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观看心得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观看心得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书是阳光,能照耀万物之灵。读好书,好读书,一直都是长辈教导我们的至理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优秀的读书心得在哪可以看到呢?或许"《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心得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心得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夏雪梅博士的新着。正如着作封面所提的疑问: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改善教师的教无可厚非,但教完=学会吗?做完练习=掌握吗?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学习的发生。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的效果也应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味地将课堂的问题归结为教师的“教”,那么,教师的责任也未免太大了。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科情感、同伴及师生关系等等。为此,课堂观察还可成为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工具。乍看书名真有些疑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与其他的课堂观察有什么差异?作者关注“以学习为中心”的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样的课堂观察才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如何进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实际上,我的疑惑也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课堂观察”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学录音录像就被拿来作为教学分析、辩论和反思的重要素材。课堂观察首先被认为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常常运用自身拥有的概念系统对自己或同事正在做什么进行分门别类,而后条分缕析,进而反思建议。在这样的逻辑之下,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在一个概念系统引导下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拥有一套能够运用来分析自己教学的概念工具。于是,以往的听评课也主要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仪表仪态、教学语言、教案设计、巩固复习、新课导入、新知讲解、重难点把握、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作业布置等等。也便有了诸如崔允漷教授提出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视点”等。课堂观察的维度成为了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量规;课堂观察的记录成为了改进教师教学建议的理据;课堂观察的过程成为了教研活动的抓手。课堂观察更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从“教学中心”转向“学习中心”,为课堂观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循着“学习观察—收集证据—分析解释—做出决策”的模式,为课堂研究做出了良好的范例;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类的目标达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课堂中的积极学科情感,课堂中的社会关系”五大类的观察领域,借助8+10+5个观察单,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提供了脚手架。于研究者而言,此书是“芳林新叶”;于实践者而言,有“柳暗花明”之感。

书中的“课堂观察”的新价值是由教师教育兼顾学生成长。教学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学,改善教的目的是促进学。以学习中心的课堂观察,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更直接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好。当然,无论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研究,并非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出发点进行的研究,最终都将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着眼于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通过观察获取数据、收集证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最终寻求解决办法、做出决策。可见其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学”视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对“学主教从”理念的再度体现。夏雪梅老师的这本着作,读后感觉有四个特点

特点1:五维度的分析框架。该论文提出了五维度的分析框架,是可以实际操作的。非常真实的从教学现场中来的生动资料。

特点2:揭示了教育现况与未来的拉锯战。该论文揭示了我们教学改进的两种取向。第一种是效率取向。第二种取向是个性化。我理解的个性化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找出他的潜能,用定制化的教育举措,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特点3:解释学生学习多样化的必要性:课堂观察。该论文提出这个工具不仅可以用于观察,也可以用于解释学生学习。

特点4:建构一套具实用性工具来探究学生学习。该论文整篇都是在探究学生的学习,但不是停留于理论的探究,而是着力探索实用性的工具。

同时,我想到最多的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集体听课是教研活动中的常见方式之一,课堂观察量表在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中运用价值非常大。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分配不同的观摩教师分别记录与评价综合量表中的某个特定维度。在听课后,根据个人的记录与评价进行交流与研讨。这样可以避免通常在教学研讨中常见的随意性与主观性,也能大大提高听课、评课的效率与质量。

1、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内教与学的状况所进行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需要教师具备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我们开始的时候观察量表以改编别人的量表居多。由于不清楚量表背后的理论假设与问题指向,所以量表中原有的一些指标就不好观察,也不好记录,更不好推论。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观察量表是现阶段正在进行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开发和合理运用都需要教师具备更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2、课堂观察的课程应该以常态课为主,结果应作用于实际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有心理压力,害怕自己的课上得不好,上课存在较多的表演成分。我们认为课堂观察不是观摩公开课,而是常态的教学行为的教研研讨,为日常教学提供改进建议的'依据。我们在操作中要求被观察的教师应尽量展现课堂教学真实的一面,不要通过表演来遮掩存在的问题,否则会使课堂观察失去价值。

3、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对课堂观察的参与和对观察结果的研究,是教师从事专业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观察可以促进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它也是教师间思想碰撞,交流经验的一种高水平的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好的途径。

我们教研组在去年也运用了课堂观察量表,教研效果也更有针对性了。读完此书我越发觉得量表设计的切入点尽量要小。开始设计量表的时候,总想用一个量表包含所有的项目,描述性的项目太多,操作起来极其不便。使用实践的过程发现量表的设计越小越好切入。譬如我们有一位老师观察点为小组合作的参与人数记录。她记录的小组有效发言人数只有1人,得出教师问题设计的太难,在小组内很难产生合作探究的可能,需要教师讲解的结论。我们把课堂观察的点设计的点小一点,由小见大。有效的课堂就是由一个个的小点所建构。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又出现更多的问题。探索实践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我们构建切合实际的有效课堂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我们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集体听课是教研活动中的常见方式之一,课堂观察量表在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中运用价值非常大。实践证明,运用好课堂观察量表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听课、评课的效率。

最后请允许我用李开复先生的话来作为结尾:“真正的勇气是要能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度量是能自我控制地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不为它们烦恼;真正的智慧是能够分辨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一件事情,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可解的问题上。”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扩展阅读

关于高效课堂的读书心得体会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4、高效课堂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看老师,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处在引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高效课堂,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我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2016有效的管理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光有心还不够,还需要纪律和规程。《有效地管理你的课堂》一书如是说.

美国的三位教育家:埃弗森(evertson,c),埃默(emmer,e),沃瑟姆(worsham,m)合写的这本《有效地管理你的课堂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一本力图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全方位指导的课堂管理领域的著作。

从书中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首先,教室布置要能体现你的教育理念;第二,要通过描述、演练、反馈、巩固规程,建立起明晰的课堂规范和期望;第三,借助于作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传达作业要求、到过程性的监督完成、直至检查反馈,有始有终,形成习惯;第四,开展和实施教学时,为了流畅教学需具备三种能力:预防不良行为,课堂节奏的管理以及保持小组学习注意力的能力;第五,管理学生行为时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尤其是不当行为要及时处理;第六,过激的问题行为及特殊个体或群体的管理,要关注问题行为的种类,并引入目标管理意识。这些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的指导可以说是十分明晰的。

仔细阅读该书,我感到非常温馨,也非常欣喜。温馨,是因为该书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很让人感动;欣喜,是为我能从书中获得切实可行的课堂管理策略和技巧而高兴。读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授课堂管理技巧。尤其是《建立规范和期望》和《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两章对我的帮助最大,对我今后如何更好地管理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第二章《建立课堂规范和期望》中,对有效管理的课堂进行了如下描述:有效管理的课堂是顺利推进的,它以最少的混乱和停顿,给学生最多的学习机会;它的布局合理、井井有条,利于开展互动和完成组织活动。因此,教师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课堂,不但需要对学生确认学校的纪律和规程,还要制定你自己的课堂纪律,纪律的规定在4到8条之间,能写在教室里醒目的位置。书里告诉我们可以提4条有效纪律:1,尊重所有人并礼貌待人;2,准时和准备充分;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4,遵守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在向学生说明纪律时,还一定要告诉他们你的具体期望不仅仅是不能做什么,还有能做什么。并且要保证这些纪律要求在日后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执行。

读到这一段,让我对于为什么开学初的纪律教育总是不给力?这一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原来,我每次在开学初对学生费了一堂课的劲儿所讲的纪律要求,并不是没有用,关键是我讲的方法、内容以及日后的执行度都不到位,仅仅是走过场,怎么能期望取得好的效果呢?有效的开学纪律要求要讲的少、讲的具体,要从正面强调期望学生能做到什么,同时也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将采取什么样的惩罚给予告知。在第二节课开始,就要不断巩固对纪律的要求,同时还应让孩子参与纪律的制定,使学生感到纪律是自己定的,那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也能大大提高了。想通了这个问题,使我对下学年开学的课堂管理充满了信心。如果我能做好的话,岂不是向有效教学又前进了一步吗?

心得体会:干部读书心得体会


今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长李源潮在干部学院举行的2008年春季开学典礼上勉励广大学员做一个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眼界宽、思路宽是一个知识经济信息全球化时代新型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但是,胸襟宽这一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修养,一些领导干部却并不具备。李部长的话虽然是针对更高一层干部提出的,但对各级干部同样有很深的寓意。因此,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在胸襟这一人性特征上加以改造,使之变得宽广,泽福于民。

在读书活动中,我对一本名为舍得放下,就是智慧的书籍进行了深入思考。体会到三点内涵:

一、放下是种胸襟

放下就是放弃。人生中有许多追求,千差万别,但它都是通向人生目标和价值过程中的美丽实践。放弃某些追求,是痛苦的抉择,是毅力的考验,是人生目标的重新定位。如在从政目的上,着眼一己之私,而没有为民造福的胸襟,不是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而是对自己负责,让自己心目中狭小圈子里的人开心;在从政行为上,热衷表面文章,没有求真务实的胸襟,图虚名、争利益,贻误了宝贵的发展时机;在自身要求上,标榜以身作则,却无清正廉洁的胸襟,事事异人,处处摆显,攀比心态严重,离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形象越来越远;在对待同志上,表面一团和气,无与人为善的胸襟,常常暗怀不满,睚眦必报,没有互助的念头,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等等。这种胸襟不宽严重的官场心理疾病会害人害己,必须坚决地摒弃。如果对放下思不透、想不通,不经过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彻底改造和洗礼,放下只能是一句空话,胸襟永远不能宽广。

二、放下必须舍得

权力会给某些人带来金钱、物质、美色甚至更大的权力的自我满足和享受,要放下这些就必须舍得。所谓舍得,只有舍了这些,才能得到另外一些。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为官的选择;一边是真金白银,一边是清白平淡,取舍就在一念之间,因而,舍得是要有深厚的思想功底和综合的政治素养。党的宗旨早就指明了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实践共产主义的漫长过程中,许多同志出现了偏差,着眼于了眼前利益,追求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舍弃了集体和国家利益,舍弃了人民的利益,最终得到的是无尽的骂名和人生的不自由,乃至是生命终点。如成克杰、陈良宇等等党内的腐败分子和我们身边一些活生生的反面典型。其实生活的过程中不乏正反两方面的启示,正是常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去与党纪国法和道德抗衡。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待遇,已足够我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可让我们安心地为党和人民工作,还有什么让我们不舍得放弃对更多财富和权力的追求呢。欲望不加以控制就会无止境地蔓延,它只能让你走进深渊。

三、放下要有选择

放下也不是把所有的都放弃。对一个共产党干部来说,它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如放下什么都不做,四大皆空,看破红尘,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是一个不合格干部,党和人民都不需要这类干部。党的干部应该是勤政、廉政的。勤政是指干活,廉政是指干净,对领导干部来说,勤廉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我们不该放弃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事业服务。现在也有一些干部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这是一种观念上的偏差和错误,是缺乏取舍的智慧。七品芝麻官有句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阐明了无功便是过的道理。因而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有明智的放弃,更要有执著的追求,懂得何事该放弃,何事又不该放弃,真正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博问思辨行领导干部如何读书一是博读,即博学之。古人有由博反约之说,博就是广博,约就是专精。其意思就是带着某种问题去博览群书,从群书中寻找启发和论据,以进行专精研究。博览群书首先应当是学习基础知识。新加坡有家书店,提倡读书的好处,在墙上这样写道:书是书,输是输;有书不会输,输的不会是书;输了要认输,不要怪书;看书不会输,不看书就会输;怕输的人看见人家看书他也看书,看书的人喜欢别人看书;无书不怕输也会输;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这个很辩证,讲了读书与输赢的关系。现在党中央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更要带头多读书。学习要善于统筹时间,利用好边角余料,就能积少成多。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妥善解决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身世界观改造的实际。鲁迅在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时说: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他又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主席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他说读书的方法无非是两条,一是要用联系的方法看书中的人物、事件,二是要学会当评论员,当书的奴隶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又是另一种方法,他曾经坦言,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他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朴方说,邓小平读书从来不在书上写字,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都是熟记在心,融会贯通。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和方法,要善于学习、总结和借鉴,力求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

二是问读,即审问之。古代王充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更重要的是问,只有会提问题,才会做学问。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茅以升有个独特的教学方法,每堂课的前10分钟,指定一个学生就上次学习提出一个疑难问题,如果你提不出来,就要下一个学生提,然后你来回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好,甚至连老师当场也不能回答,那么就给这个学生满分。这个办法实施以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业大进。教育学家陶行知观摩以后,大感兴趣,认为是教学上的革命。朱熹曾经描述人们的认识过程是,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就是带着问题去读,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求知当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希钦斯指出:检验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就是看看他对自己无知的程度心中有没有数。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无所知,是高明的,不知道自己无所知又表现得好像知道,这就是缺点。要了解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三是思读,即慎思之。由感观得来的知识,必须经过大脑思索、逻辑推理,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也是强调认识过程第二阶段的重要性。如何思考推理呢?孔子的举一反三和一以贯之,既包含了归纳和演绎,又包含了类比和联想,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能不能掌握这个方法,是学问能不能长进的关键。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要敢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认识。当然,思考的基础是阅读。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只有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个问题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心入脑,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我觉得一个干部要注重并善于总结。一个领域的工作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其理论和实务是什么,需要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什么成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需要总结;一件事情办理的速度和质量如何,需要总结;对一个问题的处理,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否对头,需要总结。四是辨读,即明辨之。经过慎思得出的认识还要经过明辨而检验。我们讲明辨,就是要按一定的科学原理、历史事实、技术手段、价值取向,对获得的认识进行两由两去的加工,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其认识更加接近真理。古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体现了认识论的观点。

我们认识事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象阶段,是经验性、技术性的阶段,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经过分析、推理、归纳、演绎,认识上升到第二阶段,也就是把握对现象的本质阶段,从而对山和水的认识有了不同的飞跃,从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通过对感性认识的理性处理,去掉了歪曲本质的现象,留下了反映本质的现象,认识更深刻、更宽广,此时便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了。读书也要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境界,进入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境界,最后领悟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第三境界。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发扬挤劲、钻劲和韧劲,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五是行读,即笃行之。读书就要讲笃行。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凡有作为者,都注重读书与运用的结合,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今天,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领导干部加强知识的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很重要。一是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应该如何引导使之趋利避害,从总结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增加工作实效。尤其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三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一些人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等考验而败下阵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放松了读书学习,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我们党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领导干部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内在素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

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心得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观看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