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精选9篇)。

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有关《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的资料,您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呢?通过观影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每一次观看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观后感写作,帮助培养写作逻辑,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1)

看电影之前,我对《流浪地球2》的近三个小时的长度表示怀疑。电影时间太长了,观众真的坐得下吗?

故事在太阳毁灭、人类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进器、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的背景下展开。总体感觉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为后续的展开做了铺垫。

整个故事框架宏大,三条主线交错前行,说明刘培强的成长和历练,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执着和坚持,以及周老师作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动中的坚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节上的记述,也有小的细节上的描写,整体很有魅力。

作为普通观众,参观体验良好。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画面震撼人心,特别是在片头,有世界末日和充满希望的感觉。对人物的感情描写,对家人、国家、地球等,并没有过度的煽动和渲染,比如张鹏在引爆核弹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地球还很美”。另外,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能需要在续集中进行更多的讨论。

也有不好的地方。故事很丰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观众也抓不住重点。

看到末日即将到来,有人提前离开,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留下来,或者坐下或站着,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鸡蛋。这可能表达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真实看法。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2)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3)

大年初二,我和妻子带莱莱去万国大都会影院,观看郭帆导演及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人主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

在影院入口附近的露天平台,莱莱捡到了一块华为电话手表,目测价值几百块,估计是哪位看电影的小朋友遗失的。令我没想到的是,从没用过电话手表的她,竟无师自通拨通了通讯录里的“妈妈”,联系到了失主小朋友的妈妈,和失主妈妈沟通后,莱莱将电话手表交给了影院前台工作人员,并说明缘由,让失主妈妈前来领取。

整个过程,基本由她一人独立完成,真为她感到骄傲。

电影确实拍的不错,场面宏大,情节紧凑,故事感人。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莱莱看的非常投入,全程不吵不闹,还时不时问我看不明白的地方。坦率的讲,文科出身的我也看的一头雾水,似乎看明白了,又好像没太明白,只好含糊其辞的'应付她一下。

看到电影中丫丫和爸爸(刘德华饰)对话的几个片段,尤其是丫丫哭喊着“爸爸是个好人,爸爸抱抱……”的时候,和丫丫年龄相仿的莱莱哭的稀里哗啦,我赶紧抱抱她,给她一点安慰。

当然,这几个小片段,也特别触动我。除此之外,更加令我感动的是,李雪健老师扮演的中国驻联合国官员的演讲词: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正如冰心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我相信,任何生命以及任何物质,包括太阳,月亮,地球都有消亡的一天,但爱会在,一直都在。

也许爱,才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唯一意义。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4)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5)

相信大家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并不陌生。看完后,很多人想到的是希望,是人性,是勇敢……而我却想到了环保。

在本部电影中,因为地球的衰竭,全球大雪纷飞,地表毫无生机。看不到葱茏的树木,寻不见鲜花的痕迹,连野草都没有踪迹。所有的建筑基本都塌了。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地震、火山爆发、山体塌陷等灾害——如果没有地下城,所有的动植物早灭绝了。就算能走在地表上,也得穿上极厚的防护服,甚至带着氧气瓶……在电影中的2500年,一直如此。

想一想,这还真是糟糕!为了生存,每日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里,2500年见不到阳光,看不到月亮,数不了星星;2500年走不了土路,爬不了大山,望不了草原;2500年划不了小船,摸不着鱼虾,看不见小雨……哦,不,多么凄惨!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地球的衰竭,都是因为地球的迁移。

虽然这一切都是电影虚构出来的,可仔细想想,现在人们对地球的破坏:有的地方,水管流水不断,却无人洗手;垃圾桶总是满满的不可降解垃圾,有的地方,垃圾桶就在那儿摆着,可它的旁边却总有一座“高大”的垃圾山;有的地方,无论工厂废气,还是烧炭的浓烟,都布满空间;还有的地方,枯木无数,野草遍地,根本找不到有任何动物来过的痕迹……虽然表面看起来没多大的事,但如果这种状态一直发展的话,那么,这个地球可真吃不消了,总有一天,地球也会像电影中那样惨的。

地球中有一个,朋友们,咱们一定要趁现在还来得及,改正并维护生态环境,还地球一个好面孔。否则,不要等地球真的要流浪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呀!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6)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人生中的一大喜好。小学时,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所以经常往电影院里面跑;可惜现在初中,学习任务比较重,很少有时间再去了。趁着这次过年,我终于去看了第一场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科幻和灾难性的小说,主要讲的是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刘培强和韩子昂也英勇牺牲。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在地球毁灭的最后几天,大部分的人都丧失了希望,只有王磊小队一行人,在为地球做最后的努力。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韩朵朵在向全球的人求救,她认为自己很无用,大家都在为拯救地球尽己所能,甚至是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然后韩朵朵也在用自己单薄的力气帮助王磊他们。那些颓废的人,听到韩朵朵的感悟后,终于又有了希望。纷纷在回家与亲人最后的拥抱的途中调头,来到拯救地球的前线支援他们。这时我不禁潸然下泪,多么可贵的精神啊!他们都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最后几天,而是去支援拯救这岌岌可危的地球。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实现的希望,就连机器人Moss也计算过,判定成功率为百分之零,可他们却仍没放弃,在用自己所有力气去拯救这毫无意义的地球。

电影结束了,我的泪水已打湿我的脸庞,“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7)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8)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在经历以上的场景时,我心中非常感慨,我在想那些为了今天的繁荣而战斗过的人,无论他们遭受过怎样的误解、怎样的抱怨,看到现在的繁荣场景,都还是会笑的吧。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9)

一直以来,我都有惯性思维。 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续集经常是《狗尾续貂》。 目的不过是使前部良好的“声誉”最大化,实现“收益”最大化。 但是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我就不这么觉得了。

说实话,我觉得《流浪地球2》是部好电影。 因为有欢笑、泪水和思考。 与《流浪地球》相比,这一点就足够了。 其实,票房和评分是很好的证明。 所谓观众眼睛雪白,自然就知道哪个好看; 观众双脚正直,哪个精彩比赛去哪个片场; 观众的“屁股”很难拜托。 因为,只有电影才能吸引他们,让“冷椅子”坐在“热长椅”上。

《流浪地球2》的电影有很多惊险的场景。 空间站遭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核武装轰炸月球……每一幕都极具震撼力,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但是,这些还是表面的,不仅是表面的,更有价值的是在深层次上唤起人们的思考。

例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丽吗? 在电影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爱——爱遇到了美丽的——,地球上依然有美丽的东西。 爱的力量也是无限大的。 没有什么能阻止它。 即使地球毁灭,人类毁灭,我也会屏住呼吸爱你。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灾难来临时。 所以,电影里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 用短短的数字揭示出来的,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刻思考。 随后,当部署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航天员张鹏站了起来,强有力地说:“中国航天中队,出现了50岁以上的人! 他们是去组成敢死队的。 无处可去,无处可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周问直“不讨公道、只讲责任”的大义。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依然是亲情。 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喜欢为死去的女仆“以身试法”,誓死奋战。 为了给家人换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决定离开家人进入空间站。 但把这张票交给妻子还是岳父,让他很为难……图恒宇对女儿的'女仆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并不满意。 所以,即使弄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坚决放弃,继续科学研究,让女儿的“数据生活”永远。 当老马提示他,拥有永恒“数据生活”的女仆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时。 他选择了相信。 所以,自己溺水的时候,让女儿记住了秘密钥匙。 然后在最危机的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纵观整部电影,被“灾难”和“拯救”关键词所包围。 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流浪。 另一方面,“拯救”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有人类自我拯救、英雄自警、舍生忘死、全球合作——、联合政府成立、人类最高端武器应用——、核武轰炸月球、“数据生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逆向”拯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其冷静和睿智令人印象深刻。 当人类是否“流浪”地球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从而迫使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 手段可能不委婉,但初衷很好。 可以毫不费力地接受。 但是,至少漏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后,不听从人类的“号令”而进行自我判断。

如果这样的人工智能具备自我重复能力,获得庞大的资源,拥有超强的力量……,我很担心,人类的初心能一直不被改造吗? 我觉得不一定。 人类对此不太乐观。 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心,不能有防人之心。 人类必须保持冷静,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游戏中始终保持冠军。 否则,人类有可能失去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

当然,整个电影也不是完全完美的。 例如,地球真的需要流浪吗? 在太阳系流浪,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完全没有改造太阳的方法吗? 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进行应急处理吗? 如果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数以万计的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像鸡蛋一样黄散吗? 而且,在地球流浪之前,真的必须抛弃月亮吗? 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的流浪之路不行吗?

确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些也不是电影能解决的问题。 电影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视觉盛宴,而不是科学研究。 更多的问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 电影的其他一些不足,也基本上是白色的缺陷,缺陷不会掩盖瑜。 总之,《流浪地球2》达到了科幻电影的新水平。 值得一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9篇)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1)

《流浪地球2》影片时长173分钟,除夕夜失眠的我,今天下午居然全影观看下来毫无困感,放映结束时依然意犹未尽。虽然是2D电影,不过对我来说,感觉也很Nice。

先说我选择这部影片的原因。春节档多部电影上映,《流浪地球2》是我毫不犹豫的首选首观影片。喜欢它,一是受孩子影响,自己也粉上了刘慈欣,《三体》和《流浪地球》我都读了两遍,这部影片就是刘慈欣作品改编;二是主演里有我喜欢的硬汉吴京、偶像永生刘德华、老戏骨李雪健。

再说说影片大概内容:《流浪地球2》主要讲述了当太阳面临毁灭,地球必须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类地家园,人类文明才可能再延续。为了逃离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各个地方建造了数量可观的地球发动机推进器。为了克服月球引力对地球逃离轨道的影响,全人类团结起来,集中全球各国各个时代的核武器,运往月球,人肉引爆三千多枚核弹,毁灭月球。在面临人类全球灾难时刻,全球人民空前团结,群策群力,最后地球发动机成功启动,开启了地球宇宙流浪,人类文明延续的探索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克服种种人为和天然的困难,有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观影的触电点也许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有三,我用三句影片台词展开说一说。

触点一:您的最优选择是让韩子昂先生作为监护人进入地下城。

当刘培强(吴京饰)为了取得继续接受航天任务的资格,把自己中签能进入地下城活命的指标腾出来让给生命只剩余80多天的癌症晚期爱妻的时候,他对机器人的回答没有通过550C的测试,因为通过550C测试需要航天员的绝对理性,为了爱妻,周培强理性失控,机器人给出了他应该选择的答案,选择让他健在,也同样没有取得中签进入地下城资格的岳父代替生命仅仅预估只有两月有余的爱妻,作为未成年的儿子的'监护人才是理性之选。那一刻我着实被震撼了,这才是一个男人的担当,韩朵朵爱对了人。这是美好的爱情之爱。

触点二:我想要给丫丫一个完整的人生。

这是图恒宇(刘德华饰)在电影中说了数次的一句台词,刘德华扮演的是一位“数字世界架构师”。让丫丫(图恒宇之女,车祸离世)拥有完整的数字生命是图恒宇在他的后半生航天使命中最大的愿望。但是这是不合规的,为此他受到了多次惩罚,甚至让他的生命和女儿的数字生命必须二选一时,他依然决然的选择延续女儿的数字生命。但他依然没有忘记中国航天人和父亲的双重使命,想尽一切办法让丫丫的生命在550C设备上得以延续。这是一个父亲的执着,父爱之美之大,怎能不让人感动。也正因为他的执念,人类的命运最终被拯救。这是人性中亲情之爱。

触点三: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自我毁灭上。

这是周喆直(李雪健饰)的一句话。当全球的核武器集中到一起运到月球后,需要把三千多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核弹串联起来,以便于计算机操作同时引爆,毁灭月球。再不毁灭月球,地球逃离不出轨道,会面临极大太阳灾难氦闪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但是各国的密码千差万别,需要常规破解根本来不及,只有半天时间必须破解完成。工程师们费劲心力还是无能无力,此时周喆直说了这样的话。最后不得不二百多宇航壮士出征人肉引爆三千多核弹。这些“壮士”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大爱。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2)

“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这是最近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台词,下面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一些感受。

电影主要讲的是:太阳即将毁灭,人们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多个巨大的推进器,想要推动地球偏离公转轨道,飞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地球开始了流浪之旅。这个过程无比的漫长,并且推进器的推力有限,所以人们只能借用木星的引力来推动地球,电影里的危机焦点就是来自于木星的膨胀可能会导致木地相撞,最终木星也许会将地球吞噬或撞碎。电影刚开始,地下城的学校课堂上说的那段话:“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到电影结尾韩朵朵在广播里向所有人呼吁着抓住最后的希望,这些镜头都折射出电影的主题——希望。

《流浪地球》中的希望,也不仅仅只是主角或者主角团队每个人的希望,而是全人类的希望——如何保存人类以及人类文明。如果没有这一点点的希望,或许也不会有人赴汤蹈火的为拯救地球而奋斗。在宇宙前,人类太渺小了。纵使花费全世界的人力和物力,制造无数的推进器,在行星引力潮汐的面前,人类依旧脆弱的如同蝼蚁,在极端的气候面前,人的生命,也同样是脆弱无比的。一次小小的抽签,就得让不知多少人要留在地上等死;一次普通的岩浆流入,就使杭州地下城35万人灰飞烟灭。

灾难是冰冷的,而希望是温暖的。我们可以失去所有,但不能失去希望,没有了希望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希望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3)

一提到科幻电影,你大概能想到的便是票房最高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阿凡达》等美国科幻电影,而中国科幻电影则一直不为人们叫好,可算得上谈资的科幻电影也为数不多,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则肩负着国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情期待,中国虽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科幻电影拍摄,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投资、大制作,却一直缺席。

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因为其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的成功,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其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也将中国科幻电影推上了新的巅峰,尽管如今这部电影的诋毁之说愈演愈烈,但它还是有许多亮点的。下面说说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点评,或者说感想吧。

科幻电影少不了的是特效,人常爱说“五毛钱的特效”,但这部电影的特效却毫无堆砌感,尤其是对各个地标城市和地下城的呈现,着实使人震撼,俨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密不透风的生活,让人心中生畏,而对地下城人们生活的刻画也较为真实,各种行当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们。“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说出这句话的是班长,韩朵朵则对她嗤之以鼻,这里韩朵朵的不屑态度和电影后期朵朵为了号召人们返回拯救我们的地球的全球广播形成对比,峰回路转。“老东西”韩子昂被压死前电影以插入的手法回忆了朵朵的身世,为他的牺牲增添了悲怆之感,回忆灾难前合家融融之乐,也使爷爷的死更加具有悲情色彩。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韩朵朵对于爷爷之死感情的表达渲染更具有爆发性,电影也给了她很多镜头,而刘启则表现的太过理智,电影只给了二三个镜头就过去了,也算是一个槽点。

电影的最后,地球成功的转向,远离了木星,拯救地球的计划却才正式开始,地球将进行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漂泊流浪。这也警示人们,一定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家园。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4)

在20xx年年初,我听说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这部著名的科幻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我心想这一定是中国为数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开始,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就给自己的儿子户口讲述有关木星的知识,也借此说明了当时太阳系的状况和其他背景。我认为这样拍不仅给后文埋下了伏笔还给当时的背景作了介绍,十分巧妙。这种方法应该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对白从而达到旁白的效果。

中间这部分,在户口的姥爷死了这时,CN1711-11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为了救户口的姥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姥爷的生命,我想这一定说明了整个救援队并非只在乎“火种”的安全,虽说户口不知道,但这已经让观众明白了。

在最后,户口把点燃木星的计划告诉了他的爸爸刘培强,带着一队人开始救援行动,却发现推进器的“波”无法触及木星,刘培强就操控飞船去“撞”木星。这种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爱以及军人的品质。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认为意味深长。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过一劫。二是与小说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应“太阳死了!”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激动,一个是无力回天的无奈。

整个影片中,最终让韩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户口的不屈,刘培强的无私和奉献,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5)

有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能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离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合时还圆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违纪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摇摇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界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

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里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致,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信念,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整救世界。

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样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棒,给中国的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有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量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的改动,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判断,希望能在续集看她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服。在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了硬科幻了。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6)

寒假里,我们一家到影院观看了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电影。这是一部描写地球末日的科幻片,电影讲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寿命临近终点,于是人类在地球上造出了1万台离子发动机,企图推动地球在木星“引力弹弓”的加速下驶向距离太阳系4.2光年远的人马座恒星,保护自己的家园,来开启未来新的生活。然而计划总有疏忽,在这过程中,地球险些就要被木星吞食了!不过通过人们的努力,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非常具有特色,像在剧情的氛围上,就把末日的感觉描写的非常淋漓尽致。电影内容衔接和节奏把握的尤其到位,特效也十分完美,美轮美奂,让人完全挑不出毛病,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

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带给了我许多的感受。人的一生,需要有希望有向往才能有活下去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总是浑浑噩噩,天天碌碌无为,那么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就像电影里的刚子,眼看着电梯从天而降他没有丢失信心,为了要把韩子昂给救出来,他拼尽了全力,但是后来韩子昂获救了吗?没有,他只不过是多活了几分钟。享受到了不被电梯砸死而被冻死的特权,仅此而已。这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确实,人生中有一些事情拼尽全力,却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收获。所以这样的事情还需要去做吗?我认为还是要做的。

电影中为了整个地球,所有人都为了成功率几乎为0%的希望,冲到行星发动机做最后一次努力,那一刻我是感动的。或许在你做的时候就会有吴京驾驶太空船,来给你续上最后的距离,然后创造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所以说这部电影已经给我们上了很有意义的一课,希望我们以后能相信自己,相信希望,相信未来,加油!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7)

在漫无边际的宇宙中,一股庞大的力量正在缓缓的运作,这就是——人类。

多年后,太阳在慢慢膨胀,过不了多久便会爆炸。联合政府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便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所以人类只能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

星空中所有的恒星都是通过核聚变获取能量,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光和热。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会越来越少,氦元素就会越来越多。那么有一天,氦元素在太阳中心区域聚集,并引发氦元素的核聚变,这个过程便被称为“氦闪”。

整个计划被分为五。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前流浪时代,后流浪时代和新太阳时代。在电影中进行第二步时,却发生了巨大的变。木星在不断的接近地球,如果两者相撞,那么就会出现地球被摧毁,木星将地球整个吞没。男主人公最后想到了小时候他爸爸跟他说的话,便利用了这一点挽救了地球上的所有人。

在这部电影中,人们把七情六欲给抛弃了,大家关心的只有生死、逃亡。他们甚至会对爱情、友情这样的事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求生的欲望战胜了一切……而正是因为这样,人们脑海中只有两个字——“希望”。只有希望人们才能逃离,只有希望人们才能生存,只有希望……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8)

20xx—20xx年,《流浪地球》票房突破1亿,好评如潮。这部电影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科幻电影,也向外国证明了中国可以拍好科幻电影。

看科幻电影从来不流泪,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我几乎是湿着眼睛看完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一起拯救地球的最后一幕。

当时电台广播了联合国放弃地球的决定。让我们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剩下的一天。虽然句子很温暖,但语气很懂事,很吓人。其余的人听了都放弃了。但刘启、韩朵朵等年轻人不死心。他们仍然尽最大努力争取最终的成功。刘启提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但这个计划遭到空间站电脑的坚决反对。它认为这个计划的成功率为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知道这个计划,不顾空间站的反对,用酒精烧掉了空间站的所有资料。刘启号召其他救援队一起拯救地球。最后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推发动机。终于火出来了,但是离木星还很远。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真的没有希望的时候,刘启的父亲英勇牺牲,弥补了这段巨大的距离。最后,地球终于得救了。作文刘启等人为流浪地球争取了时间。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们最终没有放弃地球,而是和地球一起流浪。其中,说明中国传统思想的返璞归真,让这部科幻大片更具情感色彩。这部电影不像某些好莱坞大片,因为无法生存,放弃了地球,去了另一个新家。他们永远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和地球一起流浪。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虽然没有电影那么伟大,但是拯救了地球,却不得不让人感叹。比如《大江大河》的导演孔胜,不追求名利,只想拍好电视剧。他一直很坚定,很认真。还有真正的钢琴大师朱晓玫,60多岁,从来没有华丽的服装。她为了练琴,甚至为别人做家务,历尽艰辛。但是她没有放弃。最后,一切都有回报。她的巴黎音乐厅爆满,她演奏的巴赫堪称自然!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充满了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去实现,哪怕很累很苦。正如影片开头所说,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和DIA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路!

最新流浪地球观后感(篇9)

这是一部科幻片。但其中的情节令人感动,十分精彩,这就是著名的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今年寒假,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电影院,欣赏了这部“巨作”。

故事是这样的,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儿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了争分夺秒的生死战。

在这部电影中,我见到了钢铁意志的韩朵朵,见到了坚韧不拔的刘启,见到了英勇无比的王磊,但我最欣赏的却是那个英勇献身的刘培。

刘培强,在电影中也就出现了20多分钟,顶多是一个配角。可他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是一个中国的太空飞行员,身上有着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质,我喜欢其中的两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没有讲到,就是刘启的妈妈病了,他认为已经无药可救了,便让刘启和韩子昂去了地下城,不再花钱医治刘启的妈妈。虽然这样做不太好,但我认为刘培强能在关键时刻分清局势,该如何去面对并作出判断,还是能值得我学习的。另外一个情节就是他开着飞船撞上了火柱引爆木星。我还记着他说的一句话:“没有人类的文明就不叫文明”。我想,正是因为这样,刘培强才会不顾一切地撞上火柱,英勇献身,刘培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以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全球35亿的人的性命。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给了我许多知识和无限的遐想。我还想再一次看这部电影。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合集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敬请浏览本文内容。电影不仅可以消磨我们的时间,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在经过认真品味后,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想法想要写下来。 观后感是对某件事物的体验和收获的文字总结,什么样的作品名观后感算是优秀的。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

地球何以美好?因为蓝天、因为鲜花、因为月亮,因为身边的家人,对于每个人来说最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人。

电影《流浪地球》系列是在说如何让人类得以生存,达成的方式是驱动地球去流浪的方式,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提出方案、执行方案、建设设施、化解危机,电影体现的更是人的核心。其实,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讲一个好的故事,更是展现了人在故事中的优秀品质,没有国界,这样的电影才能打动人心。

《流浪地球2》的四个主角其实在宣传片里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他们都是有着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标追求,从而在这条为人类生存、为地球生存的道路上各自表现出了符合自己意志的行为。周喆直(电影人物)为了化解国家的为难承受着责任;图恒宇(电影人物)为了让女儿在数字世界的生命可以完整;刘培强(电影人物)为了家人可以有个安全的港湾,可以继续活下去。而他们的身边还有支持他们、关心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人,比如张鹏、马兆、韩朵朵、郝晓晞(四位电影人物)。

电影中多次出现机器的红色“独眼”,用电影中的话说“幽默的说法是更容易聚焦”。在我看,个人对机器的特写有这样的想法:一、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是完全理性的存在,正如对刘培强的审核,看似说了句幽默的`话,但处处透着冰冷的态度——完全的理性。二、智能化的机器在静静地看着人类将要走向何处,是相互的残杀、诋毁,还是能互助、协作。这也就是最后智能化的MOSS讲出的.“从历史上看,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人类的文明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智能化的机器有可能在人类的选择下会做出机器的选择,至于这个选择有利于谁?不得而知。更值得人们去思考。

与机器的对比,人类突显了人性的多样;多样的人性在危难之前会有不同的选择。对于人类而言,感动着人类之所以能持续的生存进化,地球之所以美好,就是人性中的善占据了主导,才让一切美好成为可能。无论是电影中还是现实中,地球上就是有了这样的人,地球才得以光芒无限。而这光芒是人性之善——对抗危机、坚持理想,传承与感动这一代一代的后来者,人类才能做出不断的跨越,让生命得以延续进化,散发光芒。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2,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老师讲述的一万五千年前一个大腿骨折的原始人痊愈的故事。在遥远的古代,古人一旦摔断腿就意味着死亡,因为腿断了不能跑了,可能被野兽吃掉,也可能无法外出寻觅食物饿死,但是一万五千年的一个古人他摔断了腿,却活下来了,骨头愈合了,这说明在他受伤期间有人照顾他,管他吃喝,有人保护他,让他远离野兽的威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让人类繁衍生存下来,让人类文明延续下来。

故事讲完回归今天的主题,月球马上要撞击地球了,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都拿出来,放到月球,让月球爆裂,从而解除地球被月球撞击的威胁。原本各个国家都不配合,都舍不得拿出自己的核武器,毕竟那是一国护本的重器,但是现在人类面临共同的威胁,必须团结互助才能解决眼前的危机,周老师讲过这个故事后所有人都感到地球是大家的地球,当人类面临共同的灾难,当地球面临被毁灭的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必须团结起来,危机当前唯有责任,所以各国享应号召拿出了自己国家的核武器。

地球上全部的核武器被运送到了月球,也被安置好了,但是这些核武器是不同年代制造了,最后难题集结在引爆密码上,因时间太过紧急无法把全部密码解密,可是距离月球撞击地球的.时间越来越近,怎么办,怎么完成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个将军提出了最后的解决方案——人工引爆,这就意味着需要派人飞到月球人工引爆核武器,意味着用一些人的命换更多的人活下来,这个时刻没有人退缩,纷纷举手:我去!我去!看到这里我眼睛湿润了,脑子里马上闪出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勇敢的人们,你们值得被载入史册,永远受后世敬仰!

电影结束后,走出影院,看到天空很蓝,看到街边的绿树红花,觉得这一切好美好!我们觉得一些理所当然的的事情,我们日常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许正是某个特殊阶段人们心里的梦想家园,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想起来最近刚看的《三体》里的一段对话:

你有没有一觉醒来发现周围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没有。

那这是一个偶然!

愿我们永远生活在这个“偶然”中!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

电影上说:“没有人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我在想如果星空中没有月亮,那将是多大的遗憾。然而这样的遗憾在《流浪地球》2中,变成不得已。那是人类自我拯救进程里的败笔,但好在这部片子全程以“爱”贯穿,一切就都变得值得。

汪曾褀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活着才有意义。“影片中无论是刘培强对韩朵朵浪漫极致的爱、还是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之爱,还是那233个引爆核弹的50岁以上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长者以生命对人类的献礼,马兆的牺牲,还是图恒宇对女儿YY执念般的爱,将一切变得极具意义。

而更吸引我的是:“人类的`数字生命将永生。”这简直太棒了。想想,在元宇宙里,你以你自己的身份,以数字的形式永不停歇地在成长、进化,日益变成更好的你自己。你的肉身或者早已经灰飞烟灭,但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会沿着你惯性的思维模式去延续,去爱着你爱的人,去完成你未竟的事业,甚至去拯救世界。我想那便是希望吧。而让人类生生不息的或者正是这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吧。

回望我们生命的这一路走来,许多的不可能,都在一些人的灵光乍现的时候变成了可能。所以,我期待元宇宙时刻的早点到来,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会有另一个我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活得生机勃勃,活色生香,这很美好。这种希望就象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值得期待,充满生长的力量,或者这也可以定义为“活着”,象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叫活着。而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活着”永续,是一种精神的永续,生生不息。

忽然觉得,这许多年都没有参与过网络游戏,应该算是一种遗憾。如果可以,希望这个2023年可以参与体验一下网格游戏,去感觉一下虚拟现实,去拥抱科技与现实的种种驳接。

电影,最终以[Moss小苔藓]来终结,我想一方面希望人类,在恢宏、广袤的宇宙中,即便缈小如苔米,也将以人类的方式,将人类的文明传承下去。是啊:“如若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是多么的寂寥。”即使科技如何使人欣喜,具有智慧,但人类,才是这个宇宙,当仁不让的主角,人类自己的主角。一如小苔藓,忽然想起袁枚的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4

兔年大年初二下午,全家人在电影院观看了一场新影片《流浪地球2》,颇有感触。

影片《流浪地球2》也是一部科幻灾难片,描述的太阳系即将毁灭,太阳系不再适合生存,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倾尽资源在地球表面建造无数个流星发动机,以推动地球,人类耍带着地球去冒险,争取找寻新的星系家园,最后地球陷入绝境。大气层将被木星吞噬,英雄们利用行星发动机,点燃木星这个大气球,试图用木星爆炸的冲击力,将地球弹走。结果,航天英雄控制国际空间站,让行星发动机将其点燃,里面的几十吨吨燃料燃起,航天英雄壮烈牺牲,地球被拯救。

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释怀,不禁陷入沉思。人类会有这个时候吗?看太阳系四光年的浩瀚宇宙中,还会有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吗?就算有另一个地球,又有多少人能转移到那里去呢!难道我们的家园就要被冰雪覆盖了吗?难到只能蜗居地下不见天日吗?难道真的要带着地球去流浪吗?这是世界性的难题。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从时间顺序上讲,《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篇,《流浪地球》是四年前的春节在电影院观看的。《流浪地球2》片长173分钟。由吴京、李雪健、刘德华、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等领衔主演。

影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地球已伤痕累累,大地溶化,过渡砍伐,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无序开矿等等,让地球不堪重负,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拯救人类自已。只有珍惜好现在的地球家园,人类才不致于像其他物种一样过早灭绝。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地球的灭亡是迟早的事,还是要尽力保护,推迟消亡延长寿命为好,切行且珍惜吧!

影片虽然是科幻虚构的,但并不是空穴来风和无中生有,令人深思,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我要呼吁:快救救地球吧!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5

流浪地球2其实是流浪地球前传。能值回票价;比1更好看,无论从格局、特效或故事情节上都更胜一筹;最后的彩蛋一定要看完,是画龙点睛之笔,不看到最后是不能完全理解整个影片的结构的。

一句话概括流浪地球2: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打底,以如何在危机中延续人类文明为主题,产生了保护实体生命还是将生命虚拟化的分歧,人类将以何种形式存在?文明将选择哪个方向演进?地球将驶向何方?整个影片我用一二三来概括。

一个危机:太阳即将毁灭;

两个选择:地球星际迁移寻找新的"太阳"或者数字化,意识到"云端"永存;

三条主线:刘培强故事线;图恒宇故事线;周喆直故事线。

影片的第一个小时我感觉有点乱,抓不住影片的主线,感觉跳来跳去没有头绪,后来才发现是有三条独立主线交错进行的`,在影片的结尾才把所有的疑惑全部解开,像打通影片的任督二脉一般醍醐灌顶。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6

大年初一,看了刚上映的《流浪地球2》。片子很长,将近三个小时,但节奏紧凑,我连人的三急都生生憋着。

一边看一边用写故事的思维去分析,起承转合真精彩,每一部分里面又有自己的起承转合。害怕剧透,就不细说了。

除了学习写故事,这部电影引人思考的地方很多。

当灾难发生在一百年后,现在是应该采取措施阻止它,把人类文明继续传承下去?还是享受当下,未来的事让未来的人去操心?

两种选择都有不少支持者。所以才会出现电影里的情况:未来的灾难还未降临,现实中反对灾难应急预案的人却造成了现在的灾难。

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斑羚飞渡》,每一头小羊都踩在老羊的背上跨过险境,种族得以保存希望的种子。

动物都能如此,何况人?

当电影中需要航天员主动牺牲时,五十岁以上的宇航员主动出列,像极了那些自愿当垫背的老羊。

种族的延续,文明的传承,永远离不开这样的大义牺牲。

人类文明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是大势所趋。

电影延续上一部的内涵,再次让人思索人工智能会不会在有一天生出自我意识,背叛人类。

我想不明白,但牢牢记住了那句台词:“没有人的人类文明将毫无意义。”

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取代人类。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7

看完了流浪地球2。没看过大刘原著,只能基于首遍观影印象,说下极端个人主观体验。

细节精致、场面宏大、各种高科技设备机械等制作狂霸拽酷炫,贯穿始终,堪称视觉的极致盛宴。这种画面的冲击震撼确实无法在手机屏幕上感受到,仅此,就值得去影院朵颐饕餮。对于恐高恐黑的我,尤为舒适的当属宇宙图景的绘制。之前在科技馆所看的宇宙科学片,真实图景浩瀚深邃,个个星球之外弥漫无边黑暗,即便我们置身的地球都成为无限渺小的存在,个人不过如一粒灰尘,瞬息飘灭的强烈虚无感急速膨胀为无法克制的巨大恐慌。球2里涉及到的太空都是作为背景,画面主体是人类的文明,比如太空电梯、飞船等,或者是人类的家园一一地球。观影过程中不会出现置身太空之中的失重感和虚无感。个人始终有依存、有归属,占据半个画面的蓝色星球,如此美丽、美好且令人温暖。对家园的高度依恋也许是中国科幻作家设定带着地球一起去宇宙流浪的情感根源吧?

观影的过程却有点痛苦。除了三小时的超长观看导致的疲累,还有许多的困难:急速对话充斥着密集陌生的科技术语和数据,应接不暇;人物的动作、表情、行为、话语如同10倍速快进,消化不良;太空、地面、水下、地球上各城市等等,多样化场景转换频繁,区分困难。我这个衰老的低配置的cpu大脑完全来不及进行巨量巨类信息的理解、处理,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这是在哪、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干什么的茫然无知状态,无法同步剧情、无法共鸣情感。视觉审美的兴奋感维持了我半个小时的专注力后,再也无法阻止场域与视阈的剥离。就象一个差生,拼命笔直支撑着身体、努力专心倾听老师的讲解、奋笔疾书地记笔记,还是搞不懂在讲什么,终于精疲力尽、大脑当机,忍不住困倦烦躁、小动作不断。导演的表达与观众的理解脱节,就如同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脱节,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因为对情节的不明白,导致对故事发展(事件因果关系)的难以理解。比如,故事开始时,太空电梯及其基地遭到了谁的武装攻击?是数字生命派对真实人类派行动的破坏吗?为啥最后又发展为刘德华的数字生命拯救了人类地球?史前人类断骨愈合的故事能够类比当下人类面临共同毁灭亟需团结的境况吗?李雪健是什么身份可以对其他各国科学家发号司令?其方式简单粗暴,对下属“你不需要准备,一字不落念稿子就可以了”,在确知执行任务的人全部阵亡后仍要求科学家们“我的人会完成任务,你发射就可以了”,最后当然成功了,但依赖的是刘德华转变为数字生命的境遇偶然。这究竟在讲述科学还是在讲述玄学?是领导人物的决策疯狂还是我的大脑疯了。我的大脑一直在抽筋……

剧情不解进而造成无法形成对人设的清晰认知。吴京一见钟情的浪漫不是俗套的见色起意?虽然,后续铺展了两人舍命互助对敌、结婚生子至女方去世的感情线。突然,又设置个在可照顾幼子的岳父和必死的妻子之间进行抉择的“两难冲突,可是,当时的局面和后续的道路只能选择岳父啊。决择引发的情绪炸裂对吴京形象的构建不是多余的吗?决择的必然唯一性也让球1里的少年刘启的人物印象不只是一个叛逆中二,更像一个不懂感恩父亲付出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巨婴。还有,为啥李雪健饰演的领导时而深情演说说服、时而讲故事循循善诱、转而又严肃刻板命令?好分裂的人格啊!为啥刘德华饰演的父亲前不顾系统过载可能致使月球发射失败带来地球毁灭也要执意上传女儿的生命资料、后又舍身完成系统开启任务拯救地球?成功结果能弥补风险过程的过失从而让观众认可角色的行为吗?黑人小哥两次强调自己没有编制只是合同工所以没有医疗保险,事关全人类生死的任务你录用个生死场合还要纠结医疗保险的合同工?!在此对照,之前录取领航员的资格审查环节设置的两难抉择吴京悲情被冲刷得有点搞笑了吧。

最后的最后,剧终前终于暴露了前面人类遭遇的所有攻击、破坏、困难都是MOSS制造的。这也让我明白球1里为何MOSS会擅自作出放弃地球的决策。但是!整个故事讲述的不是人类应对太阳系毁灭的灾难?应对的对象,是一个摄像头,一个系统,一个机器?!

那么,整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真实人类?吴京?刘德华?领导们?)?主线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以上只是一个被剧情搞疯了的差生的疑问,不是质问。求科幻爱好者们和大刘作品研读专家们耐心解惑,别歧视暴凌我这个差生。

个人对故事发展的设想。如果人类走向数字生命的命运,如果机器系统控制了一切,故事也可以发展为黑客帝国那样:主角世界是数字世界,不断自我修正bug完成系统升级,而真实人类沦为苟且于地底黑暗角落的配角。

如果真实人类仍然是主体,接下来的流浪故事该如何更好地表达复杂人性的冲突?如何更好地讲清楚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撞?如何更好地呈现主角们(真实人类或者球1里的少年吴启)的人物成长?

看了球2也明白了球1里面的一些场景。比如,地表为何成为冰冻世界,MOSS为何叛变人类,刘启为何长成为叛逆中二少年(虽然仍然不能接受)。

结尾好像有两首主题曲,伴奏着一屏又一屏密密麻麻的展列参与各项工作的人员和机构的字幕,让人深感这部科幻大制作的认真、努力、用心和不易,由衷升起对导演郭帆的敬意,热切期待下一部科幻宏篇巨制的诞生。最后一首歌挺好听的。可惜只剩我这一个习惯等待字幕滚动直到白屏的观众。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8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比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好吗?影片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他遇见了爱情——爱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东西。而爱情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哪怕地球会毁灭,人类将灭亡,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去爱!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亲情。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为了死去的女儿丫丫,宁愿“以身试法”、以命相搏。为了替家人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选择离开家人入驻空间站。但是,在把这张票给妻子还是给岳父上,让他犯了难……图恒宇不满足于女儿丫丫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而是继续躬身于科研,以让女儿丫丫的“数据生命”变成永恒。当老马提示他:拥有了永恒“数据生命”的丫丫,可能是个天使,也可能是个恶魔时。他选择了相信。所以,当自己溺水时,让女儿记住了秘钥。并在最危急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静与睿智,令人印象深刻。当人类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以此来逼迫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也许手段不够委婉,但初衷却是好的,也算勉强能够接受。不过,至少透漏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它会自行判断而不会听从人类的“发号施令”。

这就不禁让我们担心:这样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备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庞大的资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那么,它还能够始终不改造福人类的初心吗?我想未必。人类不能对此太乐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类必须要保持清醒,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优胜。不然,人类就可能失去对于自身命运掌控的权利。

当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吗?流浪出太阳系,真的是最优选择吗?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改造太阳吗?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拿出来应急吗?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上万个引擎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否如鸡蛋一样散了黄?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须要抛弃月亮吗?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吗?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9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触就是想再立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为2实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满,细节到位,内容格外充实。

在看太空电梯危机时,我以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军的事,刘培强的年轻时代会是一个战狼一般的存在。

结果,我猜错了,刘培强没有被塑造成一个个人式的英雄,相反随着剧情的走势,《流浪地球2》为观众展示了老带新的薪火传承的精神,无数的刘培强师傅类的.老战士,带出了无数的刘培强,恐怕也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才让刘培强最终毅然无畏的牺牲自己,让地球摆脱了后来的木星危机吧!

图恒宇的那条线,其实我是有点没看明白的,在我看来,图恒宇对女儿数字生命的执念是一种病态,我的认知层面可能更像马兆,会觉得人死了就是死了。所以,我会觉得影片里互联网联机任务是失败了,而既然“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那么应该有备选方案,比如说像《流浪地球》1里面那样人力点火的备选方案,而不是干等着奇迹发生。

丫丫的数字复活是一个意外,图恒宇和马兆的死亡其实也是意外,图恒宇的数字复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叠着意外,奇迹就不是我等芸芸众生可以坚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倾向于在备选方案中努力,顺便被奇迹摸摸头。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认为月球危机正是受图恒宇上传了丫丫导致,我一度以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会成为终极boss,没想到她成为了奇迹。

总的说来,《流浪地球2》真的是让人意外的惊艳,我想自豪的说一句: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级的科幻!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0

一直以来,我都有惯性思维。 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续集经常是《狗尾续貂》。 目的不过是使前部良好的“声誉”最大化,实现“收益”最大化。 但是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我就不这么觉得了。

说实话,我觉得《流浪地球2》是部好电影。 因为有欢笑、泪水和思考。 与《流浪地球》相比,这一点就足够了。 其实,票房和评分是很好的证明。 所谓观众眼睛雪白,自然就知道哪个好看; 观众双脚正直,哪个精彩比赛去哪个片场; 观众的“屁股”很难拜托。 因为,只有电影才能吸引他们,让“冷椅子”坐在“热长椅”上。

《流浪地球2》的电影有很多惊险的场景。 空间站遭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核武装轰炸月球……每一幕都极具震撼力,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但是,这些还是表面的,不仅是表面的,更有价值的是在深层次上唤起人们的思考。

例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丽吗? 在电影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爱——爱遇到了美丽的——,地球上依然有美丽的东西。 爱的力量也是无限大的。 没有什么能阻止它。 即使地球毁灭,人类毁灭,我也会屏住呼吸爱你。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灾难来临时。 所以,电影里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 用短短的数字揭示出来的,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刻思考。 随后,当部署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航天员张鹏站了起来,强有力地说:“中国航天中队,出现了50岁以上的人! 他们是去组成敢死队的。 无处可去,无处可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周问直“不讨公道、只讲责任”的大义。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依然是亲情。 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喜欢为死去的女仆“以身试法”,誓死奋战。 为了给家人换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决定离开家人进入空间站。 但把这张票交给妻子还是岳父,让他很为难……图恒宇对女儿的'女仆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并不满意。 所以,即使弄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坚决放弃,继续科学研究,让女儿的“数据生活”永远。 当老马提示他,拥有永恒“数据生活”的女仆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时。 他选择了相信。 所以,自己溺水的时候,让女儿记住了秘密钥匙。 然后在最危机的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纵观整部电影,被“灾难”和“拯救”关键词所包围。 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流浪。 另一方面,“拯救”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有人类自我拯救、英雄自警、舍生忘死、全球合作——、联合政府成立、人类最高端武器应用——、核武轰炸月球、“数据生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逆向”拯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其冷静和睿智令人印象深刻。 当人类是否“流浪”地球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从而迫使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 手段可能不委婉,但初衷很好。 可以毫不费力地接受。 但是,至少漏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后,不听从人类的“号令”而进行自我判断。

如果这样的人工智能具备自我重复能力,获得庞大的资源,拥有超强的力量……,我很担心,人类的初心能一直不被改造吗? 我觉得不一定。 人类对此不太乐观。 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心,不能有防人之心。 人类必须保持冷静,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游戏中始终保持冠军。 否则,人类有可能失去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

当然,整个电影也不是完全完美的。 例如,地球真的需要流浪吗? 在太阳系流浪,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完全没有改造太阳的方法吗? 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进行应急处理吗? 如果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数以万计的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像鸡蛋一样黄散吗? 而且,在地球流浪之前,真的必须抛弃月亮吗? 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的流浪之路不行吗?

确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些也不是电影能解决的问题。 电影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视觉盛宴,而不是科学研究。 更多的问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 电影的其他一些不足,也基本上是白色的缺陷,缺陷不会掩盖瑜。 总之,《流浪地球2》达到了科幻电影的新水平。 值得一看。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1

因为挺喜欢《流浪地球1》,所以说今天不假思索就直接上映第一天就看了《流浪地球2》,没想到比第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说故事,整部电影高度宏伟,格局宏大,却又能从很多细节入手,构思巧妙,把三条看似孤立的三条线逐步完善统一起来,也把整个故事讲的条理清晰,情节又惊心动魄。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完整性。

故事中的三条主线的第一条是吴京饰演的刘宇航员在具体执行行动中的一面,但也讲述了爱情、亲情、战友情的很多细节。第二条是刘德华饰演的图网络工程师在整个流浪地球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的情节,这中间主要是亲情与友情。第三条线就是李雪健饰演的中国驻联合国官员,为了团结与激励各国政府和百姓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这三条线中间都加入了很多人为了共同的生存而无私付出的情节,既体现了“小我”,又体现了大爱无疆的人类信念,还恰巧非常贴合了目前人类面临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的思想。

在结尾的彩蛋中,也巧妙的留下了下一部电影想象的空间,这个细节也非常具有好莱坞风格。

如果说非要给电影找茬的话,那还是根据第一部的很多科学迷的想法,就是很多细节可能在科学上很难实现。

总之,这部

电影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吸引力,非常值得推荐!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2

大年初三,一家子去看了《流浪地球2》。整场电影3小时,我是扣着脚趾看完的。看1的时候漫不经心,感觉就是一般的商业大片,特效一般般,剧情也不够紧凑,矛盾冲突比较单一,主角人物偏年轻,人物情感不够厚重,表演也欠火候。这第二部不管是从特效制作、故事的时间跨度、历史厚度、剧情发展的紧凑性、多主角多角度的矛盾冲突、情感与理智、小我与大我的抉择,全方位多角度远胜第一部。

其他的我不懂,也不多做评论,只说人物情感这部分。

爱情:

虽然有规定,要参加宇航员选拔去月球,就不能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但这也阻止不了爱情的萌芽和两颗想要在一起的决心。面对危难之际,爱可以让刘培强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所爱之人韩朵朵不受伤害。在韩朵朵患癌之后,面对存活名额的选择之时,从理智上来说,选择岳父作为监护人的话,可能对孩子的陪伴更长久,对小孩更有利。但刘培强却选择了韩朵朵而抛弃岳父,这真实地表现出了爱情的自私和伟大。

战友情:

在面对突袭时,张鹏临危不惧,冷静指挥,外国同事对他深信不移,从而实现被动挨打到成功拖延至援军抵达,反杀无人机的逆转;他和多年未见的老伙伴,在久别重逢一瞬间,再度并肩战斗却依然配合默契的感人场面。在选拔去月球投放核弹的宇航员时,张鹏利用战友情企图在老伙伴那里走后门,但被老伙伴无情拒绝——面对挽救人类的重大任务的人才选拔,老伙伴选择了秉公办理,牺牲私人感情;但在月球上,为了成全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情,老伙伴还是会全力相助。

在月球上,面对核弹安置任务未完成,必须要有人留下而不能返回地球时,刘培强就像当初保护韩朵朵一样,选择了一人留下,让同事返回地球。女同事有孩子,其实他也有啊,也许因为他的孩子刚刚失去了妈妈,他不想另一个孩子也失去妈妈,所以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也是一种大爱,是能奉献自己的一种泛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一个缩影。

还有马兆和图恒宇之间的同事情,我把他也归结于战友情一类。因为他们工作的`性质,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和配合程度,都丝毫不比战友差。马兆在图恒宇遭遇家庭重大变故时,选择替图恒宇承担法律责任,默认了图恒宇为了保留女儿意识,私自开发保留数字生命的操作。这不是一般的同事情谊,这种情谊深厚到足以令人可以做到性命相托了。故事的最后,马兆在生命的尽头处,确实也将自己以生命守护的未完成的使命,托付给了图恒宇。而图恒宇也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最终坚持完成了马兆的嘱托。

师徒情:

刘培强的师傅张鹏,对徒弟的父亲有过承诺会好好照顾刘培强。因为这个承诺根植于心,在基地发生入侵突袭时,张鹏第一反应是寻找刘培强,因为担心他的安危;在危机过后,见到刘培强时,那种因担心而产生的责备式地拍打,体现出他对刘培强如父般的关爱。

到月球投放核弹需要穿越密集的陨石群,所以选拔投放的宇航员需要最优秀的飞行员。张鹏作为师傅,对徒弟如父般的关爱此时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他为了保护徒弟,不惜违规降格,专门给选拔官老伙伴打招呼走后门,让不要选刘培强。

为了投放核弹而留在月球的刘培强,因为得到了师傅张鹏的.帮助,最终乘坐一辆遗留在月球的返回舱成功脱离月球,但师傅却最终长眠于月球。我想,这也是张鹏在确定了自己要登月之后,专门为刘培强做了功课的,才让他在氧气将尽的最后关头保住性命。在自己将要赴死之时,身为师傅的张鹏却还在为徒弟考虑,这既兑现了给刘父的承诺,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里埋藏的深厚师徒情谊。

父女情:

图恒宇对女儿丫丫的数字生命延续的执念,是全剧最令人动容的部分。因为深情永远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是人类向往的情感永恒。图恒宇把对妻子和女儿的全部爱和思念,都寄托在了丫丫的数字生命上面。他对数字生命的偏执,对自己信念的坚持,甚至威胁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他在面对是坚持自己信念、延续女儿数字生命为重,还是保证人类命运为重的选择时,他偏执地选择了前者,差点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偏执和坚持,在最后关头,他创造和延续的数字生命挽救了全人类,也给了人类最后的希望——生命的转换和延续。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这位政治人物在整个事件中,担当的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讲述者,是人性中的精神支柱,生命之光。在每一次分歧和危机时刻,他以历史上的小事件来讲述人类互助团结的重要性;以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对民族的百分之两百的信任,对人定胜天那种坚定不移的强大的信念感,像一根定海神针一般,带动着身边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

影片多主角多故事线,带出的人类多重情感,情感与理智的较量角逐,展现出人性的真实和复杂,也体现出人类在面对危难时,作出每一个抉择的困难,人性的光辉最终在白骨和废墟之上冉冉升起。所以,情感才是推动人类文明延续的根本力量,而理智只是工具。

《流浪地球》观后感 9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一

《流浪地球》观后感二

《流浪地球》观后感三

《流浪地球》观后感四

《流浪地球》观后感五

《流浪地球》观后感六

《流浪地球》观后感七

《流浪地球》观后感八

《流浪地球》观后感九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汇总11篇)


出于您的需要,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提供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观看电影也能从一个方面使我们的身心更加成熟,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可以学到人生的智慧。 将内心深处的想法用字句表达出来,就是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

一直以来,我都有惯性思维。 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续集经常是《狗尾续貂》。 目的不过是使前部良好的“声誉”最大化,实现“收益”最大化。 但是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我就不这么觉得了。

说实话,我觉得《流浪地球2》是部好电影。 因为有欢笑、泪水和思考。 与《流浪地球》相比,这一点就足够了。 其实,票房和评分是很好的证明。 所谓观众眼睛雪白,自然就知道哪个好看; 观众双脚正直,哪个精彩比赛去哪个片场; 观众的“屁股”很难拜托。 因为,只有电影才能吸引他们,让“冷椅子”坐在“热长椅”上。

《流浪地球2》的电影有很多惊险的场景。 空间站遭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核武装轰炸月球……每一幕都极具震撼力,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但是,这些还是表面的,不仅是表面的,更有价值的是在深层次上唤起人们的思考。

例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丽吗? 在电影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爱——爱遇到了美丽的——,地球上依然有美丽的东西。 爱的力量也是无限大的。 没有什么能阻止它。 即使地球毁灭,人类毁灭,我也会屏住呼吸爱你。

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灾难来临时。 所以,电影里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 用短短的数字揭示出来的,是对“人类大义”的深刻思考。 随后,当部署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中国航天员张鹏站了起来,强有力地说:“中国航天中队,出现了50岁以上的人! 他们是去组成敢死队的。 无处可去,无处可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周问直“不讨公道、只讲责任”的大义。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依然是亲情。 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喜欢为死去的女仆“以身试法”,誓死奋战。 为了给家人换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决定离开家人进入空间站。 但把这张票交给妻子还是岳父,让他很为难……图恒宇对女儿的'女仆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并不满意。 所以,即使弄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坚决放弃,继续科学研究,让女儿的“数据生活”永远。 当老马提示他,拥有永恒“数据生活”的女仆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时。 他选择了相信。 所以,自己溺水的时候,让女儿记住了秘密钥匙。 然后在最危机的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纵观整部电影,被“灾难”和“拯救”关键词所包围。 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流浪。 另一方面,“拯救”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有人类自我拯救、英雄自警、舍生忘死、全球合作——、联合政府成立、人类最高端武器应用——、核武轰炸月球、“数据生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逆向”拯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其冷静和睿智令人印象深刻。 当人类是否“流浪”地球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从而迫使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 手段可能不委婉,但初衷很好。 可以毫不费力地接受。 但是,至少漏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后,不听从人类的“号令”而进行自我判断。

如果这样的人工智能具备自我重复能力,获得庞大的资源,拥有超强的力量……,我很担心,人类的初心能一直不被改造吗? 我觉得不一定。 人类对此不太乐观。 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心,不能有防人之心。 人类必须保持冷静,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游戏中始终保持冠军。 否则,人类有可能失去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

当然,整个电影也不是完全完美的。 例如,地球真的需要流浪吗? 在太阳系流浪,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完全没有改造太阳的方法吗? 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进行应急处理吗? 如果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数以万计的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像鸡蛋一样黄散吗? 而且,在地球流浪之前,真的必须抛弃月亮吗? 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的流浪之路不行吗?

确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些也不是电影能解决的问题。 电影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视觉盛宴,而不是科学研究。 更多的问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 电影的其他一些不足,也基本上是白色的缺陷,缺陷不会掩盖瑜。 总之,《流浪地球2》达到了科幻电影的新水平。 值得一看。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2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丰富多彩,没有疫情的捆绑,大家都像夏季天暖脱衣的孩子,格外放松自如,天气也格适应人,有结伴旅游形成了扎堆,有烟花纵放消除以往的不快,而我不想动不想扎堆,眼馋正月出的电影《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等,前天晚邀好一起看了《流浪地球2》。

该片全长3个小时,画面感震撼,

空间站的云宵电梯题冈设计出乎常人设想,科技感爆棚,让人有穿越时空的`视野感觉。为了机械无法替代的人类文明保留并延续发展,屡屡遭遇反对派的暗中打击,让人猝不及防,画面十分震撼壮观养眼。特别是战斗机垂直极速追赶导弹扣人心弦,多次努力还是没保护好电梯导致空间倒塌砸向地球,场面悲状!

由于“太阳危机”,月球轨道改变,导致月球渐渐砸入地球,对地球形成灾难性毁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人类文明长存生命存续下来,人类早就预料设想避灾,全球各国放下恩怨罕见团结,共同打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可是设计计划赶不上变化,月球提前砸向地球,人类不得不急忙瓦解月球,面对命运,人类只能选取赶死队前往月球。故事情节感人,场面急迫让人气迫。为了地球不让月球碎片损伤地面人类,紧急启动行星发动机推开地球,可在各国不同密码解锁迟迟不能连成一起,让人心弦紧张!同时用moss电子生命引导情节让人更加体现人类对自主文明的敬重。遐想连连。

整整三个小时,画面几乎无尿点,题冈极致稀罕,还有种震撼画面太多压缩时间的感觉,使得整场电影的连贯性有敷衍的感觉,电子生命moss设想新意,场中众多情节画面,但还是没有易懂的表达,让人雨蒙蒙感觉。也许这是我感觉不足的地方。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3

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电影拍的很震撼,但其实没看太懂,近3个小时,看得脑袋发胀。半夜睡不着,便坐起来重看原著和影评,才算有那么一点拨云见日,不吐不快。

原本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成为了危机本身。

这是流浪地球计划所遇到的最大的麻烦。也是整部电影的矛盾点。想必过去的疫情三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

比起美国倡导的方舟计划,让极少数有地位有钱的人得以逃离,绝大多数人留在地球等死,很显然,中国科幻界所要追求的价值观是一定要带着地球跑,哪怕要付出几代人受苦受难的代价,至少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又是济宁老乡的导演郭帆是这么拍的。

你是想降低自己当下生活的`质量,去应对一场可能百年以后才会遇到的危机?还是选择活在当下,享受这片刻的愉悦?

如果有一天告诉你,要让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类文明的延续,你愿意牺牲你这一生吗?很多声音会说,凭什么要牺牲我,人类文明延续不延续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悲观地认为,当下世界的年轻人是属于躺平的`一代,这些人甚至连下一代都不想生了,他们会在乎以后会不会还有人类文明?

其实可以思考一下,人类文明的存在,是为了部分个体的满足还是为了广大人类群体的幸福?危机来临,是选择牺牲一部分人的生命,来保障少数人的生活质量,还是说为了绝大多数个体的存活,而牺牲少数人的生活质量?

刘慈欣老师的这句话值得深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4

花三小时看完了“流浪地球2”,感慨颇多。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很难想象国内的科幻片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大大超越了我的期待值,无论是编剧、特效、演技都在线,还不适时宜地进行了“文化输出”,片中更多地是强调每一个人的奉献,而不是漂亮国鼓吹的孤胆英雄。

不过,所谓人无完人,片无完片,我们也能看到这部电影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拍摄镜头、剪辑与配乐,甚至刘德华与女儿的故事线都有一点借鉴电影“星际穿越”的痕迹;又比如整个剧本故事线颇多,使得导演不得不剪掉太多细节来把故事压缩到三小时,这使得没有看过“流浪地球1”的朋友们产生了故事情节的跳跃;再比如片中宏大场景的特效制作得很好,但对于细节特效的.刻画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真实度的地方,玻璃碎裂划伤人的细节,太空中月球上人的步态,海水灌入网络机房的细节等都需要改进。无论如何,这部时间紧任务多的情况下制作完成的电影总体能达到这样一个高水准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这部电影的制作,而是影片中两大对立派别支持的`观点。“流浪地球派”坚定地认为要实施流浪地球计划,从而达到避开太阳危机,把地球推移到宇宙更安全的区域中,他们甚至喊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而相对的“数字生命派”则支持”意识上传”、”生命数字化”,认为只要把人类的意识都上传了,那么大家就都永生了,完美避过太阳危机。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联想到了两点,一点是来源于宗教的“升向天堂”或者“羽化飞仙”,或者来源于外星生命学说的所谓“升维”,从这些概念中我联想到“数字生命派”支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种“升维”呢?在一个虚拟的“天堂”生活,逃脱人世间的苦难难道不美吗?第二点则是谁又能证明现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呢?不是另一种更高维生命制造的“数字化生命”?如果真实的情况确实我们已经是“数字化生命”,那“流浪地球”计划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虽然,我觉得“流浪地球派”的执著与牺牲确实值得敬佩,但我依然比较赞成“数字生命派”的观点。不过,我不太赞成“数字生命派”用恐怖主义活动来与“流浪地球派”对抗,我甚至觉得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这两派中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无非是一个载体,如果能寻找到一种载体,依然能把每一个“数字生命”灌入其中,而实体化,那两派的问题就解决了,既然已经造了那么强大的推进器与飞船,对于“流浪地球派”来说,造一个能够飞跃到另一个宜居星球,然后把上传的意识下载到另一个星球的克隆体中的难度应该来说会比流浪地球计划要更有可行性。

当然,我不支持“流浪地球派”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要完成这个计划很多人会被牺牲。因为计划造成地球停转,使得很多人不得不迁徙到地下城,这些人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饥饿、劫掠甚至因为辐射而患癌症死亡,另外还有不少人会为了实施这个计划而牺牲,这些人即便到了地下城也会可能会面临弱肉强食的处境,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你愿意看到你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去面对那样的状况吗?更何况那样的牺牲不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生命数字化”在现在已经正在进行中了,马斯克的脑机芯片与殖民火星计划就是奔这个而去的,我们现在大力开展的ARVR,也正是在为这个铺垫更真实的虚拟场景。按照科技的发展速度,或许十年之内,“生命数字化”技术就会突飞猛进到可以实施的地步,倘若我们真的遇到这样一场灾难,在抉择时你会如何选择呢?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5

电影上说:“没有人的文明,将毫无意义”,我在想如果星空中没有月亮,那将是多大的遗憾。然而这样的遗憾在《流浪地球》2中,变成不得已。那是人类自我拯救进程里的败笔,但好在这部片子全程以“爱”贯穿,一切就都变得值得。

汪曾褀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活着才有意义。“影片中无论是刘培强对韩朵朵浪漫极致的爱、还是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之爱,还是那233个引爆核弹的50岁以上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长者以生命对人类的献礼,马兆的牺牲,还是图恒宇对女儿YY执念般的爱,将一切变得极具意义。

而更吸引我的是:“人类的`数字生命将永生。”这简直太棒了。想想,在元宇宙里,你以你自己的身份,以数字的形式永不停歇地在成长、进化,日益变成更好的你自己。你的肉身或者早已经灰飞烟灭,但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会沿着你惯性的思维模式去延续,去爱着你爱的人,去完成你未竟的事业,甚至去拯救世界。我想那便是希望吧。而让人类生生不息的或者正是这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吧。

回望我们生命的这一路走来,许多的不可能,都在一些人的灵光乍现的时候变成了可能。所以,我期待元宇宙时刻的早点到来,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会有另一个我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活得生机勃勃,活色生香,这很美好。这种希望就象春天的早上,一切都值得期待,充满生长的力量,或者这也可以定义为“活着”,象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叫活着。而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活着”永续,是一种精神的永续,生生不息。

忽然觉得,这许多年都没有参与过网络游戏,应该算是一种遗憾。如果可以,希望这个2023年可以参与体验一下网格游戏,去感觉一下虚拟现实,去拥抱科技与现实的种种驳接。

电影,最终以[Moss小苔藓]来终结,我想一方面希望人类,在恢宏、广袤的宇宙中,即便缈小如苔米,也将以人类的方式,将人类的文明传承下去。是啊:“如若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是多么的寂寥。”即使科技如何使人欣喜,具有智慧,但人类,才是这个宇宙,当仁不让的主角,人类自己的主角。一如小苔藓,忽然想起袁枚的那首:《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6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7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着?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还是精神存活于虚拟世界,头脑永生?在责任与家人之间该如何抉择?面对灾难,我们是该得过且过,苟活一世,还是拼尽全力,赌那最渺茫的一线生机?看完《流浪地球2》后,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个灾祸横行,人心惶惶的时代。太阳极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类分成两派,一派崇尚虚拟永生,以舍弃肉身,上传意识的方式换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认为死亡即是终点,却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点,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着。争执不下之下,两派同时开始行动。量子计算机与行星发动机同时研发,便如一杆天平,无论那边稍出纰漏便将被彻底舍弃,如同弃子。

太空电梯,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成为了地月之间的大动脉,为推离月球,减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袭,几近被毁。2047年,几经周折,赶工赶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发生过载,产生爆炸,将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冲向地球,引力即将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种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着地球的流浪。

导弹满天,无人机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乱,有兵士举枪反击,有空军登机作战,防空系统射出一条条火红弹链,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满天火花,仍是挡不住在天际划出一条条弹道的导弹。天空烟尘弥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静了,呆望着天空猛地坠落。

一只U盘插入接口,男人长出了一口气,不顾屋外严厉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整整十四年,从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写满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惊喜,一次次失落,他终于在虚拟世界中,给了自己女儿完整的一生。他闭上眼,在责任与家人之间,他还是做出了抉择。

电影中一字未谈“勇气”,却处处彰显勇气。无论是在“天空陨落”时,全世界都在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撤走建设力量,独坐在长椅上的老人扭头看向身边的学生,眼神中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有些事不得不做,这便是责任”。纵使踽踽独行,纵使举世皆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义不容辞。中国独立支撑在七个月内封顶行星发动机便是责任之下的独行之勇;在重连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时,大水翻涌而入,各种仪器闪烁间,天旋地转,原本昏暗的房间霎时一片碧蓝,房间中的男人颤抖着手将一个不断变换着数字的密码器推给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却并没有绝望,输入这最后一组密码便是将地球推出安全距离的唯一途径,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应他的却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灾之下,舍一人之命换万人之命,没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纵然放下情感,放下梦想,放下生命,担起责任的那一刻,勇气便占据了全部。危难当头舍身换密码便是对责任之下的担当之勇。

洁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变的明月却已支离破碎,巨大的陨石一颗颗的砸向那蔚蓝的,它曾经守护着的星球,忽的火光闪过,密密麻麻的陨石群内出现了一个个渺茫的身影,白发苍苍的飞行员跳下船舱,走向闪烁红光的核弹,人类积攒了数百年的终极毁灭武器,现今却要用来拯救人类自身。最后的告别还历历在目,老人面目严肃地压下身边小辈举起的手,“把全人类的命运放在你们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声吼出:“中国航天大队,50岁以上的出列。”这不仅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处,更是将未来的希冀全部托付给年轻一辈。月球上,闪烁着红光的按钮被最后拍下,寂静无声,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没了那一个个苍老的身影,也将全人类的希望托起。老一辈人谈奉献,奉献之下并非没有索取,他们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阳一般的年轻一代能拥有光明的未来,哪怕残阳如血,即将堕入深渊……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却处处反映着当下现实:全球发生的暴乱、恐慌;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共同瘟疫、灾难;大国之间剑拔弩张,和平共处成为过去,核战争一触即发;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新一代的努力成长。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为青年一代,处于和平的当下,于我们目光所不及处仍处处存在危机。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为当下的安乐将会是长久之计。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一颗危机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机。所以啊,坚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断磨砺,才能在真正的危机时挺身而出,成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类的勇气会不断谱写新的生命赞歌。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8

一百年后,太阳会膨胀到吞灭地球。是选择一时安稳顺其自然,过完当代人的一生?还是想办法远离地球,让后代有生存的机会?看完《流浪地球2》,我想到的最多的,是选择。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人类文明繁衍生息,世界各国放下成见,放下斗争,汇聚在一起执行移山计划。一场飞来横祸,父亲失去了妻女,不顾同事导师的劝阻,将女儿残存的意识导入已被禁止的数字生命技术。理性的科学家,在理智与情感中,义无反顾地想让女儿活下来。地表气候越来越恶劣,可全球只有一半人有资格进入地下城。为了让家人活下去,刘培强毅然决然参与空间站驻足站宇航员选拔,前路未卜,将名额留给年幼的儿子和岳父。月球危机近在咫尺,需要三百名宇航员去月球引爆核弹,大家心知肚明是单程票,热血青年毫不犹豫的报名,为了保护年轻生命,各国航天中队五十岁以上的老队员自愿前往,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们。谁不向往新生,但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一次次选择背后,是人性的挣扎,是权衡,是约束与渴望。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每一次选择都是艰难的角逐。

成长,就是教你权衡利弊,做出最好的选择。小时候,选择是随心而定,喜欢就是答案;长大后,在做出抉择之前,我们考虑的更多,受到的影响更多,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再也无法单单听从内心。小时候,总盼着长大,不受约束,特立独行。真正长大后,才发现,那一个个洒脱的身影背后,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世界,选项少了,难度却大了。

人生会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大到选择一座城市、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份工作,小到选择吃什么、坐哪趟车……我们常常以为,选择了一个就会错过其他,可事实上,无论我们怎样选,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

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艰辛,只要我们能接纳自己的选择,不管走在哪条路上,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尊重自己人生里的每一次选择,正式选择后出现的每一个遗憾,不要被每一次不完美的选择圈定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你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即使你所做的选择不那么完美,但也没有人能阻挡你在不完美的选择里让自己变得更完美。选择热爱,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平山河的勇气。希望我们都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不回头,不后悔,坚定不移,朝着选择的方向,奔跑!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9

兔年大年初二下午,全家人在电影院观看了一场新影片《流浪地球2》,颇有感触。

影片《流浪地球2》也是一部科幻灾难片,描述的太阳系即将毁灭,太阳系不再适合生存,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倾尽资源在地球表面建造无数个流星发动机,以推动地球,人类耍带着地球去冒险,争取找寻新的星系家园,最后地球陷入绝境。大气层将被木星吞噬,英雄们利用行星发动机,点燃木星这个大气球,试图用木星爆炸的冲击力,将地球弹走。结果,航天英雄控制国际空间站,让行星发动机将其点燃,里面的几十吨吨燃料燃起,航天英雄壮烈牺牲,地球被拯救。

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释怀,不禁陷入沉思。人类会有这个时候吗?看太阳系四光年的浩瀚宇宙中,还会有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吗?就算有另一个地球,又有多少人能转移到那里去呢!难道我们的家园就要被冰雪覆盖了吗?难到只能蜗居地下不见天日吗?难道真的要带着地球去流浪吗?这是世界性的难题。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从时间顺序上讲,《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篇,《流浪地球》是四年前的春节在电影院观看的。《流浪地球2》片长173分钟。由吴京、李雪健、刘德华、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等领衔主演。

影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地球已伤痕累累,大地溶化,过渡砍伐,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无序开矿等等,让地球不堪重负,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拯救人类自已。只有珍惜好现在的地球家园,人类才不致于像其他物种一样过早灭绝。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地球的灭亡是迟早的事,还是要尽力保护,推迟消亡延长寿命为好,切行且珍惜吧!

影片虽然是科幻虚构的,但并不是空穴来风和无中生有,令人深思,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我要呼吁:快救救地球吧!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0

因为挺喜欢《流浪地球1》,所以说今天不假思索就直接上映第一天就看了《流浪地球2》,没想到比第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说故事,整部电影高度宏伟,格局宏大,却又能从很多细节入手,构思巧妙,把三条看似孤立的三条线逐步完善统一起来,也把整个故事讲的条理清晰,情节又惊心动魄。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完整性。

故事中的三条主线的第一条是吴京饰演的刘宇航员在具体执行行动中的一面,但也讲述了爱情、亲情、战友情的很多细节。第二条是刘德华饰演的图网络工程师在整个流浪地球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的情节,这中间主要是亲情与友情。第三条线就是李雪健饰演的中国驻联合国官员,为了团结与激励各国政府和百姓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这三条线中间都加入了很多人为了共同的生存而无私付出的情节,既体现了“小我”,又体现了大爱无疆的人类信念,还恰巧非常贴合了目前人类面临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的思想。

在结尾的彩蛋中,也巧妙的留下了下一部电影想象的空间,这个细节也非常具有好莱坞风格。

如果说非要给电影找茬的话,那还是根据第一部的很多科学迷的想法,就是很多细节可能在科学上很难实现。

总之,这部

电影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吸引力,非常值得推荐!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 篇11

看完了流浪地球2。没看过大刘原著,只能基于首遍观影印象,说下极端个人主观体验。

细节精致、场面宏大、各种高科技设备机械等制作狂霸拽酷炫,贯穿始终,堪称视觉的极致盛宴。这种画面的冲击震撼确实无法在手机屏幕上感受到,仅此,就值得去影院朵颐饕餮。对于恐高恐黑的我,尤为舒适的当属宇宙图景的绘制。之前在科技馆所看的宇宙科学片,真实图景浩瀚深邃,个个星球之外弥漫无边黑暗,即便我们置身的地球都成为无限渺小的存在,个人不过如一粒灰尘,瞬息飘灭的强烈虚无感急速膨胀为无法克制的巨大恐慌。球2里涉及到的太空都是作为背景,画面主体是人类的文明,比如太空电梯、飞船等,或者是人类的家园一一地球。观影过程中不会出现置身太空之中的失重感和虚无感。个人始终有依存、有归属,占据半个画面的蓝色星球,如此美丽、美好且令人温暖。对家园的高度依恋也许是中国科幻作家设定带着地球一起去宇宙流浪的情感根源吧?

观影的过程却有点痛苦。除了三小时的超长观看导致的疲累,还有许多的困难:急速对话充斥着密集陌生的科技术语和数据,应接不暇;人物的动作、表情、行为、话语如同10倍速快进,消化不良;太空、地面、水下、地球上各城市等等,多样化场景转换频繁,区分困难。我这个衰老的低配置的cpu大脑完全来不及进行巨量巨类信息的理解、处理,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这是在哪、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干什么的茫然无知状态,无法同步剧情、无法共鸣情感。视觉审美的兴奋感维持了我半个小时的专注力后,再也无法阻止场域与视阈的剥离。就象一个差生,拼命笔直支撑着身体、努力专心倾听老师的讲解、奋笔疾书地记笔记,还是搞不懂在讲什么,终于精疲力尽、大脑当机,忍不住困倦烦躁、小动作不断。导演的表达与观众的理解脱节,就如同老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脱节,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因为对情节的不明白,导致对故事发展(事件因果关系)的难以理解。比如,故事开始时,太空电梯及其基地遭到了谁的武装攻击?是数字生命派对真实人类派行动的破坏吗?为啥最后又发展为刘德华的数字生命拯救了人类地球?史前人类断骨愈合的故事能够类比当下人类面临共同毁灭亟需团结的境况吗?李雪健是什么身份可以对其他各国科学家发号司令?其方式简单粗暴,对下属“你不需要准备,一字不落念稿子就可以了”,在确知执行任务的人全部阵亡后仍要求科学家们“我的人会完成任务,你发射就可以了”,最后当然成功了,但依赖的是刘德华转变为数字生命的境遇偶然。这究竟在讲述科学还是在讲述玄学?是领导人物的决策疯狂还是我的大脑疯了。我的大脑一直在抽筋……

剧情不解进而造成无法形成对人设的清晰认知。吴京一见钟情的浪漫不是俗套的见色起意?虽然,后续铺展了两人舍命互助对敌、结婚生子至女方去世的感情线。突然,又设置个在可照顾幼子的岳父和必死的妻子之间进行抉择的“两难冲突,可是,当时的局面和后续的道路只能选择岳父啊。决择引发的情绪炸裂对吴京形象的构建不是多余的吗?决择的必然唯一性也让球1里的少年刘启的人物印象不只是一个叛逆中二,更像一个不懂感恩父亲付出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巨婴。还有,为啥李雪健饰演的领导时而深情演说说服、时而讲故事循循善诱、转而又严肃刻板命令?好分裂的人格啊!为啥刘德华饰演的父亲前不顾系统过载可能致使月球发射失败带来地球毁灭也要执意上传女儿的生命资料、后又舍身完成系统开启任务拯救地球?成功结果能弥补风险过程的过失从而让观众认可角色的行为吗?黑人小哥两次强调自己没有编制只是合同工所以没有医疗保险,事关全人类生死的任务你录用个生死场合还要纠结医疗保险的合同工?!在此对照,之前录取领航员的资格审查环节设置的两难抉择吴京悲情被冲刷得有点搞笑了吧。

最后的最后,剧终前终于暴露了前面人类遭遇的所有攻击、破坏、困难都是MOSS制造的。这也让我明白球1里为何MOSS会擅自作出放弃地球的决策。但是!整个故事讲述的不是人类应对太阳系毁灭的灾难?应对的对象,是一个摄像头,一个系统,一个机器?!

那么,整个故事的主角是谁(真实人类?吴京?刘德华?领导们?)?主线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以上只是一个被剧情搞疯了的差生的疑问,不是质问。求科幻爱好者们和大刘作品研读专家们耐心解惑,别歧视暴凌我这个差生。

个人对故事发展的设想。如果人类走向数字生命的命运,如果机器系统控制了一切,故事也可以发展为黑客帝国那样:主角世界是数字世界,不断自我修正bug完成系统升级,而真实人类沦为苟且于地底黑暗角落的配角。

如果真实人类仍然是主体,接下来的流浪故事该如何更好地表达复杂人性的冲突?如何更好地讲清楚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冲撞?如何更好地呈现主角们(真实人类或者球1里的少年吴启)的人物成长?

看了球2也明白了球1里面的一些场景。比如,地表为何成为冰冻世界,MOSS为何叛变人类,刘启为何长成为叛逆中二少年(虽然仍然不能接受)。

结尾好像有两首主题曲,伴奏着一屏又一屏密密麻麻的展列参与各项工作的人员和机构的字幕,让人深感这部科幻大制作的认真、努力、用心和不易,由衷升起对导演郭帆的敬意,热切期待下一部科幻宏篇巨制的诞生。最后一首歌挺好听的。可惜只剩我这一个习惯等待字幕滚动直到白屏的观众。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汇总8篇)


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作品名观后感而烦恼吧?观后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文字,写作品名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切入,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资料,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1)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流浪地球2》的结尾有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我信,我永远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烧信念,流浪的路会有恒星指点。我信,头顶还会有蓝天,我信,脚下还会是山川。”

是啊,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听过量子纠缠,这个词乍一听很深奥,但通俗起来讲就是,你现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你的信号已经发送给未来的你,未来的你也正在回复给你他(她)的信号。只要坚定信念,团结前行,世界就一定会好起来,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的火种,就一定不会熄灭!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2)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看了《流浪地球2》。我觉得特别好看,而且这部电影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电影我没有看,但是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启发也挺大的。

我觉得这是一部催泪片,其中有很多感人的场面和情节,而且催泪程度我可以打五颗星。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感人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在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里,会释放很多感人的片段,让你的.潜意识来让你哭泣。

并且这部电影也拍摄的很好,特别注重细节。其中的摄像头就拍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并且演员们的妆也画的很真实,像是真的一样。并且导演编的'剧本也非常好看,细节注重的很到位,估计演员们在演戏的时候应该要拍很多遍吧。期待下一部剧的诞生!

在这给演员们点个赞,演员们辛苦了,加油努力哦。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3)

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惯性思维:优秀影视剧的续集,往往就是“狗尾续貂”。目的不过是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声誉”,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坦白说,《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欢笑,有泪水,有思考。与《流浪地球》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票房和评分就是很好的证明。正所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观众的双脚是诚实的.,哪一场精彩就会走去哪一个放映场;观众的“屁股”不好请,因为,只有影片足够出色才能吸引住他们,进而把“冷椅子”坐成“热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核武“轰炸”月球……每个场景都十分震撼,堪称是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但这些都还是表层上的东西,除了表层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更具价值。

通观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要去流浪。而“拯救”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人类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奋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联合政府的成立,有人类最高端武器的应用——如:核武轰炸月球,有“数据生命”的积极参与,还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诚然,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而这些,也不是一部电影所能够解决的问题。电影终归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一场视觉宴会,而不是科学研究。更多的问题,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总之,《流浪地球2》已经达到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4)

看过《流浪地球2》的我,第一感觉就是活在当下真好,活在当下的中国更好!

作为《流浪地球》的前传,《流浪地球2》继承并突破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平,而故事的深度和价值远远地超过了前者。

而该故事大概为:

从现在起100多年后,太阳将爆炸,走向毁灭,地球将不复存在。各国成立联合政府,推行移出计划(后来改为流浪地球计划),将地球移出太阳系,总部设在纽约。

2044年,由于发对者暴乱和破坏,总部遭袭击,幸辛苦苦建立的空间站也被摧毁。

在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中国坚定的.支持下,各国重新互相信任和团结,将当时全球仅存的3400多枚核弹集中运到月球,将月球炸毁,以此摆脱其对地球的引力;将本已关闭的互联网重启,远程控制月球爆炸。

同时中国实验成功后,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万多个推进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

2058年,在各方努力下,月球被炸毁,地球慢慢远离太阳,人们将一直生活在地下城 。需要经过2500多年,100多代人的接力,最终将到达目的地,地球人自救成功。

地球人自救成功,是所有人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发挥了作用。试想一下,各国贡献全部核弹 ,100多代人2500年做着一件事,没有一个指导思想和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如今现实中,气候变化,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冲击着各个国家的每个人,谁也逃脱不了。只有互相扶持,共克时坚,通力合作才能摆脱困难,踏步前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仁爱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道德基础。“爱人类”是儒家“仁爱”思想底色。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5)

兔年大年初二下午,全家人在电影院观看了一场新影片《流浪地球2》,颇有感触。

影片《流浪地球2》也是一部科幻灾难片,描述的太阳系即将毁灭,太阳系不再适合生存,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倾尽资源在地球表面建造无数个流星发动机,以推动地球,人类耍带着地球去冒险,争取找寻新的星系家园,最后地球陷入绝境。大气层将被木星吞噬,英雄们利用行星发动机,点燃木星这个大气球,试图用木星爆炸的冲击力,将地球弹走。结果,航天英雄控制国际空间站,让行星发动机将其点燃,里面的几十吨吨燃料燃起,航天英雄壮烈牺牲,地球被拯救。

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释怀,不禁陷入沉思。人类会有这个时候吗?看太阳系四光年的浩瀚宇宙中,还会有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吗?就算有另一个地球,又有多少人能转移到那里去呢!难道我们的家园就要被冰雪覆盖了吗?难到只能蜗居地下不见天日吗?难道真的要带着地球去流浪吗?这是世界性的难题。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从时间顺序上讲,《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篇,《流浪地球》是四年前的春节在电影院观看的。《流浪地球2》片长173分钟。由吴京、李雪健、刘德华、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等领衔主演。

影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地球已伤痕累累,大地溶化,过渡砍伐,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无序开矿等等,让地球不堪重负,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拯救人类自已。只有珍惜好现在的地球家园,人类才不致于像其他物种一样过早灭绝。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地球的灭亡是迟早的事,还是要尽力保护,推迟消亡延长寿命为好,切行且珍惜吧!

影片虽然是科幻虚构的,但并不是空穴来风和无中生有,令人深思,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我要呼吁:快救救地球吧!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6)

大年初三,一家子去看了《流浪地球2》。整场电影3小时,我是扣着脚趾看完的。看1的时候漫不经心,感觉就是一般的商业大片,特效一般般,剧情也不够紧凑,矛盾冲突比较单一,主角人物偏年轻,人物情感不够厚重,表演也欠火候。这第二部不管是从特效制作、故事的时间跨度、历史厚度、剧情发展的紧凑性、多主角多角度的矛盾冲突、情感与理智、小我与大我的抉择,全方位多角度远胜第一部。

其他的我不懂,也不多做评论,只说人物情感这部分。

爱情:

虽然有规定,要参加宇航员选拔去月球,就不能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但这也阻止不了爱情的萌芽和两颗想要在一起的决心。面对危难之际,爱可以让刘培强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所爱之人韩朵朵不受伤害。在韩朵朵患癌之后,面对存活名额的选择之时,从理智上来说,选择岳父作为监护人的话,可能对孩子的陪伴更长久,对小孩更有利。但刘培强却选择了韩朵朵而抛弃岳父,这真实地表现出了爱情的自私和伟大。

战友情:

在面对突袭时,张鹏临危不惧,冷静指挥,外国同事对他深信不移,从而实现被动挨打到成功拖延至援军抵达,反杀无人机的逆转;他和多年未见的老伙伴,在久别重逢一瞬间,再度并肩战斗却依然配合默契的感人场面。在选拔去月球投放核弹的宇航员时,张鹏利用战友情企图在老伙伴那里走后门,但被老伙伴无情拒绝——面对挽救人类的重大任务的人才选拔,老伙伴选择了秉公办理,牺牲私人感情;但在月球上,为了成全张鹏对刘培强的师徒情,老伙伴还是会全力相助。

在月球上,面对核弹安置任务未完成,必须要有人留下而不能返回地球时,刘培强就像当初保护韩朵朵一样,选择了一人留下,让同事返回地球。女同事有孩子,其实他也有啊,也许因为他的孩子刚刚失去了妈妈,他不想另一个孩子也失去妈妈,所以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这也是一种大爱,是能奉献自己的一种泛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一个缩影。

还有马兆和图恒宇之间的同事情,我把他也归结于战友情一类。因为他们工作的`性质,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和配合程度,都丝毫不比战友差。马兆在图恒宇遭遇家庭重大变故时,选择替图恒宇承担法律责任,默认了图恒宇为了保留女儿意识,私自开发保留数字生命的操作。这不是一般的同事情谊,这种情谊深厚到足以令人可以做到性命相托了。故事的最后,马兆在生命的尽头处,确实也将自己以生命守护的未完成的使命,托付给了图恒宇。而图恒宇也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最终坚持完成了马兆的嘱托。

师徒情:

刘培强的师傅张鹏,对徒弟的父亲有过承诺会好好照顾刘培强。因为这个承诺根植于心,在基地发生入侵突袭时,张鹏第一反应是寻找刘培强,因为担心他的安危;在危机过后,见到刘培强时,那种因担心而产生的责备式地拍打,体现出他对刘培强如父般的关爱。

到月球投放核弹需要穿越密集的陨石群,所以选拔投放的宇航员需要最优秀的飞行员。张鹏作为师傅,对徒弟如父般的关爱此时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他为了保护徒弟,不惜违规降格,专门给选拔官老伙伴打招呼走后门,让不要选刘培强。

为了投放核弹而留在月球的刘培强,因为得到了师傅张鹏的.帮助,最终乘坐一辆遗留在月球的返回舱成功脱离月球,但师傅却最终长眠于月球。我想,这也是张鹏在确定了自己要登月之后,专门为刘培强做了功课的,才让他在氧气将尽的最后关头保住性命。在自己将要赴死之时,身为师傅的张鹏却还在为徒弟考虑,这既兑现了给刘父的承诺,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里埋藏的深厚师徒情谊。

父女情:

图恒宇对女儿丫丫的数字生命延续的执念,是全剧最令人动容的部分。因为深情永远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是人类向往的情感永恒。图恒宇把对妻子和女儿的全部爱和思念,都寄托在了丫丫的数字生命上面。他对数字生命的偏执,对自己信念的坚持,甚至威胁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他在面对是坚持自己信念、延续女儿数字生命为重,还是保证人类命运为重的选择时,他偏执地选择了前者,差点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偏执和坚持,在最后关头,他创造和延续的数字生命挽救了全人类,也给了人类最后的希望——生命的转换和延续。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这位政治人物在整个事件中,担当的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讲述者,是人性中的精神支柱,生命之光。在每一次分歧和危机时刻,他以历史上的小事件来讲述人类互助团结的重要性;以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对民族的百分之两百的信任,对人定胜天那种坚定不移的强大的信念感,像一根定海神针一般,带动着身边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

影片多主角多故事线,带出的人类多重情感,情感与理智的较量角逐,展现出人性的真实和复杂,也体现出人类在面对危难时,作出每一个抉择的困难,人性的光辉最终在白骨和废墟之上冉冉升起。所以,情感才是推动人类文明延续的根本力量,而理智只是工具。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7)

看每部电影都觉得自己确实看明白了一些东西,也明白自己更多东西没有看明白,然而大都不了了之。流浪地球2是唯一一个让我思考要不要去二刷和独立思考更多的电影。于是写了很久写完了我的一些观后感,结果如下:

一方面,确实让我思考地更深了,甚至看的时候没想到的'东西再写观后感的时候竟然抿出来了。只是太耗时耗力了。

另一方面,看完影评和解析才知道,很多关键点,我一刷完全没有看明白,比如Moss是正是邪;Moss造成灾难的意图所在和经过的量子计算;Moss和科学院(马兆、图恒宇)、政府(周喆直)的关系;周喆直的“我相信我们的人”;周喆直“有人在帮我们”;Moss称图恒宇是“唯一的变数”......

我很菜,自以为懂了其实很多都没看懂。但是还是发出来我幼稚的一些独立思考罢!不枉我为球2写了这么多。

它真的是载入史册的好电影。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篇8)

一直以来,我都有惯性思维。 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续集经常是《狗尾续貂》。 目的不过是使前部良好的“声誉”最大化,实现“收益”最大化。 但是看了《流浪地球2》之后,我就不这么觉得了。

说实话,我觉得《流浪地球2》是部好电影。 因为有欢笑、泪水和思考。 与《流浪地球》相比,这一点就足够了。 其实,票房和评分是很好的证明。 所谓观众眼睛雪白,自然就知道哪个好看; 观众双脚正直,哪个精彩比赛去哪个片场; 观众的“屁股”很难拜托。 因为,只有电影才能吸引他们,让“冷椅子”坐在“热长椅”上。

《流浪地球2》的电影有很多惊险的场景。 空间站遭袭、无人机大战、“太空电梯”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核武装轰炸月球……每一幕都极具震撼力,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但是,这些还是表面的,不仅是表面的,更有价值的是在深层次上唤起人们的思考。

例如,当地球面临毁灭的巨大灾难时,她还美丽吗? 在电影中,刘培强的回答是“地球不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爱——爱遇到了美丽的——,地球上依然有美丽的东西。 爱的力量也是无限大的。 没有什么能阻止它。 即使地球毁灭,人类毁灭,我也会屏住呼吸爱你。

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依然是亲情。 刘培强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图恒宇喜欢为死去的`女仆“以身试法”,誓死奋战。 为了给家人换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刘培强决定离开家人进入空间站。 但把这张票交给妻子还是岳父,让他很为难……图恒宇对女儿的女仆只有两分钟的“数据生命”并不满意。 所以,即使弄到了进入地下城的门票,他也坚决放弃,继续科学研究,让女儿的“数据生活”永远。 当老马提示他,拥有永恒“数据生活”的女仆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时。 他选择了相信。 所以,自己溺水的时候,让女儿记住了秘密钥匙。 然后在最危机的关头,拯救了全人类。

纵观整部电影,被“灾难”和“拯救”关键词所包围。 灾难是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地球必须流浪。 另一方面,“拯救”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有人类自我拯救、英雄自警、舍生忘死、全球合作——、联合政府成立、人类最高端武器应用——、核武轰炸月球、“数据生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逆向”拯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其冷静和睿智令人印象深刻。 当人类是否“流浪”地球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灾难,从而迫使人类尽快做出理性选择。 手段可能不委婉,但初衷很好。 可以毫不费力地接受。 但是,至少漏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后,不听从人类的“号令”而进行自我判断。

如果这样的人工智能具备自我重复能力,获得庞大的`资源,拥有超强的力量……,我很担心,人类的初心能一直不被改造吗? 我觉得不一定。 人类对此不太乐观。 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心,不能有防人之心。 人类必须保持冷静,确保在与人工智能的游戏中始终保持冠军。 否则,人类有可能失去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

当然,整个电影也不是完全完美的。 例如,地球真的需要流浪吗? 在太阳系流浪,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完全没有改造太阳的方法吗? 地球上现有的“人造太阳”技术,不能进行应急处理吗? 如果在停止自转的情况下,用数以万计的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地球会像鸡蛋一样黄散吗? 而且,在地球流浪之前,真的必须抛弃月亮吗? 把它改造成“小太阳”,照亮地球的流浪之路不行吗?

确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些也不是电影能解决的问题。 电影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视觉盛宴,而不是科学研究。 更多的问题,需要留给科学来解决。 电影的其他一些不足,也基本上是白色的缺陷,缺陷不会掩盖瑜。 总之,《流浪地球2》达到了科幻电影的新水平。 值得一看。

相信《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精选9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