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观察儿童有感第二章

读观察儿童有感第二章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2)。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2)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着《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着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对本课采用什么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着,我收获颇多。文中指出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结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我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感受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化的必要性,学会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名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几十年,有的甚至两鬓斑白,仍然奋斗在教学最前沿,不断探索,努力学习,以求不断完善与提高,这种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热情,让我感动,名师的课堂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让它成为激励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向导。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对本课采用什么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文中指出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结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我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感受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化的必要性,学会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名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几十年,有的甚至两鬓斑白,仍然奋斗在教学最前沿,不断探索,努力学习,以求不断完善与提高,这种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热情,让我感动,名师的课堂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让它成为激励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向导。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800字


暑假来临,闲里偷乐拜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颇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教学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对本课采用什么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 文中指出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有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结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以及探究的空间。

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今后教学的方向,我要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爱上学习。名师的课堂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让它成为激励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向导。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读后感


《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读后感

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数学卷》一书后,感慨很深。这本书,主要从好课标准、问诊课堂、数学之道、观课品课四大版块阐述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书中汇集了许多数学专家、学者对于小学数学一些现状的思考、分析、感悟,许多的观点引人深思,从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到诸多名师对课堂教学的感言,领略到名师对课堂教学的独特理解及其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在读这本书时,我总是感叹于名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自问名师的课堂何以如此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还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彭湃的语言?还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学习材料的引进?还是精美的课件?

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与这二十五位名师进行了一次对话,感觉是他们把知识教给了我、是他们给了我课堂教学的建议

如果你也读这本书,你也会象我一样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与名师们的差距居然是--对于课堂的观察!

一、好课的标准

这一版块教你评判什么是一节好课,让你了解名师是如何理解什么是一节好课。请看书中的一些经典摘录:

张奇华《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

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广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黄爱华《课堂--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让我明白了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喜欢、充满思维活力、促进心灵成长的理想课堂环境,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2、启智--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智力因素,把问题情境用够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3、应变--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时,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引导,巧妙纠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4、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5、唤醒--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

6、欣赏--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问诊课堂

这一版块教你如何寻找教学设计的不足,引导你走出教学误区。读完这一版块我才明白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同时又有一个能用数学思考的头脑。

在问诊课堂版块,名师提出很多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困惑,让我了解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如何让错误价值最大化等问题。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一文中,徐斌老师将情境创设为哪般、调动积极性是教学目的吗?、生活味数学味、 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吗?、算法多样化还是形式化、活动越多越好吗?等我们老师日常崇拜并争议着的问题,从具体案例入手,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述,使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逐渐趋于清晰。

三、数学之道

这一版块有众多的优秀数学教师带领你从什么是数学、数学文化等角度认识和理解数学,告诉你这就是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夏青峰老师说: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数学经验。让数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客观走向主观相结合

华应龙老师说:在教学中研究学生,在探索中感悟课堂,在实践中反思问题,在思考中生成智慧。

朱德江老师说:我愿用我的一生,去追寻充满智慧的数学教学,去追逐智慧教学之梦。

贲友林老师说:行动、反思,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多了激情,多了智慧,多了艺术,多了创造。反思,连接着现实与理想,关注现实,指导未来。反思,使我们成为关注自己的人,成为自己想做的人。

读了这些名师的精辟话语,我才明白,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

读《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暑假里,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感触良多。该书对怎样才能成为名师作了最好的注释。更为有价值的是该丛书正是要通过众多名师的亲身感受,如何听课、如何反思及品悟,启发老师们真正领悟名师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能努力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聚众人之精华,让每一个参与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名师。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名师这个词好像离我们很远,不可触摸,但是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机会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的。要成为名师,必须要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要富有激情。而现在的我正处于树立目标的关键时期,若此时没有目标,那注定一辈子只能当个庸师。看了书中窦桂梅老师的亲身体验让我受益良多,知道了要成为名师,首先必须要有一颗成为好教师的心。即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教师,只要心中有追求,只要肯努力,就会把握现在,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就会一步一步向名师迈进。其次要有信心。尤其是自己自信心不足,总感觉没有底气。记得师傅第一次听我课后的评价就是缺乏自信。当时师傅让我记住一句话:“当你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你就是最大的”,自此我才一点点收拾信心。而要想成为名师,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被摧毁,他就一定能走向新的高地。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心中对教育及平时的工作有诸多的困惑,而《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更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特别是对于如何听课、评课、为啥要进行反思及如何进行教科研等方面。先说说听课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教而不互相听课,相互交流,同样会使自己见少识浅。听课更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关键作为年轻教师的自己却不会听课。每次听课一到上课铃声响起就急冲冲的赶去了,连这节课听啥内容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听课的时候就浑浑噩噩,被动的去听课,找不到可以商榷的地方,也没自己的思考,更没有自己应着重注意的地方,一节课下来就是提不出建议。特别是听名师课后不去总结,以至于听名师课后对自己的启发和作用不是很大。在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的时候,当看到《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有关于怎样听课的内容是,我如获珍宝。原来要使听课更加有效,首先听课教师在课前要有所准备,比如最基本的要知道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梳理出这节课的重难点,更好的是要形成自己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这样在听课的时候有备而去听,就会对上课教师的优劣高低失败得失就一目了然了。而自己在课后多总结精彩部分,好的教学方法,而后可以用在自己的教学之中。

而后《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在与评课环节。每次听课后看到别的老师在听课本上密密麻麻的记着评语,发言时侃侃而谈,而自己却找不到本节课的特色或需要注意什么。也没有老师能系统的跟我讲讲如何评课。而《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却给我系统的上了一节课。要想评好一节课,首先要提前对这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当教师怀揣足够的准备走进课堂时,由于心中有数,而此对信息的敏感度就会明显增加。同时《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中还告诉我评课可以从“教路”、“雪路”、“文路”、“媒体”即“三路一体”入手,这样听课者才会从盲目中清醒。而且还告诉我六种评课方法。如依序逐环评(适合经验少,希望得到评组指导的青年教师);概括要点评(适合质量较高的课);重点评(适合不成功的课);综合归纳讲(适合同类型的几堂课)等等。

通过阅读《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更是让我看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不要因为懒而不进行反思,不要因为小而不记下一闪而逝的灵感,不要怕麻烦而不执其手中的笔。反思要及时记录的,特别是应该将课堂教学作为反思的重点。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的进行,教师根据课堂山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纪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更加坚定了我以后要写反思的信心。自己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节课后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而要成为名师,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进行教学研究。要想成为一个有特色、有成就的老师,还需要从经验型教师阶段走向研究性教师阶段,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名师。学生学习要转变学习方式,除了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同样也需要做一些研究,从经验教学逐渐转型到研究性教学,这个转折的过程需要教师来参与研究。我总认为教学研究很难,而且离我们的教学工作十分遥远,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我才知道原来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其实教学研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线教师要开展的正是扎根于教学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草根式”研究。

以上就是我读《名师是怎样炼成的》的几点感受。

读《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有感


读《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有感

这一个学期中,我读了几本书,在这几本书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这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到课堂案例还是语言的表达,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给我的教学和写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收获越多,也就标志着我们的教育越成功。在这本书中,它选取了国内外经典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阐述、分析并给予了我们如何去学习这种方法的要点,在给我们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的同时,让我们试着去学习,试着有所突破和尝试,这种模式给予我们的实践教学很大的帮助,是指导实践很好的一本书。围绕着课堂中看小而非小的一个个小问题展开,从肢体语言到教学教具;从诱人的序幕到精巧地布置作业;从模拟教学到表演式教学,每一处无不精巧布置、精辟分析,贴近教学的实际,从而具有针对性提出很多具有实用性的方式与方法。对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们该如何进行一堂课,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收获,也关涉着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问题。而若想在教学过程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一些营造课堂氛围的技巧与方法,懂得如何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的学习能力。本书在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这个重点,进行阐释与分析,里面的很多经典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细节之一《幽默,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引发了我对小学课堂教育的更深认识,幽默就是教学的利器,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看到钱梦龙特级教师的课堂案例,正是在钱梦龙特级教师的幽默中,学生们一举两得,既享受到了快乐,又学到了知识。教学幽默不损失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在笑声中会产生一种平衡的作用。.他这种引导学生提问的语言以及跟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一节课的课程保持着欢乐和轻松,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然而,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让人感觉沉闷而压抑,学生们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不积极发言,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这些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

而另两篇细节《肢体语言,此处无声胜有声》和《让课堂语言激情四溢》让我有深深的同感,对学生的每一个肯定的眼神,赞扬的笑容,让学生感受到你时刻在关注着他,让肢体语言,为你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传神。擅长使用肢体语言,能让你许多在教学语言中不能精确表达的意思,更好的表达出来,一次次的真实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就觉得自己与老师是朋友,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很容易地主动走进了情意融融的学习活动中,正所谓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的精髓之处在于互通情感。

我们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的教学如能象这种经典中所讲的一样,能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必能发出异样的光彩!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

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夏雪梅博士的新着。正如着作封面所提的疑问: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改善教师的教无可厚非,但教完=学会吗?做完练习=掌握吗?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学习的发生。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的效果也应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味地将课堂的问题归结为教师的教,那么,教师的责任也未免太大了。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科情感、同伴及师生关系等等。为此,课堂观察还可成为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工具。乍看书名真有些疑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与其他的课堂观察有什么差异?作者关注以学习为中心的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样的课堂观察才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如何进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实际上,我的疑惑也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课堂观察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学录音录像就被拿来作为教学分析、辩论和反思的重要素材。课堂观察首先被认为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常常运用自身拥有的概念系统对自己或同事正在做什么进行分门别类,而后条分缕析,进而反思建议。在这样的逻辑之下,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在一个概念系统引导下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拥有一套能够运用来分析自己教学的概念工具。于是,以往的听评课也主要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仪表仪态、教学语言、教案设计、巩固复习、新课导入、新知讲解、重难点把握、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作业布置等等。也便有了诸如崔允漷教授提出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视点等。课堂观察的维度成为了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量规;课堂观察的记录成为了改进教师教学建议的理据;课堂观察的过程成为了教研活动的抓手。课堂观察更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从教学中心转向学习中心,为课堂观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循着学习观察收集证据分析解释做出决策的模式,为课堂研究做出了良好的范例;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类的目标达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课堂中的积极学科情感,课堂中的社会关系五大类的观察领域,借助8+10+5个观察单,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提供了脚手架。于研究者而言,此书是芳林新叶;于实践者而言,有柳暗花明之感。

书中的课堂观察的新价值是由教师教育兼顾学生成长。教学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学,改善教的目的是促进学。以学习中心的课堂观察,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更直接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好。当然,无论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研究,并非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出发点进行的研究,最终都将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着眼于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通过观察获取数据、收集证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最终寻求解决办法、做出决策。可见其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学视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对学主教从理念的再度体现。夏雪梅老师的这本着作,读后感觉有四个特点

特点1:五维度的分析框架。该论文提出了五维度的分析框架,是可以实际操作的。非常真实的从教学现场中来的生动资料。

特点2:揭示了教育现况与未来的拉锯战。该论文揭示了我们教学改进的两种取向。第一种是效率取向。第二种取向是个性化。我理解的个性化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找出他的潜能,用定制化的教育举措,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特点3:解释学生学习多样化的必要性:课堂观察。该论文提出这个工具不仅可以用于观察,也可以用于解释学生学习。

特点4:建构一套具实用性工具来探究学生学习。该论文整篇都是在探究学生的学习,但不是停留于理论的探究,而是着力探索实用性的工具。

同时,我想到最多的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集体听课是教研活动中的常见方式之一,课堂观察量表在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中运用价值非常大。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分配不同的观摩教师分别记录与评价综合量表中的某个特定维度。在听课后,根据个人的记录与评价进行交流与研讨。这样可以避免通常在教学研讨中常见的随意性与主观性,也能大大提高听课、评课的效率与质量。

1、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内教与学的状况所进行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需要教师具备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我们开始的时候观察量表以改编别人的量表居多。由于不清楚量表背后的理论假设与问题指向,所以量表中原有的一些指标就不好观察,也不好记录,更不好推论。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观察量表是现阶段正在进行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开发和合理运用都需要教师具备更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2、课堂观察的课程应该以常态课为主,结果应作用于实际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有心理压力,害怕自己的课上得不好,上课存在较多的表演成分。我们认为课堂观察不是观摩公开课,而是常态的教学行为的教研研讨,为日常教学提供改进建议的依据。我们在操作中要求被观察的教师应尽量展现课堂教学真实的一面,不要通过表演来遮掩存在的问题,否则会使课堂观察失去价值。

3、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对课堂观察的参与和对观察结果的研究,是教师从事专业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观察可以促进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它也是教师间思想碰撞,交流经验的一种高水平的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好的途径。

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弱水三千,吾取几瓢?——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这学期,《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这本书是语文教研大组发给我们的阅读书籍。书中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届的特级教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从书上不但欣赏到了这些名师的风采,而且许多名师的理念可以说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身为人师的方法,确实是一本小学语文老师的好读本,受益匪浅!

看这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名师的一些经典教案,还有他们平时的一些心得。毕竟名人也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也能让自己枯燥的语言得到些许的滋润。向里看去,我看到了小语教学可以达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级教师令人叹服的智慧,看到了小学生令人惊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开我长久存在的疑惑。其中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名师的智慧需要细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么一点悟性习得大师们的一点皮毛。

书中第一篇就介绍了于永正老师,一次又一次被于老的教学技巧折服了。从事这么多年来却从没走近他,了解他,甚觉惭愧。

于老说到一名语文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二要有责任心,严而不厉。三要爱读书,爱写作。审视自己在把学生当作朋友上还没这个意识,第二点还行,爱写作则差远了。看来自己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还要加倍努力呀。再看于老《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虽然每一条建议都显得那么简短,但细细品味,这些细节上的处理却句句切中要害。比如: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就像于老说的,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这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不就拉进了吗?看来,我得往肚子里多塞几个故事。这一些建议不正是于老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吗?不仅是对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非常有用,对我这所谓的老教师何尝不是一样有效!

惊叹于老师的艺术修养。于老师会讲,能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和缓急。于老师善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把文字读活了,课堂因为师生之间入情入境的朗读而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于老师字写得棒,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都信手拈来,在这样的老师影响下,孩子们同样会关注、热爱祖国的书法艺术。于老师画画就更绝了,在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和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寥寥几笔就能将其勾勒出来,这样的课堂还能不“艺术”吗?有了这样的艺术修养,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上得有意思,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于永正老师能把课上得这么有魅力,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何为精心?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至一句话、一个词,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拿到课文,首先读,哪怕教过好几遍,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他还说,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是从来没上过让他满意的课的。最后指出: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于老师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所以上课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得“庖丁”的雅号。

我想作为现在的我来说,那就是要多学习,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范文一

看了《课堂观察》这本书,在对听课评课的方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到底怎样让听课起到最大的效果呢?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教和看两方面要兼顾。看教师的教法学法的设计,也要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习是否得法,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看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感知教学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练习是否正确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师生情感是否融洽,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本节课教师表现出的亮点,及值得思考的要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讲与练时间搭配要合理。教师占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的比例也要合理。还需要有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比如言简意赅,工整美观,条理性强的板书,明朗、富有感染力的教态。准确清楚,生动形象的语言。

听课是教师成长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经常听课,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读后感范文二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立足于课堂,不断学习和提高。当然,学习不能茫然,正当我们为此茫然时,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们如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收获着,并尝试在实际听课中应用着。它也成为了我经常翻阅的一本工具书,给了我在教学研究上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课堂观察》这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一路走来,编者们有着太多的艰难、太多的思考和太多的喜悦。这部分收录了课堂观察大区域合作体--浙江余杭、北京海淀、于夏银川探索的若干故事,与读者分享。第二部分:问题解答。专业行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而且需要知识基础。编者选择了20个问题,用问答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技术与流程、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对教师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范式创新。主要介绍课堂观察工具,从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课程性质维度、课堂文化维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各种用表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性地利用用表,结合自己工作需要,对用表做适当的修改和整理,该部分内容具有实际操作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本书的精华部分。第四部分:课例研究。记录课堂观察活动后,编者撰写自成一体的课例,呈现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过程。一共编印4个案例,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供活生生的范本,具有借鉴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对课堂观察这种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原本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得到了解答,心中有了一点感悟: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前必须首先明确课堂观察的目的。

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对装饰或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理念,来提升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能力,正是借助于对上课人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对听课人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对上课人与听课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

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自己走出他人的课堂时,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鼓励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有必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哪一年级组织的公开课、研究课,还是随堂听课,课后都要组织教师对授课人的课堂教学作评价或个别交换意见,其目的是通过评课找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和不足,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课堂评价范围很广,既要看教师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否体现,还要看教师的基本功等等,

读了《课堂观察》,走进他人的课堂,学习了他人的课堂优势,吸取了他人的课堂劣势之后,我就会反身识别自己的课堂优势与劣势了,从而通过拓展自己课堂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读《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后感


近来又仔细研读了《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这本书,本书从课堂组织、课堂情境、课堂情绪、课堂思维和课堂习惯等五个方面的引导艺术进行阐述,读后很受启发,尤其是对名师课堂习惯的阐述非常到位。只有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堂,才能使短短的40分钟里出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一、把走神的学生拴在兴趣上

“兴趣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当有学生走神时,老师针对走神的学生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法,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来。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用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再走神,继续认真听课,并且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地爱上课堂。

对于走神的学生,用兴趣把他们拉回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很多学生之所以走神,就是因为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了。所以,老师应当采用“兴趣教学”法“对症下药”,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话题、教学方式等重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再次投入到课堂中去,培养他们认真听课的习惯。

一般来说,一节课中,通常有三个容易走神的“关键时期”:一是刚开始上课时。这时,学生因为课间活动,心理和情绪往往处于兴奋或不稳定状态;二是一堂课大约进行到一半时,学生的神经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三是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比较疲惫。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特别注意抓好这三个“关键时期”,设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每节课前,教师要提前一两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暗示学生马上就要上课了,学生会赶紧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开始,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话语导入新课,力争开好头,尽快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当一节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再通过新颖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的神经再次兴奋起来,从而实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临近下课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脑中形成新的兴奋点,使教学活动又一次活跃起来。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做才能激发起走神的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重新聚精会神地听讲呢?

1、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自然的环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羡慕计算机老师,他们是如此受学生欢迎。

2、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的时候多和他们开些和课文有关的小玩笑或是自己的经历,使他们有兴趣听课,还会让他们有亲切感,这样同学们就会集中精力听课了。这一招我自己常用,很有效,学生很喜欢。604班周军的妈妈曾告诉我,周军说英语课很有意思,感觉一下子就下课了。我听了怎么样?当然很开心、很骄傲。

3、利用歌曲或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适时地插入歌曲、插播音乐,既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重新凝聚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走神。我再次羡慕音乐老师,如果我想去音乐老师那里讨一节课,无异于虎口拔牙,不是老师不肯,是学生不肯。

4、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好像你们可以羡慕一下英语老师,每

次公开课都是花样百出,搞得大家都达成共识,教英语很轻松。对不起,这都是我们的错。

5、用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羡慕语文老师。

6、“兴趣参与法”。

7、用表演提升学生的兴趣。一个小小的即兴表演或让学生来一次角色表演。也能收回学生的注意力。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在看、听的同时,动手记一些要点,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效果会更好。记笔记之所以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因为它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课堂笔记,就必须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而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方面去。

三、突袭提问交头接耳的学生最有效

有时我们上课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或者甚至跟他人交头接耳。那么在学生交头接耳的情况下老师可以怎么做呢?可以进行突袭提问。“突袭提问”法,是指在课堂上针对爱说话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突袭式的提问。通过及时提问,把这些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突然袭击式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爱说话的学生暂时或者长久地收回注意力,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那么实施突袭提问教学引导的注意要点是什么呢?

1、提问目的明确。老师提的所有问题都应该围绕着教学目的,都应该有助

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提问内容要紧扣学生的实际。即所提的问题应该能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推导等回答得出来,而不是超出他们的实际水平,让他们无法回答的难题、怪题。

3、提问时机要恰当,题目不要太多。否则会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会打乱老师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

总之,教师通过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师德修养,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让自己的讲课更具有感染力。当学生喜欢老师,就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境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走神”现象就会有效地得到控制。

《课堂观察》读后感


《课堂观察》读后感

作为老师,平时我们可能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对如何听和观察别人的课则少有研究,在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后,我对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本书在听课评课的方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本书由故事分享、问题解答、范式创新、课例研究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记录了浙江余杭、北京海淀等若干学校探索课堂观察的故事。第二部分问题解答。作者选择了20个问题,解答了有关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流程等问题。第三部分范式创新。主要介绍课堂观察工具,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维度进行设计,是本书的精华部分。第四部分课例研究。这部分作者写了四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更是一种团队合作,它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属于一种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强调客观性,而非主观性。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观察活动。看了这本书,发现以前我听评课时有很多没注意到的地方,很多的东西可以改进。到底怎样才能让听课起到最大的效果呢?

1、 要听好别人的课,首先得做好听课的准备。

传统的听课,常带着的是学习的心态,但究竟学什么有时自己也不清楚,以至于听课与评课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观察的重点。看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有多少次听课,是在之前做足了功课才进入课堂的?都是抄抄、看看、走走,凭着自己固有的东西在观课、看课、评课,很少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听评课。其实听评课应该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的,比如说对学生的了解,对老师实际情况的了解,对他的教学风格、他正在从事的课题研究以及研究方向,都要有个了解,你才能针对他的课堂去进行有效的瞭望和观察,才能对高价值信息保持敏感并及时捕获。做好观察的课前准备,才能避免观课的随意性,保证教研的有效性。

2、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

以前我们听课总是以教师为中心,目光主要盯着教师,较多地注意教师行为,对于学生的反应、状态以及真实想法和变化关注不足,我们观察的角度大都是针对教师,一般都是坐在教室的后面,目光都是锁定在老师身上的。现在都强调以学定教,那我们的做法就违背了这一原则。李希贵在他的《三十六天美国教育之旅》一书里谈到一点:为什么我们课堂上的录像机总是对着老师?他说他在自己的国土上并没感觉到这有什么不妥,但外国教授就提出,为什么你们中国的录像机总对着老师呢?从这一点我可以反思到我们的教研,我听课评课的目光基本是围着老师转的,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反应、状态,特别是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教学的最终,有没有效果,一定要看学生。有一个案例讲到,一次听课,听课老师听到旁边一个学生说了一句真无聊,他就追问这个学生,问出了这个学生在这节课中内心的一些变化。这个例子说明,听课不能光通过看,也不能光靠听,而要全方位地去观察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自主开发课堂观察工具。

我们常对方法与工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入课堂现场,只是看、听,并使用统一的课堂评价表,很少使用工具,没有制作和使用适宜工具、个性化量表等的习惯和意识。其实每个人的观察点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观察记录工具;由于每个学科的教学性质不同,课堂类型不同,课堂教学情景不同,需要有较强针对性观察记录工具。而对方法的掌握,一是要借鉴,二是要创新。在方法和工具的选用上,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借鉴和创新。比如观课,如果要着重看看老师的提问有什么问题,那肯定要设计一个专门针对提问的记录表出来。有了记录表,你的观课、看课就不会那么盲目,信息搜索和记录也会比较全面。不同观察记录工具可以自行开发,我觉得开发时,对我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与指导。

4、在评课时,老师要用依据说话,用理论说话。

作为年轻教师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尚浅,洞察课堂问题的敏锐力不强,往往不能说出自己深刻的体会与想法,有时还习惯于对课堂做主观判断,不注意对所得信息材料和教学过程做深入细致的、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我们应该把详细的过程记录下来,不要掺杂主观性的东西,忠实于课堂,再进行研讨,这才是一种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观察是在欣赏和评价这门艺术,最终都是要看效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学有所得的课,都是有成效的课,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观察,都是值得提倡的听评课方法。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是学无止境的。《课堂观察》这本书教给了我很多在课堂上观察的技巧,使我们进入课堂所学能更好地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丰富了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会继续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读《走进名师》有感


师爱—读《走进名师》有感

这个世界从有了人类开始,就有了"母爱"、"友爱"、"情爱",当然还有了"师爱"。有人说:它如大山一般深邃,又如清泉一般甘甜。有人说:它如大山一般深邃,又如清泉一般甘甜。你一定很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告诉我们:那是一种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爱!!泱泱大国成千上万的华夏儿女,我有幸成为播撒这与众不同的爱的种子,不经意中我成了歌里中的"参天大树,牵着你走路,成了你生命中的红烛,伴你成长。"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告诉我:为人师,任重而道远。今天,我有幸阅读了《走进名师》这本暑期教师学习材料,故事中的每一个片断深深地震撼着我,一种体会油然而生:名师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成功在爱心,成名于师德。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衡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那就看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有多少吧!学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我对于这本书中一篇《爱的新泉》的文章印象最为深刻,是记上海市黄浦区尚文中学全国师德标兵黄静华老师的。她的教育名言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是一种很可贵的换位思考。这个假设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而且要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一直坚持下来就更难了。可黄老师却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生涯中,以这种可贵的换位思考精神和切实的行动,模范的履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师爱是一种宽容。当学生犯错时,给予他们谅解和信任,有时候比惩罚更具有力量。作为老师要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要把更多的爱给予那些所谓的差生,坏学生。老师的一个眼神或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严重的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影响。

曾经有个学生打电话给我,说是对我感到失望。我很奇怪,问为什么。她告诉我,最近我很长时间没有在上课的时候看她了,老师的一个眼神对于她来说很重要,要是一个老师看了她一眼,可能她上课的时候就很有精神。听完这句话,我晚上想了很久。可能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的不关心、漠视,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如果老师当初在他们最迷茫的时候伸出援手,关心下他们,那他们目前的状况可能完全改变了。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相反坏学生才是老师教出来的。所以老师应该对每个同学给予同等的关爱,特别是对于那些相对来说差点的学生更要给予多一点的关心。爱的智慧之处在于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不需要任何成本,不要紧闭双唇,应该让爱从口中自然流露。

师爱之重,无以为比。"路漫漫其修远兮"从教的道路还很长,希望我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以这些老师为榜样,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师爱天空。

宁波市修人学校 郑竹亚

读后感《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2)》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观察儿童有感第二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