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二章读后感15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第二章带给我思考的几个点:
1、自尊与自信不是家长给孩子的,而是孩子通过实践获得内心的力量逐渐培养起来,外在的夸奖与奖励起的作用非常小,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感觉到自己能行,这样才能逐渐变得自尊与自信,应该给孩子多多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不断的提供这种“做”的机会,陪伴他做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鼓励。
2、“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其实大多数时候当我以平静的情绪,并且意识到自己正在和孩子做真正的沟通时,一般都会有好的结果,书中说的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自己也常用,比如孩子对某件事情有畏难情绪时,我一般会说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这种事情,然后怎么解决的,他的恐惧或者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很多。
但有的时候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时,就会为了“赢了”孩子而去和孩子去“争”某个事情,现在想想有的时候虽然赢了孩子,但是好像孩子的当时的那种表情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而自己的心里也不是那种放松释怀的感觉。
关注解决问题很重要,大人处理事情的思路与方式对孩子影响很重要,阳阳每次犯了错误的时候,奶奶都习惯用这样的方式说,都是你不听话原因造成的,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水管出了问题,阳阳第一句话也是说奶奶的原因造成的,好在经过多次观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后续遇到问题时就和奶奶沟通了,不能埋怨,而是引导孩子怎么去解决问题。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其实也是我们意识或者无意识在追求的东西。当我看到书中提出的孩子的不当行为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式上出现的错误想法下产生的这种观点时,觉得很新颖。以前思考过孩子的很多行为,有的行为我认为就是孩子为了标识自己的特别性而去做,如果这种分析假设是正确的,再上升一个层次这就是孩子在追求这种价值感。书中提到的这种恶性循环,一点儿也不陌生,如果孩子是在追求这种归属感或者价值感,但是他的想法或者不正确,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让我们感到厌烦,我们的厌烦更加剧了孩子的这种追求的强烈感,那么他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变本加厉。我想在读到这个点后,如果假设这个论断是正确的,那么我想实践,这个实践的难点在于能够每次能够辨识出孩子具体追求的哪种归属感和价值感,因为归属感和价值感毕竟是抽象的概念,而我们面对的是一次次具体的事件。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意识到这点,我想非常重要。
阳阳有段时间每次下电梯的时候,都会把手伸一下,因为担心危险,我都会严厉说他,电梯很危险,不能乱伸手。但是不起作用,反而更加重了他的逆反,后来慢慢和他沟通,孩子说担心他下去后有的小朋友或者叔叔阿姨没下来电梯就关了,他想伸出手防止电梯关掉,我就慢慢给他解释,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的,电梯里面的人没下来可以再按一下按钮,你也需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因为伸手也会有危险,妈妈也很担心你的安全问题,慢慢给他解释明白了,孩子以后也就不再伸手了。当下次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着急或者厌烦的时候,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情感,理解了孩子,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4、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有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作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这个是个老话题,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回想一下我们大人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某次犯错误,家长或者老师或者同学羞辱了你,从此就变得害怕那种羞辱的感觉,因而害怕犯错误,最后变得不爱表现自己。这种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形成之后,对一个人影响很大。越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所犯错误,才能把焦点关注到解决问题上。孩子在小的时候,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心理模式与思维模式,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家长先做好,然后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
文章中提到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1、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2、和好“我向你道歉”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个是一个实践方法,在日后的生活中加以强化。
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作者:金子
《解忧杂货店》第二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读书笔记:
克朗出身于鱼店的家庭。鱼店由其祖父创办,父亲希望儿子克朗长大后能接班,传承这家鱼店。然而,克朗却从小就热爱上了音乐,出于对音乐的热爱,立志从事音乐人的克朗中途退了学,放弃了不感兴趣的商科的大学学业,以专心致志地从事音乐创作和歌唱,期望成为一专业歌手。这让父亲很失望,也在乡亲人面前很没面子。因此,克朗憋了一口气,不成功决不回家。
三年过去了,克朗一事无成。按照业内人的话说,虽然克朗的歌很好听,但他在音乐上无新意,嗓子又无特色。这让克朗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己还能不能靠音乐混饭吃?
一天,接到妹妹荣美子电话得知祖母去世了,克朗不得不硬着头皮回老家吊丧。回家才知道父亲并没有责怪他这个不孝的儿子,而是默默地支持他,不和他联系是为了让他安心创业,取得成就,这让他感到很愧疚。回家吊丧期间看到父亲为了这个家劳累过度而倒下住进了医院,克朗陷入了深的自责。克朗想,算了,还是回家继承父业吧。就在他纠结,心胸充满矛盾的时候,克朗想起了镇子里有一个“浪矢杂货店”能够帮人排忧解惑。小的时候为了多得压岁钱他曾经给这家杂货店写过信,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如果那家店还在,一定能帮他解惑,解除积压在他心中的苦恼。就这样,三个穿越时空的小偷又当起了“咨询师”,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使得克朗鼓足了勇气,为了梦想而努力。
克朗的歌曲始终没能登上舞台,他想,自己的音乐总应该有人听吧。圣诞节时,他来到一家孤儿院,为孩子们义演。一曲自己创作的《重生》打动了坐在角落里少女小芹。小芹和弟弟因被父亲虐待而住进了孤儿院。她是一个极富音乐天才的少女,听完克朗的演唱,小芹能一字不差地记住乐谱,并且复唱。
夜晚,孤儿院发生了火灾,克朗为了营救小芹的弟弟而献出了生命。当他背着小弟弟冲出火海的时候,脑海里只有一个画面,那就是旧杂货店回复的书信:“你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绝不是白白付出,我相信,将会有人因为你的歌而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也必将流传下去。请你始终坚信这一点,坚信到生命最后一刻”。
数年后,在人山人海的体育馆内,天才的小芹为观众们演唱《重生》。“这首歌是我的成名作,但它还有更深的意义,这首歌的作者是我唯一的亲人,我的弟弟的救命恩人,在一场大火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我弟弟的生命,如果没有遇到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所以我这一生,都会一直唱这首歌”。
读书心得:
追求梦想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来世一场的权利。但是,追求的是什么梦?我们必须认真地审视。如果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个人出名,为了自己快乐,那么永远也得不到。而因感恩之心,利他之心去做的事情就不觉其苦,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就会享受到人间幸福。
从关爱自己的家人开始扩展到公司同事,再扩展到客户和供应商,再扩展到社区和社会,最终扩展到国家和人类,这种以更高层次的“利他”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也能得到他力和宇宙力的帮助,事业必然成功。
《生命的重建》第二章读后感1500字:
第二章的标题——你有什么问题,它的副标题是——我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我一直在思考,这两个标题有什么关系。联系作者在本章说的:“问题”很少是真正的问题,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平时在生活里都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但是我们并没有抓住根本,没有看清自己的内心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这几天我在做书里的“应该——可以”练习。有些事情当想到“我应该”的时候,转换一种思维,把它换成“我可以”。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主动权。“应该”总是有被要求、被强迫的感觉,而“可以”往往代表着有很多个选择,我只是从这多个选择中选择了一个我愿意接受的,或者说我想接受的方式。这让我非常愉快。(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愿意接受”和“想接受”某种程度上重复了,但是内心里又不想删掉其中一个,于是就这样两个都在吧。)
这个转变让我想到了与人交往中表达方式的转变。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应该”要求自己、要求别人,表达出来的东西可能自己不舒服、别人也不舒服,导致我们在沟通中埋藏了很多的障碍。如果“我/你可以”这种主动选择、主动承担的情绪与行为占了主导,那么,它可能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润滑剂。
另一个练习——照镜子,这个我感受特别深刻。在前些年里有几年我是不照镜子的,虽然经常站在洗漱台前的镜子面前刷牙、洗脸、梳头,经常站在穿衣镜前更衣,但是我一直都不敢直视镜子中的自己,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所以,那个时候我是看不到自己的,也是不愿意看到自己,躲在黑洞中自怜自艾,人活得灰头土脸。现在我经常对镜子中的自己微笑,对她进行肯定,又因为现在技术的先进,手机可以自拍,所以我把自拍当成了一种照镜子的行为。有时候我会把前几年拍的自拍照,跟现在的自拍照进行对比,从面相上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这也给了我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我觉得这里边的镜子有一个镜映的隐喻。最初的镜映,来自于父母对儿童的正向反应,它可以维持我们的自尊和自我肯定。如果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的正向反应,儿童可能会觉得“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并将这种自我暗示延续。我们通过这个照镜子的练习,又是在当下的生活里,能够帮助我们修复这一部分残缺,提升自尊和自我肯定,从而坚定:我——值得被爱。这也是一个帮助我们寻找、提升自我价值的途径。
这章里提到了一个减肥的方法,说到:“节食并不管用,真正管用的节食是精神的节食——减去消极思想”。这一点我也是身体力行。现在的我已经比一年前瘦了十几斤,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改变是思想的改变。有时候我们乱吃东西,或者吃得太多,并不真的是因为肚子饿了,有的时候是精神饿了。我常常为了对抗焦虑,通过吃这种不停的运动,来转移注意力,从而把焦虑的水平降下来。我还会在特别难过、吃的很多的时候,通过感受胃痛,来觉得自己还活着。肥胖只是一种结果,而它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我们看清它背后的心理因素,把这些心理因素疏通、解决了,肥胖就会自然而然消失。
任何时候开始改变,任何时候开始自我觉醒,都不算晚。这章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按照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天下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就像这一章副标题说的: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内心。人从生下来是具有天生的智慧,可以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一部分天生的智慧往往丧失了。如果能在自我觉醒中,把这一部分智慧找回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活成自己的样子。作者:清泉与远山
《阅读力》第二章读书笔记之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正如作者所言,阅读时代的好与坏,不是谁能给出标准,因为每个时代在阅读上有良好的表象或者相反,终归是后人总结观察出来的结果。今天读的是《阅读力》第二章《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但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从远古时代甚至文字出现之前的泛阅读到当下的“全民阅读”,总是有一些共性的良好因素,作者将其称为“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从六个维度总结了阅读好时代的特征,我觉得还是相对全面的。
特征之一:社会转型。
纵观历史,大凡阅读状态良好的时代,往往是社会转型期。
按时代的发展,首推的当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当时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儒家、法家、道家等等,百家争鸣。还记得《芈月传》中,秦王带着女扮男妆的芈月来到“四方馆”的情景吗?四方策士百家云集馆内,对于治国方略进行辩论大赛,围观群众投竹签支持,每天最后看哪家箱子里竹签多就得奖励。当然,这里的四方馆不是秦朝的产物,而是隋朝的。《芈月传》中安排秦老伯设置四方馆,容纳百家争鸣,兼听明理,吸取各家之长,或许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借用了隋朝的四方馆这一名称。这当然是后话。
战国之后,汉代的也是一个转型期,汉武帝刘彻废除了“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改以独尊儒术,积极治国。他在位期间开创了朝廷主导的教育事业,在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主要是开展儒家经学教育。当然这与后面提到的名人领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到唐代,就想到一个词“开唐盛世”。唐初就出现了重文的好风气,说到唐代,就不得不说到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一个个重量级的大诗人,促成中国诗歌创作的鼎盛阶段的到来。对于阅读好时代来说,宋代那也是杠杠的。你看宋朝皇帝宋真宗赵恒就发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读书多好啊,有吃的,有钱,还有美女。想一想,皇帝这样一说,那些个老百姓,不得拼了命地读书啊?这不,古代诗词中,宋词也是相当了得的,光陆游一人就阅读就写了三百多首,真是乖乖龙的咚啊!
在宋代之所以称之为阅读好时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书院的盛行,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些读书会,读书论坛啦,反正民间的,可是要知道,就是这些草根民间的,自下而上的阅读组织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前不久,网上还在讨论,为什么晚清民国有那么的大家?是教育的先进?是理念的前卫?其实,在晚清民国期间,阅读相当活跃,主要是西学东渐,读物空前丰富。在书中介绍生活书店门前排起长龙的情景,真的,在我身边的小县城难见这样的盛况,不知外面的大都市是否有这样的美景。
特征之二:写作活跃。
读与写从来都是不分家的,但凡阅读盛行的时代,那么它的写作自然会活跃起来。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诸侯割据,各门各派都努力以学说独创取胜。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汉代,诞生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汉纪》《吴越春秋》等等流传后世的经典。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汉代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是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当然还有一个《说文解字》,也是汉代的哦!汉乐府民间诗歌,比如我们小朋友学过的《江南》《敕勒歌》啦,这都是汉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贝。
唐代,一个重要的推动阅读的举措就是“科举”。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嘛,唐代的高考除了考历史文化知识,还考诗赋,后来改成了考诗歌,“以诗取士”,哎,难怪会写出那么多的好诗,难怪那么多好的诗人都是当大官的。想起贾岛因“推敲”误闯韩愈军队的情景了,韩是大官哦,却因推敲二字与贾岛成了布衣之交,这也算是佳话了。
宋代文人治国,写作自然十分了得,唐宋八大家,宋代的就6位,这不是空得的。“一时舆马之众,饮水池立涸”,呵呵,这宋代书院也是相当的火爆。
明代,就出现了令后人诟病的八股文,然后在八股文的压榨之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通俗小说,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就在明代产生,那也是相当了得的。
晚清民国,写作也是百家争鸣,中西碰撞,小说革命、文学革命,激发了写作的繁荣,所以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时期。
特征之三:出版繁荣。
有了写作的活跃,自然就了出版的繁荣,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链。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与龟板刻画,那是进步不是一点点。
汉代处于甲骨、青铜、石头、简牍甚至纸张的转型时代。蔡伦这个人太了不起了,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书籍的出版,是推广阅读的大功臣。
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术,特别是宋代,出版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
后面的明代、晚清自然不用说,有出版的市场嘛!我还是说,有写作的活动,才催生了出版的繁荣,一切新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就像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就催了电子阅读,既而就催生了博客、朋友圈、公众号等电子媒体的发行。
特征之四:政策开明。
政府的政策是鼓励阅读还是轻视阅读,甚至封杀阅读,这是阅读好时代还是坏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作为倡导读书的政策,最开明也有效的莫过于开科考试。汉代的“选举入仕”,隋唐的科举制度,“学而仕而优”,都在说明读书造就了人才,读书成就官员。现在高考制度,不是同样如此吗?农村的孩子,不就指望着通过读书来鲤鱼跳农门吗?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父母就常说好好读书,考个师范就是国家户口了,就不要再下地干活了。
大凡延续时间比较长的朝代,都是比较鼓励阅读的时代,这话有道理,也是有历史考证的,是有说服力的。
特征之五:名人领读。
说到名人领读,我们说会想到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学富五车、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带经而锄,负薪挂角。悬梁的是苏秦,扎大腿的是孙敬;没钱买烛火,就找了萤火虫的是车胤,雪地里看书的是孙康,那个借邻居家灯光的是匡衡,扛着锄头读书的是兒宽,背着柴火的是朱买臣,牛角上挂着书的是李密。记得小时候的文具盒上就时常印着这些人勤奋苦读的故事呢。我们不也常常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吗?
古代领读最牛的是宋代的皇帝,宋真宗的劝读文,“开卷有益”也是宋太宗创造的。皇帝一读,官员就读,官员一读,百姓自然就读了。
你看,《朗读者》节目中,10多期的嘉宾曹文轩、郎平、杨利伟、柳传志、刘震云、单霁翔、濮存昕等各行各业的名人。《江海晚报》就有报道“校长应是学校的‘首席阅读官’,要努力构建校长、教师、家长、社会促进阅读联合体。”校长是首席,老师自然会跟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想起那些宋代的草根书院,看来,上下合力,才能真正地推动起阅读来。
特征之六:蔚然风气。
有了前面五个特征,阅读蔚然成风,那是必然。在古代官场的圈子里,出身、门第,谈吐、书法、辞章、风度、名望、口碑等都是官员被评价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只能读书喽,不读书,混不下去啊。
读书的好风气,也就是主流社会提倡读书的态度十分明确而形成的。
耕读传家,这个词也能较好地体现古人读书的一个风向,普通人家当然希望孩子能够读书出人头地,但不是生命的全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耕度日是农家生存的需要,难怪古代那些隐士要回归田园生活呢,读书同等重要的是种地。不过像范进那样以考试为终极目标,发痴发狂的也是小说中才有的个别现象吧?
有了好风气,就不怕没人读书,氛围很重要,于阅读而言。作者:张小懒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优质读书心得]昆虫记第二章读后感汇集(9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钢铁第二章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