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帆
最近有人推荐,观看了《马戏之王》这部电影,略有所感,写下这部影评。
主人公巴纳姆是由休杰克曼饰演,是他在《金刚狼》系列电影结束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而我本身也是非常喜欢漫威电影。可能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影响很深点的一个原因吧。在课后我也更深入的了解了这部电影。电影的真实故事背景确实有巴纳姆这个人,他在六十岁创办了马戏团,是美国巡回演出团和马戏团的老板,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为了利益,制造各种噱头,为了博人眼球,吸引到观众做出了许多让人批判甚至厌恶的事情。这点在电影中也稍有体现,电影中一个评论家在结束之前一直批判巴纳姆以及他的马戏团。但电影中巴纳姆却被美化洗白了不少,抛弃了他现实中的人生污点,只是对其想跻身上流社会,发家致富的野心和欲望这点为主要内容来引导这部电影,并且他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家人幸福,得到认可。这也是这部电影在北美市场受到影评人士批评的一点。而抛开故事的背景,单纯的评论电影的话,这部电影我认为它的主题就是不负初心。
巴纳姆是个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但却从小结识了一个富人家的女孩,两人相互喜爱最终在长大后也结婚成为了一家人,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他一直想要给他的家人一个幸福,充满魔法有意思的生活。他也一直为此努力着。但是他打工的公司却因商船沉没而倒闭,自己失去了工作。经过一番波折,他的女儿给了他灵感,巴纳姆专门招收怪物来表演马戏,每个怪物都身怀绝技,成功吸引了大部分观众来看,也赚到了许多钱。怪胎演员们也都很感谢巴纳姆,在生活中也找回了自信,在马戏团中也找到了家的感觉。尽管如此,巴纳姆还是得不到上流社会的认可,他的马戏团还受到上流阶级一起其他人的批评和蔑视。为此,他找到了上流社会的一个剧作家菲利普,并成功将其引入马戏团中,菲利普也在马戏团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与一位女佣相爱,菲利普也因此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后来,巴纳姆为了真正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请到了夜莺珍妮林德小姐,放弃了马戏团和马戏团的朋友们甚至是家人,专注于夜莺的世界巡回表演,珍妮也在过程中喜欢上了巴纳姆,但巴纳姆醒悟没有犯更大的错拒绝了她,林德因此宣布取消了巡回表演并在表演结束吻了巴纳姆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绯闻和麻烦。巴纳姆回到马戏团也发现马戏团成员与其他人产生了冲突,马戏团被烧掉了。此时的巴纳姆失去了家人,马戏团,好像变得一无所有。但他在马戏团失火时冲进去救菲利普的毅勇也重新打动了马戏团的朋友们,获得了他们的原谅,最后在马戏团朋友们的帮助下以大帐篷为场地重新开启了马戏团演出,最后他也将马戏团交给了菲利普,自己专心于陪伴家人。故事到此也圆满结束。
巴纳姆迷途知反,在想要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时,想起了他的初心为家人创造个美好幸福的生活。虽然因此事业遭受了挫折,但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东山再起,有了美满的结局。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考虑到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整理了“马戏之王观后感”。如何真切的表达作品名里的感悟呢?欣赏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如果觉得内心所感无处抒发,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 记录下看完这部电影的感想,让自己的心情更加舒畅,要写好观后感就要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以歌舞剧的文艺形式来讲述一个励志故事,这并不是什么新鲜手段,但是看完却莫名的很受鼓舞。也许是创业的励志故事相较于歌舞青春那一类关于理想的励志更贴近现阶段的所思所想,故而感触颇深。无论是巴纳姆打破阶级隔阂迎娶白富美,然后顶着世俗异样的眼光敢想敢做的拼事业,还是处于社会底层不被接纳的异类人士通过马戏舞台逐渐接纳自己,向所谓的权贵宣告自己的存在及权利;还有贵族富二代菲利普与安跨越阶级的美好爱情,以及马戏团队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的团结友爱,将这么多正能量的美好元素集中在一部电影中,也很难不让人倍受鼓舞了。
不过回来查了百度百科后发现巴纳姆本人原来是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其中用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利用。仔细品味会发现,电影的美化处理手法和歌舞的体现形式确实大大的弱化了电影中某些丑陋的利益关系。。。。。。但是,还是那句话,相信自己相信的吧,无需深究其中的真实与丑陋,就好像观赏马戏这种带有剥削意味的表演形式一样。当然,单纯当做电影来看,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菲利普和安的初见场景和飞天共舞的画面,很美!
朋友无意间得到两张免费的电影票,由于当时的时间问题一级种种原因,我们没有看当时已经好评如潮的电影,在《南极之恋》和《马戏之王》中选择了后者,当时我并不知道男主是休叔拍的,而且搜了一下豆瓣的评分似乎也不高,所以也没有抱着多大的期待去看。但是看完了,感觉这部相对小众的电影,值得一看。整部电影,最为精彩的就是他的每一首歌曲,都很贴切剧情,很耐听。
其实已经看完这部电影很久了,现在突然想动笔写点东西的原因是,想看看自己过了一段时间,一想起这部电影是什么样的情节,果然还是当时那个很带感的片段,是男主和男二在酒吧谈判,真的超赞!
罗里八嗦的说了一长段,现在就讲讲我的感想吧。感觉整部电影都在围绕着阶级爱情、勇气与梦想开展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其实我对里面女主的父亲的一句话特别有感想。当男主来迎娶女主的时候,那时候男主还只是有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并不能给予女主所拥有过的生活,但是女主的父亲并没有像国产剧的父亲一样落入俗套,什么百般阻拦,他任由女儿跟着那个穷小子,和那个穷小子女婿说了一句,“总有一天,她会自己回来的。”其实父亲早已认为阶级的问题确实能阻挠这对有情人,女儿迟早忍受不了劣质的生活质量而重新的回到自己身边。
但是女主恰恰就是看淡物质的生活,甘愿在爱情里沉沦的女人,即使面对着丈夫的失业,生活的困窘,她许下的愿望依然是希望这样的时光一直都在。另外一段爱情故事,同样是围绕着阶级的,就是男二和一个杂技女的爱情,感觉故事都大同小异,就是都最后男二奋身去救杂技女时打动了她,于是两人便不顾世俗眼光在一起了。接下来我想讲的是关于勇气和梦想。此时就要推出一首歌“Thisisme",说到勇气就是电影中一群怪咖吧,他们是自身有着各种各样不同于常人的特点,因此常被人排斥歧视,冷嘲热讽,终日只能隐藏自己,独自舔着伤口,直到那一天,男主找到了他们,给了这群人一个家——巴纳姆博物馆之马戏团,他们终于重新站到了阳光下,在男主的组织下,他们表演着,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重拾了自信。同样围绕着这个主题的当然也有男主,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天才的构想,成功跨越了阶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说到这里就引申出了电影的后半段的主题,男主凭借着马戏团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依然不被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认同,于是他慢慢的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他去发掘高品位的表演的人才,比如男二和一位女音乐家。在此期间,他渐渐成功了,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认可,但是得到的同时,也总会失去什么的道理从不缺席。
他忽视最初和他并肩作战的朋友和背后默默等待他的家人,他被虚荣和浮华蒙蔽了双眼,渐渐的迷失在成功的海市蜃楼中。好在最后的破产的转折中,及时找回了自己。差点忘了提,还有一个片段也很惊艳的,是女主在家等待男主的时候i,在窗前跳起了舞,想象着男主一起跳,但突然一阵风,男主幻化成了窗帘一动,真的很是惊艳啊。歌曲是”tightrope”。
总的来说,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还是有点俗套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细节确实做的出色。音乐和演员的出色的台词功底和出彩的舞蹈表演,还有一个是看完电影后我才知道的背景,当时男主刚完成鼻子上基底细胞瘤的摘除手术,他的手术医生告诉他千万不要开嗓,鼻子上可是有80针,伤口真的会崩,甚至会受感染,原本是有人替阿休唱的,但一到《fromnowon》,他也忍不住唱了起来,导致最后伤口开裂出血。演员的敬业的精神着实令我动容。
不得不说,这里面的歌曲真的每一首都值得岁月的考验。这些歌曲最终也得到了音乐领域的认可,获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要是不看电影,至少还是去听听这些歌曲吧。
最近上映了一部歌舞片《马戏之王》,影片讲述了美国马戏大王P.T.巴纳姆的故事。当年家境贫寒的巴纳姆在事业上屡遭不顺。另求生路的他决定招募样貌奇怪的人举行表演,并以此来赚观众的票钱。
在我看来,《马戏之王》作为一部歌舞剧,它以出色的场景调度,华丽的服装道具,以及动听且震撼人心的音乐夺得了观众的喜爱。不仅如此,这部影片的内容更是精彩,具有教育意义。
片中的马戏团是由一群奇形怪状的人组成,长胡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巨人等角色,他们各自卑微,有着这样那样的生理缺陷,是身居社会底层的典型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被自己和大众接受,甚至被骂“低俗”,遭到很多人的抵制与歧视。但天无绝人之路,通过男主角的鼓励与行动,他们最后都突破了自己。
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能够得到众多好评的原因,即影片向大众传递一种积极的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态。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遭到别人的白眼或非议,当然我们也会因之苦恼。影片教会我们在生活中要去寻找最真实的自己,而不要被他人的恶语所左右。
我喜欢影片这样的歌词:“别人用唇枪舌剑伤害我,我就用洪荒之力撂倒他;我很勇敢,我伤痕累累,但我就是我。”是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在人生的舞台上,以自信的面目绽放着自我,演绎属于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正如片尾戏剧评论家对巴纳姆所说:“你能将不同肤色,高矮胖瘦的人搬上舞台,不卑不亢地表演,换个评论家会将其称为一场人性的狂欢。”要记住: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应该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不仅如此,影片很精彩的一部分是这个转折点,即主角变得富有后,他被金钱和世俗迷昏了眼,从而导致妻子离去,进而失去事业。这其实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实写照。生活中被金钱被利益蒙昏了眼而忘记自己本心的人数不胜数。
看《马戏之王》带给我太多思考,也让我明白太多道理。在这浮躁的世间,请坚持本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勿忘本心。
唐某人曰:
马戏是戏,人生如剧,场景道具,歌舞夺心。“作为一部歌舞剧,它以出色的场景调度,华丽的服装道具,以及动听且震撼人心的音乐夺得了观众的喜爱。”这是艺术的魅力,是视觉的盛宴,但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内容更是精彩,具有教育意义。”
一场电影,一世人生,马戏有王,人皆可彩。巴纳姆经历过家境贫寒,事业不顺,事实上,每个人的艰难都不同,幸福的人生多相似。卑微而有生理缺陷的人自然是身居社会底层的典型的弱势群体。当这些人被鼓励而最后突破自己并取得成功时,个人和社会就获得了双重的光彩。
当人变得富有后,金钱和世俗就会考验人性。“在这浮躁的世间,请坚持本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勿忘本心。”少年所言,精彩不输。
这可能是20xx年最五光十色、最奇思妙想的歌舞片。
最喜欢的是“千百个梦想”的主题曲:这个世界总有一天会成为我想象的样子,只要心存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未来有千万个可能。”旋律优美、流行兴强,歌词也特别的励志。
瑞典夜莺演唱的《永无止境》高亢嘹亮,那气势震撼全场;还有荣获金球奖、被奥斯卡提名的《Th is my这就是我》也特别有力量,催人振奋。尤其是当大胡子胖女人、连体人、巨人、侏孺、狗孩、纹身男等一群“怪胎”集合在一起且歌且舞,高唱“这就是我,生来不凡,没有什么是我配不上的!”真的会令观众从内心涌起一股热流。
也就是因为巴纳姆这些与众不同的人,展现自己、真实做自己的机会,这些人才会把马戏团当作自己的家,并由衷感激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片更像是《欢乐好声音》的`真人版本:老板最开始都是想挣钱,于是招集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之后表演场地被毁,众人把这里当成家,然后一起重建。老板,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之后也明白了追名逐利是无止境的,家人的爱与幸福才是初衷,而最崇高的艺术是带给人快乐的!
进入影院放映厅,人很少,但这丝毫不能削弱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强烈震撼。主人公巴纳姆先生的传奇故事,在电影中尽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马戏团第一人巴纳姆依靠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从开博物馆失利到开马戏团成功的故事。巴纳姆凭借对梦想的执着与家人的帮助,成为世界知名的传奇人物。影片中最后出现的一句话“最高尚的艺术是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引起了我的深思。是的,影片中的巴纳姆一直都是这么想,这么做的。虽然中间他也会被名利所牵制,但他最终找回了自己与家人原本坚持的梦想与追求。无形中也给了备受争议的先天缺陷人类们一个温暖的家。看的马戏团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感到兴奋,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高尚的艺术。
谈到了他的名言也就要讲讲这位成功人士了。电影中的巴纳姆脑袋里总是充满着奇思妙想,他永远都在给人带来快乐与新鲜。家人有爱的支持与他自己的不懈努力都在给成功铺路。他白手起家,虽开始事业不顺,但后来他朝着梦想不懈努力,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心有梦,并付出行动的他终于成为一代“造梦大师”。
看完电影,我陷入深深思考。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对梦想的执着,对实践的认真。不仅如此,在深处你总是要有一个信仰一个方向做对的事,做对的人,且给别人带来快乐。
最近上映了一部歌舞片《马戏之王》,影片讲述了美国马戏大王P·T·巴纳姆的故事。当年家境贫寒的巴纳姆在事业上屡遭不顺。另求生路的他决定招募样貌奇怪的人举行表演,并以此来赚观众的票钱。
在我看来,《马戏之王》作为一部歌舞剧,它以出色的场景调度,华丽的服装道具,以及动听且震撼人心的音乐夺得了观众的喜爱。不仅如此,这部影片的内容更是精彩,具有教育意义。
片中的马戏团是由一群奇形怪状的人组成,长胡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巨人等角色,他们各自卑微,有着这样那样的生理缺陷,是身居社会底层的典型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被自己和大众接受,甚至被骂“低俗”,遭到很多人的抵制与歧视。但天无绝人之路,通过男主角的鼓励与行动,他们最后都突破了自己。
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能够得到众多好评的原因,即影片向大众传递一种积极的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态。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遭到别人的白眼或非议,当然我们也会因之苦恼。影片教会我们在生活中要去寻找最真实的自己,而不要被他人的恶语所左右。
我喜欢影片这样的歌词:“别人用唇枪舌剑伤害我,我就用洪荒之力撂倒他;我很勇敢,我伤痕累累,但我就是我。”是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在人生的舞台上,以自信的面目绽放着自我,演绎属于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正如片尾戏剧评论家对巴纳姆所说:“你能将不同肤色,高矮胖瘦的人搬上舞台,不卑不亢地表演,换个评论家会将其称为一场人性的狂欢。”要记住: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应该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不仅如此,影片很精彩的一部分是这个转折点,即主角变得富有后,他被金钱和世俗迷昏了眼,从而导致妻子离去,进而失去事业。这其实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实写照。生活中被金钱被利益蒙昏了眼而忘记自己本心的人数不胜数。
看《马戏之王》带给我太多思考,也让我明白太多道理。在这浮躁的世间,请坚持本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勿忘本心。
还记得去年的2月14日,《爱乐之城》在大陆掀起了歌舞片罕见的观影热潮,大街小巷的影迷们传唱着City of stars,跳着Another day of sun,仿佛整个城市真的变成了大家的舞台,这也就是极致的音乐和极致的电影艺术集合在一起迸发的巨大魔力。
让我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再次体会到了歌舞电影带给观众的魔力,而魔力的来源正是2月1日上映的这部《马戏之王》。
其实在《马戏之王》在北美上映之前,我基本上就没有关注过这部电影,毕竟自己对于传记片不是很感冒,而看到烂番茄54%不高不低的新鲜度之后更是不抱什么期待,但是我恰恰忽视了烂番茄90%的观众好评度,IMDB 8.0的评分以及CINEMASCORE A级的观众评价,而这部评论界冷眼的歌舞片也凭借着强大的观众口碑在北美不断逆跌呈现了十足的票房黑马之势。
观看完电影之后,我很理解影评人对于本片的批评是啥,但是谁管他呢,这就是我这辈子看过最爽的歌舞片!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的歌舞片不是改编自歌剧就是改编自名著、童话,很少有传记片采用歌舞电影的形式呈现。感觉上传记片相对保守的类型风格和歌舞片的形式并不是特别搭得上,而《马戏之王》就是这么一部挑战不可能的电影,在个人看来,导演完成得相当出色!
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歌舞场面真让人大开眼界,高空杂耍等高空场面也感染力十足,《爱乐之城》比起来只能说“小打小闹”了。好莱坞要是办春晚,《马戏之王》肯定是压轴节目。
让人意外的是休・杰克曼、扎克・埃夫隆、米歇尔・威廉姆斯等豪华班底,而导演迈克尔・格雷西的竟然是第一次拍摄电影,他还将是20xx年美版《火隐忍者》真人版的导演。
虽说本片讲述的是马戏团之父P.T.巴纳姆的生平故事,但是整部电影的剧本可真是一点传记片的样子也没有。本片的剧本其实也就是引发评论界非议的“罪魁祸首”。一般的传记片一旦涉及到巨大的时间跨度几乎都会事无巨细地展现角色的故事,就算是那些叙事上有所设计的电影也会尽量做到面面俱到,以至于大多数的传记片的片长都是两小时起的,上不封顶。
但是《马戏之王》则完全不同,它105分钟的片长简直是轻盈的要命,而编剧仅仅就是找了七八个故事点出来串起了巴纳姆从一无所有到成为马戏大亨的过程,所有的人物奋斗,所有的戏剧冲突都被打碎融入在了贯穿始终的歌舞情节之中。
就比如影片开场没多久的这一首A million dreams,短短4分半的这首歌直接讲述完了男主角从儿童时期和女主角的青梅竹马到成年之后结婚来到大都市生育两个女儿接着失业的情节。
而这一首Come alive也用了极短的时间讲述了男主角招募“奇人”到所有人第一次登台震撼全场的过程。
也许,喜欢研究剧本的大神会说影片一言不合就尬歌舞的剧作过于偷懒,人物塑造太过想当然,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MV。但是大家也可以想想,每一个情节点的情绪,每一个传统传记片的核心瞬间,影片真的一个也没有拉下,而歌舞的形式不但强化的这些感觉,更让整部电影的观赏性大大强于传统的传记片。
《马戏之王》用105分钟的片长串起了大大小小的十场歌舞大秀,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演员们的载歌载舞,与其说剧本被音乐牵着走,不如说本片中唯一表达方式就是音乐,导演想让所有观众注意的不是什么伟人的生平,不是什么时代的印记,而是音乐和影像中包含的创造力和诠释的超越阶级的包容与家庭之爱。
所以,用我的话来说,《马戏之王》就是一部讲述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群来自不同阶级的人如何在一个冒险家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成为彼此的家人、收获真爱并且最终把快乐传递给所有人的故事。
而我们作为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的也正是《马戏之王》的核心――“将快乐注入别人的生命就是最高贵的艺术。”
观看《马戏之王》的过程是愉悦的、爽快的,抛弃传统的叙事让影片的节奏犹如行云流水,极富激情和生命力,而所有的歌舞表演,我都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整部电影的观影过程,我无数次跟着节奏不自觉地律动,而影片的几段马戏团大秀更是看得人一身鸡皮疙瘩,尤其是首尾呼应的两段,可谓是畅快淋漓。
除了马戏表演,导演出色的镜头调度和视觉想象力也贡献了极其复杂的视听设计与绝妙的转场方式,让影片中几段人数不多的歌舞场面也精彩纷呈。
个人非常喜欢休・杰克曼与扎克・埃夫隆在酒吧的对唱情节和扎克・埃夫隆与赞达亚在马戏团的双人高空对唱,前者利用酒杯在吧台上的传递设计出了趣味十足的舞蹈场面,而后者则用高空绳索对于两个角色的缠绕激发出了角色心底的火热的爱情,这两段场面都值得一刷再刷。
休・杰克曼与扎克・埃夫隆作为好莱坞著名的唱跳演俱佳的演员,两人扎实的舞技和演唱真是没话讲。
《马戏之王》能拥有不亚于《红磨坊》《爱乐之城》的经典歌舞,对服化道、灯光、摄影把控都叹为观止的耀眼,全程营造出犹如《欢乐好声音》那种燃爆氛围,对众生平等呼吁,洋溢着好莱坞励志片那种改变世界决心。梦幻的巨星阵容都载歌载舞,众多配角栩栩如生,简直毫无短板,众多赏心悦目的歌舞大秀,能在IMAX大银幕璀璨绽放,堪称史无前例!
关于“马戏之王”巴纳姆的传奇人生,还是从无名小卒的底层,到经营博物馆,并一手开创世上第一家马戏团,但重点却是锲而不舍的韧劲,以及众生平等的人权。《美女与野兽》导演比尔·康顿编剧的《马戏之王》,能够将欢乐、感动、勇气与泪水等情感元素全部融进大俗套,并且炫耀各种奇思妙想的杂技,包括《爱乐之城》的奥斯卡金奖搭档本吉·帕塞克与贾斯廷·保罗谱写十多首金曲,以及饕鬄盛宴般大型歌舞,这都很震撼人心。
离开“金刚狼”好莱坞全能巨星休·杰克曼,还是向《悲惨世界》那样歌舞双全,以及《铁甲钢拳》那么潇洒大度、有商业头脑,这个将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梦大师演得淋漓尽致。米歇尔·威廉姆斯的娇妻,从冲破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走到一起,再到后面家庭纠纷,都泼辣有范儿,她声音也甜美抒情。包括两位大咖屋顶的精彩双人舞,周围白布都随风伴舞,有心有灵犀之感。
《歌舞青春》系列中大放异彩的银幕情侣赞达亚与扎克·埃夫隆加盟,无疑是《马戏之王》的明智之举,两人毕竟能歌善舞,CP感超足,群众基础硬。双飞空中吊在绳子上共舞,身姿曼妙的赞达亚,居然像蜘蛛女一样在空中盘旋,并双方配合优美的舞姿,如梦如幻地将杂技、歌舞融合,神来之笔。
《碟中谍5》女主角丽贝卡·弗格森,惊艳出演瑞典国宝级歌手珍妮·琳德,从绝世高贵的扮相到气质,都透出不可方物的魅力,没想到放声高唱《Never Enough》,那种宽广声域的熟练的花腔女高音,打动到所有人心灵深处。如果她是原声,必须给跪了!
片中的马戏团是由一群奇形怪状的人组成,但长胡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肥人、巨人等角色,各个卑微、有生理缺陷,却活灵活现,浓缩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被自己和大众接受,甚至被批评家骂为表演“低俗”,遭到很多人抵制与歧视,但通过男主角的鼓励与行动,都最后突破了自己。
编剧明显在细节上雕琢过苦功,例如侏儒去骑马扮将军找回尊严,有胡子女人冲进上等人聚会咆哮,还有男主角忙于瑞典女歌手的环球巡回表演,忽视了家人与合作伙伴,到外人袭击马戏团的纵火,以及众人重新团结。包括那个清高苛刻的评论家说表演是“马戏团”,被男一巧妙用做品牌,后面批评家坦言“我从不喜欢你们的表演……但外人看来是人性的狂欢”,精辟戳穿主旨。
以正义之心激发出去为成员维护尊严,就连女歌唱家暗自道出自己同样从底层开始奋斗的身世,人物却在进入上流社会委曲求全,都是《马戏之王》折射现实主义的地方。360度全景拍摄歌舞,跳跃性剪辑无懈可击,在大银幕上展现百老汇顶级歌舞的流光溢彩,包括平等奋斗主题都很棒。这是好莱坞工业化标志的经典力作,因为我在IMAX银幕上望见一种伟大的'璀璨想象力与魔力!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叫做《马戏之王》的电影。
电影里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贫困,但他想让所有人都快乐。他长大后,找到了工作。可是好景不长,他被解雇了。于是,他租了一个博物馆,可是每天只能卖出三张票,去得人并不多。他的女儿告诉他,活的动物才能让博物馆广受欢迎。于是他到处追寻奇人异士:他找到了体重750磅的人、爱尔兰巨人、长胡子的女人和只有四个手掌那么大的22岁男人……接下来他们声名大噪,英国女王接见了他们。他又在团队里加入了瑞典夜莺、著名歌剧演员……可是,他只想让自己跻身上流社会,却忘却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最后,剧场因为失火烧光了。
但是他没有灰心,他在另一片空地上搭了一顶帐篷,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马戏团。
故事中的小男孩失败了那么多次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是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言放弃,而是坚持、努力、把困难踩在脚下。
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为大家呈上《马戏之王》观后感模板,您是否也在思索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写一篇观后感,就能让我们的内心有一个抒发的缺口,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中学生眼中的歌舞片《马戏之王》: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都应该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每个人都应该在人生的舞台上,以自信的面目绽放着自我,演绎属于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影片教会我在生活中要去寻找最真实的自己,而不要被他人的恶语所左右。剧,场景道具,歌舞夺心。“作为一部歌舞剧,它以出色的场景调度,华丽的服装道具,以及动听且震撼人心的音乐夺得了观众的喜爱。”这是艺术的魅力,是视觉的盛宴,但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的内容更是精彩,具有教育意义。”
马戏是戏人生如一场电影,一世人生,马戏有王,人皆可彩。巴纳姆经历过家境贫寒,事业不顺,事实上,每个人的艰难都不同,幸福的人生多相似。卑微而有生理缺陷的人自然是身居社会底层的典型的弱势群体。当这些人被鼓励而最后突破自己并取得成功时,个人和社会就获得了双重的光彩。
当人变得富有后,金钱和世俗就会考验人性。“在这浮躁的世间,请坚持本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勿忘本心。”少年所言,精彩不输。
根据马戏大亨巴纳姆经历的改编,《马戏之王》却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电影,歌舞剧的华丽惊艳成为了其另辟蹊径的亮点所在,可遗憾的是电影在剧情上不但同原本的真实南辕北辙,一味的迎合好莱坞主流价值,剧情节奏上更是枯燥乏力。
如果单将《马戏之王》作为一部歌舞片来看的话,它是尤为出色的,无可挑剔的场景调度、华丽的服装道具,以及余音缭绕的音乐,在《马戏之王》里处处都可以看到其在歌舞编排上所下的功夫,甚至于不少镜头都令电影有着堪为一部好莱坞佳作的气质,然而电影在眼花缭乱的歌舞外衣之下,所难掩的是其内在的贫瘠,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非但未能将爱与梦想赋予何般形态,反而变的虚无缥缈了起来。
《马戏之王》虽然源于真实,但相比于真实的巴纳姆,他贪婪狡诈的生平,电影为了礼赞爱与梦想,给巴纳姆的人生粉饰了太多虚假的美好,这令整个故事在伊始其实就俨然失去了真实的奠基,而电影由此用巴纳姆几个事件节点所串联的起承转合,也完全忽视了去铺垫于人物情感,这就造成了其即便有着“狼叔”休·杰克曼的主演,也无法使电影中作为主人公的巴纳姆生动起来,甚至于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能打动人心的人物。
在虚假且匮乏人物情感的境况下,用音乐喧宾夺主于剧情的做法,最终令只电影是沦为了一部超长华丽的MV,而导演寄望由此突显的爱与梦想的主旨,其实也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着力点,电影所构建的梦想只是如同泡沫般的存在,一戳即破,从导演到演员所有人都只是非常生硬的为了做出一个符合奥斯卡价值理念的命题作文而努力,然而这种做法反而使电影迷失了什么才是其自身的本质,《马戏之王》既没有对现实丑恶的抨击鞭笞,也没有为一个爱与梦想的虚幻童话注入真挚的情感。
一部电影并不会因其有着美轮美奂的外衣和高尚的标榜便能打动人心,《马戏之王》就是最好的例证,它有着一部佳作的所有基因,然而最后献给观众的只是一个华丽而又苍白的童话。
进入影院放映厅,人很少,但这丝毫不能削弱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强烈震撼。主人公巴纳姆先生的传奇故事,在电影中尽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马戏团第一人巴纳姆依靠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从开博物馆失利到开马戏团成功的故事。巴纳姆凭借对梦想的执着与家人的帮助,成为世界知名的传奇人物。影片中最后出现的一句话“最高尚的艺术是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引起了我的深思。是的,影片中的巴纳姆一直都是这么想,这么做的。虽然中间他也会被名利所牵制,但他最终找回了自己与家人原本坚持的梦想与追求。无形中也给了备受争议的先天缺陷人类们一个温暖的家。看的马戏团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感到兴奋,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高尚的艺术。
谈到了他的名言也就要讲讲这位成功人士了。电影中的巴纳姆脑袋里总是充满着奇思妙想,他永远都在给人带来快乐与新鲜。家人有爱的支持与他自己的不懈努力都在给成功铺路。他白手起家,虽开始事业不顺,但后来他朝着梦想不懈努力,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心有梦,并付出行动的他终于成为一代“造梦大师”。
看完电影,我陷入深深思考。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对梦想的执着,对实践的认真。不仅如此,在深处你总是要有一个信仰一个方向做对的事,做对的人,且给别人带来快乐。
还记得去年的2月14日,《爱乐之城》在大陆掀起了歌舞片罕见的观影热潮,大街小巷的影迷们传唱着City of stars,跳着Another day of sun,仿佛整个城市真的变成了大家的舞台,这也就是极致的音乐和极致的电影艺术集合在一起迸发的巨大魔力。
让我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再次体会到了歌舞电影带给观众的魔力,而魔力的来源正是2月1日上映的这部《马戏之王》。
其实在《马戏之王》在北美上映之前,我基本上就没有关注过这部电影,毕竟自己对于传记片不是很感冒,而看到烂番茄54%不高不低的新鲜度之后更是不抱什么期待,但是我恰恰忽视了烂番茄90%的观众好评度,IMDB 8.0的评分以及CINEMASCORE A级的观众评价,而这部评论界冷眼的歌舞片也凭借着强大的观众口碑在北美不断逆跌呈现了十足的票房黑马之势。
观看完电影之后,我很理解影评人对于本片的批评是啥,但是谁管他呢,这就是我这辈子看过最爽的歌舞片!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的歌舞片不是改编自歌剧就是改编自名著、童话,很少有传记片采用歌舞电影的形式呈现。感觉上传记片相对保守的类型风格和歌舞片的形式并不是特别搭得上,而《马戏之王》就是这么一部挑战不可能的电影,在个人看来,导演完成得相当出色!
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歌舞场面真让人大开眼界,高空杂耍等高空场面也感染力十足,《爱乐之城》比起来只能说“小打小闹”了。好莱坞要是办春晚,《马戏之王》肯定是压轴节目。
让人意外的是休・杰克曼、扎克・埃夫隆、米歇尔・威廉姆斯等豪华班底,而导演迈克尔・格雷西的竟然是第一次拍摄电影,他还将是20xx年美版《火隐忍者》真人版的导演。
虽说本片讲述的是马戏团之父P.T.巴纳姆的生平故事,但是整部电影的剧本可真是一点传记片的样子也没有。本片的剧本其实也就是引发评论界非议的“罪魁祸首”。一般的传记片一旦涉及到巨大的时间跨度几乎都会事无巨细地展现角色的故事,就算是那些叙事上有所设计的电影也会尽量做到面面俱到,以至于大多数的传记片的片长都是两小时起的,上不封顶。
但是《马戏之王》则完全不同,它105分钟的片长简直是轻盈的要命,而编剧仅仅就是找了七八个故事点出来串起了巴纳姆从一无所有到成为马戏大亨的过程,所有的人物奋斗,所有的戏剧冲突都被打碎融入在了贯穿始终的歌舞情节之中。
就比如影片开场没多久的这一首A million dreams,短短4分半的这首歌直接讲述完了男主角从儿童时期和女主角的青梅竹马到成年之后结婚来到大都市生育两个女儿接着失业的情节。
而这一首Come alive也用了极短的时间讲述了男主角招募“奇人”到所有人第一次登台震撼全场的过程。
也许,喜欢研究剧本的大神会说影片一言不合就尬歌舞的剧作过于偷懒,人物塑造太过想当然,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MV。但是大家也可以想想,每一个情节点的情绪,每一个传统传记片的核心瞬间,影片真的一个也没有拉下,而歌舞的形式不但强化的这些感觉,更让整部电影的观赏性大大强于传统的传记片。
《马戏之王》用105分钟的片长串起了大大小小的十场歌舞大秀,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演员们的载歌载舞,与其说剧本被音乐牵着走,不如说本片中唯一表达方式就是音乐,导演想让所有观众注意的不是什么伟人的生平,不是什么时代的印记,而是音乐和影像中包含的创造力和诠释的超越阶级的包容与家庭之爱。
所以,用我的话来说,《马戏之王》就是一部讲述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群来自不同阶级的人如何在一个冒险家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成为彼此的家人、收获真爱并且最终把快乐传递给所有人的故事。
而我们作为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的也正是《马戏之王》的核心――“将快乐注入别人的生命就是最高贵的艺术。”
观看《马戏之王》的过程是愉悦的、爽快的,抛弃传统的叙事让影片的节奏犹如行云流水,极富激情和生命力,而所有的歌舞表演,我都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整部电影的观影过程,我无数次跟着节奏不自觉地律动,而影片的几段马戏团大秀更是看得人一身鸡皮疙瘩,尤其是首尾呼应的两段,可谓是畅快淋漓。
除了马戏表演,导演出色的镜头调度和视觉想象力也贡献了极其复杂的视听设计与绝妙的转场方式,让影片中几段人数不多的歌舞场面也精彩纷呈。
个人非常喜欢休・杰克曼与扎克・埃夫隆在酒吧的对唱情节和扎克・埃夫隆与赞达亚在马戏团的双人高空对唱,前者利用酒杯在吧台上的传递设计出了趣味十足的舞蹈场面,而后者则用高空绳索对于两个角色的缠绕激发出了角色心底的火热的爱情,这两段场面都值得一刷再刷。
休・杰克曼与扎克・埃夫隆作为好莱坞著名的唱跳演俱佳的演员,两人扎实的舞技和演唱真是没话讲。
①巴纳姆真是不折不扣的营销奇才,勇于试错,会抓市场痛点,懂得制造噱头,花钱魄力雄厚,挖人嘴皮一流,会搞公共关系,精力旺盛,乐天达观,脸皮奇厚,擅长员工激励,颜值高身材好嗓门赞,能亲自唱跳,还由衷热爱自己的事业。集顶级商业家和娱乐明星于一体,他不成功谁成功?
②最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定位超前且精准:不必迎合权威,只需让观众开怀。(我就很讨厌那些不好看却喜欢拿深度说事的`电影)换一个年代,他也可以成为电影大亨,网游大亨,唱片大亨,游乐场大亨……马戏表演一直饱受争议,也许终有一天会消失,但只要人们还需要娱乐,巴纳姆精神就将不朽。
③巴纳姆创业是为了追求内心有趣和价值实现,但童年的创伤让他渐渐变成了一个追名逐利、努力向上流社会自证的庸俗商人,最终现实让他看清了自己,重新做回一个有趣的草根娱乐家。这段经历点出了现实真谛:任何艺术创作者,无论高雅还是通俗,假如他无法拥抱真实的自我,也就不可能触动他的受众。
④在讲艺术家的电影里,评论人通常被黑得很惨(比如《鸟人》),但本片的评论家却罕见地露出可爱的一面。他几次出场充满冷喜感,最后跟巴纳姆把酒交心,对后者安慰和激励甚大,更道出评论与观众的共生存在。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憎恶评论的,他的作品完美延伸自他的内心,实现本身就已抵达无憾。
⑤《马戏之王》淡化了传记属性,它用王子公主般的恋爱桥段、边缘人寻找认同和庇护的温情色彩、以及堪称年度最佳的豪华舞美,展现了一个让人神往的世界:那里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什么困难是唱一首歌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跳一支舞吧。
《马戏之王》能拥有不亚于《红磨坊》《爱乐之城》的经典歌舞,对服化道、灯光、摄影把控都叹为观止的耀眼,全程营造出犹如《欢乐好声音》那种燃爆氛围,对众生平等呼吁,洋溢着好莱坞励志片那种改变世界决心。梦幻的巨星阵容都载歌载舞,众多配角栩栩如生,简直毫无短板,众多赏心悦目的歌舞大秀,能在IMAX大银幕璀璨绽放,堪称史无前例!
关于“马戏之王”巴纳姆的传奇人生,还是从无名小卒的底层,到经营博物馆,并一手开创世上第一家马戏团,但重点却是锲而不舍的韧劲,以及众生平等的人权。《美女与野兽》导演比尔·康顿编剧的《马戏之王》,能够将欢乐、感动、勇气与泪水等情感元素全部融进大俗套,并且炫耀各种奇思妙想的杂技,包括《爱乐之城》的奥斯卡金奖搭档本吉·帕塞克与贾斯廷·保罗谱写十多首金曲,以及饕鬄盛宴般大型歌舞,这都很震撼人心。
离开“金刚狼”好莱坞全能巨星休·杰克曼,还是向《悲惨世界》那样歌舞双全,以及《铁甲钢拳》那么潇洒大度、有商业头脑,这个将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梦大师演得淋漓尽致。米歇尔·威廉姆斯的娇妻,从冲破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走到一起,再到后面家庭纠纷,都泼辣有范儿,她声音也甜美抒情。包括两位大咖屋顶的精彩双人舞,周围白布都随风伴舞,有心有灵犀之感。
《歌舞青春》系列中大放异彩的银幕情侣赞达亚与扎克·埃夫隆加盟,无疑是《马戏之王》的明智之举,两人毕竟能歌善舞,CP感超足,群众基础硬。双飞空中吊在绳子上共舞,身姿曼妙的赞达亚,居然像蜘蛛女一样在空中盘旋,并双方配合优美的舞姿,如梦如幻地将杂技、歌舞融合,神来之笔。
《碟中谍5》女主角丽贝卡·弗格森,惊艳出演瑞典国宝级歌手珍妮·琳德,从绝世高贵的扮相到气质,都透出不可方物的魅力,没想到放声高唱《Never Enough》,那种宽广声域的熟练的花腔女高音,打动到所有人心灵深处。如果她是原声,必须给跪了!
片中的马戏团是由一群奇形怪状的人组成,但长胡子的胖女人、黑人、侏儒、肥人、巨人等角色,各个卑微、有生理缺陷,却活灵活现,浓缩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被自己和大众接受,甚至被批评家骂为表演“低俗”,遭到很多人抵制与歧视,但通过男主角的鼓励与行动,都最后突破了自己。
编剧明显在细节上雕琢过苦功,例如侏儒去骑马扮将军找回尊严,有胡子女人冲进上等人聚会咆哮,还有男主角忙于瑞典女歌手的环球巡回表演,忽视了家人与合作伙伴,到外人袭击马戏团的纵火,以及众人重新团结。包括那个清高苛刻的评论家说表演是“马戏团”,被男一巧妙用做品牌,后面批评家坦言“我从不喜欢你们的表演……但外人看来是人性的狂欢”,精辟戳穿主旨。
以正义之心激发出去为成员维护尊严,就连女歌唱家暗自道出自己同样从底层开始奋斗的身世,人物却在进入上流社会委曲求全,都是《马戏之王》折射现实主义的地方。360度全景拍摄歌舞,跳跃性剪辑无懈可击,在大银幕上展现百老汇顶级歌舞的流光溢彩,包括平等奋斗主题都很棒。这是好莱坞工业化标志的经典力作,因为我在IMAX银幕上望见一种伟大的'璀璨想象力与魔力!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叫做《马戏之王》的电影。
电影里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贫困,但他想让所有人都快乐。他长大后,找到了工作。可是好景不长,他被解雇了。于是,他租了一个博物馆,可是每天只能卖出三张票,去得人并不多。他的女儿告诉他,活的动物才能让博物馆广受欢迎。于是他到处追寻奇人异士:他找到了体重750磅的人、爱尔兰巨人、长胡子的女人和只有四个手掌那么大的22岁男人……接下来他们声名大噪,英国女王接见了他们。他又在团队里加入了瑞典夜莺、著名歌剧演员……可是,他只想让自己跻身上流社会,却忘却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最后,剧场因为失火烧光了。
但是他没有灰心,他在另一片空地上搭了一顶帐篷,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马戏团。
故事中的小男孩失败了那么多次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是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言放弃,而是坚持、努力、把困难踩在脚下。
直到片尾曲和字幕出来我才发现自己在一边笑一边哭,在《爱乐之城》之后我又一次深深意识到我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电影 我最初为什么痴迷电影。
这部电影是一个非常理想化人性化的世界。每个人都会拥有被人接受的闪闪发光的生命 就算是怪胎也可以走出阴影拥有百分百自信的大笑,所有的美梦都会成真 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并且达成梦想后 依旧不忘初心地坚守最亲近的家人。此生对你有致命吸引力的人绝不止一个 但和你走到生命尽头 共享生活里酸甜苦辣的 只会有一个人。最好的艺术不是多么曲高和寡 也根本不局限于形式,给人们带来幸福 带来欢乐 那就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狼叔这次唱的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几年前电影版《悲惨世界》其实难度是实在太大了 现在再看还是能感觉到他很吃力,也的确无法和专业歌剧演员对比。但这一次的曲风和人设都太适合他不过 这个角色非他莫属。狼叔的魅力在这部剧发挥到了顶点,必须承认他现在在我心中的中了可以和裘德洛一样了。
过几天国内上映了大家记得去看!!看的不开心我买单!!
朋友无意间得到两张免费的电影票,由于当时的时间问题一级种种原因,我们没有看当时已经好评如潮的电影,在《南极之恋》和《马戏之王》中选择了后者,当时我并不知道男主是休叔拍的,而且搜了一下豆瓣的评分似乎也不高,所以也没有抱着多大的期待去看。但是看完了,感觉这部相对小众的电影,值得一看。整部电影,最为精彩的就是他的每一首歌曲,都很贴切剧情,很耐听。
其实已经看完这部电影很久了,现在突然想动笔写点东西的原因是,想看看自己过了一段时间,一想起这部电影是什么样的情节,果然还是当时那个很带感的片段,是男主和男二在酒吧谈判,真的超赞!
罗里八嗦的说了一长段,现在就讲讲我的感想吧。感觉整部电影都在围绕着阶级爱情、勇气与梦想开展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其实我对里面女主的父亲的一句话特别有感想。当男主来迎娶女主的时候,那时候男主还只是有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并不能给予女主所拥有过的生活,但是女主的父亲并没有像国产剧的父亲一样落入俗套,什么百般阻拦,他任由女儿跟着那个穷小子,和那个穷小子女婿说了一句,“总有一天,她会自己回来的。”其实父亲早已认为阶级的问题确实能阻挠这对有情人,女儿迟早忍受不了劣质的生活质量而重新的回到自己身边。
但是女主恰恰就是看淡物质的生活,甘愿在爱情里沉沦的女人,即使面对着丈夫的失业,生活的困窘,她许下的愿望依然是希望这样的时光一直都在。另外一段爱情故事,同样是围绕着阶级的,就是男二和一个杂技女的爱情,感觉故事都大同小异,就是都最后男二奋身去救杂技女时打动了她,于是两人便不顾世俗眼光在一起了。接下来我想讲的是关于勇气和梦想。此时就要推出一首歌“Thisisme",说到勇气就是电影中一群怪咖吧,他们是自身有着各种各样不同于常人的特点,因此常被人排斥歧视,冷嘲热讽,终日只能隐藏自己,独自舔着伤口,直到那一天,男主找到了他们,给了这群人一个家——巴纳姆博物馆之马戏团,他们终于重新站到了阳光下,在男主的组织下,他们表演着,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重拾了自信。同样围绕着这个主题的当然也有男主,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天才的构想,成功跨越了阶级,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说到这里就引申出了电影的后半段的主题,男主凭借着马戏团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依然不被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认同,于是他慢慢的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他去发掘高品位的表演的人才,比如男二和一位女音乐家。在此期间,他渐渐成功了,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认可,但是得到的同时,也总会失去什么的道理从不缺席。
他忽视最初和他并肩作战的朋友和背后默默等待他的家人,他被虚荣和浮华蒙蔽了双眼,渐渐的迷失在成功的海市蜃楼中。好在最后的破产的转折中,及时找回了自己。差点忘了提,还有一个片段也很惊艳的,是女主在家等待男主的时候i,在窗前跳起了舞,想象着男主一起跳,但突然一阵风,男主幻化成了窗帘一动,真的很是惊艳啊。歌曲是”tightrope”。
总的来说,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还是有点俗套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细节确实做的出色。音乐和演员的出色的台词功底和出彩的舞蹈表演,还有一个是看完电影后我才知道的背景,当时男主刚完成鼻子上基底细胞瘤的摘除手术,他的手术医生告诉他千万不要开嗓,鼻子上可是有80针,伤口真的会崩,甚至会受感染,原本是有人替阿休唱的,但一到《fromnowon》,他也忍不住唱了起来,导致最后伤口开裂出血。演员的敬业的精神着实令我动容。
不得不说,这里面的歌曲真的每一首都值得岁月的考验。这些歌曲最终也得到了音乐领域的认可,获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要是不看电影,至少还是去听听这些歌曲吧。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马戏之王》影评7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荒野之王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