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电影告白观后感影评范文。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电影告白观后感影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多朋友都喜欢看一些悬疑惊悚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告白》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森口悠子老师发现自己的()女儿被杀害在学校的泳池里于是开始寻找凶手并且向凶手复仇的故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前年夏天的一次夜里,我打开了这部电影,一开始以为是什么令人甜到鼾的罗曼蒂克式的电影,但是看完后我却觉得浑身不舒服,愤懑和压抑的负面情绪充斥着全身,但也引发我的思考。今天,我又温故了一下,这回我的内心其实是五味杂陈的,二次观看带给我的是全方位的思考,有一丝愤怒,一丝可怜,又带着一丝的遗憾。

电影不愧是表达社会现实和人的情感的最美的艺术,少年法让我想起了国内一些未成年人杀人案,电影里的校园霸凌也让我想起了初高中时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缺爱的孩子最后走向了不归路,同样受到溺爱的孩子也是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事情。

虽然这部电影是一部日本电影,但是在我看来,在中国,这部电影也可以完全拿来反映一些问题,艺术到哪里都能引起共鸣,接下来我就来讲讲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吧。

少年法,电影开头,老师森口就提到了,自己的女儿是被班里的两个学生杀的,不满14周岁的人,杀了人不用负刑事责任,所以她并没有想通过警方来为自己讨回公道,而是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复仇。其实想了想,我们国家也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和电影里相似的设定,都是在一定年龄一下犯了事,可以不接受刑事处罚。我对这种保护条款是持反对意见的,我也有我的理由。我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真正用来保护弱势的未成年人的,我对其他的条款都没有啥意见,但是唯独这一条未成年人犯了法不负责是嗤之以鼻。因为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剥夺他人的生命不用负责任,我认为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而且,大家仔细想一想,作恶的未成年人一般的下手对象是谁?巧了,也是未成年人,那么当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一个是作恶的人,一个是真的需要保护的人,那保护法又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难题。电影里面,当两个未成年人凶手对小女孩下手时,真正的少年法并不能给到凶手真正的教训。对于班长美月也是这样,且不管她到底是不是真的露娜希,她对生命的漠视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少年法应该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确实应该完善一下这种法律了。在此,我也希望我们的法律也能更加完善。

校园霸凌,相信大家对于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怪了,相信大家上学期间都遇到过这种现象,可能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但是你周围肯定有人曾经被欺负过。但是在这部电影中,这种现象却变成了老师复仇的工具之一,虽然老师并没有直接叫学生欺负那两个杀人凶手,但是当她说出他们两人可能会得艾滋病这件事情后,一切都变了。同学们有的疏远,有的怂恿一起欺负他们,在这之中,渡边(凶手之一)确实很惨,被同学欺负,新老师完全不知实情。只是让同学们好好学习,不能嫉妒渡边的成绩,就欺负他。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初中时,那时候班上也有人欺负人,不过,往往是成绩好的去欺负成绩差的学生,在我眼里,那些成绩优秀却欺负人的真的是人渣,关键是老师还护着这些人渣。我见过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他们老实巴交的,就是成绩差了点,往往他们却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找老师时也不受待见,我也是感叹当今的教育,唉!

关于爱,凶手之一的渡边与另外一个凶手直树有着鲜明的对比。

渡边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学教授,小时候渡边常常因为不能完成她的指标而大发雷霆,可以说渡边从小就没有怎么体会到真正的母爱。他的母亲始终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他的父亲太平凡了,拿渡边的话来说,是个笨蛋,母亲受不了,离他们而去。

从此,他就没有母亲了,但是,他太崇拜母亲了,他内心一直渴望被母亲认可,于是,他疯狂的看母亲留给他的书,希望能得到母亲的认可。可是,一次次的碰壁让他感到希望渺茫,他感到自己不再被爱了。于是,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靠虐杀小动物博取关注,靠自己的发明得到了奖,以为母亲会主动找自己,事实上都没有用,而当他发现杀人可以博取全社会关注,他就走上了不归路。

直树却跟他是完全不一样的境遇,他是一个从小被母亲捧在手心的宝贝,即使他学习和运动上没有天赋,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溺爱他,也导致了他懦弱的性格,什么都是母亲为她操办,当他以为自己得了艾滋病,他就接受不了自己,而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森口老师来找他母亲,他母亲一直说他儿子是被渡边骗去当帮手的,而直树在一旁默不作声。这个细节也体现了直树的懦弱,与渡边形成鲜明对比,渡边直接找老师承认是他杀的人。

我暂且想做一个假想,渡边的母亲如果有直树母亲一半的关爱,直树的母亲有渡边母亲一半的严厉,我想,也许这些糟心的事也许就不会发生了吧。那种情况下,渡边会如愿以偿得到母亲的爱,他会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直树虽然天赋不怎么样,但他会变成一个独立自强的人,不再会是一个总是想证明自己的胆小鬼。这是否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呢,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太过严厉了,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了。不管哪一种极端,都会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对身边的人和整个社会都有不好的影响。做父母很简单,但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却不容易,我也希望现在的父母能担起孩子教育的责任,其实孩子很多行为都是父母造成的,父母会潜移默化改变孩子的行为,所以做孩子的好榜样才能将孩子引向正确的道路。教育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这部影片给予我们深思。

其实这部电影里森口老师也并不是一个好人,她是一个复仇者,女儿的死让她彻底黑化,她用了最让人痛苦的心理战术让两个凶手受到了惩罚,我们其实也不好评价什么,毕竟我们意识中的那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如此深入骨髓,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也许也能明白老师心里的那份悲痛与绝望吧,亲骨肉惨遭毒手,放谁身上都接受不了吧。

终了,这部电影充斥着压抑,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也是震惊了,感觉胸口喘不过气来,再次观看虽然没有第一次的那么震撼,却也让我又多了些体悟,日本的表现人性的电影拍的真的好啊,无论是画面还是台词都能如此贴切地展示主题。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告白夫妇观后感影评


《告白夫妇》是一部于去年播出的奇幻爱情电视剧,由孙浩俊和张娜拉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一起去看看吧!

又熬夜追剧了 #告白夫妇# 2018年看的第一部韩剧,就这么甜 受到了暴击 韩剧真的很撩人

关于青春 家庭 亲情 梦想

穿越题材 19年的来回 主人公们重回大学,重新恋爱

被张娜拉童颜震惊了 快40岁演20岁的大学生还这么自然 演技好棒,男主稍微有点跳戏但是情感表达不错

他俩把婚后残酷的现实生活演绎的很棒

那种妈妈一人带娃时的烦躁 无力感

丈夫在外受到委屈,夫妻间的不理解,误会越来越大,表现的很真实了

一趟时光旅行让他们明白了拥有对方的意义

找回了当初相爱的初心

习惯这个东西真的很可怕

你以为你能摆脱 但是它已然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恋爱与婚姻不同 后者需要为平凡的柴米油盐生活添一些美好幸福的片段 ,仪式感很重要

不管何时都要做最耀眼的自己。不要忘记当初梦想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

我曾经笃定的说,如果再给我一次回到过去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不会结婚,好好赚钱,陪陪母亲,然后一个人终老。

看完这部我现实生活写照的剧,是呀,编剧已经知道我的选择了,就是不要改变这糟糕的一切。

最重要的是因为孩子不在了,因为亲身经历过,没办法当成做梦,想孩子想到哭,想亲亲他,抱抱他,看着他长大。

还有如果真的有比我老公优秀的人追我,除了孩子的原因,我就真的会重新选择吗,真的不见得。也可能是就算穿越了心性也是38岁的设定,跟男二就不可能。

其实煽情的说,我是知道为什么当时想和这个人结婚的,因为是我遇到的人当中,我想和他结婚的。是我想要的那种平淡的安稳的婚姻。是正常而幸福家庭的孩子,是生活中等的家庭,是我看着觉得很温暖的人。

只是,千万不要有来世,千万不要说永远,我这辈子会当好儿子的妈妈,老公的媳妇,妈妈的女儿。但是这辈子就够了。

我也因为儿子生病打电话痛哭过,也会被老公喊黄脸婆,也知道老公上班的辛苦,离婚也不是说气话,那个瞬间真的想离婚,也会觉得为什么因为结婚因为生孩子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生。总之回想起了这几年的婚姻生活。太戳心,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

如果给我在结婚前看这部剧我可能不能完全体会,也许还觉得不好看,所以没有办法影响结婚这个结果,而结婚以后看懂了,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甚至于给我一次再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这样走。这就是命运。

还有痛苦的地方还有,如果真的有穿越的机会,我可能还会痛苦的纠结要不要回去,因为不想结婚,想逃避,所以很想改变过去,一直就让我一个人,一个人就算我过的很失败,我也不用拖累别人,觉得快要被生活压死的时候,会讨厌自己,会觉得愧对儿子。

也不想回去,习惯了很费力支撑起来的小家,不想说爱,只愿意更珍惜现在有的一切,这样就懂得编剧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就是这样一部剧的意义。

2017年10月,正忙着考研,实习,思虑未来。因为某些原因,很久没看韩剧,在要交毕业论文的前一晚,熬了一宿,看完了,韩剧确实很细腻,很有趣。

一直没哭,直到最后一集,女主和妈妈告别,女主爸爸自己守着一个空房子,说不出的空落落。喜欢看这样的电视剧,因为第一集就能知道结局,也因为亲情爱情温情,比如当初的请回答1988。

本来要先看机智的监狱生活,太多人推荐,但是因为太长,太拖沓,网不好,本来性格急躁,所以耐不下性子看完。改看了仍旧很多人推荐的加油吧威基基。无意间又发现了伟大的诱惑者,虽然都说收视率低,但是我觉得很好看,小演员都很年轻,但是很好看,虽然以前一直不喜欢比我小的明星,但是现在电视上太多年轻人了,我的心态慢慢转变了。

前几集觉得男主受不住生活压力,但是渐渐看,还是很有担当的男人。和电视剧版的28岁未成年有点像,前两天刚看完,所以更喜欢。很不错,他们都改变了当下的生活,这也是让我喜欢,觉得玛丽苏的地方。好在我也大了,能分清电视和生活,正是因为这样的美好,所以对前行的路充满希望。

可能因为对爱情感悟不深,所以整部戏看下来,最动情的是女主妈妈,为了自己女儿,说不出是降低身段还是怎么,在对自己女儿好的男孩子面前,总不是那么自在,可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丈母娘对女婿更好,希望他能善待自己的女儿。女主爸爸一直被女主冷眼相待,还怀疑是不是偷看女儿日记被发现了,真是可爱,女主妈妈走了,女主爸爸说因为女主妈妈让他不要孤独而选择再婚,说不出的压抑,尤其是大房子里沙发上的一个人,和女婿来之后暖暖的一笑,更让人觉得难受。

穿插的另外几对,很有趣,但也就是有趣而已,不那么深刻,丰富了剧情,纯情的罗曼史。

之前看推荐就说,看完这部戏会对父母好一点,深有感触。

男二很帅,不是传统意义的帅,就像男主之前说的,这么大的小孩怎么这么有男人味。笔直的腰杆,很阳光。

男主可能是请回答1994之后,再回九十年代,但是并能感觉出38的沧桑,反倒女主,年龄跨度不觉得违和,38时肿肿的眼皮,20时灿灿的笑,尤其在五月女王那段,真的惊艳,她还是以前的那个样子。

整部戏推荐看一看,就是两个字,温情。友情亲情爱情一个不少。四星,因为前后感觉有些衔接的比较勉强,镜头转换的有些突兀,剧情情感铺垫过于刻意,有些梗埋的不是那么巧妙,容易乏味。最后把所有人都交代了一遍,要是再处理的再细腻些就更好了。虽然好看,但没到一秒钟都不想快进的程度,但是也是良心之作了,如果举得自己很丧,周围的生活让你厌烦,可以看一看,虽然对现在影响不大,但是心态上多少会有点变化()的。

告白影评


告白影评(一)

看中岛哲也执导的《告白》那天,恰好看过玛丽·雪莱的句子——“一个人走向邪恶并不是因为向往邪恶,而是错把邪恶当成了他所追逐的幸福。”这句话,似乎可以部分地用来印证《告白》中几个人物的行为轨迹,至少在想获得母亲青睐的少年A渡边修哉身上体现了这一点。

影片和凑佳苗的同名原著一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思考的纵深度和广阔度方面,也和原著结合得较紧密。原著分六章,分别以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为第一讲述人,逐渐将发生在校园的杀人事件的起因延续和复仇展开来,并不断敲打着读者的观感。当其光影再现时,一种压抑又冷酷的气息便被直接表现了出来,随着剧情的推移,杀人者与复仇者的内心激变也轮番上演,不断撞击着观众的道德底线,如果还有底线的话。

此番,中岛再次施展了他的光影技法,且愈发纯熟,紧绷的剧情、阴郁的氛围,精准的镜头,凌厉的剪辑,张弛有度的节奏、恰如其分的配乐……在片中,中岛再次使用了暗喻隐喻的手法,如多次出现的天空景象,片中的天空常常是阴霾氤氲的,即使偶尔露出一点光,那也是被四周的云气所包围着的,仿佛预示着人物内心的阴抑和事件的纠缠。再如,中岛常常通过立于路旁或店内的凸面镜来演示事件的发生发展,片中人物镜像地出现在凸面镜中,形体有所变形,部分被夸大,部分被缩小,仿佛暗示着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因为无法正确而全面的审视,当美好的事物消失后,心理畸变产生了。

中岛依旧擅用色彩,虽然《告白》中充斥着压抑寂寥的冷色调,不似中岛其他作品如《下妻物语》、《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帕高与魔法绘本》那般色彩鲜丽花团锦簇,却在如此冷寂的衬托下,让鲜血的颜色愈发刺目,让爆炸的场面更加浓烈。如少年B下村直树的刀刃划过母亲的咽喉时,那鲜血四溢的画面有了片刻的停滞,木村佳乃甩起的头部,仿佛一道短暂而凄绝的弧线,继而血滴溅落……再如,让少年A渡边修哉以他自己制作的逆向时钟的走向来回放他母亲遭遇爆炸时的画面,仿佛每一分每一秒的逆向都带着股子悲怆和凄厉,继而正向演绎时,让这种悲怆和凄厉翻倍,且令片中爆炸的画面很有层次感。

松隆子奉献了一次优秀的演技,《告白》中的森口老师于影片伊始的平静内敛中隐着莫可名状的心碎和愤怒,她冷静的告白,平和的告诫,继而疯狂的“修复”,当她最后说出是这让修哉重生的第一步时,又带着一抹痛悟惨烈的气息。较之成年演员,饰演小杀手渡边修哉的西井幸人和下村直树的藤原薰,更让人眼前一亮,无论头脑聪明的还是运动神经好的,片中这两个不满14岁的孩子心理都是扭曲的,成长环境都不适宜,一个母爱缺席,一个被过分溺爱,“错把邪恶当成了所追逐的幸福”,为了这种幸福,不惜代价。西井幸人和藤原薰演出了这种人格的错位,特别是西井幸人,他癫狂肆虐的笑声,不稳定的情绪,时而冷漠时而狂热的眼神,无不塑造出渡边修哉所具有的那种异变,却又异变得令人悲叹。

森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命”字时,提示同学们,生命很重要,但她知道,他们不懂,也正因为她太了解她的学生们,所以她的计划能进行下去。当美好的事物消失时,不是“啪”的一声,而是“砰”地轰然倒塌无情摧毁,于是一连串追问便应声而发,生命该如何得到尊重,亲子师生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少年的人格教育、预防犯罪及少年犯罪在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惩罚该如何衡量等等。

告白影评(二)

说到校园暴力、青年人的堕落、教育的变质等一类问题的电影,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一列可以列一大堆。比较出名的像《猜火车》,《梦之安魂曲》,《大象》之类的,都已经成了生命力长久的佳作。即使就是日本,这也是一个老话题了。2010年刚刚推出的这部《告白》在题材和内容上可以说没有多少创新,但是却在手法上让人耳目一新,将这个故事讲的无比压抑、黑暗和绝望。这种观影感受,已经很久没有了。

剧透文,未看电影的建议先看影片,这部黑暗透顶的悬疑剧绝对会是2010年度的一个巨大亮点。

《告白》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学里,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都渐渐进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个混乱的教室里,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在打闹、喧哗完全无视课堂的秩序和纪律。老师森口悠子也不管,只是自顾自的讲述着自己的事情。她看似漫不经心的讲出了自己上幼儿园的女儿在学校里被自己班上学生给杀死的事实,顿时如一颗炸弹在整个班级爆炸了。未满18周岁的孩子杀人了也不会受到刑法的处分,所以森口老师也没有办法去追究凶手的责任,但是她却执意要让两个误入歧途的年轻孩子理解,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虽然这种绝望黑暗的作品,很难在世界的主要电影奖里捞到什么好处,但是还是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日本旬报》将其列为了年度十佳,与同期中国的《让子弹飞》成了亚洲影展最大的两颗明星。

中岛哲也曾经因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而闻名于世,《告白》延续了同样的拍摄风格。他将过去拍摄MV的手法直接引入电影之中,小段小段的故事切换,大量的模仿MV的镜头处理以及切换,以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以剧情碎片的重组来推进悬疑的发展,一层层剥离出事件的真相,揭露出事件的发展,这和《记忆碎片》十分相似,打破了电影的线性延续,所以整个故事的叙述显得比较花哨和前卫。背景依靠持续的音乐推动,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和电影整体的气氛丝丝紧扣。这一点,非常类似将游戏引入电影的《罗拉快跑》。都体现出了一种很前卫、时尚、流行的非主流风格,个性十足,也很有代入感。许多慢镜头、快镜头的交替切换,对于雨水、血液的特写处理,都有助于营造导演特殊的故事舞台,血腥场面的处理,用色的冷艳以及飞溅血滴的特写,都显出了一种扭曲阴暗的暴力之美。这些特殊的处理手段和传统的电影非常不同,虽然新奇,但是还是引起了许多守旧人士的不满,认为其花哨凌乱,不正统。我觉得这些都可以说多虑了。

电影最大的主题还是在讲述少年的堕落,青春的流失。影片中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完全就没有正常孩子的样子。影片刚刚开始,对于这样一个普通的教室,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刻画。虽然在上课,却没有一个学生听课。有的在聊短信,询问初吻的事情;有的在谈论黄色碟片;有的在打闹……整个课堂,一点秩序也不存在。之后,报纸上提到的少女无因杀人事件,成了全国学生的膜拜对象。再继续向前,班级里居然也出现了杀人凶手……你可以发现,随着整个电影的继续,凡是出现过的学生,没有一个是正常的,全部都是黑暗而扭曲。电影整个背景都用了滤镜滤去了阳光的温暖,所以无论天气是阴是晴,电影的画面都是一种阴靡和灰暗的。

青少年为何堕落于此,电影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导演的看法。

学校: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学校的教育却是严重失职的。整部电影,除了悠子和后面的男老师,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学校的教育人员。装修现代的学校,只是成了一群疯狂少年的聚集地。缺位的教育,助长了学生的堕落和目无纪律,如同《大逃杀》里那样的情况一样。

男老师以及悠子的丈夫,都是一种教育的理想主义的代表。用爱感化、耐心教导、称职负责、平等交流等等。尤其对于年轻男老师的形象,就体现出了一种成人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严重脱离。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巨大鸿沟。“沟通”一直是其教育的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关键。“我会关注你们的哦”就是他的口头禅。但是巨大的鸿沟,破坏了这种沟通的可能性。他的天真,被孩子们看不起,孩子们的心机,他也看不到。所以,沟通的不能够,成了教育的最大失败。他的关注和沟通,没能发挥任何积极的意义,反而成了逼迫孩子的巨大压力。

悠子也曾经向往这样的理想化的教育状况,女儿死之前,她虽然理解了孩子们的心机,但是依然努力工作,试图去靠近这种理想。当她明白了现实的无可奈何之后,爱的教育就基本在她心中死去了。丈夫的病重去世,无辜女儿的惨死,也就是那种美好希望的彻底破灭。她的观念转变了,她不再期望从正面去引导孩子们向上,她要从反面去让孩子知道罪恶的真正恐怖所在。所以,她以自己对孩子们的了解,用更加黑暗和残酷的手段,来教育迷途的孩子。女人可以很温柔,也可以很毒辣。松隆子的绝妙演出,精彩的阐述了这个女性身上的二元对立。

家庭:家庭主要是通过悠子本身,直树以,修哉和美月来表现的。成年人总是太忙碌,没有时间去管教孩子,把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只要关心好孩子的物质就行了。悠子对于女儿的教育就是这样,长期将重心放在学生上面,所以女儿才出事了。

直树的母亲,则一位的袒护自己的孩子。即使自己孩子卷入了杀人事件之中,杀死了自己老师的小孩,她不仅不觉得羞愧,还认为是老师的问题,学校的责任。一味的袒护自己的孩子。直树之所以犯罪,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懦夫,他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懦夫,就是因为家庭对他过于溺爱和包庇,所以别人眼中,他什么也干不了。因此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才杀人证明自己的“能”。直树的父亲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太忙了,忙到彻底从生活中消失了,这样家庭的不完整和扭曲,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是什么样呢?

修哉也是一样的,他的扭曲完全来源于自己的恋母情结。由于从小得不到母爱,得不到母亲的肯定,所以不断的进行各种骇人听闻的实验,来希望引起母亲的注意。“他一生所求,无非就是离开的母亲能够回过头来看自己一眼”。父亲重组了新家庭,就基本忽视了儿子的心理需要,修哉成绩十分出色,但是自闭而变态,父亲没有注意到,母亲如同直树的父亲一样,为了事业,为了自己的前途,彻底抛弃了家庭,对修咋完全不关心。

美月曾经用毒药毒死了全家,在全国引起轰动。她杀人没有原因,没有恨,也没有爱,只是因为空虚。家庭,父母在她的生命里缺失了,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她不了解生命的意义,所以通过没有原因的杀戮,来寻求一点刺激和答案。整个日本的少年似乎都处于这样一种空虚和迷茫之中,成年人的缺位,教育的失职,所以虚无主义蔓延。曾经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但是现代文明的进步更大了,如今的日本,已经不能如昔日美国少年那样在空虚中悟出自己的是意义,反而沉浸到了无边的消极里。

社会:社会的道义和良知也一文不值。修哉之所以要去杀人,是因为他本来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关注的大奖居然被一个莫名其妙的杀死全家的少女的新闻给挤到了犄角旮旯里。社会媒体早就不在以揭露和打击黑暗丑陋为职责了,反而变成了以炒作来赚钱的无良宣传工具。凶杀、色情等等成了新闻的热门,大篇的报道胡说八道以此赚钱。有意义的事情则被无情的漠视。超市里的员工,看到满身是血的直树,不仅不关心其状况,反而问直树的母亲要钱来赔偿超市的损失。社会异化了,美德都不在了,道义都消失了。赤裸裸的金钱和功利主义统治了人们的视野和思想。

美月杀死全家的事件,通过媒体的大肆炒作,不仅没有变成引起警惕的社会问题,反而成了广大青少年争相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没有成年的孩子,杀了人不会受到刑法的制裁,这出于保护青少年的考虑,却缺失了对迷途青少年的教育。犯了罪,只需要去少管所呆几天,就可以被社会保护起来,重新进入社会中生活。保护的爱,成了一种罪恶的温床。不负责,成了社会的常态。

森口老师从一个温顺负责的老师,变成恶毒冰冷的复仇者,从丈夫那样博爱主义的信徒,变成了以暴制暴的执行者。何尝不是这个冷漠社会的必然结局。餐厅里,那个温暖家庭在用餐,可爱的小孩子跑过来给森口送了一块糖,这个场景,才是森口一直心目中的理想啊,这触动了森口最柔软的地方,所以,半路上,她扑地而痛哭。

社会是冰冷的,导演是绝望的,所以他在电影里极尽残酷的讲述了这样一个黑色的青春故事。想起曾经杨德昌引起轰动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的镜头同样冷酷、冷静,但是却是十分可观的在记录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和那些孩子。中岛哲也显然更加愤青和情绪化,他也因此,将这个血淋淋、赤裸裸的黑暗故事,讲的更加直白而惊心动魄。

告白影评(三)

电影《告白》是一部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但这部电影却与其他同类题材的电影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它并未有对阳光积极的青春表示肯定,也没有对青涩的爱情表示出那种纯洁的美好。它太关注与人性的阴暗,整个电影给人带来更多的是观影的不适和紧张。但对于一部带有惊悚意味的电影来说能带个观众这样的感觉那代表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又回过头来看,自电影诞生与兴盛,有几部电影能把惊悚与青春放在一起。我想就算有也是寥寥无几的,因为从人们以往的认识来看这两个话题似乎实在是有点太不搭调了。但这部影片却做到了,两者配合的相得益彰。而且从影片的整体上来看,与惊悚题材的电影无论从制作上还是从理念上都有巨大的差别,甚至是离经叛道。但其产生的效果却与前者如出一辙。这么一部独特的电影它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些的?那么我们就从画面,声音,整体构架上去仔细的分析这部电影。

画面

如果确实要给这部电影的画面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多而不杂,平而不虚。影片的面面延续日本电影的一贯风格,严谨的镜头语言,唯美的画面效果。似乎这些都可以定位日本的大多数电影,但是作为惊悚系列的电影,这样的处理在很多人看来却是华而不实的,镜头严谨必然让人产生不出视觉的不适感,画面唯美必然显得不够紧张。因为从以往的惊悚题材电影上来看,主观与低角度永远是主体,因为那样才能让观众真正感觉出恐怖感,但我们在回过头来看《告白》它实实在在的做了个大胆的实验,影片中镜头很碎,不像以往一个镜头摇出几个景。但镜头固然多,导演却抓住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画面中故事的主体与重点,这点与唯美的画面配合的相当完美,无论从对焦与用于转场的空镜头都处理的极其紧凑,几乎没有一个镜头是没有用的,每个画面都充满张力和力量,似乎都在讲述着无数的故事,每个画面都能引出观众的想象,所以往往是观众的思维总是跟不上影片的节奏,所以导演故意把影片的节奏弄得缓之又缓。但这也并非是考虑到观众的这个因素,不能让观众完全看懂但又不能让观众完全看不懂,那么也只能让观众看清楚个大概,这样又引发观众更多的想法,使得影片更加的紧张!从这点上看就不难看出电影的精妙之处,它完全摒弃了以往平面式的叙事而更多的是从心里上进一步的崩溃观众。所以这部影片的镜头多但是不杂,另外影片镜头的角度没有用到低角度,角度大多数是平视。平实的镜头大多是给大家带来生活化的视角,很平淡也很虚,大体看来不实在。但同样的效果配合上不同的音乐却显得格外的不同,那么音乐上又有什么文章呢?

声音

在声音的处理上影片与大多数同类电影如出一辙,甚至还逊色于某些优秀的惊悚电影,但它在一方面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与画面的配合!在画面的部分提到了音乐,那么这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音乐。该影片的原声很多,音乐相当丰富,因此它始终也没有一个主题的音乐出现,那么这就给影片的深度上提供的大量分量。总是使人揪心和不确定。也许就是导演最初的意图。就像影片出现大量的声画分离一样,怎么看都像是一张诡异的笑脸。这就是这部影片最具独特的部分。永远让观众看不清导演的思想,但又似乎可以抓到认知的影子。

构架

一个电影的构架是决定于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为导演是否能够讲清楚一个故事,就要看影片的整体构架是否合理。蒙太奇作为一部电影的灵魂就是因为它在构架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构架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相当重要。

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它精妙的购架。《告白》的构架相当巧妙,这从片名上就可以看出,导演在这个上面是煞费苦心。这部电影的故事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有着多维角度的立体状。它不但讲述人物故事而更多的是在进行心灵的独白,但这种独白不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这已经是一个突破。而这个恰恰又增加了影片的故事性。使影片看上去不单调。其实假使抛去这些方面单从故事上来看,故事简直是无聊到了极点。所以单从这点上来看。导演注重的根本就不是故事,而这也恰恰印证了影片的片名。它的视角在于意识,关注的是人们肉眼看不到但却可以表现出来的东西,所以它的整体构架已经不能单纯的从讲故事来分析,而是要把自己的心灵和电影的主题调到一样的频率。这个电影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总是以一个思维去引导着你走。让观众完全入戏,是一种催眠式的结构方式,所以观众根本上也就不会注意到结构和剪辑的影子了。如果非要从技术上给它一个解释的话那么一句话便能概括。它的结构是一个哑铃状的,把大量的故事个人物复杂的关系放的中间,而其余两部分更多的是情感,但这么一讲对于一部以意识为主导的电影来说无疑是残酷的,因为毕竟抛去的是更主要的东西。

《告白》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它获得了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但单从这些上来看一部电影的成败又是不可取的,一部电影的成功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是要取决于观众对它的认知和肯定,面向观众是一个导演的品德也是一个导演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告白》做到了这一点,它反映出一些存在却只能是感知的东西,但重要的却不是这一点,是观众能够真真切切体验到这一切,是体验而不是领悟,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差别所在就是体验与领悟的差别,电影是视觉文化它必然要做到立体,必然要让观众在一定意义上身临其境,《告白》的成功便在于此。

告白影评(四)

认真看了日本片《告白》,感觉又是一阴霾日本特色电影,特别日本人对死亡美学独特最求可谓世界独树一帜。我倒是想别的,无疑《告白》是悲剧,以我的理论,无疑悲剧是英雄的专场,从古希腊的英雄命运悲剧,到近代的英雄个性悲剧,无不是强者,因为强者才能体现尽管强也是无奈的悲情。比如俄狄浦斯王无力对抗命运,将军马黑白嫉妒个性造成悲剧,或者李尔王爱受奉迎的失败。无疑《告白》一个普通人的悲剧,普通的老师、家长、学生、小孩。当然现代由于普通认为影视节目的主要消费者,以普通人的悲剧打动普通人的观众无疑符合商业利益。

说回弱者,女主角悠子开始给学生读走红教师樱宫正义的书中内容:“内心软弱者会欺负更弱的人,受害者只能选择忍耐或寻死吗?”实际整个电影就贯穿的多数学生欺整一两个学生的场面。实际很多学生随大流,很多事情也是一知半解,唯恐自己不跟着做就变成人民公敌的羊群心理。其中女生北原美月由于她的惩罚分数是零,就遭同学虐待。尽管电影没有明确说,大概北原是很多心理电影中患有人格分裂的心理病,表现的症状就是意识恍惚,忧郁,感情淡薄,跟A学生渡边修哉混熟,常说一句话就是“另外一个我”。国外喜欢用人格分裂病在文艺创作上,实际我看国外香港的心理网站,他们比我国关注多了,这样忽视北原这样的学生,估计也是有点文学夸张。当然北原也是lunasea变态投毒者,而且以为同神秘力量可保护自己脆弱心灵的人,可见北原是既是聪明的学生,但是又十分愚昧的弱者。

学生B下村直树不同于北原是无论体育还是学习都很差,不单认知能力差,而且常被同辈欺凌,显然就是个人能力的弱者。B喜欢归罪别人,出现精神病的时候甚至怎么是生还是死都高不清楚。这个很大程度跟他母亲喜欢推卸责任到别人身上有莫大关系,同时B母亲常说自己儿子善良优秀。我想这句话是给一些所谓热血教师和当红教育专家当头一棒。首先B母亲电影从不见其丈夫,可见是隐性单亲家庭,母亲不懂与人相处,儿子可想而知,大概她本身也是自大、主观引发自己不能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只能通过日记抒发自己情感。自然儿子不能日记表达,但是乏于交往和母亲一样。现代社会鼓励人创新发明,使到整个社会气氛喜欢激励,缺乏从前封建社会的“安于现状保守教育”。现代社会不少人以为自己懂得一点点就能够拯救地球,奥特曼打怪兽,显然热血教师维特就是这样,问题都不清楚,就凭自己一腔热情就可以解决问题。我觉得核心问题就是社会那些所谓偶像派,比如樱宫正义之类,喜欢写一些煽情励志,一些不知道社会复杂就以为那些人讲几句动人的话就能得到神谕一样。其实B的教育本来就要他自己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是让他表现给人看。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学生A渡边很有能力,以为把能力作为吸引人注意的误区。当然渡边另外有的精神病,强烈被母亲抛弃强迫症。症状不说,倒是其母亲对待生活什么事情就至于物体研究的角度,使到自己和儿子都是情感的弱者,把自己和他人都作为物化或机械化,尽管以为自己很精明、精密。实际给人拆开虚伪思想深处,对其伤害反而最大,因为挑动自己知道自己是那么弱小。渡边杀北原就是最好的表现。所以我想社会总鼓励人机械化的完成一些事以为完美,值得反思。

本人应该先写主角森口悠子老师。只是我前面的说的人看完后都能有个脉络把握,但是悠子我是实在不能把握。比如悠子为什么做教师,对樱宫的爱慕说明对教育的向往,但是又因为别的老师出了个拍照门又担心在教育工作出事。女儿的关爱,为之报仇的决心,可见女儿在地位很重,但是照顾女儿老太太入医院,缺要服从工作,没有分到照顾女儿的时间,固然制造学生杀她女儿的机会,同时批评教育制度做很多无用的额外功。显然电影也志不在此,但是值得我怀疑她爱女之心。悠子如此深重怨念最后也说自己不能原因A,但是最后却说给A的教育,显然她与美月餐厅上小孩给她送礼物不足让良心启发的理由,同时悠子看渡边网页知道渡边根本不在乎自己生命,杀他不是最好的整治,最好她用一句开玩笑回应渡边显然是回应之前渡边两次想杀人都说开玩笑的回应。只是我认为文学意义大于实在意义,如果悠子以记恨的方式记忆这话,那么就是没有想解救渡边。反正悠子我认为太复杂,总觉得突然情绪杀人就是渡边杀美月、或者B杀小女孩那样简单粗暴。悠子贯穿整个电影来说,她应该不具备甚远计划的人,同时樱宫阻止她抽艾滋血也是这个解读。反正我搞不通。所以尽管我认为悠子是个弱者,但是说不清她什么弱。

总来说电影开始悠子的告白很能反映一个完整的故事,后面只是反映不通的人看同样的事情并非另外一个所认为。电影手法很想日本一名电影《罗生门》的表达方式,不过显然录音机效果强于摄像机效果,实力还是跟《罗生门》有很大差距。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精选


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写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关键的要点呢?栏目特意为你整理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1)

《迟来的告白》上映当日(10月17日)恰逢国家扶贫日,影片也聚焦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讲述了退伍军人余穆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边远山村邓氏村,成为一名扶贫志愿者,帮助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导演李彬表示,希望通过影片唤起更多年轻人对脱贫攻坚事业的关注,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致敬。

李彬还回忆起影片拍摄时,由于资金不足,只能租借一天喷水车,所有的雨戏都要在一个晚上拍完,主演董波连着淋了几个小时的雨,却丝毫没有怨言,“拍完时,他嘴唇都紫了,冻得说不出话来,全剧组都非常感动。”董波则回应说,自己是“痛并快乐着”,“《迟来的告白》讲的是爱的传递,从对家庭的小爱到对社会的大爱,我们也希望把这份爱传递给观众。”

影片人物原型之一、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刘锦秀在分享观影感受时几度哽咽。她说影片贴近现实,充满了温暖和感动,特别是主人公余穆在妻子墓前深情告白的片段更让她潸然泪下,“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生前曾跟我一起扶贫创业,家乡脱贫攻坚完成时,我也来到他的墓前跟他说,我没有让他失望。”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2)

讲述新时代扶贫攻坚的感人故事,由李彬导演执导,董波、罗米、张竞达等主演的电影《迟来的告白》正在院线热映。片中董波饰演的热血硬汉、退伍军人余穆,带领两位90后村干部(罗米、程琢 饰)毅然奋斗在贫困山村,在重重困阻、种.种误解之中,他举步维艰,却矢志不渝。最终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也完成了殉职在扶贫前线妻子的遗愿。

在连续举办太原、北京两场首映礼,并在平遥电影节与观众见面之后,《迟来的告白》收获颇高口碑,排片持续看涨。贾樟柯导演赞其“聚焦脱贫攻坚主题,是一部小人物、大情怀的影片,展现了一个扶贫英雄的时代故事”;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吕岩松认为本片“彰显了山西人民脱贫攻坚、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也有观众留言“用了一个挺高级、新的讲故事方式讲了一个主旋律故事,剧本很扎实,演员都在线。”

《迟来的告白》聚焦扶贫题材,讲述“主旋律”故事,这样的影片走向市场其实颇具难度。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晓山看来,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精神:“当圈里很多人依旧对小鲜肉、IP、流量明星孜孜以求时,李彬导演却能潜心创作《迟来的告白》这样的作品。这样一部主旋律的影片想走向市场,其难度之大,内外行都心知肚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情怀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动。”

兼具艺术性和政治性之外,难的是不生硬不刻板,润物细无声地让普通观影者体悟到影片传达的精神。《迟来的告白》真实而质朴,立体展现了扶贫攻坚实战中的方方面面,从细腻处打动人心,观众可以和角色一同历练和成长。观影后,很多观众表达了自己对《迟来的告白》的喜爱:“这么好的一部影片,没有大腕明星,没有激烈的剧情,却有一份执着的精神”,“看了点映,非常喜欢,用二胡、唢呐演奏国歌升旗的画面看哭了。”

受到影片感动的还有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刘锦秀,她作为扶贫攻坚事业的亲历者,在分享观后感时几乎哽咽,特别是主人公余穆在妻子墓前深情告白的情节更让她潸然泪下:“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生前曾跟我一起扶贫创业,家乡脱贫攻坚完成时,我也来到他的墓前跟他说,我没有让他失望。”

扶贫英雄们值得时代铭记,这部与时俱进的好电影值得走进影院观看。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3)

《迟来的告白》是一部讲述扶贫攻坚战的电影,原以为是刻板、枯燥、说教式的呈现方式,在李彬导演的执导下,变得有趣、深刻、接地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引人思考。我想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高级”。

《迟来的告白》讲述了以余穆、朱涟、毕和为中心的扶贫队员如何克服种.种困难,集思广益并创造性地帮助邓氏村摆脱贫困、创造财富的故事。从片头都市化的时尚穿着、舒适的生活环境到邓氏村贫困户一贫如洗、吃不饱肚子的艰难度日,这种对比是如此的悬殊,激荡起的滔天巨浪,刺激着我们每一人的神经。

在人设上,人物鲜活而真实,他们的初衷在最初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却在一次次的帮扶过程中经历了蜕变和人生的历练,坚定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迟来的告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主角们内心的坚守令人动容,感动到泪目,他们对于爱的承诺是那样的难能可贵。

摆脱贫困,不是仅仅依靠国家和他人的帮助就能脱贫致富,如果只是想着骗取国家的补助款、救助金,那只能变得更加贫穷,直至等靠要,连基本的劳动能力也会丧失掉,更可怕的是内心的空虚和荒芜,更别提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想要脱贫,要从思想上坚定信念,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奋斗,积极开拓渠道创造财富。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去开创明天的美好生活。

《迟来的告白》中,我们看到了扶贫工作人员对村里实际情况的不解与困惑,看到了他们受人非议和刁难时的无奈与辛酸,也看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一心为民,他们全身心扑在村里的事业发展上,扑在为民办实事上,为党为民拿出了真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扶贫工作队制定了精准的帮扶措施,依靠坚强的信念,带领村民致谋发展,全心全意帮助村民们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用自己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创造了奇迹——道路宽阔整洁,人民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曾说:“到,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管是作为贫困人员,还是扶贫工作人员,抑或是一名普通的民众,我们一起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书写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4)

影片讲述了退伍军人余穆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边远山村邓氏村,成为一名扶贫志愿者,帮助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观影干部们沉浸在影片剧情的跌宕起伏中,西咸新区扶贫工作开展近3年来的点点滴滴仿佛历历在目。

从入户摸底、逐级研判,到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政策,到提升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再到后来全体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93.3%贫困户和唯一贫困村顺利脱贫退出。

西咸新区扶贫干部们为着一个“不落一人脱贫”的共同目标,用实干苦干、咬牙坚持为贫困群众大开小康之路,用奋发图强、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亮点纷呈的特色扶贫之路。

迟来的告白,送给奋战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你!

行百里者半九十。

当前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阶段,让我们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不断锤炼干事能力,持续改善工作作风,勠力同心,勇担重任,敢于亮剑,积极作为,冲锋陷阵,确保真脱贫、脱真贫,用铁军作风、实绩实效回应贫困群众期盼!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5)

这是一种扶贫题材的电影。由全国扶贫宣传中心指导的,《中国扶贫》杂志社长曹金龙任总策划,主编文炜为编剧一部现实作品,伊珊担任总制片人,董波、罗米、乔立生、王志鹏、韩福利等主演。电影讲述了一位退休军人以志愿者身份进入农村,成为驻村工作组,投身扶贫攻坚战的故事。

余穆面临着复员退伍,回到地方,当他为自己的明天而思考时,他意外发现一则新闻,就此决定余穆的下半生的生活。余穆参加了扶贫工作组,自愿到贫穷的农村做驻村干部。在这里,认识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两人对自己事业充满着热情。为了改变贫困的局面,余穆和工作组成员做了多种努力,最后成功帮助了老娃村走上致富之路。

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扶贫的电影。对于年轻人来看,了解目前真正的农村中的情况,这部电影或成为你接触农村的关键。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依然还会有一群忍受着贫穷来的威胁。

电影后期,老余终于帮助邓氏村脱贫致富了,完成了亡妻的遗愿,告白了一个丈夫对爱人的深情!地方政府对老余高度表彰,党和国家告白了对人民子弟兵的关爱!扶贫攻坚和新农村的建设,党和国家告白了对基层群众的关怀!

泪目中老余对老母亲失智后的伤悲,久久让人心痛一切深情,都不应该迟到!胸前“我是中国人”的纹身,让我们所有人清醒的认识到:家囯一体!为国为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一起努力!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6)

10月24日,平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干部群众观看扶贫题材电影《迟来的告白》,鼓足干群工作干劲,为全县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晚上7点,来自各单位、社区的干部群众早早地就来到诚丰影城等候大厅,耐心等待着电影的开始。

“在脱贫攻坚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来看这个《迟来的告白》,感受一下其他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怎么有效开展的,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开展扶贫工作的好方法,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在最后冲刺阶段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金盆街道书记助理蒋道丹一边侯影一边对记者说道。

电影开始后,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深深地被电影中扶贫干部以钉钉子的精神,为脱贫攻坚默默奉献、实干苦干、舍小家为大家,帮助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向电影中的优秀扶贫干部学习。

“《迟来的告白》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我们基层脱贫攻坚优秀干部的精神面貌,尤其是余穆这种不畏艰险、敢担当、敢作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这种榜样的精神,为我们平塘的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双江村网格长杨良杰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

据统计,当晚,共有300余名干群观看了电影。此次观影活动,旨在通过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工作者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为全县广大干群注入积极力量,鼓舞士气,让全县干群守初心、担使命,为平塘县今年实现精彩出列的目标凝心聚力、加油鼓劲。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7)

电影的名字是巜迟来的告白》,一下子勾起我的扩句,谁对谁迟来的告白?要告白什么呢?

新落成的学校大礼堂,灯光效果很炫,坐椅N多排,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除了无锡市大会堂,这必须是NO1。全校58位中共党员散落在礼堂中央,暖气压根感受不到,我强忍着全身冷嗖嗖,两次深深被电影感动到泪目两行。家国情怀,岂是一句两句言语能表达?军人老余镇守海岛边疆守国家舍小家,扶贫志愿者老余帮别人家舍自己家。全影贯穿了父欠女之陪伴之情,子欠母之孝敬之情,村干部与村民的乡里之情,扶贫与被扶贫的误解之情……

第一次噙泪的场景,是老余为扶贫工作人员做好鸡蛋面,城里姑娘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筷,立在窗前垂泪,她说:我爸爸生前也是这样子做面给我吃,也是放一个水泡蛋一下子拉开了我思念我父亲的闸门!印象最深的是我读初二的时候,我天天半走读,中午回父亲单位吃午饭,饭菜是父亲自己亲手做的。

做的最多的菜就是红烧豆腐。父亲在前面柜台卖供销社的农用品,后面有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卧室,父亲买了一个电磁炉灶做菜。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灯,每每看到的是小桌子上摆好的碗筷和冒着热气的满满一大碗菜。父亲总是让我先自己一个人先吃,尽我一个人吃够。没有陪伴,没有絮叨,吃好立即去学校。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希望我把那一大碗红烧豆腐端到柜前,盛好两碗米饭,我和父亲那怕站着,一起有说有笑吃完。

如今父亲已不在了,我才慢慢体会到为什么他老人家总是买豆腐,为什么难见笑容。有一天炒菜的小锅烧坏了,父亲问我是不是开灯忘关了?我当时沒承认这事,父亲也没责骂我。如今想起,必是有一回灯绳拉了,灯沒亮,当时停电了忘再拉一下关。后来电来了,电磁炉就自动工作了起来真想送一套最顺手的锅灶,做一桌最好的酒菜,陪父亲慢慢喝两杯,讲讲农村医保能报销一半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希望我把那一大碗红烧豆腐端到柜前,盛好两碗米饭,我和父亲那怕站着,一起有说有笑吃完。如今父亲已不在了,我才慢慢体会到为什么他老人家总是买豆腐,为什么难见笑容。有一天炒菜的小锅烧坏了,父亲问我是不是开灯忘关了?我当时沒承认这事,父亲也没责骂我。如今想起,必是有一回灯绳拉了,灯沒亮,当时停电了忘再拉一下关。后来电来了,电磁炉就自动工作了起来真想送一套最顺手的锅灶,做一桌最好的酒菜,陪父亲慢慢喝两杯,讲讲农村医保能报销一半了……

第二次落泪是老余曾经的战友,拉开胸前衣衫,露出“纹身”,这就是被老百姓误以为黑社会的标志!真真黑白不分,忠奸不辨啊!孤岛守疆,气候条件恶劣,要死也要做中国人!这就是中囯军人!安宁的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让人崇敬的中国军人!

电影后期,老余终于帮助邓氏村脱贫致富了,完成了亡妻的遗愿,告白了一个丈夫对爱人的深情!地方政府对老余高度表彰,党和国家告白了对人民子弟兵的关爱!扶贫攻坚和新农村的建设,党和国家告白了对基层群众的关怀!

泪目中老余对老母亲失智后的伤悲,久久让人心痛一切深情,都不应该迟到!胸前“我是中国人”的纹身,让我们所有人清醒的认识到:家囯一体!为国为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一起努力!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8)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告白)这部电影一直听人说蛮好看的,今天下午终于看了看,果然很不错,看了开头就不舍得放下。

这是一部由小说翻拍而成的电影,如果光看小说的话,我完全有理由那会是本一旦翻开就让读者舍不得阖上书页,拥有高度评价的小说。所以,我决定去找来拜读一下!据说,它不仅占据了周刊文春「杰出推理小说排行排)的龙头宝座,在该年各推理小说的排行榜中也都是名列前茅,它更在获得了书店大赏的殊荣,成为了这本小说大放异彩的一年。尽管如此,由于小说是采用各个主角们的独白与证词作为主要的叙事架构,很多人认为要将这样的一部小说翻拍成电影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

故事发生在一群未成年的中学生之中,未成年的杀人犯被高明者反击,仍有可能继续报复社会。一开始让我想到我那当中学老师的同学,面对着同样混乱的这群孩子们。想想我们以前的学校中,班级中也有许多混乱的学生,现在不知道又都长成怎么样了呢?我们总说一代不如一代,面对现在的这些孩子,想想是不是真的越来越不对头了……家长们啊~自己过去就这个样子,怎么来管自己的孩子呢?有些家长也许就想了,自己以前就这个样子,现在不是也蛮好嘛~就不用多管孩子什么了?那就给老师找麻烦,添负担?

哎呀,好像又点扯远了,言归正传,当天即将辞去教师职位的女老师,于其担任班导师的1年b班的全体学生面前,开始诉说起一段漫长的告白――故事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故事反映出的日本校园暴力和少年犯心理问题,在不少真实的社会案件中早有体现,松隆子扮演的森口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来控诉教育和体制的无能,其冰冷让人恐惧,其悲伤也让人同情。导演一开始就层层剥开犯罪的过程,然后再摧毁整个伦理世界,连最原始的情感也不放过,都成了肮脏的动机。突出了非常状态下的心理畸变,片中小演员的出色表现足以震撼成年人的既定思维。热情单纯的男老师成了双方行动中的无知工具,森口的报复得以完善和升级。在前半部影片中的混血牛奶,轻易毁掉了一个自卑男孩和他的母亲,但仍需要自负女孩的帮助才能找到对手的“软肋”,剧情这才真正进入高潮。关于生命价值的拷问在影片中随处可见,可几乎所有人的独白都是出于自私的动机,殃及他人也毫不在意。“玩笑啊”,影片中最后出现的台词,其实是否定了所有人的虚伪。压抑和冷酷足以震撼观众,但电影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未成年的杀人犯被高明者反击,仍有可能继续报复社会。

一直很佩服日本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中国会让这样的片子通过审核吗?更不用说会有导演会拍出这样的片子给我们看吗?会让一个个孩子去演出这样血腥的角色吗?

整部电影由生命和爱这两个主题贯穿始终,故事开始,松隆子扮演的森口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命”字。生命――“啪”的一声就消逝了吗?还是“轰”的一声消逝的?最后,也许你会有自己的答案。爱,我在整个故事里看到的是母爱。作为妈妈的松隆子对于被她2个学生a和b残忍杀害之后,而实施的报复之母爱。而且,未成年人杀了人都还能被法律保护着,可想而知这个做母亲的心里有多难受,看了故事之后,就会感受到她的母爱是怎样的,能让那两个学生让他们生不如死,并且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也听听生命“啪”的一声消逝的声音。但我想老师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复仇啊~他们始终还是自己的学生,是想把他们引向光明的正途的,是想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生命”吧!如果这两个孩子在下手之前想明白了的话,自己的母亲又怎么会消逝在自己的手中呢?只可惜,许多时候不管老师,不管家长做多少努力,这些孩子始终就是明白不了……森口老师的母爱不仅是对自己孩子的,还有对这两个学生的!

其实,影片的一开始,看到教室里这些欢舞肆虐的孩子,就仿佛看到了一群杯具一般,真的什么都不懂!不懂就好好听呢!可是……又有多少孩子那个年纪是乖乖听话的。人啊~真的是要经历过了才会学会成长,但是又有许多时候,许多的人经历了之后也许所剩也就已经不多了。那,就是生命!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当你经历了那么些之后,也许你也才会发现自己活着的意义,你也才会发现自己的爱缺失到了哪里?

这部电影确实是很特别的一部电影。看着里面一个个生命的消逝,多少有点血腥,但更多的是悲哀与灵魂的震撼。。。原版小说被誉为触及禁忌的争议作品,只要你能撑过片头松隆子那几分钟稍嫌沉闷的独白,你一定会发现这部作品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那么有深刻内涵的小说、电影,试问我国不知是无人能写出,还是无法写,不能拍?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9)

影片中,在贫困典型邓氏村,因残致贫和因病致贫成为导致贫困的两大要因,当然,少数村民嗜赌嗜酒等生活恶习以及个别村干部的不作为,更是令脱贫攻坚的路途雪上加霜。在贫困的长期重压之下,大伙虽苦不堪言,却又身心无奈,麻木度日,另谋出路成为从根本上脱贫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我国诸多贫困地区的缩影。在这样的状况下,余穆、朱涟、毕和等有情怀、有理想、有能力、有热情的人们,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队伍强壮了筋骨。硬汉大叔、妙龄美女以及阳光小鲜肉这样错年龄层的带感组合更是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为艰辛枯燥的日常工作平添了几分趣味。

北京首映仪式让我对这部影片有了别样的认识,加之主创人员以及相关人士的发言,更是频频令诸位观影嘉宾为之动容。李彬导演讲述了一个细节,由于投拍资金有限,需要调派水车的雨戏必须集中在一个晚上全部拍摄完成,饰演男主余穆的演员董波被彻骨的冷水反复浇淋,到最后已经全身哆嗦,牙齿打颤说不出话来。李彬导演还表示,选择董波来诠释余穆,是他最正确的决定。

他人如其角,毫无怨言,一颦一蹙,全情投入,为我们呈现出扶贫路上完美的铁血英雄形象。其实整个电影的拍摄过程都颇为艰辛,导演选择了山西实际存在的贫困山区作为拍摄地,条件艰苦,路况堪忧,联络不便。全体主创历尽困苦,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扶贫事业的诸多不易。朱涟的扮演者罗米以及毕和的扮演者程琢也分别表示,对于他们这一代都市青年而言,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扶贫工作和真正的贫困生活,在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他们的内心也如同片中所饰演的角色那般,历经了洗礼与深切的改观。

此外,20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刘锦秀也在首映现场发表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作为影片的人物原型之一,片中的点点滴滴都令她百感交集,回想起家乡扶贫事业的种.种过往以及在父亲墓前告慰的情景,她更是潸然泪下,心绪难平。

片中民营企业家乔峰(张竞答 饰)则展现了扶贫道路上的一类社会助力群体。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典型的企业代表,自创立之来,就秉承着帮扶农户共同致富的原则,身体力行地加入了扶贫大军,其酒庄业务的酿产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每一个环节都与基地农户息息相关。同样,江苏谷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先生也是其中一位典型企业家代表,作为退伍军人,对于片中男主余穆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感同身受。退伍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他,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一面致力于扶贫事业,以实际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角色塑造方面,终日醉生梦死的资深酒鬼史有为(王志鹏 饰)是诸多小人物中最为出彩的存在,人物形象与表演水准相得益彰。史有为所代表的并非老弱病残的典型贫困户形象,而是在广大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另一个类型,身强体壮却沉溺于不良嗜好,麻木度日的青年蛀虫。他们的懈怠与逃避,加剧了贫困的境遇,在原本就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中,日复一日蚕食、侵吞着精神能量。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扶贫先锋是领头羊,民众自身是实战军,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容逃跑。史有为这类人群的觉醒与转变,加强了具体任务的实际行动力,在这一点上,这个形象颇具实际意义。加之演员王志鹏自然而炸裂的表达,更使角色的感染力爆棚。

《迟来的告白》虽为扶贫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但它从情节编排、人物设定、场景展现、台词表达以及细节选择等诸多方面,都真实质朴,风趣热血,不同于大众对这类影片的古板印象。日前,电影《迟来的告白》已入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山西出发”单元,这部平实而璀璨的影片,必定能放光于所及之处,打动到所至之心。

电影迟来告白观后感(篇10)

最近抽空去看了以扶贫工作为背景题材的电影《迟来的告白》,可能是基于刚结束驻村工作(虽然我不是因为扶贫任务去驻的村)的情结吧,在未去看的时候心里就有股莫名的期待。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任务以来,全国各地扶贫村就纷纷来了扶贫驻村工作队,据统计全国有超过230万的第一书记奋斗在精准扶贫一线工作中。电影《迟来的告白》虽然说的是精准扶贫工作,但是这个扶贫人物不一样,余穆是一名转业军人,为了心中背负的承诺,他放弃舒适的家庭环境、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和还在读高中的女儿,到环境恶劣、偏僻贫穷的邓氏村开展义务扶贫,甘当一名扶贫志愿者。恶劣的环境对于一个接受过部队生活考验的不算什么,但是在志愿扶贫中挨家挨户排查摸清扶贫户底细、具体情况,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支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无论面对多大的问题,有着多巨大的困难,余穆带领另外两名年轻扶贫干部日夜奔波在扶贫路上,想尽一切可以努力的办法、用尽一切可以借助的资源、克服一切可以战胜的困难,与有私心、有贪念的邓氏村村委主任、村委会计斗志斗勇,甚至一度忍受着被村委会干部污蔑,而被村民误解是黑社会身份“假扶贫、有目的”混入邓氏村的耻辱,咬紧牙根坚持奋战在扶贫攻坚战中。最终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在扶贫信念坚定的指导下,短短几年的时间,余穆和他的扶贫战友们用泪水和汗水实现邓氏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扶贫户不仅在生活上发生变化,精神面貌更是有了质的改变,告别贫穷,奋斗的精神劲头上来了,活出新面貌。村里实现整体搬迁到统一规划新建的楼房居住,葡萄产业园建立为村里带来可观收入,村里日新月异的环境为实现乡村旅游奠定基础,村民生活真正有了大奔头。

看完整部电影,其中有四个场景让我不由自主、忍不住流泪。第一个是在村委会上,因为贪吞扶贫款和其他龌龊事被败露,于是村委主任恼羞成怒,勾结村委会计,两人狼狈为奸指说余穆身上有不敢让人看见的纹身,污蔑他是黑社会的人,混进村里扶贫是假的,另有目的是真的,余穆气得与他们对峙并摔杯而走的情景,看到这里我有股莫名的感同身受,想到自己一开始去驻村,在开展工作时各种不被理解的委屈,眼泪瞬间就流下来;第二个是余穆被误会离开邓氏村后,他的战友来村里找不到他,在其他两位驻村干部苦苦追问下说出余穆不肯给大家看胸前那个纹身背后那个感人故事,后来他的战友在两位驻村干部苦苦哀求下解开他胸前那个同样纹有中国地图纹身的时候,我哭了,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群忠诚、无私、忘我的伟大军人所感动流泪;第三个是余穆被误解后回到家中,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不仅认不出他,还误以为是孙女带来家里的坏人的时候,那种与亲人相认不相识的无奈,我为之感到悲凉落泪了;第四个是当余穆圆满完成志愿扶贫工作后,坐在妻子墓碑前,跟他告白这一切的时候,口中说到的那个承诺,这时候我也知道他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到邓氏村志愿扶贫的原因了。那是对同样肩负扶贫工作、不行罹难死去妻子的郑重承诺:你未完成的任务我替你完成,对你的承诺,我用泪水和汗水实现!我想任谁看到这里,都会不禁流泪的。

准扶贫是我党对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百姓一个最大的承诺,可以说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伟大工程。而伟大的工程需要一批批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甚至付出生命的扶贫干部和扶贫志愿者一棒接着一棒干下去。当然,相信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一直为之努力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向你们致敬的同时希望你们一个也不落下,平安胜利回归!

电影黑豹观后感影评范文


《黑豹》是一部由美国漫威影业制作的科幻冒险电影,影片根据漫画改编,主要讲述了黑豹回到瓦坎达担任国王后再次遇到以前的劲敌从而被卷入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现在我终于能理解这片子为什么能让全球黑人集体高潮了,我大概也能理解这部片子存在的意义,多少年后回头看,可能对这个片子会有一些重新评价吧。

片子本身并不是为了正直正确而拍的,国人因为反正直正确而对这部电影进行恶评和诋毁,其实有些过于较真了。我当然承认我对这种美国白左的正直正确也持有很多警惕的态度,而且我对于黑豹这部影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一种敌意的眼光,但是当我重新来审视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却意外的发现他并没有为了所谓的正直正确去影响他在剧本或者故事结构上的什么,他就单纯的是一个发生在黑人世界里的故事,而且在这黑人世界中添加了一些属于他们本种族的人物动机,在这个基础上这个故事就这样发生且展开了,又能怎样呢?

就片子本身来说,漫威确实在工业化程度上做到了当今好莱坞的极致,无论是影片的节奏还是音乐和美术都基本上属于及格线以上,虽说依然有一些可以更进一步的地方,比如说影片的后半程乏力的问题。但是本身这电影看的是可以让人high起来的,或者说它处处有燃点在,而且在漫威宇宙完全沦为爆米花和喜剧的基础上,这部片子很罕见的成为了漫威近些年来气质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

但是剧作方面的瑕疵仍然太过显眼。且不说这样一个王子复仇记的套路,或者说整部影片完全没有在这个套路上进行任何创新的意图,哪怕是作品中的种种机缘巧合,也并不能很好的自圆其说。大多数角色走马观花,行为动机难以解释,或者说完全没有人物弧光。

而且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反派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崇高的行为动机呢?而且这行为动机完全不值得推敲。

既然正派和反派都有这两种行为动机的崇高表现,那么当这两种东西碰撞并且产生出结果的时候,本质上就已经变成了价值观和价值观的碰撞。而影片当中,当这种所谓家园的价值观和那种普度众生的价值观相碰撞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就变成了和平交流的结果,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鸡贼的行为,因为原本的那两种价值观都是有问题的,有瑕疵的,当两种有瑕疵的东西碰撞到一起以后,诞生出了这么一个完美的东西,这其实本身也是一种所谓的正直正确吧?

你看瓦坎达为什么有了振金和那么高的科技技术,依然处于一种原始人的状态,用原始人的方法打架和争夺王位,正是因为他们慌忙而不开化,不与外部交流,这种价值观毫无疑问是有问题的。

但是亚洲人和欧洲人一定要为非洲人的落后而负责吗?当黑人的境遇遭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责任归咎到别的国家的人身上吗?如果你说美国黑人没有得到很好的公平的待遇,那里进攻香港,进攻中国,进攻亚洲干什么呢?黄种人要为你们黑人的不公正待遇背锅吗?这种价值观无疑是更加错误的。

但是影片最后却硬生生把这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导向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要和平交流,和平交流,当然没有错误,在任何一个国家这都不会指责你犯了什么错误,所以这部影片其实非常的鸡贼。他把瓦坎达原先的剧作问题,用另外一种问题的引入,将其导向了正轨。所以这受人诟病的王子复仇记的老套路,其实是为了这样一种最终价值观的纠偏而产生的,那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当这部片子入选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候选名单的时候,我感到无言以对,我当然知道这部片子有很多的好处,有很多的意义,但是这部片子本身存在的问题真的值得得到这样一个提名吗?

最后提问一个问题,如果你说振金给瓦坎达带来了极高的科技水平,那么心型花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呢?

电影皮鞋观后感影评范文欣赏


《皮鞋》是一部由杨猛、李菁菁和张贵生等主演的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看完了《皮鞋》,最让我佩服的是如此规模震撼人心的影片出自***人的手。***开影前描述了开拍《皮鞋》的初心动机和过程,为她的执着不容易点个赞。

《皮鞋》整个片子围绕皮鞋展开,70年代初,物质的贫脊,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一般的人家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环境中,不会选择读书,会仍在山里放牛放羊,耕地种田为主。片中的爸爸是一个头脑比较有想法的人,他不惜代价让孩子读书,改变命运,穿上皮鞋。镜头中的父亲低微的收入,贫贱的地位,为了攒几个擦鞋钱还被百般阻力,东躲西藏,反映了当时改革前惜的农民现状,没有地方打工挣钱,卖一袋花生都要偷偷摸摸,怕被扣割资本主义尾巴而拦去做牢或教育,幸好遇上好人一一X局长。意外收到了几帖中药,使孩子的脚早愈。影片演译最成功的是那位大嫂,局长送药时,她误以为是抓他小叔子的人,于是百般阻挠,站在门槛上们那一幕,从对话,肢体语言,形象生动的把一个有点泼的农妇入木三分。她的机智,泼辣,不讲理又没有毫不讲理的她被演活了。我认为最为催泪的是孩子趁放学别的孩子在玩的情况下踮起脚尖把一个大缸的水挑满了,他父亲回家不表扬的情况下还臭骂了他一顿,我都特别为孩子委屈。

然而孩子一句怨言都没有,默默承受父亲的发泄。你的任务就是读书除了读书,别的事都可以不干,包括洗碗?之所以父亲看到孩子在美女老师的带领下跳舞都是理解不了的,之所以影片中有一段分岐冲突,把情节带向了高潮,假如没有美女老师的下乡,不碰到局长一家的帮助,如父亲一样的小人物是读书也供不起的。光有力气,没地挣钱,干着急也没用。父亲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孩子表演的竹板,都是父亲精心设计,制做,跳起舞来的别出新裁。但最后的结尾,我不大喜欢,因为父亲一家对皮鞋的渴望深到骨髓,是不大容易获取的,要经过苦苦八十一难得到才不辜负整部电影,为了参加比赛,父亲()为他做了一双,有点不合逻辑,我认为结尾可以这样,孩子参加省里比赛而获取一等奖,奖品是皮鞋。来之不易的取得比父亲自做好。还有影片语言出现皮鞋文字太多了,让人觉得有特为之的感觉。别的都很好,影片唯美,点面结合,矛盾冲突,语言上下衔接,把三四十年前的山里生活城乡差别演绎怿一清二楚,把父辈生活的不易身临其镜的摆在面前,农村山里人为了改变自身,跳农门的急切之心一一穿上皮鞋走出大山。

谢谢***,给我们准备了这么一桌精神盛宴,回味以往我们那代人真实回忆。

电影南极之恋观后感影评范文欣赏


《南极之恋》是一部由赵又廷和杨子珊主演的爱情冒险电影,影片首播于今年的2月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在风停了,就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的世界南极,原来彼此陌生的他和她,只有七十五天时间去寻求生命救助的可能。

要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着他一次次失败之后的重新启程。

我死了,她怎么办?

我死了,他怎么办?

彼此的牵挂,成为活下去的理由和希望。

是愿意拥有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悲情,还是不能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的痴情?

洁白寂静的世界,适合爱()情的表白。

你是我唯一的牵挂,你是我活着的理由,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你。

现实中,太多的诱惑和干扰,使爱情变了味。在一个无法有更多选择的世界里,爱情却因单纯的需求而回归纯洁的本质。

只有面对大自然,才会发现人类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无常。财富,名誉,地位,在即将逝去的生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观后感《电影告白观后感影评范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