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800字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800字

爱的境界——《花环》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爱的境界——《花环》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人世间,还有比这更为圣洁的夫妻之情么!

雷神爷和他的才华横溢的儿子薛凯华之间的亲子之爱,虽然是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但也依然写得使人动情落泪。性格刚烈,嫉恶如仇的雷军长,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品格,不仅表现在他毫不容情地怒斥背离革命的行为,也体现在棍捧底下出孝子的薛凯华的理想和情操里。严厉的父爱,也是父爱:将军虽身经百战,但在独生儿子的墓前,也抑止不住老泪横流,大滴大滴的泪珠洒落在他的海前,低头蹲在凯华的墓前,一手按着石砷,周身瑟瑟颇抖,并发出了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壮怀激烈而又义重情深,这不正是真实地展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胸怀么1只不过,夫妻之情也好,亲子之爱也好,只有当它不只是个人的狭小天地,而与时代风云息息相通的时候,才能放射出丽瑰的光彩。

当然,《花环》所展开的爱的境界,比这还要深广得多。赵蒙生母子和梁三喜一家的悲欢离合的复杂关系,不就升华着较之夫妻、父子之间更为博大精深的爱吗?从艺术上讲,赵蒙生母带梁三喜母子、薛凯华父子的人和事,都有着强烈对比的意义。但小说的这些情节,所以具有那样回肠荡气、扣击人心的力最,却是作者从感情深处开掘了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的那种不可分离的血缘关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花环》读后感范文


自称“北京”的战士薛凯华,在小说里虽然写得传奇性色彩浓了些,也有些理想化,但他那惊人的果敢和才略,以及在战场上对复杂战局的预见和分析,包括在遗书中所表达、所抒发的革命抱负,对严父慈母的真挚的爱,不也令人十分向往和动情吗?可惜这样一位才华过人的“将门虎子”,竟死于十年动乱中制造的臭弹的失误里,是怎样令人遗憾、激愤和痛心呵!

小说用笔最多的,当然是以第一人称出现在作者面前的敌事叙述者赵蒙生的形象。用“高大全”的英雄观来看待赵蒙生,他大概只能被评为从落后到转变的“典型”;用当代时髦的术语来称呼他,或者也会有人说他身上散发着“垮掉的一代”的味道!不过,在《花环》这部作品中,又确实很雅用简单的符号标示他的性格。这位今天的一级功臣,的确有一个从昨天的旧我走向今天的新我的曲拆的生活和心灵的历程。但是,正象他在小说中自己现身说法的那样,作者假使不“如实地描绘”他在“生活中的这一个”—他所扮演的“极不光彩的角色”,这个故事便不能成立了”。

近年来,有些文艺家总是向读者宣言:真正自由的文学,只能是背对现实,面向自我。似乎不这样,就难以创作伟天的作品。我想李存葆同念,如果按照这样的原则,他是写不出《花环》,也无法创造赵蒙生这样的复杂多面的个性形象。李存葆同志在《高山下的花环》篇外级语里,曾这样谈到他面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

对于战争,象我这样的青年军人,过去只是在电影上看过,在文学作品中读过,这次却是亲自体会。如果说勇士们的身心经受的是炮火的洗礼,那么,我的灵魂却是经受了烈士的热血的一次大洗涤。作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犹如银河系里灿烂的繁星,他们可歌可泣的业绩感染特我,霞撼着我,教育着我,也鼓舞我拿起自己的“武器”奋勇战斗。在潮湿的猫耳洞中,在丛林的帐篷里,在跳动的烛光下“…我含着热泪铺开了稿纸,写,写……

读《花环》


不能把生活当作概念的符号,生活也不是单色的线条,而是活生生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交互作用的整体。《花环》所塑造的英雄人物,虽有动人心魄、净化灵魂的感人力量,但它并没有净化生活,净化人物思想感情的丰富复杂的内涵。作者笔下的这些英雄形象,虽不是每一个人都经历了赵蒙生这样深刻的内心世界的冲突,但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感情经历,显示了他们与现实生活的复杂联系。十年动乱的流毒,在昊爽、赵蒙生母子的灵魂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梁三喜一家带来了饱和着血与泪的追害。如果《花环》的作者缺少直面人生的勇气,他就无法对历史和现实做出如此深广的概括。

的确,在文艺与美的领域,感情因素有着不容抹杀的位置。鲁迅说得好: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花环》虽具有浓烈的血与火的生活气息,但它也还是以炽热的感情描写打动人心。就是那天伦人情之爱,在《花环》里,也写得十分诚挚感人.象写梁三喜和韩玉秀的爱情,固然主要是通过一封遗书的陈述与回忆,可是,渗透在那字里行间的恩爱之情,是多么沁人肺腑呵I谁能说我们的战士不懂人情呢?你看梁三喜在长期的两地生活中,是怎样深情地萦念着远方的妻子呵,他不是甚至把自己牺牲后妻子的未来生活都预先做了安排吗?

秀,你年方二十四岁,正值芳龄。我死后,不但希望你坚强地活下去.更盼望你美美满满地去生活,望你敢于蔑视那什么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稼二夫的封建遗训,盼你毅然冲破旧的世俗观念,一旦遇上适合的同志,即从速改嫁二不然,我在九泉之下是不会瞑目的

《高山下的花环》读后感


谁说我们的作家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以外的丰功伟绩.谁说我们的作家都在回避去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劳动的场景?既然是社会主义文艺,就不可能脱离社会主义的生活现实,脱离人民的过去和现在。李存葆同志的《高山下的花环》,是一个响亮的回答。革命的传统美学观念,不仅存在着,而且发展着:一切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以至流血牺牲的志士仁人、革命战士和他们的丰功伟绩,当然会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中占据首要的地位。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在一九八二年《十月》的第六期上,十二月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广播,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听众的热烈欢迎,不少报刊也发表了热情的评论,为了满足阅读的需要,这篇小说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印单行本。这说明了《高山下的花环》不仅在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且也给我们当前的文艺创作带来了强力的冲击。我以为,这反响和冲击,首先来自小说中所塑造的那些进行英勇斗争、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它们的形象既融贯着革命的传统,也闪灼着时代的亮采,血肉丰满,真实可信,但又不是过去有些革命故事中的那种完美无缺的英雄。他们都显示了鲜明的个性风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灵发展的历程。

《高山下的花环》,是围绕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个边防连队的战前战后生活,围绕着这支连队的基层干部和战士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性格心理的表现而展开的。人们都知道,三年前发生的这场严酷的斗争,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是,伟大的祖国不可侮!社会主义建设与边境人民的和平生活,决不能容忍忘恩负义的越南侵略者任意破坏和蹂。当我们的年青的战士,或者就如黎笋所攻击的所谓和平兵们,目睹了侵略者在我边境的累累罪行,激发起怎样的同仇敌汽的怒潮呵!又创造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全军、在全国迅速传颂着。而这些后来被评为英雄、功臣的年青战士们,或则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或则来自热闹繁华的城市,甚至还可能有不少娇生惯养的调皮鬼,他们的确都是在和平生活里长大的。硝烟弥漫的战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刺刀见红的拚杀,更是他们第一次经历。但是,正义战争

的烈火,却一瞬间打开了他们灵魂的闸门,把蕴落在他们青年生命中的瑰丽而崇高的思想、品格和情操,熔化在无畏、忘我与果敢的战争行动里,百炼成钢,表现了我们的社会主子一代新人在怎样迅速地茁壮成长,《高山下的花环所描写的这支英雄连队和它的英雄指战员们,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烈火中洗礼的一代新人的较高的艺术概括。

读书的境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爱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开阔了我的眼界,增添了我的知识。是书把我一次有一次带进了主人公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人间的喜怒哀乐。书是一位热心的引导人,带我游览祖国的名川大山,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带我了解古代、近代、当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市井人情;带我走进一个个故事的天地,让我从中体会到一个个做人的道理,使我在读书中慢慢成熟起来。
当我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时,我不由地同情故事中的小女孩,憎恨沙皇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制度,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我读到《鲁滨逊漂流记》时,我由衷地钦佩主人公那份勇敢、自强、敢于挑战命运的精神,使我增添勇气,让鲁滨逊做我的榜样,做我心目中的英雄;当我读到《匆匆》这篇文章是,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时间的匆匆,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些都是读书带给我的知识,可谓是“秀才不出门,能晓天下事!”
经常读书,还能给我们带来智慧,因为书是智慧的源泉,它能使一个脑筋迟钝的人,变得思维敏捷,它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这些都是书的功劳。
当你烦恼时,你打开书,里面就会跳出一个个开心果,为你解除烦恼;当你疲惫时,你打开书,书就变成了一种自然按摩器,使你变得充满活力;当你伤心时,你打开书,书就像一位忠实可靠的朋友,为你开导、为你解忧;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去请教它,它就会无偿地做你的导师。书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你带来希望,书是迷茫中一个路标,为你指明方向,书是痛苦时的一剂良药,为你治愈心灵的创伤。
同学们,你想变得充满智慧吗?快快拿起书本吧!


《高山下的花环》有感


读完了李存葆叔叔写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之后,我的心象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久久不能平静。英雄梁三喜叔叔、小金子哥哥和北京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感动,梁奶奶和玉秀阿姨的高尚品质令我敬佩,雷军长甩帽的情节更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雷神爷一生甩过三次帽子。第一次是当四人帮的爪牙要夺权时,雷神爷在军长主持的会上甩了帽子;第二次,当林彪抓华野山头时,他又一次在军党委会上甩了帽子,为陈老总评功摆好;特别是第三次,他的救命思人、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把电话打到前线司令部,让他给她的儿子开后门时,雷神爷火冒三丈,在全团指战员大会上甩了军帽,开口骂娘,并坚决要让副部长的儿子第一个去炸碉堡。我读到此处,心情非常激动,感到雷军长的形象是那么高大。他办事公正、不询私情的精神真象松树一样,不畏任何严霜风寒,傲然挺立,不弯不歪。他的言行,代表了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嫉恶如仇,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高尚品格。

雷军长这次甩军帽,是针对那位副部长的。她代表了目前我们社会上存在的一股歪风。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拉关系走后门,以权谋私。这种现象虽然不是社会的主流,但却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不久前,党中央发出号召,要在近期内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也指出了这类现象的危害性和解决这类问葱的迫切性。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转变风气上已经作出了榜样。体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雷军长的甩帽子,也代表了一大批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看到这些,对纠正歪风邪气就充满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我们要象雷军长那样,做抵制歪风的模范,从我傲起,从现在做起,把自己培养成共产主义新人。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范文一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认为人只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做人,另一种是做神。

从小长辈就为我们灌输一种思想:想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而到底具体怎样做人,没有谁可以为我们解释清楚。长大一点后才了解,并不是先做的人,后做的事,而是我们在做事中学会了怎样做人。

我想童年时代大概就是冯友兰说的第一种境界――自然境界。那个时候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限定,不知从何而来要到哪儿去,当然我们也不会考虑这些东西,只是按计划行事。这是做人之前的阶段。因为每个人童年的境遇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慢慢产生了。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上学之前无忧无虑,上学之后感到了约束,渐渐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或许是四十分钟背手坐在座位上,或许是放学回家后令人烦恼的家庭作业于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了一连串的为什么,直到大人告诉他们是为了将来,他们才去俯首思考将来是什么,才去为约束的童年找个继续的理由。山区贫穷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恰恰羡慕的就是教室里坐在座位上听讲的四十分钟,回家后还有可以做的作业。有了他们与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们的对比,才有了自然境界的升华,才开启了做人的第一步。

一个人在自然境界所做的事是对于他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的,由此看来,我们小时候被送去上学早已超越了自然境界了。

至于功利境界,那便是很容易达到的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人性的本来面目。利己的事不一定是损人的,而多数损人的事都是利己的,这使我们在学做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利益或损失,而当我们实在不能明确谁是谁非时,当然会私心一点,做出利己的举动。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批判篡位夺权的人,那是人性的一种真实的体现。除非他的私心膨胀得不可收拾,那便自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做人的重要环节就是道德境界了,从自身修养开始,从一句你好谢谢开始,一直到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道德是一根标杆,走得端,行得正的人,是不会绕着标杆走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多,即使我们已经够讲道德了,却也避免不了一时的过失。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看上去是最讲礼的了,而人们往往不能把讲礼与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可以把道德看成是一种责任和义务,那么上升为道德境界就不是件难事了。

做人或许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吧,我不认为最后一种境界属于做人的范畴。所谓的圣人也是不存在的。天地境界是完全超脱于人性的,能达到这种境界,我想那已近乎于神了。从古至今,总有被压迫或不得志的人想要超凡脱俗,而这仅仅存在于幻想之中。即使我们已经从细胞研究到了宇宙,却还是不能为所欲为,从人成为神。这种境界只能成为人们一个永恒的美好向往。

人类是高级动物,大脑的潜力、思维的深邃不可预料。长大成人已然是一件难事,而要学会做人就更是难上加难,想要从人跨入到神的境界,那就是极其难了。所以既然是人就不要奢求去做神,我并不认为和尚或隐士的境界有多么崇高,就算把一切都视为空,他还是不能把饭看空,把衣看空,还是不能超脱出做人的范围。

做神只是个幻想,做人才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的,所以归根结底,人生只有一大境界,就是做人。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范文二

曾读过这样的故事:有个叫杨密的官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拒收了属下送给他的贿赂。属下很诧异:这件事没有人知道,你这样清高是做给谁看的。只见杨密坦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道?天地之间,人最大。这种 大,不是个人形体上的巨大,而在于发自他心灵深处那种让人震撼、让人汗颜的东西。这是虽处举世皆浊的世道,仍能自觉保持洞察万物,淡泊名利的一种心态;这是摆脱世俗的监督、约束之后,仍能自觉保持清正廉洁的一种品行。杨密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这种大,他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了封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将境界定义为个人在做事时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于别人的强迫,也不是来自于对别人的表演。它是发自内心的,真真正正体现自己良知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自觉的行为可以让一个平凡的人,甚至是现实中不合格的人,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小说《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从他身上,我们看不出他有一点成功的影子。他没有同乡成才的机灵,没有班长老马的灵活,没有连长高成的刚强果敢。他只认一个理:人的一生不能白过,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他不会的事,只要认为有意义,他就认真学;他会的东西,只要认为有意义,就认真保持下去,即使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也在所不惜。许三多在红三连五班的生活情景:其他四个兵,写作的,打牌的,算命的,每人都有自己打发日子的方式,完全没有了兵的味道。但是,许三多自己出操,自己打扫内务,自己踢正步,严格按新兵连受训的要求来做,而且一做就是几年!尤其是修路一节,他画白线,拣不同色的石头,铺路石,种花草,有条不紊,实实在在。那些老兵们却在营房内打牌,还抱怨他的多事,甚至盼望他的失败!许三多的路铺的确实艰苦,顶着风寒,顶着嘲讽,一步一步地铺着,铺向了成功。他用自己的毅力与认真完成了一个加强排没有完成的工作,花费的代价仅仅是买花种的五块钱!谁说境界离平凡人很远?谁说圣人、哲人都是做大事的人?许三多做的就是平凡的事,只是他是用人生的意义来铺路,他铺出了自己的境界,实现了从平凡到伟大的飞跃,成了凡人中的哲人,自己心中的圣人!

冯友兰先生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做事完全出自本能, 类似于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于为什么要下地干活,他们也不知道。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归结于一个字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出发点是为了别人,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对社会有益,是积极的功利行为;损人利己,为了自己不惜损坏别人,对社会有害,是消极的功利行为;至于损人不利己,则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害人害己,是愚蠢的功利行为。与功利境界不同,道德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另一个字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些话语是对义的最好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伟大是他们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的那份牺牲,是那份不求回报的责任和良知。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是由于这些人的执着追求与默默牺牲。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不屈脊梁!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眼界更为开阔,行为更显博爱。抗战时期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手术台就是阵地,最终牺牲在中国。他的爱心跨越了国界,着眼于不幸的人类,做了天地之间更大的人!印度洋海啸中的国际捐助,汶川地震中的国际救援同样体现了各国具有天地境界人们的爱心,彰显了他们对异国生命的尊重,对自然同类的同情,活出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个人对人生的认识差异,体现了个人的素质高低,也体现了个人为人处世的影响力。这四种境界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不会成为个人的固定标签。一念之差,可以造成人生境界的千步差别。有三个工匠,同在干一件砌砖的活儿。一个说自己在砌砖,第二个说自己在赚钱,第三个说自己在建造一座漂亮的房子。同样一件事,由于三个人的认识不同,心境不同,导致他们做事的境界不同。第一个是为了做而做,至于做的好不好,他不管;第二个是为了钱而做,砌一块砖,赚一些钱,至于砌的结实与否,好像与他无关;只有第三个人是为了心中的一个伟大设计而做,他时刻想到自己梦想,也会时刻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认识有多远,我们的行动就会有多远。第三个工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完成了砌砖的任务,他的成功实现了认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心态的平和,是用自己较高的人生境界做事,幸福的鲜花理所当然为他绽放!

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总有一种苦累的味道,有一种枯燥单调的感觉?关键是我们对做事的意义不明确,自觉性不高,自然而然心态不平和,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同样是上班,有的人只是看到八小时的劳累,有的人只是看到百十元的收入,却很少有人想到工作是一种生活的充实,是一种梦想的孕育,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一种忙碌的幸福!我们认识上的偏颇,妨碍了心境的平和,也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远。人生是在做事,不是在表演。我们的一生不是在创造奇迹,而是用自己的心在实实在在的做事,这就是我们对人生境界的最好解读。

人要活出自己的境界,也许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份坦然,也许是人生失意后的一份旷达。人生的境界是一个不断历练,不断成熟的过程,也是一次冷静选择,认真把握的结果。幸福始终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会以更高的人生境界,活出自我,活出洒脱!

观《高山下的花环》有感


观《高山下的花环》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画面,热情歌颂了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 我坐在静静的影院里,银幕上英雄的身影时时催我热泪盈眶。当战斗打响后,九连连长梁三喜带领他的战友担任了穿插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是,当他们攻占主峰后,隐藏的残敌向他们开了枪。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指导员,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在那些满脑子铜臭的人眼里,烈士的功绩似乎可以成为换取家人荣耀的本钱,但是,他这位沂蒙老区农民的儿子,在部队开赴前线之前给妻子的信中却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望你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属待遇,切切不可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萎求。

国家也不富裕,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 一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啊!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象梁三喜这些位卑未敢忘忧卿的战士,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呜?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着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呀。

望着银幕上梁三喜的高大形象,我联想到生活中另外的一种人,他们干什么都讲价钱,把人生看做一笔交易。有一位小青年眼看着一位老人掉在河里却无动于衷,并习于呼救的人说:我下去救人,给多少钱?,这种人和梁三喜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梁三喜那样,每时每刻都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们的 四化大业还愁不能实现? 电影结束了,我随着缓缓的人流走出影院,阵阵凉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梁三喜的话语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祖国是你的,也是我的。我觉得这话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是的,祖国也是我的,我要加倍地努力学习,用我的智慧编织出最美丽的花环献给祖国和人民,来告慰那些献身祖国的英雄。

〔简评〕 在一部电影中,人物众多,场面纷繁,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感想,如何立意命题,这是写好观后感的关键。 本文选取了以梁三喜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身上最可宝贵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联系现实生活中某些自私自利的行为两相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文章以观看顺序为线索,把叙事、议论、抒情溶为一体,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读后感《爱的境界——《花环》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生的境界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