普通人的大脑无法同时出来七件以上的信息单位。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列出必须记牢的事项时多半只列到第七项的原因。比如:七位数的电话号码、世界七大奇迹……P37——产品小阶梯(最多七层)当然了,最好是争当第一。
2.大脑的“懒惰”性它喜欢把某个名字与某类特定的产品直接挂钩。举例来说,海飞丝=洗发水,你要是想出几款“海飞丝”沐浴露,“海飞丝”润肤膏什么的,那就等着吧,它们的销量准不高,还能把等式变成不等式,把可怜的消费者搞混,最后就等着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了。
基本结论:
1.不能由此及彼。承认在已确立第一位的市场里,你不可能推翻你的竞争对手。直接的发起进攻对你没什么好处。消费者一旦认同产品的“第一”地位,就会一直认同下去,除非产品本身出现了重大的问题。美国式的只要奋斗就能成为英雄的说法在这里不管用。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从一个合适的定位切入,完全可能以“替代者”的身份抢占市场份额——但不是直接竞争。
2.领导者的定位。要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的头脑,让自己的产品与预期客户产品梯子上的第一层牢牢地挂上钩。然后保持,随时准备拦截竞争对手。
3.跟随者的定位。跟领导者挂上钩,但要寻找它的空当。它“大”你就“小”,它“高价”你就“低价”;找不到空当的时候,可以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当然,实际的操作不是这么简单。
4.名字的威力。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名字自身就有强大的威力。它是引起人们关注、自由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避开“无名”陷阱,“搭便车”陷阱和“产品延伸”陷阱。
5.如何定位:你处在什么位置上——你想拥有什么位置——谁是你需要超过的——你有足够的资金吗——你能坚持下去吗——你与你自己的地位相称着眼的不是产品,不是品牌,不是企业形象,而是“大脑”——预期客户的大脑。
是的,这实际上是心理学而不是传播学、营销学的范畴。里斯和特劳特为什么能提出这么有影响力的理论?除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外,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是一味奉行已有的广告理论——恰恰是不受理论的干扰,客观地面对市场,才能从营销的角度转移到传播的角度上来。传播过度——怎样让消费者“不经意”地记住你的产品?——领导者理论和名字威力理论。当然啦,第一和易联想的东西总是容易被记忆的。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一:《定位》读后感
(126一9字)
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一天的《定位》,由里斯和特劳特编写的。(之前还看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真是大为感触:原来是公关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这个角色,而广告只是在维护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这个品牌充满活力,不衰败,所以公关就被提到最前线,而广告是后于公关,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护和维持作用,这两者不能倒换顺序,也不能缺少某一个,一个品牌或是公司以及个人,只有将公关和广告很好的运用,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看书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一性一。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一性一,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诱一惑,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一性一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二:特劳特定位读后感
(1037字)
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一性一。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一性一,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一性一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三:特劳特定位读后感
(1405字)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解决了我们思维上的很多困惑。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公司在发展运作过程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成功企业的成功确实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它们很荣幸能在比今天简单得多的环境中就已成长为巨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如果你描述的品类已经引起困惑,那么你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试图改变消费者对你已有认知的错误。心智认知就是品牌的事实,因为营销是认知的战场,而非产品的战场,营销过程是与心智认知发生作用的过程。在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的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现有的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一性一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于客观,常以自己的判断替代市场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为企业做了正确的营销决策,根据营销基本法则,步步为营。他们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缩小焦点范围,抢先占有一个最强势的产品属一性一,对品牌名或企业的名字越认同,就越容易掉进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时,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动力。然而一旦进入营销阶段,自大就是敌人,成功的营销者能思消费者之所思,站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情况,营销过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消费者认知。
小公司在一精一神上比大公司更贴近营销前线,宁愿在一处强势,而不愿拉长战线,处处挨打。如果产品已有一个清晰、表达准确的区隔概念,再去制造更多版本只会使它越来越混乱。
要想在定位时代获得成功,你必须心怀坦荡,在决策过程中努力排除一切虚荣心,因为它只能掩盖问题的实质。定位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能够客观地评价产品,并且了解顾客和预期客户是如何评价这些产品的,只有一目了然的点子才能行得通。过量的宣传反而会妨碍除宣传之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取得成功。如今行得通的简单点子,即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加以应用的、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的简单概念。解决问题的方祛往往简单得让成千上万的人对其视而不见,
通过对公司的定位认识和定位研究,对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来说,了解品牌公司和未来的发展极有帮助,对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可读一性一。
《找准教师的职业定位》读后感
----谈教师职业定位
本周我阅读了《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和艺术》第一章第一部分,被书中鲜活的事例感动,陶行知、孟大冬这些名师留在我的脑海中,我在不断的拷问自己,教师应该如何定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提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从教20年,我做到了吗?不可否认,在工作中,有时会无意的伤害学生的自尊,李元培对学生无私的爱,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换来了学生们由衷的爱戴和敬意,值得我们学习,面对不爱读书的孩子,我们是否考虑过,你爱读书吗?面对废纸不捡起的学生,我们是否考虑过,你看到废纸捡起来了吗?著名文学家车尔尼血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就当是这种人。这对老师来说,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真理。
二、爱传递文明
近代教育家夏喜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好像池塘没有水,皮格马利翁效应难道对我们没有启示吗?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学生的内心困扰也越来越多,这就不仅仅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只能传授学生呆板的知识,而要注重他们的内心世界,女教师对小杜鲁门的一吻,不是做作,是对学生爱的真实体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让我们爱学生把!
读后感《《定位》读后感精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定位》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