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邓小平读后感1000字

邓小平读后感1000字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读书,可以让你抵抗孤独,只要你想读书,它随时都可以陪伴在你身边,让你不再孤独。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书心得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一)

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每集必看。我们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打倒四人帮,恢复高考,知青返城,老干部平反,中美建交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等等,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十分熟知。

我还记得班主任向全班同学朗读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时,全班同学泣不成声。

历史老师被打成右派二十余年。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历经磨难,孤苦伶仃。堂堂大学毕业生,居然没有任何女人愿意嫁给他。当他被平反重新走上讲台给我们上第一堂历史课时,他讲着讲着,由于压抑不了内心的感情,他突然失态了。他在讲台上嚎声大哭,他动情地说:同学们,我要感谢华主席,感谢党中央为我平反!要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高考是我们那代人的风向标,当时能买到一套《数理化丛书》如获至宝。全国上下年青人掀起了学习热潮。凡是热爱学习,有上进心的青年均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真正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好局面。

我还清晰记得,在一间破旧的会议室里。领导在昏暗的灯光下,向我们全体职工全文宣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会后一位老同事对我说:看来春天真的来了,可惜我们已近黄昏。年青人,好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吧!作为早就希望冲破现有僵化体制,到广阔天地自由翱翔的我,当晚就下定决心下海。三个月之后,辞别领导同事,瞒着父母,告别妻儿,背起行囊踏上下海的征途。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给了我勇气,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们要向他老人家鞠躬致谢!他凭借经验、智慧和胆识挽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激发了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青人,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同时也改变我们那一代许多青年人的命运(包括我)。假如没有以邓小平为代表老一辈革命家力挽狂澜,我们国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今日的朝鲜就是例子)?我们每个家庭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自己又将是什么样子?

郁达夫有一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是啊!邓小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英雄,我们要把他永远怀念和敬仰!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否再次唤醒我们:我们中华民族到今天仍然需要邓小平的思想和精神。当下之中国更需要又一个邓小平站出来,坚决惩治腐败、打击官僚、完善法制、改善民生,让东方巨龙继续腾飞!事实证明:谁以我们中华民族利益为重,为老百姓着想,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就将拥护他!爱戴他!追随他!比如今天我们还念念不忘的邓小平。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二)

从8月8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晚上8点05分播出由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天要看2集,百看不厌。虽然现在还没有全部播完,但前面已看过的部分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育和影响。

这部电视剧以纪实文献的叙事手法,对粉碎四人帮、邓小平三次出山、全国范围恢复高考、邓小平首次访美、知识青年返乡、农村包产到户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平凡昭雪等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我们学习小平同志的思想和理论,还要努力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赤诚为国、毕生为民的高尚情怀,就是要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基层第一、群众至上的观念,以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作为我们工作的依据和标准。

邓小平感动我们的另一种精神,是他坚忍不拔的品格。我们都知道他几落几起的不凡经历。落,就要忍辱负重,落而不败;忍,是忍个人一时之辱,负国家民族利益之重。落,并没有消沉、怯懦、苟安,而是在观察、思考、积蓄,待时机成熟,便像战士一样跃出战壕,为国为民奋勇冲锋。坚忍不拔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既坚且韧,从不向困难低头。正由于邓小平有这样一种高贵的品格,才使他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临危受命,勇担道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勇敢开拓的勇气,实事求是的作风,坚忍不拔的品格,构成了邓小平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是我们赖以夺取胜利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那真是一个国家充满希望,人民激情澎湃的年代哦!那也是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心情最舒畅的年代哦。我想,国家如果能够按照那个样子发展下去,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可以提前实现。但是,后来的事情没有如我们的所想那样发展,这是非常令人痛惜和遗憾的啊!当然,任何历史人物都有他的局限性,历史也就是这样一波三折、迂回前进的,我们还是应该有希望、有梦想。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坚信:中国一定可以更好,也一定会更好!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三)

话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到这个周末,断了两天,心里还挺没着没落的。

一般看影视作品,心里没着没落的感觉,来自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但这部剧不同,人物命运,无论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大多史实都有了。即便没有的,小人物,也可从史实里推导出他们的归宿。比如他们的政治命运,只会一路向好,最终圆满。因为,史实告诉我们,在后来以至到今天,中国的历史,没有再发生转折。

所以,对《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断签之念,来源于对同一历史时代的认同感。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往往可以通过剧中人物的际遇和作为,回忆并感喟于同一时代里的自我命运。大面儿上说,那个时代,每个普通人的自我命运,远不像今天个体命运的千差万别,所以我说,是认同感。这个剧的反响之一,也正是为这种认同感提供了一次缅怀和反省的机会。pS:80往后的人,可能对此剧的共鸣不多,他们如果有兴趣观看,更多的,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而不是亲历者的角度,当然也不会产生感情的附着。或许,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需要从长辈的解释里,缕析出中央的一纸决策,作用于老百姓的生活,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历史感里,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不可或缺的主题。大事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历史代称,大事件下的个人历史,是值得人们骄傲甚至炫耀的荣誉。比如知青情结上山下乡的亲历,即便痛苦,也会被大多数人拿来,祭奠自己的青春岁月。60后的人聚会,常发感叹自己这拨是被遗忘的一代。但翻过脸来也会骄傲地说,他们经历了足够多的历史大事件,所以他们这辈子值了。

当然,没有理由要求每个个体,都拥有不仅面对自己,而且还要面对后代的历史责任感。但是,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期记忆,先验地与大事件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做必然的捆绑,的确是个误区。不妨做这样的质疑人们心底里对所谓大事件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衷,是不是也是构成中国现代大事件历史的动因之一?说白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粗大事,是不是就是激情燃烧必然的条件?如果是,我认为,这是历史赋予中国人的一种可怕的魔咒,同时,也是中国人缺乏反思意识而自领的魔咒。

此剧的头22集里,的确充满了历史转折,大转折里,又包含着无数的小转折。而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意味着所有中国人的命运,都发生着相应的转变粉碎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真理标准大讨论、高考、科学大会、公派留学生包括下面的剧情,不难猜测,还将顺继续转折下去三中全会、土地承包、改革开放所以这些,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它们既是大事件,也不是大事件,而是对诸多历史错误的修正,是对正常历史的重塑。历史转折,准确说,应该叫历史回归。

所以,这部剧为中国人提供的,不应该是热衷大事件的激情,而是对大事件和热衷大事件情结的反省。我想,从23集开始的改革开放,会明朗地告诉观众,改革开放的意义之一,就是把本应该属于这个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交还给这个国家。就像邓大人在剧中常说的那样:我们穷不起了,我们是在还债。还债,这是对历史回归的最形象的说法。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是想让中国的历史,不再充满大事件,不再发生不必要的历史转折,而回复到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常态中。以此关照现实,包括今天的力治腐败,它同样是一种还债,是让中国的政制回复到清明和廉洁的正常状态。

但是,还债,不仅仅是决策者的责任,它也应该成为所有历史见证者的义务。这话说得并不晚,因为如前所述,在很多中国人的头脑中,直到现在,依然留存着对大事件的留恋,依然留存着制造和响应大事件的冲动。这样的留恋和冲动,同样不是正常状态,同样需要警惕和反思。

太平盛世,国泰民安,这都是中国历史上祈福的老话。而一段平稳乃至平淡的历史,没有或者鲜有大事件的历史,是符合中国大多数人利益的。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心得阅读

有关《永远的邓小平》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提起小平同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事迹早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伟人,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给全中国的人民带来了崭新的生活,但是这样的一个经历了万千风雨的领导人,他的内心里却依然如常人一样的朴实,自然。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普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非同一般的道理一个人,即使你什么职务都没有,你也终究是人民的儿子,对于祖国,你永远都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而面对着这句话,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反思自己,对于祖国,对于人民,你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看看这句话,那亲切的感觉仿佛听都听得到,小平同志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的一个普通的儿子,而他,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这是他最让我敬佩的地方,也是他身为伟人做得最为优秀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是他最先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竖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也正体现了他做人民的儿子,对人民负责的做人原则。

小平同志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三落三起,仔细算来,他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句话,小平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小平同志的一生有太多的事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的精神境界更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祖国所需要的。我们都是人民的孩子,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因此我们都肩负着使复兴中华民族,使我们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需要我们向小平同志那样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海90年代的大发展,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同样在新世纪征程中,我们要经常重温邓小平的教导,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把上海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西气东输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气的引入,对推进燃气事业发展,改善用气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中去,让松江区人民用上安全、清洁的西气。为此,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在领导的带领下,经历了前所未遇的天然气转换工程,大家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全区天然气的安全、平稳转换,也结束了上海松江管道煤气有限公司的历史。同时也揭开了上海松江天然气有限公司崭新的一页。

虽然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但小平同志功德无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祖国不会忘记他。抚今追昔,因为他的杰出贡献,更因为他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的好榜样!今后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能力,在企业未来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小平同志永远也活在我们的心中!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1969年11月,一代伟人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汽车配件厂劳动,当起了普通的工人,一干就是三年多时间,直至1973年2月调回北京,江西人民为了记念这样一位后来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不朽历史功勋的伟人,特在他曾经工作上下班的地方,设立了小平小道纪念馆,以供游人参观。

因新建县距南昌只有十来公里的路程,于是和朋友开车到了这里,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小工厂,几栋只有一层楼的小平房被分为两排,即成为了汽车配件的车间,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房屋和树木均保持了原样,没有被修复的痕迹,只是这些显得有点陈旧的车间被改成了展览馆,记录了伟人在新建的三年及生平。

据导游介绍:当工厂的工人得知小平同志要来自已所在的工厂劳动,大家都发誓要保护好小平同志的安全,当时的车间主任考虑到小平同志已是65岁的老人,就安排他干点比较轻的活儿,先是让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老人的手不停地发抖,于是又改让他看图纸,可老人眼已经花了,不太看得清楚,于是老人便主动提出来干一点体力活,就是站着用带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将比较粗糙的小配件打磨光滑。早上八时上班,晚上六时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了整整三年多时间,他的夫人卓琳也在同一个车间即小平同志工作台的对面,和他一起工作了整整三年。

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新建的三年,使更多的工人看到了一代伟人身上不屈不挠、勤俭节约、爱民如子、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在小平同志的工作台,工人师傅们为他准备了一条凳子,可小平在工作时从来没坐下过,他曾私下对老伴卓琳说:我不能坐,我一坐下就起不来了。至从小平下放到江西后,他们的收入也急剧降低,然而还得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供子女读书,于是,他一天只抽很少的几支烟,只喝少量的一点酒以解除疲劳,早餐也不过是甜米酒加两个鸡蛋,午饭和晚饭多是吃一些素菜,当他家里装水的盆子漏水以后,他就拿到车间,让工人师傅给他焊一下再继续使用。在生活中,他不仅自已不浪费和节约,也是这样要求身边的人,有一次,当他看到做菜的师傅准备把切落到地上的一块茄片放到垃圾桶里时,他止住了她,说把它给洗一下就可以了。在工作后休息时,小平同志总是和工人们在一起拉家常、聊时事,总是那么的容光焕发和神采奕奕;他总是忘记了自已的年龄;他也总是在两位警卫员的监视下上下班,从没的早退和迟到过。

在其中的一间陈列室里,展放着两辆车,一辆是拖拉机,一辆是上饶产中巴车,两辆车有着两个极不平凡的故事。一次,小平同志突然头晕眼花,瘫软在地上,工人师傅们急了,赶紧将他扶到工厂唯一拥有的拖拉机上,把他送往南昌武警医院。后来,当小平同志复出后,汽配厂的工人师傅们给小平同志去了一封信,说明条件的艰辛,小平同志于是批复责成有关部门给配件厂送去了一辆中巴车,以供工人师傅们上下班使用,据说这在当时还是江省唯一的一辆中巴车。

就在小平同志离开新建去北京时,他没有忘记和自已在一起工作了三年多时间的工人师傅们,他让夫人卓琳到厂长和车间主任家里辞别,给他们道一声感谢,当他当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后,他仍没有忘记他们,且经常挂念到工厂的发展情况,并托各方面关系以打通销路,以提高配件厂的效益。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获教匪浅,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纵观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也不正是如此吗?

观雷锋有感


观雷锋有感(一)

文/唐玉素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伴着这首儿时天天萦绕在耳边的歌曲,我又想起了那位无限为人民服务的英雄雷锋。

2012年3月5日,是雷锋逝世5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我们全校师生一起观看了电影《雷锋》。这场电影让我对雷锋叔叔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触也颇深。

雷锋,一名普通的连区解放军战士,他曾经也想过到前线冲锋陷阵,但未能实现这一理想,但他贡献党服务人民的心从来没有丢下。他做过无数次的无名英雄,收到过无数次人民的感谢。同时无形中,得到了无数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和称赞。

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和工地工人们竞赛劳动,冒雨送老奶奶和孩子回家,为爆胎的公交车换胎多少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曾一次为灾区捐款一百元,也许当今社会人们不认为100元价值有多高,可谁知当时的雷锋一个月的工资才6元,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甚至1瓶汽水也不舍得买,脚上的袜子补丁一块补一块的。

雷锋叔叔的行为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当人们得知雷锋因公殉职的消息后,伤痛万分。雷锋虽然走了,但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为中华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

近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追锋行动和文明礼貌月活动,同学们都在积极行动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口头禅,一股追锋潮流在学校里涌动起来。我决定,以雷锋精神为引导,学习雷锋叔叔,从生活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勤俭节约、热心助人、忠于国家、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磨灭的螺丝钉!

让我们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放到无限的为人服务中去!


观雷锋有感(二)

文/刘玉婵

在看这这部电影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只觉得雷锋是一个榜样而已,要向他学习。但具体学习他什么精神,我自己也不清楚。当别人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时,我也只会跟着哼唱几句,不懂他的事迹。可以说在这之前,我只对这个名字有所了解,对他的事迹和贡献真的了解不多。

这几天,电视上也都在报道雷锋的事件,因此我对他的了解加深了一步。但当看完今天这部影片之后,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要学习雷锋好榜样了。他对我的感触很深。

他一开始只是军队里的一位解放军,没有什么突出的事情。只是,他非常的勤俭节约。当别人再花钱买汽水时,他在喝凉水。即使当时的汽水只有一毛五。他也不忍心花费。当他的朋友想要扔掉他那双买是补丁的袜子,给他一双新的时候,他拒绝了,他仍然选择他那双满是补丁的袜子。这是种多么高尚的品格呀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如果衣服不够漂亮,我是不会穿的。还有爷爷和奶奶亲手做的棉鞋,虽然他比穿的鞋要舒服和暖和许多,但他如果不好看,我也不会穿,生怕让同学看见,嘲笑我。现在看来,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是多么爱慕虚荣的表现呀!还有,有时在家扫地时会看到一些一角的硬币,虽然不会把它扫走,把它拾起来也还是会把它放到一旁,不回去积攒它。哎,想到我的这些行为,简直都要无地自容了。

后来看到他在雨里背一个孩子,又送老太太到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时,到了以后,一句话也没说,连屋子都没进,便走了。还帮着建筑工地的工人干活,姓名也没有留便走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他看到有人需要帮忙,便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从不留姓名。正是他的这种精神使得他周围的朋友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当灾区有困难时,在他一个月只有六元钱的情况下,捐出了120元,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雷锋的行为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永远抹不掉的。他的一句话是我永生难忘。那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观雷锋有感(三)

文/施红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句朴实但深刻的话语使我怎能忘怀。

生在旧社会的雷锋,遭到资产阶级的严重破坏,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但在困难面前,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自己灿烂的微笑勇敢面对。没有父母,他就把党和人民当做父母。没有家庭他就把党和国家当做自己的大家庭。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做劳动人民的好儿子,雷锋的一生是光辉的。

篮球场上,大汗淋漓的他,不舍得花一分钱去买一瓶汽水。生活中,他省吃俭用,不舍得丢弃那双补丁上盖补丁的袜子但他却在灾区急需物资时,捐助了100元钱,100元钱,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对于每月工资为6元的雷锋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可他却不带一丝犹豫,毅然把钱捐给了灾区。

雷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一脸灿烂的笑容,一脸积极的,纯洁的笑容,没有一丝杂念,只有对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忠诚。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热情,对待缺点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这朴实但深刻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

心中有对雷锋的崇敬,更有对明天的期盼。

从现在开始,我要想雷锋同志学习,让雷锋精神永不磨灭。

观心灵捕手有感


观心灵捕手有感(一)

这个假期,有机会看了几部电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的《心灵捕手》。一个在学校做清洁工的数学天才,一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一个出色的心理医生,外加一个个平淡却很真实的故事情节,构成了这部精彩的电影。

两个小时的电影,就这样独自一人静静地看完。呆呆地躺在床上,心情却一直平静不下来。很久,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电影再能让我这样感慨,感动。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清洁工威尔轻松地解开了一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公布栏上写下的两道十分困难的题目。教授发现了这个天才,欣喜万分,希望把他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的天才。然而,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心灵似乎上了锁,教授无法走进他的世界。教授请来了许多心理学家为威尔做心理辅导,都被这个顽固小子羞辱,纷纷宣告他已经无药可救。直到遇到了尚恩,才使威尔正视自己的人生,逐渐地自我揭露,走出童年阴影。在影片中,威尔与心理学家尚恩细腻地展开了一场心灵角力战争,威尔的选择与未来,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最终,这位心理学教授启迪威尔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心,捕捉他的脆弱,打开了他的心扉,释放了他积压多年的心灵压抑,帮他正确的走上更好的路。

我钦佩尚恩这位教授,这位教授的耐心值得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学习,也值得我们每位家长学习。这是一个愿意导,却不愿意逼的心理医生,好的老师。

尚恩与老友蓝勃曾有过一段极简单的对话,这是网络热传的经典对话中所没有的,大意是,我希望是辅导,而不是纠正。可我们今天的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没能弄清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去引导学生,不要去逼迫孩子,哪怕是出于最最正当的理由最最高尚的理由。

尚恩的教育、辅导过程,在当下的中国,虽被认可,但不是主流的。可这部电影要宣扬的,恰好是尚恩的行动。当下的中国,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家庭的教育,少了一个逼,还能成行?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就在告诫人们,要导,可如今,却只剩下一下牵引了,不知道就着孩子的天性去引导他,指导他。只要引导得好,循循善诱,多给一点包容,多给一点耐心,多给一点爱,多给一点包容,都可以被感化。

将心比心,用心感化,这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我将谨记这句话,在教育生涯中自警!


观心灵捕手有感(二)

一个人的暮年和婴儿,都好像一张白纸,但里外所经历的惊涛骇浪,自然不可等量齐观。生命就像一个圆圈,从起点到终点完成一次对接,而婴儿和暮年中间,则是伴随着年岁成长而不间断的困惑,面对未知的命运,你永远不知它有多高亦多低,多幸福亦多不幸当浪尖起起付付,困惑也就油然而生,人生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很多时候,自己不愿,拒绝接受答案。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所不同,可是我们能不能真正地敢克服自己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心理障碍,去追求自己的真爱,放下一切包祔然后去放手一博呢?

《心灵捕手》的最后,)甚至第一次见面的人问我问题,不管什么问题,我会本能的很真实的回答,很厌恶撒谎,因为这样,常会被家里人说单纯,傻。到现在,我还是特别讨厌说谎,只是回答多了,觉得对于不重要不了解不喜欢的人,不用说这么清楚。因为不喜欢说谎,所以我一般都用不告诉你,不知道,是吗,哦来回答。

因为很多利益牵扯,人和人之间总是不能很简单很直接的相处,信任是个很大的问题,而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内心的平等才是最大的问题。比如这部电影里面表现的,得奖的教授和失落的心理学家,哈佛学生和生活的受难者,教授和学生,心理医生和病人。因为各种标签,总会有人很傲慢,有人很偏见;总会有人很嫉妒,有人很害怕。我们都很难平等的看待不同的思想,观念,态度,生活。总有人喜欢高高在上,炫耀自己控制别人,也总有人喜欢自怜自爱,贬低自己嫉妒别人。电影里面因为爱和理解,他们都快乐了,和好了。

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因为标签彼此仇视,伤害,或者被消灭,或者自毁。比如专家和业余爱好者,成功者和失败者,教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政府和人民,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

全部名词或者形容词都是标签,也全都是因为这些标签,我们互相防备,互相伤害,互相憎恨。

现实很复杂,人很复杂,相亲相爱很复杂。

最后希望世界和平,充满真爱,天天快乐!

观蓝色多瑙河有感


观蓝色多瑙河有感(一)

《蓝色多瑙河》是一首由奥地利着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在《时代广场的蟋蟀》中,塔克听了柴斯特用翅膀拉出的《蓝色多瑙河》,赞叹不已。今天,在我们的阅读课上,老师也为我们播放了这首被人们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

这首圆舞曲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随着一声轻而徐缓的声音,黎明的曙光拨开了河面上的烟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多瑙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波在轻柔地翻动着。游人们走在多瑙河畔上,翩翩起舞,陶醉在大自然中。蜜蜂嗡嗡地叫着,风儿吹动着树梢。桃花,梨花,杏花都绽开了笑脸。轻盈的曲调像春姑娘在高高的山上对着多瑙河招手。小姑娘和小伙子们欢乐舞蹈着,衣饰飘飞着,将我们带入了烂漫无比的遐想之中。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上,一艘艘轮船穿梭而过,泛起了一层层涟漪,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回声。河面上小鸟清脆的叫声和着浪花的声音,让人沉浸在田园诗情之中。尾声阶段,作品用连续的颗粒性节奏表达了人们的欢乐之情,接着以快速的节奏收尾。

这真是一声美妙动听的曲子!难怪当初塔克老鼠会惊叹不已!现在,我对蟋蟀柴斯特更加佩服了,它真是个音乐天才啊!


观蓝色多瑙河有感(二)

也许是因为对蓝色的情有独钟,初次听到《蓝色多瑙河》我就在想那一定是一片透明的蓝,一片平和的蓝,一片神秘的蓝,于是我的心里便更多了一分对《蓝色多瑙河》的喜爱与好奇。

当有幸对她进一步了解的时候,我才知道那现实中的多瑙河居然与我想象的有天差地别。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得意之作,亦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施特劳斯因多去旅行演出,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且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憧憬的色彩,这种色彩和现实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也许有所不同。就像蓝色多瑙河,现实当中,也就是施特劳斯看到的多瑙河并不是蓝色的,恰恰相反当时的多瑙河在人们看来是混浊昏暗的,并且经常洪水泛滥,正是这种可怕的颜色深深的留在了他的记忆中。施特劳斯把《蓝色多瑙河》幻化成灿烂的音符,谱写出的他心目中真正憧憬的多瑙河,蓝色晶莹地犹如博大的母爱般透彻心扉。

作品的主体是五首小圆舞曲地连缀,前有小序曲,后有结束部。

小序曲中小提琴拉出轻微的颤音开始,微微泛起波浪的多瑙河在蓝色的序幕中拉开。之后的五首小圆舞曲都有两个主题思想,轻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似乎呈现出多瑙河时而活泼充满生气,时而健美蓬勃向上,时而典雅高贵大方,时而优美楚楚动人,时而乐观热情洋溢最后,乐曲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1867年施特劳斯首次征服巴黎,《蓝色多瑙河》从那里流向世界各地,施特劳斯与他的多瑙河辉煌至今。奥地利的着名音乐学家普拉维这样说:维也纳人甚至开始热爱他们那条曾经可憎又可怕的多瑙河了,正是因为施特劳斯,人们愿意把多瑙河从心里看成蓝色。一首乐曲可以迅速将一条河流的形象和色彩改变,这是上帝都不具有的力量,但确实是音乐的力量,也是施特劳斯的力量。

这样的多瑙河在人们心中流淌至今,乃至之后无穷无尽的悠悠岁月音乐美化着我们的世界,充实着我们的思想,因为音乐,世上有很多我们至少还可以保持一份最美好的向往!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心得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邓小平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