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末日哲学家观后感

末日哲学家观后感

电影《末日哲学家》观后感。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电影《末日哲学家》观后感”,欢迎你的品鉴!

电影《末日哲学家》观后感

哲学之于现实,就像手淫之于做爱。最后一节哲学课。

老师与学生、哲学与现实,在不可调和的对立与碰撞之后,哲学老师泽米特,对与他关系暧昧的A+学生佩特拉说:知道天启之灾的真正含义吗?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揭示你所未知的事物,自黑暗中走出。佩特拉回答:听起来很美,但还能更好。之前,她已明确表示,爱那个在老师眼里也许并不聪明的学生詹姆斯,并请老师不要妨碍她。老师起身离去。

随着一声枪响,泽米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是从黑暗中走出了,还是进入了黑暗呢?这是一部令人回味和思索的电影。

哲学课的课题是:当天启之灾来临。模拟的灾难是核爆。21名学生,10人能进入给养有限的避难所生活一年,他们的第一要务是繁衍,他们拥有的技能也都将服务于这一要务。人选成为关键。在残忍面前,一名学生退出了。其余20人通过抽签获得了各自的职业身份和技能。进入避难所的10人,则是通过举手表决选定。

模拟进行了三轮,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轮,老师泽米特定义自己为神秘人。未知身份未知技能,他在冒险,但他很自负。

诗人最后一个亮相,也是最后一个落选,你们不会选他进避难所的,诗人会为世界带来什么呢?我们得认清现实,他的能力毫无用处。泽米特说。猝不及防,他一枪打穿了诗人的额头--相较于核辐射的洞穿内脏,目前的死法足够仁慈,这是老师给出的杀人理由。学生们面面相觑,佩特拉向男友詹姆斯小声表示,不希望和这样的人呆在一起。学生们使了一个小花招,把老师关在了门外。10人变成了9人。他们比预定的一年多活了几周,最后集体缺氧而死,因为出口的密码在老师手里。

这可不是天堂般的一年。面对天启之灾,生活在避难所里,在最好的情况下,也称不上愉快。实情则更糟糕,你对着日历沉思,想知道此番苦痛的终末,是否意味着又一轮磨难的开始。--这是学生们的感受。他们在里面,每天看着门外老师的尸体被野狗啃食,他们吃了带进去的两只小乌龟,甚至吃了患脑瘤而死的同伴的尸体。

课堂上,学生还在与老师争论。认为老师掌握着密码,只是巧合,且有失公允。

老师:爱因斯坦说了,巧合不过是上帝藏匿踪迹的方法。

学生:这么说,密码是上帝给你的?

老师:我说神秘人,意味着任何可能性。你们可以接纳我或排斥我,在不了解我的情况下,你们做了错误的选择。因为你们不知道,我是避难所的建造者。

第二轮开始。同样的身份,不同的选择,参考了第一轮失败的经验。一段时间下来,由于生存的压力作祟,避难所里的4个女子都未能怀孕。

老师提出,以繁衍为要务,一个女子配多个男性伴侣。

哲学并非道德,逻辑也有极限。

当即有女子反驳,不可能和不爱的人发生性关系。

老师:人类生而就有缺陷,比起实际存在的,我们更相信自己感觉到的。这意味着我们之中心灵柔弱的人,很容易受到激烈争辩的挑拨,即便那些想法糟透了。我不会容忍你,害我们走向灭亡。

他用枪逼走了其他学生,单独留下女子,却不料藏于暗处的女子男友冲出来。搏斗间,老师的耳朵被铅笔插入。他冲向门口,输入密码,打开了避难所的大门。辐射的火焰瞬间吞没了所有人

重回课堂,詹姆斯揭穿了老师泽米特抽签的阴谋--装卡片的盒子有一个秘密夹层,第一个抽签的詹姆斯和第二个抽签的佩特拉,职业早已固定,分别是:农夫,同性恋;结构工程师兼电气工程师。两个人都很重要,不至于落选,但在繁衍要务中,詹姆斯却只能看着佩特拉与老师发生性关系而却步。他对着佩特拉的背影说:不跟你上床,不表示我不爱你。这一对现实中的恋人,被强行分开。如果抽签暗藏了阴谋,那么,这种分开,是否就具有了黑暗性质呢?

老师请詹姆斯阐述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有个人打小被锁在洞穴里,看到的都是投影,听到的都是回音。所以他以为的现实就是他的所见所闻。有一天他摆脱了枷锁,才意识到,人影不过是人身体的投影,回声不过是人声的反射,他原先对于真实的理念不过是幻象。

老师说:和你有点像,不过锁住你的,是特权和好运。看着优美形体的幻影,听着成功过往的回声,认为这就是事物恒久、真实、确凿的模样,现在你终于透过现象看见了真相。这不叫报复,叫教诲。

詹姆斯说:我管这叫欺骗。不明白为什么叫我成为一名农夫,为什么不是花匠?让我完全没有入选的机会,岂不更好?

第三轮开始了。

老师对詹姆斯说:这一回,你是个花匠。

然而,佩特拉站了出来。征询大家同意,她承诺一视同仁,由她选定进入避难所的10人。

我们听听佩特拉给出的理由。她摈弃了实用主义的考虑。前两轮落选的人大多被选定进入避难所。

葡萄酒拍卖师--智商奇高,聪明。

老师在一旁讥讽:真丢人,A+已经离你远去。

时装设计师--打扮促进自我,自我激发生产,生产重建文明。

老师再次为佩特拉评分:A-。

诗人--如果你让诗人有机会自述,就会知道,他会用纸牌变魔术。

竖琴演奏家--自闭症是上天的恩赐。

歌剧歌唱家(因为喉癌,三年后将失声)--也许我们活不到三年,我宁愿在音乐中长眠,随后迎接万物的终结。

杰克(同性恋)--你的性取向是这么不同,这么美。我们希望你的血脉能留在基因库里。

种花的詹姆斯,入选。

老师以密码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时,过目不忘的士兵报出了那一串密码。他落选了。

一年的时间里,他们过得快乐而充实。艺术、文学、工程技术,伴随着他们。他们造出了竖琴,演出莎士比亚喜剧,听诗人定期朗诵诗歌

一年以后,他们全部存活,从避难所里出来,却由于技能所限,无法在核废墟上重建,使人类繁衍。

老师躲过了核辐射,他从一个深深的洞穴里出来,像一个野人。

未进入避难所的9人,驾驶小船去了海中的一个岛屿,3个男生遇难,剩余的一个男生利用自己的技能盖了5所房子,供5个女生住宿,他则像个国王,从周一到周五,分别去不同的屋子里留宿,周末休息。他恰恰是一个不育症患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育不表示绝对没有机会,实验得多了,机会就会显现,正如给猴子无限的时间敲击键盘,它一定会敲出一部完美的莎士比亚剧作。

老师总结了这轮悲惨的失败。

佩特拉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以反驳老师:悲惨而震撼,但没说对。人生苦短没错。未臻圆满当然,有时,但我们不在乎,因为这就是我们选择的道路。当死亡来临,我们并不抗拒,而是欣然接受。

老师彻底败下阵来。

通过对过程的回顾,我们渐渐理出了电影所要揭示的意义。

一、老师在第一轮自比神秘人的时候,他的哲学头脑在主导他的行为。哲学是统御,是上层建筑,对行为、甚至人类未来,都具有指导和决定的意义,甚至可以提升到上帝的高度。作为哲学老师,这成为他固有的思维模式。第二轮要求一个女子与多个男子结成性伴侣,出于繁衍的考虑,这时候的哲学,除了理性,已经丝毫不掺杂情感了。第三轮他的最优学生佩特拉的表现,显然令他失望至极。除了强调精神的现实的愉悦,佩特拉已经堕落到与哲学背道而驰了。牺牲自我成就社会的重任,没有人可以担当。

二、关于诗人、竖琴演奏家、歌剧歌唱家等等,他们在社会重建中的地位,显然是排在农夫、电工、骨科医生之后的。也就是说,人类生存是基于基本而实用的技能,当温饱解决,才上升到精神领域的愉悦。在此,佩特拉等学生作为一群文明相当发达社会下的群体,显然未能真正领会哲学老师的命题。

三、泽米特一直希望的,是用聪明人用过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头脑,探求现实中难以企及的想象世界。他始终认为詹姆斯配不上佩特拉的聪明,而他自己才是与佩特拉最完美的结合。他遗憾佩特拉与詹姆斯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他希望佩特拉留在本市,上一所另外的好大学。佩特拉回答:聪明不代表一切。我爱他,所以别去烦他。这里,再一次验证了佩特拉以感性取代理性的倾向。也许,她根本就不是泽米特欣赏的那个得意门生。

二轮当中,泽米特对詹姆斯的看似刁难,是真的刁难,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教诲--前提是学生足够理性、足够聪明。然而,连佩特拉尚且如此,又怎能指望詹姆斯受教呢?他对学生的寄望太高,必然导致失望,甚至绝望。

四、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哲学家与诗人,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第一轮击毙了诗人,他似乎格外优待诗人了--当然,他最后击毙了所有未能入选的学生;第二轮他说,诗人的位置我来取代--这仅仅是指那个名额,还是暗示了某种联系呢?到最后他的自杀,与他杀诗人的果决完全一样。这内在的关系,真是比较复杂。理性与诗性、神性,该如何更好的融合呢?有待探讨。

五、关于老师的自杀。

三轮下来,老师受到的打击已经不小。

在此,想谈谈所谓的师生恋情。观众看到了佩特拉的表现,不仅仅是最后,电影一开始的床戏就是她和詹姆斯的。她温馨提示他不要睡回笼觉,以免上课迟到。她对他的爱情在所有细小处皆能见证。她对詹姆斯隐瞒了她与老师之间的暧昧关系。

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她的A+成绩是她与老师肉体交换所得。他显然不爱老师,也很难看出她爱哲学--她最后选定入避难所人选的时候,老师给出的分已经很低了,在詹姆斯身上,她连起码的哲学基于聪明这个事实,都不能给出理性的认可。

这个假设没有根据,只是依据了她最后哲学课的表现。

老师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理想开始幻灭--他的哲学救世的理念,在他所有的学生身上都是失败的,佩特拉便是代表。

他最后向佩特拉解释天启之灾的意义。他们同时将头碰触到一扇门板,门板却隔开两个人,也分出了两个世界。

哲学家老师由未知走向已知。他嘴里说着自黑暗中走出,其实,他正坠入黑暗。他是一个走出者,也是一个走入者。黑暗,当中有着混沌的光。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恋上哲学家影评观后感


《恋上哲学家》是一部由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瑞士四国共同联合制作的电影,影片故事情节丰富曲折,画面震撼,纷繁复杂的剧情让人意犹未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关于这部影片的讨论,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从一帧帧静态的旧照片中渐出至19世纪末的欧洲,实在赏心。导演自述她17岁看完Salom的自传后彻底被她迷倒,拍成电影应该是了却了心愿。布景华美、服饰考究,影调细腻,选角亦是形神皆备,用心之作。

从影片的名字即可知导演要围绕Salom情史做文章。导演用了不少篇幅塑造出一个打小就非池中物的天才少女二八年华立意不婚列国求学终身探索真理,她有质疑有笃信,有克制有颠覆,理性得彻底又感性到非常,情人知己两不误。和女主角同等戏份的男角皆不是过场绿叶,如果熟知他们的喜恶和才学,则对片中人物形象对白自然心神领会。正是以上种种铺排,才使Salom这个角色在与名家的思想交锋和情爱纠葛中的演绎,丰满生动,即使你没有看过她的著作,也注定留下鲜明的印像。

众所周知Salom的裙下臣和朋友圈尽是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托尔斯泰契诃夫弗里达这些个大V随便拧一位出来的都是天才皇冠上的熠熠明珠,他们彼此互为攀登智慧之巅的引路人,这种友谊谁不向往?Salom坚定地凭自由意志活出自己,她说不过是想由自己掌控命运,并非想改造世界,但却不折不扣成为以思想智慧学识人格托举起天才的奇女子。

我非常喜欢片中保尔、尼采和Salom三人嬉戏的画面,意境绝美意义非凡。为里尔克两大段灼心的诗句而泪目,为酒神战胜了日神而夺魂,更为全片点题那句好生活要偷而颔首。莎乐美和N个崇拜者坠入过爱河,每段关系最后甩人的只有是她,却在晚年回忆录里发出我是里尔克的妻子惊人之语,可见爱到骨髓的soulmate是谁。里尔克因跌入玫瑰丛被刺伤感染得了败血症而去世,看完电影后,关于里尔克的女性化,因这段戏剧性的历史记载,在我脑海里再度加深了这层联系。

见面会散场后影迷堵在出口求导演签名拥抱合照,令到下一场《麦克白》开场足足延迟10分钟。在年年重头戏都是经典重温的上影节,这无疑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新电影,没有错过它是幸运。待我若干年后复习此片,一定会找到2017年的某种联系。十分期待这位有着和Salom同样迷人笑容的德国女导演,为我们带来更多佳作!

喜欢这部片子,哲学家、诗人,我喜欢的人群发生的故事。特别是前半部分,露关于三人小组的乌托邦式幻想,为追求灵魂充盈建立起的伙伴关系,可爱单纯。如果能更多一些他们之间哲学思辨交锋的片段就看得更过瘾了。

露在明信片中行走是一个轻盈的亮点。

选角也很准确,少女时期的露和青年时期的露,都拥有独立干净不容置疑的眼神,蓄着同款胡须的尼采与里尔克,也各自具有相当的辨识度。

最出乎意料的就是尼采了,原来他是这样呆萌的大胡子。片中他的台词都特别有神采。

初遇露,他的装腔作势简直萌翻:在此处邂逅的我们都分别来自于哪颗星星。第一次跟露求婚,我能感觉到你高贵灵魂每一丝轻微的颤动,除了这灵魂的颤动我并不爱你的其他,我甚至愿为此放弃一切亲密关系,如果我们的灵魂会在那里相遇,在多数灵魂无法企及的地方。最后一次绝望的表白,本来此生我唯愿孤身一人,但是途中却飞来只名叫露的鸟其心恳切,其词美丽,其才更是撼天动地,然而终究无法瓦解露的理性堡垒。

换了里尔克为什么就瓦解了呢,我想其一是情侣之间一个化学反应的问题,露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和里尔克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相互补充,发生了奇妙的融合。或许还有一个时机的问题,人的观念在时间里流动,身心均无法停止在一个静止的状态,时间到了,一切就发生了。所以再完美的人也会失恋,再恶劣的人也有人爱,就象罗曼罗兰说的,倘若一个人的被爱要靠他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靠那个奇妙与宽容的爱情,那末够得上被爱的人也没有几个了。

边看的时候邊整理人物线,以及他们和随后发生的事情存在足够正确的理由。感觉莎乐美的一生都是有由可循,能够在深思熟虑后给予理解的。(亦或我的代入感太强妄图幻做是强大的莎乐美女士?实在是不恭敬)

年轻时的三人组,她放纵自己对于追求理想的热情,亦是积极的自恋人格将她的生活过得一片怡然自乐,即使生活遭受变动,她也以强硬的姿态去对抗,绝对反对平庸,于是假婚的丈夫成为一叶乘载她逆流而上的舟,她似乎战胜了自己的命运。在之后的一段日子,她找到了除孑然一生追求的知识/思想里享受到的乐趣外,另一种愉悦方式,这亦是前半生所抵触的。(最后通过弗洛伊德的解析我们了解到莎乐美关于性理解的来龙去脉)为什么她最后选择了里尔克而不是尼采,雷蒙,或是安德烈亚斯?到了那个阶段,她需要有一处港湾可以休憩,且实现她的关于爱的疯狂举动。她是如此真实的,纯粹的去做,去热爱,去享受灵与肉的美妙结合。这时候的她不再是那个把情感掩藏在自己筑成的心墙之后。

可她毕竟是莎乐美,如此热衷自由的人怎么会忍受哪怕一点点的束缚。别人说,她是自私的,没错,因为她骨子里就是自恋。一味的着迷于事物的本质,无法止于表面的肤浅和虚无缥缈的泡影。然而人人都躲不过本能,纵情的准则总是对那些原本和谐适度的人更具诱惑。

最终她躺在弗洛伊德的病床上实验,许是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认知和理解,她终是向自己的命运握手言和了。而在她内心深处,对于外面的世界,依旧显露出山鹰般的敏锐,狮子般的勇敢。

这是一部传记片。是关于俄裔哲学家、心理学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的传奇人生。

说实在的,就我的理解,莎乐美按照片尾所言,主要成就是这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成果。至于哲学上似乎并没有鲜明的建树。

或许,观众的窥私欲左右了电影的创作。我感觉电影变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姑娘,然后和天才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发生的故事吸引了世人。尼采,大家都认识,而片中这个特立独行的姑娘,从小离经叛道,喜欢哲学,还坚持不婚的信念,深深吸引了尼采。甚至片中所言,尼采因为这个姑娘而疯狂。然后就是年轻的诗人里尔克,居然迷上了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莎乐美,更绝的是这时候的莎乐美居然和另一个男人(也是爱她爱到要自杀的家伙)保持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关系。最后莎乐美还成了弗洛伊德的入室弟子,帮了老师很多忙,也在心理学上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莎乐美坚持独立,从一开始的信仰,到后来的投身创作赢得经济独立,再到爱情与婚姻的特别理解,到最后一个人带着养女终老。她的一辈子,似乎风花雪月,也似乎总与世俗格格不入,似乎传奇色彩农历,也似乎孤寂难堪。

不过我真正感兴趣,以及真正的疑惑却是另一回事:一个聪颖而勤奋的人,一个人生精彩丰富的人,为什么没有在哲学上找到自己的结论?

片中还有一句诗歌,就是里尔克写给莎乐美的:我是女性之母,你是男性之友。这句话好像也被引用了很多次,原来这里是出处。

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700字欣赏


《孩子是个哲学家》一书由皮耶罗费鲁奇所著,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书,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很多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如何适应孩子成长的心理?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孩子是个哲学家读后感7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孩子是个哲学家》内容简介写道:这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亲的书。它能教会父母从孩子身上学会生活的艺术。而对于我来说,教育孩子不仅是我的生活,还是我的工作。教育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生命。因此,了解孩子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而这本书不仅让我走近孩子的世界,也让我再次思考如何与我的学生相处,引导他们进步。

书中说,我们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般的问题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在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这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自己心里难免会怪这个学生瞎捣乱或者觉得他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会听课,等等。看了这本书我才想到,也许那些看似无关的问题背后有学生自己的逻辑联系。如果我们能多问一个为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许我们会发现他们思考的魅力,这也许才是更好的课堂,是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这不正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吗?

从孩子不厌其烦的重复游戏和探索中,学会缓慢、耐心和等待。不厌其烦的重复是教师的工作形式之一。因为一些学生身上总有一些重复的问题。学生不是计算机,一把问题输进去,就会搜索出正确答案。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重复,通过重复去探索学习自身的规律。所以,做一名老师,我们需要耐心,我们需要花时间等孩子犯错,等他们自己纠错,等他们自己思考、总结。

面对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必须要遵守的规矩,必须要优异的成绩,必须要肩负的压力让老师不再淡定,希冀教育效果能一日千里,然而揠苗助长不仅欲速不达还有可能动摇学生学习的根本。

看完这本书,它让我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它提醒我怎样做好一位妈妈,也其实教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提升自己。阅读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感谢自己翻开这本书,跟孩子的心灵更近了一步,相信这对我的教育大有裨益。

电影《末日之战》观后感


电影《末日之战》观后感

1、把《末日之战》简单归类为B级僵尸片不准确,它是僵尸电影开山鼻祖《活死人之夜》的后来者,步《28天之后》的病毒传播后尘,有一点点《传染病》的政治倾向,《我是传奇》的末世感,涉及家庭、动作、战争科幻等多种题材,最牛叉的当然是它的前辈们想不都不敢想的2亿美刀投资,最终成为一部用B级理念打造的A级大片,一边死守pG13呼吁家长孩子都去看一边声称迎合了B级片粉丝口味,咋一看烂片无疑,但是...

2、关于《末日之战》的独特之处,一部烧钱的僵尸大片是片种复杂多元并进的好莱坞也从未尝试过的,本片填补了这一制作空白,它的如意算盘是用B级精神赢得暑期档A级战场的胜利,改变目前僵尸片的生存环境。A级预算的票房压力往往会制约电影的剧情走向和创意,《末日之战》在这一点上做的不过不失但已经很不容易。World War Z,影片设定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全球人类与其他物种无休止的战争,通常只局限于小城小镇的僵尸入侵被扩大到全球危机,看那些蚂蚁般的僵尸像极了蜂拥在仅剩的一点点资源上的人类,本片不但将僵尸片格局扩大了数倍,同时遵照原著的批判性,讽刺了向来妄自尊大地球统治者。

3、关于《末日之战》的2亿美刀花在了哪里的问题,看过电影之后为其中的一些花销感到肉疼,在片场皮特是老大,他想怎样就怎样。成千上万僵尸叠罗汉爬飞机奔大街,为CGI烧钱是必要的,特效营造的震撼场面带来身临其境的压迫感在之前的僵尸片中从未体验过。但剧组为了跟实景拍摄地较真转战好几个国家和军事基地,派拉蒙为一部僵尸片给各国交通局捐钱,好莱坞其他五大和狮门他们估计快笑抽了。事实证明皮特用实景代替绿幕这一反其道而行的神经质行为有他的道理,人家的视效跟游戏一样虚假的百八十万小电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4、关于病毒和僵尸,电影格局大并不代表能够深入挖掘病毒的真正源头和僵尸的麻麻到底是谁,比如《末日之战》中皮特跑了那么多国家去寻找传染源,查来查去到片末还是以临时性疾病草率收场,想来追溯僵尸并给它们一个合理的有嚼劲的开场白并不是一部2小时的电影能完成的任务,倒是本片的僵尸在体能灵活度方面有了大改观,不怕阳光,行动迅猛,弹跳高手,抽搐和咬牙切齿更加狰狞,被咬之后12秒转化完毕,僵尸不再是无脑无方向感只有挨打份儿的瞪眼龅牙仔,运动健将般的身体素质令僵尸前辈们自行惭秽,同时带来悲惨至极的末世感,达成了不靠血腥来吓人进而吸引合家观影的目的。

5、传统B级片粉丝或许不会接受《末日之战》,自古僵尸片就属恐怖片范畴,满片场泼番茄汁和慎人造型是标配,剧情也比暑期档大片稍微高明些,重口味阿宅的需求并非巨额投资和CGI可以满足。导演马克福斯特运用大量手持摄影,看僵尸第一次进攻费城时险些被晃吐,A级制作不多见的质朴写实风可算做是导演和皮特向B级片粉丝示好。但示好仅此而已,为对2亿投资负责和全球市场顺利过审,《末日之战》传承了B级理念,B级味儿却要适可而止。事实上灾难片的固有套路本片一个都不少,大战前的征兆如堵车、警察怒吼、远处传来尖叫声等等;关键时刻一个看似平凡的硬汉挺身而出去拯救世界,而且他必须是米国人;病源爆发源头设定在莫斯科...

6、通过担任史无前例的造价最高僵尸片制片人并奉献冲奥般的严肃演技,在影片拍摄中接连遭遇各种意外仍坚韧死撑能看出皮特非常渴望打造一个令世界震惊让自己骄傲的电影系列,很难想象他这种大明星在本片之前居然没有一部北美票房2亿以上,全球票房5亿以上的电影,或许《末日之战》的成绩仍令皮特小失望,票房不差但并未掀起全球性话题。但将外界普遍唱衰的准烂片通过追加成本,重写剧本、补拍,再不拍,转3D等方式硬是将其从坟墓拉出来,皮特这个制片人还是非常合格的,起码让不看好本片的人闭嘴惊艳了,至于一部真正的代表作实在可遇不可求。其实也不难,演个超级英雄就成了,何必这么辛苦。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一书由林欣浩所著,带领我们走进天才的世界,在那些天才的世界里,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思考寻找终极真理,进而在不断的争吵,而世界就在他们的争吵中改变了,是一本不错的书籍。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合上书,一直以来我对战争传统的看法被颠覆,没有哪一门课告诉过我,战争带来的有利因素,如果一定要强拉进来一条,那就是它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因着亚历山大铁骑的入侵,希腊的哲学著作得以传播,免于消亡。战争往往是导致文化断层的第一推手,而这次战争却给了希腊哲学宝贵的生存空间。如果没有这次战争,希腊哲学就必定消亡或者极有可能会消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宗教势力。这是中外历史截然不同之处。

中国成吉思汗的铁骑也几乎踏遍了亚欧大陆,却没有什么重要思想传播到世界。孔子,庄子,老子等的学说也是后来才慢慢被一些外国人了解到。除了成吉思汗来自蒙古族受自身文化、认知等水平的局限外,造成这样的局面的一个原因就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一过,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一个猛人,秦始皇,他焚书坑儒,采取了愚民政策,很大程度上统一了人民的思想。这使得后代的君王,不论是独尊儒术还是崇尚老庄,对于人民的思想都要相对好控制得多。大多数人都放弃了思考,选择让儒家的顺从等纲常思想在基因中根深蒂固,同时这也要归功于中国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始皇是一个可信者,而亚历山大则是一个可爱者。

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极端的宗教主义,更没有因宗教主义出现过大面积屠杀事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种族仇恨。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人民起义,平民几乎没有机会成为夺走别人生命的刽子手的可能,欧洲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当人民被赋予权利,他们并不会比统治者手软多少,而且这种被宗教信仰裹挟的暴行将仅存的一丝罪恶感蚕食,对哲学的迫害也更加肆无忌惮了。

任何宗教或理论一旦与正直相结合,权利赋予人的狂热意志便会用于维护宗教神秘主义带来的绝对权威。创始之初的宗教是用来寄托底层人民在疾苦生活中美好心愿的乐土,至此变成了新的压迫人民的工具。自古以来如果有哪个统治者青睐于某个宗教,只不过是因为它更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和控制人民。在这个控制的过程中,人命往往宛若草芥。宗教拒斥思考的性质和不得不被民族问题裹挟的无奈,让战争的阴霾至今还存在于中东等地区。

但是同样也是因为执政者奉信的宗教的不同,欧洲国家的政权更迭反而有机会成为缓和人民生存环境和流传知识的宝贵契机。对于知识来说,宽容即光明。

教会也曾烧书,但是教会开始烧书时,印刷术和纸已经传到了欧洲。而且书上的文字更加适用于百姓阅读,教会即使是烧人也扼杀不了哲学疯狂生长的苗头了。

此后,在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心里,宗教和哲学的斗争,终于以哲学胜利落下帷幕。

这本书中提到的哲学思想大致有: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二元论,唯我论,机械论,决定论,唯心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这些思想被提出来,无一不挑战了当时的权威,旧的思想理论不断被驳,新的不断出现,形成蔚为壮观的哲学大厦。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使得包括哲学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叔本华提出了生命意志这个概念,受着生命意志的驱使,我们才不至于行尸走肉,同时理性对生命意志的克制,又使我们不至于庸庸碌碌。这里的庸庸碌碌是相对而言的,对普通人来说在生命中做有意义的,让自己开心的,有益于少部分人的事,即为非庸碌。对于智力超群,对于自我要求甚高的伟人来说,为全人类做出贡献,创造巨大价值才是非庸碌。由此可见,人生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记得高中物理老师说过,研究物理和数学的终极阶段就是哲学。大多数未学过哲学和看过哲学书籍的人大概会把思想正直与哲学之间画等号。看完这本书,我大约明白了,也许是因为笛卡尔,牛顿,莱布尼兹或者更多的人用数学公式推理得出了一个个哲学问题。使得哲学不再是满口空谈,而是有理有据,实实在在的。

书中机械论一章中说,人类可以按照这些公式,设计出一个完美的社会。《基地三部曲:银河帝国》中就有一个神通广大的教授:哈里谢顿。他用公式推测出川陀会在三个世纪内毁灭,也推测出自己会被捕。他能用数学公式推测出许多要发生的事,这不正是机械论的体现吗?就像福尔摩斯靠观察细节来推理一样,谢顿靠他的心理史学以及大量的公式运算。难以理解的是谢顿预见了整个银河帝国的灭亡,却不加以干预,只是交代盖尔利用好政府派给他的两万人编写《银河帝国百科全书》,尽可能保留人类的知识和文化体系。也许在历史的潮流面前,任何人都无能为力吧。这里又闪现着实用论的影子。

根据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那么谢顿教授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为尽可能缩小事情变得更坏的可能性。这时我们的谢顿教授又巧妙地避开了虚无主义。

第一次看《银河帝国》,认为它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再看便察觉出哲学的意味。人越读书越懂得自己的无知,第一次把这句话理解得如此透彻。那么《银河帝国》系列在科幻小说界无人可撼动的地位就有理可据了。

本书金句频现,比如这句我们说服别人用的是理性吗?大多数的时候靠的不是理性,而是利益。利益来源于人的欲望,欲望来源于生命意志,生命意志是作为人或动物的本能,掌握了这一点,天下好像没有谁不能被我们说服了,但是还有少部分的时候,比如一个商人拿着钱和美女去贿赂一名两袖清风的清官,但是这位清官用他的理性克服了生命意志。这位商人意外地失败了。这里提到的理性源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承诺,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性此时便体现出对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四维空间里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东西,我们永远可能永远不可能知道。书中如是说。就像生活在平面世界里的蚂蚁绕过一个正方体时越过一条棱,怎么也理解不了刚刚那面看到的东西怎么好像不太一样了。网络上有一个动图展示了一维到四维的示意动图,一维是一条直线,二维是两条相交的线形成一个面,三维是三条线互相垂直形成一个空间,四维是这样展示的:左边是一条竖直的线,上面有一个球,右边是一条斜放的线也有一个球,两个球表面上看来通过竖直方向的距离是相等的,所用时间也是相同的,实际上右边球的速度要明显比左边球的速度快。在相同的时间点,人类直观的感受是球在左图的某个位置,实际上球却不在那里,也许是右图那样,也许是各种可能位置,所以我仍然无法理解四维空间是怎样的。就像《摆渡人》中死去的灵魂不知道在那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上展现的是并不是亲眼看见的样子,那里真实的模样是火红的,有无数发光球体的,有无数魔鬼的荒原。眼前景不是景,眼前人却是心上人。所有的一切所见所感,包括灵魂的摆渡人都是自己内心映射出的影子。这不知是否可以看作是唯心主义的一种。那么,是否可以推测我们虽然无法感知真实的世界,但眼前的遭遇和情景却都是内心的映射。内心决定了我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别人对于这种态度的反应一点点造成了当前的境遇。内心也决定了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从而决定了接下来我们会去哪里,从事怎样的事业,进一步反馈给自己怎样的心境,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有些像唯我论。

《末日之战》观后感


《末日之战》观后感

从来不看TC版电影。因为有布拉德皮特,好奇他为什么会加入到丧尸这类题材的电影中来,所以当看到这部TC版电影出来后,还是兴趣十足地从头到尾看完。我不是一个僵尸迷,看过的这类电影不多,对僵尸的出场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但这部电影却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也明白了布拉德皮特为何要接拍这样的电影。作者马克斯布鲁克斯说:在这本小说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而且也都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来的除了僵尸这个元素。书籍中的社会、人性、经济、政治、文化、军队,都是从现实世界照搬来的。因为真实,所以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的意义。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一部恐怖科幻大片,不如说是一部以政治为主题的电影更为恰当。我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也从电影中读出了几点其所要表达的意思。

(一)同流合污还是奋起反抗

电影开始不久,僵尸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冲击整个画面,个个健步如飞,攀爬跳跃如履平地,彻底颠覆了僵尸以往的形象。活人被咬之后,几分钟内就被感染,速度之快也就意味着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很快,地球上所有的城市都未能幸免。奔逃、追逐是整部电影的主基调,丧尸如蚂蚁般扑过来,活着的人那种无处可逃、惊恐绝望的心情在观看过程直让人透不过气来。前联合国调查员格里兰恩(布拉德皮特饰演)负责调查病毒源头以期找出疫苗来阻止这一切,既要奋力追索病毒源头又得拼命逃脱丧尸的追逐,当格里最终成功,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说了这么一句话:能反抗就反抗吧!

如果你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当周围变得越来越不正常,整个环境背离了你心中认为的美好,你是坚持自己,不同流合污,还是因为很难很累坚持不下去,融入他们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许能坚持的人只是少数,但就是这些人为了心中的美好而坚持并不懈为之奋斗。当邪恶被摧毁,人们才会恍然大悟,重新变回脆弱善感的凡人。能反抗就反抗吧!人们需要互相帮助,电影结束时的台词,点明了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

(二)歌舞升平只是自欺欺人

格里追查病毒源头来到以色列。以色列因事先得到消息很有预见性地在病毒爆发之前就建好了抵御僵尸进攻的坚固城墙将自己的民族保护起来。为此,举国欢腾,载歌载舞庆祝。在一片喧闹声中,格里隐约感到不对劲,提醒该国官员:噪音太大了,太大了。可是,这个时候谁能听得进这样的劝告,结果声音过大招来成千上万僵尸的攻击。急速奔跑的僵尸一层层往城墙上叠加最终翻过墙头跃入城内,刚才还高采烈的人们顿时变成一个个活死人。有先见之明的人毕竟是少数,格里是一个,他的警觉让他第一个看到僵尸翻过墙头,得以在第一时间逃脱。

一个社会表面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安全和稳定,忽视存在问题的根本,用歌舞升平来自欺、欺人,最终的结局不言而喻。看来,这是世界的通病,是人性弱点所致。报喜不报忧、面子上的问题是某些人或者可以说是每个人都爱做的事。想起一朋友常夸自己炒股赚了多少多少,好像从未亏过似的,直到有次在饭桌上听他媳妇儿抱怨:一辈子辛苦攒下的钱都被他炒股炒没了。

(三)伪装,等同于大智如愚

格里在追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并没有被僵尸伤害,也就是说僵尸对这些人熟视无睹,他猜测可能是因为这些人患了某种疾病,僵尸传播瘟疫,他们需要健康的宿主,因此,只有让活人患病才能避开僵尸的追杀。格里千辛万苦查找抗病毒的疫苗,最后找到的不是抵御和治疗病毒的药品,却只是一种办法,一种不得已的伪装。经历了从被僵尸占领的实验室取得病毒素逃过僵尸追杀的最后一波惊险过程,当格里往自己身上注射病毒素并最终从嘶叫着冲过来的僵尸群中若无其事的走过,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奏效的。

作者的思想在最后一刻清晰无误的表达了出来。拯救世界,需要人心中存有美好的向往,需要有向邪恶抗争的勇气和毅力,当然,蛮干不可取,智慧才是关键。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只要心中有一盏灯照亮,方向就不会迷失,黑暗会过去,这个世界终究是美好的!

皮特就是皮特,他的电影从来都是最好的。


末日崩塌观后感集锦


《末日崩塌》是一部于2015年播出的灾难冒险电影,影片剧情震撼,画面精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

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主角先拿公器私用,开公家的飞机救援老婆,又去救援女儿,飞机毁了,又偷车,偷完车又偷船。这些道德考验一路伴随主角,让人很出戏,无法产生代入感。

2012的设定是世界末日,所以秩序全无,那种情况下偷飞机,偷车都是可以接受的。何况人家还安排主角只是用了老板的车,最后又稍老板一程,虽然都知道老板是为主角服务,但这种设定给与的情绪回应是较高明的。而这篇只是局部地区,所以法律还在,于是主角的行为就变得令人无法全然接受,这是娱乐片,观众不应该和主角一起面临道德考验。而需要全程代入沉浸式的体验。

还有母亲男朋友那个人物,根本对剧情推动没有任何作用。没有他,主角和老婆也会和好,所以也是失败的设计。

不过最后水淹城后的场景特效很漂亮,个人觉得很有威尼斯的感觉。

对于喜欢看灾难片的观众,尤其是爱看电影特效的,《末日崩塌》倒是可以一看的作品,特别是电影中的特效镜头超赞,宏大的破坏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史上最强覆盖面积最大的地震,而且是震了再震又震,大有洛杉矶所有大楼不统统掀翻绝不罢休的劲头,连狂猛的海啸也要洗劫一波凑热闹,谁说导演没诚意,几部灾难片都凑成一部让观众看了,而且生怕男主角不MAN,还让巨石强森来提纲主演。

可惜了,电影的角色、场面、特效都是最顶级的,紧张镜头一个接连一个,尿急上厕所都唯恐错过了其中的环节,唯独剧情实在太蹩脚,串不起整场大戏,每一段落都像是极好的,可是真没什么联系,完全可以一段段拆分独立地看也没事。比如轿车救援、水库倒塌、城市地震、大楼坍塌、海啸来袭,很像一本地摊里的故事会,堆出的一坨坨华丽丽。又像是泰国的恐怖电影,由四五个小故事来组成,看这个可以,不看那个也行。也如七八个菜凑成一桌,少了道把道菜也不打紧。

实在太替这部电影叹息了,花那么多钱弄出来那么好的特效,请了那么好的演员,独独对电影的故事情节却抠得一比,这让人怀疑这部电影投资方根本就没有想到要请编剧来制作剧本,看来,好莱坞编剧曾经一度的罢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电影的特效真的不错,很真实,但是剧情真的一言难尽

首先,完全没感觉到男女主对生死未卜的女儿的担心和紧张,感觉他们有了彼此就拥有全世界全程都在回忆过去,修复感情

救女儿的路上,不急,先解决下两人多年的误会,找回爱的感觉。

看到心心念念的女儿在即将被水淹没的大厦里等待他们救援,不急,先拥抱庆祝一下再去救。

刚刚闯过一波海浪,躲过被海啸击翻的巨轮的袭击,不急着逃命,先停下游艇回头看看热闹再说。

看到女儿在眼前被海啸冲走,不急着去救,先回来亲亲老婆在说

第二,主角不仅有光环,还有各种道具,堪称运气最好、最全能灾难片主角。

尔等平民被倒塌楼房掩埋时,我有直升飞机,厉害了吧。

尔等平民在路上跑,被倒塌楼房砸中时,我有帅气皮卡,没想到吧。

尔等平民被裂谷阻拦无法前行时,我又有了新的小型客机,就问你们怕不怕!

尔等平民被海啸淹没时,我,又有了游艇,还、有、谁!!!

据不完全统计,男主包括但不限于会开各式飞机、游艇、车、会游泳、搏击,具备各种逃生知识还有一身肌肉。

啧啧啧,简直是居家旅行保命逃生的必备良品。

但是!就是这么全能且身为消防局的救援人员的男主,竟然全程开着公家飞机救自己的妻女没有国家的召唤,没有人民的期盼,没有家国取舍的内心挣扎,恩,人文主义精神。

人类能够发现火星上的液态水,却没法预测地球的地震,真是讽刺;而明知这样的地球终有毁灭的一天,除了逃离,却也无能为力;可是即便逃离,又有谁能逃出宇宙时空的终极命运?生命的意义若只是如此周而复始,那也真是讽刺。

我憎恨灾难,恐惧末日,可又无法不赞叹彼时美丽人性觉醒的伟大。在厄运考验的垂危之际,我们终于看清()楚爱的真实面目,如果运气好能够侥幸脱难,那定将亲情得以理解,友情得以明确,爱情得以坚信,真情得以昭雪。然而,哪有那么多考验?又哪有那么多侥幸?那么,对于现在,除了感恩,除了珍惜,我更希望有勇敢,有执着,有相信,有不计小节,有推心置腹,因为爱,永远都不需要隐藏。

强森在影片中的表现还是十分抢眼的,健硕的肌肉让他看起来硬汉十足,在营救过程中的优势凸显了出来,他对家人的爱使他冒着生命危险实施高难度的营救行动。在地震发生过程中,一切都是不可预知和可变的,人们在慌张中难免会发生意外,冷静的他展现出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家人冒险带给人们浓浓的暖意。影片的视效是个亮点,逼真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灾难只中,分崩离析的窗户碎片,瞬间夷为平地的震慑力都让人感受到了灾难的破坏力,那种不可控力让人彷徨,身体就像被缠上线的木偶一样不可控,那种无力感才是人们绝望的源泉。

灾难来的突然,我们对灾难不可控,但我们可以在没有灾难的日子里珍惜每一天,想想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看似很平常,而有很多人天生身体就有缺陷,所以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过好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善待身边的人,不枉人生走一遭 电影很多时候不只是娱乐项目,还能带给人们启发和点播,这也是我喜欢电影的地方

《末日洗劫》观后感600字


《末日洗劫》观后感

剧情介绍
时为2013年,世界各地突然被死神的阴影所笼罩。凡是身处开放空间的人类,无一例外将丧失宝贵生命。外表俊朗的马克(奎姆古铁雷兹 Quim Gutirrez 饰)是一条生活在巴塞罗那的苦闷程序狗,上司埃里克(Jos Coronado 饰)不近人情的苛刻要求压得他早已喘不过气来,而与美丽女友朱莉娅(玛塔埃图 娜 Marta Etura 饰)的关系似乎也进入了瓶颈期。灾难降临后,马克和其他人被困在某栋建筑物内长达三个月。担心女友的安全,他决定铤而走险离开这个绝地。马克与持有GpS的埃里克携手,穿越重重危险向外行进。
繁华的大都市,人们却早已习惯自我囚禁在隔绝的空间内,而宁愿丧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观后感
电影中的人们一走到室外就会无缘无故痛苦的死去,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是被怎样可怕的病毒致死?还是遭到了什么死亡诅咒?大家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谁不害怕?
即便是上帝要灭亡人类,也不能无缘无故的说灭就灭吧,起码得打声招呼,说明是我们干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才招来的灭顶之灾吧。而这部电影里,没有交待确切的原因,就让人们这样足不能出户的等死,这是有点残忍哈!
迄今为止,人类到底触犯了多少无法逆转的错误,可能连上帝都记不清楚了。人类自己研究出的哲学思想说:物极必反。过于自私的人类,已经把地球糟蹋得够呛,地球还能让人们在它上面活多久,确实谁也不知道。一些人知道了悔改,也在呼吁其他人爱护地球,恢复生态均衡,但,更多激进的人们,宁愿到太空中寻找新的家园,也不愿停下破坏地球的脚步。
我一向爱说的一句话是:人都是作死的,不作,哪会有这么多扯不清梦的麻烦事儿天天缠着我们呢?如果人们个个都心平气和,个个都仁爱有加,不说百分之一百,起码百分之九十的人可以高寿,根本不需要寻找什么长生不老药来让我们活过一百岁。
科幻是个好东西,尤其是灾难性的科幻预测,更是对人类的深刻自检有帮助。这些科学猜想,科幻故事,科幻电影等等,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娱乐一下大众,它们代表了一部分人警醒的呼声,他们在语重心长的提示人类要赶快自觉自爱了,要学会团结互爱,珍惜地球,否则,到最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末日》观后感400字


《末日》观后感

惯性认为美国式灾难大片,是要出现外星人或变异人来拯救全人类全宇宙,后来发现《末日》是以一个家庭为主要叙事视角的,而非宏大的叙事。原先的预想可能是灾难片看多了的缘故吧。

影片特效不错,让人想起《2012》、《后天》、《明日水世界》等。

这次是带着女儿一起看的,虽然对剧中天崩地裂的场景筠筠害怕地一直躲在爸爸怀里,但是筠筠时刻关注着剧情发展,一直希望影片中的女儿能活下来。

观影回来路上,和筠筠聊着电影,剧中的女儿为什么最终能活下来?

因为有丰富的安全知识,有爸爸教的,也有从书中学来的。知识可以拯救生命、改变命运。

第二点是她很勇敢,碰到困难不陷入害怕的情绪,而是机智冷静地去解决问题。生活中不仅有地震这样的大灾大难,还有许多困难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

第三点是爱。她爱离异的父母,父母也非常爱她。是爱,让人在灾难面前,勇敢坚定不放弃。每次都快要放弃,每次都挣扎在死亡边缘,但爱有神奇的力量。不仅有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之爱,还有陌生人之间的爱和关怀。电影里陌生的兄弟俩给了女主人公很大的帮助。如果生活中,遇到困难,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关爱别人,那么我们不容易解决困难,生活中也会缺少许多美好。

我相信筠筠都是明白的。每次看完电影,无论动画片还是成人剧,都要和筠对话的。

BTW,美国影片最近很重视家庭亲人的概念,这部如此,速7也一直在强调family的概念。之前有几部也是如此。中国强调家风,美国强调家庭亲情,多少也折射社会现实。

用手机敲完此篇。Gnite!

末日临晓观后感 末日临晓心得体会


欧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抽中短签的人,并且他会选择代替晶晶去引开张啸,只不过是因为他太了解张啸的习性了,有把握自己全身而退。

1

关于所谓的善恶

善:

这一点在安的团队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这种善良并不是绝对的善,并非圣母,而是考虑整个团队后做出的慎重决定。

比如在警局,安冒险去拿药救罗布斯,中途遇到了遇难的一些人,她并没有因为恻隐之心而去不自量力地救他们(在遇到张晓伟他们之前)。

这种难能可贵的善良在于他们不会因为自救而害他人,

不会为了保全自己推出同伴,

不会设计害无辜的人,

不会因为同伴受伤丢下他,

不会因为队员被咬而放弃他们的生命,

自身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帮助更多的人,

哪怕自己要去冒险也要救同伴。

在这样浓郁的黑暗和看不见的希望之中,在人人自危的末世之中,这是一支很棒的队伍,是因为他们都不会因为自己的私利而罔顾他人性命!

恶:

也许用恶来形容不太恰当。

那些令人不喜的人,只是懦弱,只是自私,只是不相信罢了。()

懦弱-朱巧巧,面对丧尸,只有害怕,只有恐慌,只有负能量,只有拖累。但是她并没有那么让人讨厌。在三人逃出SVI之后,她和爸爸打电话,坚定一定要带其他两人一起去诺亚,并没有抛弃他们。

自私-张晓伟,若是真要保全谁,他可能只会想到自己和自己的母亲。或许母亲还要排在后面。他想去找母亲,但毕竟是他自己不去的不是吗?并没有人逼迫他。他心里也恐慌,害怕。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良心不安,还要把责任推到妻子身上,说是她不让去,在他心里才是宽慰。对于自己的儿子,母亲,妻子都能如此冷血,更何况临时遇到的陌生人?

不信任-欧文,他很聪明。他布局除掉了所有对自己的威胁。设计让小怪物伤了罗恩,设计张啸关进去,哪怕连带了许安,不肯放许安出来。他很会把控人心,让许安他们必须来十一楼救他。如此都是因为他从来都不相信别人,永远都不会愿意让自己的肩膀背对给队友。这种性格,应该也有一段故事吧。

在最后的最后,善和恶也许不那么重要。善良的人不一定能活到最后。但我坚信,人类美好的品质一定不会被摧毁,保有最初初心的人总会走到最后,迎接光明。

感谢临晓,感谢两位作者。让我们见到了复杂人性中的美好。希望临晓越来越好。

2

我来再写一波作死结局(29~40)

29.身首异处

地点:前往医院时(萝卜丝遇到危险)

选项:跳出来吸引变异体

30.当场击毙

地点:到达超市,遇到歹徒

选项:转身就跑

31.羞辱致死

地点:被歹徒抓住时

选项:有很多,代表:拒绝飞哥的要求

32.突围失败

地点:解决歹徒后

选项:准备突围超市的时候,罗恩的办法选择没有异议

33.惊慌致死

地点:医院食堂寻找杜峰时

选项:有很多,代表:迅速将脚从猪排上挪开

34.沉不住气

地点:医院食堂后厨寻找变异体时

选项:开枪引变异体出来,或立即关上冷库门

35.被包围

地点:找到杜峰后

选项:只保住自己和杜峰二人

36.死于途中

地点:绕道医院中

选项:不正确即死。代表:最开始往左/上/下走

37.低估对手

地点:监控室发现兽人战士

选项:再开枪

38.脑袋碎了(结局信息还没写,但实际有)

地点:医院找到罗恩后,去寻找欧文途中

选项:做3号电梯上11楼

39.死不瞑目(同样结局信息没写,但是有=-=)

地点:医院在储藏室内

选项:推第四个蛋的时候等倒计时过去(之前一定要多拿几支试剂!!!)

40.饮弹而亡(结局信息没写,但是有)

地点:医院在储藏室内

选项:有两个,1.拿试剂选择只拿一支

2.推完蛋准备开枪,等倒计时过去

《末日崩塌》观后感300字


《末日崩塌》观后感

《末日崩塌》这部片子的特效,是《2012》之后特效最逼真的一部灾难片。而且这个片子情节紧凑,搞笑的点,煽情的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而且片子里那个科学家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在影院里看这部片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就像真的地震一样。片子里对于灾难降临时,有些人就彻底暴露了本性,比如片子里男主角前妻的新男友,简直是灭绝人性呀,糟糕,剧透了。这片子里充分告诉了大家,还是多学学一些灾难来临时的常识性的东西吧,要不然容易直接就驾鹤西游了。。。。。。片子里巨石强森演得不错,将一个资深救援人员塑造的有血有肉,只是大哥你开着救援直升机先去救自己老婆不太好吧。看完这个片子我突然觉得仅仅会开车还是不够的,最起码飞机呀,游艇什么的都必须得会呀,要不然真的就。。。。。。演强森女儿的妹子长得真漂亮,身材也好。不知道这个片子成本是多少,估计特效场面没啥砸银子,现在看来这钱花的值得,灾难片就得这样。这个月上映的片子里这部我强烈推荐,不差钱的同学建议欣赏IMAX巨幕版本。

喜欢《电影《末日哲学家》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末日哲学家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