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育学讲授纲要读后感

教育学讲授纲要读后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的读后感。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的读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的读后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教育部网站2010年2月28日终于公布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全文,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征求意见时间截至3月28日,公平的允许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去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这样开放式的集思广益制定政策的方式很新颖,我相信也会非常实用,因为第一这教育改革是涉及到每一位国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家都会愿意设身处地的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对于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一件顶级重要的事情,绝对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定要特别慎重,努力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是正确制定政策的基础;第三是根据现在我国致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力求在了解各个层面各个角色教学人等的情况基础上,真正去斟酌建立一种可监督可制约可执行可持久的评测制度分配制度,也许国人们都太过于期待了,期待着一个成熟公平会领导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入良性循环的可行新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全文我可以说是迫不及待读完的,这个纲要的每一条我感觉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等等。很多内容都是我一直在特别关注的,因为条目众多,内容丰富,不可能一一赘述,我在此就着重把我比较有感触的几点做一下阐述,完全是我个人的观点。

1.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这的确是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本身有三个潜在问题,一个是老师们的工资报酬校际间要至少保持相同水平;第二个是对于不同区域内的教师校长要有统一的管理调配可能,也许对于一个教育学区可以内部调配,对于一个市可能,那么城市间的差异呢,省际的距离呢。前面提到规划学校布局,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那么异地政府又怎么协调这种调配,我们都知道这种调配也是需要的;第三交流的时间多长为合适呢?短期可能还没有达到效果,中期或者长期,交流教师的生活起居家庭生活如何协调?

2.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这一段话,我理解为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力求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这个实现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的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和考试次数就能做到的。首先,请翻开孩子们的课本,告诉我你看着有什么兴趣,我们的教材字里行间都写着两个字“应试”--不是么?看那些内容、理论、课后的题目,现在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比我们20年前更新了多少?是不是只是从“来,来上学”改变成了“去,去上学”?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重新认真根据新科技的发展来编排一组更新知识的有趣味的实用教材了。其次,多样的作业形式,联系实际的考察方式,或许可以动摇应试教育的根本,如果还只是要用100分的笔试成绩来衡量学习效果,一切都不会有大的改变。大学里追求的科研创新,我认为主要是让大家都不断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科学的步伐,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大学之前都不需要知道这个道理?

3.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我觉得对于残疾学生,特别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好还是让他们在特殊教师的帮助下系统的学习,因为在普通的学校里他们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国家应该想办法多提供一些适合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机构供他们选择,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投入我可以预见,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努力发展这项福利,这是人性的直观体现。

4. “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提议非常美好,但是具体如何执行呢?我打个比方,现在很多知名高校对应聘学生的要求是第一学历是211的大学,如果不是,即使他后面读完硕士,甚至博士,还是不予录取。这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典范么?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出身论?经过努力,一个人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但是谁能改变自己的过去呢?没有触及法律和道德,仅仅因为曾经不够优秀,如何弥补都被永远的三振出局,这不公平。教育不仅对那些正在求学的孩子要实施公平,对那些努力完成了学业的孩子也要实施公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制度,让人觉得有希望的制度。其实教育之所以伟大,就是它不会嘲笑一个人的愚昧无知,而是宽容慈祥地俯身去帮助这个人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教育轻易根据一个人的过去就否定他的一切,那么谁会认为教育是一种善行呢?

5.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这是每个人的心声,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一点,具体的考核制度,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来实施?由学生全权做主,还是加入一部分领导同事测评?网上投票还是问卷调查?是以表扬信为主还是以举报信为主?一个严谨笃学的老师可能会爱之深责之切,会不会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视为不够爱学生?我们都经历过这个成长的过程,对我们的父母师长我们每个成人都或多或少都有过相似的错觉和误会,而这些以后就会写在老师们的评语中么?那么当这些孩子意识觉醒了,他们会回来改写我们的评价么?如果把老师对学生的不可量化的爱变成评语变成和利益挂钩的奖励,我无法想象,我更倾向于把这爱看做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很不成熟的看法,只当抛砖引玉。虽然身为一个小人物,我也要认真考虑说出我想说的,因为我爱我的职业,我的孩子,我的祖国,所以我尤其关心这个政策的出台,我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最新纲要读后感(收藏6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最新纲要读后感(收藏6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纲要读后感(篇1)

这本书是在总结试用经验的基础上,对讲义进行全面的补充修订而写成的教材。汉语专业有一系列语言学方面的课程,“语言学概论”是其中的先行课,它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在外语系各专业,“语言学概论”是唯一的一门语言学基础理论课,它要求在阐述理论问题的同时,注意联系外语教学的实际。本书以中文系的要求为主,兼顾外语系的需要……

我最早得到《语言学纲要》是在一所教育学院,这所学院的教材库让我原价购买了《语言学纲要》。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想来也是好遥远的一种记忆了。我奔波了两所大学才买到了在我记忆中弥足珍贵的那本书。现在又购买新一版的《语言学纲要》,目的是想据此开出一门语言学概论选修课——那倒不是我找不到以往的图书了,因为之前的《语言学纲要》早已在我考上研究生之前就深深地烙下了我个人的印记:每一遍的细细阅读,每一次的深入思考,每一点思想的火花,都在书本上记录下来了;书本上刻画了太多属于我个人的.东西,包括阅读地点、阅读时间,瞬间感悟……所有的细节都一一在案。因此我舍不得把读过多遍的《语言学纲要》带到学生当中——昔日陪伴我奋斗的《语言学纲要》应该永远属于我个人生命体验的一个见证,那是一份需要在个人的空间中展示的厚礼。为此,我只能重新购买《语言学纲要》。虽然我的案头上已有6种不同作者编著的、不同出版社推出的、均可作为语言学概论课程教材的同类图书,但就简明、扼要,并富于启发性这一特点来说,《语言学纲要》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终于看完了传说中的那本很经典很难理解的书,发现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所说的那么复杂。其中的难点可能是举例子时大量运用了我们不太熟悉的国际音标。总体而言,整本书语言流畅,结构的逻辑安排很严密。讲到个别原理的时候有点绕,可以再简明通俗些。这是第一次看此书,没有使用配套的教辅,就像看休闲读物一样一页又一页,感觉很舒服……

纲要读后感(篇2)

读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后,使我感受颇多,无法言表。记得每读完一点点,我都会结合自己的平时的工作,晚上在自己的日志上记录、反思。

心得之一: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并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心得之二: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把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他们才能更好的进入角色。反之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学习兴趣也就没有那么浓厚。

心得之三:活动中我们应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前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现在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设计活动,让幼儿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当我们用整颗爱心去爱孩子们的时候,才能领悟到幼儿教师工作的伟大;只有我们把自己当成孩子爸爸妈妈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幼儿教师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所提高,此外我还学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今后我要努力将《纲要》中的思想和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纲要读后感(篇3)

寒假期间中我读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剖析和解读和专家老师们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经验和感受。以下是摘录书中我有体会和收获的关键词句:

1.为了儿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体会:这句话相信每个人看了都是赞同的,我们也很明确这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新教师一路走来的,我觉得在很多因素中就取决于你在新教师期间的“要”与“不要”。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是靠自身努力学习、磨练、积累中去提高的,那么当自己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要努力使这张白纸成为一张亮丽的彩纸。在日常看优秀教师的活动时,我深刻体会到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首先是要自己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爱孩子;其次需要的是对教育的灵性;还有就是后天的努力学习。我们必须要有这个信念“让每朵花灿烂的盛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醒自己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不适宜)。这个“为什么”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

收获与体会:在看以前写的教学反思中,可以感受到我能借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实录,但有时往往分析很片面,或者与实录不相符;有时脱离了目标、脱离了材料与策略,这个反思有点像流水账,显得无味。有时也时常会想到反思要围绕着目标来描述,但具体缺少了从哪种角度去反思才是最好的实质性想法。看了这段话后,我有了新的收获,原来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确实是离不开对孩子行为表现的观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反思,但始终还是围绕着目标的。同时这段话中有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句话,然后我们目前缺少的就是对这个“为什么”的思考,不但要思考不适宜,还要考虑适宜,我想如果我们每次都能这样去思考的话,我们的反思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3.案例《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成长》非常好。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了以后可能会和我的感受相同了。它首先披露了自身在区角材料投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想当然的把去年用过的材料原样的搬来给现在的孩子用,之后却发现原来换了一批孩子后,由于孩子的经验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也从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再优秀的材料,也要根据现在孩子的"现有经验与水平有所调整的提供。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所提高,我还学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上是我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的一点点心得,今后我将要努力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纲要读后感(篇4)

严格来说,是一本对自我学术转向的布尔迪厄式分析。出身的低微与学业的成功导致分裂的习性,进而在学术场的引力与斥力的作用,导向了一种独属于布尔迪厄的实践,将宏大的理论抱负与低层微观的经验相结合,并与一切在场中占据主导的模式与方法相对立。布尔迪厄力图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这从他惯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得到体现。翻译拗口,后面渐入佳境。

一、一个人成为哲学家是因为他被认可,而且他通过为自己取的哲学家的权威地位认可自己。哲学选择是身份自信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又强化了身份自信,或者傲慢。法国大学过度沉浸在对知识场的文学迷恋当中,并过度关注报纸的看法、

二、我最不喜欢萨特的地方,是把他不仅变成了全能知识分子,而且变成了理想知识分子即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的一切东西。

三、观察和证明的单纯欲望,我是这种经验的卑微而贫乏的证人,我要不惜一切代价说明这种经验。

无疑由于福楼拜所说的经历所有生活的爱海,以及抓住一切机会历险即每次发现新环境的爱好,连同对社会学的科学主义定义的拒绝,共同导致了我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世界都感兴趣。

四、我与米歇尔·福柯的差异来源于各自的配置与位置的差异,我投入到社会科学场中,并与哲学世界的期待决裂。而福柯总是出现在哲学场当中,并关注着巴黎知识世界的期待。

五、在寄宿学校的生活,尤其使我倾向于对社会关系采取一种现实主义和战斗的观念。我注意到走读生与寄宿生之间强烈的对比,他们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对学校之明亮的赞颂,是以其阴暗的反面之卑下为代价的,这种双重经验往往使我陷入分裂,一方面渴望知识和认可的好学生的驯顺,殷勤乃至于服从。另一方面是对教育制度的一种倔强态度,一种强烈的与持续的反抗。

“难道你不是出现在你不承认其判决的一个法庭上?”、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理解决办法的东西,成了对象征秩序的一种挑战和对制度尊严的一种触犯。

纲要读后感(篇5)

反思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有很多的时间我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而去有选择地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学习时只能走马看花,攫取时则是蜻蜓点水,一次次的获得只能是一些很零星的观点、不够完整的理论体系。于是在撰写专题文章、设计活动方案、记录分析孩子行为时,我常常会陷入迷茫:我到底能用什么理论依据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呢?我在冥思苦想中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寻求理论的支撑。

我要求自己从最基本的内容学起,对《纲要》、《指南》的解读,我不再为自己能应对自如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是透过文字表面,结合幼儿园的发展实际,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目前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来剖析和理解。我会更多地去思考和分析:《纲要》《指南》中提出的哪些内容和要求我们已经在做了,目前到了什么程度,孩子的发展实际体现了哪些理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领域和途径来拓展?

此外我还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与提高贵在日常的积累。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手头所有的专业杂志、教育网站、外出听课学习等所有与教育相关的内容我都能及时阅读和学习,并用最短的时间进行筛选和梳理,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以音乐活动为例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结合我在音乐教研组学习的相关知识,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根据"去公园找春天"这一活动创作乐曲《春游之声》,请他们共同确定主题、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我深信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为此我也将会用加倍的努力和热情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有爱心的新型教师。

新纲要的实施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和困惑,曾经经历的艰辛和曲折,都将敦促着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深入地去思考、坦然地去面对、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定会在执着和坚毅中脱胎换骨,大有作为!

纲要读后感(篇6)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深入的去读《幼儿园指导纲要》。这次我也就利用空隙时间把纲要仔细的读了一遍,领悟了一边,我的脑细胞也跟随着我阅读的视线,一次又一次的冲刷着,洗礼着,让我有了更入一步的熟悉,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 。

作为担任十年的幼儿园教师,深刻体会到:要得到孩子的喜爱,尊重。必须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要用发展,个别差异、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个性,从而帮助自己更好的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比如:我们一再说要“蹲下来”看幼儿,尊重幼儿,从形体语言来看,要做到蹲下来是一件不难的事。事实上,在幼儿园很多老师已经在倾听孩子、与孩子交流、应答孩子、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蹲下身来;而有时往往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不能真正营造了《纲要》所说的“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呢?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将“心也蹲下来”,“……,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纲要》)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说实话,我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再读《纲要》,我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用心地倾听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师蹲下身体倾听孩子的声音是将幼儿置于平等地位的基础,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基础。正如巴特尔所指出的 “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其次,要做到真诚,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感第2页

幼儿园纲要读后感


幼儿园纲要读后感范文一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深入的去读《幼儿园指导纲要》。这次我也就利用空隙时间把纲要仔细的读了一遍,领悟了一边,我的脑细胞也跟随着我阅读的视线,一次又一次的冲刷着,洗礼着,让我有了更入一步的熟悉,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 。

作为担任十年的幼儿园教师,深刻体会到:要得到孩子的喜爱,尊重。必须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要用发展,个别差异、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个性,从而帮助自己更好的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比如:我们一再说要蹲下来看幼儿,尊重幼儿,从形体语言来看,要做到蹲下来是一件不难的事。事实上,在幼儿园很多老师已经在倾听孩子、与孩子交流、应答孩子、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蹲下身来;而有时往往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不能真正营造了《纲要》所说的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呢?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将心也蹲下来,,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纲要》)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说实话,我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再读《纲要》,我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用心地倾听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师蹲下身体倾听孩子的声音是将幼儿置于平等地位的基础,是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基础。正如巴特尔所指出的 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其次,要做到真诚,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幼儿园纲要读后感范文二

教育部于2001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一直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别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的问题,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良好的发展,至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尽量简单和清楚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加入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而关于行为教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现代幼儿的教育中。而且将其具体和简单化,使家长可以理解的更透彻。更好的体现家长的价值取向。

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教师的幼儿家长,由于长期与孩子,与教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民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重要诠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显示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一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笔者了解到对于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农村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各类教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体现家长的价值取向。

《在歌声中长大》读后感10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在歌声中长大,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男孩儿和他的爸爸。

这是一个关于弃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感恩与责任的真情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在机缘巧合之下,饱受生活打击的陈春江收养了被遗弃的孩子。

并且给他取名三阳。这些年来陈春江既当爹又当妈。给了三阳毫无保留的父爱,用善意的谎言和实际行动为他遮风挡雨, 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孙杨乖巧又听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解开了父亲隐藏多年的秘密。他这才知道,原来他不是亲生的,他是个孤儿但他没有因此去嫌弃他的爸爸和自暴自弃。

他的爸爸也没有因此而对他不好。

后来他的爸爸意外出了事故,他尽心尽力的照顾爸爸,直到他的妈妈回来。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到了温馨与温暖。那我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爱这个世界,不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爱和阳光吗?

同时让我知道了,家要的不是多么有富足,而是要的微信温暖有爱,爱的歌声,是那么的美丽,是那么的动人。我们在这种歌声中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或许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主人公是一群孤儿和两个成年人。两位成年人是对夫妻,他们没有孩子,但是却一直拥有着爱,从未停止过。

后来在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一位孤儿,他们心地十分善良,便收养了这位孤儿。后来他们想让世界上的人都感受到温暖,于是大力收集着孤儿,或者是没有感受过爱亲情的温暖的孩子,让他们聚集在一起。

这对夫妇的年龄已经年过半百了,他们生活在农村的农家大院里面,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有了这份爱心,正如同上面所说的爱的歌声,无论多苦也要改变生活条件,要让那些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当然他们的付出并不是白费的。正巧这时在这边路过了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影师。他们拍下了,并写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于是从世界各地的人、从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捐来了钱、衣物、生活用品。

他们那里的环境如今已经变得非常好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床,有着一个巨大的乐园。

他们都已经感受到了爱,让他们知道了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正如本书主人公三阳一样,你们说这样的故事怎么能不感人呢?

其实这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案例,在世界各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像这样的人,正在为社会那些无助的人默默的贡献着,默默地付出着。他们不求功劳,不求铭记,只求让那些无助的人感受到温暖,让他们有家一样的感觉。我认为这样的人是最棒的!

读过了这本书真的让我长大了许多。是啊,本书的主人公在村里被人称作癞皮狗,自从捡到了这个被遗弃的小人,他下决心改,发誓要给他一个完整的家。虽然在别人眼中这是一个并不完整的家。一个不富足的家。但是它是一个没有风雨侵扰的家,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家,一个萦绕着爱的歌声的家!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我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打动了,如果生活中有更多这样的人,那岂不是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又温暖呢?

《出国不出国》读后感: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_


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

——《出国不出国》读后感

angelinjean

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安妮鲜花。

畅销书《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作者。

安妮是个爱笑的小女孩,有个弟弟叫小宝。安妮爸爸王湣,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BA.安妮妈妈郑献民,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律师。

安妮爸爸妈妈以安妮鲜花为名开博(blog.sina/annieflo)中国是差了不是那么一点点,所以无怪乎有很多很多的家长都没有阅读的习惯,都不喜欢看书,也就会出现读书无用论的现象。这是中国的悲哀。

三、玩出来的兴趣与创造力

在北美,非常重视玩。学习从玩开始,在玩中发现并拓展自己的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内动力才可能有所成就。北美,在4年级以前都没有教材的,但是学校的课程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学校的数学课、单词课、图书馆课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孩子的很多作业都是涂涂画画,在玩中学习。学校不以传授知识为主,二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北美也有很多的课外班,但是他们的孩子却非常享受,因为课外班以玩的开心为基本原则。哪像中国,真正火爆的课外班都是一些语文写作班、数学提高班、高考复习班,孩子不愿意上,家长强迫孩子上,结果花了不少钱,孩子还厌学。女儿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中国舞,跳了2年后,她不愿意再跳了,我思考再三,还是结束了。女儿现在上三年级,先后上了不少的课外班,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只有钢琴,现在的她对钢琴比较喜爱,我庆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她每天练琴之类的,保护好了她的兴趣,才走到现在。

体育运动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北美从1岁到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适合自己年龄的体育项目。美国人那么喜欢运动与健身,这个跟他们从小参与体育运动是离不开的。美国人去健身房是常态,是日常生活,而中国人,最多只是跑个步、打个球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无怪乎中国人年轻的时候用健康换金钱,年老时用金钱换健康。中国近些年的全民运动刚刚开始,马拉松比赛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在我身边,我每次晨跑都会碰到几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也在锻炼身体,或跑步,或练健身器材。但是,还有更多的人则是宁愿坐着玩手机和每天吃药,也不愿意走出家门去锻炼。

北美小学的活动特别多,都认为是重要的,倒是学习成绩没人特别强调。北美注重的是多角度评价,孩子可以参加很多活动,而中国则以成绩高低为评价唯一标准。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小学已经没有分数排名,一般以星数来评价,但是以星数,家长基本就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大概名次了。

四、精英之路不容易

北美也有择校、学区房,区别在于个性发展下的需求多样化,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考虑让孩子挤入精英阶层。北美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核心目标是全体孩子的公民教育,不是培养精英。只有一小部分人才会让孩子上天才班或私校。孩子要有拿得出手的特长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才能跻身名校。在中国,每个孩子都要参加9年制义务教育,接受一样的教育,初中毕业后,成绩好的读高中,成绩差的上中专。

五、中国孩子路在何方

任何一种教育都不适合所有人群,对中国教育和北美教育客观分析、扬长避短并选择一条适合自家孩子的未来之路,才是最明智的父母。

北美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它培养了无数诺贝尔奖得主,虽然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站在中国,北美教育的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中国去借鉴的,因为它的很多做法都是非常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

在读这本书前,我一直为孩子的学习焦虑,因为她不仅学习成绩一般、运动一般,而且性格有些内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更焦虑了,一是感觉自己育儿知识的匮乏,二是觉得如何教育好女儿,让她活成自己,是个太大的责任。

里面有句令我感受非常深刻的话:"一个人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能有最高的效率;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不畏困难辛苦勇往直前。这种内在的动力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

北美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以教育差别也很大。

这是本不错的书,值得好好读上几遍。

我在书中长大


指导教师邹红霞

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一看见书,我就会拿起来看上两三眼。我喜欢书那种五花八门的封面,喜欢书里的那些优美词句,我还喜欢书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读书入迷,忘了吃饭。睡觉,都是常有的事。

小时候,我还不能认识太多字,只知道看画书上那些五彩缤纷的图案:例如机器猫。大力水手等等,我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感动的流下眼泪。为继母的心狠手辣而咬牙切齿。为小裁缝的机智勇敢而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些动人的故事总能伴随我进入甜蜜的梦乡。

当我上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读成语故事。因为成语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像《掩耳盗铃》。《惊弓之鸟》。我不会像那个盗铃人那么愚蠢,捂着自己的耳朵就想把铃盗走。我会学习《惊弓之鸟》那个打猎的人,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当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就拿出成语故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这样,我的闷气就全部都消了,如雨过天晴、彩霞漫天。

而现在的我呢?已经不再喜欢那么画书和成语故事了。我现在喜欢上了长篇小说。读长篇小说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优美词句。好词好段,从而提高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西游记》是我读过的最精彩的一部长篇小说,《三打白骨精》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其中孙悟空三次与白骨精交手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颇有意境。读过《西游记》后,我分清了世上的是是非非,明白了善恶美丑。

书,是人类的思想的结晶,也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书是人们精选出来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朋友。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

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范文一

奉献----这是我在寒假中学习了《新纲要新师德》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是的,作为阳光低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我最应该做的就是无私地奉献!

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加强师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意味着教育事业尽可能奉献自己,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主旋律。

回想自己,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25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战战兢兢,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但一直以来自己的都比较注重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工作的各个方面却没有做到无私的奉献,直到看了《新纲要新师德》,才又一次点亮了心中的明灯,曾经的困惑再次释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工程是最为艰巨的。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教育教学就是一种与生命的沟通,与生命的沟通就需要时时刻刻的恭谨,就需要老师的奉献精神。但奉献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而且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做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奉献来。没有行动的奉献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把奉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自觉、主动地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

书的前言中有一句话最好地概括了我的感想,也以这句话作为我以后工作的指明灯:

对于人民老师而言,他们的师德,像太阳一样光灿夺目;他们的行为,如春风细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都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影响他们的一生。

感谢学校推荐了这么一本好书,让我的假期变得充实,让我以后的工作方向更清楚,目标更明确!

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范文二

反思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有很多的时间我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而去有选择地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学习时只能走马看花,攫取时则是蜻蜓点水,一次次的获得只能是一些很零星的观点、不够完整的理论体系。于是在撰写专题文章、设计活动方案、记录分析孩子行为时,我常常会陷入迷茫:我到底能用什么理论依据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呢?我在冥思苦想中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寻求理论的支撑。

我要求自己从最基本的内容学起,对《纲要》、《指南》的解读,我不再为自己能应对自如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是透过文字表面,结合幼儿园的发展实际,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目前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来剖析和理解。我会更多地去思考和分析:《纲要》《指南》中提出的哪些内容和要求我们已经在做了,目前到了什么程度,孩子的发展实际体现了哪些理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领域和途径来拓展?

此外我还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与提高贵在日常的积累。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手头所有的专业杂志、教育网站、外出听课学习等所有与教育相关的内容我都能及时阅读和学习,并用最短的时间进行筛选和梳理,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以音乐活动为例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结合我在音乐教研组学习的相关知识,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根据去公园找春天这一活动创作乐曲《春游之声》,请他们共同确定主题、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我深信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为此我也将会用加倍的努力和热情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有爱心的新型教师。

新纲要的实施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和困惑,曾经经历的艰辛和曲折,都将敦促着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深入地去思考、坦然地去面对、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定会在执着和坚毅中脱胎换骨,大有作为!

学会在苦难中长大


学会在苦难中长大

读《童年》有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童年生活,酸甜苦辣是少不了的。这个寒假,一本《童年》使我感触颇深。

《童年》讲述大作家高尔基出身贫苦,4岁丧父,10岁丧母,早年不平凡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斗志,后靠自己努力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的故事。

这段沉重的童年往事,令人深思。对于他所经历并在心里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作者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一定是不轻松的。专横残暴的外祖父,粗野自私的舅舅,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高尔基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我的童年是十分舒服的,父母都在身边,有如温室里的花朵,被大人们捧着爱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根本用不着拘束。家务有人做,房间有人整,就像古代时的小皇帝,天塌下来也有人为我扛。可能是年代不同的关系吧!我发现周围的同龄人也和我一样,在家当皇帝,出门就什么都不会了。我曾经经常取笑那些山里的孩子,家住茅屋,上学要翻好几座山,菜都要自己去拔那些都是很小的孩子,有的才4岁就要担起养家的重任。不经意间,我的脸颊火辣辣的,其实我现在,连洗衣服都还不会,娇生惯养的。人们常说21世纪的青年呀,什么都差了,书读的差了,做事能力也差了。是啊!那种艰苦的生活我们何尝体会的到呢?我们何尝知道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更能被社会所用呢?

再看看高尔基吧!苦难让他明白了许多,使他变得坚强,努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学家。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学会在苦难中长大,不屈不挠,未来等着我们去开阔!我们现在开始珍惜美好的生活,开辟一条新的阳光大道!

执笔。黄晨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后感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后感(一)

大千世界,事项纷繁,人格有优劣之分,有高低之制。有的人豁达大度,有的人则小肚鸡肠;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则懒惰怯懦;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则自暴自弃;有的人一心为公,有的人则公肥私;有的人主持正义,有的人则颠倒是非这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和人格。他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尺度。人们往往以人格评价道德如何。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怎样完善自己的人格呢?(即怎样提高我们的道德品质)

首先,自我意识要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和独立性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自爱,增强自我意识要对自身的条件、素质、才能各方面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正确自我评价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自我评价,一种是间接评价。就那我们迟到早退来说,对每天迟到早退的人来说,他知道自己来晚了会打扰老师讲课,会影响同学听课,但他却放纵自己没有自爱心,这方面我们不能学这些人,我们要做一个自爱的人,一个有自尊的人,一个有自制的人,一个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人。

其次,要有自知之明。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人为,能认识他人是智慧的表现,能认识自己是真正的聪明,就是实事求是的,辩证的看待自己。不知自己,则无以知人;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自己。一个自高自大、自满自是、自鸣得意,当然是不好的,是缺乏自知之明的一种表现。

再次,必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要从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锻炼和培养,要长期坚持不懈下去,不能一曝十寒,三分钟热度,过后全然不获,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总之我们应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纲要》,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增强法制观念,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后感(二)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社会道德假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层次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价值取向中以讲实惠的价值观念占居首位。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基础文明建设抓起。不仅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中的认识功能,更要重视道德的实践功能。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纲要》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把加强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构成的公民道德假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要让人们把社会道德规范付诸社会实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运用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使社会道德的规范变成行为准则,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实践性。

那么,如何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呢?

首先,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设,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则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再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督,道德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制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设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后感(三)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社会道德假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层次化。(.org)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价值取向中以讲实惠的价值观念占居首位。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基础文明建设抓起。不仅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中的认识功能,更要重视道德的实践功能。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纲要》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把加强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构成的公民道德假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要让人们把社会道德规范付诸社会实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运用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使社会道德的规范变成行为准则,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实践性。

那么,如何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呢?

首先,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设,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则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再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督,道德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制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设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速度。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书心得

寒假读了《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发现它并不像以前的一些理论书籍一样高深难懂。书中结合很多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使自己对新基础的一些专业词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还给了我新的启发和认识,读了以后,我将平时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新基础理念相联系,还颇有收获。

新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有四个还给: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3、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七条: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

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

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这些理念怎么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过去我执教过三年级,发现自己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没有明确把握,尤其是阅读能力,不知道该如何培养。我发现新基础提出了能级的概念,也就是能力的层次级别,并就基础教育阶段九个年级的不同语文能力提出了层次性非常强的能级要求。每一年级细细读来,都能找到在整体性思维关照下年段能力培养目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阅读,我知道三年级是语言发展三个低潮期之一,要求过高、过低都脱离学生的发展需要,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适度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发展,避免三年级出现低潮现象。书中对识字2024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写作教学课外阅读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教学建议。

三年级识字2024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加强识字2024教学精细化程度,提高学生运用汉字2024的正确率。有了一二年级的识字2024基础,到了三年级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2024,可是由于识字2024量越来越大,用错写错的现象也就多,所以要重视易错、常错字2024的复习,并采用多种形式复习,不断增强学生的放错意识。这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的。三年级要重视词义的确切理解,我平时也教给学生一些常用解词方法:分解组合法、近义词、反义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但是我忽视了让学生通过勤查字2024典、词典来理解,以后应该让学生多用工具书,尤其是预习时,应要求学生查词典理解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学会联系上下文选择确切义项。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找准阅读理解中的过渡点,顺利实现低高过渡。

1、找准过渡的关节点,提升阅读理解力。

要从关注文章中的字2024、词、句到同时关注文章整体,要从关注单句、复句到同时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注句群和自然段的结构。

2、从较多关注故事情节到关注思维能力发展。

要加强归纳自然段意思的指导,梳理文章思路指导,简要复述指导,整理知识指导,提高质疑水平指导,书中有具体方法指导和举例,让我收获颇多。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些方面的指导。

3、从较多体悟词语、句子的含义、情感扩大到学习段的体悟。

在教学中,用学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策略,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空间,提高学生体悟段的水平,为以后提高篇的体悟水平打基础。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做得很不好,我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得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并不断完善现在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体悟层次。

4、把握介绍性说明短文特点和学习方法策略。

在书中举例了类单元组合教学方法,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一篇篇散点的课文在类结构的大网上找到了结构的教学点,也就有整体中的具体,语文也就变得更有逻辑了。这样的结构性思维,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意识,从而达到教结构、用结构的理想课堂。[纯教育系统范文大全-/]

5、默读、速读能力的培养。

要想提高默读速度并不难,关键是日常化和持之以恒。以后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注重默读、速度能力的培养。

最后我再说说写作教学,学生普遍不高兴写作,遇到写作文,有的同学不会写,有的同学觉得没什么好写,几句话就写完了,有的同学的习作呢,没有条理,东拉西扯,句子不通顺也是普遍现象。新基础教育实验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困惑,提出了改革措施。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首先可以从课文学习中发现写作素材,第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师应指导并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世界,提高观察的敏锐度和能力。第三为学生创作写作情景。丰富、充满情趣的活动能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出的文字2024才会活泼。老师要提供可效仿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以写作段为主,到三年级下学期,适当写点记叙性短文,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逐步向四年级过渡。对比自己的习作教学,不管是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还是观察方法的指导都做得很不到位,以后在习作方面应加强指导,并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全身心去感受,并加以一定的指导,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话可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他们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来改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步伐,真正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不算陌生的学科,但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把历史的学习太当回事儿。因此当看到中国近代发生的那些事儿时,有一种觉得自己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的感觉,因为我们竟然不记得那些屈辱的年代,那些艰苦的岁月。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2010年的修订版,上面的内容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今天。学习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在回头去看鸦片战争,它的确是中国人一个惨痛的经历,悲痛的回忆,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遭受了屈辱,还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在此之前,中国人是封建的、保守的、落后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很多先进的中国觉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在鸦片战争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爱国情节以及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坚决性。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雕刻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它作为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其实,提到鸦片战争,更多的人记得的不是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也不是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而是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仍旧被广大学生牢记。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委派去禁烟之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办事的雷厉风行尤其让大家佩服。在收缴和销毁毒品时,他都亲临现场监督。在收缴时,仅用了34天,就收缴了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在销毁时,20天共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也造就了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在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这接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遭受了各个国家的侵略,被迫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例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天津条约》、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在这些条约中,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并不是一味地挨打的,中国人民也进

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虽然这些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带来的对于群众和国家的积极影响。例如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1921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其实除了这些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回顾过去的事情,能够讲述的,值得学习的有太多太多。看着中国历史上的艰苦斗争,我们应该为中国现在的繁荣和昌盛感到自豪。历史早已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在的我们生活在的是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站在的是属于那个强大的中国的土地。我们早已不用抛开学业,上街游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早已不用为了填补饥饿的肚子,啃草根、吃树皮。中国的历史是另人心酸的,中国的发展是另人震惊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再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滞不前,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篇二: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有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曾经是史政班的学生,起初知道要上中国近代史纲要时,是很不在意的。我心想着,无非就是那么些东西,从初中到高中背的都滚瓜烂熟了。但在真的上了这门课后,我发现我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

真正的体验让我第一次深刻的懂得了学习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学习近现代史。我更加细致的了解到中国在近现代所发生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历史所表达的历史意义,以及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对今天的我们将有怎样的启示。对于许多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知道,而是真的了解。历史长河中的知名人物,不再是那样的远远不可触及,而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存在。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展示了一幅幅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画卷,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它告诉我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史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是顺应历史的选择。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继而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就如同大雨倾盆的黑夜,无数的希望与热情被无情的浇灭,但漆黑中仍有坚强的火苗。它们在豆大的雨点的砸击下,明明暗暗,却始终顽强的不灭。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认清世情国情。我们要学习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并弘扬符合社会主义的、为多数人喜欢的大众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成为一个合格的“四有”青年。上对苍天,下对自己,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效力。

每每下课时分,阳光在校园中划开浩浩绿海,如同一条大堤直伸到天地,我感到历史的魂灵充盈天地,扑面而来??

篇三: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以五四运动为例

当欧洲,北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时,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衰弱,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鸦片战争的一声枪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中国步入了存亡危机之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列强一次又一次的发动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发动改革,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挥动民主、科学的大旗,吹响了启蒙的号角。

我们时常会谈到“爱国精神”,但我们是否深思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爱国精神的真正内涵。1919年5月4日,一群学生用他们的行动表达他们的愤慨,表达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交了“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已然让每一个中国人难以接受,紧接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实际上,巴黎和会成为英、法、美、日、意五个强国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屈辱的地位,不料,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公理战胜强权”,这或许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会议上出卖中国的权益,机器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于是乎,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1919年5月4月,北京各高校学生3000余名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勿作五分钟爱国心”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运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也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有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指定的合约。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民难得的胜利。

这次的运动,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意义。首先,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样的口号体现出了这场运动的性质与人民群众的诉求,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欲恢复帝制施行专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这次运动的导火索,以此为界,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与日本帝国的抗争之路。其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是没有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那么五四运动就是一场群众性的运动,这场运动,让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前期是在北京进行的学生运动,或许学生们的运动初衷是爱国,那么,到了五四运动的后期,工人阶级在上海开始了一系列的罢工运动,这样的罢工运动更具广泛性,其运动的领导者也有学生过渡到了具有初步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共产主义思想者,这次的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这也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旧民主主义的结束。这场运动由学生发起,后期为无产阶级所领导。最后,就精神层面而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广泛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这样的一场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立的,我想,设立这样的一个节日必然有它的原因,不是简单的为纪念而纪念,而是将一种爱国的精神延续下去。空口凭说“爱国”二字显得过于抽象,想想当时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学生,为了国家的安危,不顾危险,

走上街头,他们可能从来有考虑过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可能像刘和珍君一样暴毙街头,是爱国的信念支持着他们,让他们愿意为国家的安危尽自己的一份力。很多时候,历史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已发生的过去既定事实的概念,时常很难去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这样的一场运动,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里,我们很难去想象,去感受当时的此情此景。历史常留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人们经历过五四运动,爱国的信念便带带流传,不可否认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之中,国家有难,人人便渴望尽一己之力以求力挽狂澜,国家昌达,人人便希冀凭个人之能再造锦上添花。先有国再有家,古有诗人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景,慨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也疾呼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主义流传至今,金晶虽为残疾人火炬手但誓死保护奥运火炬,高原边防战士日经风吹日晒只为了祖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或许,你觉得我们还小,这个世界早已过了那样战火连天的时代,居安思危,爱国主义时刻警醒着我们对国家未来的关心。看时政,聊军理,从自己的本身出发,尽可能多的去关注国家大事,去关心百姓民生。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将近一个世纪之前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开始了仁人志士救国存亡的探索与抗争,也开拓了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有感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读后有感

前言:

翻着网页,偶尔看到了一页介绍《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网页,但是从它的背后,我又搜索到了更加基础和具有许多经典事例的科学教育书,那就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本书从两方面来诠释科学教育,即对所谓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出具体的构想,也为可使这种构想变成现实的科学教育提出具体的衡量基准。让我明确了准则,和以前那种朦胧的教学标准一比,才知道发达国家不仅硬件够水平,软件也不含糊。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比比皆是的中外合资说明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咱们就是有美丽的外衣却少了内在的持续动力。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袭来,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冲击不是一点半点,缺少什么,缺少的就是国民的科学素养,真正能够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持续性发展动力的科学素养。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教育的进步。从本书中,使我能清楚的感受到我们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哪?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本书从字2024面理解,可以分为科学和素养两个词语。科学的含义在《教育大辞典》里是指,描述、解释和预言现实世界的过程和现象,揭示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表述。可见,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知识;二是认识科学知识的活动,即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同时更是一种方法论体系。素养一词的含义,在我国《辞海》中之经常修习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这种解释偏重素养的获得过程。英语对素养的解释则偏重结果,有二层含义:一层是指有学识、有教养,多用于学者;另一层是指能够阅读、书写,有文化,对象是普通大众。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看,二者对素养的解释都持有动态和发展的观点。

美国对完善国民科学素养的发展体系,不是一蹴而就。1985年,美国启动的2061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在19xxx推出了第一阶段的成果普及美国人的科学(SFAA)。SFAA对科学素养下了如下的定义:认识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具有力量和局限的相互依赖的人类事业;理解科学的关键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世界并认识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个人和社会目的而使用科学知识和思维的科学方法。1996年,美国发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SES),给科学素养下的定义为:为个人决策,参与市民的和文化的事务以及经济生产力需要的知识和科学概念的理解及其过程。

那我国对科学素养是如何表述的呢?我搜索了下,发现主要有下面几种看法。一是科学素养就是借助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在内的理科教学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质。二是科学素养是指通过教育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养,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解决社会问题的内在品质。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教育者主要从教育本身出发,从小低层次开始培养科学素养。

该书定义的科学素养标准界定为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作为构成科学素质的基本要素。而我国教育家主要还是从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综合上面的这些表述,有权威得出了一个比较让大家公认的结论,那就是科学素养分成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四个要素。

本书15万字2024,对科学素养标准的一些解释名词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相关的一些事例却非常直白,这也体现了欧洲人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想全面了解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的关系,仅仅从字2024面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通过和自身教育经历结合,然后再来读这本书,我相信可以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实际经验进行理论指导,引入科学素养的新标准概念,使我意识到持续性的构建与学科相匹配的课程是很重要的,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是我目前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好的。

相信《《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的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学讲授纲要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